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寶6娛樂代理 > 新寶6總代理_博物館暑期成“遛娃勝地”,如何讓孩子玩好又學好?
2022
07-16

新寶6總代理_博物館暑期成“遛娃勝地”,如何讓孩子玩好又學好?

  博物館暑期成“遛娃勝地”,如何讓孩子玩好又學好?

  盛夏時節,南京的氣溫屢屢創下新高,與天氣同樣火爆的當屬博物館里居高不下的人氣。“雙減”政策落地后的第二個暑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之下,江蘇各大博物館成為了家長心目中的“遛娃勝地”,越來越多的家長帶領孩子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的浩瀚精深。

  如何將博物館文物資源轉化為孩子感興趣的知識,讓孩子們真正喜歡看,並且看得懂,值得博物館人和家長們共同思考和探索。

  暑假來了,博物館成了“遛娃勝地”

  上個周末,南京市民張曉輝帶着9歲的兒子來到了南京城牆博物館,興緻勃勃地参觀了“盛世聚首――圓明園獸首特展”,為了這次“親子”游,張曉輝提前一周在官方公眾號里搶票,“舉世聞名的圓明園獸首第一次來到南京,周末的門票一直很搶手。想要預約成功,還真得拼手速。”張曉輝感慨道。除了獸首展,展廳里陳設的700塊城牆磚也頗為震撼,凝視着城磚上一列列銘文,歷史的滄桑感撲面而來,父子倆彷彿與古人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自2021年12月28日試運營開放以來,這座國內規模最大的城牆專題博物館,便成為了南京市民的熱衷打卡地,暑期更是迎來了眾多的學生人流。館內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暑假里大多是家長帶着孩子前來参觀,每天限量放出兩千多張参觀票總是“爆滿”,而周末的時候更是“一票難求”。

  人氣爆棚的不僅僅是南京城牆博物館。暑期到來,江蘇的多家博物館,幾乎都是人流入織,其中尤以家長帶着孩子居多。南京科舉博物館平日客流約有一千人,周末達到了兩三千人。位於揚州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平日日均客流約八九千人次,周末更是達到一萬二人次。

  家長們為什麼熱衷帶孩子逛博物館?業內人士分析,隨着“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家長們對傳統學科教育外的需求突然加大,因此,很多家長把孩子帶進博物館,期望孩子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組數據側面印證了這一點,文化和旅遊部於今年7月1日發布的《2021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显示,2021年全國各類文物機構接待未成年人19911.55萬人次,增長46.8%,占参觀總人數的23.5%。

  創新模式,博物館正在“擁抱”青少年

  面對暑期洶湧而至的小觀眾,多家博物館正在打破傳統方式,通過富有創意、各具特色的課程活動拉近和孩子間的距離,讓小觀眾收穫了豐富多樣的参觀體驗。

  晉侯溫鼎、晉侯�k馬壺、夔龍紋編鐘……在南博展廳,231件精品文物串起了波瀾壯闊的600年晉國偉業。自從兩年前了觀看了《國家寶藏》,南京致遠小學六年級學生程智嶠便對博物館里的文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程智嶠的父母本想在這個暑期里給他報名南京博物院組織的古代人文歷史夏令營課程,但遺憾的是,夏令營所有名額已經被“秒光”了。

  南京博物院社會服務部工作人員介紹說,針對晉國展的主題文物及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南博根據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群體設計了不同主題的系列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晉國展廳當中很多文物都跟當時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相關,比如曲沃代翼、文侯勤王,結合這些成語故事,我們會給小朋友做一些與成語故事相關的演繹類教育活動。而年齡稍大一點的青少年,我們則會講解文物中的晉國史。”除了“晉國”特展外,南京博物院在這個暑期更新了一波全新的展覽:浮生半日閑――乾隆的生活雅趣、回眸――南京博物院藏近現代書法特展、傅抱石與國立中央大學繪畫群體特展、復蘇――陳之佛與近現代江蘇工筆花鳥畫都將陸續亮相。

