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幫扶“百企千坊”!江蘇今年再培育650家“名特優”食品小作坊
記者今天(8月5日)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今年以來,省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部署,圍繞“雙穩雙提”工作主線,推進我省食品生產“百企千坊”幫扶行動,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舉措,壓實工作責任,积極為全省食品生產主體紓困解難,推進全省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年初,省局啟動開展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全省食品生產監管條線結合“百企千坊”幫扶行動要求,組織對食品生產主體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排查防控風險隱患,督促指導企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7713家食品生產企業和5690家食品小作坊的風險隱患排查工作。
同時,通過政府採購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全省240家食品生產企業和1070家食品小作坊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和技術幫扶工作:重點排查食品生產企業食品添加劑規範使用情況、檢驗管理情況等,以及食品小作坊場所布局、設施設備、人員管理、原輔料管理、加工過程控制、標籤標識等情況。計劃進行兩輪風險排查和技術幫扶,並對排查出的問題指導整改。截至目前,省局組織的第三方技術幫扶工作已完成對全省201家食品生產企業和1026家食品小作坊的第一輪現場幫扶指導,一對一地提出了整改建議及方案。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也积極開展“問需於企”活動,組織第三方技術幫扶,在發揮自身職能的同時,協調多方力量,积極開展助企紓困行動,為恆順醋業、喜之郎食品、靖江悠味等多家食品生產企業尋求繼續使用原有包材的解決方案,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492萬餘元。
全省“百企千坊”幫扶行動開展以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緊抓部署發動、實抓基礎工作、嚴抓日常監管、活抓創新服務,全省食品生產主體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保障條件明顯改善;食品生產主體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顯著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提升正面社會效益初步顯現。特別是全省食品小作坊整體食品安全狀況在前兩年整治提優工作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提升,“整改一批、淘汰一批、提升一批、示範一批”工作取得了新的积極成效。
下一步,省局將指導各地持續提升“守查保”工作質量,結合“百企千坊”幫扶行動积極對接食品生產主體,幫助其解決遇到的困難和需求。指導第三方專業機構就第一輪排查出的風險隱患,對各食品生產主體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工作。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督促指導食品生產主體對排查發現的風險隱患認真整改落實,形成工作閉環,迎接第二輪現場幫扶指導。
此外,還將依託市場監管總局千企萬家食品生產服務平台,积極探索社會共治新模式,通過確立標準、智慧監管、提檔升級、評先樹優等手段促進食品產業做優做特、健康發展。持續推進《江蘇省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優工程實施方案(2020-2022年)》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力爭在去年培育352家“名特優”食品小作坊的基礎上,今年再培育650家,並總結推廣小作坊整治提優工作經驗,指導無錫市局制定食品小作坊生產園區(集聚區)省級地方標準。同時,將繼續积極對接企業困難和需求,助力企業穩定發展。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沈楊 編輯/李時)
我省三部門聯合發文推動社會組織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記者8月3日從省民政廳獲悉,為落實民政部和省政府辦公廳相關要求,省民政廳、教育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印發《關於推動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序組織高校大學生到社會組織開展就業對接、實習。
據悉,全省現有社會組織8.4萬個,吸納75萬人就業。《通知》要求,各地要在社會組織登記審查中將新成立社會組織“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的法定準入條件落到實處,推動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等政策落地與項目實施,帶動開發專職就業崗位。要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參与“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指導社會組織設置見習崗位條件,增強對高校畢業生吸引力。各地要動員本地區各類社會組織開展招聘對接活動,有序組織高校大學生到社會組織開展就業對接、實習實踐、志願服務、社會公益等活動。開展行業協會商會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專項工作,創新行業、產業、專業對接模式。推動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參与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行動,把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脫貧家庭、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零就業家庭、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以及有殘疾、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優先提供就業崗位。要支持志願服務組織深入高校、園區、企業、社區開展就業輔導服務。鼓勵社會組織與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加強人才供需對接,共建實訓基地,推進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式人才培養。(記者 唐悅)
7月29日,江蘇第四批援青幹部人才圓滿完成三年援青任務,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載譽歸來。省委在南京祿口機場舉行歡迎儀式。
