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y Archives: 新寶6平台
中新網江蘇新聞6月2日電(周波)6月1日,2023年江蘇省鐵路安全生產月啟動儀式暨應急救援演練活動在淮安成功舉辦。
2023年江蘇省鐵路安全生產月啟動儀式暨應急救援演練活動在淮安成功舉辦。 周波 攝
本次活動由江蘇省鐵路辦公室、江蘇省鐵路集團、淮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江蘇省鐵路集團城際公司等單位共同承辦。
江蘇省鐵路集團副總經理程飛指出,鐵路安全事關全省安全發展大局,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各鐵路參建單位要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切實扛起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抓緊抓實安全生產各項舉措,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堅決防範安全生產事故。
參會人員觀摩了中鐵十六局集團組織開展的寧淮鐵路防洪防汛應急救援演練。江蘇省鐵路集團城際公司、南京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等單位代表等共計130餘人參加了活動。(完)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局5月30日掛牌成立,標志著全省疾控體系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
據了解,新成立的省疾控局整合了疾病預防控制、傳染病疫情應急處置、公共衛生監督等相關職責和機構,由省衛生健康委管理。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朱曉瑩 周雷 編輯/趙黎靜)
5月25日是學生心理健康日。我省各地堅持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面,切實把心理健康教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目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已基本覆蓋全省大中小學。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出台《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認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187所,舉辦“關愛青少年身心健康”系列宣講會100餘場;關愛服務體系更加完備,“96111”心理熱線、“蘇心”APP等覆蓋所有設區市、縣(市、區)和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摸排、危機干預、重點群體關愛等工作覆蓋所有中小學;協同育人合力更加強大,實現中小學家長學校(學院)全覆蓋,家校協同、醫教協同等取得階段性成效。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今年3月我省啟動實施“潤心”行動。各地各校以更大力度配強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积極探索中小學“育人導師制”,創新開展“萬名教師訪萬家”,大力培訓高校心理危機預警干預工作隊伍,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為進一步推動“潤心”行動落到實處、起到實效,省教育廳近日印發關愛心理健康重點任務清單,組織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舉辦學生心理講座,召開主題家長會,摸排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重點推動各地各校實施“五個一”行動,即中小學每周上好一節打動學生心靈和情感的班會課(或思政課、心理課);每天保證學生戶外一小時以上體育鍛煉活動;學生每周在學校或家庭參加一次以上出力流汗的體力勞動;每周組織學生參加一項科技類、藝體類興趣活動;每天安排不少於半小時的自習或自由活動時間。 (記者 鄭焱)
長三角示範區發布全國首個跨省域國土空間詳細規劃 ――
“水鄉客廳”縫合三地多方共享
從剛開始醞釀到最終批複實施,歷時近3年,位於滬蘇浙交接處的水鄉客廳到底怎麼建,終於揭開面紗。
5月24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包括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水鄉客廳國土空間詳細規劃》,這是全國首個跨省域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將為水鄉客廳開發建設、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提供法定依據。水鄉客廳的設計理念,是以長三角原點為核心,縫合三地、多方共享,營建一個一體化發展的江南水鄉新風貌。
“樣板間”規劃藍圖清晰展開
