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數說十年】江蘇:“經濟強”的實力更加彰顯 高質量發展成為鮮明特徵
江蘇承載着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進入新時代,江蘇以佔全國1.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的人口,創造了10.2%的經濟總量,全省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發展影響力邁上了新的台階,江蘇“經濟強”的實力更加彰顯,高質量發展成為鮮明特徵。
這十年,江蘇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6個萬億級台階,從2012年的5.37萬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11.64萬億元,約合1.8萬億美元,相當於韓國的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3.7萬元、超過2萬美元,居各省(自治區)之首。高鐵通車裡程從627公里增加到2212公里。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以上。
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的“看家本領”,江蘇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着力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這十年,江蘇製造業基礎不斷鞏固,製造業增加值從2.3萬億元增加到4.2萬億元,佔全國的13.4%、全球的約4%。全省先進製造業集群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70%左右,比2012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年均增速分別達14%、12%,新型電力裝備、工程机械、物聯網、納米新材料等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入選“國家隊”、數量居全國首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與此同時,江蘇不斷深化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均衡協調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2021年蘇中蘇北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達到47.3%,比2012年提高7.2個百分點。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37:1縮小到2.16:1。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陳超、楊國 編輯/孫櫻)
伴隨着黨的二十大的腳步越來越近,在江蘇各地,一項項重點工程加快建設投產。大家鼓足幹勁,以實際行動迎接盛會的到來。
江蘇台記者 王敏:我現在是在省重大項目――南高齒風電淮安擴產線項目的現場。目前,這裏的一期已經竣工進行投產。像我手邊的鍛件車間正在對儀器進行精密加工,每年有5萬件產品從這裏發往全球。
作為淮安市金湖縣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項目從洽談到簽約僅用54天就落地生根。通過為企業提供101%的周到服務,從開工到竣工投產僅用了一年的時間,有力帶動了當地的產業加速聚集。
淮安市金湖縣委書記賀寶祥說:“金湖縣將充分發揮‘一號招商員’作用,錨定全年目標,爭取最好結果,向著‘長三角智造金谷、現代化水韻湖城’的美好未來,敢為善為、勇挑大梁,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在泰州,省煤炭物流靖江基地項目二期工程日前投入試運行。一、二期工程煤炭儲備能力將超過100萬噸,年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到港船舶岸電使用率將達90%,實現碼頭靠泊能力、煤炭儲運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江蘇國信秦港港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朝志說:“秦港公司將以綠色、智慧的現代化港口形象,打造沿江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示範性港口,在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保障民生用電用煤,起到重要的壓艙石和調節器作用。”
建成項目生產形勢一片大好,在建項目建設進度不斷加速。在無錫,總投資20億元的德力佳風電關鍵核心裝備二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該項目用地審批僅用7天就辦結,當地從指標傾斜、產業支持、總量拓展、審批提速等四方面着手,實現重大產業項目用地100%保障。在宿遷泗陽,百億級項目盛虹新材料產業園內,在建廠房和設備安裝工作同步進行,全面投產後,預計年產值超350億元,為當地紡織產業升級帶來強勁動力。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楊爾希 周雷 王敏 李棟 王碩 供片台/金湖台 淮安台 泰州台 靖江台 無錫台 常熟台 泗陽台 編輯/張萌)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通五山濱江片區,稱讚曾經髒亂差的環境發生了滄桑巨變,強調一定要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南通堅定落實總書記囑託,加快建設沿江生態景觀帶,將濱江兩岸打造成“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萬里長江入海口,重現生態之美。
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每年400多萬人次“打卡”的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已成為長三角生態旅遊新地標,當地市民休閑健身好去處。
南通市民說:“經常來散步,這裏風景特別好。總書記說,這是我們老百姓流連忘返的好地方。今天我在這裏玩,看到江豚躍江,特別開心。”
長江不語,江豚為證,多年罕見的江豚回來了。生態修復一新的五山成為南通人引以為傲的城市名片。十年前,五山這段不到4公里的長江岸線,為南通港貢獻了70%的集裝箱吞吐量和30%以上的散貨吞吐量,但與之相伴的是灰塵滿天、噪音不斷以及往長江偷排的污水。
南通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釘釘子精神和啃硬骨頭的勇氣,啟動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關停“散亂污”企業,退出港口貨運功能,騰出修復岸線12公里,將曾經的“生態傷疤”修復成“城市綠肺”。