我省第四批援青幹部人才积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紮根高原、奉獻高原,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积極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落實援青資金9.76億元,實施援青項目225個,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援青期間,海南州“江蘇工業園”全面升級、初具規模,金陵飯店、匯鴻集團等江蘇企業在青投資興業、落地生根,現代農牧、清潔能源、生態旅遊等一批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持續壯大。3年來,“組團式”醫療教育支援為當地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心佑工程”及時救助95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海南州高級中學高考連年取得優異成績,“援青微實事”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當地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記者 林元沁)
省生態環境廳25日發布上半年54個縣(市、區)空氣質量排名,PM2.5濃度相對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啟東、如東、太倉、崑山(通州、海門並列)、常熟、大豐、江寧(張家港、吳江、射陽並列),PM2.5濃度相對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沛縣、沭陽、豐縣(泗洪並列)、泗陽、睢寧(東海、灌雲並列)、高淳(新沂、溧陽、金壇、灌南、寶應、靖江並列)。
PM2.5濃度改善幅度相對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東海、贛榆、睢寧、豐縣、沛縣、江寧(邳州、常熟、張家港、崑山、太倉、通州、句容並列),PM2.5濃度改善幅度相對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鹽都、宜興、響水、靖江、金湖(姜堰並列)、洪澤、高淳、吳江(射陽並列)。優良天數比率相對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啟東、如東、建湖、太倉、海門、射陽、張家港(崑山、東台、大豐並列),優良天數比率相對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寶應、邳州、金湖、高郵(沭陽並列)、新沂(東海並列)、豐縣(揚中、句容並列)。優良天數比率改善幅度相對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東台、阜寧、贛榆、東海、沛縣、海門(建湖並列)、灌南、興化、豐縣,優良天數比率改善幅度相對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高淳、江寧(邳州並列)、溧水、宜興、通州(寶應並列)、新沂(啟東並列)、金湖。
省生態環境廳將結合排名情況,進一步加大對上述排名靠後縣(市、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確保全省大氣環境質量的穩定、持續改善。(記者 吳瓊)
中新網江蘇新聞7月24日電 (記者 孫權)23日,“品桃惠友・合作共贏”2022惠山投資合作懇談會在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舉行。100多名知名企業客商與知名鄉賢齊聚此間,同敘鄉情友誼,共話合作發展。會上,55個產業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超220億元。
2022惠山投資合作懇談會現場。孫權 攝
被譽為無錫“北大門”的惠山區產業基礎雄厚、人才匯聚,當地陽山鎮出產的水蜜桃,更是無數水果達人的“心頭好”。桃而優則美,甜甜的水蜜桃,也讓陽山鎮收穫了“中國水蜜桃之鄉”的美名。
往年,每到六七月份,惠山區政府總會邀請各方嘉賓到此間“探親”,聊一聊特色產業發展的前景、看一看城市發展的面貌,再品一品汁多味甜的水蜜桃。
“‘品桃惠友•合作共贏’投資合作懇談會已舉辦了十屆,一直以來,我們始終牢記合作共贏的初衷,用我們的真誠與客商相互成就,惠山區越發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廣大客商也在這裏收穫了成功和喜悅。”無錫市政協副主席、惠山區委書記吳建元介紹,當前,惠山區已邁入“五地四創”、加快轉型崛起的新征途,海內外客商也正迎來投資興業的新窗口,朝着更加美好的前程共同揚帆起航。
作為知名的產業高地,惠山區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吳建元稱,經過多年的努力,特別是“十三五”時期的厚積薄發,惠山區正不斷從工業基地向智造高地,從城郊邊緣向發展新地,從片區開發向融合發展快速轉變。去年,該區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
此外,惠山區還開通了“無錫西站-上海洋山港”海鐵聯運班列、中歐班列“江蘇號”無錫班列,更多貨運流、技術流、人才流、資金流在此疊加賦能、高效增值。
懇談會上,惠山區工信局、惠山區文體旅遊局、惠山高新區(籌)圍繞特色專業園區、特色文化產業、洗硯湖生態科技城等方面作主題推介;客商代表達晨資本副總裁韋鋼、招商中介代表恆指基金執行總裁王棟、招商顧問代表無錫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黃安君到場作交流發言。
為進一步推動以商引商,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會上舉辦“2021年度惠山區招商中介”頒獎儀式,积極鼓勵社會各界參与惠山區的招商引資工作;舉辦“惠山區招商顧問”聘任儀式,聘請了一批商海精英、業界翹楚擔任惠山區的招商引資智囊團。(完)
高校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經紀人是高校技術轉移服務體系的關鍵環節。記者從近日舉辦的全省高校國家技術轉移專業人員能力等級初級技術經紀人培訓班獲悉,全省高校技術經紀人超過400人,已覆蓋全省所有公辦普通高校。
去年,我省舉辦首期全省高校國家技術轉移專業人員能力等級初級技術經紀人培訓班,全省79所高校的137名學員參加。本期培訓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邀請技術轉移成果轉化領域的資深專家為學員授課,同時還就江蘇省技術合同登記、江蘇省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解讀,共有114所高校的177名學員報名參加。
記者了解到,通過培訓,全省高校技術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技術經紀服務質量大幅提升,技術轉移體系逐步完善,全省技術轉移工作成效日益顯著。目前,全省高校持有“國家技術轉移專業人員能力等級證書”的技術經紀人400餘人,覆蓋全省公辦普通高校。據統計,2021年度,全省高校簽訂“四技”合同38914項,同比增長29.8%;全省高校參加產學研活動1766次,同比增長25%,簽訂意向協議3608項,同比增長16.3%。
按照部署,我省在“十四五”期間每年舉辦1至2期高校技術轉移經紀人培訓班,爭取用3至5年時間,打造一支專業素養精、投行思維活、服務意識強的高校技術經紀人隊伍,進一步提升江蘇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整體能力水平。(記者 鄭焱)
