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專職代理

2023
01-01

  江蘇新增48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 數量首次全國第一

  今年以來,江蘇加大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製造業“小巨人”家族不斷壯大,鍛造出在國內外市場更強的競爭力,特別是規上民營中小工業企業利潤逆勢上揚,成為今年江蘇工業一大亮點。

  【爭先進位 “專精特新”鍛造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

  工信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近日公布第7批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名錄,江蘇省48家企業和產品入選,獲批數量首次全國第一,至此,江蘇省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產品累計達186家。

  這些冠軍企業和產品每年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均超過5%,屬於關鍵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專用高端產品製造類的佔比超過70%,產品屬於“補短板”項目企業超過90%,對江蘇製造升級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而這得益於江蘇今年在中小企業中重點實施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作,圍繞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確定的重點領域和50條重點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江蘇建立了從“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到“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再到“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四級梯度培育認定體系。

  位於鹽城大豐电子信息產業園的江蘇博敏电子有限公司今年從創新型中小企業晉級到專精特新企業,在企業的智能車間,一塊塊焊接着上萬顆燈珠的迷你LED直顯基板正源源不斷下線,博敏歷時3年、突破外資垄斷,開發出IC載板、迷你LED直顯基板等高端电子信息產品,在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替代進口。

  江蘇博敏电子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孫炳合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這給我們科技型企業很大的信心,我們將聚焦技術攻關、突破技術壁壘,實現產品創新,不斷提升企業發展競爭力。”

  【信心增強 規上民營中小工業企業數量增加6千家】

  包括搏敏在內,目前全省進入“重點培育庫”企業已達3.6萬家,從中晉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24家,躋身最高層的“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8家。今年前11個月,全省新增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數超6000家;規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收增幅高於全省。在工業企業利潤因持續疫情、原材料能源大幅漲價等原因持續兩年下滑的背景下,今年江蘇規上民營中小工業企業利潤率先實現正增長,利潤回升增幅大幅領跑各類所有制企業。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沈楊、康健、郝朦、夏敬棟、楊國 大丰台 編輯/孫櫻)

2022
12-20

  寒潮來襲 氣溫陡降 江蘇省各地菜籃子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冬至臨近,寒潮來襲,氣溫陡降,市民最關心的“菜籃子”供應是否充足。記者走訪發現,各地的菜農和市場都提前採取了應對措施,目前供應量足、價格穩定。

  今天(12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南京科巷菜場,看到各類蔬菜品種繁多,新鮮翠綠,前來選購的市民也有不少。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今天我就想買點蔬菜,囤一點,不想天天出來,囤一點在家裡比較好一點,免得天天出來嘛。價格方面還好,因為在疫情的情況下,菜價沒怎麼變。”

  蔬菜經營戶們表示,目前各類蔬菜品種豐富、供應充足,總體價格也相對平穩,只有恭弘=叶 恭弘類蔬菜略有上漲。記者從南京眾彩市場了解到:昨天(12月17日),南京眾彩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的蔬菜市場到貨量約3000噸,寒潮面前,市場進貨正常,供需平衡。

  受冷空氣影響,宿遷部分蔬菜的價格出現了小幅上漲,各大商超和農貿市場正积極採取措施,保障民生供應不斷檔。“目前恭弘=叶 恭弘類蔬菜的價格比較趨於穩定,像大白菜這些比較應季的商品,價格比較穩定,而瓜果類的商品不是當季的商品,價格稍微有點上漲,每500克大概漲了五毛到一塊左右。肉類,像牛羊肉,價格是趨於平穩的,豬肉的價格較之前還稍微有所下降。”沭陽大潤發超市工作人員桑寒寒說。

  來到鹽城市亭湖區境內的富民果蔬批發市場,記者看到,一車車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正在卸貨交易。據經營戶王雪紅介紹,為了應對即將來臨的寒潮,他們已經根據銷售情況及時補貨,目前每天的蒜米交易總體平穩。“每天我們貨源很充足,一天大約在35噸左右,每天的蔬菜也很新鮮,價格也都很實惠。”王雪紅說。

