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jpostdoctor.com 的 站内主页

2022
10-25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過去十年,江蘇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美麗江蘇”圖景充分展現。

  十年來,江蘇生態環境實現了從嚴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歷史性轉變。全省經濟總量翻了一倍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卻持續下降,單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48.3%、43.4%。PM2.5平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首次以省為單位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提高22.1個百分點、達到82.4%。國考斷面優Ⅲ比例提升43.7個百分點,達到87.1%,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生態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

  十年來,江蘇堅定不移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狠抓長江保護修復,累計關停沿江化工企業3505家,壓減沿江1公里範圍內化工生產企業145家,取消25家化工園區定位。全力抓好長江“十年禁漁”,退出72.6公里生產岸線轉為生活、生態岸線,沿江兩岸造林超過115萬畝,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保持Ⅱ類,長江生態環境實現“滄桑巨變”。太湖治理連續14年實現“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太湖水體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的“兩個確保”目標,湖體總磷、總氮濃度達到近十年來最優。

  十年來,綠色已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全省累計壓減煤電落後產能738.75萬千瓦、水泥產能2766萬噸,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39.8%和47.5%,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

  十年來,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江蘇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品。群眾對環境的滿意度提升至93.6%。全省擁有國家森林城市8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9個,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城市5個,數量全國第一,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46個。“美麗江蘇”底色更加鮮明、更加可觀可感。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鄭偉 亓晨 鄭凌 何斐 編輯/胡超)

2022
10-24
2022
10-24

  衛生間缺少扶手、日常起居沒有輔具、關鍵時刻無法求助報警器……如何讓老年人在家中安全養老,已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話題。為了讓老人居家養老更安全,今年江蘇將為3萬戶困難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這項暖心工程已連續第三年被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目前,這項工作完成情況如何?來看記者的探訪。

  93歲的陸思義家住鹽城市大豐區幸福小區。最近,陸大爺的家裡有了不少新變化。今年,陸大爺家被列入適老化改造計劃,工作人員上門了解了他的居家需求后,為他“量身定製”了改造方案。歷時一個星期,陸大爺家裡有了不少新變化,不僅整個衛生間煥然一新,還有了移動坐便椅、牆面扶手、床邊扶手等。

  “經過家屬的同意,浴缸都拆除掉了,防水整個重做,給他配備了浴霸,通過改造,讓陸大爺的生活更舒適一些。”適老化項目經理許佳霓介紹說。

  提高居家養老服務便利度,開展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是破解居家養老難題的重要舉措之一。江蘇優先將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城鄉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支出型困難家庭等經濟困難人群中的高齡、失能、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作為居家適老化改造重點對象。在完成重點對象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基礎上,各地結合實際,逐步將改造對象範圍擴大至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已納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居家老年人中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半失能以及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對經濟困難的重點對象,採取政府補貼方式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按照“一戶一檔”原則,合理制定補貼標準。全省平均改造標準每戶3000元,計劃投入改造資金約1個億。

  同時,引導社會上更多老年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據了解,蘇州市計劃完成不少於1萬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60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均可自願申請改造。

  此外,江蘇各地還把解決房屋老舊、設施不合適給居家老年人帶來的生活不便和安全風險問題作為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統籌協同合力推進。南京市將家庭適老化改造與城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相結合,對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老年人家庭優先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居家套內空間和小區公共空間的適老化改造協同推進。

  據了解,今年江蘇各地在更好地滿足每戶老年人家庭的日常生活需求、充分保護老年人生活隱私的前提下,推廣安裝智能化安防設備,暢通預警信息與老年人子女親屬、上門服務組織的傳輸提醒,防範老年人突發意外風險。

  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施工改造2.2萬戶,計劃於11月份全面完成目標任務。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敏 編輯/李時)

2022
10-24

  6年收集資源樣本3446份 江蘇完成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則是育種工作的物質基礎, 種質擁有不同的形式,可能是一粒種子、也可能是一個“芽”、一段“枝條”、甚至是DNA。根據農業農村部統一部署,江蘇省於2016年啟動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近日,歷時6年普查與收集行動告一段落,全省共收集資源樣本3446份,這些樣本的一部分正儲藏在江蘇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中。這些種質資源怎麼保存,將來又會有哪些用途呢?

