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平台

2023
08-25
2023
06-30

  七百多外企高管齊聚蘇州“企業家太湖論壇”縱論合作發展新機遇

  深度“鏈接”世界 暢通產業循環

  從太湖出發,“鏈”通全球,共贏未來。6月28日,“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交流會暨企業家太湖論壇”在蘇州舉辦。700多位跨國公司、重點外資企業負責人,外國重要商協會負責人等齊聚太湖之畔,分享“鏈接”實踐、碰撞“融合”觀點,共敘友誼、共享成果。

  三年來,論壇參會企業家從東亞拓展到全球,產業合作“花”開各地……不斷擴大的“朋友圈”,讓各方堅信江蘇始終是全球資本青睞的“強磁場”,也是眾多產業循環的重要“發起點”,更是融入國際循環的重要“聯結點”。

  跨越山海同攜手,共拓合作“新空間”

  聚焦江蘇,可以看到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縮影:外資企業與江蘇發展“一路同行”、共同迎接挑戰,共同贏得機遇。外商、外資已“鏈”入江蘇經濟的肌理,也共同塑造、成就了今天的江蘇――

  江蘇累計設立外資企業4.1萬家,世界500強企業有392家在江蘇投資。研發投入超過1000萬元的外資企業達1600家。總體上,外資以佔全省約1.3%的企業數,每年為江蘇貢獻10%的固定資產投資、10%的城鎮就業以及20%的稅收,是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下,在鞏固合作的同時,如何攜手應對世界經濟復蘇和產業發展轉型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論壇現場,不少產業鏈供應鏈“鏈主”企業积極破題,發出倡議。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經歷重塑,從‘效率至上’轉變為‘效率與安全並重’,撥開迷霧,我們應該看到,数字經濟發展帶來的確定性。”德國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肖松認為,以實體經濟為家底的江蘇,應通過“数字+”,做好產業應用、低碳化融合、平台生態構建等三方面工作,釋放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巨大潛力。

  “江蘇是歐綠保最早選擇的投資目的地之一。”歐綠保再生資源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經理韓慧青表示,“希望我們可以將歐洲50多年的運營經驗,結合江蘇的實踐,通過投資、運營高品質的項目,助力產業綠色轉型發展。”據介紹,歐綠保在江蘇投資的項目採用國際先進工藝,對製造業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今年,歐綠保將結合江蘇市場優勢,积極推動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回收、處理項目落地,另外還將积極研究拓展塑料再生業務與江蘇的合作空間。

  美國源運集團是美國最多元化的中游能源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不到5年,已與國內多家化工企業開展合作。“我們在原油、天然氣及凝析液方面,一直在积極和江蘇企業接洽,保持密切溝通,尋求更長遠的合作與互贏。”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恭弘=叶 恭弘捷表示,江蘇是全國碳減排的重點區域和潛力地區,在綠色能源轉型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江蘇產業鏈完整,配套設施完善,政策支持力度大,並且經過多年發展和結構優化,石化等產業已具有一定規模。

  深化協作提韌性,共構發展“新格局”

  論壇現場,各方在交流分享中形成共識:攜手而行、擰繩聚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才能保障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這對夯實產業安全基礎、有效對沖外部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進入中國30周年,阿斯利康已是江蘇的“老朋友”。“江蘇不僅是公司進入中國的第一站,更是我們在華加速新藥引入、加碼中國製造和加大創新投入的重要基地。”英國阿斯利康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介紹,阿斯利康已在江蘇建立包括研發、生產、出口、物流、創新、資本和人才培養在內的全產業鏈,並在多年深耕中取得長足發展。未來,企業也將通過全球合作授權,支持中國研發創新藥物出海。

  江蘇利用外資整體優勢明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江蘇決心堅定、舉措有力――

  江蘇充分發揮外資在建設自主可控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聚焦製造業產業鏈,重點支持外商投資高端裝備、基礎元器件、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加快補齊重點產業鏈上的短板,有力支撐我省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聚焦重點國別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經貿活動,招引更多世界500強企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和高科技“獨角獸”以及数字經濟等處在科技前沿、引領未來產業發展項目。

