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新寶6平台

2023
02-16

  一年之計在於春。抓訂單、忙生產….。.江蘇一大批重點企業吹響了衝刺首季“開門紅”的號角,立足“早”字、主動作為,瞄準全年目標、開足馬力,以奮鬥姿態“奔跑開局”。

  【搶訂單拓市場 江蘇企業開足馬力忙生產】

  省工信廳對我省重點地區、樣本企業跟蹤監測情況表明,一月份全省工業經濟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走勢,總體開局平穩。特別是春節以後,工業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到2月上旬,企業復工、人員返崗已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全省工業生產負荷率回升至90.3%。

  生產光伏組件全套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江蘇博陽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一開年就先後接到了來自柬埔寨、土耳其等國家的國際訂單,以及天合光能、晶科、比亞迪等國內大品牌的企業訂單。針對江蘇乃至全球光伏產業爆發增長的趨勢,博陽研發出光伏組件全套自動化生產設備,較傳統設備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面對排到了6月份的訂單,全體工人技術人員精神振奮,進入新年一直連續生產。

  江蘇博陽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曹雪生說:“今年我們將繼續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技改,不斷加快技術創新、工藝改進,堅持差異化發展,推動產品迭代升級,奮力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兔年開門紅已成定局,力爭全年增長40%以上。”

  人勤春來早,今年一開年就訂單火爆的电子、醫藥、鋰電池、光伏、新能源行業正是江蘇近年優先發展的新興產業集群,面對發展的大好時光,江蘇企業积極行動,重點企業職工紛紛放棄春節休息,人員輪休、生產線不停。台積電、SK海力士、恆瑞醫藥、康緣葯業、豪森葯業等為代表的电子、醫藥行業一月份增勢較好。江蘇時代、中創新航等重點鋰電池企業訂單任務重,交付期緊張;天合光能、中能硅業等重點光伏企業春節期間均連續生產。汽車產量繼續恢復,新能源汽車爆發增長,理想汽車、比亞迪汽車、上汽大眾儀征公司等重點汽車企業訂單飽滿;光電纜龍頭企業亨通集團滿負荷生產。石化、机械、輕工行業總體平穩。食品行業受節慶因素拉動,一月份總體經營狀況較好。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李鋒說:“今年我們將堅持以集群培育和產業強鏈為主要抓手,更大力度推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大規模技術改造,自主品牌本土企業培育,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數實深度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推動全省工業經濟率先整體好轉。”

  【重大項目竣工投產 化為增長新源泉】

  省工信廳近日對2710家重點企業監測調查显示,企業在手訂單較去年4季度明顯增長,預計隨着各方面惠企減負穩定經濟政策的實施,特別是省政府42條政策效益進一步顯現,工業經濟有望加速恢復。一批竣工投產的大項目已經成為2023年各地新的增長點,連雲港、淮安、鹽城、泰州4個設區市預計一月份規上工業產值正增長,主要得益於新項目投產帶動。其中連雲港市新項目盛虹煉化2022年12月一期項目新投產,預計一月份產值增加40億元左右,拉動全市增長12個百分點以上。今年列入清單的500個省級工業大項目,正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建設,伴隨着項目陸續建成投產,江蘇工業也將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向高質量發展進發。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周雷 浦沫瀚 劉�� 連雲港台 編輯/趙黎靜)

2023
02-14

  2月12日,記者從江蘇省工信廳獲悉,2022年江蘇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66.4、連續八年全國第一,產業数字化和数字產業化加速發展。

  江蘇全面推進製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為2.2萬家企業開展免費診斷,實施改造項目2.7萬個、完成1.3萬個。入選國家級智能製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6個、位居全國首位,新增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3家、“数字領航”企業3家。数字賦能提升了製造業質量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江蘇製造在國內外的競爭力。

