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記者從江蘇省商務廳了解到,2021年江蘇開放型經濟穩中向好。實際使用外資在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的情況下,3000萬美元以上大項目到資佔全省比重超過六成,引領作用明顯。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佔全國的27%,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5.1%,外資發展提質增效。
2021年,江蘇平台載體能級也不斷提升。全省開發區吸納了全省近40%的就業人員,創造了全省50%的經濟總量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以及70%的規上工業增加值,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毛俊 王從 編輯/張萌)
春節前夕,江蘇各地的節日氣氛日漸濃烈,大家歡歌笑語喜迎新春到來。在連雲港、鹽城、泰州等地,村民們自導自演的春晚,也成為展示鄉愁、傳遞鄉樂、演驛鄉趣的文化盛宴。
連雲港高庄村的晚會以“歡樂過大年,一起向未來”為主題。除了傳統的搖花船、舞龍等一系列非遺展演,村民們還唱起了黃梅戲,走起了旗袍秀,跳起了民族舞。把自己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融入到了節目中,傳遞出山海漁村的傳統年俗和文明新風。
連雲港市宿城街道寶山村村民章學宏說:“這些節目都是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看這節目就像看到我們自己的生產生活,讓大家看看我們新時代鄉村的新面貌。”
《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將這場村民大聯歡推向了最高潮。大家身穿節日盛裝,齊聲歌唱,共迎喜樂新年、同慶國泰民安。這場群眾娛樂活動還搬上了“雲上舞台”。
鹽城濱海縣第五屆百姓春晚也精彩上演。朗誦《奔跑吧濱海》和淮劇聯唱《我的最愛》等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輪番上演。節目既充滿地方特色,也熱情謳歌了偉大祖國和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觀眾孫成成說:“演出相當精彩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希望濱海縣的百姓春晚能夠越辦越好。”
泰州泰興黃橋鎮祁巷村的鄉村文藝晚會用农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一台濃郁鄉土氣息的精神大餐。歌曲、舞蹈、戲曲、小品等精彩節目,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兒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其中,歌伴舞《美麗祁巷》是祁巷村村歌,曾在2020年中國村歌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二等獎。《美麗祁巷》反映了祁巷村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及村民的美好生活,展現了新時代农民的精神風貌。
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村民王愛民說:“節目豐富多彩,體現了我們农民的幸福生活。我們祁巷村的喜事一年比一年多,而且农民的文化生活非常豐富。”
(恭弘=叶 恭弘蓓蓓 連雲港台 濱海台 泰興台 報道)
隨着春節的腳步臨近,江蘇全省高速公路車流量不斷上升。選擇高速公路出行應該注意些什麼?都有哪些易擁堵路段?
【春節假期日均出口流量預計達226萬到236萬輛】
1月28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滬蓉高速南京馬群收費站,目前這裏雙向一共開放了17股車道。記者注意到,進城方向的車流量現在是比較大的,交警部門已經在進城方向開放了應急車道,滿足車輛的通行需求
南京市公安局交警高速一大隊民警陳尚西告訴記者,上午還好,到下午4時左右,一直持續到凌晨2到3點都會出現流量的高峰,主要擁堵路段集中在滬蓉高速南京收費站到繞城公路通往長江二橋這一段,會出現車多緩行現象。進城方向很多都是安徽、河南的車友借道從南京通過,前往安徽、河南老家的返鄉客流。出城方向是前往蘇州、常州這些地方,總體流量還是進城方向遠遠高於出城流量。
江蘇高速公路車流量上升 春節期間全省有15個路段易擁堵
江蘇省高速公路調度指揮中心實時數據显示,28日上午8點起,全省高速公路的通行流量開始上升,多個路段出現車多緩行。
江蘇省高速公路調度指揮中心值班民警周鵬翔介紹,江陰大橋、蘇通大橋、八卦洲大橋,還有G2京滬高速、S49新揚高速、滬陝高速、寧洛高速、G15瀋海高速等一些主要南北方向的高速路段出現車多緩行的情況,尤其是由南向北的方向車輛稍微擁堵。
江蘇高速公路車流量上升 春節期間全省有15個路段易擁堵
【春節期間 全省有15個路段易擁堵】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預計,今年春節,全省高速公路路網日均出口流量在226萬到236萬輛。流量最高峰將出現在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預計將達到287萬到299萬輛。
周鵬翔告訴記者,目前預測從除夕到大年初二車流是比較少的,路況相對平穩,但是從大年初三開始,部分公眾的返程已經開始了,所以路網的車流會出現持續上升,一直會持續到大年初六。大年初六路網車流量會達到頂峰,幾個過江通道,還有G15高速、瀋海高速、G2京滬高速、S49新揚高速,由北向南的方向會出現車多緩行的情況,另外以上這些高速公路的服務區也會比較擁堵。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范潔萍 楊文斌 編輯/胡超
我省各地端出年味民俗“文化大餐”
夫子廟雙龍呈祥 青果巷福虎迎春
為了豐富春節期間的群眾文化生活,我省各設區市結合當地實際,線上線下結合,精心策劃各項民俗活動,為老百姓奉獻了原汁原味的民俗“大餐”。
今年春節,南京夫子廟景區準備了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2月1日-6日每天14:30、15:30,大成殿將舉行拜夫子儀式,同時還有踩高蹺、民俗舞蹈等活動。夫子廟景區工作人員介紹,經過近50天維修出新,位於夫子廟中軸線最南端、擁有446年歷史的大照壁粉刷一新。藉著此次維修出新,雙龍戲珠彩燈也被完整地拆卸下來,按照原本的工藝和材質進行了修繕。春節期間,煥然一新的雙龍戲珠彩燈將重新懸挂於秦淮河岸照壁之上,營造出一派水波蕩漾、吉慶祥和之景。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將在春節期間舉辦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展,展期內將舉行一系列古代科舉民俗活動。博物館還將於2月1日-5日舉辦小狀元研學、甲骨文小課堂、虎年新春主題麵塑、絨花體驗、金鼓齊鳴等活動。