水鄉客廳,位於兩省一市行政邊界交匯處,曾是三地的邊緣,以前由於缺乏跨域協調機制,地雖近、路難通,事雖小、難協調,因此成為區域發展的窪地。《規劃》的出台,將賦予這片土地全新的面貌。
根據《規劃》,水鄉客廳以“長三角原點”為中心,包括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鎮和姚庄鎮4個鎮各一部分,總面積約35.8平方公里。到2025年,三地互聯互通、一體化建設全面開展,生態系統和交通路網骨架基本成型,市政基礎設施推進建設,重要功能節點建設有序推進,藍環水系形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示範產居、人文、生態一體化發展的世界級水鄉客廳,建設成為跨行政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示範窗口與核心承載地。
如果說示範區是長三角的“試驗田”,那麼水鄉客廳就是示範區的“樣板間”。根據《規劃》,水鄉客廳將構建“一點、一心、三園、三區、三道、多村”的空間結構,這一結構犹如花瓣般層層綻放,逐步遞進,對應着水鄉客廳未來的發展方向。
具體來說:“一點”是方廳水院;“一心”是由青浦、吳江、嘉善協同打造的客廳核心區,包括創智引擎、科創學園和會展村苑三大組團;“三園”是江南圩田、桑基魚塘、水鄉濕地3個主題展示園;“三區”是金澤、汾湖、大舜三大功能區;“三道”是藍道、綠道、風景道;“多村”是科普村、創新村、文旅村。
以往的詳規編製,都是由各地政府在自己的轄區內開展。水鄉客廳開展全域詳細規劃編製,從國土空間規劃層面,為我國區域一體化制度的創新實踐作出重要探索。
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段進,是“水鄉客廳”概念的提出者和規劃師。“水鄉客廳的規劃,創新性地提出了‘五位一體,和而不同’的技術路徑。”他強調,五位一體,即数字平台、空間融合、要素覆蓋、項目銜接、成果表達5個“一體化”;和而不同,即在編製過程中兼顧地方發展的階段性差異和不同訴求,統分結合,形成共同而又有區別的全域空間發展新路徑。
“核中核”方廳水院開工
5月24日上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標誌性建築――方廳水院的上海青浦和江蘇吳江工地,在雨中同時打下樁基。
方廳水院是水鄉客廳“最核心”部分,整個建築採用四合院形制,在四角分別設置滬蘇浙皖主題展示空間,4個空間通過3座步行橋相連,實現兩省一市交界地跨域跨河互連互通,計劃兩年建成。
“方廳水院的‘方’,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天圓地方的方,也是中國非常注重的庭院的方,在中國傳統營造城市的環境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方廳水院的‘水院’,景觀整體體現江南韻味,傳承江南文化。”談到設計理念,段進說整個設計注重運用中國文化的元素,比如斗拱元素、廊橋元素等。方廳水院相當於縫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第一顆鈕扣,突出三省一市在這裏都有活動場所,大家共同交流、團結髮展、達到共贏。
“方廳水院,主要塑造慢行交通跨省域互連、跨域人文交流、國際論壇與會展等核心功能。”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說,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和功能品質,讓示範區百姓共享跨域優質的濱水公共空間,探索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雙提升。
針對跨省域項目審批存在的難點痛點,在方廳水院項目審批等前期工作中,示範區執委會協調統籌,不斷探索形成全流程一體化審批新模式。比如,推進一體化審批,針對建築方案審批、施工圖審查、航道影響評價等審批事項,滬蘇浙三地共商共研,由原來一個事項“三個文件三個章”優化為“一個文件一個章”;探索聯合監管,三地建設監管部門成立方廳水院項目聯合監管工作組,負責項目施工一體化聯合監管工作……方廳水院建設中首創的一系列制度創新,將為省際毗鄰區域跨域項目建設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加快呈現世界級水鄉實景圖
今年是示範區“新三年”的起步之年,也是示範區建設的全面發力之年。水鄉客廳詳細規劃的發布實施,意味着示範區將會有更多功能區域從規劃圖變為施工圖,並將加快呈現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典範的實景圖。今年,水鄉客廳會有哪些重點建設項目?
張忠偉介紹,水鄉客廳開發建設堅持“綠色示範、創新引領、交通支撐”的發展策略,堅持“理水、營園、築心”的整體節奏,先生態后功能,先基礎配套後集中開發,先公益后經營。從去年開始,執委會和兩區一縣政府每年制定一個重點項目建設計劃,明確項目建設路線圖和時間表。目前,藍環先導段、江南圩田一期、桑基魚塘一期已經建成。
水鄉客廳建設熱氣騰騰。據悉,今年水鄉客廳的年度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已正式印發,除了方廳水院項目以外,藍環工程青浦段、吳江段近期將要實現開工,創智引擎、科創學園兩大地塊,今年年底之前力爭開工。示範區將加快推進水鄉客廳路網體系建設,G318國道微調工程今年8月份將建成通車,浦港路―金南路、金商公路―嘉善大道等重點跨域連通道路力爭年底前實現開工建設。此外,在協調推進中的滬蘇嘉城際鐵路的水鄉客廳站,是水鄉客廳當中的一個軌道交通樞紐,力爭今年年底前實現開工。
