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平台管理者

2021
10-04

  1-8月,江蘇消費市場受疫情影響,增幅優勢較上半年有所收窄。但增幅依舊好於全國、好於周邊,規模居全國第二。

  江蘇省商務廳最新數據显示,1-8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01.6億元,同比增長21.5%,好於全國3.4個百分點。比2019年同期增長14.5%,兩年平均增長7%。1-8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全國比重為10.1%,較上年同期提高了0.3個百分點。重點企業、大宗消費和中高端消費均實現平穩增長。

  作為消費市場的龍頭,1-8月全省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9477.8億元,同比增長22%,有力保證了市場基本面穩定運行。改善型消費繼續保持高位穩定增長。1-8月,全省限額以上汽車、傢具、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等大宗商品零售額增速均超過20%,限額以上可穿戴智能設備、金銀珠寶、計算機及配套產品等中高端商品消費增速同樣表現搶眼,显示出市場較強的消費信心。

  從9月起,南京、蘇州等地紛紛啟動新一輪消費促進活動,通過消費券、線上下聯動促銷、銷售競賽等方式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下一步,省商務部門還將對保障全省,尤其是受疫情影響較重區域群眾生活必需品供應的商貿流通企業安排3000萬元給予專項支持。預計全省消費市場運行將呈“前高后穩”態勢,前三季度社零增幅可穩定在20%左右。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毛俊 編輯/張萌)

2021
10-04

  “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展”上看文化建設高質量――

  長假里,“詩和遠方”別樣美

  國慶長假期間,許多觀眾來到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参觀“百年征程 初心永恆――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展”,其中的“文化建設高質量展台”,全面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文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10月1日,記者走進“文化建設高質量展台”,現場感受江蘇文化建設的勃勃生機和喜人成果。

  榜樣與典型,

  凝聚感人奮進力量

  王繼才王仕花夫婦、趙亞夫、南京站“158”雷鋒服務站、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位榜樣就是一盞明燈。2012年以來,全省湧現出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2人,“改革先鋒”4人,“最美奮鬥者”11人、1個集體,湧現全國“時代楷模”5個、“全國最美人物”19人,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展牆上,一位位典型榜樣的名字與照片催人奮進。

  “在這裏,我們集中展示了這些年江蘇以王繼才王仕花夫婦、趙亞夫等為代表的一批人民楷模、全國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他們的事迹精神感動了全省上下,也必將更好匯聚構築道德風尚建設高地、建設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的精神力量。”省委宣傳部宣教處處長季明剛說。

  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紀念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徐州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展牆上,一幅不停閃爍的光電地圖,生動展示了全省77家紅色旅遊景區的分佈情況。我省深入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21年公布了江蘇省首批革命文物名錄,包括不可移動革命文物447處,可移動革命文物8759件(套)。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今年推出20條“永遠跟黨走”紅色旅遊線路、20個“永遠跟黨走”紅色文化研學項目。

  運河與文脈,

  凸顯歷史文化底蘊

  江河湖海、文韻悠長,“水”賦予了江蘇文化獨特氣質。展櫃里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模型,外形如起航之船即將揚帆遠方,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現場,省文化和旅遊廳辦公室工作人員吳嘉玲介紹,今年6月,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高標準建成開放,這是國內首座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社會教育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運河主題博物館,館藏有自春秋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古籍文獻、書畫、碑刻、陶瓷器、金屬器、雜項等各類文物展品逾萬件(套)。

  “以前聽課本里說‘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現在才知道原來揚州和大運河有這麼密切的關係。以後有機會,我想去揚州参觀一下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看看大運河是怎樣滋養兩岸百姓生活的。”現場,南京審計大學學生余璨告訴記者。

  盛世修史,自2016年啟動的“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如今已結出碩果。文化建設高質量展台中,“江蘇文庫”區域里一部部精美書籍,讓許多觀眾愛不釋手。鳳凰出版社江蘇文庫編輯室主任樊昕告訴記者, “江蘇文庫”預計推出3000冊圖書,如今已經推出3批共600多冊,目前第四批即將亮相不久后的江南文脈論壇。