  同時發達的製造業也為江蘇数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2022年新增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台10家,全年电子信息製造業營業收入達4.2萬億元、同比增長15.3%,軟件業務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3%,数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比重達11%左右。完成信息基礎設施投資495億元,新建5G基站5.6萬座、累計18.7萬座,建設密度全國省(區)第一。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王鵬 龔俊傑 編輯/張萌)

2023
02-13

  當前,立春已過,雨水將至,在田小麥、油菜等越冬作物即將進入大面積返青、拔節、抽薹期。春耕備耕,農資先行,各地農資經銷企業和農戶早早進入“農忙”狀態,補充貨源,置辦化肥農藥,為馬上進入的春季田管做準備。

  春季農業生產是化肥、農藥等農資購銷和使用旺季。在鹽城鹽都,一大早,當地一家供銷社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就一片忙碌,工人們正忙着將剛到貨的20噸肥料卸車入庫。和往年相比,今年,當地加大了有機肥、水溶肥、低毒低殘農藥等綠色農資儲備和推廣,高效又節本,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種植大戶們歡迎。

  秦南鎮種植戶王學懷告訴記者,“今年用的化肥全是區供銷社統一配送到田頭,他們還經常有技術人員到我們田間進行技術指導,化肥的質量、價格,我們都放心。”鹽城市供銷合作總社農資保供專班副組長於婕也說道,相比普通肥葯,綠色肥葯的配方更加精準,所以在投入量上會更加節省,再加上低殘留更加環保,更有利於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實現節本增收的效果。這兩年,綠色農資越來越受到農戶們的歡迎,每年供應量都增長10%以上。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春節較早,但是江蘇省尿素生產企業節日期間並未停產,大型複合肥廠開工也較往年提早一周,加之原材料供應充足,交通運輸暢通,春耕肥料農藥保障充足,價格穩定。

  為讓廣大農戶用上“放心農資”,近期,各地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人員還走村入鎮,深入農資經銷門店,檢查農資產品,為即將到來的春耕大忙保駕護航。記者見到句容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束華平時,他正在和同事們一起檢查農資商品,束華平跟記者介紹,他們主要檢查農資產品的進銷記錄情況,種子的主要審定情況,農藥的登記情況,還有產品的生產日期,進貨來源等等,如果檢查發現了違法行為,一定會依法嚴處。

  據農情調度显示,目前,江蘇小麥油菜一二類苗佔比均在85%左右,苗情總體好於上年與常年同期,且有進一步向好趨勢。近期,雨水增多,各地正在組織指導農戶田間清溝理墒,以防漬害發生;對弱小苗和凍害發生較重田塊,適量補施返青接力肥,促進恢復生長。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郝朦 鹽都台 句容台 編輯/國正)

2023
02-11

  今年再完成1萬家企業改造任務!江蘇加速推進“數實”深度融合

  主攻智能製造、競速“數實融合”。2月9日,全省製造業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轉型工作推進會在蘇州召開。會上提出,今年將再完成1萬家規上企業智改數轉任務,助力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

  無錫先導智能通過打造智能製造物聯網平台,產品研製周期縮短35%、產品開發合格率提升10%;蘇州同元軟控承擔的“系統仿真與機電液控專業仿真軟件”項目,徹底打破了國外對系統與典型專業仿真軟件的垄斷;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車間內自動化和智能設備佔比達83%,生產運營效率等數據指標進一步提升的同時,員工負荷減少……

  記者從推進會上了解到,2021年起,江蘇超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啟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轉型工作,截至目前,1萬多家企業完成改造任務,石化、紡織、电子信息等重點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均提升1.3%左右,40%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獲評数字化轉型標杆示範。

  這些不僅激發了企業發展新動能,還有力促進了全省工業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邁向中高端。據統計,2022年江蘇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数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数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約11%,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7.3%。“截至2022年底,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66.4%,比上一年度提高1.6,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1.4%,連續八年位居全國第一。”省工信廳廳長朱愛勛說。

