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宝6经理人培训

2022
06-26

 6月22日至24日,来自江苏各高职院校百余名思政教师在扬州同享金课“大餐”。扬工院 供图

  中新网江苏新闻6月25日电 (记者 崔佳明)6月22日至24日,由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主办,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江苏省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扬州举行。来自全省各高职院校百余名教师同享金课“大餐”。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在开班仪式上表示,举办全省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既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的需要,也是帮助思政课教师提升思维、拓宽视野、增强业务本领的有益探索。他勉励参训教师要切实强化创新思维,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思政课教学能力,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思政“金课”。

  此次培训班为期三天,先后有多位专家学者做专题辅导。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路丙辉作了题为《上好思政课要练好两个功夫》的辅导报告。他告诉学员,“课内功夫要拼专业,课外功夫要讲修行,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但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

  “通过此次培训,聆听了众多专家大咖的专题辅导,既有理论又有实操,让我深切感受到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也让我对讲好思政课更加有信心。”在江苏省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典礼上,思政课教师、学员张洛表示,通过培训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升华,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

  “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任务重大。”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存表示,依托此次全省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更好地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推进思政课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高质量的培训和指导,能够帮助思政课教师让课堂“红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完)

2022
06-09
2022
05-01

  中新网江苏新闻4月30日电 (顾士刚 孙蔓)自4月15日睢宁县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徐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医废处置专班以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为重点,深入一线督促指导睢宁县制定相应工作预案。市县上下联动协作,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相关人员在岗、在状态、在一线。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避免隔离人员产生的废弃物成为新的环境风险源,我们研究下发相关指导文件,划定转运车辆、转运路线和区域,明确医废处置专班各类型各区域联系人,及时调度协调处置医废转运,确保做到日产日清。”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为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办理通行证,统筹制定转运路线和计划,确保进得去、运得出,保障医疗废物及时有效转运。同时,安排工作人员每日调度检查实际处理情况,确保彻底转运、及时处理。

  4月15日至28日,徐州市及睢宁县共出动执法人员336人次,执法车辆140台次,检查医疗机构(含集中隔离救治点)、封控区、管控区、睢宁宝源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处置车间、城镇污水处理厂、援睢医疗驻地酒店等单位共1000余家次。

  线上,专班通过微信、在线监控平台、电话等多种方式,对医废处置进行密集调度,统筹推进睢宁全县医废处置工作,做到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同步展开,同步督导落实;线下,专班严控严管,确保医废处置无死角。

  此外,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及睢宁生态环境局还多次组织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督导帮扶,现场检查处置设施运行情况、贮存设施管理及台账记录情况、污染物治理排放情况、人员防护情况等,要求严格落实“2个分开、3个必须、紧抓4个环节”要求。(完)

2022
01-10
2022
01-06

  到2025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 ――

  一张“蓝图”澎湃发展新动力

  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1月5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近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进行深入解读。

  抢抓机遇,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

  我省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2020年我省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1.93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从2009年的16.6%提高到1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2020年江苏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4亿吨,为2009年的2.8倍;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9%,比2009年提高1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江苏省前列,盐城市的黄海湿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一组数据,展现出近年来我省“蓝色经济”的稳步崛起。

  “在全面总结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成效和经验基础上,我省续编《规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表示,《规划》的出台,对于我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有利于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沿海地区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出海门户,也是连接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主轴通道,在建设我国承南启北、沟通东西大通道布局中的枢纽地位突出,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具有战略链接功能,可进一步促进东中西交流合作,加强我国与欧洲、中亚、东亚国家之间的沟通联系,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

  加快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能够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最佳的产业转移、创新转化、功能拓展空间,可促进苏北地区振兴和皖北地区发展,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新动能,更好地与苏南和沿江形成策应之势,在空间上形成更加完善的布局结构,促进长三角区域更加协调均衡和一体化发展。

  有利于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沿海地区是“1+3”重点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陆海统筹发展,推进沿海地区加速隆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不仅有利于稳固全省经济基本盘,而且能够呼应苏南、支撑沿江、联动河湖、带动苏北,为全省生产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提供回旋空间和生态保障,形成沿江沿海沿河沿湖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聚焦转型,坚持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相比于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沿海规划,本次《规划》更加突出转型发展、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等特点,进一步彰显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新作为。”李侃桢介绍。