  “江蘇文庫太震撼了!讓我感受到了江蘇省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現場,南京傳媒學院學生王瑞瑞說。

  文化+旅遊,

  為“詩和遠方”插上翅膀

  越來越多的文化建設成果,惠及更多普通百姓。江蘇在全國率先建成“省有四館、市有三館、縣有兩館、鄉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一級館數量居全國前列。同時,江蘇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2012年至2019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4834.2億元,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達7993家,位居全國各省(區)前列;全省累計接待境內外遊客53.13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8.04萬億元,列全國第二位。

  記者在現場看到,各種各樣的創新載體,正為“詩和遠方”插上高科技翅膀。吳嘉玲介紹,江蘇智慧文旅平台作為江蘇省文化和旅遊線上總入口,該平台已初步實現全省文旅資源“数字化”、文旅工作“智慧化”、公眾服務“一鍵通”、行業監管“全覆蓋”,為江蘇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新動能。

  鹽城大豐《只有愛・戲劇幻城》沉浸式演出項目、蘇州拙政園沉浸式夜遊項目……當前,江蘇正創新開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活動,建設524家嵌入景區和歷史文化街區的小劇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演藝項目,實現“白天看景、晚上看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讓旅遊更有“詩意”,讓文化走向“遠方”。(記者 顧星欣)

2021
09-14

  滬寧高速、蘇通大橋和溧馬高速三路段實行單向封閉

  江蘇首創高速公路集中養護

  8月底起,滬寧高速蘇州段、蘇通大橋和溧馬高速這3條路陸續進行單向封閉集中養護。如此大規模採用高速路段全封閉施工模式,在全國尚屬首創,標志著江蘇高速公路養護施工開啟数字化、智能化轉型。

  高速公路進入規模化養護期

  自1996年全省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建成通車以來,經過20多年發展,目前江蘇高速公路路網密度位居全國前列。

  全省高速公路交通量以年均25.3%的速度增長,高速公路路齡長、老化現象較為明顯,目前路面使用時間超過15年設計壽命的高速公路里程佔比約46%,其養護管理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蔡任傑說,江蘇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已在國內率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蘇式養護”品牌,集成一系列先進理念、管理體系、創新成果,實現養護管理由粗放向精細轉變、管理視野由項目級向路網級轉變。

  “小修小補,工期長、通行影響大,且難以從本質上一次性解決問題。”江蘇交通控股公司副總經理陳金東介紹,“我們在全國首創實施集中養護,通過科學組織大流量下同一路段內多項目、多工種同步交叉實施,實現‘管制時間最短、交通影響最小、養護效率最高、工程質量最優、安全風險最低、社會反響最好’。”

  以9月8日順利完成養護施工的滬寧高速公路蘇州段為例,實施路段長度23.98公里,路面銑刨、罩面、交安、綠化、橋樑5個大項、12個工種同步進行,原本分開進行需200餘天的工期被縮短至15天,降低對路網影響率預計達36%,產生效益超2億元。

  科學疏導實現有效分流

  此次全省高速公路3個集中養護施工項目總里程104公里,要用1個月時間完成常規養護近3年的作業量。

  “實施集中養護,意味着要封路,而同一時間段封閉3段高速公里進行養護,對交通的影響和壓力非常大。”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丁峰說,最終下決心這樣做,一個前提條件是交通疏導方案可行。

  截至目前,江蘇省公路總里程達16萬餘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25公里、普通國省道12544公里、農村公路里程14.28萬公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逐漸完善。

  滬寧高速蘇州段日均車流量約15萬輛,是中國最繁忙的高速路段之一。該工程項目經理李鑫介紹,該路段南京往上海方向封閉集中養護期間,實現交通管制前已制定詳細分流方案,所有本來要經過此路段的車輛,從其他高速或普通公路繞行,都能滿足出行需求。

