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
产业结构向新向绿,实体根基越扎越深
7月21日,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联合发布2023年上半年江苏经济数据――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8.6%。
超8%的增速得来不易。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省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发展质效持续向好、经营主体预期恢复,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立足三季度放眼全年,专家表示,短期内实现经济从恢复性增长向扩张性增长转变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也将面临相关指标的浮动,这就需要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更加扎实推动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装备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
制造大省江苏,上半年持续扎深实体根基,展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我省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1%,在三次产业中增幅最高。特别是二季度,受上年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导致的低基数影响,工业生产明显加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为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分行业看,上半年,全省列统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7.5%,与一季度相比,29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有不同程度回升或降幅收窄。
被誉为“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眼下,由江苏正昌粮机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一带一路”相关重点工程已交付运营,企业在高端饲料机械领域,今年海外市场已取得40%以上的增长。“正昌在粮油饲料机械行业已经具有500多种主机,每年新产品的销售贡献率超20%。”公司董事长郝波说。
上半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较一季度回升3.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为55.6%,拉动全省增长4.6个百分点,有力支撑工业生产稳步恢复。从占比看,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2.8%,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从工业利润看,截至5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4.8%,连续3个月上升。
装备制造业的“坚挺”,也是我省瞄准先进制造集群、推动“江苏制造”走向高端的缩影。目前,我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和第五批新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超过全国1/5,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我省围绕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一群一品”打造10个高水平开放合作交流平台,持续强化集聚优势。7月20日,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创新发展大会在徐州召开。会上,省市共同启动成立工程机械创新产业集群联盟。
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专家分析认为,从上半年制造业投资等数据看,我省高端制造业带动和引领作用愈发明显。
新能源相关产业“领航”
我省立足实体经济,坚持产业转型,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9.6%、41.1%,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0.7个、1.3个百分点。
一方面,传统产业加速调整优化结构。近日,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南区)等23家园区通过化工园区认定复核。今年以来,各地持续深耕“绿色发展”赛道,推动化工园区和重点化工企业完善能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立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发展价值链高端产业,不断提高高端化工产品占比;重视原料互供、能源互供以及能源梯级利用,全力推进生态优化、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另一方面,持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挖掘产业新动能。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高于全部投资3.5个百分点。
立足“双碳”目标,新能源相关产业成为引领增长的“领航产业”。上半年,锂离子电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新能源车整车3个细分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8%、36.9%、86.5%,增速远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合计占我省规上工业比重达6%,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21.5%。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相关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4.5%、72.2%、18.6%。
出口数据更为直观。今年上半年,尽管我省外贸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但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出口规模依旧加速增长,分别出口534.7亿元、475亿元、43.9亿元,分别增长4.8%、60.9%、481%。
当前,绿色变革全面展开,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亮眼的底色。上半年工业数据也表明,工业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与经济整体增长的协同作用在不断增强,为我省经济实现率先恢复发展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发挥优势延续稳健发展势头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围绕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立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机制等助企惠企切实举措。
民营工业企业支撑有力成为亮点。上半年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2.4%,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4个百分点,其中,百强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2.8%,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2.3%。
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形成规模化集群,从上市公司数量便可见一斑。全省新增A股上市公司37家、同比增长8.8%,首发募集资金总额突破400亿元……上半年,资本市场“江苏板块”发展势头强劲,我省新增上市企业和首发募集资金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新增的37家上市公司,涉及集成电路、动力电池、工业机器人等多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超七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反映出我省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和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
增量企业对各地规上工业的拉动作用同样明显。截至6月末,全省共新增入库规上工业企业8000余家,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5倍,对全省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62.1%。其中,新建投产企业828家,上半年产值增量1310.4亿元,对全省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36.8%。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的背景下,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降幅较1―3月收窄11.3个百分点,预计年内呈逐月收窄态势,我省企业预期有所改善。
总体上看,上半年我省制造业增长势头良好,高技术产业投入和销售明显加快,说明我省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更加牢固。下半年如何继续稳健发展的势头、全方位提振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
专家建议发挥“三大优势”――发挥科创资源密集的优势,加大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力度,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结合更加紧密;发挥经营主体众多的优势,出台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协同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发挥好开放程度高的优势,鼓励企业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参与打造高水平开放枢纽。
记者 付 奇
“千亿虎群”,雄立江苏大地
――来自江苏“千亿县”的实地调研之一
“亿元项目是常规动作,10亿元项目是主攻方向,50亿元项目是核心竞争力”――今年开春以来,我省县域板块接连传来振奋人心的“春消息”。近年来晋级“千亿县”(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小老虎们”更是“虎虎生威”:沭阳平均每3天竣工1个亿元项目,高邮开工首个百亿级光伏电池项目,溧阳市1―3月财政收入为42.7亿元、同比增长46.23%。
江苏如何成就稳居全国头部方阵的“千亿虎群”,建构起经济大省厚重提气的“县域板块”?在县域现代化新征程中又将闯出怎样的“江苏路径”?