“水鄉客廳最大的特點是跨省域,35.8平方公里,兩省一市各有12平方公里,怎麼確保開發品質,在後續長期開發建設過程中保證規劃不變樣、不走形是最大的挑戰。”張忠偉坦言。
為了保證建設中的“不走樣”,在開工儀式上,示範區執委會與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議,計劃每年對示範區總規的落實情況評估監督;同時,執委會聘請段進團隊為水鄉客廳總規劃師,對水鄉客廳進行技術監督。這兩個方案相當於為水鄉客廳上了“雙保險”。(記者 許海燕)
中新網江蘇新聞5月18日電(劉謙 於從文)18日,2023中國鹽城投資環境說明會暨丹頂鶴國際濕地生態旅遊節開幕,其間,黃海新區綜合能源基地規劃發布暨海工裝備專題招商會舉行。江蘇省能源局、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院、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標準基金會(I-REC)等行業領導、業界專家和領軍企業代表共160餘人出席。
活動現場。於從文 攝
江蘇省能源局副局長湯和銀在致辭中表示,黃海新區綜合能源基地是江蘇省“十四五”能源規劃的四大綜合能源基地之一,匯通海陸,貫通南北,擁有國家級LNG接收站址、百萬級超超臨界燃煤發電、全省沿海煤炭中轉儲運基地特別是百萬級海上風電和光伏電站的場址空間,具備風光火氣儲一體化示範的優良條件。將黃海新區綜合能源基地規劃納入全省綜合能源基地建設體系,對於增強能源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鹽城市副市長、濱海港工業園區管理辦公室黨委書記高尚德在會上介紹了黃海新區綜合能源產業發展情況。他說,目前,黃海新區併網風電、光伏、火電容量共計575.1萬千瓦時,其中併網風電容量211.5萬千瓦時,占江蘇全省風電併網容量近10%,另有近海100萬千瓦時項目、深遠海300萬千瓦時示範項目、140萬千瓦時海上光伏項目、400萬千瓦時火電項目、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和天然氣制氫項目、零碳產業示範園項目等正在抓緊建設中。規劃LNG接收能力2000萬噸,年底將形成600萬噸LNG接收能力。綜合能源基地建成后,黃海新區年發電量可達760億千瓦時,占江蘇省2022年用電量的1/10、天然氣消費量的90%,將成為江蘇省“十四五”能源安全增量主體,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充足能源保障,為江蘇和長三角加快實現“雙碳”目標作出积極貢獻。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在致辭時說,黃海新區綠色能源豐富、港口條件優越,擁有沿海地區稀缺的集中連片建設用地。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將充分發揮行業平台作用,尋找海工裝備產業與黃海新區的最佳契合點,助力黃海新區發展更上台階。
中能建江蘇省電力設計院總經理李剛表示,將充分發揮自身能源行業智庫、技術實力雄厚、覆蓋專業齊全的優勢,鼎力支持黃海新區打造國家級沿海綜合能源基地和全省綠色低碳發展先行示範區,同時,與黃海新區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的戰略合作,全力打造“政企合作”新標杆。
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標準基金會(I-REC)執行董事Jared通過視頻宣布黃海新區零碳產業園正式納入國際綠證標準體系。I-REC中國區總監常進宇在現場致辭時說,產品脫碳化已明確成為全球貿易的新要求,黃海新區、I-REC和江蘇省電力設計院將結合各自廣泛的資源、專業知識和國內國際經驗,為黃海新區和中國電力市場的消費者創造更多綠色電力認證選擇,I-REC的可再生能源認證機制將推動企業更好地應對國際碳環境變化。
活動現場發布了黃海新區綜合能源基地規劃編製情況、黃海新區零碳產業園建設方案、綠證論證體系。項目簽約環節,遼寧東大難選鐵礦氫基礦相轉化項目、90萬噸高端再生包裝紙項目、中海油新能源項目、航天銅箔項目等17個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達261.5億元。(完)
100家自主品牌企業“盡銳出戰”
江蘇品牌,閃耀“中國品牌日”
5月10日至14日,2023年中國品牌日展覽活動在上海舉辦,百餘家“蘇”字品牌亮相,閃耀時代風采。
實踐為基,激發品牌內生活力
開展首日,室外展區一台擁有4條腿、4個輪子的“異形”――出自徐工集團的ET120步履式挖掘機,吸引不少“机械迷”拍照打卡。被譽為“鋼鐵螳螂”的它,通過山地、沼澤、隧道等複雜地形時如履平地,也可搭載不同工作機具,在其他机械無法到達的地方進行工程作業。徐工現場執行總監馬鳴介紹,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徐工的無人駕駛和新能源設備占電影總體設備的三分之一以上,不僅提供大量科幻元素,也展現出國產尖端裝備的真實水平。