中新網南京7月19日電 (徐珊珊)17日至19日,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南京舉行。會上公布,2021年,江蘇民營經濟增加值達6.7萬億元,佔GDP比重由五年前的55.4%增長為57.3%,對全省GDP增長貢獻率由五年前的57.2%增長為63.1%。
本次大會聽取和審議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一屆執行委員會工作報告,回顧總結五年來的主要工作和經驗,明確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努力方向;選舉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二屆執行委員會。
五年來,江蘇全省民營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貢獻了超過五成的經濟總量、七成的稅收收入、七成的企業研發投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八成的新增就業崗位和九成的市場主體比重,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2021年,江蘇民營企業上繳稅金達1.095萬億元,占稅務部門直接徵收總額比重由五年前的62%增長為70%,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由五年前的769萬戶增長到1308.4萬戶,佔全省市場主體比重的96.3%。“202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江蘇上榜企業92家,佔全國總量的18.4%,位居全國第二位。
江蘇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被表彰為全國先進,崔根良榮獲全國“時代楷模”稱號,沈文榮、周海江、崔根良等4名企業家獲得全國“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稱號,波司登、恆力集團、永鋼集團等獲“中華慈善獎”,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茁壯成長,湧現出了沈彬、董力源、薛馳、周立宸、吳毅、繆文彬、朱鈺峰、邵丹薇等一大批優秀青年企業家。
截至2021年底,江蘇全省工商聯會員總數達37.9萬家,其中企業會員33.43萬家,各類商會組織3894家,其中行業商會1208家。五年來,江蘇省工商聯探索形成了一批全國首創性的經驗做法,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打造了一批創新性的工作品牌,搭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服務平台,成功舉辦、承辦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重大活動。
其中,江蘇推動成立全國首家以民營企業家為主體的張謇企業家學院;與全省50餘家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建立“1+N”工作合作機制;高度重視對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的教育培養,繼續實施“千名民營企業家後備人才培養計劃”,啟動“新時代江蘇民營企業家培養計劃”,連續舉辦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報告會,創新開展體驗式、沉浸式教育活動。(完)
我省要求始終把黨史作為必修課常修課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近日,江蘇印發《關於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實施意見》,引導全省上下更好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始終牢記初心使命,不斷開創發展新局。
《意見》明確,要始終把黨史作為必修課、常修課,持續加強黨史學習,廣泛開展黨史宣傳,不斷深化黨史研究,更加堅定歷史自信;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築牢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學黨史與悟思想相結合,抓好學思踐悟,強化學理支撐,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通俗化大眾化,有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始終抓好政治能力建設,增強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堅定性自覺性。堅持把常態化長效化學習黨史的過程作為增強政治意識、強化黨性鍛煉,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的過程,不斷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持續加強對黨忠誠教育,強化政治能力訓練和實踐歷練,持續提高政治能力和水平;始終堅守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斷激發昂揚向上的奮進力量,堅持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作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任務,作為培育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內容,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和鬥爭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弘揚傳統、矢志拼搏、頑強奮鬥;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把常態化長效化學習黨史作為不斷砥礪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徑,作為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要求,經常性開展政治體檢,嚴守紀律規矩,凈化政治生態,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着力以自我革命砥礪初心使命。
《意見》提出,要始終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聚焦“急難愁盼”,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推進基層治理等,進一步落實民生項目、做實政策舉措、兜牢民生底線。同時,堅持實事實辦,完善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知民情、察民意”工作機制、為民服務清單管理機制和跟蹤問效機制,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吳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