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百日 蘇企享超七千萬“政策紅利”
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RCEP)正式實施,目前協定生效成員方數量已達12個。
據南京海關統計,協定生效實施以來,南京海關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1.52萬份,證書金額57.16億元,預計貨物可享受進口國關稅優惠5716.13萬元;自南京關區進口RCEP項下貨物626票,貨值8.93億元,享受關稅優惠1466.33萬元;審核認定經核准出口商19家,其中5家出具RCEP原產地聲明12份。RCEP制度紅利的逐步釋放,正在為區域內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
蘇州湘園新材料股份公司作為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是國內規模較大生產聚氨酯擴鏈劑的民營企業,在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力,得益於RCEP框架下中日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疫情之下,車間內一片繁忙景象,生產活力得到全面激發,今年以來該企業對日出口額增加了近10%。“RCEP生效后,我們公司的產品出口到日本的成本大幅降低,以我們的主力產品鄰氯苯胺為例,關稅率由3.1%直降為0,憑海關簽發的RCEP原產地證書,直接幫助客戶獲得關稅減免近20萬元人民幣,這些都是真金白銀的實惠啊!”企業負責人馬菲菲介紹說,“按照企業年度出口計劃,僅此一項即可為企業減免關稅100萬元人民幣,在為企業紓困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我們產品的海外競爭力。”
在揚州,隨着RCEP對馬來西亞正式生效實施,不少深耕馬來西亞市場的企業緊抓機遇,以享受更多政策紅利。“我們出口至馬來西亞的壓力機在RCEP項下可以享受零關稅優惠,並且該證書支持自助打印,當前疫情情況下,RCEP證書對我們企業而言更加便利。”揚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朱少華說。作為省內規模最大的金屬板材加工設備製造企業,公司每年銷往馬來西亞的貨物金額達1000萬美元,RCEP對該國生效后,輸馬來西亞的原產地證書首次列入自助打印範圍,讓企業“跑腿”變為數據“跑腿”,原產地證書申領效率將大幅提升。
進口方面,各大企業也在搶抓機遇。正新橡膠(中國)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橡膠輪胎生產企業之一,主要生產各式子午線轎車輪胎、卡車輪胎及各類型輪胎,該公司從日本進口的一批貨值為4.6萬美元的黏合劑憑藉RCEP原產地證書直接享受到1741元的關稅減免。“這批貨物是公司第一次享受RCEP關稅減免紅利,隨着日本供應商出貨的常態化和第二年度降稅安排的實施,RCEP政策會給公司的進出口業務帶來更大實惠,”該企業關務經理羅佩艷表示,“接下來,我們還會優化供應鏈配置,進一步追加丁基橡膠的進口量,穩定RCEP區域貿易,預計2022年會直接享受進口關稅近40萬元。”
南京海關關稅處處長周玉生表示,下一步,南京海關將持續跟蹤RCEP實施情況,為企業提供自貿協定關稅比對、原產地規則、政策法規諮詢等綜合性服務,及時收集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更大力度開展政策研究、解讀和宣貫,引導企業充分享受協定紅利,進一步提升參与國際合作與競爭的能力。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郭奉銘 通訊員/郭丹 周國旺 張數津 編輯/蔣婕)
仲春時節我省重點幫促村搶抓農時
疫情防控不鬆勁 春耕春管作業忙
眼下,正是加強春季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在我省重點幫促的昔日經濟薄弱村,疫情防控與春耕春管兩手抓、兩不誤,一幅幅充滿生機的“春耕春管圖”徐徐展開。
精準施力,抗疫保春耕兩不誤
伴隨氣溫升高,淮安市淮安區蘇嘴鎮章橋村頂柱稻麥種植农民專業合作社緊張忙碌起來。不過,受本輪疫情影響,田間地頭沒有往年大規模集體作業的熱鬧場景,而是專人分片作業。
“當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也是春耕備耕的黃金期。連日來,章橋村在科學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統籌抓好農業生產工作。”章橋村黨總支書記楊�D說,今年頂柱合作社小麥播種面積達107.5畝,試驗種植菊花面積約50畝。
距蘇嘴鎮40公裡外,漣水縣成集鎮正通過大喇叭、微信、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途徑宣傳惠民惠農政策。“我們將鎮內農業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組織起來,建立春耕備耕微信工作群,及時宣傳疫情防控要求和春耕備耕相關技術,指導好春季農作物田間管理。”成集鎮黨委書記楊帆說。