  在字模上刷上一層墨,蓋上宣紙,再用鬃刷輕輕敲打,讓油墨充分吸附在紙上。來自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的學生們在科舉博物館體驗了活字印刷后,滿臉都是興奮之情,“以前我只在書里看過活字印刷,今天第一次動手做,原來古人的發明這麼有趣。”中國科舉博物館副館長吳怡表示,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小觀眾,博物館內開設了豐富多樣的體驗活動,“每年假期,我們還會開展‘小狀元會講解’培訓班,通過培訓,孩子們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溝通技巧和形態禮儀,也成為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暑假里,走進博物館的親子家庭越來越多,因此我們在展陳設計的時候,希望不同年齡、不同訴求的参觀者都能在館內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社會服務部的顧婧介紹說,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里有很多深受小朋友喜愛的項目――孩子們在“運河濕地尋趣”,可以感知運河兩千年來的生態涵養,自然風貌、生態環境、動植物種類等。在“運河上的舟楫”展廳,藉助“沙飛船實體與多媒體虛擬”這一沉浸式體驗項目,可以從京杭大運河南端的杭州出發,一路向北,一日看盡運河繁華。這個暑假,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還聯合蘇州博物館推出了“雙城記”――蘇州、揚州大運河主題研學游,帶領孩子們一同領略運河非遺技藝,走進蘇揚傳統文化。

  如何讓孩子“玩好”又“學好”

  精彩紛呈的展陳、形式多樣的課程、如真似幻的科技體驗……昔日安靜、高雅的藝術殿堂正在“俯下身子”,以更具親和力的姿態擁抱青少年,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已經身在博物館的孩子,內心真正走進博物館了嗎?

  “博物館是傳播歷史文化和科技知識的重要場所,但我看到很多的孩子把博物館當做了旅遊打卡點,把互動項目當成了遊樂場,快速地‘走馬觀花’轉一圈,甚至可能連博物館的主題和重點是什麼都不清楚,匆忙玩一圈就出館了。”在南博做志願者的90后王越發現,經常有家長一個勁兒地把孩子往前排塞,讓孩子一個人聽講解,而自己卻跑到旁邊玩手機。還有很多孩子缺少基本的参觀禮儀,在場館內大聲說笑、追逐打鬧,讓原本安靜的博物館變成了嘈雜的遊樂場。

  如何更好地帶領孩子展開一場博物館奇妙之旅?在省級機關工作的劉方天每次帶女兒去博物館前,都會做一些功課,了解展覽內容及特色。“很多成年人如果不提前做功課,直接去看展覽,自己都看不懂,更別說孩子了。雖然博物館都配有講解器,但其實孩子很難聽懂成人化的解讀,接受度很低。”在她看來,家長帶着孩子進博物館,不能僅僅是帶孩子“溜達”一圈,而是需要“拉着”孩子的手一起探索、一起研究、一起思考,共同感受博物館的文化魅力。

  “孩子進入博物館的時候,家長需要告訴孩子参觀博物館需要注意的文明禮儀、舉止規範,而参觀的過程,本身對孩子也是一種教育。”這些天,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每天都會迎來很多中小學生,館長吳先斌更是親自上陣,充當起解說員的角色。在他看來,博物館能否真正抓住孩子的心,讓孩子喜歡看並且看得懂,取決於講解員水平的高低,“與國外的博物館相比,國內缺乏針對兒童的講解員和講解詞,大多數傳統的職業講解員,基本是照本宣科地背誦講解詞,很多孩子聽不懂講解,加上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因此對展覽內容提不起興趣。”

  “博物館講解員應當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找准他們的興趣點,以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引導、啟發、提問,用孩子們易於接受的方式傳輸給他們。”比如三四年級的孩子來館里参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對戰爭沒有概念,吳先斌並不會講解過多的歷史知識,有時候他會拿出鏽蝕的鋼盔或者彈藥箱,讓孩子們伸手摸一摸,而這個小小的舉動會往往令很多孩子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珍惜和平的力量。

  “博物館蘊藏的知識廣博而深奧,我們不可能通過一次参觀,就讓孩子們全面掌握。但孩子在参觀的過程中,靜下心來真正地接受了博物館文化的熏陶,哪怕腦海里只是記住了一件文物,或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時間節點,都有可能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慧 實習生 張靜文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