Tag Archives: 新寶6平台主管申請

2022
12-28

  秋糧收購是全年糧食收購的重中之重,眼下江蘇秋糧收購正處於高峰期,全省各地正搶抓時機,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一大早,在泰州姜堰區糧食直屬儲備庫,記者看到一車車滿載着秋糧的大貨車正有序排隊扦樣、化驗、過磅、入庫。糧庫外機器轟鳴,運過來的稻穀正卸到在運轉的傳輸帶上。

  泰州市姜堰區糧食直屬儲備庫主任王炳成告訴記者,在收購之前,糧庫精心組織資金籌措、廠房消殺,確保老百姓隨到隨結,做到早開門,中午不休息,晚上確保老百姓不留過夜糧。糧食總體比去年價格高,农民賣得也滿意。

  記者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獲悉,今年江蘇粳稻市場購銷平穩,“優質優價”特徵明顯,據監測,普通粳稻價格為1.4元/斤,優質粳稻價格達到1.6元/斤。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入庫稻穀142.09億斤,占預計收購量79%,市場秩序平穩。為了讓豐收的成果更好“顆粒歸倉”,江蘇多地通過改建低溫綠色儲糧倉庫,用現代化手段減少儲糧損耗。

  無錫中糧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儲糧部項目經理王世龍介紹,新型低溫技術對糧倉糧食內部也可以進行低溫處理,使整倉糧食保持在15℃以下,可以有效遏制糧食的呼吸作用,防止蟲害的產生。

  除收儲外,江蘇高度重視生產、收穫環節的糧食減損。今年秋收前,江蘇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基層一線,對農戶進行水稻機收減損關鍵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督促糧食烘乾。

  無錫江陰市林度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沈洪傑告訴記者,合作社今年種植面積3000畝,70%是高標準農田,全部通過現代化手段開展種植,提升了耕種收的效率。今年秋收后,烘乾、加工等實現了全程一體化,保證了水稻質量,大大降低了糧食綜合損失率。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敏 張正 郝朦 泰州台 姜堰台 泰州中心站 江陰台 編輯/胡超)

2022
12-04
2022
11-26

  2022年江蘇質量大會召開

  吳政隆批示 許昆林出席

  11月24日,2022年江蘇質量大會在南京召開,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質量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質量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更大力度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省委書記吳政隆作出批示。省長許昆林出席會議,併為2022年江蘇省省長質量獎獲獎企業頒獎,向“江蘇精品”獲證企業代表授牌。副省長鬍廣傑主持會議並講話。

  吳政隆在批示中指出,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質量工作的重要論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大力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強化全面質量管理,推動質量基礎設施迭代升級,完善質量政策體系,健全質量工作機制,提升質量治理能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厚植基礎,為在新征程上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提供堅實質量支撐。

  胡廣傑部署深入推進質量強省建設有關工作,提出全面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充分發揮標準化引領高質量發展作用,大力培育更多質量過硬的江蘇品牌,堅決守牢質量安全底線,着力推動質量社會共治,為質量強國建設貢獻江蘇力量。

  省政府秘書長陳建剛參加會議。會上,省市場監管局、常州市,省長質量獎獲獎企業代表、“蘇質貸”合作銀行代表發言。(記者 王拓 黃偉)

2022
11-20

  中新網南京11月18日電 (徐茜 丁樹貴)南京海關18日統計,今年前10個月,江蘇對東盟市場合計進出口6777.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

  今年前10個月,江蘇省對歐盟、東盟、美國、韓國、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分別進出口6919.4億元、6777.2億元、5968.8億元、4868.5億元、3641.3億元,分別增長11.2%、14%、4.7%、12.3%、1.6%,合計占江蘇省進出口總值的62%。

  作為開放型經濟大省,江蘇與東盟市場的產業鏈、供應鏈緊密聯繫的優勢進一步顯現。

  近日,在蘇州海關監管下,維信蘇州电子有限公司一批貨值394萬美元的大氣壓力傳感器,通過空運方式從菲律賓進口。“我們通過自主選擇申報模式,通關時長可縮短4小時至6小時,運輸成本大幅降低。”維信蘇州电子有限公司關務經理李萍介紹。