由南向北,春管春播正在江蘇大地大面積展開。在連雲港市海州區,糧食生產穩定有序,鄉村道路上防疫知識宣傳車、消毒液噴洒車不時出現。這幾天,板浦鎮泗河村村民於恆忠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測量體溫,把數據報給村裡,然後再做飯、下地干農活。
“今年小麥播種面積為30.27萬畝,水稻預計28.8萬畝,大豆1.5萬畝。”海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蔣德恩說,“我們將以‘穩穗、爭粒、增重’為目標,在開展春季田管的關鍵時期,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科學指導群眾分類管理,確保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位。”
前瞻發力,科技興農開出“燦爛的花”
這段時間,在濱海縣八巨鎮永余村,無人機不停在麥田上空來回穿梭,農藥成霧狀噴洒下來。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無人機只要20多分鐘就能輕鬆完成30多畝地的植保作業。
“我們從2月7日開始,啟用植保無人機為農戶開展飛防服務。”江蘇欣億農植保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效銘介紹,植保無人機飛防省葯、省錢,一台無人機每日可防治600-700畝,而人工施藥每日僅可防治10餘畝,目前已使用無人機防治7萬餘畝麥田,預計今年可防治近30萬畝。
脫貧之後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讓鄉村活力進一步激發,农民種糧积極性大幅提升。在我省昔日的經濟薄弱地區,科技興農開出“燦爛的花”。
2020年7月,章橋村成立頂柱农民合作社。“剛開始,我們還是像往年一樣,採取人工防治病蟲害。但是漸漸發現,這樣浪費人力、物力,產量、質量都無法得到保障。”合作社負責人於頂柱說,後來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合作社成員逐步掌握無人機治理技術,成為“新農人”,“有了科技支持和科學管控,不僅有效控制住資源的浪費,稻米的產量和質量也上來了。”
嘗到科學種植帶來效益增加的甜頭后,去年,章橋村繼續流轉50.7畝土地,並註冊農產品品牌“章橋大米”。“去年章橋大米產量14.75萬斤,銷售11萬斤,今年計劃繼續流轉100畝土地用於自營,預計產量比上年翻一番,銷售增近六成。”楊�D說。
多方聚力,“種糧人”共繪鄉村振興圖
進入4月,正是油菜、小麥病蟲害防治的黃金時節,阜寧縣古河鎮張秦村農田裡一派忙碌景象。
張秦村種植大戶張在江,原來在蘇州打工,去年聽說村裡搞土地流轉,就回來承包250畝土地,收成很好,今年準備大幹一場。前幾天,他聽說鄰居張在年的兒子兒媳因疫情不能從常州回來幫助春耕,二話不說,先給張在年家十幾畝地打好除草劑,再到自己家地里除草。“都是鄉里鄉親,自己得了種糧的實惠,不能忘了本。”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為了提高春耕春管生產效率,章橋村專門成立一支由黨員幹部、技術人員等7人組成的農技指導小分隊,通過實地查看、講解,及時幫助农民解決問題。海州區農業農村局組織成立150人的農業技術指導小組,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小麥生長進程、農事物資保障等情況。為“生病”小麥“診脈開方”、代購農資、提供“雲上”培訓……在如皋大地上,55名駐村第一書記走進田間地頭、農場基地,為農戶提供產業發展的“上門服務”。
在我省春耕一線,多方聚力,推動昔日經濟薄弱村在鄉村振興舞台上煥發勃勃生機。(記者 王建朋)
中新網江蘇新聞4月7日電 (肖松)本輪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持續加大,無錫惠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街道)動員轄區機關志願者、社區志願者等群體下沉社區開展疫情防控數據核查工作,併火速集結轄區数字園、軟件園、創業中心、生命園4個園區100名企業工作人員成立數據核查小組。
數據核查專員在工作中。肖松 攝
數據核查專員不僅要掌握管控口徑、風險等級、數據類型等方面的要點和注意事項,還要圍繞疫情防控平台的使用、大數據核查填報內容及核查人員與民眾溝通方式等方面進行實戰操練。
“我們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出疫情防控數據核查工作流程圖,並嚴格按照疫情處置要求,對這100名數據核查專員進行工作流程及業務口徑培訓。”無錫惠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信息核查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完成業務培訓后的數據核查專員已投身到數據核查工作中。
“作為普通人,雖不能變身‘大白’到一線協助醫護人員進行核酸採樣,但做好疫情數據的統計就是擔負起抗擊疫情的責任。”來自生命園企業的數據核查專員小劉說,數據工作繁瑣卻又極其重要,自己對每天的數據要進行仔細核實,確保每一條數據沒有遺漏。
據悉,以不錯過一條信息、不放過一個漏洞為宗旨,無錫惠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街道)的數據核查專員們持續以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工作標準線,確保轄區內7個社區平均每日數千條數據日接日清。(完)