  江蘇省製造業規模大,傳統產業佔比仍然較高,推進製造業智改數轉需求和潛力巨大。會上表示,今年將再啟動實施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工作,1萬家企業完成改造任務。

  實踐中,免費診斷服務是給中小企業数字化轉型的一劑良藥,但智改數轉服務商服務質量和水平參差不齊,診斷報告“千篇一律”的現象仍存在;適用於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的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產品和服務不足,企業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依然存在。

  會上提出,要加強轉型引導,在技術、財稅、服務、人才等方面強化資源支持,發揮有為政府作用。朱愛勛介紹,目前,江蘇制定了化工、鋼鐵、服裝等12個傳統領域的智改數轉實施指南,去年一年,省級專門拿出2.4億元,支持1000餘家服務商對全省2.2萬家企業開展智改數轉免費診斷。“下一步,要會同各地抓好免費診斷質量和診斷結果的轉化;大力推進5G基站建設、加快實現全省全覆蓋;每年公布一批智改數轉先進地區和企業典型,確保三年行動計劃任務圓滿完成。”

  (江蘇新聞廣播/丁鳳雲 劉正則 編輯/徐瑋琪)

2023
02-09

  作為“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在宏觀經濟增長中起到巨大拉動作用。江蘇《關於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確提出,要积極擴大有效投資。如何“穩”字當頭,緊抓有效投資不放鬆,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創新資源要素保障 支撐重大項目“加速跑”】

  重大項目建設是擴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抓手。這些年,江蘇始終把重大項目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即便去年遭遇疫情反覆衝擊,江蘇對狠抓重大項目的要求也沒有絲毫放鬆,227個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超64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42條政策舉措中強調,抓住省級及以上重大項目這個“牛鼻子”,在資金、用地、環境容量等方面靶向施策,這其中不乏一些創新做法。比如,鼓勵在合規條件下,實施項目環評承諾制審批。推行工業用地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和彈性出讓等供應方式。採取優化定額供給、精簡審核程序、簡化可研論證等方式,保障項目使用林地。

  江蘇省發改委重大項目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劉俊說:“我們進行了政策的優化創新,比如用地容缺受理、環評承諾制審批等。採取這些靈活方式,真正為企業和項目單位在流程上減負、在時間上提速,最終實現項目早開工、早實施、早達產。”

  【靶向施策 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民間投資是投資的主力軍,也是投資中極具活力和韌性的部分。2022年,江蘇民間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68.6%,在全國處於較好水平。如何繼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42條政策舉措中強調,一方面要持續拓寬民間投資行業領域,支持民間投資更多進入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環保以及文化、旅遊、教育、衛生、體育、養老、農業農村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另一方面,要支持民營資本參与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科技創新項目建設。

  江蘇省發改委投資處副處長王樹海說:“為了讓民間資本在更多領域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近期還將制訂出台專門舉措。比如,依託服務平台進一步增加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數量。鼓勵金融機構強化信貸支持,支持民營企業通過一系列政策工具盤活存量資產,以增強投資能力。為經濟率先整體好轉注入生機活力。”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陳超 亓晨 編輯/趙黎靜)

2023
02-08
2023
02-07

  隨着元宵佳節的到來,江蘇各地紛紛推出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的優惠活動,各大商圈以活動聚攏人氣,進一步釋放消費紅利,激發消費潛力。

  元宵佳節,江蘇各大商圈人頭攢動、客流如織。人們走親訪友、逛街聚會,消費市場暖意融融、經營者信心滿滿。今天(2月5日)上午,記者在南京新街口商圈看到,幾大商業綜合體張燈結綵、各出奇招,將新春氛圍、購物氛圍拉滿。在中央商場彷彿一秒穿梭到古代的街頭,市民們猜燈謎贏、領福禮,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市民感受傳統習俗的魅力,也積攢足了人氣。