  江蘇還將深化RCEP區域產業合作,高質量實施RCEP協定,促進東盟與中日韓各自優勢融合互補,着力建設東亞產業循環戰略樞紐。同時,充分發揮南北結對幫扶合作機制,更高水平建設南北共建園區,探索推動蘇南地區有轉出需求的企業帶着能耗等指標向蘇中蘇北有序轉移。另外,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穩妥開展跨境產業鏈合作,完善加工貿易支持政策,穩定大單長單和產業鏈供應鏈,強化運行監測和風險預警,“一企一策”落實針對性服務。

  更大力度吸引外資,共謀共享“新成果”

  凝聚“世界合力”,暢通“開放通道”,國內外各類資源要素在江蘇這片熱土上高效集聚、流動、奔涌,成為一股推動世界經濟循環發展的強大力量――

  企業家太湖論壇舉辦期間,全省各地共有45個投資1億美元以上外資產業項目簽約,總投資額達117億美元。其中,論壇現場簽約24個項目,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外方母公司來自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13個設區市均有產業合作項目現場簽約。

  未來,江蘇如何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資?各方專家分享真知灼見――

  “對江蘇來說,未來三年內,高質高效推動政策落地、擴大企業受益面將是抓住開放機遇的關鍵。”普華永道中國管理合伙人黃佳建議,江蘇應做好兩方面工作:充分發揮區域特色,開展差異化探索,以生產性服務業開放為特色,以實現製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為主攻方向,培育創新發展內生動能;做好政策儲備,針對企業痛點難點,推進改革創新工作,加快形成“政策創新―企業受惠―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為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提供“江蘇經驗”。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認為,當前全球供應鏈尚處於深度調整期,中國仍具有明顯優勢。建議江蘇在繼續深化制度型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積极參与全球供應鏈治理,推動数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興領域的國際產業鏈分工合作,着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表示,研究院遴選284家細分行業龍頭企業,與他們合作建立聯合創新中心,未來願意作為橋樑,助力這些“隱形冠軍”企業成為外資企業的供應商、客戶或投資合作夥伴。去年開始,研究院啟動“全球創新夥伴計劃”,與飛利浦、西門子等16家外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幫助他們針對中國市場,打造技術供應鏈體系,並與飛利浦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

  “鏈”動世界,未來可期。我省正在积極推動出台江蘇省外商投資條例。同時,繼續實施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三年行動計劃,鼓勵更多外資企業在江蘇深耕發展、擴容提質,分享更多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發展紅利。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完善新一輪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政策體系,在製造業外資、外資總部、外資研發中心等方面給予更多鼓勵政策,深化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促進外資總部引進培育、集聚發展、能級提升,支持更多外資企業在江蘇開展研發創新活動。

  記者 宋曉華 王夢然

2023
06-24
2023
06-22

  中新網南京6月20日電(肖日東 譚菲 申冉)挖掘保護經典名方、傳承保護中醫藥文化、建立中醫藥文化基地、培養中醫師傳承人……6月20日,《南京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提交南京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進行一審。該條例(草案)擬從服務體系、文化傳承、融合創新、監督保障等方面對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出具體規定。

  2023年5月,南京市被財政部、國家中醫藥局確定為2023年中央財政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城市之一。作為有着悠久中醫藥發展歷史、歷代名醫輩出的南京市,也成為國內率先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立法的省會級城市。

  “條例的制定,是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作沿着法治化軌道健康有序發展的切實舉措,將為引領、促進和規範南京中醫藥事業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支撐。”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新聞發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表示。

  據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中醫院黨委書記劉奇志介紹,歷史上著名的中醫大家葛洪、陶弘景、李時珍均曾在南京行醫採藥。以“金陵四大名醫”之首張簡齋所形成的金陵醫派,與其他多个中醫學術流派同樣名揚四海、各具特色,其眾多中醫藥名家的學術思想至今仍發揮着重要指導作用。“南京市中醫院已經成立了‘金陵醫派中醫藥研究中心’,專門發掘整理經典名方、研究金陵醫派古籍,傳承、培養金陵醫派的特色人才。”

  同時,南京也是國內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之一,各種老年病、慢性病高發,且患病人數不斷攀升,中醫藥及中醫適宜技術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方面,具有諸多優勢。“做好中醫藥立法工作,對於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協調中西醫共同發展、提供更高質量醫療資源供給、滿足老百姓多樣化的醫療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李華表示。

  “但也應看到,南京對金陵醫派的保護傳承和推廣還不夠,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還很缺乏,中醫藥產業規模偏小、產品不多、市場覆蓋有限等短板凸顯。”南京市衛健委主任夏海鳴認為,針對這些問題和不足,通過立法的方式,有一定的補齊短板、促進解決問題作用。