進一步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
省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召開會議 許昆林主持
4月4日晚,省長許昆林主持召開省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會議,分析研判疫情形勢,細化落實重點工作。
在聽取蘇州、宿遷、徐州、南通、鎮江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彙報后,許昆林指出,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容不得半點大意、絲毫懈怠,要嚴而又嚴、緊而又緊、細而又細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控制住局部聚集性疫情。要統籌好資源、擺布好力量、防範好風險,把嚴重要通道重點卡口,對重點地區來蘇返蘇人員無縫銜接、閉環管理,築牢外防輸入堅固防線。要聚焦重點人群,摸清底數、管控到位,加密核酸檢測頻次、必要時每天一檢,發現陽性感染者后要快流調、快篩查、快“追陽”、快隔離,用最短時間徹底切斷傳播鏈條,杜絕在社會面蔓延,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要落實“四方責任”,對重點場所、重點環節進行全覆蓋督導檢查,學校疫情防控做到嚴絲合縫,公路服務區嚴格執行工作人員集中居住和閉環管理,農貿市場最大限度減少外地批發採購與本地人、物、環境接觸,物流平台企業落實高風險崗位人員防疫要求,進一步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聚集性疫情還在發展過程中的地區,必須咬定目標、堅持不懈,繼續高質高效進行流調溯源,規範有序開展核酸檢測,及時安全做好轉運隔離,科學合理組織社區管控,儘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堅決果斷及早撲滅疫情。
省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負責同志,各設區市、省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記者 王拓)
又是一年芳草綠,清明將至,江蘇省各地緬懷英烈、紀念英雄的氣氛日漸濃厚。疫情之下,江蘇各地通過代祭掃、雲祭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追思英魂、銘記歷史 。
今天(4月2日)上午十點,來自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的工作人員來到南京高淳遊子山烈士陵園開展代祭掃活動,祭奠先烈,寄託哀思。
巍峨墓碑下,青松綠柏中,革命先烈們長眠於此。前來代祭掃的工作人員為烈士擦拭墓碑、敬獻鮮花,表達深切哀思和景仰之情。今天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組織全省近百家縣級以上烈士紀念設施同時開展代為祭掃活動,緬懷英烈、告慰英靈。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擁軍褒揚處三級調研員張葦葦說:“受疫情的影響我省部分烈士紀念設施臨時閉園,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彌補我們烈士親屬不能到現場的缺憾。”
在鎮江市烈士陵園,代為祭掃活動正在進行中。今天鎮江的不少學生、醫護人員以及駐鎮部隊官兵,在分會場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參加了祭掃。鎮江市烈士陵園管理處黨支部書記主任朱敏俊介紹說:“我們今年在清明之前,已經接了將近三十家單位預約。預約之後,因為疫情的原因,無法到現場來。我們就採取線上的方式,讓大家通過大屏,寄託自己的哀思。同時,大家還可以登錄我們的網絡公眾號,我們的烈士陵園的網站,上面都有‘鮮花祭奠英烈’的板塊。”
緬懷英烈,重於心而不拘於形。今年清明節期間,江蘇各地烈士陵園紛紛推出“代祭掃服務”,除了提供清掃墓碑、敬獻鮮花、替家屬表達寄語等服務外,工作人員還會採取視頻連線等方式,為烈屬完成遠程祭掃。
此外,江蘇各地還通過開展雲端祭英烈的方式,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在鎮江、宿遷等地的中小學里,孩子們通過網絡,了解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在雲端獻上“鮮花”,通過寄語表達哀思。無錫市革命烈士陵園則精心挑選了七位烈士的書信,以紅色家書展的形式,與市民分享。
鹽城則策劃開展了“鐵軍魂 鹽城紅”清明祭英烈雲祭掃活動,雲祭掃平台覆蓋鹽城全市128個烈士命名鎮村,專題設置“鹽城青年講師團講述革命先烈事迹”版塊,引導廣大幹部群眾、青少年在聆聽紅色故事中與英烈“對話”,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基因。鹽城青年講師團成員、鹽南高新區伍佑小學大隊輔導員徐靜表示:“通過雲祭掃活動,隊員們了解英雄,崇尚英雄,學習英雄,希望隊員們能夠把英烈精神傳承下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敏 編輯/汪澤)