一磚一瓦,一步一景,常州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處處張燈結綵,滿眼皆是喜慶紅色。作為常州老城廂的文化集聚地,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今年精心策劃了以“福虎迎春 古巷新願”為主題的2022青果巷新春民俗生活季,從農曆臘八一直持續至元宵佳節,來逛青果巷的市民遊客可以在東廣場的“福虎許願牆”寫下新年願望,在“福虎打卡點”和朋友一起拍下靚照,並有機會獲得“年味好禮”。正月十五元宵節還將有提燈籠、猜燈謎、放河燈等老常州傳統元宵習俗,以及衣袂飄飄的國風華服遊園會。
掛燈籠、接福字、寫春聯……在泰州姜堰區小楊村,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泰州市政府主辦的“水韻江蘇・鄉村過大年”主題活動已經啟動。活動以鄉村旅遊重點鎮(鄉)、村為陣地,把鄉村旅遊與中華民族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習俗結合起來,展現鄉村美好生活。據了解,春節前後,全省各地共將推出80餘項“鄉村過大年”文旅消費特色活動。
1月25日-2月28日,“快哉徐州”2022漢風中國年系列文旅活動將在徐州舉辦,其中包括漢風市集、年貨大集、民俗展演等文旅活動。春節期間,徐州窯灣古鎮景區將繽紛上演開門迎賓、舞龍舞獅、拋繡球招親、水上迎親儀式、“五星”鬧新春和投壺送寶等傳統民俗演出。夜晚,遊客可在景區體驗沉浸式窯灣文化和炫彩3D光影秀,親身感受運河古鎮的前世今生。
過大年,唱大戲。連雲港將以傳統戲曲人物、歌舞表演快閃活動為主,邀請知名網紅達人走進連雲港文旅特色街區,打卡文化地標,讓觀眾近距離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了解港城新春民俗,體驗連雲港人文魅力。
線上活動同樣豐富多彩。由江蘇省文化館、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喜迎新春・雲上鬧新年”線上系列活動於1月25日-2月15日在江蘇公共文化雲平台重磅推出。此次全省聯動開展的春節活動包含“雲上賞非遺”“雲上曬年味”“雲上競年俗”“雲上寄鄉愁”“雲上寫春聯”“雲上享藝趣”六大主題系列活動,用戶通過“江蘇公共文化雲”微信公眾號訪問活動首頁即可參与。(記者 王 慧)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江蘇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主要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危險廢物這五大類固體廢物為重點,健全完善政策制度體系,集成創新科技治理體系,全力營造綠色市場體系,探索建立協同監管體系,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公眾參与、社會監督的固體廢物管理體制機制。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舉措。《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任務,4個以上設區市建成國家“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到2030年,所有設區市均達到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要求。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主要農業廢棄物處理利用水平以及生活垃圾、建築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險廢物環境與安全風險有效防控,“無廢城市”制度、技術、市場和監管四大體系基本形成。
《方案》要求,研究制定省級“無廢城市”建設指標內容,各地科學編製並印發具體實施方案,量化目標清單,設定任務清單,形成項目清單,制定責任清單。構建部門聯動體制機制,排查梳理各環節監管盲區,明確各部門職責邊界,建立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和重點問題會商制度,搭建高效合作管理平台。积極落實相關稅收優惠和政府補貼政策,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建立規範的信用管理制度。(記者 吳瓊)
省政府召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
穩住基本盤,加快鄉村全面振興
1月22日,記者從省政府召開的全省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江蘇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實現全面鄉村振興良好開局,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主要表現為“兩穩五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农民持續較快增收穩,鄉村產業發展實現新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實現新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實現新提升、農村改革創新實現新提升、城鄉融合發展實現新提升。2022年是鄉村振興全面展開關鍵之年,江蘇將進一步穩住“三農”基本盤,加快鄉村全面振興。
穩產提質,“米袋子”“菜籃子”更加充實
2021年,江蘇糧食總產749.2億斤,居全國第8位,連續8年達到700億斤以上;糧食畝產460公斤,居主產省第3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9%。
“今年,我們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全面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堅決扛起糧食主產區政治責任,努力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唐明珍介紹,具體將體現“四個突出”:突出面積穩定,深化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突出產能提升,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農機裝備與科技支撐,促進穩產增收;突出品牌培育,培育“水韻蘇米”等優質糧食中高端品牌;突出政策扶持,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認真落實各項糧食生產補貼政策。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2022年高標準農田畝均產能要達到‘噸糧田’,突出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實現高標準農田宜機化、規模化、生態化、智能化。”唐明珍說。當前,江蘇正圍繞打贏夏糧生產第一仗,有力有序推進春耕備耕工作。