  蘇通大橋自2008年建成通車,現日均交通量達10萬輛。該項目相關負責人郭啟林介紹,蘇州往南通方向施工需封閉區域近30公里,是自蘇通大橋建成通車以來交通封閉長度最長的一次。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江陰大橋和崇啟大橋以及數個汽渡有效分流了過江需求。

  溧馬高速公路起自寧杭、寧常高速公路交匯處的桂庄樞紐,向西與安徽省在建的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南接線相銜接,全線雙向六車道,日均斷面流量為2.04萬輛,9月9日養護工程全面展開,施工路段總長36.5公里。該項目相關負責人李向陽介紹:“溧馬高速溧馬方向集中養護,投資達2.6億元,是全國最大的高速集中養護工程,交通分流方案複雜,首次實現大範圍分流誘導至國省幹線。”

  丁峰表示,江蘇交通路網發達,加上公路養護管理不斷加強、養護研發成效顯著,特別是打造了以管理、技術和保障為核心的“蘇式養護”品牌,給高速公路養護模式創新提供了基礎。

  首創先進技術大大壓縮工期

  “確保3個路段施工在國慶節前全部竣工,最大限度降低對社會公眾出行的影響,我們對施工進度計劃進行精確劃分,各工序施工精確至0.5小時、進度精確到1米。”江蘇交通控股相關人士說,蘇通大橋施工工期由傳統養護168天壓縮到26個有效工作日,滬寧高速蘇州段施工工期由傳統養護200天壓縮到15個有效工作日,溧馬高速施工工期由傳統養護393天壓縮到21個有效工作日。

  連日來,記者在各集中養護現場了解到,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逐步與高速公路產業進行有機融合。

  在滬寧高速蘇州段,10台壓路機和2台攤鋪機作業時處於無人駕駛狀態,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指揮開展智能化施工。陳金東介紹,此次使用的“無人碾壓”技術還在試驗段,實現厚度指標、壓實度指標、構造深度、摩擦係數等多項指標合格率100%,施工精度提高6%、成本降低20%。這是我國首次在公路養護施工中大規模應用無人技術。

  郭啟林介紹,蘇通大橋集中養護項目首次使用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韌冷拌樹脂混凝土取代進口料,固化養護時間由7天縮短至3天;採用抗滑型環氧瀝青鋪裝,抗滑性能較普通環氧瀝青EA10提升50%以上。

  “溧馬高速存在早期水損害、橫向裂縫密集、縱向裂縫、車轍、積水五大類問題。”李向陽介紹,此次養護施工中首次採用3D探地雷達技術,精細識別瀝青路面內部病害,並採用非開挖式注漿“微創”手術,將一體化、全方位解決深層次病害。

  繼“十一五”“十二五”全國幹線公路養護管理國檢中獲得全國第一名后,今年7月我省在“十三五”國檢中再摘桂冠。丁峰表示,“十四五”要充分發揮養護示範效應和技術溢出效應,加速推進全省公路養護現代化進程,實現数字公路、智慧公路、平安公路、綠色公路、美麗公路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記者 梅劍飛)

2021
08-29

  我省第二屆專利(成果)拍賣季拍賣公告近日通過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官網正式對外發布。來自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蘇州研究院、國網江蘇電力等87家單位1989項專利(成果)即將上線競拍,起拍總價4.08億元。

  這批專利成果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與新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其中,“雙碳”領域相關專利(成果)592件,起拍價達百萬元以上的專利(成果)97件。在8月30日至10月29日期間,實行“周周拍”,每周三、周五將在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線上交易平台開展競拍。

  同步發布的還有74家科技型企業的80項技術創新項目,總融資需求約7.5億元。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將聯合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江蘇銀行、南京銀行、毅達資本等金融、投資機構共同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撐。(記者 張宣)

2021
08-28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江蘇15個項目誠邀博士后“揭榜”

  全國首屆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執委會近日發布“揭榜領題”賽項目榜單。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的“B5G/6G移動通信系統與關鍵技術研究”、亨通集團有限公司的“多芯光纖的結構設計、製備機理及器件研究”等來自江蘇的15個項目入選榜單,入選數位居全國第二。

