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信長星主持召開赴滬浙皖學習考察總結交流會強調
學滬浙皖之優 揚江蘇之所長 更好落實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
許昆林出席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周年。在圓滿結束赴上海、浙江、安徽學習考察活動后,3月24日上午,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在南京召開總結交流會。省委書記信長星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今年全國人代會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新征程上江蘇工作的總要求、總目標、總藍圖,認真學習先進,积極借鑒先進,更加主動融入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奮力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省委副書記、省長許昆林出席會議並講話。
代表團部分成員作交流發言。大家一致表示,通過學習考察,為滬浙皖的奮進態勢、發展成效和拼搏幹勁而感到“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從滬浙皖大手筆推進科技創新、產業轉型、改革開放等創新實踐中深受啟發,將潛心學習借鑒這些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更好地落實國家戰略、服務發展全局。
信長星在講話時指出,學習先進、借鑒先進是一種應有的精神狀態,有助於我們提高站位、拓展視野,更好地領會把握、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一方面,江蘇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积極主動地學習對接滬浙皖,更好地落實國家戰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另一方面,江蘇要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只有走出家門學習先進,才能明位勢而清醒、知不足而奮進。當前,滬浙皖發展日新月異,態勢十分強勁,大家帶着學習的態度和比較的視角,都有“不看不知道”的震撼、“還可以這樣”的啟發。特別是深切體會到總書記在地方工作時理論創新、實踐創造的重大影響與深遠引領,深刻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我們要從中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深入領會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更加清醒認識江蘇各方面發展所處的位置、存在的短板、具備的優勢,以兄弟省市的成功實踐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啟示自己,堅定不移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信長星強調,學習就要虛心學“真經”、求“真學問”,認真學習借鑒滬浙皖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拓展完善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要學習滬浙皖矢志推動科技創新的大布局、持續加快產業轉型的大力度、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氣魄、做大做強載體平台的大手筆、有效激活市場力量的大智慧、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大定力、傾情保障改善民生的大情懷,對照總書記強調的“四個必須”“四個走在前”,深化對高質量發展內涵、要求和規律的理解把握,進一步明確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任務書,創造性地開展各領域各方面工作,確保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江蘇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信長星強調,學習的目的在於學以致用,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把所學所獲轉化為“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實際成效。各地各部門要以滬浙皖發展實踐和寶貴經驗為生動案例,大興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既要借鑒實踐做法更要學習理念精神,既要認真學人之優也要切實揚己之長,既要紮實補短補弱也要努力變弱為強,不斷開創江蘇發展新局面。要緊抓當前、抓好當前,做到“三個更好統籌”,確保實現全年目標,爭取更好結果,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開好局、起好步。