  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主任、一級巡視員張孝科介紹,通過向名老中醫、基層醫務人員、人大代表、政府部門負責人、法學專家等各方面廣泛收集意見和想法,此次條例(草案)就集中反映一批收集內容,例如:對“老祖宗”留下的秘方要傳承發揚好、在中醫師人才的培養上要有政策突破、加大對中醫藥扶持力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加大中醫藥的服務率和服務質量等。

  據悉,此次提交一審的條例(草案)共四十七條。分為總則、服務體系、文化傳承、融合創新、監督保障和附則六章。

  其中,條例(草案)第一章擬從醫療機構建設、服務能力建設、中西醫師職業資格界定、中醫藥參与公共衛生機制等方面對建設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出要求,鼓勵發展中醫藥服務,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條例(草案)第二章,專門就推進中醫藥服務数字化建設擬作出規定:推進以电子病歷為核心的智慧化、数字化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中醫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数字醫療等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

  條例(草案)第三章則就推動中醫藥傳承研究、挖掘保護經典名方、傳承保護中醫藥文化、建立中醫藥文化基地、普及中醫藥知識、鼓勵金陵醫派發展、加強中醫藥交流合作等方面,擬作詳細的規定。(完)

2023
06-14

  我省麥收已近九成,水稻播栽全面展開

  魚米之鄉一派好“豐”光

  從5月下旬小麥開鐮收割以來,江蘇各地由南向北搶收搶種,確保不誤農時、顆粒歸倉。截至6月11日,全省小麥累計收穫3061萬畝、進度86%,蘇南收穫結束,蘇中、蘇北進度分別為98%、80%。

  夏收夏種,對农民來說就像是一場“高考”,收穫的每一粒糧都包裹着一季的辛勞。連日來,記者走進田間地頭,聽农民們講述辛勤種糧故事,看有關部門如何沉入一線和农民並肩作戰,應用科技等手段把糧食安全主動權穩穩掌握在自己手中。

  搶抓進度一刻等不起

  6月10日下午,南京風雨交加。睢寧縣高作鎮官楊村種糧大戶曹永,接到在南京的家人電話:“睢寧下雨了嗎?家裡的麥怎麼樣了?”當天,正趕上曹永的1000畝小麥開鐮,這可是全家的“大日子”。好在天公作美,曹永一口氣租來10台聯合收割機,從早上7點干到夜裡11點,當天就搶收600畝。

  5月下旬,睢寧也曾遭遇強降雨天氣,好在那時當地的小麥尚未熟透,耐水性較強,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如果現在碰上那樣的大雨,就麻煩了。”曹永心有餘悸,每天關注天氣預報。他盤算着,麥收后還要秸稈還田、平整土地,插秧種稻一刻都耽誤不得。

  今年麥收期間,我省遭遇數次陰雨天氣,全省小麥收穫曾明顯受阻。各地動用一切力量,和時間賽跑,搶早收割入庫,全省沒有出現小麥大面積倒伏、霉變或“穗發芽”情況。

  “我今天早上4點就起了,那邊收完的地打壟了,要開泵抽水泡田。昨天晚上下雨,沒割的80畝,早上曬一曬再割。”6月8日下午,南京市棲霞區龍潭街道大棚村,69歲的種糧大戶孫應白戴好口罩和護目鏡,登上停放在麥田裡的收割機。10多分鐘后,收割機2000斤的糧倉便裝滿了。他家有310畝田,雖然雨水拖慢了收割進度,但他還是起早貪黑贏得了時間。

  “今年收成還可以,收了30多萬斤,畝產估計1050斤,和往年差不多。”因為天氣預報有雨,寶應縣�鎪�鎮成庄村種糧大戶夏秀榮趕在降雨前請了兩個工人,租借了收割機,用两天時間收完自家320畝小麥。他一直懸着的心,總算放下了。

  雖然“連軸轉”,农民們並不能“喘口氣”――下一季的耕種又開始了。夏秀榮收完麥后,開始翻地準備插秧。他今年種的大部分是直播稻,只準備一小部分機插秧。“有的田塊不平,水系不好,不是干就是澇,用機插秧可以防澇抗旱,要穩產一點,但是成本高,300元一畝。”夏秀榮說,插秧也是體力活,秧盤一個5斤,需要純勞力,現在人力不好找。