  上午八點多,在位於常州市的江蘇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市場經營戶劉強和工作人員正忙着將新到貨的30多噸土豆卸貨。為應對降溫降雨天氣,劉強早在一周前就和山東、內蒙古、東北等貨源地聯繫,增加備貨量。劉強告訴記者:“我是擔心北方下了大雪,交通堵塞,貨出不來,所以動手較早。再加上自身手裡也有三四百噸土豆,在保證充足的貨源情況下,我馬上還要採購別的貨商的貨,冷庫里也有貨存着點。”

  隨着氣溫下降,灌香腸、腌肉的市民增多,豬肉消費需求將有所提高,市場預期看漲。為此凌家塘也加大了豬肉的儲備量,目前冷庫內豬副產品存量達1000多噸,儲備肉在700噸左右。

  為了保障蔬菜市場的供應,無錫、徐州、淮安、連雲港、句容、丹陽等地的農技人員也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戶如何應對寒潮。江陰市南閘街道蔡涇蔬菜基地種植面積約1000畝,以生菜、毛白菜、葯芹、雞毛菜等恭弘=叶 恭弘菜為主,一大早,江陰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站長張秋萍就趕到了這裏指導菜農抗寒。

  “如果是露地蔬菜的話,可以用舊的薄膜以及無紡布、稻草做好覆蓋工作。然後在大棚裏面,我們可以採取多層保溫覆蓋以及應急加溫設備,在寒潮來臨之前,我們可以(在恭弘=叶 恭弘面)噴施0.2%到0.3%的磷酸二氫鉀,或者是氨基酸類的恭弘=叶 恭弘面肥,或者是芸薹素類的生長調節劑來提高作物的抗寒性能。”張秋萍說。

  (江蘇新聞廣播/孫茂強 宿遷台 沭陽台 鹽城台 常州台 江陰台 編輯/趙川)

2022
12-08

  12月4日,省交通運輸廳發布第一批城鄉公交一體化達標縣(市、區)名單。經綜合評估,南京市六合區、宜興市、新沂市、常州市武進區、常熟市、崑山市、南通市通州區、連雲港市東海縣、鹽城市鹽都區、東台市、高郵市、儀征市、丹陽市、揚中市、興化市、宿遷市泗陽縣等16個縣(市、區)完成了城鄉公交一體化達標縣(市、區)各項建設任務,被確定為城鄉公交一體化達標縣(市、區)。

  在城鄉公交達標縣建設工作中,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推進城市公交下鄉、鎮村公交進城,一體化實施城鄉線網優化,建立完善城鄉統一運營調度和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實現了一卡通刷、優惠共享。群眾對城鄉公交一體化工作反響較好,出行便捷程度明顯提升。

  堅持城鄉公交標準化、規範化發展。崑山市积極推動公交首末站標準化建設,南京市六合區建立公交站牌、標識等基礎設施長效巡查監管機制,儀征市委託國家統計局儀徵調查隊定期開展公交服務質量及公交乘客滿意度調查,保障城鄉公交基礎設施和客運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不斷提升城鄉公交服務品質。

  堅持科技賦能,推進運營服務智能化發展。宜興市組織第三方機構定期開展主動安全分析,最大限度防範遏制事故發生;興化市、東海縣的电子站牌向農村地區和旅遊景點拓展,持續提升城鄉居民出行便捷度;南京市六合區、常州市武進區、南通市通州區、鹽城市鹽都區、高郵市等公交出行服務信息融入大市區平台,其中高郵市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獲央視關注,在《振興路上》節目中專題報道,成為公交助力“三農”發展示範樣板。

  堅持因地制宜優化公交線網結構,深入推進交郵融合發展。興化市、新沂市、東海縣以“主線+支線”的方法覆蓋行政村和大型集中居住區,行政村到縣城的公交直達率超過75%;南通市通州區打造了集農路、客運、郵政、快遞、貨車司機黨建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鄉鎮運輸服務站;泗陽縣在農路建設時貫徹“路、站、運”一體化發展理念,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使用,有力提高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效能。

  省廳要求各設區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按照《江蘇省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要求,加快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達標建設,組織實施《江蘇省城鄉客運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管控指南》《江蘇省城鄉公交一體化信息及服務系統建設指南》和《城鄉公交運營服務規範》(T/JSCTS 22―2022),進一步健全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長效機制,持續提升城鄉公交運營服務質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來源:江蘇交通)