“菜籃子”也是重要的民生。春節即將來臨,大家都很關心“菜籃子”的保供情況。發布會上,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獸醫師袁日進表示,目前,全省蔬菜生產形勢穩定,在田面積648萬畝,同比增7萬畝,供應充足。2021年全省生豬存欄1482.6萬頭,同比增7.8%,生豬出欄2210.1萬頭,同比增21.1%,豬肉產量顯著增長。“今年春節前後,我省肉蛋奶果菜魚供應總量充足,完全可以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請全省人民放心。”
為切實穩定“菜籃子”產品生產,2022年起,江蘇將建立“菜籃子”食品管理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細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評價辦法和具體實施方案。
產業強村,促進农民共同增收致富
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決定“十四五”時期實施富民強村幫促行動。截至目前,江蘇篩選了820個鄉村振興重點村,按照每村160萬元標準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發展產業和鄉村建設,已下達8.2億元。對重點縣區,深化“五方掛鈎”“南北結對”等機制,240多家省級後方單位已落實幫扶資金5.2億元、項目618個。
“今年,我們將持續深入實施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努力推動我省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省委農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鄉村振興局局長朱國兵表示,今年要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實施動態化監測和常態化幫促,突出抓好產業發展和就業幫促“兩個關鍵”舉措。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萬企聯萬村”行動,同步選派省市縣工作隊駐村幫促,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促進农民增收,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點。2021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同比增10.7%,增幅連續多年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16∶1。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季輝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全省將把促進农民增收、推動共同富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緊緊抓住鄉村產業這一重要關鍵,加快構建农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長效機制。“江蘇將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拓展新興業態、強化利益聯結、引導創業創新五個方面的努力,進一步促進农民增收。”
補齊短板,更富成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補齊的短板。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生態美、環境美、人文美、管護水平高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總體目標,啟動‘二二二’示範建設計劃。即到2025年,建成20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範縣、200個生態宜居美麗示範鄉鎮、2000個生態宜居美麗示範村。”朱國兵表示,2022年,江蘇將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以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建設為抓手,持續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農業農村部已與江蘇省政府簽署了《共同推進江蘇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合作框架協議》,這是農業農村部與省級政府簽署的唯一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題的合作框架協議。國家啟動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工作后,我省积極組織申報,經國家三部委遴選,我省宜興市、睢寧縣、東台市、宿遷市宿城區等4個縣(市、區)獲批創建,數量居全國前列。
“這四市(區)類型不同,將為江蘇探索差異化、特色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積累經驗。”季輝說,宜興市聚焦智慧農業、都市農業,示範引領蘇南太湖農區、丘陵農區農業現代化建設;睢寧縣聚焦糧食產業,示範引領黃淮海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建設;東台市聚焦特色產業,示範引領東部沿海特色產業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宿遷市宿城區聚焦城郊農業,示範引領省內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
為加快形成上下協同、持續梯次推進建設格局,更富有成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我省近期印發了《江蘇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建設方案》,首批將在13個市各選擇1個縣開展“六強六化”行動,力爭打造一批質量強、生態強、裝備強、“数字”強、主體強、鏈條強的農業現代化標杆,帶動全省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也為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經驗、提供示範。(記者 洪 恭弘=叶 恭弘)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必須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努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农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過去一年,我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放在全國全省大局中來謀划、部署和推進,持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在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實踐中,奮力描繪新時代“魚米之鄉”新畫卷。
