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客服熱線

2023
07-17

  夏日炎炎,南京長江文化旅遊節拉開帷幕。旅遊推介官現場發布四條主題旅遊路線,將長江文化底蘊與旅遊產品深度結合,為市民遊客開啟一段繽紛夏日南京江岸之旅。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旅遊節期間,南京將以“文旅+”的思路,組織開展一系列生態、研學、夜遊等文旅消費活動,進一步激發文旅市場活力。

  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夏軍說:“依託長江大保護和長江文化公園的建設,進一步挖掘我們文旅市場的特色和一些資源的優勢。也是希望在這一輪旅遊市場復蘇的過程當中,讓遊客進一步認識和了解我們南京。”

  記者觀察發現,和往年不太一樣的是,遊客們不再滿足於去標誌性景點打卡,而是更青睞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沉浸式旅遊體驗。對此,全省各地紛紛在特色旅遊產品供給、擴展旅遊消費場景等方面進行創新。上半年,圍繞春節、五一、端午假期等蘊含着深厚文化內涵的中國傳統節日,多地提前謀划,打造極具人氣的南京“咪豆音樂節”、連雲港“帳篷音樂節”、宿遷“駱馬湖國際沙雕節”等特色文旅活動,打通音樂演出、旅遊及樂園等消費場景,推動多元發展形成新的旅遊經濟增長點。

  遊客成文浩:“我們年輕人就喜歡這種有活力的,像這種特別新穎的方式,就讓我們感覺特別喜歡。”

  帳篷營地管理人員卞光賢說:“這两天租帳篷情況都很火爆,全部都定完了。”

  針對熱度持續攀升的海濱游、避暑游,省內不少景區景點、熱門避暑地积極探索新經驗,在豐富景區業態上下功夫,打造親水樂園、水上世界等互動項目,一站式滿足大眾多重出遊需求。各地還堅持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載體傳播文化,推動文化遺產旅遊、紅色旅遊、工業旅遊、體育旅遊等融合業態提質增效。徐州突出“漢文化、徐州味、煙火氣、時尚潮”等重要元素,對旅遊形式、消費模式更迭升級,為市民遊客帶來不一樣的文旅大餐。

  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總工程師李揚說:“拓展了我們的旅遊形式,延續我們‘徐州味 旅遊季’,美食+旅遊、好吃+好玩的主題貫穿始終。暑期檔還將在全市推出55項重點文旅活動。”

  上半年,全省各級文旅主管部門也不斷強化政策支持,加大消費引導促進力度。江蘇連續舉辦史上最長“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文旅消費推廣季;省市聯動舉辦鄉村旅遊節、非遺購物節、中國旅遊日活動,全省推出消費券、補貼紅包等千餘項文旅惠民措施。同時,加快發展線上演播等文旅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打造“雲上博物”等一批富有獨特創意的體驗項目,進一步打響“水韻江蘇”文旅品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為江蘇文旅市場加快復蘇注入強勁動能。最新數據显示,今年1-6月,江蘇文旅市場復蘇勢頭強勁,恢復程度好於全國,共接待境內外遊客4.78億人次,同比增長98.3%;實現旅游業總收入6100億元,同比增長83.5%。另據銀聯商務數據,全省文旅消費總額2523.59億元,同比增長31.8%,佔全國10.2%、位居全國第一。

  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旅遊系教授陶卓民說:“反映了我們江蘇前期的文旅開發非常富有成效,旅遊產品的吸引力很大。它也提振了我們消費者的信心,說明旅遊經濟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旅遊是一個綜合性帶動比較強的行業,一個人的出遊可以帶來‘食住行游購娛’幾大方面的發展,富有‘乘數’效應。我們說,一般一個旅遊者消費一塊錢,可以帶動六塊錢的消費。所以,旅遊消費對江蘇地方經濟的發展,我們說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畢然 周雷 楊帆 湯安吉 徐授科 供片台/徐州台 連雲港台 南通台 編輯/張萌)

2023
07-12

  今天(7月11日),新華社客戶端刊發《�望》文章《用產業思維辦事業》,全文如下:

  用產業思維辦事業

  □ 李廣春

  文化傳承發展,關乎國家民族命運,關乎地方高質量發展。如何守正創新,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走進百姓,創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新文化,更好地造福於民,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前不久的《�望》新聞周刊兩篇文章,《湖北荊州:千年古城何以“楚楚動人”》《荊州城市名片“借節出圈”》分別從不同角度,剖析了荊州如何讓文化事業與產業雙向奔赴的背景、成因,總結了其路徑、措施和成效。

  窺一斑而知全豹。作為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在文化傳承中有過“捧着金飯碗討飯吃”的尷尬,有過傳統文化還能活多久的迷茫,有過損兵折將的挫折,但強大的文化自信使得其改革不停頓、創新不止步,着眼於文化力量轉變為發展能量的宏觀思考,着力於資源集聚、方案集成、活動集中的中觀謀划,着手於產業思維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的微觀推進,讓千年古城“楚楚動人”。

  兩篇文章,角度不同,主題相同,給讀者一個痛徹的領悟,就文化抓文化越抓越難,跳出文化抓文化越抓越大。走在荊州的大街小巷,撲面而來的是文化,耳目一新的是發展,刻骨銘心的是創新,古城面目呈現出歷久彌新的文化魅力,城市街頭洋溢着創新風光,市民臉上寫着怡然自得。

  荊州是如何將文化力量轉化為發展能量的?文化傳承發展之路是如何走的?鮮活的案例、詳實的數據、透徹的分析,讓我們感受到用產業思維抓文化事業,能夠破僵局開新局,為我們提供了示範。