許昆林指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黨中央賦予的重大責任,也是江蘇發展的重大機遇。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数字經濟關鍵賽道、“一極三區一高地”定位和共同富裕,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融入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上持續發力,努力交出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新答卷。
省領導韓立明、曹路寶、儲永宏、馬欣、胡廣傑、張樂夫,各設區市和省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記者 黃偉)
我省高校畢業生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啟動 ――
10萬個崗位,“春意盎然”促就業
“今天上午,我一共投了6份求職簡歷,已有4家用人單位表示面試意向。”東南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專業的朱婷婷告訴記者。
3月19日上午,江蘇2023屆高校畢業生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暨江蘇百校聯動系列招聘推進會在東南大學舉行,省內56所高校設分會場同步舉辦招聘會,2500餘家用人單位嚮應屆大學生誠意提供超過10萬個工作崗位。
為方便學生求職,東南大學主會場設置了“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近10個國家重點產業專區。每個專區的招聘人員面前,都圍着一群應屆高校畢業生,有的在詳細諮詢,有的在投送簡歷。
在江蘇國企專區,記者看到,江蘇海企、舜天集團、黃海農場等知名企業向大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工作崗位需求。上市企業中天科技人事專員趙易鋒告訴記者:“這次我們一口氣拿出400個崗位,涵蓋通信、机械、測繪等8大類。上午半個小時不到,已收到近30份求職意願。”作為主會場,東南大學入場用人單位近500家,提供崗位3.9萬個。19日上午,超過5000名畢業生進場求職應聘。
記者了解到,本次系列招聘全省聯動搭平台,所有崗位信息均在“江蘇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發布,畢業生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招聘活動。
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方便學生求職,百校聯動系列招聘活動現場提供簡歷製作和面試輔導,推出的“就業創業在江蘇――政策計算器”已整理髮布省內各地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169條,包含面試、實習、生活等多項補貼項目,目前訪問量已超百萬人次;省國資委組織國信集團、交通控股集團、蘇豪集團、港口集團等省屬國企所屬的75家公司到主會場招聘。
在招聘會現場,來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蔡惠華老師比求職學生還要忙碌。作為學工處副處長,他不停在向熟悉的企業推介自己學校的學生。“我們學校今年畢業生近1萬人。在這次招聘會前,學校已組織百家企業入校專場招聘超過10場;蘇州、無錫、常州等市的市長還專門帶隊入校攬才。”蔡惠華對記者介紹,“為方便處在江北的學生及時參加東南大學主會場招聘,學校專門租了4輛大巴車,帶來120名學生。”
活動現場,省教育廳負責人現場視頻連線蘇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分會場,聽取各高校現場活動情況和畢業生就業活動安排的介紹,了解供需對接及各項政策落實情況。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省內各大高校服務高質量發展戰略,积極引導畢業生在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南京郵電大學分會場以“信息報國”為主題,組織相關用人單位進校招聘。我省各地為吸引更多畢業生留蘇來蘇就業創業,紛紛出台各項優惠政策。南通、連雲港在引才力度上再加碼,延長有關優惠政策享受期限、擴大政策享受人群;蘇州為解決畢業生“求職難、入住難、融入難”等難題,全力打造人才驛站,為青年人才提供最長14天免費住宿。(記者 鄭 焱)