《城市居住區和單位綠化標準》施行
小區綠地率掛鈎建築平均層數
江蘇省《城市居住區和單位綠化標準》4月1日正式實施。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新版“標準”銜接國家2018年12月實施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優化了很多居住區綠化控制指標與內容,提出了適合江蘇特點的居住區和單位綠化建設管理要求。
省住建廳園林綠化處相關負責人解讀說,新版“標準”根據建築氣候區劃,對各城市的居住區綠地率進行了分級分層規定。將2014版“標準”中對新建小區、新建居住組團的統一綠化規定,按十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十分鐘生活圈居住區、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居住街坊進行分類細化,並以建築平均層數來確定綠地指標。比如,7層―9層居住區,綠地率最小值為30%;19層-26層的高層居住區,綠地率最小值為35%。
為更好發揮居住區和單位綠化的生態效益與環境效益,新版“標準”在植物配置方面增加了很多規定,並列出“嚴禁”和“嚴格控制”的綠化行為“負面清單”。比如,針對目前城市居住區和單位綠化中存在的植物種類單一、常綠樹種應用偏多、種植過密、影響住戶通風採光等問題,新版“標準”強化了喬灌木樹冠投影面積與草坪面積的比率、常綠喬木與落恭弘=叶 恭弘喬木的數量比率等定量指標。(記者 白雪)
今年1-2月,江蘇實際使用外資超過80億美元,在規模保持全國首位的同時,質量持續提升、結構不斷優化。
1-2月,江蘇實際使用外資83.7億美元,同比增長46.6%,佔全國比重超過五分之一。
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53.1億美元,同比增長37.9%,佔全省總量的63.4%;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6.5億美元,同比增長62.5%,佔全省總量的31.7%。今年,無錫錫山區重大外資項目”第一簽”迎來全區首個註冊超3000萬美元的獨立外資研發總部,也是該企業在亞太地區首個獨立法人綜合型創新研發中心;崑山開發區新設外資項目13個,同比增長44%,累計新增註冊外資超10億美元,同比增長202.2%….。.從高端服務業到科技製造業,一批產業層次優、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大項目成為我省外資增長的強勁引擎。
1-2月,全省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52.5%,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05.2%、高技術服務業增長18.1%,各地各部門上前一步、主動服務,外資發展結構進一步優化。常州森薩塔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傳感器、電氣保護器、控制器領域具有領先地位,今年,面對不斷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常州高新區全力支持企業擴大產能、做大做強。
常州高新區招商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招商部部長陶嵐說:“我們高新區政府會為森薩塔代建一批廠房,保證載體的供應,讓他們的產能能夠迅速提升。”
從來源地看,香港地區、新加坡、日韓在江蘇實際投資分別同比增長49%、7.9%、7.4%。“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我省實際投資同比增長87.8%;區域分佈上,蘇南、蘇中、蘇北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42.4%、15.8%和98.3%,蘇北地區外資增長勢頭尤其強勁。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 康健 供片台/無錫台 常州台 崑山台 編輯/劉琳)
受疫情影響,江蘇省部分地區農產品出現流通受阻、滯銷問題。對此,各地相關部門积極採取開通運輸綠色通道、搭建供銷對接平台等措施,暢通購銷渠道,助力農戶銷售農產品。
為保證特殊車輛通行順暢,在宿遷市泗陽縣,運輸肉菜蛋禽奶等生活必需品、生產應急設備、疫情防控物資等車輛,經查驗符合防疫要求的,可直接放行。相關負責人馬彩榮介紹:“對於運輸農副產品、醫療物品、應急保障等物資的車輛,我們會宣傳叫他去辦理《疫情防控通行證》,在辦理通行證以後,我們在卡點查驗駕駛員的48小時核酸證明,然後快速通過。”
在宿遷主線收費站出口疫情查驗點一側車道,不少放置了“通行證”的農產品運輸車輛,在工作人員引導下進入綠色通道。宿遷市沭陽縣華源米業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葛陽告訴記者:“很快,通行證三、五分鐘就辦理完畢了,辦理完後送糧食、大米到各個地方,非常方便。”
走進句容市華陽農貿批發市場大門,記者就看到一塊本地農產品交易專區的指引牌。這塊300平米、近60個攤位的交易專區,將在每天凌晨免費對本地農戶開放。目前,句容市農業農村局以交易專區為平台,組織商超、蔬菜批發市場等採購主體和本地農業生產主體精準對接供需信息,鋪設產銷“快速路”。