  在南通,海關關員在南通港通海港區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對一批進口自泰國的木薯干開展查驗作業。這批木薯干由江蘇聯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報進口,共計350個集裝箱,貨值近300萬美元,海關完成查驗放行后,被迅速運往企業投入生產。

  下一步,南京海關將為企業量身打造快速通關方案,幫助企業用好有關貿易協定,為江蘇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完)

2022
11-17

  長三角示範區三年推出112項制度創新成果――

  在湖光山色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包含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自2019年11月揭牌以來,這片長三角一體化“試驗田”,備受各方關注。11月15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舉行三周年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

  三年來,示範區一路披荊斬棘,各方擰成一股繩,示範區建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景象,示範區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觀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窗口。

  三年大變樣,好風景中孕育新經濟

  從一片荒地到水清岸綠的科創高地,祥符盪的變化令人驚嘆。如今,祥符盪科創綠谷中聚集了浙大智慧綠洲未來實驗室、嘉善復旦大學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機構。

  “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今年9月正式開園,依託浙江大學綠色發展學科集群打造,重點構建科技研發、產業轉化、人才培養、決策諮詢4大平台。”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主任范驍輝告訴記者,將圍繞未來食品、未來健康等方向,在祥符盪科創綠谷打造高水平的未來實驗室。

  “示範區沒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增長,也沒有走集中連片區開發的路子,而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湖光山色、水鄉文脈中實現更具智慧、更有活力、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在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看來,示範區成立三年來大變樣,成效有目共睹,基本實現了設立初衷。

  在示範區採風,能夠感受到示範區的生態底色更深了,創新經濟的亮色更彰顯了,古鎮文化的彩色更濃厚了。示範區的好風景,也吸引着更多的優質項目落戶。

  在恆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一幢幢建築拔地而起。2020年3月,恆力集團將恆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落戶到吳江汾湖高新區。項目總投資111.2億元,採用世界一流技術,規劃建成產能達到80萬噸/年的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將大大提升我國高端聚酯薄膜的產能規模。

  “長三角的產業鏈很完整,上下游配套企業齊全,相關客戶群就在周邊。”江蘇康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鞠金虎說,恆力新材料基地位於蘇浙滬交界處,在人才引進、研發團隊的建立等方面有很大優勢和便利條件。

  制度創新,彰顯跨域一體合力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主任華源用一組數據,展示了制度建設成果:今年新推出制度創新成果39項,三年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112項,其中38項已面向全國複製推廣。

  今年6月底開工的水鄉客廳藍環工程先導段已完工,整個項目建成后將形成一個串聯起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的30公里環形水系,勾連水鄉客廳的桑基魚塘、江南圩田等多個功能組團。記者看到,江南圩田項目建設目前已基本完工,金色稻浪下,看上去與一般稻田並沒有很大區別。

  “文章都在水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生態和規劃建設部副部長劉群星解釋,水上基本保持原狀,但圩田中央設有5個池塘,把圩田尾水引入池塘,通過科技生物手段反覆循環凈化,實現零污染排放。今後,還會在這裏建立江南稻作文化中心、圩田藝術館等,實景呈現江南水鄉的圩田文化和稻作文化,打造世界級湖區的特色景觀。

  在跨域項目推進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生態和規劃建設部部長劉鋒感受到制度創新的重要性。“比如說水鄉客廳項目,涉及跨界的項目建設,大家的數據底板、坐標體系不一樣,要統一開發參數,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就形成了水鄉客廳城市設計方案;因為要解決多頭建設的問題,實現一個主體管開發,我們就構建了‘1+N’開發建設模式,這樣就形成了水鄉客廳城市開發建設管理體制機制。”

  三年來,制度創新不斷釋放紅利,提升老百姓和市場主體獲得感:在生態環保領域,生態環境標準、監測、執法“三統一”制度深入實施,示範區“一河三湖”水環境質量已提前達到或優於2025年目標。在要素流動領域,兩區一縣已發放長三角科技創新券4580萬元並實現跨省域通用通兌,有力支持企業創新。在公共服務領域,示範區公交車跨省線路已增至8條,開通以來累計發送13.62萬班次、乘客202.1萬人次。