  栽禾趕時,割禾趕天。眼下,蘇州各地正加緊進行水稻搶種。6月9日一早,記者來到位於吳中區臨湖鎮的蘇州太湖現代農業示範園核心區,只見农民們正緊張地移送秧苗。一盤盤嫩綠的秧苗,通過傳輸帶轉移到田邊,並被迅速轉運到移栽田地。不遠處,插秧機來回穿梭,不一會就將這些秧苗整齊地移栽田中,給水田披上了一層綠色“新裝”。

  6月11日的統計數據显示,全省當日投入水稻插秧機1.5萬台、水稻直播機4224台,機插秧作業面積91.8萬畝。截至目前,全省水稻播栽470萬畝、進度14%。

  從机械化邁向智能化

  記者採訪發現,當前農村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量較少且年齡偏大。隨着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推進,机械化作業的作用更加明顯,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也不斷降低着农民的“辛苦指數”。

  臨湖鎮目前有超過1萬畝高標準農田,僅蘇州太湖現代農業示範園就管理7000多畝。2018年起,園區逐步實現農田耕作管理的机械化、智能化和農業基礎設施的高標準改造。“比如放水漚田,現在只要打開手機軟件,動動手指就能控制對應片區的泵房上水,大大減輕人的工作量。”蘇州太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農業園區的管理主體,該公司副總經理徐雅婷說,整個園區的插秧工作正在分片區陸續進行,將持續到6月底。

  62歲的李明東是該園區種植組負責人,也是這7000多畝土地的“大管家”。和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的他,對現在的高效種植方式感觸頗深。過去人工插秧,一個熟手一天插一畝地,現在根據臨湖土地分佈情況,按照正常的速度,一台插秧機每天完成25―30畝。7000多畝地的插秧和後續管理,用上插秧機、無人機等設備,靠20多個本地农民就能完成。

  农民們普遍使用的聯合收割機,也向無人化方向發展,機手不用在駕駛室“頂頭曬”,採集的各項數據也更精準。在南京市六合區程橋街道,有片520畝的稻麥輪作“無人化農場”集成示範基地,是省重大農業科技裝備集成示範項目。這裏的收割機不僅無人駕駛,還能實時智能測產,同時配合拖拉機、植保機、插秧機等,整個糧食種植生產流程全部實現無人化作業。基地還利用遙感技術,監測不同地塊的作物長勢和產量,生成精準的施肥和灌溉處方。

  從收到種,再到日常田間管理,新技術、新設備逐步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58歲的夏秀榮說,他現在用上無人機灑葯除草,雖然需要花錢請人,但效果比人工好。在曹永的農場,灑葯無人機已更新到第二代,還擁有還田機、植保機等4台設備,他還自學了機器操作。常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常熟今年水稻種植面積約27.2萬畝,機插秧比例佔到95%以上。

  從全省來看,今年江蘇投入大中型拖拉機14.5萬台、聯合收割機12萬台、育秧流水線5300餘條、育秧播種機8600餘台(套)、水稻插秧機11萬台、烘乾機3.5萬台,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7%以上、水稻機播率90%以上。目前,全省無人駕駛/輔助駕駛插秧機保有量2274台,今年新增672台。

  “我們今年還首次嘗試在無人插秧機前方加裝探頭,相當於直接給土地做‘CT’,可以即時測定土地肥力,在插秧的同時就能進行變量施肥。”蘇州市種子管理站站長沈雪林介紹,通過改良栽培技術,科學調控氮肥、磷肥施用比例,蘇州正力求在水稻種植前端就實現精準施肥,以提升後期管理科學性,也從根本上推動農業面源污染減少。

  協同發力守護糧食安全

  麥浪似海、農機如舟。今年,啟東22萬餘畝小麥喜獲豐收,平均畝產超900斤,其中七成以上高產田塊畝均1000斤以上,創歷史新高。“對位處沿江沿海、普遍地勢低洼、土壤鹽鹼含量較高的連片農田來說,這具有里程碑意義。”啟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陸健說。

  2017年以前,啟東的小麥畝產在五六百斤徘徊20多年,如今的成績,意味着當地近6年實現產量增幅達五成。啟東的秘訣,主要在於大範圍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時在各方協作下,啟東全覆蓋輪訓種糧大戶,重點推廣“治水、防病、除草”等高產栽培技術,建立83個產銷服務聯盟,極大提高了小麥生產精細化管理水平。