2022
12-07

  《長三角預製菜點質量及服務評價規範》團體標準日前正式發布,該標準由長三角三省一市消保委、餐飲行業協會、部分預製菜龍頭企業共同起草。

  預製菜頗受追捧,但存在食材不新鮮、口感還原度不高等問題。如何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針對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和調查發現的問題,標準從原材料、加工、包裝、標籤標識、貯存配送、還原度以及食品安全指標等多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在標籤規範方面,標準要求預製菜企業應在醒目位置標明產品名稱、製作加工信息、食用方法、凈含量及食材等信息。在菜品的貯存、配送方面,標準明確冷凍、冷藏及常溫預製菜點的貯存、運輸溫度區間,並要求企業及時清理臨近保質期或者過期產品;對直接入口、非直接入口、低溫保存、熱食配送的預製菜品,在配送過程中合理分隔。標準還對預製菜的還原度作出要求,包括應呈現符合質量要求的色澤、具有菜點質量要求的氣味等。

  下一步,長三角消保委聯盟將鼓勵更多企業加入團體標準,同時根據標準實施情況,對標準不斷細化完善,適時視情將團體標準上升為地方標準。(姚政宇 洪恭弘=叶 恭弘 許海燕)

2022
11-29

  江蘇紮實推進公共機構節能

  湧現出一批節約型機關節水型高校

  日前,全國第二批節約型機關建成單位名單公布,江蘇1910個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達到創建標準,被授予“節約型機關”稱號。截至目前,我省共建成兩批6037個節約型機關,佔比89.5%,居各省份前列,提前完成國家《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明確的階段性目標任務。

  與此同時,全國首批節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公布,江蘇5所高校入選,分別是江南大學、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河海大學(江寧校區)、江蘇大學、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按照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部署,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省文明辦、發改委、工信廳、財政廳在全省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創建工作與各級文明單位創建結合,納入各級政府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考核內容。隨着創建工作深入,能耗定額管理、反食品浪費、塑料污染治理,以及國有資產、辦公用房、公務用車等內容納入評價指標,引導黨政機關全方位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全省第三批創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將着力健全節約型機關建設長效機制。

  高校既是知識傳播、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創新的主陣地,也是城市公共用水大戶、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部、教育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在各省(區、市)已建成的節水型高校中遴選典型案例。節水型高校主要特點包括節水制度健全、節水指標先進、節水氛圍濃厚、用水管理精細、節水設施完備、創新市場機制,高校人均年用水量優於國家用水定額先進值,師生節水意識不斷提高。(黃偉 徐雙) 

2022
10-26

  “霜降見霜,穀米滿倉”。霜降節氣過後,江蘇進入秋收秋種的高峰期。這两天,各地田間地頭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在鹽城市大豐區的28萬畝耐鹽水稻田裡,金色的稻浪隨風翻滾,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作業。眼前的豐收田,在以前卻是無人問津的鹽鹼荒灘。近年來,當地通過與國內知名院校、農科院所合作,採用引淡灌溉和秸稈還田的方法,去鹽鹼化,改善土壤。加上新的耐鹽水稻品種的推廣使用,讓這片不毛之地變成千里沃野。

  鹽城市大豐區豐華糧食種植基地負責人吳俊生說:“據我們測產,今年我們‘中科研3號’平均產量可以達到700公斤,今年全年糧食生產豐收已成定局。”

  包括大豐在內,江蘇各地通過良種、良法、良田相結合的方式,讓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在泰州靖江,首個本土水稻品種“泰香粳1402”近日開鐮收割。這種稻米是專門為蘇中及寧鎮揚丘陵地區培育的,出米率高、口感好,還自帶香味。像這樣的優質食味稻米在靖江的覆蓋率已經超過了92%。在連雲港灌雲縣,省農科院示範種植的甬優系列水稻,經測產畝均產量超過1600斤,創下了崗嶺地水稻種植的高產紀錄,為當地集體增收、农民致富提供新路徑。