  同樣是做文化工作,有的地方風生水起,事半功倍,有的地方捉襟見肘,事倍功半,根本在於有無產業思維。荊州可貴之處在於,把握供給與需求、投入與產出、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係,用產業思維抓文化事業,一切以時代要求、社會需求、人民追求為出發點,下決心在供給側上求突破。他們算投入與產出的大賬,圖日後的輝煌。一切有利於文化傳承發展的要素力量,都匯聚在荊楚文化的打造上。

  在繁榮文化事業中發展文化產業,這也是荊州“種豆得瓜”的意外之喜。荊州人以創造歷史禮敬歷史,當代的楚文化、未來的楚文化,如何發展不落俗套、不走老路,是他們的首選項。作為中國地級市“十佳博物館之首”的荊州博物館,楚文化展陳別具匠心,沉浸式體驗設施讓人流連忘返,文創產品讓人愛不釋手;投資30億元的東方神畫主題樂園,將激光多媒體、立體特效、微縮實景、真人秀等表現手法與歷史文化故事精妙融合;《楚樂》《屈原》等多個故事性與感染力交融的項目,成為經久不衰的爆款;以“楚韻”“楚耘”“楚藝”為主題的園博園,展示了新時代荊楚園林的水鄉特色和文化特質,成為市民和外地遊客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化產業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時代的文化需要擁抱高科技,登上制高點,抓住新機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繁榮文化,讓創新創業成為最美風景。楚文化数字產業園,初步形成了数字內容生產、文創開發、商品交易等特色產業鏈,匯聚了多家頭部直播平台、数字遊戲企業、数字技術服務公司,一大批掌握了高科技的文化人才在這裏“入”網“上”雲,数字與文化融合成為新時尚。工業優先戰略讓荊楚文化大放異彩。美的“空冰洗”等三個百億級工業項目建成投產,華魯恆升等15個百億級項目加快建設,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投資創業、安家就業、開枝散恭弘=叶 恭弘,千年古城重新煥發生機。

  以需求為導向,以造福於民為目的,用經濟頭腦籌劃文化事業,以產業思維推進文化事業,以效益總值衡量文化事業,無形之中催活文化產業,實現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良性互動,創造出屬於新時代的荊楚文化。南來北往的客流、信息流、資金流,為荊楚文化傳承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荊州以產業思維抓文化事業,不僅對文化發展有借鑒意義,對其他事業同樣有參考意義。抓任何工作,務必要在見效上下功夫,把造福於民作為始終不渝的目標,用產業思維倒逼自己將政治效果、社會效益、工作效應有機統一,力求花了錢辦成事,少花錢多辦事,甚至不花錢也能辦成事,讓文化永遠引領風尚,推動發展,造福於民。(作者為揚州大學文學院特約研究員)

2023
07-11

  以“開放之姿”擁抱嶄新機遇。今年以來,江蘇出台實施了一系列穩外資優外資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優質外資項目“牽手”江蘇,新項目、新廠房、新合作紛至沓來,尤其為“製造江蘇”添足了数字化、綠色化動能。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积極打通堵點、接通斷點,不斷創新吸引外資、擴大開放的新方式新舉措……當前,江蘇圍繞高水平吸收利用外資,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目的地。

  堅定牽手,加速布局“信心不減”

  在無錫,意大利威埃姆集團的新項目廠房即將升級改造。投建這家“智能廠房”,威埃姆用的是這些年投資江蘇獲得的利潤,“利潤”轉化為“再投資”,折射了外資看好江蘇、牽手江蘇的信心。

  “在集團全球子公司產能對比中,無錫基地表現突出,近3年仍然保持了每年產值稅收平均20%的增速。”威埃姆中國CEO薩巴蒂尼―詹弗蘭克說,該基地生產的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犁刀混合機是集團的明星產品,設備混合均勻度高、穩定性好、能耗低,占國內市場份額超九成。為擴大產能,同時打造智能化車間、拓展新能源業務,今年,企業決定增資3000萬美元建設新廠房。“在未來的二期工廠,我們會把混合機生產線整體搬遷過去,希望在產業結構升級中,獲得巨大發展空間。”薩巴蒂尼透露,公司還計劃今年下半年啟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申報工作,加快推進無錫基地“工廠總部化”進程。

  優化產業鏈布局,助力綠色化發展,跨國公司的投資、布局起到“撬動”作用。“公司利用自身的先進技術、設備、市場經驗和專業的服務能力,已經實現了綠色氫能全產業鏈布局。”林德大中華區清潔氫能戰略以及業務拓展副總監周圍在企業家太湖論壇中表示,江蘇是林德進入大中華區非常早期的省份,同時投資額度也最多,在蘇投資總額超過了70億元人民幣。據悉,該集團還將加大對江蘇的投資力度,將發揮林德獨創的“集氣港”模式,圍繞綠色能源、新能源、氫能等,與江蘇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合作共贏,共同創新下一代前沿低碳技術,共尋“減碳方案”。

  為進一步增強外資發展的根植性,江蘇將持續推進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三年行動計劃,強化配套支持、提供優良服務,加強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推動存量外資深耕江蘇、增資擴產。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規模不斷增長,實現了外資由存量向增量的轉換、由對外向對內的轉型,從而不斷厚植產業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增資擴產,總部經濟“蓄勢崛起”

  跨國公司在江蘇市場积極布局全產業鏈,重要原因之一是江蘇製造產業門類眾多,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能力強,市場的競爭優勢突出。如何將江蘇“製造資源”聚合成企業“發展增量”?眼下,在江蘇积極布局“總部經濟”,成為跨國公司的新目標、新選擇。

