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江苏新闻12月17日电(记者 杨颜慈)12月16日,“崔向群星”命名仪式暨中国大型光学望远镜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召开。这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国际编号为511238号的小行星将以中国科学家之名,闪耀浩瀚苍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以“镜”观星辰而知名。
崔向群院士主要从事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研究,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的总工程师。她的研究为中国在大样本天文学,特别是宇宙大尺度结构、暗能量探索和银河系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宣读了“崔向群星”国际命名公报。
据介绍,国际编号为511238号的小行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于2013年11月27日发现。为致敬崔向群院士为中国天文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名将该小行星命名为“崔向群星”,于2021年6月16日正式通过批复。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宣读了“崔向群星”命名证书。
吴雪峰说,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类可由发现者提名命名的天体。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一项殊荣,代表着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在天文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被广泛认可。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院长杨桂山说,崔向群院士是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天文学家,其研究突破了大口径与大视场难以兼得的国际技术难题。从今天起,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也多了一份理想追求的榜样照耀。
据了解,“崔向群星”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围绕太阳运行。自此,这颗以中国天文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将永久闪耀在太阳系的浩瀚星辰间。
研讨会上,崔向群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朱日宏、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南分别就“LAMOST的技术创新和对我国研制下一代极大望远镜的作用”“基于LAMOST巡天的银河系吸积与并合研究”等主题作精彩学术报告,回顾与展望了中国大型光学望远镜前沿技术的科学成就与发展前景。
LAMOST的全称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这个名字在普通人读来略微拗口。崔向群院士解释,普通的相机、显微镜等内含的光学元件,其形状、焦距等都是单个的、固定的,而LAMOST则是由61块1.1米的光学镜面拼接成的,“小镜子”还能主动变形,可以通过实时主动控制,产生连续变化的镜面曲面形状,是“活”的镜子。截至2020年上半年,LAMOST已经观测2000多万个天体的光谱,获得的天体光谱数是国际上其他巡天项目光谱总数的3倍,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光谱巡天平台。
崔向群院士表示,从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王绶�院士和苏定强院士以其深厚的积累、巧妙的构思提出的大视场与大口径兼备的天文望远镜新概念及 LAMOST 的初步方案开始,包括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天文台等单位众多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使得LAMOST不但突破天文研究中光谱观测“大视场兼备大口径”的这一瓶颈, 也成为国际上最具威力的、天体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光谱巡天望远镜。
来自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出席此次会议。
与会代表表示,将深入学习以崔向群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和担当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进一步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坚韧不懈地奋斗,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4708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1年12月19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