南通狼山旅遊度假區黨工委委員邵文建說:“總書記視察我們五山濱江片區以後,給我們極大的鼓舞。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堅持城市生態綠核定位不動搖,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十年奮鬥,十年非凡。通過綠色轉型發展,南通17家省級及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單位GDP能耗水平全省最低;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8.6平方米,列全省第一位。
南通市發改委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琛凌說:“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託,繼續以‘地處長江下游,工作勇爭上游’的政治擔當和目標追求,縱深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築牢長江口綠色生態本底,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滄桑巨變、綠色嬗變的,不只是南通。十年來,江蘇全省累計關停沿江化工企業3505家,沿江兩岸造林超過115萬畝。全面完成長江幹流、水生生物保護區的退捕禁捕任務,近一萬五千名漁民全部退捕上岸,得到妥善安置。長江江蘇段幹流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在刷新長江江蘇段“顏值”的同時,更推動“氣質”不斷提升。2021年,沿江八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佔全省的86%和87.4%,湧現出6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出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出了一條發展與美麗同行之路。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程芸 何斐 供片台/南通台 編輯/張萌)
省人社廳、省發改委10月14日印發《江蘇省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機構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對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機構施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鼓勵機構依法依規執業、增強行業自律。
根據《辦法》,培訓和評價機構的失信行為分輕微失信行為、一般失信行為和嚴重失信行為。培訓機構如發布虛假招生簡章或廣告,騙取錢財,或者騙取職業培訓補貼、政府相關獎勵資金的;非法頒發或者偽造學歷證書、結業證書、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或提交虛假證明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騙取辦學許可證的,都將被列入嚴重失信行為。評價機構有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進行評價“包過”“保過”等虛假宣傳的;考場秩序混亂的;強制開展考前培訓以及以考試為名推行培訓等行為的,也將被列入一般失信行為。
對信用良好的機構,我省將從優先列入政府補貼目錄、優先推薦參与評優評先、減少抽查頻次等方面進行獎勵。對機構的輕微失信行為實行懲戒豁免,不記入培訓和評價機構信用檔案,不對外披露,通過失信警示、指導約談等方式,督促其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對發生一般失信行為、嚴重失信行為的機構,將採取加大日常監管力度,提高檢查抽查的比例和頻次,不列入政府補貼性目錄,限制其評先評優並撤銷相關職業技能類榮譽。(記者 黃紅芳)
記者13日從省國資委獲悉,自國有房屋租金減免工作3月啟動以來,省國資國企加快政策兌現速度,以實際行動為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
根據今年2月底我省發布的“蘇政40條”,2022年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內,承租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享受減免6個月租金、其他地區減免3個月租金的待遇。省國資委二級巡視員唐燕萍介紹,1―9月省市兩級國資委監管企業累計減免租金25.3億多元,惠及近4萬家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為推動房租減免工作的有效落實,省國資委還建立租金減免聯絡員制度和台賬制度,要求省屬企業和各設區市國資委每月3日前報送減免進展情況,並先後兩次下發通知要求省屬企業摸底排查,依法合規妥善處理群眾反映問題,確保減免到位,全鏈條跟蹤督辦。(記者 李��)
這是一條奔流了2500年的長河。作為起源地,也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江蘇始終擔當作為、走在前列。十年來,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成為全國示範樣板。一條歷史與現代、自然與景觀、文化與生態相得益彰的“美麗中軸”正在打造,千年運河的現代化篇章正在譜寫。
這裡是蘇州,船行古運河,兩岸流光溢彩、人文薈萃,邂逅一段水韻江南夢;漫步運博會,文旅精品、美好生活可觀可聽可感,精彩的運河故事娓娓道來。
9月22日至25日,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蘇州舉行。10萬人次走進展會,線上受眾突破3.7億人次。大運河流淌數千年、綿延數千里,蘇州市副市長查穎冬形容“蘇州段是其中優雅動人,也是富有詩情畫意的一段”。而運博會挖掘和展示大運河文化內涵和現實價值,也是建設運河文化遺產旅遊廊道,加快推進沿線城市文旅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和載體。
運博會是江蘇創辦的全國首個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本屆東道主蘇州則是大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
“Congratulations, China!”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條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運河?作為聯合申遺的牽頭城市、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原點”城市,揚州責無旁貸。原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副主任姜師立回憶,“從我們的政府到民眾,都知道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我們不能破壞它,運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我們要保護它。在這基礎上,我們又開啟了運河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的新征程。”
三灣古運河畔,76歲的楊文龍每天準時到運河公園鍛煉。老楊記憶猶新,過去這裡是城市南部工業區,“我們周邊有農藥廠等80多家企業,大多數都是化工企業。岸邊雜亂無章,還有一些零星的棚戶。這個十年,我們家鄉的變化太大了!”