  歷時六年 2224名普查人員收集資源樣本3446份

  6年來,2224名普查人員通過查閱資料、走訪幹部群眾、諮詢相關專家等形式,基本查清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狀況和歷史變遷。全省共收集地方種質資源3446份,包含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作物、果樹、牧草綠肥等五大類作物,涉及植物46個科、118個屬、165個種,基本上做到了“應收盡收”。

  江蘇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負責人顏偉介紹,此次行動搶救保護了一批地方特色資源,包括許多珍稀的特色資源。如南方小蘋果資源溧陽“毛尖花紅”、常熟沿籬豆、譽為“貢豆”的“牛腳扁”蠶豆、泗陽的八集小花生、阜寧的金絲棗樹等。這些古老的地方品種,經過了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存留了在當地的寶貴的有益基因資源,是開展本地化育種的最寶貴的財富。

  此外,本次普查還搜集到野生植物資源537份。如在溧陽一水庫邊發現的野生樹莓、睢寧的窄恭弘=叶 恭弘桃、宜興的野生烏飯樹、邳州棠梨等。這些野生植物資源,雖然目前看來不起眼,但未來或許會有大用。顏偉舉了個例子,普查人員在盱眙的山區發現了一份果樹資源“桂五野柿子”,它是柿樹的變種,果實非常小,只有手指頭這麼大,直徑在1-2厘米左右, 雖然這種柿樹本身的商業價值、產業應用價值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作為一份育種材料,它可以為柿樹的育種提供寶貴的基因資源,提供多花多果和提供優異的品質。

  跋山涉水 為找種子十八般武藝全用上

  普查人員介紹,由於很多地方品種沒有規模種植,大多都是農戶在自家堂前屋后栽種,所以收集過程也是頗費周折,普查人員不僅要跋山涉水,還得心細如發。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朱銀是此次普查行動的骨幹,她介紹說,普查人員在很多农民家裡的角角落落都發現過種子,像襪子里、礦泉水瓶子里,甚至有的是在牆縫中……

  散落民間的“寶貝”如何新生?

  那麼,這些辛苦搜集而來的種質資源又將如何利用呢?據介紹,此次搜集而來的部分果樹資源已經進入到嫁接、培育階段。在江蘇省農科院 國家果樹 種質 南京桃資源圃中,生長着幾十株紫桃,紫桃是江蘇南通地區的特色地方品種資源,在此次普查收集行動中,調查人員開展了針對性收集和“搶救”。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沈志軍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做相應的遺傳改良, 把紫桃和其他大果型的果實雜交,不斷優化基因,來獲得一個比較好的紫桃品種。南通如皋的新官村,把紫桃申報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登記並獲得了成功。

  超級“大冰櫃” 可讓種質資源樣本保持至少15年

  部分種質資源,則沉睡在種質庫中。 江蘇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存放着約5.57萬份種質資源。這些種質資源,是在過去近100年間農業科技人員收集而來。這個種質資源庫,是個824立方米的超級“大冰櫃”,常年保持着-4℃左右,通過低溫和低濕的環境延緩種子衰老的進程,讓種質資源樣本保持至少15年的生命活力。這些種質樣本被鋁箔紙包裝好后抽真空碼放在一起,貼上條碼方便數據管理。種質資源庫負責人顏偉介紹說,在入庫之前,科研人員會對種子的質量和健康進行檢測,最終進入種質庫的“沉睡”種子都是安全的、發芽率達到90%以上,這些種子,等到時機合適,則會復蘇、亮相。屆時,種質庫工作人員會把這些種質資源放在緩衝間里,過渡一天以後,再把種子交給相應的科研人員,到地里就可以正常播種了。

  目前所有徵集、收集的資源樣本經過繁殖鑒定,都已經移交國家種質庫圃。我們也期待這些種質資源,在未來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周婷婷 編輯/李時)

2022
10-24

  江蘇公共圖書館首次舉辦珍品聯展

  140餘種館藏珍品集中亮相

  10月20日,南京圖書館(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聯合全省13家設區市公共圖書館共同舉辦“江蘇省公共圖書館館藏珍品聯巡展”,這是江蘇公共圖書館首次舉辦珍品聯展,集中展示十年來江蘇省古籍保護事業的發展成果,呈現江蘇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