  目前,江蘇已在全國率先整省實現了糧食生產全程机械化。為確保秋收不誤農時,各地農機部門統籌調度大型收割機保障收割,一些地方引入智能化的無人收割機,讓秋收效率更高。各地還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尤其面對今年夏季持續的高溫乾旱天氣,高標準農田充分發揮灌溉、施肥作用,將影響降到了最低,秋糧生產有望再奪豐收。

  淮安市洪澤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劉�D說:“高標準農田達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網、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便於農業机械下田作業,又完備了農田灌溉設施,交通也便利了。通過項目建設,我區水稻畝產從去年的624公斤,預計增加到今年的640公斤。”

  截至10月23日,全省秋糧收穫接近4成。其中,水稻收穫605萬畝,進度為18%。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周楊楊 郝朦 供片台/揚州台 泰州台 淮安台 大丰台 靖江台 灌雲台 洪澤台 泗洪台 吳江台 武進台 阜寧台 編輯/張萌)

2022
10-21

  數說十年 江蘇:“經濟強”的實力更加彰顯 高質量發展成為鮮明特徵

  江蘇承載着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進入新時代,江蘇以佔全國1.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的人口,創造了10.2%的經濟總量,全省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發展影響力邁上了新的台階,江蘇“經濟強”的實力更加彰顯,高質量發展成為鮮明特徵。

  這十年,江蘇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6個萬億級台階,從2012年的5.37萬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11.64萬億元,約合1.8萬億美元,相當於韓國的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3.7萬元、超過2萬美元,居各省(自治區)之首。高鐵通車裡程從627公里增加到2212公里。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以上。

  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的“看家本領”,江蘇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着力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這十年,江蘇製造業基礎不斷鞏固,製造業增加值從2.3萬億元增加到4.2萬億元,佔全國的13.4%、全球的約4%。全省先進製造業集群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70%左右,比2012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年均增速分別達14%、12%,新型電力裝備、工程机械、物聯網、納米新材料等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入選“國家隊”、數量居全國首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與此同時,江蘇不斷深化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均衡協調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2021年蘇中蘇北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達到47.3%,比2012年提高7.2個百分點。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37:1縮小到2.16:1。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陳超 楊國 編輯/劉琳)

2022
10-13

  江蘇省企業聯合會日前發布2022江蘇百強企業、製造業百強和服務業百強企業,涵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

  統計显示,最新上榜的百強企業營業收入總額72240.31億元,比上年增長11.55%。其中,國有企業17家,營業收入超千億元企業18家、比上年增加4家,恆力集團、盛虹控股集團、沙鋼集團位居前三強。製造業百強企業平均規模達到552.26億元,比上年增加93.94億元。江蘇服務業百強企業平均規模達到241.35億元,其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企業4家、比上年增加2家。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郭奉銘 周雷 編輯/胡超)

2022
10-05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努力在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中扛起重大責任、勇當開路先鋒。十年間,江蘇科技投入大幅提高,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科技產出量質齊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56.5%提升到66.1%,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可以說過去的十年,是江蘇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一起去探訪創新發展的江蘇路徑!

  江蘇台記者黃蒙報道:“過去十年,要問科技對生活的最大改變,我想無處不在的移動互聯網絡絕對榜上有名。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隨着5G時代呼嘯而至,過去許多還遙不可及的事情如今都已經走進了現實,比如說現在這輛正在向我們駛來的無人巴士。一上車,一眼就可以感受到它的不簡單。這輛車沒有方向盤,所有的運行狀態都在大屏上實時顯現。比如說前方紅綠燈還剩多少秒、道路是否有障礙等等這些人眼看不到的前方路況車輛都可以提前獲知。這一功能其實都依賴於5G網絡的高速度、低延時特性。就在前不久,紫金山實驗室發布了6G重大原創技術成果,創造了6G傳輸速率的最高世界紀錄。在這裏,研發團隊讓6G的傳輸速率最高能達到1000G比特每秒,是5G的10-100倍,這個速度如果用來傳輸一部4K電影的話,不到1秒鐘就能完成! ”

  紫金山實驗室課題組負責人朱敏說:“自從2019年開始,我們就瞄準6G太赫茲的研發,組織了攻關力量,6G研發水平處於世界前列。我們的這項成果可與現有光纖網絡實現無縫融合,顯著降低光纖部署成本和功耗。未來還可應用於千公里級別的星間高速無線傳輸,實現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