  “我們在中國發布了開放式数字商業平台西門子Xcelerator,期待聚焦中小企業数字化,形成規模效應。”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華東區總經理何巍對中國市場滿懷信心,更選擇從江蘇出發,創造更多連接。他表示,西門子近年來不斷加大在蘇州的高端產業鏈布局,形成了包含區域總部、製造工廠、研發中心等功能的完整價值鏈,還與合作夥伴积極共建創新生態,如“先進製造+低碳園區”兩位一體的賦能中心落地常熟,用於共創、協同的長三角人工智能實驗室落地蘇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企業能夠獨自應對全球的挑戰,中德的合作孕育着更多更大的機遇”。

  鼓樓區,不僅是南京的“主城區”,也是全球資本的“集聚區”,一大批跨國公司堅信,於此能找到更多發展的可能性。截至2022年底,鼓樓區先後共認定9家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5家市外資總部,南京市首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博西家電(中國)總部也選擇落戶鼓樓。

  “2021年5月,集團在鼓樓高新區啟用了中國新總部大樓,當年便實現中國市場營收同比增長17%的佳績。”博西家用電器集團董事會成員兼首席營銷官唐善達表示,博西家電在1997年落戶南京鼓樓,至今已26年,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豐富的人才資源,鼓樓區優異的營商環境和高效的政務服務是幫助企業高效開展業務的關鍵因素。“我們會選擇在這裏繼續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唐善達說。

  作為開放大省、經濟大省,江蘇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外資總部經濟。截至目前,已累計認定13批次366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戶均營收總額約26.7億元,戶均納稅總額1.6億元,遠高於全省外資企業平均水平。不少跨國公司都已在江蘇深耕多年,也堅定表達了繼續紮根江蘇發展的信心。

  協同增效,錨定製造“雙向奔赴”

  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加快構建具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具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下一步,江蘇應如何在吸引和利用外資的過程中構建更具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外資企業用行動給出回答。去年,安川機器人在常州落戶安川(常州)機電一體化系統有限公司,旨在進一步提高安川主要產品基板和电子組件等的生產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和穩定性。安川(中國)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安野真佐和表示,公司明確了2025年願景,包括幾個基礎戰略:實現產業自動化、開拓新能源業務等,而這些,都可以在江蘇找到合作點。他期待,能與江蘇本土企業共同攜手,成為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夥伴,以“穩定合作”擊潰各種不確定性,實現雙贏。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显示,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逐步改變其全球供應鏈布局策略,加速全球供應鏈朝着多元化、近岸化、本土化方向發展。跨國公司結合其重點目標市場,將高度分散的生產工序和環節,逐步收縮到一個國家或鄰近國家,推動供應鏈近岸化布局,中國逐漸成為跨國公司爭相布局的中心市場。

  在支持外資企業集聚發展、提升能級的同時,江蘇還在主動出擊、做大增量。今年以來,省級層面啟動“走進跨國公司總部”行動,各地迅速推出並開展了一批境外招商經貿活動,江蘇超60個團組赴歐美、日韓、新加坡等重點地區開展招商,同時,积極開展“請進來”工作,邀請跨國公司外籍高管及境外商協會參訪江蘇。眼下,江蘇正研究制定外資研發中心鼓勵政策,修訂外資總部政策,大力發展外資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此外,還將出台《江蘇省外商投資條例》,落實准入后國民待遇,並繼續舉辦政企溝通圓桌會議和“外企與部門面對面”系列活動,以更好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在蘇發展提供強大支撐。(記者 王夢然)

2023
06-28

  機場、高鐵、城際、過江通道、隧道……江蘇交通工程建設開啟“加速度”

  1―5月,江蘇全省公鐵水空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038.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51.9%,超過序時進度10.2個百分點。列入省重大項目清單的9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已開工6個,上半年確保能夠實現開工率75%目標。近日,江蘇省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進度,一批備受關注的交通工程取得了最新進展。

  機場方面,記者從鹽城南洋國際機場獲悉,近日,該機場T1航站樓改造工程已順利通過驗收,並即將投入使用。由此,鹽城南洋國際機場將開啟“雙航站樓”時代。2021年10月,鹽城南洋國際機場T1航站樓改造工程開工建設,並被列入江蘇省重點工程項目。改造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將T1航站樓改造為國際航站樓,同步建設相關配套工程。項目建成后,滿足國際旅客吞吐量34萬人次。

  據了解,鹽城南洋國際機場T2航站樓滿足旅客吞吐量300萬人次、典型高峰小時起降15架次的需要。隨着T1航站樓的建成運營,機場將實現國內航站樓和國際航站樓完全分開、單獨運營的新格局,這也為機場恢復國際航線奠定了堅實基礎,對提升城市綜合能級、擴大對外開放、助推產業升級發揮重要作用,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注入新的動能。

  鐵路建設方面,通蘇嘉甬高鐵(南通至寧波高鐵)建設也迎來了最新進展。近日,在蘇州陽澄湖畔通蘇嘉甬高鐵拉開了全線首個基坑開挖的序幕,標志著全國最長城市高鐵隧道即蘇州東隧道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蘇州東隧道盾構段長11.82公里,是我國目前建設標準最高、里程最長的時速350公里高鐵城市隧道,被譽為“中國城市高鐵第一隧”。

  負責施工的中鐵十四局相關項目部介紹,蘇州東隧道施工採用14.8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掘進,盾構始發段呈“T”字形,全長600米,包括盾構機始發井、進口明挖段。據悉,此次盾構始發段基坑預計今年7月下旬完成開挖,隨後將轉入主體結構層板及側牆施工。6月20日,通蘇嘉甬高鐵常熟辛庄鎮段最後一戶民宅完成簽約,至此,通蘇嘉甬高鐵常熟段紅線內涉及的158戶民宅已全部簽訂搬遷協議,常熟段成為蘇州境內第一個完成紅線內民宅搬遷任務的區(市)。