特色小店、精緻餐飲帶來不一樣的味蕾體驗 ――
煙火氣升騰,餐飲業加速“熱”起來
陽春三月,我省餐飲市場迎來全面復蘇,近日記者走訪多個商圈和飯店發現,線下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商圈客流迅速回升。
排隊等位叫號成常態
眼下在特色餐飲店、小吃店聚集的商業綜合體,叫號提示聲又不斷響起。
3月15日晚6點半,位於河西萬達負一樓的重慶叮叮唐冷鍋魚南京總店內座無虛席。“沒想到工作日有這麼多的人,再來晚一點就要排隊等位了。”正在點菜的顧客陳虹感嘆道。
這是一家主打牛蛙、魚片和昂刺魚的自助餐店,近來工作日晚市基本滿座,逢周末或節假日還會出現“一座難求”的火爆場面。“營業額上漲,生意紅火了,員工幹勁非常足。”店老闆激動地說。
記者採訪過程中,時不時看到外賣小哥們穿梭奔忙的身影。“有時下午3點多、晚上9點多還在送餐,節假日訂單就更多了,我們下班的時間就相應晚了許多,很多小哥加班到凌晨才回家。”一位小哥抽空告訴記者。
在萬達三樓,多個餐飲店外也排起了長隊。記者隨機選擇一家餐廳,被告知等位時間在20分鐘以上。花味烤肉等位時間則更長,門店服務員告訴記者:“周末用餐的顧客更多,以家庭聚會為主,也有部分是朋友小聚或外地遊客打卡,叫號等位至少1個小時。”
“小而美”特色店引人打卡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生活方式,餐飲業將迎來店鋪小型化、裝修簡約化、產品特色化的“小店時代”。
在南湖,有一家名叫“不晚”的小店。環境舒適,裝修讓人感覺溫馨,顧客點一個部隊火鍋,配上一份魚餅炒年糕、一杯熱紅酒,邊煮邊吃,好不愜意。
老闆張蒙是一位90后,自己喜歡做飯,一直有個餐飲夢。“店鋪於去年12月底營業,那會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不久,生意不是很理想,好在自己堅持下來了。春節後到現在,幾乎每天滿桌,周末有時候忙不過來,就請朋友來幫忙。”張蒙告訴記者,因店名寓意“緣分什麼時候遇見,都不晚”,很多結婚剛領證的年輕人喜歡來店裡吃飯打卡拍照。“現在年輕人的餐飲習慣,更傾向於一人食、兩人食或小範圍聚餐,店內主打的融合菜較受歡迎。”
“疫情發生前做了3年多餐飲,後來沒有堅持下去,閉店了。直到去年世界杯舉辦,感受到‘煙火氣’逐漸回歸,我們便嘗試用‘小而美’思路,以極簡的方式呈現,用毛坯房營業,做一個餐酒館的‘快閃店’。”開了一家取名“荒堂”的店的謝陽說,沒想到生意越做越好,門店轉型為“家庭廚房”形式,回歸家常便飯清新爽口的風格,推出3款“盲盒”套餐。
謝陽告訴記者,門店定位是高性價比和新趣味,既實在也滿足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注重產品有創新、更有趣。“以‘開盲盒’的形式點菜,對儲存菜品種類來說是個考驗。每天店內儲備10至12種菜品,在點菜時詢問顧客上次到店時間,是否有保留菜品、不想點的菜品以及忌口等,避免發生‘踩雷’現象。”謝陽認為,隨着經濟形勢好轉,實體餐飲將迎來新的機遇,下一步將對店面進行升級改造,讓菜品更加精細、服務更加細緻。
精緻餐飲還原“最初”美味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如今許多人不僅對食品風味有了更多期待,對精緻餐飲也有着更高要求。
“以前做菜是‘油多不壞菜’,現在更注重以最少的調料,還原食物最初的美味。”從事廚師行業23年的無錫君來湖濱飯店副總經理兼行政總廚朱建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大家對無錫菜的認識就是一個“甜”字,如今無錫餐飲人在傳承中創新,改良口味為“鮮甜”。“酒店緊靠太湖,我們努力保留當地湖鮮美味,將地方文化與烹飪藝術有機結合起來,給顧客帶來不一樣的味蕾滿足感。”
圍繞菜品的設計與創新,這家飯店推出春季時令菜,比如在麵筋里塞螺螄肉,麵筋的綿加上螺螄肉的嚼勁,讓食客開啟一次“味蕾漫遊”;用這個季節的薺菜與塘鱧魚搭配,提升湯的鮮美口感,同時還有一股清香。飯店副總經理沈偉說,為適應線上渠道消費特點,店裡還進行了菜品及包裝方面創新。
在位於無錫的貳拾壹・show日航飯店,主理人季江剛剛接到本周末生日宴會的訂單。“最近飯店生意火爆,包間需要提前一周預訂。”季江告訴記者,以前飯店只對接商業客戶群體的宴會,後來感覺到這一模式的局限性,想做一個顧客群更廣的精緻菜餐廳,去年開始在飯店環境、服務和菜品食材上進行創新調整。“目前散客較多,消費佔整體營業額的40%至50%,午餐進客量也明顯增長。為了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我們專門辟出一間生日宴會廳,根據顧客要求進行場景布置。”在他看來,把90后和00后的消費偏好研究清楚,可以更好地把握未來20年主力消費群體的消費趨勢特徵。(記者 田墨池)
搶抓春季招聘黃金期 江蘇各高校全力促進畢業生順利儘早就業
眼下,正是春季招聘黃金期。江蘇各高校的線下大型招聘會密集舉行,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儘早就業。