县域“小老虎”集群涌现
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意味着什么?
“一县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通常工业产值一千几百亿元以上,服务业赶超制造业,城镇化率达60%左右,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县域发展的里程碑。”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赵登辉说。
做强县域经济,江苏一直走在前列。2007年,国内第一次诞生3个“千亿县”,全部来自江苏。2017年,如皋成为苏中第一个地区生产总值“破千亿”的县。2020年,苏北沭阳、邳州先于苏中部分县市,双双晋级“千亿县”。到2022年,高邮、仪征、东台、沛县4县市集群“破千亿”,我省“千亿县”总数攀升至21个,在全国52个“千亿县”中,江苏数量最多、长期霸榜。
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声势逼人的“千亿虎群”,在江苏大地织就缤纷多彩的县域经济版图,演绎了敢为人先的改革发展故事。
2022年全国“千亿县”前5强中苏南有4个,其中昆山地区生产总值首破5000亿元,江阴地区生产总值4700多亿元。早期起家于乡镇工业、外向型经济的这两个“双子星座”,如今大力发展创新经济,深度融入长三角核心区,与张家港、常熟、宜兴等“数千亿县”一道,崛起为全国县域经济高地,其中昆山成为我省首个“县级大城市”。
紧随“第一梯队”,溧阳、如皋、如东等县市快马加鞭。2022年,溧阳动力电池产值突破千亿元,全市工业开票销售3470亿元,今年计划引进百亿元项目1个、3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项目21个,工业产值再净增千亿元。如东利用滨海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过去5年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元级台阶,2022年达1314亿元。
从2018年到2022年,江苏新增13个“千亿县”,有12个来自苏中苏北,追赶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兴化不靠海、不沿江,至今未通高铁,戴南镇不锈钢产业从“小作坊”起家,逐步创成省级高新区,带动周边三县(区)七镇打造千亿级不锈钢基地,每天近万吨不锈钢制品发往全国各地。兴化还利用农业大市资源优势,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健康食品产业园。
沭阳建起全国建成区面积最大和江北人口最多的县城,推动园区经济和服务业大发展,2020年跨入“千亿县”后,同样是每年一个台阶,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至1300多亿元。
沛县,曾经是有名的煤城,去年首次闯入“千亿县”,“产业结构中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产业崛起,城市产业更绿更轻了。”县统计局局长訾立位说。
群虎逐鹿重构“县域版图”
奋勇争先的江苏“千亿虎群”,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县域经验”,重构了江苏县域的“经济地理”。
“我省‘千亿县’大体围绕上海大都市圈呈众星拱月状分布,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也很明显。”省工程咨询中心规划业务部汤长新说,21个千亿县中,苏南8个,苏中9个,苏北4个,苏中、苏北追赶态势强劲,南通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全部“破千亿”,势头已超苏南西部、宁镇多数郊区县;沭阳、邳州的经济总量,也超过沿江部分县市,“跨江交通一体化加上苏中快速崛起,传统意义上的江南江北经济分野,已不那么明显。”
汤长新认为,县域发展不平衡主要在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力度和融合程度,县域经济发展得好,一定是这“两化工程”推进力度大、融合得好,反之,则很难烧旺县域经济这盘火。
不同于早期发轫于乡镇工业基础上的县域经济,我省“千亿虎群”普遍把“园区经验”“产业集群”作为工业化主导方向,依托县城建起省级以上经开区、高新园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从产业配套承载地向工业经济主阵地加速转变。