  記者了解到,江蘇省公共圖書館收藏古籍超過300萬冊,佔全國公共圖書館的13%;自2008年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至今,江蘇共有1422部珍貴古籍入選,佔全國總量的10.9%,均位列全國省份之首。江蘇省還先後組織了5批本省珍貴古籍名錄評選,共有3026部古籍入選。

  本次展覽來自全省公共圖書館最具代表性的館藏珍品140餘種,其中,南京圖書館的宋刻本《詩集傳》、揚州市圖書館的元代張伯顏刻本《文選》、徐州市圖書館的明萬曆刻本《御制文集》、金陵圖書館的清銅活字印本《音學五書》、蘇州圖書館的清代馮桂芬《說文解字段注考正》稿本等,都是罕見版本。

  豐富多樣的地方文獻是展覽的一大特色。鎮江市圖書館展出的光緒三十四年(1908)《封贈文藻父母誥命》,是清廷頒發的一道聖旨,由黃、赤、紫三色織錦織就,卷頭和卷尾有升龍和降龍盤繞紋樣,誥文由滿文、漢文兩種字體書寫,稱之為“滿漢合璧”。南通市圖書館的數種張謇文獻,包括日記、手牒、詩錄等文本類型,形式多樣,資料翔實;連雲港市圖書館的《西遊真詮》《繪圖增像西遊記》及出現最早的法文譯本《猴與豬神魔歷險記》等,獨具地方特色,富有趣味;無錫市圖書館展出的地方名人錢鍾書、秦邦憲(博古)家譜、常州市圖書館的《毗陵人品記》、鹽城市圖書館的《醫學舉隅》、泰州市圖書館的《陋軒詩》、鎮江市圖書館的《寶晉書院課藝》等,集中呈現了地方人士著作,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記者 周嫻)

2022
10-23

  省科技厅近日发布首批江苏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南京高新区基因与细胞技术、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制造、常州高新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苏州工业园区生物药、南通高新区电子元器件、镇江高新区动力船舶、宿迁高新区高分子膜材料、溧阳高新区动力电池等8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建设。

  根据相关要求,入选园区须充分发挥高新区的产业集聚作用,着力建设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努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引领,各地高新区将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建设科技强省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蔡姝雯)

2022
10-23

  我省首批12个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站将挂牌 ――

  规划师下乡,旧村落焕新

  近日,“常熟市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站”揭牌成立,这是全省首家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站。接下来,首批12个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站将陆续挂牌,服务范围覆盖苏州、南通、盐城、宿迁等地各区县。

  早在2020年9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就发出“规划师下乡”倡议,目前近千名规划师活跃在江苏各地,扎根乡土描绘发展蓝图。

  规划前要熟悉风土人情

  深秋时节,天高气爽。走进邳州市议堂镇议堂村,只见一栋栋独家小院依河而建布局整齐,房前屋后花木环绕,宛如一幅水墨画。从传统“横平竖直”的村落,到错落有致、美观实用的新农房布局,离不开当地规划师的精心设计。

  “地区规划师要做好乡村规划,首先要进村挨家挨户调研,切身体验村民生活,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规院三所所长张培刚表示,在农房设计项目编制过程中,不仅须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还要准确把握苏北各地乡村的差异性、体现地域特点,满足现代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回忆起刚进议堂村的情形,张培刚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里大量房屋“横平竖直”、整体呈现为矩阵形式的“排兵营”,环境和空间利用都不理想。团队对村里各个建筑进行灵活的规划设计,以达到错落有致又实用的效果。“然而这样一来,会出现后排农房大门朝向前排农房墙角的情况,村民认为不符合当地风俗。”张培刚说。

  如何让规划设计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我们建立村民意见收集、工作方案宣推、市级部门协调等多个对话交流平台,本着‘共同缔造’的理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张培刚介绍,最后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运用带状景观对村庄进行分割,确定了“大分散、小集中、多组团、环境美”的农房空间布局模式,避免了呆板格局,赢得村民赞许。

  作为全省首个“规划师下乡”工作站的成员,丰县工作站青年党员规划师周海的日常安排丰富多彩:不定期为地方提供规划咨询服务、地方农房建设技术指导,开展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解读和专业技术讲座……“目前,丰县工作站已形成党务、业务、服务‘三务’一体的规划师下乡服务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工作站服务范围逐步由点及面辐射周边,为丰县城乡规划建设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周海自豪地说道。