  紫金山實驗室成立短短4年時間,在廣域確定性網絡、通信技術、網絡內生安全等領域開展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取得重大原創成果近20項,並於2020年正式進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序列。

  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助理野永東說:“我們將繼續專註目標領域,繼續攻克確定性網絡關鍵技術,加快6G關鍵技術研究,深化‘擬態防禦’相關技術攻關,讓我國在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引領世界科技前沿,同時推進科研成果加速落地應用,為我國建設網絡強國的目標貢獻力量!”

  在“高原”上豎起更多的“高峰”,這正是過去十年,江蘇創新最鮮明的印記!十年來,江蘇緊緊抓住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力爭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十年來,江蘇支持35位頂尖科學家領銜實施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勇闖科研“無人區”,在科技前沿的潮頭浪尖中奔向未來的星辰大海;累計支持全省高校院所和企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約4萬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通用項目439項、居各省(自治區)之首,王澤山院士、錢七虎院士相繼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奮鬥者號”入海、“悟空號”探天、“神威太湖之光”四奪全球最快超算……一個個重大突破的背後,離不開重大科技平台和大科學裝置的強力支撐。在江蘇如今的創新版圖上,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拔地而起,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巍然挺立,架構起江蘇戰略科技力量的骨幹體系,在國家創新科技布局中展現江蘇力量。

  大科學裝置從無到有,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從少到多,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發展,這些都離不開兩個關鍵詞:“資金”和“人才”。過去十年,江蘇加大創新的投入力度。2021年,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400億元,是2012年的2.6倍,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全省研發人員超過90萬人,其中兩院院士117人、數量居全國省份第一,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創業類人才約佔全國的1/3。

  為了營造優良的創新生態,江蘇在過去十年間還大刀闊斧地進行科技體制改革,充分釋放創新活力。翻看過去十年政府工作報告,一條條含金量極高的改革舉措,破除了體制機制的藩籬,大大增強了科技人才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首屆江蘇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獲得者祝世寧說:“科研經費的使用,在人員的聘用,在成果培育方面,給了科學家很多主動權,特別適合這種‘0到1’的突破。”

  南京工業大學机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方成剛說:“職稱體系的改革以後,對我們這類跟企業合作比較多的老師打開了一個通道,更有利於讓我們安心地去做更多的產學研合作的項目。”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胡茂龍說:“按照新的分配製度,我們有70%的收益是可以在團隊進行自主分配的。與以往的制度相比,這個分配製度更加靈活,更加高效,也大大地激發了我們科研人員的創新积極性。”

  各項改革充分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十年來,在布局重大創新平台、培育戰略科技力量的同時,江蘇還积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繼續去看看江蘇企業突破創新“封鎖線”的好故事。

  江蘇台記者黃蒙報道:“我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天然氣,而天然氣需要在-162℃的溫度中,液化儲存在這樣一個LNG儲罐當中。什麼樣的材料能承受如此的超低溫呢?答案是一種叫九鎳鋼的特種鋼材。十年前,我國的九鎳鋼還是完全依賴進口,一噸九鎳鋼需要花費20多倍普通鋼材的價格。而現在它只有原來的1/3甚至1/4,原因就是我所在的南京鋼鐵集團成功實現了這一特種鋼材的國產替代。”

  南京鋼鐵集團首席專家謝章龍說:“為了解決九鎳鋼‘卡脖子’問題,我們通過多年的努力,解決了一系列的生產技術工藝難題,生產的產品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獲得了國家工業強基項目的立項。到去年我們突破了年產4萬噸,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為國家能源保障提供了堅實的材料支撐。”

  江蘇台記者黃蒙報道:“我手上拿的這個小東西是一塊芯片,它是生產呼吸機時所必須用到的‘壓力傳感器芯片’,它的作用就是能夠讓呼吸機根據患者的呼吸節奏,精準地控制進氣的壓力和流量,從而保證治療效果。這類芯片以往因為製造難度較高,我國都是依賴進口。不過從今年4月開始,我國自主研發的呼吸機壓力傳感器芯片在無錫研製成功並且批量應用,讓國產呼吸機用上了‘中國芯’。”