  寧淮城際也正在掀起一輪輪施工高潮。截至目前,寧淮城際鐵路淮安段已簽訂房屋拆遷協議828戶、拆除797戶,房屋拆遷協議簽約率為96.7%、拆除率達93.1%,2個標段臨時用地行政許可手續已辦理完成並陸續投入使用,預計今年7月用地獲批,三季度主體工程全線開工。

  江蘇的過江通道建設一直以來也備受關注,目前,長江江蘇段有9條過江通道在建。記者了解到,龍潭長江大橋是寧鎮揚一體化的重要交通設施,預計2024年底建成。6月12日,龍潭長江大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大橋上部貓道施工順利完成,並完成貓道防護系統安裝。常泰長江大橋北主塔中塔柱施工完成,全面轉入上塔柱施工。按計劃,到“十四五”末,我省還將建成南京建寧西路、仙新路和龍潭、常泰、江陰靖江等5座過江通道,累計建成過江通道23座,基本實現隔江相望的縣(市)均有過江通道連通。

  (江蘇新聞廣播/周洋 編輯/趙夢琰)

2023
05-27

  全省設立1235個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點、3017個“殘疾人之家” ――

  精準康復,助力殘疾人“走”出家門

  記者25日從省殘聯獲悉,為滿足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的願望,全省已設立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點1235個,建成覆蓋全省鄉鎮(街道)的“殘疾人之家”3017個。未來,江蘇還將突出“服務為本”,建立更加精準便捷的康復服務關愛體系,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質量,促進“殘健融合”。

  特色康復足球隊,點亮“孤獨的星空”

  14歲的華華就讀於特殊學校,是一名孤獨症患者,在智力和言語發展上比健全孩子較為遲緩,家長和社會時刻記掛着他的成長。加入“樂童小將”球隊一年以來,華華從一開始訓練時只知道滿場跑、轉圈,到現在已能完成教練發出的各項指令、全程參与訓練,這樣的變化讓老師和家長都倍感欣慰。

  “樂童小將”是一支特別的球隊,球隊有10名主力,其中2名患有唐氏綜合征,8名患有孤獨症。在平時訓練中,教練和隊員們互相切磋、交流、鼓勵、打氣,感受足球魅力,也在運動和交流中幫助孤獨症兒童康復。去年5月,高淳區殘聯組織組建了該球隊。今年4月,“樂童小將”球隊還被派出參加小學生足球比賽,他們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享受自由。這場友誼賽點亮了他們“孤獨的星空”,讓愛和希望在孩子們心中蔓延。

  據統計,我國孤獨症譜系障礙的患病率達到千分之七。南京市兒童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趙曉科介紹,0―6歲是黃金康復期,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發育滯后問題,一定要及時就診和康復治療。康復訓練需要量身定製,綜合運用運動輔助、視聽訓練、人際交往干預等方式,整體提高孩子發育水平。

  去年省殘聯承擔“實現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全覆蓋,為不少於1.2萬名孤獨症兒童提供基本康復規範化服務”的民生實事任務,全省257家孤獨症定點康復機構已為15309名孤獨症兒童提供基本康復服務,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接下來,我省還將規範兒童康復服務和機構建設,強化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教育或醫療資質管理,修訂完善《江蘇省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實施規範》,建立常態化殘疾兒童信息共享機制和康復質效督導機制,重點推進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優質化。

  家門口設機構,打通康復“最後一公里”

  36歲的楠楠家住無錫市梁溪區清名橋街道,患有小兒麻痹症,因缺乏鍛煉,她的膝蓋一度出現明顯的僵化癥狀,但醫療機構的康復中心離家10多公里,每次去都很折騰。

  得知家門口也有康復機構后,楠楠十分開心。此前,網格員在走訪詢問中發現,許多殘疾人都遇到同樣的問題,他們希望能在家門口進行康復訓練。

  以需求為切入點,是做好殘疾人康復的關鍵所在。5月21日,梁溪區殘疾人康復指導中心授牌成立,梁溪區殘聯與無錫市康復醫院“牽手”,將專業醫療康復資源引入社區。梁溪區殘聯副理事長郁夢泠介紹,梁溪區創新康復服務舉措,讓康復服務進社區、輔具服務進小區、精準康復進家庭、殘疾預防進學校(中心)、兒童康復進機構,打通康復服務“最後一公里”,就近就便服務殘疾人等特殊人群。

  為滿足個性化康復服務需求,我省已在探索可落地可操作的方式,拓展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以社區康復示範點、“殘疾人之家”為依託,落實社區康復服務規範,推進“康復之家”建設,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今年2月,蘇州成立全市首個“醫養融合”家庭醫生工作室――蘇州高新區中醫醫院“醫養融合”家庭工作室,高新區獅山橫塘街道青春社區第一時間對接該資源,讓殘疾人康復更有“醫”靠。家庭醫生團隊每周兩次到社區坐診,上門為殘疾人會診,幫助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合理用藥,教會他們的家人更好地掌握康復護理技巧。

  殘疾預防貫穿每個人的一生。目前,我省正在落實《江蘇省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實施辦法》《江蘇省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21―2025年)》,推進國家、省級殘疾預防重點聯繫地區建設,強化公眾殘疾預防意識,有效降低殘疾發生率。目前,常州市、南京市江寧區被確定為全國殘疾預防重點聯繫地區,無錫宜興市、揚州寶應縣、鹽城濱海縣、鹽城亭湖區和宿遷泗陽縣等被確定為省級殘疾預防重點聯繫地區,探索創新殘疾預防新經驗、新技術。未來我省還將持續探索,把更多符合條件的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

  推廣“私人訂製”,提升輔具適配度

  此前,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普遍存在精準性不足的問題,為改變以往不明對象、不明需求、“大呼隆”發放輔具的工作方式,輔具適配正從配發逐步走向精準適配,從粗放式實現殘疾人“配”的願望向精細化滿足殘疾人“適”的需求轉變。