  在徐州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花燈高照,市民遊客逛月光市集、品小吃,在感受濃濃元宵節氛圍的同時,也進一步加速了消費市場回暖。徐州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一位售賣花燈的商戶 告訴記者:“今年兔年 ,兔子燈比較受歡迎。這一天都能賣個兩三千塊錢,人流量也多了,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在泰州海陵區鐘樓巷街區,看漢服表演、投壺射箭贏消費券,一場場精彩活動輪番上演,引流聚氣、促消費。街區舉行的現金消費券“幸運大派送”活動更是將氣氛推向了高潮,市民現場掃描活動“小程序碼”,填寫個人信息並上傳活動照片,便有機會抽到金額不等的消費券。“浪漫鐘樓 春鬧元宵”惠享生活節活動負責人居文霞介紹說:“我們設置了幸運市民,通過參与抽獎,可獲得數額不等的現金消費券,最高可達2000元。”

  餐飲業“煙火氣”升騰

  新春消費市場加速回暖,城市煙火氣也在滿血回歸。在南京新街口商圈的新百美食廣場,記者看到各家餐廳客流爆滿,不少店鋪門口都排起了長龍,不斷刷新的叫號提示,正是堂食餐飲消費全面回暖的信號。今年春節期間全省餐飲業零售總額達130.3億元,同比增長9%,江蘇餐飲迎來“開門紅”。新百商場美食廣場主管汪晨告訴記者:“從初一到十五以來我們這邊的客流,整個美食廣場每天大概接待近10萬人,其中有一家商鋪春節期間銷售額十倍增長,平時大概也就每天幾千元的銷售額,春節期間都是做到幾萬,其他的商鋪也是爆髮式增長。”

  不僅省內各大商圈的美食店排起了長隊,不少街邊小店的煙火氣也在升騰。在南京延齡巷的一家已經營了十幾年的鴨血粉絲店,每天飯點店內都座無虛席,店外排起長隊。鴨血粉絲店老闆潘林虎告訴記者:“我們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天天排隊,翻台率比較高 ,一天能做到一千單左右。我們感覺比較有信心,我們做餐飲業的春天已經到了。”

  多地發放消費券 刺激市民“買買買”

  呵護城市“煙火氣”,升騰百姓“幸福感”,江蘇各地還組織開展消費節,發放消費券,拿出真金白銀讓利於民。連雲港市今年第一輪消費券累計發放5.98萬張,補貼資金1100萬元,帶動消費金額3.28億元。鎮江市今年初發放的第一輪消費券,有力撬動了春節期間的各項消費,主要綜合體的銷售業績同比上升近20%。無錫市今年發放的“樂享新春”惠民消費券,重點關注頻次高、更貼近百姓生活的菜籃子消費,餐飲美食券的適用範圍首次增加了農貿市場。一張張消費券,一項項消費舉措,點燃了線下消費熱情,拉動了消費回暖,提振了市場信心。據了解,省內多地的新一輪消費券即將開搶,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消費潛力。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敏 編輯/玉潔)

2023
02-06

  落細落實 江蘇各地跟進發布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政策

  近日,繼我省發布《關於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后,蘇州、鹽城、南京、揚州等地立足發展特色,紛紛跟進出台落地政策,壓實責任、簡化流程,促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細,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

  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全面落實若干政策措施的基礎上,江蘇各地圍繞這三個領域推出多項支持舉措。鹽城出台56條措施,提出安排17.3億元涉企專項資金,聚焦產業鏈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發展、科技創新、人才發展、旅游業發展等14個領域,集中保障、突出重點,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重要平台等進行支持;南京新出的33條政策措施中,針對“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的有3條,涉及10家責任單位;圍繞外貿外資,蘇州提出統籌國家、省級和地方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安排3億元支持外貿穩中提質工作,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

  去年底,蘇州連續組織包機赴日本和歐洲招商,為新一年的外資招引打響了“頭陣”。今年,蘇州已初步摸排出50個團組的境外招商計劃,蘇州“招商鐵軍”蓄勢待發。為更好地保障項目計劃落地,蘇州近日出台55條政策措施,在外資外貿方面,提出“加強對項目全周期、全流程服務”“對符合條件的外資項目進行獎補”等。