  在夏收夏種的關鍵時期,黨員幹部也衝到最前面。“我和同事們已輪流值守20天,基本都是白天正常上班,晚上繼續值班,大家滿負荷運轉。”徐州市雲龍區潘塘社區黨支部書記潘文武告訴記者,社區里種有2300多畝小麥,從幫助农民聯繫農機到做好天氣提醒,從秸稈禁燒到插秧種稻,他們在一線隨時為农民排憂解難。

  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黨員幹部分成13個工作組,下沉一線開展包市分片指導聯繫夏收夏種,協調解決困難問題。他們每日調度全省“三夏”生產進展,實行挂圖作戰,分區域分時段第一時間掌握各地進度;及時做好災害性天氣信息預警,指導防範應對,減輕因災損失;及時收集、分析、發布機具供需、作業價格等市場信息,引導機具有序流動;組建604支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落實3503個應急烘乾作業服務主體,確保關鍵時刻沖得上、頂得住、有實效。

  特別是在前段時間,江蘇在小麥赤霉病防治上,打了個漂亮的防控總體戰,小麥赤霉病發病面積、發病程度為近年最低。同時,省水利、農機、氣象等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各項“三夏”生產安排有序推進。

  堅決打贏夏收夏種這場硬仗,還要做好服務保障。江蘇紮實推進農機跨區作業通道政策,發放跨區作業證4萬餘張,設立接待服務站600多個,公布機收保障熱線電話100多個;持續加強種子、化肥、農藥、育秧盤等重點農資供需調度,聯合中石油、中石化江蘇分公司,優化完善農機“三優一免”保障舉措,設立約600座農機定點加油站,開闢綠色通道1000餘條;舉辦各類技能培訓和現場演示約700多場次,培訓農技農機隊伍及各類主體超8萬人次。

  記者 王靜 盛崢 顏穎 王岩

2023
06-10

  國際檔案日 服務社會 江蘇開放63萬餘件館藏檔案

  為迎接國際檔案日的到來,6月8日江蘇省檔案館聯合13個市檔案館向社會開放一批館藏檔案,並開展了檔案捐贈、展覽等活動。

  【服務社會 江蘇開放63萬餘件館藏檔案】

  此次江蘇省檔案館聯動全省13個設區市檔案館向社會開放館藏檔案636622件,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主要內容涉及江蘇人事管理、表彰先進和建國后黨政機關政策法規、圖書出版、社會保障等民生檔案。

  江蘇省檔案館鑒定利用處處長徐志國告訴記者,開放檔案老百姓用起來非常便捷,憑有效合法證明,可以到省檔案館查閱利用,讓檔案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人民群眾。

  【弘揚科學家精神 為院士建檔服務】

  新中國科技發展史上,江蘇籍或曾經在江蘇學習、生活、工作的兩院院士群星璀璨,省檔案館與省科學技術協會將聯合開展為院士建檔服務活動,旨在通過實物徵集、口述訪談等方法,為國家留存珍貴檔案文獻。活動現場還發布了《江蘇百件紅色珍檔》《系列可視化黨史教材・紅色珍檔》等四本檔案新書,公布了江蘇獲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敏 楊時盛 編輯/胡超)

2023
06-10

  6月8日,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上海局集團)獲悉,2023年長三角鐵路端午小長假旅客運輸方案近日出台。小長假運輸期間,該集團公司預計發送旅客1500萬人次,超過2019年同期客發量兩成以上。

  其中,6月22日為客流最高峰日,當天預計發送旅客350萬人次左右。為此,鐵路部門在啟用高峰線的基礎上計劃增開134.5對旅客列車,努力滿足假期旅客出行需求。端午小長假期間,客發量將持續保持高位運行,日均客發300萬人次。