  此次大賽執委會發布的榜單項目,主要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產業領域,重點聚焦制約本領域發展的“卡脖子”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難題,邀請全國博士后研究人員及所在團隊前來“揭榜挂帥”,針對項目需求提出解決方案,在行業專家對解決方案進行分析、評估后,再組織張榜的需求單位和應徵的參賽人員進行對接。

  聚焦前沿技術和關鍵難題

  此次江蘇15個入選項目中,有4個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由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和中科融合公司共同研發的高精度動態智能三維視覺芯片與系統核心技術開發項目,總投資1.95億元,是所有項目中投資最多的。“這個項目主要為機器人提供‘眼睛’和‘大腦’芯片,實現高精度三維視覺芯片從底層工藝、器件到頂層算法和應用的全體系國產化,突破現有三維成像芯片技術無法實現高精度和高速度的‘技術瓶頸’,計劃4年時間完成。”項目技術總工程師劉欣博士介紹,“我們的芯片不僅可以賦能機器,實現機器換人,還可以賦能醫療、混合現實等眾多場景。項目二期成果預計還可以用在手機上,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記者注意到,江蘇公布的15個項目中,有4項是“卡脖子”技術,7項技術有望填補國內空白,項目累計投入研發總經費3.38億元。

  “英雄不問出處,誰有本事誰來揭榜。”江蘇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說,通過對江蘇博士後設站單位一些“卡脖子”的重大科技項目實行“揭榜領題”,打破人才機制上的條條框框,打破傳統科研任務組織方式的路徑依賴,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不拘一格用人才。這種不設門檻、不問出身、論功行賞的結果導向,將倒逼科研資源優化整合,倒逼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攻克科技難題,促使更多優秀博士後人才和科研團隊脫穎而出。

  企業科研攻關熱情高漲

  高新技術企業在此次“揭榜領題”中異常活躍。江蘇公布的15個項目中8個直接來自企業,還有一個項目由企業與事業單位共同合作研發。

  亨通集團總投入1000萬元的“多芯光纖的結構設計、製備機理及器件研究”項目,直面現代通信網絡的大容量光纖傳輸前沿技術。亨通集團博士后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心安預計,近5年內多芯光纖技術將會發生質的飛躍。為攻克這個“卡脖子”項目,亨通集團的研發人員已經提前布局多年。

  常州華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高性能高阻燃等級軌道交通用無鹵阻燃聚合物研發,以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公司研發總監蔣紅娟告訴記者,隨着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對軌道交通材料的標準要求也越來越嚴苛和完善,期望通過技術創新研發新型無鹵阻燃聚合物,助推國內軌道交通達到世界範圍內普遍認可的標準。在“揭榜領題”項目公布后,已有高校研發團隊主動與其聯繫,提出合作洽談意向。

  此次“揭榜領題”項目中有兩個與中醫藥學有關。江蘇康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聚力研發基於人工智能的中藥組分活性預測技術,以大規模藥物、基因組和藥理學基礎信息為數據源,藉助AI技術,建立中藥組分活性預測技術,提升中藥功效組分預測的分析效率和準確度。南京市中醫院投資700萬元的基於氣―液法結直腸癌(CRC)類器官培養的中醫藥作用機制研究項目,運用HE染色、免疫組化、免疫熒光、基因測序等方法,對中醫藥作用機制進行驗證。

  築巢引鳳吸引優秀人才

  每一個“揭榜領題”項目單位都明確表示,公開項目就是希望築巢引鳳,引進更多優秀專業人才。

  此次紫金山實驗室掛出“B5G/6G移動通信系統與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主要還是希望引進高端人才!”紫金山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負責人吳涵直言不諱。他表示,政府搭台,企業唱戲,貼近企業技術升級需求,貼近產業發展實際,面向全國引進優才,全職或柔性引進研發團隊,有利於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效率。據介紹,項目公布后已有多位博士後主動聯繫,提出對接意向。引進的優秀博士后,年薪40萬元起步。