  無錫永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顧常飛說:“我們自主設計芯片,自主設計封裝結構,完成了呼吸機壓力傳感器的國產替代攻關任務,打破了國外產品垄斷和技術封鎖,解決了呼吸機核心零部件‘卡脖子’的問題。”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也討不來”。過去十年,江蘇集合優勢力量攻關“卡脖子”問題,每年組織實施100多項前沿領域和前瞻技術攻關項目、80項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卡脖子”的手被逐一甩開,全國15.1%的領跑技術分佈在江蘇,1/5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製造”!

  如今的江蘇,發展的活力更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5000多家猛增至3.7萬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國家級孵化器面積、數量及在孵企業數持續保持全國第一,創新的源泉在江蘇大地充分涌流!

  如今的江蘇,發展的質量更高。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7.5%,年均增幅超過一個百分點;全省高新區每平方公里地區生產總值達5.1億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1倍!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江蘇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圍繞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我們江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聚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通過十年的共同努力,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從2.38%上升到2.95%,這個已經達到了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可以說我們江蘇已經成為我國創新活力最強、創新成果最多、創新氛圍最濃的省份之一。”

  創新江蘇,十年跨越!過去十年,是創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創新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創新發展成果噴涌而出的十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江蘇大地落地生根、碩果累累,科技自立自強交出精彩答卷!如今的江蘇,活力四射、動力充沛、潛力十足,正以自信自強面對世界,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向著高質量發展破浪前行!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蒙、馮水清、龔俊傑 蘇州中心站報道)

2022
09-20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領航中國 來自一線的報道》,一起前往宿遷市宿城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看江蘇是如何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貢獻江蘇力量。

  在宿遷市宿城區瑞華種業的培育基地里,江蘇省種業振興“揭榜挂帥”項目――水稻品種篩選試驗已經步入灌漿關鍵期,廣袤的稻田綠中透黃,豐收在望。企業成立十餘年來,已經發展成為集新品種選育、繁殖生產、推廣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種子企業,先後有32個農作物新品種從這家企業誕生。

  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夏中華告訴記者,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1000萬,占銷售收入的8%。公司在淮北地區有幾個粳稻品種在生產推廣,新品種培育在糧食增產方面,貢獻率大概是45%左右。

  “只有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近年來,江蘇啟動種業振興“揭榜挂帥”項目,鼓勵省內種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對核心種源進行優異功能基因挖掘和生物育種核心技術研究,初步建立了種業產學研合作攻關機制。“十三五”以來,全省共選育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301個,稻麥品種優質率達到95%以上,良種推廣率超過90%,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出了更多更好的農產品。

  種子是靈魂,耕地是根基,站在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徐劉高標準農田的地頭,眼前是一派阡陌相通,綠意盎然的景象,一塊20米見方的稻田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農村工作局副局長鄭雄介紹,這是高標準農田的一個耕地質量監測站,採取物聯網的技術,可以實時監測耕地的土地墒情還有肥情,以及病蟲害的情況,通過一小塊的田地可以窺見整個一大片田地。從一個小樣本看到2000畝土地的基本監測,為種糧大戶的科學化種植提供參考依據。

  物聯網、大數據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田間管理效率,也讓江蘇的耕地質量明顯提升,截至去年底,全省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面積約4600萬畝,耕地佔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約20個百分點。而在記者蹲點的宿城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今年獲批的5.01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完成后,全區的高標準農田佔比將超過87%。

  宿遷市宿城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仲弟說,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主要是灌排實施良好、田間道路暢通,這個將改變以往農田基礎設施短板,道路不通、灌水不暢的問題,解決了农民種糧的痛點和難點,對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產量、提高農田的防災抗災能力大有益處。

  倉廩實,天下安。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把“三農”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堅持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近8年以來,江蘇糧食產量穩定在700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總產達到了749.2億斤,創下歷史新高。作為一個擁有8500萬人口的東部沿海省份,江蘇不僅端牢了自己的飯碗,還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江蘇貢獻。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鵬 何斐 郭奉銘 宿遷台 宿城台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