今天(3月11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的“就業春風行,萬企進校園” 2023屆畢業生春季大型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畢業生們拿着簡歷和企業進行對接。
民航學院畢業生張亦樂告訴記者,此前在秋季招聘中,他已經找到了就業崗位。隨着春季招聘的啟動,越來越多的崗位正在釋放,他也期待着更好的機會:“以去年我找工作的經驗來看,用人單位對於人員需求可能要少一點。不過今年的話,我看同學們現在找工作的形勢要好很多,大家也都陸續接到了面試的通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的這場春季大型招聘會,吸引了超過三百多家用人單位,帶來崗位超過一萬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王霄介紹,學校將搶抓春季招聘“黃金期”,积極引導畢業生充分高質量就業:“今天進行的這場招聘會是我們的春季大型招聘會,來的用人單位數量很多,招聘的崗位也很全面。接下來,我們要在關鍵的三四月份,再多舉辦一些小而精、分行業、分類別的招聘活動,更加积極地引導、促進學生實現更加充分、更加高質量的就業。”
徐州醫科大學舉行的2023年春季網絡招聘會,從2月4日開始一直在持續進行中,共招引149家用人單位,招聘人數超過一萬人。
徐州醫科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米燕燕介紹,為進一步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徐州醫科大學開展了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工作,走訪了省內外13個城市的七十多家用人單位並拓展了3000多個用人崗位。米燕燕介紹,學校將在3月18日開展線下的春季大型招聘會:“目前已經有接近300家用人單位正積极參与我們招聘會崗位的提供,同時我們也將組織學生從各個實習單位過來參与現場招聘會。”
在徐州工程學院,招生就業科科長黃唯也告訴記者,為用好校園招聘的主渠道,下一步學校還將對點邀請眾多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儘早盡全力落實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後期預計每個月我們都會舉辦一次大型雙選會,同時啟動校園宣講會,邀請各個地方組團進校開展專場招聘活動。”
記者從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獲悉,下一步,江蘇將根據教育部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的要求,繼續深入開展“萬企進校園”“訪企拓崗”“百校聯動校園招聘”等就業促進行動,充分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為2023屆畢業生舉辦招聘活動不少於2000場,徵集崗位需求不少於150萬個,並將主動聯繫國資委、工商聯等單位,組織高校定期開展集群式訪企拓崗,促進就業供需對接機制化,推動征崗擴需常態化。
(江蘇新聞廣播/周洋 編輯/高若婷)
綠美村莊建設見縫插綠,讓农民收益共享――
有了“含綠量”,多了“含金量”
近年來,我省林業部門大力推進村莊綠化提檔升級,推進農田林網建設,總結推廣新探索、新嘗試,為國土綠化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走進句容市下蜀鎮空青村梁庄自然村,只見整個村莊都在樹木掩映中。村黨委書記馬道榮告訴記者,梁庄自然村儘管只有68戶農戶、194人,但近年來在村民家前屋后栽種的各類樹木達2000多棵,去年創成省級綠美村莊。
馬道榮說,村民家前屋后都有大小不同的隙地,過去這些隙地無人管,少數隙地上村民種了蔬菜。為扮靚村莊,村集體出資在這些隙地上栽種樹木。栽種樹木前,村裡徵求擁有隙地使用權的村民意見,由他們自己決定究竟栽種什麼樹,但樹木的所有權仍是村集體的。如果是經濟林果,每年產出的效益歸隙地使用者所有。這一來,村民對種樹的积極性大大提高,有的村民要求種桃樹或李樹,有的要求種板栗樹,也有村民要求種梅花、紫荊、桂花等。村邊茶園裡則栽種了櫸樹等高大喬木,一來適當遮陰對茶園有好處,二來又讓村集體在“綠色銀行”里存了一筆錢。馬道榮說,綠美村莊建設給村民帶來看得見摸得着的效益,村民綠化意識隨之提高。
泰州市高港區白馬鎮陳家村是全國文明村,村黨總支書記陳林說,綠美村莊建設是陳家村評上全國文明村的重要因素。這個村子西側,有一條長達4.5公里的前進河,村裡在河岸上種了3排樹,分別是高大喬木、小喬木和觀賞性強的灌木,其中高大喬木速生楊樹就有3000棵,村裡還在其他路邊、河邊、庄台周圍栽植櫸樹1.6萬棵。在村文化廣場一旁的隙地上種滿薄殼山核桃,去年畝均產果達60公斤。薄殼山核桃等經濟林果苗種是政府部門免費發放的,由於每年有經濟效益,村民栽種熱情很高。70歲的村民李長齡在家前屋后種了30棵薄殼山核桃,目前處於初果期,去年結的果子除了自己家人吃,還賣了600多元。“家前屋后處處種樹,路邊河邊隙地上栽桃栽李,花開時節,引來很多城裡人踏青,村裡的農旅結合產業也因此興旺起來了。”陳林說。