  雙輪驅動,“邊緣地帶”躍升“價值高地”

  三年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着力推進10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5630多億元,為示範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三年來,一體化為示範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示範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9%。去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411家,較上年增長31.5%。

  如今的示範區,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速激發――

  太浦河藍帶計劃將在年內完工、元盪將實現23公里岸線貫通,示範區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杆的形象更凸顯;滬蘇湖鐵路、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段等加快實施,示範區設施互聯互通新樣板的格局更清晰;圓通國際金融和科技總部、恆力長三角科技創新園等項目開工建設,示範區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的要素更集聚……

  “三年來,我們以重大項目尤其是跨區域重點項目為載體,‘制度+項目’兩個輪子一起轉,把紙上的藍圖變成地上的功能,把期待中的願景變成百姓的體驗。”回望過去,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感觸很深。

  就在11月14日,示範區第四個建設年的衝鋒號已吹響。當天,示範區重點項目開工儀式在青浦、吳江、嘉善三地舉行,13個重點項目開工。項目總投資206億元,既包含跨區域、跨流域的生態環保、互聯互通項目,也包含創新引領的数字經濟、總部經濟項目。項目的啟動建設,讓示範區生態綠色的底色更濃郁、好風景孕育新經濟的願景更清晰。

  “吳江有4條高鐵已經或馬上開工,還有正在規劃論證的2條高鐵,這對吳江來說,以前想都不敢想。”吳江區區長王國榮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國家戰略平台,本身就是吳江提升能級、聚集資源的強大引擎,吳江地區生產總值由2019年的1958.1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224.53億元。吳江已有28家上市公司、3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我們也有一個小目標,新三年裡,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努力再翻一番。”(記者 許海燕 姚政宇)

2022
10-20
2022
10-13

  連日來,江蘇各地的重點工程穩步加速推進。廣大建設者們擼起袖子加油干,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0月11日上午,在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北主塔施工現場,第19節鋼筋部品被塔吊吊起,穩穩落在主塔塔肢上。在建橋工人們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大傢伙正以每天接近1米的速度在“長個兒”。目前,全省在建過江通道工程已達8座,建設和投資規模均創歷史之最。

  常泰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現場指揮長李鎮說:“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常泰長江大橋工程建設,為促進跨江融合發展、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和交通強國建設貢獻积極的力量。”

  在滬蘇湖鐵路建設現場,架梁施工正由青浦特大橋從蘇州進入上海,平均每天有3片箱梁自蘇州吳江向上海青浦方向架設,預計10月下旬完成跨越元盪湖所有的架梁作業。截止9月30日,全省鐵路投資完成全年計劃76.8%,軌道上的江蘇加速向前。

  中鐵十四局滬蘇湖項目部架梁工區經理王成龍說:“我們想着春節前把上海段全部拉通,也是為滬蘇湖鐵路下一步施工奠定一定基礎。”

  連日來,重大項目建設好消息不斷。在宿遷,宿連航道二期暨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10月9日開工。完工后,千噸級船舶可以從宿遷中心城區直達連雲港港口。在通州灣,洋呂鐵路上跨通呂運河112米鋼桁梁順利浮托頂推到位。作為通州灣新出海口集疏運體系的關鍵工程,施工方採取多項措施,僅用1天時間,一次性將近1300噸、上百米長的梁體精準就位,有效減少施工對運河通航影響。

  宿遷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宿連航道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王東英說:“宿連航道建成通航后,通過水路運輸成本將降低三分之二以上,未來將成為蘇魯皖豫物資運輸的重要黃金水道。”

  中鐵二十四局洋呂鐵路項目總工程師張殿貴說:“為早日建成通州灣鐵路運輸通道,我們大家都鉚足幹勁衝鋒在前、實幹爭先,以實際行動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陳曉風 趙凌翔 楊爾希 楊國 程芸 李明洋 俞聲揚 黃元 供片台/宿遷台 吳江台 啟東台 泰興台 如東台 編輯/張萌)