  蘇州市商務局外資處處長顧溪表示,接下來將以更大力度推動蘇州全市的招商人員走出去赴境外開展招商,同時抓好重大招商活動,持續發力與日韓和東盟的開放合作。“我們要繼續紮實推進省市兩級的外資總部政策,搶抓跨國公司事業部全球整合的風口,促進跨國公司在蘇州設立中國區、亞太區,乃至全球的事業部總部,引導存量外企向研發中心、投資性總部開展再投資。”

  若干政策措施共42條12個方面,突出“乾貨”和“含金量”,以“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共同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2月3日,揚州系統評估2022年“1+1+N”助企紓困政策后,提出可延續執行的8項政策,形成了貫徹落實的“42+8”政策體系。包括,統籌市級財政產業發展、科技發展、人才等專項資金,對生產經營暫時面臨困難但產品有市場、項目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中小微企業,以及勞動力密集、社會效益高的民生領域服務型中小微企業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市級財政設立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轉型專項資金,鼓勵各縣(市、區)、功能區設立專項資金,對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工業互聯網建設、標杆示範創建等項目,給予最高600萬元一次性獎勵等。

  同一天,南京印發《南京市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包括豐富財稅支持手段、助力企業降本增效、降低交通物流成本、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等十方面33條政策措施,並附錄各有關單位責任處室、聯繫人及聯繫方式,以积極務實的姿態,回應各市場主體對“暖企”政策的期待。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多地的落地政策不約而同地以惠民生為落腳點。例如,南京對高校畢業生、农民工、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提出多渠道深度挖掘就業崗位,幫助企業和勞動者精準匹配;在加快健康產業發展方面,鹽城提出,強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擴容重症醫療資源,對老年人、孕產婦、兒童等人群開設就醫綠色通道,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等。

  (江蘇新聞廣播/劉正則 蘇州台 鹽城台 揚州台 編輯/汪澤)

2023
02-06

  發放工齡津貼、繳足住房公積金、有年休假――

  就業暖心包,引來“返工潮”

  隨着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春節前國內农民工返鄉人數創下新高。為服務節後用工,江蘇各地紛紛提前行動,點對點包車包機接工,省市人社部門組織跨省招工、密集舉辦2000多場招聘會……多方合力為經濟率先回暖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來自省人社廳的數據显示,截至1月31日,江蘇农民工總體返崗率達到72%;今天有望超過90%。

  市場主體的穩定需要充足的用工保障。相關專家指出,隨着國內人口紅利的逐步消減,加上各地就業機會的增加,今後幾年,招工難將成為常態。除了節后“搶人”,更需要用心用情引人留人,通過良好的就業環境打造勞動者嚮往的人力資源高地,吸引勞動者節後主動返崗。

  除了薪酬待遇,什麼最吸引求職者?記者這幾天採訪返崗和招聘現場,見證了一些年輕打工者眼中的“好崗位”。

  1月28日一大早,因為遭遇返程高峰,23歲的江西人劉緣坐了17個小時的大巴終於返回崑山淳華科技公司。談及準時返崗的原因,劉緣坦言和老家相比崑山企業的工作環境、福利待遇更好,自己在淳化科技工作可以學習技術,公司對節后返崗人員還發放工齡津貼,崑山政府年初六就派車到江西老家接人,還贈送了春節大禮包,都讓人感到溫暖。當天,和劉緣一起隨政府包車返回崑山各大製造企業的員工超過2000人。

  1月31日早上,在江蘇省零工市場,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23歲的程冕與幾家企業招聘負責人的對話讓人印象頗深。“包吃住嗎?”“要不要倒班?”“三班倒還是兩班倒?”“交五險一金嗎?”“有沒有年休假?”只有得到滿意答覆后,程冕才會填寫求職登記表。