  據介紹,今年鐵路端午小長假運輸期限自6月21日始至25日止,計5天。期間,長三角鐵路客流將呈現以下四個特點。一是客流走勢預計將呈M型首尾雙高峰,即假期第一天(22日)形成出行高峰,假期最後一天(24日)形成返程高峰,雙高峰日客發量明顯高於日常,其他時間段客流量則稍有回落;二是客流成分將以旅遊流、探親流為主,隨着暑假臨近,教師、學生群體出遊意願不斷增強,旅遊消費市場日趨火爆;三是客流總體以中短途出行為主,短途客流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各中心城市和旅遊城市間,中途客流則主要集中在高鐵4小時行程範圍內,其中魯、豫、贛、湘為客流重點方向;四是新線客流成增量重點,新線輻射拉動效果明顯。近年來,商合杭高鐵、連鎮高鐵、滬蘇通鐵路、鹽通高鐵、徐連高鐵相繼開通運營,新線將沿線地區與區域中心城市、重點城市有序串聯,起到輻射引流,便民出行的积極作用。剛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上述新線客發量占長三角鐵路客發總量的近兩成。

  為滿足旅客出行需要,上海局集團在啟用73對高峰線列車的基礎上,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時段和熱門方向的運力投放,計劃增開去往佛山、廣州、珠海等方向直通旅客列車13對;計劃增開杭州至台州、徐州至南京、南京至啟東、南京至上海、南通至上海、杭州至台州、南通至南京、合肥至淮北等方向間的管內臨客列車121.5對(其中G字頭列車75.5對、C字頭列車5對、D字頭列車20對、普速列車21對)。

  此外,鐵路部門對圖定周末線列車、非正常開行規律列車、非正常編組規律列車的開行進行優化調整,努力增加運力、提升運輸效率。鐵路部門還將視客流情況,適時採取增開圖外臨時列車、動車組重聯運行、普速列車加挂車輛、“以卧代座”等措施增加運力和席位。

  鐵路部門提醒廣大旅客,昨日(7日)起,鐵路端午小長假運輸首日車票已經發售,具體列車開行情況請以車站公告和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12306網站公告為準;端午小長假期間旅客出行高度集中,沒有買到車票的旅客可嘗試使用12306官方網站候補購票服務功能;乘車當天適當提前出門,為市內交通、進站安檢等環節預留充足時間;旅行途中,不要輕易將隨身財物委託給陌生人看管;許多城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火車站,出行前務必看清票面信息,勿因跑錯乘車站而耽誤行程。

  (《零距離》記者/盧井霞 編輯/玉潔)

2023
05-25

  我省汽車出口額呈倍數級增長

  1―4月出口額72.6億元 增長130.7%

  5月17日,連雲港港東方港務公司碼頭,在南京海關所屬連雲港海關關員監管下,1200輛 “中國智造”新能源汽車魚貫進入“華輪波西米號”滾裝船,即將發往比利時。同時,還有3970輛燃油汽車也在分批裝船,預計當天將陸續啟航,運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1―4月,我省出口汽車總額72.6億元,同比增長130.7%,主要出口至東盟、歐盟、中東等地區。其中,1―4月,我省出口電動載人汽車28.6億元,同比增長552.6%。

  連雲港口岸抓住“中國智造”汽車“出海”契機,一舉躋身全國車輛出口口岸前列。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東方公司總經理許賀介紹,“我們既有區位好、航線多和運輸便利等硬件優勢,也有通關便捷高效、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等軟件優勢,這是近年來我們出口汽車業務連年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們繼續做大做強汽車滾裝出口業務的底氣。”

  近日,鹽城口岸首次試水對外出口新能源汽車。在南京海關所屬鹽城海關的監管下,2802台國產奇瑞品牌汽車被有序運往大豐港滾裝碼頭,搭載“大豐港和順號”輪出口至墨西哥,其中包括40輛新能源汽車,實現鹽城港汽車滾裝出口業務新突破。“預計大豐港口岸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將持續擴大,鹽城海關將繼續打通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最後一公里’,全力支持國產品牌汽車駛入邁向世界的‘快車道’。”鹽城海關駐大豐港辦事處主任崔克勁說。

  為保障新能源汽車順利出口,南京海關設立汽車業務專窗,安排專門人員為企業加班辦理放行手續,確保汽車在船舶到港時順利裝船。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出口業務負責人潘楚艷說:“海關派業務專家為我們解讀政策,對燃油車、混合動力車在《協調製度》中歸類子目上的區別給予我們指導。在口岸通關方面,指導我們運用‘提前申報’‘運抵驗放’‘抵港直裝’等便利措施,幫助我們加快通關速度。” (記者 王夢然)