這是“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生動切片。工程机械品牌、新型显示品牌、生物醫藥品牌、農業品牌、文化品牌、老字號品牌……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打造的江蘇品牌展館,遴選100家自主品牌企業線上線下“盡銳出戰”,圖文音畫融合多維度展示互動,傳遞江蘇品牌的魅力與活力。
懸浮空中的“HDMI全息交互智能炫屏”、免燙抗皺的“紅豆0感舒適襯衫”、實時監測預警的“小視智能中樞平台”……幾乎每個江蘇品牌都擁有“首創”“第一”的頭銜,展示出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江蘇已形成一批以國家品牌為龍頭、省級品牌為主體、市級品牌為支撐的品牌群體,打造了一批擁有自主品牌、領跑全國乃至全球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和產業標杆。徐州的工程机械、無錫的物聯網、南京的智能電網、蘇州的电子信息、泰州的生物醫藥等‘產業航母群’,培育出徐工、陽光、波司登等一批享譽世界的‘江蘇品牌’。”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高清表示,江蘇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2022年全省擁有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4萬家、躍居全國第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8.7萬家,約佔全國1/4,連續3年保持全國第一。
傳統為本,鑄就品牌文化底色
“浮梁巧燒瓷,顏色比瓊玖。”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通透潔白的陶瓷餐具、茶杯等展品,將中國傳統工藝魅力呈現得淋漓盡致。
高淳陶瓷展台負責人邢繼強說,作為國宴“常客”,高淳陶瓷堅持用中華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目前國內市場銷售額占企業總銷售額的七成。從北京APEC峰會的“盛世如意”琺琅彩國宴瓷系列、第二屆進博會宴會的“春和景明”系列餐具,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絲路盛宴”陶瓷餐具……根據不同會議主題、內容及地域融入不同的文化內涵,是高淳陶瓷深受海內外客戶青睞的重要原因。
“中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工業文化,有自己值得驕傲的工業故事和工業品牌。”徐工品牌與文化發展部負責人徐彬表示,與文藝作品相結合,借力強勢IP,諸多像徐工這樣的“中國製造”獲得極大曝光,“相信終有一天,中國人會實現文化強國、實業強國的雙向奔赴。”
《2023中國品牌發展趨勢報告》显示,中國品牌正推出更多符合消費者審美的潮流產品。2019年至2022年,以國潮為設計理念的產品種類擴充231%,國潮產品品牌數量增加223%。據了解,江蘇現有“中華老字號”96家,數量居全國第三;“江蘇老字號”271家,其中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超過55家,“鎮江香醋”“洞庭山碧螺春茶”等14項地理標誌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
創新為翼,驅動品牌長期建設
作為今年中國品牌日活動的新增板塊,“創新100+”精品展區遴選百餘件具有行業引領性的創新產品集中展示,其中包括蘇州瑞派寧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全数字PET。“這款產品在惡性腫瘤、神經、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研究和診療方面具有獨特應用價值,有助於實現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公司知識產權部工作人員孔凡玲介紹,“公司開創的全数字PET成像,是當今先進醫學影像技術之一,在同類設備中掃描時間最短、輻射劑量最低,對人體更為安全。”孔凡玲說,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原創,目前正在牽頭制定中國的全数字PET標準,有望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線下展覽能與觀眾進行面對面交流,他們現場品嘗產品,對品牌的認知會更直觀深入。”國內首批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的乳品企業――成立於1928年的南京衛崗乳業品牌部負責人胡駿立告訴記者,多年來,衛崗乳業堅守新鮮戰略,深耕低溫巴氏鮮奶,為消費者提供健康食品。
近年來,江蘇加大自主工業品牌培育力度、探索農業品牌培育、推動老字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深化“江蘇精品”認證制度,為江蘇製造向江蘇創造轉變、江蘇速度向江蘇質量轉變、江蘇產品向江蘇品牌轉變注入強勁動能。截至2022年底,江蘇有效註冊商標突破270萬件,20家企業31次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在全國獲獎數量最多、佔比最高、門類最全、覆蓋最廣。(記者 林 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