幾年間的變化令人驚喜。根據國家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規劃綱要,江蘇優化制定了實施規劃,特別突出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理念,對運河三灣段實施河道疏浚、駁岸改造等工程,包括一批效益較好的企業也進行了搬遷。揚州市生態環境局生態處處長孫江說,綠色生態安全屏障逐步構建起來,“近幾年,我們揚州總共建立了18個自然保護地和35個濕地小區,這個為我們初步構建揚州市濕地保護的系統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三灣的變化只是縮影。原點,意味着更多責任。
從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以來,江蘇扛起“原點”擔當,編製出台全國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性法規;編纂出版全國首部運河通志;設立全國首支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基金;出台全國首個京杭運河綠色航運發展實施方案等。不僅創下了多項“第一”,更形成了具有示範效應的“江蘇樣板”和“江蘇經驗”。
2021年6月,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正式開館,成為展示中國大運河全流域、全周期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工程。博物館館長鄭晶還希望,這裡能成為與世界運河文化交流的平台與窗口,“世界上有500多條大運河,很多也是文化遺產,大運河已經變成了另外的一種語言體系。我們也希望和世界很多的知名的運河以及運河的城市發生關聯性,為市民提供文化滋養。”
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美麗中軸”正加快從概念落實到路徑、細化到項目。2021年起,江蘇清單式推進169個重點項目,南京胭脂河古遺址公園、南通唐閘、常州長盪湖綜合整治等等,古老運河激蕩着新的發展動能,描繪着大運河文化帶的未來模樣。
有形的“美麗中軸”,內蘊的文化力量成為精神圖譜中的亮色。在“奮進新江蘇 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活動――文化強省建設專場發布會上,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梁勇說:“下一步,江蘇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部署要求,以更高標準、更高水平、更富成效的工作,推動我省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在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為傳播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貢獻江蘇智慧和力量。”
(江蘇新聞廣播/張倩 編輯/徐瑋琪)
江蘇交出教育信息化十年答卷――
数字化賦能,讓城鄉教育更優質均衡
近日,省教育廳在南京舉行“砥礪十年譜新篇 奮楫揚帆建新功”之“江蘇教育信息化這十年”新聞發布會。省教育廳副廳長楊樹兵介紹:“江蘇基礎教育信息化綜合發展指數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二,在教育部首次開展的網絡安全責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國第一,有效支撐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省近千萬師生‘停課不停學’,初步探索出一條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兩翼齊飛的發展之路。”
13個設區市教育城域網全接入
聚力互聯互通,這十年,我省教育数字基礎支撐能力顯著提升,為廣大師生提供高速、便捷、綠色、安全的信息化服務。
十年來,江蘇各級各類學校網絡接入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特別是近五年,全省中小學(含教學點)出口帶寬100M以上的比例由33%增長至100%,出口帶寬1000M以上的比例由4%增長至92%。90%的中小學建有無線網絡,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30個百分點。高校5G網絡覆蓋率達100%,門戶網站首頁IPv6支持率達95%。
學校網絡教學環境明顯改善。目前,全省中小學交互式多媒體教室配備率由33%增長至91%。98%的中小學配備學生用終端,99%的中小學配備教師用終端,每百名學生擁有終端數13.9台,每10名教師擁有終端數10.9台,優質資源班班通覆蓋率達100%。十年來,全省教師網絡學習空間開通率由32%上升至89%,學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率由20%上升至87%,師生網絡學習空間全面普及。省教育網出口帶寬由5G擴容至200G,實現全省高校及13個設區市教育城域網全接入。
一朵“智慧雲”服務全省近千萬師生