  懂规划更要懂乡土文化

  乡村不仅是一个生存空间,还承载着独特的乡土文化与生活理念。如何实现乡村文化空间的升级,将乡村文化的显性表达和隐性传承合二为一,构建具有品赏价值的乡村空间并留住“乡情”?这考验着规划师们的智慧。

  今年2月,常州武进规划勘测设计院副院长臧磊所在的规划师下乡团队,收到一封武进区牛塘镇卢西羊家村村民羊国文老先生的来信。古港、古渡、古街、古校……羊老先生在信中对村里的“地标”如数家珍,恳切希望规划师们进一步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羊家乡村旅游特色村”。

  “收到信件后,我们团队立刻前往实地勘察村庄现状风貌,对羊家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建议。虽然后续由于村里涉及铁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推进改造,但老一辈的乡土情怀让我们规划师团队很有感触。”臧磊说。

  在省规划设计集团城乡院公司规划一所所长葛大永看来,相比于“懂规划”,乡村规划师更要“懂文化”,善于从田间地头的细节中透视村民的生活状态与实际需求。“乡村不同于城市,两者在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治理体系等方面差异巨大,而规划师从学校获取的理论知识更偏向关注城市,远离乡村易导致规划出现‘水土不服’。”葛大永认为,做乡村规划,第一件事就是到乡村去。

  两年前,葛大永团队第一次来到丰县大沙河镇宗集村。这个曾经的经济薄弱村,风貌差、裸土多、漫天飞沙,此前从没做过规划。以自然禀赋、特色产业、文化资源为基底,规划师们为大沙河镇规划了一条生态旅游环线,把最具发展潜力的空间资源要素集中整合,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去年,焕然一新的宗集村被评为徐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

  “相比于城市规划,乡村规划更关注产业振兴、农民实际需求和规划的综合性。只有全过程跟踪,才能直击乡村发展痛点、保留乡村文化本色。”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分院院长张川告诉记者,近期团队正为南京江宁湖熟水乡聚落做规划,将目光放在独特的“湖熟文化”上,通过梳理区域“水―田―村”共生的田园水乡肌理,建设相适配的“三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彰显湖熟水乡特色魅力。

  以制度建设充实乡村规划师队伍

  “截至目前,地区责任规划师为各地提供各类建言献策类报告共30余篇,数十名地区责任规划师成为城市主要领导、规划主管部门的专家智囊。”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张伟介绍,针对上一年工作中出现的地区责任规划师技术专业单一、难以满足地方集成服务需求等问题,今年集团整合资源、发挥综合专业技术优势,与地方构建更紧密的服务载体。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发现,不少乡村规划师对“乡土”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有些规划师自身专业背景单一,不熟悉乡村振兴政策,甚至出现“懂规划设计的不懂施工、懂施工的不懂规划设计”等问题,面对基层和农民需求难以拿出“上通政策、下接地气”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目前,乡村规划师的收入缺乏稳定来源,主要来自政府委托的规划编制经费,乡镇也很难招聘到长期扎根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眼下乡村规划以“城里人下乡服务”模式为主,难以深入了解掌握基层需求,影响服务水平和效率。

  这位负责人建议,政府推动乡村规划师制度化建设,充实乡镇层面的规划建设人才队伍,鼓励本地规划师下沉开展乡村服务,形成一支熟悉本地本土的稳定规划人才队伍。省市层面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培训指导,经常开展一些案例教学,让规划师在“田间地头”学到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培养一批乡村规划建设“多面手”,乡村规划师也要提升现场做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记者 李�� 沈佳暄)

2022
10-23

  窗口服務連接着千萬家,窗口服務的質量直接影響大家對行政管理部門的評價。想跑一次腿就辦結所有業務,這是不少市民的願望。如何才能方便市民辦事,目前全省政務服務功能進一步擴大,10916項事項全部可以上網辦理了。

  今天(10月21日)上午,記者在江蘇政務服務辦事大廳內看到,現場辦理相關事項的市民人數並不多,窗口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很多事項都已經實現了零跑腿,他們也會對辦事市民進行現場指導。