在溧阳,“2+2+X”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78%。市委书记叶明华说,溧阳以“攻项目”来“强产业”,不断补链强链延链,坚定不移放大产业集群效应。沭阳纺织业集聚150家规上企业,去年开票销售收入200亿元,总投资150亿元的“省重大项目”桐昆恒阳化纤投产,纺织业实现从“一滴油”“一根丝”到“一块布”的全产业链布局。如皋市发改委主任郭建说,如皋电力装备、成套设备两个主导产业实现“链式布局”,去年疫情期间物流受阻,通过“政企通”查询衔接,100多家企业在县域内恢复了供应链。
产城一体开发,东台经开区、高新区都配建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高品质小区。东台高新区不仅配套了四星级高中、市中医院,建成恒峰仁达、新世界、维也纳等星级酒店,还配建了城东购物公园、虹鼎万融城、胡桃里音乐酒吧等娱购项目。海安在10平方公里上湖片区开建城市副中心,环湖布局科创、商务、总部等载体,配套医院、高中、公园,以产业聚人、新城留人,很快入住5万“新市民”。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互为支撑、彼此成就,推动了县域经济繁荣发展。在东台,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制造业集群壮大,推动了物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2022年增加值254亿元,占到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沭阳布局城中、城东、城南三个商圈,多条生活街夜市红火,2022年社零实现356亿元。如皋、海安依托港口和铁路枢纽发展物流产业、临港产业,两市服务性收入都超过千亿元。
“县域分量”壮大“江苏力量”
在江苏经济大盘中,40个县市贡献了超过40%的地区生产总值,集聚了全省45%的常住人口,21个“千亿县”进入全国百强,展现了江苏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
“县域经济构筑了国民经济的底座支架,对内集聚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向上承接产业链布局和产学研协作,和中心城市一道厚植综合竞争力。”赵登辉说,县域经济强,有力推动了城镇体系完善和新发展格局构建。
省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处负责人认为,随着区域竞合竞争加剧和科技革命重构产业格局,都市圈、城市群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我省“千亿虎群”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众多“万亿城市”强强联手,构筑中心城市的支撑力量,打造江苏经济的中坚力量。
对此,早已跨入“千亿县”门槛的昆山、常熟、江阴等“棋先一着”,利用地缘优势、产业链接,深度融入上海、苏州、无锡等中心城市,纳入城市群整体布局,实现组团式发展。昆山不仅全面对接上海,建设上海大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中心,还融入苏州市域一体化,在阳澄湖两岸建设科创教育中心。江阴推进“锡澄一体化”,布局轻轨、高快路连接无锡主城,在县城南片区建设霞客湾科学城。
处于上海、南京都市圈边缘的海安、如皋、溧阳等“千亿县”,纷纷融入都市圈发展,承接中心城市辐射。海安建设上海杨浦、奉贤两个工业园,上海交大海安研究院、海安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两个科创基地,市委书记于立忠说,主动融入上海、苏南产业链分工,把海安建成上海的“大工厂、大货仓、大厨房、大冰箱”,建成功能综合的“上海卫星县城”。如皋在上海多个大学建有孵化基地,同时在县城辟有沪苏科创产业园,采用“双飞地模式”实行上海研发、如皋制造。溧阳不仅承接常州万亿级城市的产业分工,还利用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地位,引来省城的医疗、教育资源,大步提升县城的社会事业服务质量。
地处“江淮腹地”的兴化、高邮和淮北地区的沭阳、邳州等“千亿县”,全力做强县域优势主导产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兴化市发改委主任王勇说,不锈钢和食品两大产业不仅是兴化经济的“压舱石”,还吸纳10多万就业人口,成为兴化县城和戴南副中心的“生力军”。沭阳县委改革办副主任杜建军说,沭阳不只在县城集聚了70多万人口,还在高墟、贤官、马厂3个经济发达镇规划建设“小城市”和胡集、十字、扎下、潼阳4个道口工业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强县域谋全局,江苏一盘大棋已布下。
记者 顾巍钟 王岩 卞小燕 通讯员 史道智 周雪梅 纪树华 张一峰