  具体来看,《规划》坚持创新驱动,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促进临港产业和医药、新材料、汽车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为支撑、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此外,《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重点打造蓝湾百里、生态百里、缤纷百里,维护海洋自然生态和自然再生产能力,展现海洋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共享美好蓝色家园。

  遵循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规划》进一步向东开放、连通南北方、贯通中西部,形成主体功能清晰、空间集约集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总体布局:壮大区域主发展轴、临海新兴发展轴、近海海洋经济发展轴“三纵”发展轴;完善北部通道、中部通道、南部通道“三横”通道;打造陆海联动区、河海联动区、江海联动区“三大”片区。

  为进一步打造我省沿海蓝色增长极,《规划》擘画出六大重点任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塑造滨海城乡特色风貌,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双向开放新优势,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日前,随着江苏沿海第二输电通道工程整体建成投运,盐城3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至此,接入江苏电网的海上风电集群超过1000万千瓦,规模国内最大。江苏沿海的“三变三线”清洁能源“大动脉”,北至盐城射阳,南至南通如东,全长350公里,打通了我省新能源输送新路径,满足了江苏“北电南送”和西北部清洁能源入苏的需要。

  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是我省沿海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规划》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下一步我省将立足现有比较优势,促进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迈进、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化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展现“生态绿+海洋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面发力,将“蓝图规划”变成“现实画卷”

  我省从省级层面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从产业转型升级、滨海城乡风貌塑造、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省级层面成立了高规格的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省委主要领导担任第一组长,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发改委将会同各成员单位研究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清单,加强常态化沟通协调,全力推动沿海规划落地见效。”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绍。

  产业发展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十四五’期间,沿海三市要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南通、盐城、连云港应分别向1.5万亿、1万亿、5000亿级工业城市迈进,努力把沿海打造成全省先进制造新增长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周毅彪认为。

  国土空间规划对于重塑沿海地区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赵钧介绍,我省聚焦资源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积极探索沿海地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的路径,合理布局生态、农业、城镇、海洋空间,通过“四个一”保障机制,全力服务保障沿海地区重大项目建设。

  守护“碧海蓝天”,我省高度重视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我省将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并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王燕枫说。

  《规划》提出了“提升城镇发展能级,建设现代化滨海城乡带”的任务要求。对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大威介绍,我省将结合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滨海港城和特色镇村,努力让滨海的城、镇、村、景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展现江苏“最美海岸线”。

  交通运输是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当好开路先锋。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惠先宝表示,到2025年,沿海地区要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基本建成“海港领航、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双向开放、生态绿色”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国际枢纽海港、一出海口、一门户”海港体系基本建成,公铁水、海江河联运优势显著发挥,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拓展新空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提供坚强支撑。(记者 沈佳暄 陈澄)

2021
12-26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昨顺利开考

  29.9万名考生在我省参考

  12月25日,江苏省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顺利开考。今年共有29.9万名考生在我省参加考试。全省共设38个报考点、132个考点、10227个考场、1000个备用隔离考场。此次考试全省共使用24种全国统考试卷、15000余种自命题试卷,2.5万余人参与考试组织及保障服务,各考点均配备防疫副主考。考试首日全省各地安全有序,未发生失密泄密事件和群体违纪舞弊事件。

  为保障“应考尽考”,省教育厅联合省卫健委进一步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提前制定工作方案,为66名处于防疫隔离或健康监测期的考生在隔离区单独增设考点,并及时完成统考试卷调配和自命题试卷转运。省教育考试院在考前多次发布公告、温馨提醒等相关信息,并就考前准备、核酸检测等重要内容向全体考生发送短信提醒近240万条。针对13名滞留我省的外地考生,单独制定考试方案,完成25种试卷的调配,保障考生顺利就地参加考试。同时,加强省际协同,针对40名滞留外省封控区的考生,协调25家招生单位,分9批次将自命题试卷调往考生滞留省份。

  考试首日,江苏省“研考应急工作专班”在省教育考试院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进行网上巡视,部署相关工作。省教育厅联合宣传、网信、公安等相关部门在指挥中心联合办公,及时稳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记者 王拓)

2021
12-16

  中新网江苏新闻12月14日电(记者 葛勇)近年来,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特色垃圾分类新模式。

会议现场。葛勇 摄

  江心洲街道共有51家企事业单位、24个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前,街道共有612个垃圾分类收集点;撤桶并点后,街道建成52个垃圾分类亭房,设置收集区、洗手池、备桶区、洗桶区及监控区,物业经理和保洁主管通过手机实时监管,引导居民精准投放。街道还联合物业公司制作了垃圾分类公益短视频,点对点推送至业主,普及垃圾投放知识,倡导民众参与垃圾分类。