  江蘇康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負責人坦言,中藥專業型人才短缺,是制約產業發展的最大短板,希望通過研發項目掛榜精準引進人才,縮減中藥研發時間,加速中藥品種研发上市,從而提升中藥的國際國內認可度。

  南京工大數控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人員吳添表示,與軟件研發、芯片研發環境相比,製造企業的研發環境相對艱苦,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強。隨着無人車間的進一步普及,高端裝備製造機床對於機床加工的精度、穩定性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國內的銑齒工藝精度普遍停留在7級,而一些發達國家的工藝精度已經達到0~2級。公司此次提出的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希望通過“揭榜領題”,引進高端人才。

  朱從明表示,“揭榜領題”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引導博士後人才向企業一線流動,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同時,讓不同來處的博士後人才在同一平台、同一規則下競爭、比選,破除地位、學歷、職稱等差序,以揭榜者能力、實績為選拔標準,激發出最新的理念、最優的方案、最佳的技術,把博士後人才巨大的創新潛能有效釋放出來。(記者 黃紅芳)

2021
08-27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既有建築的保有量逐年增加。逐漸老化的建築,如缺乏必要的維修保養,極易產生安全隱患。記者從25日召開的全省既有建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為深刻汲取蘇州市吳江區“7・12” 四季開源酒店輔房坍塌事故教訓,推動消除既有建築安全隱患,省政府專門印發了《江蘇省既有建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成立省級領導小組,全面徹底開展既有建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築牢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基石。

  不少建築步入“中老年”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變化最大的城鎮化。我國建築設計使用年限,除特別重要的公共建築為100年之外,其他大量建築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改革開放初期建造的大量房屋已進入全生命周期的‘中老年’。”省住建廳廳長周嵐說。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建築物總面積有71.4億平方米,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有19.9億平方米,佔27.8%;非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有37.1億平方米,佔52%。不少年代久遠的建築,建造時規劃選址、工程勘察設計等方面標準體系不夠完善、建設標準不夠高。加上在既有建築使用過程中,部分產權人或使用人擅自改造,使得既有建築安全風險不斷增大,甚至發生像蘇州吳江區四季開源酒店輔房直接坍塌這樣的事故。

  我省要求以嚴格的責任和過硬的措施,確保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面、徹底、到位,切實加強規劃、建設、使用、運營維護等建築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持續推進城市更新,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全面排查,形成隱患建築清單

  《行動方案》明確了既有建築安全隱患排查的範圍、整治要求、目標。

  “本次既有建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要求是‘網格化排查、清單化整治’,城鄉全覆蓋。行政村集體土地上的農村房屋排查,可充分利用國家已統一部署開展的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回頭看’成果,避免基層重複工作。”周嵐介紹,排查採取產權人自查和屬地普查方式,由設區市負總責,以縣(市、區)為主體,街道(鄉鎮)實施,落實到分區網格。屬地政府要聘請專業技術機構(或人員),建立排查員、技術員、管理員“三員”工作制度,落實排查任務,形成隱患建築清單。縣(市、區)扎口負責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建築開展安全評估鑒定。評估鑒定為需要整治的隱患建築,在落實產權人主體責任的前提下,壓茬推進整治,實現“清單管理、動態銷號”。

  《行動方案》提出不少突破性要求,比如,建立既有建築安全隱患動態發現處置機制,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員、物業管理服務人員、綜合執法人員的前哨作用,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置”;着力構建建築改擴建、裝飾裝修項目第一時間發現報告機制等。我省要求各地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通過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受理既有建築安全隱患問題線索。排查要將擅自拆改房屋結構、未按要求辦理報建手續等裝修改建行為作為重點內容,抓緊抓細抓實。

  我省要求到2021年底,通過拉網式、全覆蓋排查,形成隱患建築清單,制定隱患建築三年整治計劃,區分輕重緩急實施有序整治,同時建立既有建築安全隱患動態發現機制。再用3年左右時間,力爭完成全省既有建築安全隱患整治工作,全省既有建築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