中新网江苏新闻3月10日电(高慧 李涛)“能够在徐州‘好人园’接受表彰,对我来说是无上的光荣。”近日,在徐州“好人园”举行的全市学雷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沛县湖西农场大运河义务巡河员王大亮接过“中国好人”荣誉证书激动地说。
今年45岁的王大亮是京杭大运河沛县湖西农场段的一名义务巡河员。14年的巡河生涯中,他先后救起落水者17人,并发起成立沛县极速应急救援队。2021年夏季,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王大亮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救援。2022年8月,王大亮荣登“中国好人榜”。
有人送来钱物表示感谢,都被王大亮婉言拒绝了,他说:“我是志愿者,义务服务,不收分文。”虽不图名利,王大亮却获得社会各界的礼遇,当选县政协委员,荣获“中国好人”称号。逢年过节,省、市、县见义勇为基金会都会为他送上节日慰问。
“在徐州,做好人很光荣,做好事不吃亏!”王大亮说,他将继续发扬雷锋精神,并带动更多的人守护大运河,参与志愿服务。(完)
“打春牛”活动现场。许红雁 摄
中新网江苏新闻2月5日电(许红雁)2月4日上午,2023中国・阜宁第六届民俗庆典“打春牛贺新春闹元宵”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阜宁庙湾古城上演。
根据每年立春的时间不同,“春牛”的颜色也不一样。按照传统习俗,今年的“春牛”是绿头、绿角、绿耳、绿身、青腹、绿尾巴、白蹄、白腿、白蹄子,尾巴是向右摆的。
此次活动共分为“祈福・打春”“庙湾・演兵”“牛歌・接春”“祥和・颂春”和“盛世・闹春”五个篇章。“打春牛”民俗表演寓意着打去冬日的懒惰,迎来新春的生气,鼓励人们积极工作、努力奋斗。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四打六畜兴旺,五打万事大吉,六打天下太平。”活动现场,随着执礼官的声音,“古代县官们”围绕春牛,执鞭打牛,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莫误农时。
阜宁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打春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同时鼓舞人们早起早行,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完)
中新网江苏新闻2月2日电(顾及人)近日,由无锡市滨湖区申请的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获批建设。据悉,这也是江苏首个国家级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将为滨湖区半导体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半导体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滨湖区作为无锡市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集聚了半导体及关联企业170家,其中近90%的企业集中在蠡园开发区,形成了集应用平台、研究机构、产品设计、系统集成、封装测试、装备材料、配套服务及应用类等较为完整的半导体产业体系群。2022年,滨湖区半导体产业集群实现业务收入105.3亿元,同比增长20.5%。
据滨湖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利于集成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知识产权转化运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和生产实践提供充分、有效的技术支持,助推滨湖区半导体产业和园区高质量发展。
下阶段,滨湖区将以“立足无锡、面向长三角、服务全中国”为目标,把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打造成知识产权创新资源整合、创新成果培育和创新价值实现的综合性平台,在重点产品和技术上形成突出的比较优势,建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据悉,依托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设,到2024年,滨湖区半导体产业规模将突破140亿元、年均引进半导体企业达20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