2023
05-24

  佳作持續湧現 市場需求強勁 創新熱情高漲

  江蘇電影,一方銀幕折射時代光華

  全國電影工作會議5月23日在北京召開。省電影局19日發布的相關數據显示,近年來,江蘇電影精品迭出:《守島人》為平民英雄王繼才立傳,斬獲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紀錄電影《天工蘇作》漂洋過海,將濃郁的江南韻味帶到大洋彼岸;《鄧小平小道》獲金雞獎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兩項提名……

  江蘇作為全國電影票房“壓艙石”的地位更加穩固:2022年江蘇年度票房全國佔比首次突破10%;2023年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雙雙居全國之首,“五一”檔江蘇電影票房創歷史新高;疫情期間江蘇迎難而上新建影院309家,在全國佔比達10.9%、位列全國首位,鄉鎮影院數量增長超55.4%,覆蓋率由18%提升至33.7%……

  持續湧現的精品佳作、需求強勁的電影市場、蓬勃旺盛的創新熱情,彰顯江蘇電影業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潛力。

  “江蘇出品”致敬偉大時代

  以好電影講好故事是江蘇電影業的堅守,而好劇本創作是好電影誕生的第一步。從2020年起,江蘇連續3年打造“江蘇青年電影編劇集訓營”,從敘事思維到故事構建,為初涉行業的“新兵”指明方向,連續3屆優秀電影劇本徵集活動徵集了近千部作品。

  2020年,江蘇重磅打造的戰爭題材電影《解放・終局營救》斬獲金雞獎最佳美術獎。2021年,江蘇電影《守島人》斬獲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為了最大化還原王繼才夫婦32年守島生活,7年間,製片人孟慶豐帶隊上島14次。他認為,“今天的社會不缺巧心思,缺的是‘笨功夫’。一輩子堅守一件事、把平凡守成不平凡,這才是真正的英雄。”2022年,蘇州出品的電影《鄧小平小道》獲金雞獎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兩項提名,《老鷹抓小雞》獲最佳美術片提名。

  江蘇電影產品還帶着原汁原味的江南韻味漂洋過海。登陸北美地區主流院線的非遺紀錄電影《天工蘇作》,以12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視角,講述燈彩、核雕、宋錦、明式傢具、船點、蘇綉、玉雕等9項蘇作手藝的“前世今生”,贏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近年來,江蘇電影進一步突出大主題、關注大時代,立足厚重的時代背景講好中國故事。祖國統一題材影片《澎湖海戰》、重大歷史題材影片《戰爭1840》、和平發展題材影片《鄭和下西洋》、“一帶一路”題材影片《狂爆》、科幻題材影片《飛向開普勒22B》落地江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覓渡》完成製作,《搜救》《絕地追擊》《驚天救援》《國鼎魂》《天堂旅行團》完成製作並陸續公映。

  数字賦能提升產品質效

  震耳欲聾的飛機轟鳴聲、驚險刺激的空中追擊……影片《長空之王》震撼逼真的特效,由無錫國家数字電影產業園入駐企業――壹貳叄雲圖科技參與制作。除此之外,《人生地不熟》《流浪地球2》《深海》等“爆款”電影的特效製作背後,也都有着這個園區內企業的身影。

  数字化技術在當下電影生產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園區以科技拍攝和後期製作為核心,為全球造夢人打造‘造夢工廠’。”園區總經理施娟介紹,十年來,園區集聚了博納影業、星皓影業、墨境天合、諾華視創等800餘家知名数字文化企業,承接影視劇拍攝製作超過1200部。水下特效棚、5G智慧虛擬拍攝實驗室、数字人掃描矩陣、LED虛擬拍攝等園區“黑科技”,助力電影製作出新出彩。

  在電影業內,水戲被認為是最難拍的戲份之一。揚州在調研國內外數十位知名導演拍攝需求后,耗時兩年打造了國內最大的水景拍攝基地,其佔地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深水池最大水深達8米。“通過電腦控制,可實現小浪、巨浪、瀑布等特殊視效,水棚與湖心島周邊水系相結合,還能模擬山洪暴發、海嘯、潰堤、漂流等對建築物的衝擊毀壞場景,一站式解決各種水戲拍攝難題。”揚州影視基地副總經理姚德義透露,該項目目前處於收尾階段,預計今年下半年交付使用。

  在崑山市周庄鎮天花盪之南,佔地146畝的外景基地里,宋代風格的宮殿、街道、民居、商鋪等應有盡有,生動還原《清明上河圖》繁華場景。這是今年3月剛剛啟動運營的崑山周庄数字夢工廠,擁有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数字影棚,可同時容納至少5個劇組進場拍攝。