  家住鎮江市的甜甜患有先天性腦癱,出行依靠輪椅,但因無法長久坐立,膝關節屈曲嚴重,普通兒童輪椅並不適合她。“甜甜全身肌張力較高,就算使用成人輪椅,一旦坐立時間長,身體就會下滑。”省殘疾人輔具中心王偉說,經工作人員多次上門測量,甜甜獲得“私人訂製”輪椅――海綿皮製椅墊、可調角度靠背、任意長短踏板,她終於實現長時間保持坐姿的需求,還可以自主操控輪椅,極大便利日常生活和學習。“個性化輔助器具能有效防止、替代、補償和減輕因殘疾造成的身體功能減弱或喪失,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和社會參与能力。”

  眼下,各式各樣的口袋公園陸續出現在城市中,部分小遊園還兼具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讓殘疾人更好地共享城市發展成果。近期,無錫市設立“輔具公園”,集輔具展示、體驗、適配、維護及科普於一體。公園內外進行無障礙設計,方便殘疾人進出,園內的電動輪椅、爬樓機、助行器等設施引人駐足,還設有兒童輔具區、視障輔具區、聽障輔具區、肢體輔具區、居家無障礙區、運動無障礙區、夕陽關懷輔具區7個片區,展示全生命周期中常用的200多種輔具。

  目前,殘疾人服務設施日臻健全完善,全省建成殘疾人康復機構530家、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點277個、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定點機構89家。殘疾人康復服務質量也在逐年提升,5年來每年約為5.8萬名殘疾人提供輔具適配服務,完成精神殘疾人基本用藥8.7萬名,白內障復明2.7萬名,殘疾人精準康復、輔具適配服務率均達98%以上。(記者 唐悅 劉春)

2023
05-18

  100家自主品牌企業“盡銳出戰”

  江蘇品牌,閃耀“中國品牌日”

  5月10日至14日,2023年中國品牌日展覽活動在上海舉辦,百餘家“蘇”字品牌亮相,閃耀時代風采。

  實踐為基,激發品牌內生活力

  開展首日,室外展區一台擁有4條腿、4個輪子的“異形”――出自徐工集團的ET120步履式挖掘機,吸引不少“机械迷”拍照打卡。被譽為“鋼鐵螳螂”的它,通過山地、沼澤、隧道等複雜地形時如履平地,也可搭載不同工作機具,在其他机械無法到達的地方進行工程作業。徐工現場執行總監馬鳴介紹,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徐工的無人駕駛和新能源設備占電影總體設備的三分之一以上,不僅提供大量科幻元素,也展現出國產尖端裝備的真實水平。

  這是“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生動切片。工程机械品牌、新型显示品牌、生物醫藥品牌、農業品牌、文化品牌、老字號品牌……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打造的江蘇品牌展館,遴選100家自主品牌企業線上線下“盡銳出戰”,圖文音畫融合多維度展示互動,傳遞江蘇品牌的魅力與活力。

  懸浮空中的“HDMI全息交互智能炫屏”、免燙抗皺的“紅豆0感舒適襯衫”、實時監測預警的“小視智能中樞平台”……幾乎每個江蘇品牌都擁有“首創”“第一”的頭銜,展示出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江蘇已形成一批以國家品牌為龍頭、省級品牌為主體、市級品牌為支撐的品牌群體,打造了一批擁有自主品牌、領跑全國乃至全球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和產業標杆。徐州的工程机械、無錫的物聯網、南京的智能電網、蘇州的电子信息、泰州的生物醫藥等‘產業航母群’,培育出徐工、陽光、波司登等一批享譽世界的‘江蘇品牌’。”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高清表示,江蘇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2022年全省擁有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4萬家、躍居全國第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8.7萬家,約佔全國1/4,連續3年保持全國第一。

  傳統為本,鑄就品牌文化底色

  “浮梁巧燒瓷,顏色比瓊玖。”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通透潔白的陶瓷餐具、茶杯等展品,將中國傳統工藝魅力呈現得淋漓盡致。

  高淳陶瓷展台負責人邢繼強說,作為國宴“常客”,高淳陶瓷堅持用中華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目前國內市場銷售額占企業總銷售額的七成。從北京APEC峰會的“盛世如意”琺琅彩國宴瓷系列、第二屆進博會宴會的“春和景明”系列餐具,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絲路盛宴”陶瓷餐具……根據不同會議主題、內容及地域融入不同的文化內涵,是高淳陶瓷深受海內外客戶青睞的重要原因。

  “中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工業文化,有自己值得驕傲的工業故事和工業品牌。”徐工品牌與文化發展部負責人徐彬表示,與文藝作品相結合,借力強勢IP,諸多像徐工這樣的“中國製造”獲得極大曝光,“相信終有一天,中國人會實現文化強國、實業強國的雙向奔赴。”

  《2023中國品牌發展趨勢報告》显示,中國品牌正推出更多符合消費者審美的潮流產品。2019年至2022年,以國潮為設計理念的產品種類擴充231%,國潮產品品牌數量增加223%。據了解,江蘇現有“中華老字號”96家,數量居全國第三;“江蘇老字號”271家,其中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超過55家,“鎮江香醋”“洞庭山碧螺春茶”等14項地理標誌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