產業興旺,
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
“黃瓜播種后棚內溫度應控制在32℃左右,一般播后3天有1/3出苗,當出苗達70%時溫度要下降18℃-22℃,防止高溫竄苗。”在淮安市淮陰區丁集鎮黃瓜育苗基地,淮陰區首批“淮鄉人才”丁大勇等“土專家”正在為丁集鎮新瓜農們現場傳授技藝。
淮陰區副區長、區科技鎮長團團長薛艷鳳告訴記者,在壯大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丁集黃瓜等優勢主導產業過程中,淮陰區注重產業鏈發展,實施丁集黃瓜提質增效項目,建設保鮮存儲分揀包裝中心,打造果蔬生產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示範區,有效增強黃瓜產業融合發展的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以丁集鎮國家級產業強鎮建設為依託,以劉老莊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建設為重點,推動徐溜鎮金菊和淮高鎮西瓜產業發展,形成產鎮融合、產業聯動、綠色循環的農業產業集群。
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如期圓滿收官。全省254.9萬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年均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8萬元以上。蘇北6個重點片區和黃橋茅山革命老區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基本公共服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12個重點幫扶縣區提前一年全部“摘帽”退出。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對江蘇來說,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過去一年,全省上下緊扣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堅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聚焦“特色強、鏈條強、功能強、主體強、政策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構建“產業結構優、質量效益高、經營主體強、技術裝備精、路徑模式新”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特色產業發展亮點紛呈。按照村級發展“一村一品”、鎮級建設產業強鎮、縣級打造產業集群的思路,跨市跨縣統籌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培育壯大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總數超過180個;發展“小而精、特而美”“一村一品”示範村,去年新增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0個,總數達到186個,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44個、超十億元鎮21個,總數全國第一;86個鄉村特色產品和18位能工巧匠入選全國目錄,傳統鄉村產業不斷傳承發展,產品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得到進一步挖掘。
“今年,我們將以延鏈、補鏈、壯鏈、優鏈為重點,挖掘農業多重功能,開發鄉村多種價值,打造產業多種業態,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撐。”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宜居宜業,
特色田園鄉村留住“詩和遠方”
深冬時節,走進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界州,只見小河穿村而過,白牆黛瓦、整齊排列的民居依河而建,河面上小橋亭廊蜿蜒伸展,盡顯江南秀麗風貌和文化底蘊……這個村,去年12月剛被命名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
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在江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已從試點示範轉入試點深化和面上創建,從一處“盆景”變成處處“風景”。省住建廳統計显示,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446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實現涉農縣(市、區)全覆蓋。
一筆一畫繪藍圖,一村一落皆是景。去年,我省持續開展“共繪蘇鄉”規劃師下鄉活動,近千名規劃師沉到田間地頭、聆聽方言土語,深入了解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摸清村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求,讓一個個充滿創意的規劃在江蘇廣袤的鄉村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依山傍水的連片田埂、綠樹掩映的鄉間小路、風格各異的特色民宿、絡繹不絕的遊人……在規劃師的“繪製”下,曾經的“欠發達村”、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龍尚村蝶變為集農業種植、農趣體驗、濱湖休閑、浪漫度假為一體的現代休閑農業型社區,讓村民的家園更美麗,讓遊客在濃濃的“鄉愁”中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