句容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唐明介紹:“現在他們已經收到了80多家農戶的銷售需求,接下來將把我們的批發戶和商戶進行面對面的對接,進行現場交易,幫助我們農戶把本地農產品順利地進行銷售。”
在常州市金壇區朱林鎮紅旗圩村的水芹基地,一捆捆水芹正在有序裝車,將發往國炬蔬菜配送中心。據悉,該基地原本為揚州、無錫等各大批發市場供貨,受疫情影響,銷路不暢。為此,金壇區供銷合作社不僅利用系統內的線下門店進行推廣,還與企業、超市、蔬菜配送中心牽線搭橋,幫助農戶打通銷售渠道。
常州市金壇區農產品產銷服務中心負責人焦志芳表示:“我們這两天通過團隊來跟各大企業和蔬菜配送中心對接,還有凌家塘市場對接,今天已經安排發貨了。下一步,如果我們發現還有其他農產品需要銷售的,我們會积極配合,主動聯繫市場,主動對接農戶,做好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工作。”截至目前,他們已讓滯銷的8000斤蔬菜水果找到了銷路。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 孫昕 宿遷台 金壇台 句容台 編輯/李時)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舊小區中的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為了解決老年人出行活動困難等日益突出的問題,老舊小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成為現實迫切的需求。
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把民生實事進一步做好做實,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編製了地方圖則《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通用圖則》(蘇TZJ01-2022)(以下簡稱《圖則》),2022年3月15日起實施。
記者從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組織專業技術力量開展《圖則》編製工作,編製組搜集整理了國家和地方既有建築加裝電梯相關政策、標準,對省內典型項目進行實地調研,總結反思了既有建築加裝電梯在建築風貌、無障礙設計、消防設計、結構形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經匯總分析並徵求各方意見,最終形成該《圖則》。專家審查組組長、省設計大師馬曉東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通用圖則》予以充分肯定,認為該《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通用圖則》遵循通用化、標準化和裝配化的原則,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對規範江蘇省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設計、促進城市風貌提升具有指導意義。
完善居住功能 適應多樣現狀
全省各地既有建築平面形態、立面風格情況多樣,項目現狀複雜。《圖則》針對目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中出現的建築外觀風貌不協調等問題,以完善既有多層住宅的使用功能,提升居住品質和城市風貌為目標,對加裝電梯的立面設計、部品部件及工程做法、建築、結構、機電設備、整體集成化等相關技術開展研究,以通用做法適應多樣項目現狀,利於推行落地。
明確技術措施 規範電梯加裝
《圖則》以規範和指導江蘇省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程建設為目標,編製過程中,項目團隊結合對已加建電梯小區現狀的實地調研和對現有相關規範的梳理整合,確定相關指標參數,保證電梯符合規範要求,杜絕安全隱患,並從人性化角度,關注細節,提升使用舒適性,為全省各地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採用集成化設計 推動綠色低碳
加建電梯的標準化、模數化、整體集成化設計,有利於街區、城市風貌的和諧統一,也有利於提高生產及施工效率,節約社會資源。加裝電梯推薦採用全裝配式設計,鼓勵除基礎外的全工廠預製及裝配施工,同時提供可選配的垂直綠化、太陽能照明等創新模塊設計,打造綠色示範項目。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尹浼又 編輯/李時)
高校教學線下轉線上,一鍵切換快
有備而來,“雲端課堂”增實效
“超標量流水線設計主要解決什麼問題?”在《数字系統II》課程中,南京大學电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彭成磊在線發起的“眾答”,1分鐘之內就收到所有學生的答題數據。
自3月17日起,我省多所高校全面開展線上教學,迅速打出慕課、雲課堂、線上答疑群等“雲上組合拳”。老師們各顯神通創新“雲課堂”形式,想盡辦法彌補線上教學的不足,力求教學正常開展、同質同效。
藉助現有平台,線上做實驗