  創新為翼,驅動品牌長期建設

  作為今年中國品牌日活動的新增板塊,“創新100+”精品展區遴選百餘件具有行業引領性的創新產品集中展示,其中包括蘇州瑞派寧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全数字PET。“這款產品在惡性腫瘤、神經、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研究和診療方面具有獨特應用價值,有助於實現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公司知識產權部工作人員孔凡玲介紹,“公司開創的全数字PET成像,是當今先進醫學影像技術之一,在同類設備中掃描時間最短、輻射劑量最低,對人體更為安全。”孔凡玲說,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原創,目前正在牽頭制定中國的全数字PET標準,有望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線下展覽能與觀眾進行面對面交流,他們現場品嘗產品,對品牌的認知會更直觀深入。”國內首批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的乳品企業――成立於1928年的南京衛崗乳業品牌部負責人胡駿立告訴記者,多年來,衛崗乳業堅守新鮮戰略,深耕低溫巴氏鮮奶,為消費者提供健康食品。

  近年來,江蘇加大自主工業品牌培育力度、探索農業品牌培育、推動老字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深化“江蘇精品”認證制度,為江蘇製造向江蘇創造轉變、江蘇速度向江蘇質量轉變、江蘇產品向江蘇品牌轉變注入強勁動能。截至2022年底,江蘇有效註冊商標突破270萬件,20家企業31次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在全國獲獎數量最多、佔比最高、門類最全、覆蓋最廣。(記者 林 杉)

2023
05-07

  我省發布2023版城市更新行動指引――

  從改造到更新,“斷代史”變“編年史”

  從南京的小西湖到常州的老城廂,從蘇州的網紅菜場到淮安的“里運河畫廊”,我省城市更新中捧出了一件件群眾滿意、社會關注的“作品”,但城市更新從理念認知、技術標準到政策支持,各地在推進實施中也遇到不少難題。4月25日,省住建廳發布《江蘇省城市更新行動指引(2023版)》(下稱《指引》),就城市更新的任務、難題和實施標準,尤其是和既往城市改造的本質區別,給予了系統和針對性的解答。

  既要空間更新,也要產業換新

  去年9月,我省發布48個省級首批城市更新試點項目名單。“城市更新行動涉及到體制機制創新、城市規劃建設和治理體系重構等諸多方面,在試點推進中,各地面臨不少問題,產生了很多困惑,希望得到指導。”省政協副主席、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介紹,城市更新行動不僅僅是一個規劃,它面向問題,要產生實效。

  “江蘇城鎮化率已達74%,逐漸步入較快發展的中後期,城市更新更加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和高質量發展導向,與以往的建設改造相比,無論是價值理念、建設方式,還是利益分配、實施動力,均發生很大轉變。”設計大師、省規劃設計集團總經理梅耀林說,過去城建改造順應當時的快速城鎮化需求,更多注重“增長”和“效率”,強調短期利益實現,而城市更新着力解決城市短板弱項、群眾急難愁盼,更加關注生活品質提高和人居環境改善,關注空間、社會、經濟一體化發展,側重小規模、漸進式的局部調整和功能完善,城建重點由房地產主導開發的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更新提質。

  位於南京外秦淮河邊的國創園(原南京造幣廠),就是一個城市更新讓老廠區再現活力融入城市的範例。更新改造中,國創園保留了老廠房的機理和建築,延續19世紀以來的百年工業文脈,注入了研發、辦公、文創等都市產業,如今這裏既是辦公場所,也是熱門旅遊打卡地。產權人作為更新實施主體,參与到建築更新的“策劃、設計、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平衡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兼顧產業發展和文化提升,推動工業歷史地段的活化利用,進而融入城市發展。

  “一個區域不應只發展旅遊,還應注入實體產業,才能更有力地增加一座城市的經濟和活力支撐。”省設計大師、蘇州九城都市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總建築師張應鵬說,老舊城區更新改造,需要直面“老城衰退”這一共性問題,給老城注入新產業,喚回年輕人。《指引》涉及老舊廠房、低效廠房的再利用,讓未來老城引入產業更加有據可考。在城市中心區、濱水區、歷史風貌地區等重點區域,鼓勵利用低效閑置廠房興辦文化創意、科技研發、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

  試點城市體檢,實施有機更新

  為老城注入“新經濟”,南京門西地區在改造中保護歷史街區的同時,植入軟件、設計、文創等產業,零星切入餐飲、休閑空間、體育館等複合功能,既滿足區域內工作人員的工作生活需求,又讓老門西融入南京老城,成為開放式的辦公空間。

  這讓省建築與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大威十分感慨,因為過去許多舊改項目中,雖然文保建築、重要歷史建築保留下來,但許多舊房子拆掉了、老街巷消失了。他引用羅大佑《鹿港小鎮》表達了這樣的遺憾和失落:“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告別大拆大建,注重有機更新,城市更新保留下不同時代的建築,讓城市發展從“斷代史”變為“編年史”。《指引》要求,對更新項目全面體檢,既查找城市短板,甄別各類城市問題的輕重緩急,也梳理歷史文脈,查清資源要素,實施有機更新。

  城市體檢自上而下整體“把脈”更新項目,分析地區各類要素建設狀況,開展居民意願調查,梳理現狀問題及實際需求,綜合評估問題和短板,進而明確城市更新目標、任務、時序等總體要求。

  “城市體檢,應是城市更新行動的前提和基礎,將從中發現的問題作為更新着重解決的問題,也要通過城市體檢查擺城市競爭力、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汪科介紹,今年4月至8月,計劃組織全國各城市先行先試,率先試點城市體檢。此外,推出一批試點城市,落實城市體檢理念,在試點中總結方法,進一步推廣並指導城市更新行動。

  社會各方參与,分擔更新成本

  南京歷史城區保護建設集團是秦淮區主要從事老城保護更新的國資平台,參与南京小西湖、小松濤巷、荷花塘片區等多個老舊地塊更新。集團董事長范寧經常被問及:“你們是怎麼做到更新項目收支平衡的?”他答:“在尊重各方權益的基礎上,我們研究建立受益者資金投入的政策機制,實現多方主體合作共贏。”