  記者登錄江蘇政務服務網,在“切換區域”處可以選擇省內各個城市,立即進入相應城市的政務服務旗艦店。江蘇政務服務網囊括了省市縣三級的161個綜合服務旗艦店、1311個鎮級站點、20963個村級站點。

  南京市民卞先生表示,以前辦理相關事項要跑好幾個地方,有些事項甚至還需要異地辦理,現在就方便多了。

  記者了解到,全省政務服務基本目錄里的10916項事項全部上網,移動端上線蘇康碼、公積金提取等3428個應用,集納居民身份證、婚姻登記證等26種电子證照。這個平台“網”住65個省級部門,“網線”從設區市、縣(市、區)一直延伸到鄉鎮(街道)、村(社區)。

  以購房市民提取公積金這一高頻事項為例,長三角地區已經實現了一網通辦,實現了零材料,零跑動,市民網頁填報信息就可以提交提取申請,在家就能辦,同時在申請時無需提供材料,操作更便捷,在審核環節也實現了實時信息交互獲取。除此之外,市民在省直公積金提取審批也更加便捷。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七月末公積金提取審批平台正式上線,審批流程和效率進一步提高。”智能化審批運行了三個月以來,最快的一筆審批13分鐘,平均用時1.5天,以前規定是15個工作日,以前整個申請到審批通過銀行的環節,沒有半個月辦不下來。”

  目前,江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註冊用戶數達1.29億,總訪問量達172.29億次,移動端的月均活躍用戶數達4903.5萬。”近兩年我們主要圍繞改革推進了省內通辦,一網通辦的網上辦理,相關事項都可以在網上辦理,比如說長三角一網通辦,已經實現了135個事項的一網通辦,比如公積金提取,醫療保險的接續。”江蘇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劉廠說。

  記者了解到,此前,江蘇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大力推進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加快建設現代政務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2024年底前,政務服務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零距離》記者/何畔 編輯/汪澤)

2022
10-23

  如今,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公園已成為人們生活所需、精神所求的“小小世界”。江蘇各地陸續打造了不少口袋公園,讓更多的市民群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常州市民徐阿姨家住景福苑小區,退休后加入了一支腰鼓隊,然而讓徐阿姨感到頭疼的是,她們常常要為去哪兒排練節目而發愁。徐阿姨說,以前大家像“打游擊”一樣,一直到“口袋公園”建造了以後,大家的福音也來了。

  徐阿姨口中所說的“福音”,就是位於景福苑小區附近的關河綠地口袋公園。今年七月,關河綠地口袋公園建成並向公眾開放,公園內樹木高大茂密,綠化景觀小品顯得精緻而又雅趣,貼心的弧形花壇坐凳、休閑園路、慢行步道滿足了居民休閑所需。可誰能想到,這裏曾經是一片封閉而又疏於管理的綠化帶。

  關河綠地口袋公園項目建設,根據細水流動的線型,把不同的人行、林下和濱水等空間整合起來,結合燈光、園路、綠植地被等設計,以點帶面活化城市空間,提升了濱河綠地景觀效果。

  常州市天寧區城管局綠化科科員張煦東介紹,把它打造成通透開放的濱水空間,貫通整個關河沿線的濱河步道,在綠地裏面設置了休閑活動場地,還有藝術桌椅以及休閑驛站等等。

  隨着遊園建設步伐的加快,無錫農村地區也是舊貌換新顏。在惠山區前洲街道黃石街村的東村橋遊園,村民華傑正在給花卉澆水。華傑住在黃石街村已經幾十年,他告訴記者,以前這裏河水黑臭,周圍環境髒亂不堪,然而改造以後,這裏環境好了很多。現在的小遊園涼亭、小橋、長廊等各色園林建築錯落有致,與東村橋富有傳統意境的鄉村景觀相得益彰。

  今年無錫惠山區將新增32個口袋公園,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建口袋公園15個,完成新改建遊園2個,新增各類綠地59.45萬�O。

  無錫惠山區城管局市政園林科負責人謝堅說,這些口袋公園美化亮化環境的同時,也要確保每座口袋公園獨具特色,增加文化內涵;通過打造這些口袋公園,把廢棄地、閑置地、邊角地變廢為寶。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恭弘=叶 恭弘蓓蓓 常州台 無錫台 編輯/胡超)

202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