  明確各方責任,強化聯合懲戒

  《行動方案》明確了既有建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的各方責任。建築所有權人和使用人為既有建築使用安全的責任人,實施建築改擴建、裝飾裝修的業主和建設單位負安全首要責任,設計、施工、監理、技術服務等單位負各自相應的安全責任,從業人員依法負相應的個人責任。市、縣、鄉三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既有建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的第一責任人,要親自部署、靠前指揮,每年不少於1次研究解決既有建築安全問題。此外,住建、教育、工信、公安、民政、交通運輸、文旅等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扛起本行業既有建築安全監管責任。

  由於既有建築產權主體多元、涉及城鄉各行各業,我省要求分類確定隱患建築整治主體。比如,對直管公房,住建部門帶頭完成整治;對單位自管公房,管理單位落實整治責任;對學校、醫療衛生機構、養老和福利機構等人員密集場所,各行業主管部門扛起行業安全監管責任。此外,各地需高度重視農村自建房危房解危。經鑒定發現的農村D級危房,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住人清零目標。

  排查整治中,我省將加強聯合懲戒。“《行動方案》鼓勵各地探索建立隱患建築公開制度,將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建築信息向社會公布。”周嵐介紹,生產經營類既有建築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依法責令停產停業。(記者 白 雪)

  原標題:我省部署既有建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拉網式排查,築牢房屋安全防線

2021
07-27

  根據當前我省防颱風形勢,按照《江蘇省防禦颱風應急預案》有關規定,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7月25日9時起提升我省防颱風應急響應至Ⅱ級。各地各有關部門須進一步強化值班值守,做細做實各項防颱風措施,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今年第6號颱風“煙花”已於25日中午12點30分前後在浙江省舟山普陀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38米/秒),之後有可能在華東地區長時間迴旋或滯留。

  江蘇省氣象台專家介紹,由於“煙花”移速緩慢,將長時間迴旋和滯留,並且將於今日中午前後移入江蘇境內。受其影響,我省大部分地區未來3天內將有陣雨或雷雨,其中淮河以南地區雨量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陸上風力將達8-9級陣風10-12級,南部沿海海面風力將達10-12級陣風13-14級。江蘇省氣象台同時發布了颱風橙色預警信號和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南京南部、蘇州、常州、無錫、鎮江、南通、揚州、泰州和鹽城都需要加強防範颱風帶來的強風雨。

  綜合判斷,颱風“煙花”對我省風雨影響較大,主要是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省水利、氣象、自然資源、應急等部門加強聯合會商,密切跟蹤降雨、汛情和颱風變化。在太湖地區,統籌好蘇南運河沿線無錫、常州、蘇州3市城市排水,防止澇水集中排入運河、導致水位快速上漲。在里下河地區,沿海五大港閘繼續全力排水,視降雨漲水情況及時調度江都、高港、寶應等泵站抽排。同時根據颱風演進情況,適時調整洪澤湖調度方案。緊盯水庫運行水位,督促颱風暴雨影響區域的水庫加快降低庫水位、騰庫迎洪。各地加強海堤、江堤巡查值守,全力做好人員轉移避險工作,對海上江面湖區作業人員、沿海沿江沿湖景區遊客和其他危險區域群眾及時撤離,對居住在低洼地區、簡易工棚、危房等處人員及時轉移。突出城市內澇防禦,督促各地增配排澇設備,預置搶排力量,確保澇水第一時間排除。

  據統計,截至25日19時,全省各地防禦颱風“煙花”共撤退轉移人員97915人,回港避風船隻14349艘,排查消除戶外廣告牌等市政設施隱患6739處,排查消除龍門吊、塔吊設施等建築工地隱患5355處。省防指已派出督查指導組,分赴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鎮江等市檢查指導防颱風、防強降雨工作。省水利廳也已組織專家赴颱風影響重點地區,協助地方做好險情應急處置。 (記者 吳瓊 張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