  和過去的城市改造相比,新發展階段的城市更新更強調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市場參与,合理吸收權利主體參与進來,利益分配調整貫穿於城市更新全過程,最大程度實現共贏共享,從而實現了三個轉變:政府職能從“多頭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企業目標從“高溢價、快周轉”向“持續微利”轉變,社會公眾從“表達訴求”向“深度參与”轉變。

  根據“誰受益、誰出資”原則,南京鼓勵不動產產權人自籌資金用於更新改造,明確政府、經營主體和物業權利人的出資分類邊界和比例。危房等級為D級的,翻建費按照市、區財政和產權人3:3:4的比例分攤。今年4月,南京小西湖片區堆草巷11號房屋更新完成,最終三個產權人各自花費約8萬元就能完成祖傳老宅翻新。

  在試點實踐中,我省各地政府、社會、居民多方資金共擔更新成本,綜合考慮自籌經費、市場投入、貸款融資、政策性專項經費等多種資金來源方式,配套相關支持政策。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錢毓靜介紹,在實踐中政策上對各方利益的整體協調考慮還不夠,土地、財稅、投融資等方面的激勵不足。如因缺少相應的稅收優惠配套政策,導致土地增值稅過高,約佔交易價格的50%,這就挫傷了投資方參与城市更新的积極性。

  對此,一些城市在政策支持上進行了試點。無錫對於符合規定的城市更新項目,享受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相關減免政策。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建設項目,免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電力、通信、市政公用等企業要积極支持城市更新工作,適當減免入網、管網增容等經營服務性收費。“城市更新以補齊城市短板、解決急難愁盼、激發城市活力為根本宗旨,回報率低、回報期長,需要更多政策傾斜。”梅耀林說。(記者 劉春 顧巍鍾)

2023
04-23

 

 

  近日,由中鐵一局承建的蘇州地鐵8號線孫武紀念園站-人民路站左線盾構成功下穿既有4號線孫武紀念園運營車站,順利實現了鋼套筒接收,標志著蘇州地鐵8號線建設有了新進展。為保障孫武紀念園站正常運營,項目部成立了盾構下穿領導小組,落實專項方案、組建盾構班組、建立議事制度、加強資源配置、強化溝通聯動。盾構下穿期間,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落實數據收集、監測報告、應急處置等工作,利用大數據盾構前後台聯合監控為盾構下穿提供可靠保障。據悉,蘇州地鐵8號線建成后,將解決因大型河流、湖泊、鐵路而分隔開的新興組團之間交通交互問題,進一步完善蘇州軌道交通線網結構與功能。(白彥龍 張羊群)

2023
04-19

4月17日,江蘇儀征舉辦“綠楊春早”茶文化經貿旅遊節,現場向優秀“招商大使”頒獎。儀征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新網江蘇新聞4月18日電(記者 崔佳明)4月17日,江蘇儀征舉辦“綠楊春早”茶文化經貿旅遊節,海內外客商歡聚揚子江畔,共話未來,共謀發展。

  從2005年起,儀征市連續17年主辦了“中國儀征綠楊春早茶文化節”,推動綠楊春茶產業不斷做大做強。至目前,儀征現有可採茶恭弘=叶 恭弘面積3.5萬畝,年產綠楊春茶500多噸,年產值超過5億元,從業人員近2萬人。茶產業已成為儀征市農業的主導性產業、衍生性源頭產業。

  儀征市委書記孫建年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說,今年,儀征把茶文化節拓展為茶文化經貿旅遊節,就是要以茶會友,架好“友誼橋”;以茶為媒,打好“文化牌”;以茶搭台,唱好“經貿戲”;以茶興業,走好“發展路”。

  據了解,近年來,儀征市初步構建了汽車和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大數據和文旅文創兩大新興產業,以及高端裝備、高端紡織、臨江重工、綠色食品四大特色產業競相發展的格局。2022年儀征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大關,躋身縣域“千億俱樂部”。

  孫建年表示,“堅定不移抓項目、育產業,奮力爭當跨江融合發展先行區,將儀征打造為南京都市圈先進製造業新高地、長三角重要的文旅文創新高地和華東地區有影響的大數據產業新高地。”

  開幕式上,儀征舉行了優秀“招商大使”、名茶評比及手工制茶大賽頒獎暨2023年“招商大使”聘任儀式。總投資103.55億元的30個項目現場簽約,涉及汽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眾多領域。

  “衷心希望各位招商大使能幫助推介儀征、宣傳儀征,各位企業家能選擇儀征、投資儀征,儀征將始終秉持尊商重商親商理念,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務實的姿態做好服務工作。”孫建年說。(完)

2023
04-17

  把腳印留在基層一線、把口碑立在職工心裏――

  匯聚磅礴“工力量”,書寫勞動新榮光

  5年來,助企紓困、提振發展信心,返還小微企業工會經費45.1億元;搭建職工成長成才平台,推動108.32萬名職工晉陞技能等級;幫助农民工和一線職工圓大學夢,激勵23萬人提升學歷層次和文化素質;打通数字工會“最先一公里”,吸引1000萬會員實名制註冊用網;強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服務,吸納超100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一組組數據,既是我省工會勇擔使命踔厲奮發、用心用情服務廣大職工群眾的成績單,更是新時代江蘇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在江蘇省工會十五大即將召開之際,回顧過去5年,江蘇工會在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宏偉藍圖中,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大力實施“學悟守正、舉旗育人、建功立業、暖心聚力、強基固本”五大行動,以鏗鏘步伐團結帶領廣大職工闊步邁入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在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中貢獻工會力量。

  創新改革,產業工人由“工”變“匠”