美麗經濟風生水起,江蘇鄉村的“氣質”也煥然一新。行走其間,你會發現,城市與鄉村在公共服務上的差距逐漸縮小。在農村,有現代化旅遊集散中心和停車場、敞開式的村便民服務中心、設備齊全的文化禮堂。去年我省新改建道路2937公里、改造橋樑979座,新增“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市3個、示範縣11個,率先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越來越多的村裡人像城裡人一樣全面享受公共服務和生活便利,田園鄉村與美好生活詩意相連。
“潤物細無聲”,鄉村建設重塑的不僅是環境,還有农民的生活方式。過去一年,我省推動完善“戶分類投放、村分揀收集、有機垃圾就地生態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截至目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省級試點鄉鎮(街道)達151個,開展全域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鄉鎮總數超過300個。
人才振興,
田間地頭成致富“夢工廠”
一團繩子、一把剪刀,不一會兒,一株普普通通的植物就變成了充滿藝術感的盆景……在沭陽縣新河鎮沙河村,李志祥一家三代人都做盆景,這幾年,李志祥把盆景製作過程“搬”到短視頻平台,受到很多網友追捧。一家人在線上線下賣盆景,年收入超百萬元。
李志祥曾在國家盆景大賽中獲評“中國盆景高級技師”,在全國首屆盆景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金獎,並獲批“江蘇省鄉土人才大師示範工作室”。李志祥在為當地盆景產業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還积極將技藝傳授給當地农民,帶動鄉親一起致富。
奮進中的江蘇鄉村,對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自2019年在全國創新設立鄉土人才職稱評價制度以來,我省累計評審產生4批852名像李志祥這樣的“教授級”鄉土人才,他們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釋放鄉村振興強大動能。
夯實鄉村“育才”沃土,我省各地在精準育才、精準助才上持續發力――
在宿遷,去年啟動的鄉土人才聯村強農行動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將培養鄉土人才6萬人,支持宿遷鄉村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宿遷共有582名鄉土人才取得初、中級職稱;266名鄉土人才入選省“三帶”名人、能手、新秀;15人獲得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職稱。
在揚州,“揚家匠”鄉土人才“三帶”創業園、寶應亂針綉文化產業園在內的7個“一縣一品”“三帶”創業園區,向鄉土人才提供創業輔導、項目資助、融資貸款、科技支撐、直播帶貨等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引領帶動鄉土人才投身創新創業熱潮。
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青年“新農人”加入鄉村振興隊伍,成為我省田間地頭的一抹亮麗風景。
在今年年初發布的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榜單中,我省1人獲評“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標兵”,14人獲評“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
獲評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的泰興市張橋鎮畜牧獸醫站副站長劉凱紮根基層近12年,為1300餘個養殖戶提供專業農技支持,被養殖戶稱讚為“動物保護神”。
而這批85后、90后、00后青年先鋒的背後,還有一大群江蘇青年投身基層“大舞台”,成為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身兼多個職務,最讓今年35歲的孫飛驕傲的,還是“新農人”這個身份。畢業后回鄉創業十餘載,孫飛成立泰州市姜堰區河橫村漢土家庭農場,率先探索稻田生態立體種養技術,直接帶動姜堰區6000多畝農田開展綜合種養,平均畝產值增至5000元,孫飛也因此獲評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如今,由孫飛牽頭成立的姜堰區新型青年職業农民聯合會有70多名成員,圍繞鄉村產業振興、農業品牌建設等,這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時常交流協作、共同展望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記者 吳瓊 林元沁 白雪 顧敏)
在過去的一年裡,科技創新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一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0家,5家高新區入圍全國高新區30強……江蘇創新活力正在加速釋放,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
3.7萬家“高企”動能強勁,
“創新矩陣”彰顯硬核實力
1月14日,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楓科技園C2幢1樓,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產品全自動生產線全線開通。由於在生物醫藥領域掌握全套自主研發能力,諾唯贊形成了高通量基因測序、醫藥及疫苗研發等領域的龐大產品群。“去年我們的好消息不斷。”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小梅介紹,2021年11月15日成功登陸科創板,公司還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投資建設諾唯贊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額約13億元,基地建成后產能還將大幅度提高。
在江蘇,類似諾唯贊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已超過3.7萬家。
硬科技撬動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正日益展現出越來越強的“引擎”拉動力。截至目前,全省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4.1%,高於全省16.2個百分點;發明專利授權數31199件,同比增長43%,佔全省的50.2%。