靖江市新橋鎮新合村前,田野里的麥苗正秀,油菜花已經盛開,在一片金色和綠色之間,有一道道色彩艷麗的“界格”,這就是農田林網。
“農田林網能起到防風作用,減少稻麥因風倒伏,對糧食增產作用很大。”靖江市林業中心主任仲秀林說,該市推行“小網格、窄林帶”的林網建設標準,做到“林成網、樹成行、不缺株、不斷帶”,在不佔用耕地前提下,在機耕路、灌溉渠、田間小路兩側種植櫸樹、紅恭弘=叶 恭弘石楠等樹種,既起到防風作用,又起到美化效果。
鎮江新區轄區內,在長江邊的姚橋鎮和大路鎮,有一條長達25公里的新建江堤,兩側種滿落羽杉、女貞、銀杏、欒樹等,“在不佔用耕地的前提下,我們營造數千畝農田林網。”鎮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開分局有關負責人說,堤壩外原來種的主要是楊樹,去年起林帶提檔升級,老化、病弱的楊樹被清理掉,代之以落羽杉等彩色化樹種。沿江一處廢棄露天採石宕口,原來是高低不平的雜草地,現在經過整理,也種了120多畝櫸樹、櫻花和女貞,與周邊的林網連成一體,明顯提升了整體生態和景觀功能。
省林業局造林處負責人說,村莊綠化是我省國土綠化工作今後的努力方向,讓农民看得見、摸得着經濟效益,是吸引廣大农民積极參与村莊綠化的一大動力。近年來,我省一直遵循“珍貴化、彩色化、效益化”的原則推進綠美村莊建設。
在位於句容市的江蘇水木農景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山崗上是一望無際的薄殼山核桃林,公司負責人郁世軍介紹,這片林子里的薄殼山核桃,最長的已栽種8年,去年畝均產出100公斤果子,畝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我們與南京林業大學、省林科院合作,採取容器栽培的方式,攻克了苗種技術難題。”郁世軍說,目前基地擁有20萬株容器苗,栽種十分簡單,成活率接近100%。記者了解到,這種有着很高經濟效益的樹種,在我省可以廣泛種植,农民在家前屋后種幾棵,用不了幾年就可以產生經濟效益,而且樹木本身又是上等木材。“現在很多地方的农民還不知道這一‘搖錢樹’。如果廣泛推廣種植,既可以形成一個全新的產業,又可以在綠美村莊建設中大顯身手。”
省林業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去年,全省新建綠美村莊505個,今年全省將完成綠化造林20萬畝,新建綠美村莊200個、改造提升原綠美村莊100個、新建完善綠美古樹村莊10個,這些舉措,不但增加林木和綠化覆蓋率,也讓鄉村成為留住鄉愁的地方。
通訊員 庹祖權 趙敏 記者 朱新法
為防範和嚴厲打擊非法捕撈、運輸、銷售長江刀鱭行為,確保2023年長江禁漁開局良好,維護長江流域禁捕秩序穩定,按照江蘇省禁捕辦工作部署,無錫市禁捕辦執法整治專項組牽頭,無錫市公安局協調無錫市農業農村局、無錫市市場監管局到江陰開展檢查督導,江陰市公安局協調蘇州張家港市、常州新北區、泰州靖江市專班開展聯合執法整治行動。
3月7日下午1時許,江陰、張家港、靖江、新北四地水警、海事、漁政、交通、水政和長航共出動16艘執法艇、70餘名執法人員編隊巡邏,確保長江禁捕執法成效得到鞏固。行動中,執法者將對沿江港口、港池(汊)、商船集中地進行突擊登船檢查。
無錫市長江禁捕辦聯合相關部門同時開展明察暗訪,重點檢查沿江水產品市場、飯店等餐飲場所有無違規銷售、食用等行為。(徐正軍 丁蔚文)
“十四五”全省將建設三十個左右“智慧教育樣板區”――
打開教育数字化全新賽道
3月3日,“江蘇省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新聞發布會在南京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省教育廳、省委網信辦、省工信廳日前聯合印發《江蘇省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指南》,標志著我省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是我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推進教育数字化的務實舉措,是“十四五”時期江蘇教育信息化重點工程。在“十四五”期間,全省遴選30個左右的縣(市、區)培育建設省智慧教育樣板區。
由點及面,教育数字化推進策略實現躍升
從“十三五”起,我省就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截至去年底,全省近90%的大中小學通過省級智慧校園認定,203所中小學、40所高校被認定為省級智慧校園示範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数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数字化工作,專門印發文件就推進教育数字化轉型作出部署,明確提出“開展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