“我省堅持以数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核心,持續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数字教育資源供給能力顯著提升。”楊樹兵介紹。
我省建成江蘇智慧教育雲平台,接入30餘個應用系統,服務全省近千萬中小學師生。今年以來,江蘇积極落實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試點工作,全新上線江蘇智慧教育平台,並實現與國家平台的雙向互通訪問、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運行監測,初步構建上下聯動的智慧教育平台體系。
以資源供給為例,立足師生實際需求,我省推進各級各類教育資源迭代更新。基礎教育階段,省名師空中課堂現有覆蓋中小學全學段全學科的課程資源2.3萬餘節,綜合訪問量超20億人次。職業教育階段,匯聚近1000門國家、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及51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高等教育階段,匯聚1800餘門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和586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累計服務師生超3000萬人次。
為打造城鄉結對互動課堂,省級建設450個互動教室、62個結對幫扶組合,實現鄉村小規模學校全覆蓋,當前正积極推進以縣域為主的結對互動課堂規模推廣與應用。我省推進網絡名師工作室建設,打造345個工作室,吸引1.7萬名教師參与,生成資源9萬餘條。“蘇e直播”公益課堂,為經濟薄弱地區和農村地區學生提供音體美勞等非學科類課程,助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省級中小學智慧校園覆蓋率達86%
蘇州市以大數據為支撐開展教育評價,入圍全省唯一國家級“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區域;泰州市“泰微課”創建基於微視頻助推優質資源共享的應用典範;南通開發區實驗小學推行“智慧作業”管理和“小先生”網上熱線,賦能“雙減”提質增效……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大大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截至去年底,省級中小學智慧校園覆蓋率達86%,高校智慧校園覆蓋率達85.8%,153所中小學、31所高校被認定為省級智慧校園示範校。智慧校園建設有效提升各地各校教育信息化整體應用水平,全省中小學教師常態化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的比例達92%,中小學智慧校園開展創新教學活動的比例達72%。
教育數據整合共享,支撐了我省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比如,江蘇教育綜合服務網上旗艦店,為社會公眾提供中小學生學籍、教師資格認定等“一站式”便民服務;陽光食堂平台監管全省1.2萬餘所學校校內用餐、入駐食堂供應商4.4萬餘家,監管學生伙食資金每年超300億元;智慧就業平台覆蓋全省所有高校,累計註冊大學生500餘萬名,用人單位近12萬家,年服務畢業生50餘萬名,年提供招聘崗位200餘萬個,年訪問量近10億次。今年以來,按照國家智慧教育平台試點工作部署,平台率先與國家平台實現數據貫通,並向國家平台報送在招用人單位1.4萬家,提供有效需求81.9萬個。(記者 鄭焱)
民生無小事,枝恭弘=叶 恭弘總關情。《江海奔涌 非凡十年》,一起來看江蘇持之以恆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盡享高品質生活的生動實踐。
生活更智能、出行更便捷、環境更宜居、保障更完善……這樣的“高品質生活”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關切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民生的“大責任”扛在肩上,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為百姓創造高品質生活。十年來,江蘇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今的江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人均預期壽命從76.6歲提高到79.7歲;2018年至2021年,蘇北地區30餘萬戶农民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一幅“高品質生活”的新圖景,在江蘇大地徐徐展開。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感受江蘇人的高品質生活。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日子“將就過”到生活“講究過”。十年來,改革發展的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江蘇百姓的生活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90后青年楊雨晨說:“十年前,我們購物主要就是去一些商場或者超市。現在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我們可以在一些電商平台上面下單,快遞物流十分方便,可以直接把快遞送到家裡面,現在出門都不用帶錢包了,直接掃碼就可以支付了。”