抓住“高企”的牛鼻子,高新區釋放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去年,江蘇微導納米、迪哲醫藥入選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獨角獸企業,6家企業入選潛在獨角獸企業。”無錫高新區(新吳區)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李敏芸告訴記者,高新區持續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打造“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科技上市企業”梯次創新矩陣,集聚創新型企業400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500家。
集群化“創新矩陣”實力彰顯。2021年,高新區以佔全省5.3%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省49.3%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集聚了全省46.6%的省級以上人才計劃高層次人才和47%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鞏固。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80%以上的專利授權、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都由企業完成。落實企業科技稅收優惠政策,全省企業科技稅收減免額超過800億元。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000億元,增幅超過29%。截至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企業超過7.2萬家,同比增長79.3%,成為全國首個突破7萬家的地區。有31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12家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累計入選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31家,19家企業入選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
新動能加速壯大成“頂樑柱”,
新興產業集群蓄勢崛起
去年一年,以科技創新為筆,我省寫出了經濟持續增長的“韌”字。
在崑山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比提高至3.9%,396個項目“揭榜挂帥”帶動企業投入84億元;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撥投結合”的形式在第三代半導體關鍵材料與生產設備、高性能網絡芯片等領域培育了一批高成長性科技型公司……創新驅動強勁澎湃,轉型升級步履鏗鏘,助力江蘇企業在全球疫情影響下逆勢而上。
傳統行業主動求變,用新技術實現產業跨越發展。蘇州潤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過去只生產改色和抗氧化塑料,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公司研發總監汪理文告訴記者,“全新開發的聚烯烴發泡材料智能生產線應用后,形成了核心競爭力,目前公司專利數達到35件,2021年公司產值達到6億元,同比增長30%。”
以產業強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去年也是江蘇“產業強鏈”三年計劃的第一年,如今,先進製造業的50條重點產業鏈營收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達50%以上。
徐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張長纓說: “2021年,我們在全省率先實施‘鏈長制’,統籌推進強鏈、壯鏈、補鏈、延鏈,躍居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第24位,工程机械集群獲評全國首批先進製造業集群。”徐州立足高端工程机械、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煤鹽精細化工等24條優勢產業鏈,全面推動“智改數轉”,“去年全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增量均超1000億元,凈增規上工業企業510家,新增超百億企業3家,產業強鏈實現大幅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軟件、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讓江蘇更具創新魅力。目前,我省已累計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15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火炬特色產業基地172家,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加速推進数字產業新突破,培育壯大数字經濟發展新動能,去年前三季度,江蘇数字經濟規模超過4萬億元,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興產業規模和增速領跑全國。
作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南京雲創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於一體,去年11月15日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總裁劉鵬告訴記者,雲創大數據不斷推進創新能力,目前已經在超低功耗高密度大數據存儲、海量數據云處理等多個方面形成核心技術,研發了自主知識產權的雲存儲系統等產品線,構建了完整大數據價值鏈業務體系。
去年3月15日,位於崑山的緯創資通有限公司獲評全球“燈塔工廠”,截至目前,全球範圍內僅69座工廠獲此殊榮。“2021年,崑山完成製造業‘智改數轉’項目1415個,先後集聚中科寒武紀、九上中園半導體等一批龍頭項目,實現‘超算’和‘智算’雙輪驅動。”崑山市科技局局長蔣躍介紹,“今年,我們還將專門部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以持續湧現的科技創新成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加快形成,
人才“強磁場”迸發活力
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省實驗室……去年一年,江蘇各大平台形成引才聚才“強磁場”。截至目前,29個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已集聚各類人才超3000人,與300多個國內外高校院所、龍頭企業開展了戰略創新合作。