與我省已經全面開展的智慧校園建設相比,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有何不同?省教育廳副廳長楊樹兵表示:“智慧校園聚焦學校層面的数字化探索實踐,智慧教育樣板區則上升到區域層面,遵循統一規劃、一體推進、集約建設的思路,引導各地立足區域教育發展實際,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篇布局,強化多方聯動,探索區域整體推進教育数字化轉型的新機制、新模式、新路徑。在推進策略上,是由點及面的一次延伸和躍升。”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省教育廳聯合省委網信辦、省工信廳在全省開展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引領教育数字化戰略行動向縱深推進,着力開闢江蘇教育数字化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支撐引領高標準教育強省建設。
圍繞六大方向,打造示範應用場景
加快推動各領域数字化轉型,必須以應用場景建設為牽引。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將重點打造哪些應用場景?
省工信廳信息化發展處副處長張進介紹,作為智慧化民生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省工信廳與省教育廳、省委網信辦協作,大力推進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重點圍繞六大方向,打造一批高質量、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應用場景,賦能高標準教育強省建設。
一是智慧教育支撐環境,包括建設高效教育專網、加速平台互聯融通、打造新型教學空間。二是智慧教育資源供給,包括開展新資源建設與應用、探索数字資源協同供給。三是智慧教學創新實踐,包括實施多元智慧教學、開展靈活彈性學習、探索智慧作業管理。四是智慧教育治理轉型,包括建構區域教育數據大腦、優化“互聯網+教育”政務服務、加強“互聯網+教育”監管服務、開展身心健康智能監測。五是智慧教育評價改革,包括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健全教師專業能力評價、推動學校發展性評價、開展區域教學質量評價。六是智慧人才隊伍建設,包括提升師生数字素養、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有關專家認為,總體來看,以上六大建設方向立足當前教育重難點及教育数字化轉型痛點問題,基本涵蓋了“教、學、管、考、評”等教育各環節,對於構建教育数字化全場景應用體系,加快推動教育数字化轉型,高質量建設数字江蘇、智慧江蘇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30個樣板區,既有共性要求更有個性特色
江蘇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明確遵循“育人為本、創新引領,系統布局、特色發展,應用驅動、数字賦能,開放共享、生態重構”的原則,既要注重均衡推進,又要突出特色發展。省委網信辦信息化發展處處長陳輝表示,這有利於提升教育服務供給能力,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滿足廣大師生個性多元的學習需求,同時有利於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其他相關行業推進数字化轉型提供新的工作思路和解決方案。
共性要求方面,江蘇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提出了10項剛性量化指標,如省級智慧校園合格率達85%,至少建有2所省級中小學智慧校園示範校,其中1所可為職業學校智慧校園;出口帶寬達到1000Mbps的學校比例達95%,擁有交互式多媒體設備的教室佔比達95%等。在特色發展方面,立足當前教育重難點及教育数字化轉型痛點問題,設立了智慧教育支撐環境、智慧教育資源供給等6個建設方向,各申報地區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方向重點開展建設。
省電化教育館館長魏錫源介紹,全省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分6個階段,整體建設周期為2023―2025年。每市推薦名額不超過3個,專家擇優確定省智慧教育樣板區培育區域名單,培育單位原則上不超過30個。到2025年12月底前最終認定省智慧教育樣板區。(記者 鄭 焱)
活動現場。 南京中山植物園供圖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江蘇省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數據庫啟用