  紮根礦山22年的徐礦集團張雙樓煤礦瓦斯班班長呂龍清,最近藉助企業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以下簡稱“產改”)的政策“春風”,評上技師,並申報了通防專業技術員職稱,每月享受2500元的特殊人才津貼。

  自從2018年11月《新時代江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頒布實施后,作為全國“產改”首批全面試點省份,在省總工會牽頭抓總下,江蘇以“探路先行”的勇氣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迄今,全省已出台涉及產業工人的政策文件55項,培育各級各類試點單位9000多家,覆蓋職工730多萬人。2022年底,在全國“產改”工作評價考核中,江蘇被評為“優秀”檔次第一名。

  育人之本,莫如鑄魂。江蘇工會以思政教育為產業工人“鑄魂”,在全國率先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 思政教師進企業”行動,發揮勞模先進的實踐優勢和思政教師的理論優勢,用接地氣、有特色的宣講,把“大學習”課堂放到工廠車間、校園教室。“雙進”成為江蘇職工思政工作新名片。

  如何進一步鍛造高素質產業工人?5年來,江蘇工會以組織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為抓手,帶動各地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競賽活動,全省4070多萬人次職工參与,助力108.32萬人晉陞技能等級。各級工會創建2700多家勞模創新工作室,組建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聯盟,為勞模工匠發揮作用搭建平台。

  技高者多得,吸引更多年輕人走上技能成才之路。江蘇在全國率先制發《關於開展集體協商健全產業工人薪酬激勵機制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產業工人薪酬激勵機制,推行“能級工資”,促進職工技能水平、貢獻真正與薪酬等級掛鈎。目前超過1萬家企業簽訂薪酬激勵集體合同,覆蓋產業工人150多萬人。

  新時代產業工人感受到的變化,還有政治地位的不斷提升。省總工會聯合省委組織部實施勞模支部“雙創雙提升”工程,創建黨員先鋒崗2023個。聚焦面廣量大的非公企業開展“三創爭兩提升”活動,堅持政治上帶、組織上帶、工作上帶、作風上帶,在生產一線職工中發展黨員4.1萬餘名,創建先進黨支部3000多家。

  在各級工會的大力宣傳培育下,一大批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創新才智充分涌流,僅勞模創新工作室就獲得專利4300多項,完成技術革新、技術攻關35500多項,產生經濟效益300多億元;10名一線職工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專利獎和省科學技術獎,5名職工獲評大國工匠。

  暖心聚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有了“家”

  “沒有工會的法律援助,這筆誤工費我可能一分錢也拿不到。”泰州網約車司機趙師傅2021年遭遇一起單方責任交通事故,雖然肇事方負全責,但她也因為車子需要維修,近兩個月沒了收入。為討要誤工費,她奔波一年無果。這時,泰州市總工會向她伸出法律援手,成功討回1.54萬元誤工費補償款,此案成為全省網約車司機維權“第一案”。

  近年來,江蘇工會強化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一體化推進新就業形態群體建會入會和維權服務。“8+X”綜合服務集市、“致謝奔跑的小哥”主題網絡活動、“T3出行”網約車司機入會與服務行動計劃、“工會陪你在路上”關愛貨車司機主題活動……工會創新設計並實施蘇工暖“新”系列行動,精準有效幫助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提升能力增長才幹、參与平台企業民主管理,讓他們有了穩穩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期待提升自我,期待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期待更為充實的人生。”前不久,常州市快遞行業“求學圓夢”合作班開學,常州工學院迎來首批37名快遞小哥,來自OCS國際快遞的小哥劉華難掩激動。江蘇工會着力提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能力素質,全力為他們成長成才搭建舞台。去年,省總工會首次把“貨運新業態駕駛員安全行車勞動競賽”列為全省十大引領性勞動競賽,帶動近120萬名道路貨運新業態駕駛員比武練兵,提升職業素養和技術水平。

  與賦能並重的是維權。針對新業態勞動者權益維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江蘇工會以快遞行業作為突破口,集中力量推進新業態行業集體協商,召開行業性職代會,走進平台企業開展“法治體檢”,從源頭上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数字賦能,職工個性化服務精準觸達

  每天上下班路上,徐州萬宇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職工梁艷一上地鐵,總會習慣性點開徐州市總工會微信公眾號的电子書屋,戴上耳機靜靜地聽書。“我是工會鐵粉,地鐵票是參与工會線上活動領取的,工會普惠職工活動豐富、福利多多。”梁艷對“徐州工惠”智慧服務贊不絕口。

  “徐州工惠”智慧服務,是江蘇“数字工會”提速建設的縮影。5年來,江蘇持續深化工會改革,在数字化浪潮中逐浪前行,緊貼職工多元化、個性化需求,不斷探索創新“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新模式,讓服務精準觸達。

  2022年,江蘇制定實施省“十四五”数字工會建設規劃,深入推進全省工會治理数字化、服務智能化協同發展,打通聯繫服務職工“最後一公里”。目前,開通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多個服務終端的“江蘇工會服務一張網”,已與各設區市、縣(市、區)實現互聯互通,開發的功能模塊實現了分級管理。申請入會、勞模服務、困難幫扶、法律援助、求學圓夢……全省工會150個服務項目實現網上辦理,1000萬會員實名制註冊用網,網上普惠服務覆蓋職工近600萬人。

  “江蘇工會服務一張網”就像一道溫暖的強光,輻射職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級工會把越來越多的服務項目搬到雲端,消費券、地鐵票、公園年卡、話費流量、年貨大禮包、免費課程……創意十足的個性福利,讓職工動動手指就能享受;而助就業“雲招聘”、互助保障“雲理賠”、女職工“兩癌”篩查“雲申請”……這些一觸即達的便捷服務,更是溫暖了有特殊需求職工的“心窩窩”。(記者 吉強 通訊員 謝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