  江心洲街道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本土化运行模式,打造了胜科国际水务中心产业载体垃圾分类典型。“我们在每个楼层都设置一处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胜科国际水务中心品牌经理余小世平介绍,收集点还设置了细分类置物架,配备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投放口。

  江心洲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开展垃圾分类监督和宣传工作,将垃圾分类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多举措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完)

2021
11-22

  中新网江苏新闻11月19日电(俞婕)阳光直透水底,水草摇曳生姿,鱼虾穿行其中……近日,江苏省宜兴市东�徐悲鸿艺术馆附近水域试点种植的“水下森林”成效初显:水体自净能力提升,由“浊水态”蝶变为“清水态”。这也意味着,宜兴在推进“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探索太湖水生态修复新路径方面又迈出成功一步。

俯瞰宜兴美丽水景。宜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往的治理更多集中于‘查漏补缺’,构建的水生态系统也较脆弱。对此,宜兴推出‘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将重点打造一批集生态修复、绿色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河湖生态缓冲带和生态湿地。”宜兴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吴笛称,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宜兴河湖水环境质量正持续提升。

  根据计划,宜兴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湖生态圈”“太湖入湖生态过渡带”“太湖西部生态缓冲区”建设,发挥三者互补叠加效应,从而实现太湖水生态全面修复。

  此外,宜兴将把“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落实到各类具体项目,如推进�湖清淤、鱼塘生态化整治等,促使�湖由污染源头区转变为水源涵养区;实施宜兴城市污水厂、丁蜀华骐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净化湿地建设和三�湿地“水下森林”建设项目,实现污水处理厂尾水和三�水的深度净化;对沿太湖的“荡”“库”进行生态化改造,并在太湖大堤内侧建设生态河岸、生态涵养观光湖等过渡地带,实现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功能。

  同时,宜兴市生态环境局和相关部门、板块在已完成5239个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的基础上,将继续做好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涉磷企业排查等工作,为水生态建设增添绿色“砝码”。

  眼下,宜兴城市污水厂、丁蜀华骐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净化湿地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三�湿地“水下森林”建设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预计明年5月全面完工;太湖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先行试点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

  下阶段,宜兴还将统筹水生态、水经济和水文化等要素,将水生态建设项目与田园绿道、小型公园、生态养殖场等串联成片,做大做美“水文章”,在满足生态湿地净水功能前提下,对鱼塘、种植园等进行生态化改造,保障农产品质量,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完) 

2021
10-14
2021
10-13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12日电(周建琳)情牵张家港,逐梦现代化。以乡情为纽带,整合乡贤资源,激发乡贤活力,一场秋天之约,将为张家港创新发展积蓄新动能。首届张家港发展大会将于10月25日举行。这是迄今为止该市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海内外港城人的盛会。

  首届张家港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11日举行。会上,张家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朱艳介绍,参会对象包括海内外张家港籍和在张家港学习、工作过的各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人士,以及张家港荣誉市民、城市贵宾等。大会将围绕“情牵张家港 逐梦现代化”活动主题,以链接和整合有利于推动张家港高质量发展的各方资源为目标,融入“游子情怀、长江文化、经贸交流”等多种元素,凝聚天南地北家乡客、五湖四海港城人共同建设美好家乡、发展美好家乡的智慧和力量。大会期间,张家港在做细做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将举办金秋经贸周活动、2021长江文化节以及相关特色活动,邀请乡贤和嘉宾深度参与。

  据张家港市副市长翁羽人介绍,今年金秋经贸周活动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与张家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契合度更高。活动期间,12场内容丰富的分会场活动将同步启动,包括中国航天・张家港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对接大会、张家港科技招商(招才引智)合作大会等。

  今年以来,以“创新提质年”为工作主线的张家港,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迈上了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光束汽车、信义玻璃、中车氢能源、杉金光电等具有产业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加速建设,进一步吸引集聚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户。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张家港通过加强科技招商等一系列大动作,加速推动一批新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动冶金新材料、智能装备、化工新材料、高端纺织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特色半导体4条新兴领域产业链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产业园区融合发展,不断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为更好服务乡贤,张家港市还搭建“张家港乡贤”数字服务平台,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以“宣传展示+服务互动+数据库”为主要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盛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