  蘇州電影頻道製作基地打造聽覺的極致享受,在該基地設計的“靈境虛擬数字影院”中,只需一副普通立體聲耳機,不管觀眾位於影院哪個位置,都能感受極致的沉浸式聲音震撼。基地音頻主管劉少鵬說,該技術對放映環境沒有苛刻要求,不需要高昂的設備投入,可大面積推廣。

  公益放映送上文化大餐

  電影人接力跑完製作全程,但一部影片只有“遞交”給觀眾,才算真正實現自身價值。

  5月19日晚上7點,蘇州市吳中區黃潦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廣場上架起了数字放映機,附近的居民結伴而來,邊拉家常邊等待電影上映。當天放映的電影是《巨額來電》,隨着故事情節展開,居民們一會兒開懷大笑、一會兒淚光閃閃……“有了電影,夜生活豐富起來,日子也更有滋味了。”居民黃榮說。

  為推動電影展映省域全覆蓋,去年7月到12月,江蘇推進20部影片進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企業、進工地,展映1500場,放映的均是《守島人》《長津湖》《我和我的祖國》等近幾年上映的票房過億的國產優秀影片。

  農村是電影公益放映的重要陣地,2022年,江蘇在農村地區放映電影6.3萬餘場次。

  漣水縣定期公布放映計劃,讓群眾點單看電影;泰興市濱江鎮中港村村民在微信群投票選出自己喜愛的電影,足不出村看大片;在揚州市邗江區甘泉街道焦巷村,“看露天電影”已成村民們的日常,一張張銀幕為農村夜晚增添了鮮亮色彩。

  惠民觀影也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2023年春節檔,江蘇通過数字人民幣支付優惠、購票滿額立減、積分兌換等形式給予觀影補貼。無錫開展“惠影留錫2023”活動,補貼金額約350萬元;蘇州的“光影新春 數惠蘇州”首輪補貼超過100萬元;常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宿遷等地分別發放新春惠民觀影補貼15萬元至50萬元不等,拉動電影消費。(記者 周 嫻)

2023
05-22

  5月20號,“520”諧音“我愛你”,是情侶們結婚登記的“好日子”。在這個充滿甜蜜、浪漫的日子,江蘇多地婚姻登記部門主動加班、延時服務,滿足市民婚姻登記的美好需求。

  上午9點,在鎮江句容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現場被裝扮成粉紅色主題,甜蜜溫馨的氛圍直拉滿。新人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初審、受理、發證,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在民政窗口工作人員的見證下,新人們逐一領證,開啟全新的婚姻生活。

  今年520恰逢周末,為滿足廣大新人結婚登記的美好期望,江蘇超7成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放棄休息,照常上班。贛榆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加班加點,協助新人們順利領證,當天登記結婚新人約200對左右。

  贛榆區民政局四級主任科員蘇常霞介紹:“我們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特在5.20這天安排工作人員加班。通過增加工作人員、增加登記窗口、調整工作時間等措施,為廣大新人辦理結婚登記業務。同時,為網上預約的70對新人開通預約辦理通道,以滿足登記需求。”

  記者從省民政廳了解到,5.20當天,江蘇共6208對新人預約結婚登記。為更好地滿足市民婚姻登記的儀式感,江蘇不少婚姻登記處“盛裝打扮”。南京市夫子廟婚姻登記點主打“國風國潮”,鹽城東台西溪景區婚姻登記處則“回歸自然”,主推“森系氧吧”。

  近年來,江蘇通過推進婚姻登記處進景區等婚俗改革舉措,優化公共服務,升級婚姻登記體驗;同時邀請特邀頒證員為新人們頒證,引導大家樹立正確的婚姻家庭觀念。

  儀式感必不可少,但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要不得。近年來,集體婚禮也成為不少新人們的新選擇。宿遷市沭陽縣舉辦“情定520 弘揚新風尚”集體頒證儀式。活動現場,20對新人一起宣讀了結婚誓言,許下一生相愛的承諾。沭陽縣民政局婚姻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方芳:“通過增強結婚登記的儀式感,讓新人在莊重神聖的儀式中感悟婚姻家庭的責任與擔當,引導新人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價值觀。”

  (江蘇新聞廣播/徐仁飛 宿遷台 句容台 贛榆台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