  因為企業都會在招聘攤位上標明工資待遇,程冕在諮詢中更看重企業福利。對此,已經工作4年的程冕很老到地解釋說,現在製造企業普工開的工資都差不多,能提供好的福利待遇說明公司有實力,工資也不會太差。“城市房租那麼貴,上班首先要解決吃住;萬一生病了‘五險一金’可以有個保障;年休假嘛,不能一年到頭都上班,總要有個休息放鬆的時候。”

  由此可見,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就業機會的增加,年輕的打工者也更加重視工作環境和發展機會。

  為迎合新時代年輕求職者的就業需求,江蘇各地积極優化就業環境。省政府春節前出台政策,用經濟補助的方式鼓勵企業在正月十五之前“點對點”接回員工,並對2月底前首次來蘇就業人員給予交通補助。一些地方政府也根據本地實際出台激勵措施,如崑山對上年度返崗超過八成的企業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穩崗補貼。泰州市因地制宜籌建“就業服務站”,打造群眾家門口就業服務,通過提高工資待遇、提升就業技能、暢通發展空間等,引導務工人員留泰就業、家門口就業。

  一些企業為穩定員工隊伍更是“不惜血本”。南通中天科技集團的員工一入職即足額繳納社保和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按最高比例繳納,員工宿舍冬天提供暖氣;格力電器(南京)有限公司的員工食堂提供南北風味、各種菜系,對工人提供“技術+管理”雙通道職業發展路徑和內部競聘轉崗機會;蘇州一家企業更是對工作滿2年、3年和5年員工分別發放2萬元、5萬元和10萬元的工齡津貼。這些企業在就業市場也深受青睞,節后擴崗招工也不難。

  與大企業相比,一些中小企業以及經歷了3年疫情“陣痛”的餐飲消費企業,在薪酬待遇上往往不具競爭力,有的甚至還沒有能力給員工提供住宿等福利,也就更容易出現“招工難”。專家表示,這種時候就需要地方政府部門出面,通過更多的援企穩崗措施,幫助企業招工留人,比如在工業集中區建設公寓、在市區籌集空置房,低價租賃給轄區中小企業;改擴建學校,解決外來員工的子女入學問題等。總之,只有將勞動者真正當作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第一資源,用心用情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才能真正變節后“搶人潮”為“返工潮”。(記者 黃紅芳)

2023
02-05

  中新網南京2月3日電 (記者 楊顏慈)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獲悉,癸卯兔年元宵節將至,一輪2023年度“最小滿月”即將登臨天宇,皓月當空賀佳節。此外,今年的圓月稍稍“遲到”,屬於“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由於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其公轉速度快慢不均等。根據開普勒定律,因月亮與地球距離的不同,月球的繞日運行速度發生變化。

  受此影響,每個月滿月出現的時間有差異,這就導致滿月不一定出現在農曆十五。根據天文預測,癸卯兔年正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最圓時刻出現在北京時間2月6日2時29分,視直徑為29.83’,距離地球約40萬5829公里。

  今年的元宵月不僅稍稍“遲到”,還格外嬌小。由於月球在2月4日16時55分通過遠地點,使其成為年度“最小滿月”。反之,當月球通過近地點時,地球與月亮最“親密”時相距約35.6萬公里,則出現“超級月亮”。

  “最大和最小的滿月直徑相差大約14%,亮度也有所不同。今年的元宵滿月比平時更加‘嬌小玲瓏’一些。”王科超說。

  對公眾而言,十五、十六的月亮從肉眼觀測上並無太大差別。只要天朗氣清,在無遮擋的情況下都是一樣的“花好月圓”。

  有意思的是,在“遲到”一天的嬌小圓月中,卻迎來了近19年來最早的元宵節。專家介紹,天文曆法有一個19年的周期,上一次出現早元宵節的年份是在2004年,元宵節的日期也在2月5日,下一次出現早元宵節的年份將是在19年後的2042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