在電腦上,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完成拉伸法測金屬絲的楊氏模量、分光計測三稜鏡的折射率等大學普通物理實驗。17日,蘇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楊俊義告訴記者,全校3000多人修讀的大學普通物理實驗課,跟正常線下授課保持相同教學進度,這歸功於疫情前學校建成的虛擬仿真實驗平台。
“在這個平台上,同學們可以藉助鼠標進行一些實驗操作,任何一個步驟出錯,都會和線下實驗一樣,不能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楊俊義說,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室目的是方便學生預習、複習和鞏固實驗操作,這項用於豐富教學方式、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的措施恰好為疫情下的在線課堂提供基礎。實驗中心的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實驗課教學課件、授課視頻等資源,方便同學自主預習,為線上課堂做好準備。老師們還將布置一些居家實驗,讓學生利用家中的簡單素材動手操作。
“2020年剛遭遇疫情時老師們措手不及,現在我錄製的課堂視頻已涵蓋課程所有重要知識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姚小泉告訴記者,總長30多個小時的視頻為疫情下的教學提供了基礎保障。平時,他所教授的《有機化學》課程已經是一門線上線下混合課程,學生需要在“學習通”上提前進行線上學習,在線下課堂上再跟着老師的思路釋疑解惑、鞏固知識。
還原真實課堂,宿舍成討論室
這幾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副教授江曉東的辦公室隨處可見小麥、稻穗、棉花等作物。“在攝像頭前展示也能讓每位學生清楚地觀察到,對教學影響不大。”江曉東說。
“線上教學對學生們和我都是一個考驗,為了更好地給大家展示書法魅力,我都拉近鏡頭,讓同學看我運筆,這樣他們還能錄下視頻反覆揣摩。”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藝術學院劉凱老師這段時間有意識地打造線上課程,書法課便是他的主攻方向。為了使蘊含美學的書法更“吸睛”,劉凱會在做課程設計時設置專業問題,讓同學們以宿舍為單位討論問題,增加課堂互動,也調動宿舍的學習氛圍。
建立課程微信群、發布慕課在線學習通知,提早預定線上會議室、精心準備首次課程的教學內容和PPT……早在開課前的一周內,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諸培新和老師任廣鋮就做足準備,“結合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戰略,闡述《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這門學科在其中的作用和價值,講好資源與環境經濟領域的中國故事、總結好中國經驗。”
“這是我們返校后的第一堂課,諸培新老師的講授開啟了我們大二下學期的課程。”南京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大二學生杜澤桐與其他三個室友坐在宿舍長桌前,電腦一字排開,“儘管是線上,但我們還是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希望學好這門課,更好地服務於實踐。”
開展深度學習,“雲”學增實效
“雲端”相聚對師生來說並不陌生,但基於此前的體驗,為讓更多學生在線上課堂“抬起頭”“張開嘴”,老師們花了不少心思。
彭成磊告訴記者,《数字系統II》這門課程中的一些內容本來就有些枯燥,而屏幕那邊的學生有60餘人,因此在課堂直播中使用搶答、眾答、問卷、小測驗、課程討論等多種互動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也進行全程數據化採集,不僅根據答題情況實時調整教學進度,而且將線上答題的情況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南京大學电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斌介紹,本學期開學前,學校本科生院制定前兩周線上教學模式方案,包含線上直播教學、錄播教學、線上線下同步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指導手冊和視頻,同時建立多個在線教學交流群。線上教學啟動后,南大教師利用教學立方在線教學平台、中國大學MOOC平台、QQ群等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互動,並進一步擴展“混合式教學”,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
與線下課堂不同,老師們還精心規劃線上課堂教學時間。“一堂課50分鐘,學生線上聽課的專註度可能有所下降,很多老師都改為20-30分鐘一個間隙,休息五六分鐘再繼續上課。”彭成磊告訴記者,“通過科學合理分配時間提高課堂效率,這也是老師們線上課堂摸索出來的經驗。”(記者 楊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