常熟市產創融合,推進高能級平台載體建設,2021年“蘇州・中國聲谷”建設列入長三角和蘇南自主創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常熟市科技局局長顧曉丹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蘇州・中國聲谷”簽約引入首批頂尖研發團隊8個,與中國商飛、喜馬拉雅、上海音樂學院等一批頭部單位開展創新合作,落戶科創項目近60個,總投資超115億元,實現了聲學產業創新集群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聚變效應。
去年9月,常州3個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江蘇省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半導體(異質結)疊層新能源省級產業創新中心、江蘇省先進動力及儲能電池產業創新中心接連獲得省發改委頒發的“身份證”,成為省級產業創新中心。
以科技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2021年南京獲批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蘇州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我省啟動布局建設了首批10家省創新型示範縣(市、區),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機制上爭創新優勢。
加快創新要素集聚,強化創新主體培育,持續做強創新發展“動力源”,江蘇的創新勢能正源源不斷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記者 楊頻萍 張宣 蔡姝雯)
記者今天(1月15日)獲悉,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了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成績單。總體來看,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繼續較大幅度改善。
“八連降”!全省PM2.5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
監測显示,全省PM2.5平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首次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13 個設區市濃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連雲港、鹽城、揚州、泰州8市達到二級標準。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2.4%,創歷史新高,同比上升 1.8 個百分點。
全達標!國省考符合Ⅲ類水體比例穩步提升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地表水國考斷面數量翻番、部分新增斷面水質基礎較差的情況下,我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仍同比改善,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比例同比上升,超額完成國家對我省下達的2021年計劃任務。全省655個省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90%以上,完成省定工作目標。
2021年,太湖水質持續改善,湖體總磷、總氮濃度均達近 10年同期最低值。太湖總體水質處於Ⅳ類、輕度富營養狀態,總磷濃度為0.058mg/L,同比下降22.7%;總氮濃度為1.10mg/L,同比下降13.4%。
2021年,長江江蘇段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流域水質總體達到“優”級別。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總體穩定在Ⅱ類;98.3%的長江主要支流監測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的不斷改善給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間,長江魚類多樣性開始恢復,“水中大熊貓”江豚時常成群出沒,“十年禁漁”成效初顯。2021 年長江幹流江蘇段魚類環境DNA調查監測結果显示,魚類多樣性呈逐步恢復的良好態勢,長江江豚檢出率顯著增加,活動範圍也逐步擴大。
升幅超過40個百分點!近岸海域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2021 年,我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狀況較2020年顯著改善,優 良(一、二類)海水面積比例同比大幅提升,達87.4%,升幅超過40個百分點;其中,春、夏、秋三季優良海水面積比例分別為82.8%、91.7%和 87.7%,同比有不同程度提升。海洋生態狀況總體向好,生物群落基本穩定,生物物種數較 2020 年同期略有增加,清潔指示類群(軟體動物)種類數和個體百分比有所上升,耐污指示類群(環節動物)個體百分比有所下降。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陳超 編輯/汪澤)
江蘇將舉行200場專場招聘會
不讓一個就業困難人員掉隊
1月13日,江蘇省暨南京市“2022年就業援助月”專項服務正式啟動。此次援助月全省計劃面向困難群眾舉行線下專場招聘活動不少於200場,走訪服務對象家庭3萬戶。援助行動將突出保障就業兜底功能,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不讓一個就業困難人員掉隊。
此次援助行動主要服務對象為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殘疾失業人員、去產能職工及困難企業職工、農村低收入勞動力、長江禁捕退捕漁民等群體。援助月期間將為他們提供就業幫扶,幫助他們了解就業援助政策措施、掌握申請方法、享受就業服務。
活動啟動現場舉辦了首場招聘會,保利物業、金潤發購物中心等20家企業拿出1000多個就業崗位,用於此次援助月行動的幫扶。現場不少求職者意向綜合維修、保安、銷售、OA設備技術等崗位,薪酬待遇在2700元-8000元。
據了解,援助月期間,人社部門將通過跨部門數據比對、上門走訪、電話核查等方式,調查摸清轄區內幫扶對象情況信息,將其中尚未就業以及靈活就業但收入較低、就業穩定性差的人員作為本次活動重點服務對象,建立幫扶台賬和實名制援助數據庫。各地人社局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將公布就業援助月活動計劃以及鼓勵支持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記者 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