2022
09-26

  中新網江蘇新聞9月24日電(顧士剛)9月22日,在江蘇省睢寧縣王集鎮鯉魚山莊,100名6歲至12歲的孩子或蹲或坐或卧,在百米畫卷上畫“秋”慶祝豐收。

孩子們的筆下,豐收的果實呼之欲出。 顧士剛 攝

  “我眼裡的秋天是豐收,我畫葡萄園,人們在果園裡摘果子,臉上都露出燦爛的笑容。”12歲的謝笑認真地繪畫。“我眼裡的秋天是媽媽的味道,白天我和爸爸划船在爺爺家的螃蟹塘里撈上最肥的蟹,晚上吃媽媽做的麻辣砂鍋螃蟹。”7歲的宋子琪趴在畫布上,彷彿眼前的畫布是一面鏡子,看到清澈的水、大大的螃蟹和開心的自己。“我畫了院子里的葡萄樹,彎彎曲曲一根藤,一串一串掛着鈴,藍天配上朵朵白雲,非常漂亮。”魏依依高興地說。

  “我畫和爸爸媽媽一起掰玉米。”“看,我畫的菜籃子都被我和爸爸一起挖的紅薯放滿了。”豐收的果實呼之欲出,孩子們心中的“秋”是這樣的。

  全國模範教師、王集鎮中心小學教師朱永表示,孩子們盡情發揮想象,以一幅幅精美的圖畫,繪出自己心目中的美好豐收季節,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感恩之情。畫中融入親情、童真樂趣,這些美好的經歷都將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向善有愛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完)

2022
09-10

  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傳遞更強信心凝聚奮進力量

  奮力強基固鏈,壯大產業森林

  中小企業聯繫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舉國上下滿懷豪情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重要時刻,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為大會發來賀信,這是黨中央對廣大中小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為中小企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對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廣大中小企業走好專精特新道路提供了重要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江蘇是製造大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會上,大家圍繞“專精特新 強基固鏈”主題,共商中小企業發展大計,匯聚起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促進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的堅定信心和強大動能。

  增信心強動能,中小企業好經濟才會強

  一直以來,各地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的長期戰略。大會發布一項調研結果:今年初,國家統計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專題研究显示,中小企業與區域經濟增長呈現高度正相關性,中小企業發展活躍的地區恰恰是經濟發達和擇業熱點的地區。

  江蘇擁有眾多中小企業,實踐反覆證明,中小企業強、江蘇經濟才會強,中小企業多、廣大百姓才會富,中小企業好、高質量發展才會好。

  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的“領頭羊”。自2012年首次寫入國家文件,專精特新成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小企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這次專門為大會發來重要賀信,社會各界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堅定了我們紮實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參加大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築牢實體經濟根基、鍛造製造強國實力上作出重要貢獻,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促進了各地營商環境優化,需要長期堅持、持續推進。

  總書記在賀信中充分肯定了廣大中小企業發展取得的成績,為各地在新起點上推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大動力。“我們將完善精準幫扶機制、搭建特色服務平台、加強創新支持力度,以全方位、精細化的服務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壯大、茁壯成長。”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學鵬介紹,此次大會啟動了專精特新“千校萬企”紫金行動,將更好凝聚各方力量,為企業發展添薪蓄力。

  總書記在賀信中勉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南京貝迪新材料科技公司研發投入佔比達4%―5%,是高分子膜材料領域的佼佼者。“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出台一系列鼓勵支持政策,持續營造優良環境,堅定了我們勇攀高峰的信心和動力。”貝迪新材料科技公司總經理張軍表示,將持續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打造一流的先進材料企業。

  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激發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斷湧現。“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精神,認真落實好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完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支持引導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謝志成表示,將為建設製造強省、製造強國,為“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展現更大擔當、作出更大貢獻。

  “小巨人”辦大事,育種扶苗緊扣“三個堅持”

  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和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複核工作。會上發布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22年)显示,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培育四批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導產業更加聚焦,專業化優勢進一步凸顯。

  小歸小,辦大事挑大梁――參與制定修訂標準13000餘項,約半數“小巨人”企業的主導產品國內細分市場佔有率為10%―30%,去年“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增長31.5%……