中新網南京3月2日電 (徐珊珊)2023年3月3日將迎來第十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3月2日,江蘇省林業局聯合金陵海關、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在南京中山植物園共同舉辦2023年江蘇省“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啟動儀式。活動中,江蘇省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數據庫正式啟用。
據介紹,該數據庫旨在動態反映江蘇全省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單位買賣、交換、繁育等情況,以線上方式實現動態監管,通過数字化手段,提升事中事後監管效能。去年,江蘇啟動了全省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數據庫建設。目前,該數據庫已基本建設完成,具備投入使用條件。
江蘇地處江淮下游,跨江濱海,湖泊眾多,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據統計,江蘇現有天然分佈的陸棲脊椎動物614種,包括哺乳動物71種、鳥類468種、爬行動物54種、兩棲動物21種。
近年來,江蘇先後出台並修訂了《江蘇省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推動野生動植物保護入法入規。江蘇在全省丘陵山區布設近300台紅外相機監測野生動物資源,在48個重要濕地區域長期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江蘇相繼建立了31處自然保護區、76處濕地公園、68處森林公園、劃定了48個野生動物集中分布區,為野生動植物營造良好的棲居之所。(完)
開發區人大工作再創新――惠山區人大開發區委員會舉行“智改數轉”線上專題詢問會
“目前就區級層面而言,在推進‘智改數轉’工作上有哪些優惠政策?”“‘智改數轉’是企業轉型發展必由之路,但是企業不敢轉、不會轉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請問有什麼方法來扭轉?”“惠山經開區企業在‘智改數轉’過程中,對数字化設備、生產線等‘硬裝備’投入較大,對工業軟件等‘軟裝備’升級改造較少,下一階段如何改善這種現狀?”……
2月24日,無錫惠山區人大開發區委員會舉行“智改數轉”線上專題詢問會,七位區人大代表、企業家代表通過視頻連線,將相關問題一一拋出。面對密集而有深度的“問題攻勢”,惠山區和惠山經開區有關部門以坦誠回應關切、以真實解析原委、以深思給出對策。
“線上+線下的形式新穎、‘智改數轉’的主題實用。”“和相關職能部門進行一對一交流、提出問題、現場辦公,非常有意義。”“對全區‘智改數轉’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政策傳遞給企業,提高企業參与‘智改數轉’工作的积極性和主動性。”……
近兩個小時專題詢問會“乾貨滿滿”,與會代表紛紛投下“滿意”票。“他們說馬上就來我們企業實地考察,足見職能部門的擔當精神和服務意識,這讓我們對全區製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充滿信心。”江蘇数字信息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富彬說。
“此次‘智改數轉’線上議事會的舉辦方便了企業家代表參政議政、獻計獻策;更好地發揮了代表作用,在代表和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搭起橋樑。”惠山經開區人大工作聯絡委員會主任委員、長安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胡文俊說,今年將繼續圍繞經開區数字經濟、特色產業發展等主題,開展專題詢問、視察調研等活動,提升新經濟、新業態的集聚度和競爭力;同時聚焦解決民生問題,對實事項目辦理的建議、票決、監督、評價等各環節作出新的探索,回應經開區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及人民群眾的重大關切。
據介紹,無錫市惠山區人大開發區委員會去年正式成立,一年來,惠山區人大開發區委員會在法律框架內堅持先行先試,用新思維、新思路、新方法開展工作,圍繞奮進“五地四創”、實現“鯤鵬迭變”,积極強化開發區人大職能作用。在無錫市國家級開發區中率先召開人大代表聯席會議、率先成立人大工作聯絡委員會、率先建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精心打造“慧聚惠開”工作品牌,創新推行“線上+線下”監督途徑,有力拓展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惠山經開區的生動實踐。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