  讓“小禾苗”長成“小巨人”“參天樹”。作為製造大省,江蘇精心“育種扶苗”,在全國率先啟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以培育自主品牌本土企業為目標,大力實施“千企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引導中小企業專註主業、深耕行業、強化創新。目前,全省已培育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13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998家。

  緊扣“三個堅持”,江蘇探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新路徑――

  堅持在創新驅動中提升競爭優勢,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平均研發強度超8.5%,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居首的有343家;

  堅持在補鏈強鏈中推動協同發展,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0%以上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集群,產業鏈“填空白”“補短板”企業數居全國第一;

  堅持在優化生態中助力成長壯大,近三年全省各級財政累計安排12.4億元,支持3630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項目,去年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授信達6685億元。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夯實了江蘇實體經濟和製造業根基,增強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安全性,增強了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和活力。

  與會人士一致認為,持續優化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良好環境,必須創新專精特新服務模式,完善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的全方位服務體系。發布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商和綜合服務目錄,建立服務專員制度,開展高質量發展管理提升巡診,政銀合作助力解決融資難題……一批精準化、定製化的服務產品和模式,必將為中小企業發展注入更強動能。

  促融通優服務,產業森林助力勇挑大梁

  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這是黨中央賦予包括江蘇在內經濟大省的重大責任,更是對我們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勇挑大梁,既需要龍頭企業支撐引領,更需要廣大中小企業夯基壘台。

  立足新起點,如何深化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好發揮強基固鏈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聯合開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典型模式徵集,總結9個典型模式,核心是“以大帶小、以小託大”。

  “作為中小企業‘領頭羊’,專精特新企業抗風險能力和發展韌勁強。”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趙長勝介紹,今年,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新一批財政支持重點“小巨人”企業遴選,將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和政策供給,引導一大批中小企業走上創新發展快車道。

  北京證券交易所是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專業化平台。“江蘇企業數量在北交所上市企業中位居前列,展現了江蘇經濟的強大活力。”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李永春介紹,將不斷完善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功能,助力專精特新企業借力資本市場更好發展。

  集群聚鏈,中小企業發展匯聚更強合力。大會開幕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起“全國中小企業数字化服務節”倡議,“江蘇B2B企業節”在蘇州啟動,34家企業成立数字化轉型服務團。“將加快推進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賦能,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蘇州市副市長張橋表示。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目標在前、奮鬥前行。力爭“十四五”末,全省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2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00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500家、製造業單項冠軍達到200家。江蘇實體經濟發展土壤肥沃、科教人才資源豐富、產業鏈供應鏈完整,希望更多企業家和創業者關注江蘇、選擇江蘇、投資江蘇,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產業森林”,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付奇 黃偉)

2022
08-24

  中新網南京8月22日電 (記者 楊顏慈)記者22日從江蘇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省新近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提升全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促進該省船舶海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造船強省。

  據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李強介紹,江蘇省是全國船舶海工產業第一大省。去年造船完工量1643萬載重噸,佔全國總量的2/5,占世界市場份額超過1/6。江蘇省船舶海工產業主要集中在沿江地區,南通、泰州、揚州集聚了該省80%以上的船舶製造能力。2021年全國造船完工量排名前20家企業中,江蘇省佔據8家。

  李強稱,當前江蘇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進入新發展階段,既面臨着難得機遇,也面臨着嚴峻挑戰。一方面,2021年國際航運市場超預期復蘇,國際海事環保新法規即將生效,綠色智能新能源等新興市場需求顯現,都給江蘇船舶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另一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綜合成本上漲過快壓縮船企盈利空間,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仍面臨較大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江蘇統籌謀划,精準施策,研究制定了支持船舶海工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新網記者在文件中看到,《若干政策措施》共分為六部分18條政策措施。第一部分為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第二部分為加快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第三部分為加快推動行業“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轉型”;第四部分為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第五部分為加強用工保障與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力度;第六部分為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和保障。

  李強表示,《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後,在業界引起积極反響,許多企業表示《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強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隨着《若干政策措施》中主要措施的深入實施,江蘇將瞄準重大項目、產業鏈高端能力建設、研發能力建設、金融支持等關鍵環節,圍繞全產業鏈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切實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堵點難點,推動各類要素向企業集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