新能源汽車車主葛華婷說,十年前買了第一輛車,是一輛燃油車。去年換了電車,發現路上的電車越來越多,大概是因為它價格實惠,又低碳環保。
南京市鼓樓區下關街道新民門社區居民魏蘇寧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住在這兒,過去這裏環境差、管理混亂,小區出新后,這裡有了很大的變化,環境更美麗、道路更暢通、住得更舒心。
咖啡店主理人李兵說,十年前開第一家店的時候,辦營業執照要來回跑、還要等。這幾年,幾家分店開業,都能足不出戶輕鬆辦手續,這在過去簡直難以想象。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過去希望碗里有肉有魚,現在更青睞綠色食品;曾經有房子遮風擋雨便覺得幸福,現在推開窗就有賞心悅目的風景,出門就有遛彎消遣的公園……十年間,與經濟飛速發展相伴的,正是這些涵蓋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改變。
十年來,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2012年的1.65萬元增加至去年的3.15萬元,累計增長90.6%;92.5%的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讓“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承諾,在“致廣大而盡精微”中落地見效。
確實,真金白銀的投入、真心實意的付出,換來的是百姓幸福感不斷增強的“好日子”。這十年,江蘇堅持民生領域“建體系”與“優質量”同步推進,“強投入”與“創特色”同時發力。
十年間,江蘇人的消費結構更“優”了,消費模式轉向”“發展型”“享受型”,綠色低碳逐漸融入百姓生活。十年間,江蘇人的家門口更“綠”了,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十年間,江蘇人的生活更“智慧”,地鐵、公交、醫院、生活繳費等均可一“碼”支付。十年間,與這些巨大變化相伴的,是城鄉居民對於養老、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對於老百姓最關心的這些問題,江蘇又是如何做的?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如何讓老人快樂地生活、健康地長壽、優雅地老去?十年來,江蘇老年人養老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今天,我就帶您到鎮江的一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來一探究竟。
臨近中午,鎮江市潤州區迎江路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裏熱熱鬧鬧,十來位老人有的在聊天、看書,有的在看病、取葯。而最熱鬧的地方當屬餐廳,10元左右就能吃上新鮮可口的飯菜,每天都有200多位老人來此就餐。
鎮江市潤州區迎江路中心社區居民陳秋平說:“一頓最多吃11塊5毛錢,四菜一湯,9塊5三菜一湯,社區助餐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
位於鎮江老城區的迎江路中心社區是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近六成。2012年,社區應居民需求開辦了針對老年人的“小飯桌”。隨着老年人養老需求的不斷增長,十年來,社區陸續開展了助浴、就醫、健身、娛樂等一系列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一站式解決生活所需。
鎮江市潤州區迎江路中心社區居民王漱蓉說,到這裏來以後吃飯的地方有了,打麻將的、打牌的,認識的人也多了,生活比老早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感到特別滿意。
鎮江市潤州區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區黨委書記宋國琴表示,近些年政府對居家養老服務投入非常多,老年人對他們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也需要一個娛樂的場所、一個聚會的平台,更需要看病不用跑太遠。所以根據老年人的需要打造一體化的服務模式,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
幸福養老繪就“最美夕陽紅”。 十年來,江蘇聚焦百姓養老需求,通過“原居享老、社區安老、機構托老”三向發力,系統構建“蘇適養老”服務體系,先後出台了全國首部養老服務綜合性地方法規《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等60餘部惠老政策文件,促進養老服務由“保基本”向“高質量”轉變。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在業養老機構2240家,養老床位74.3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近40張。
每一個普通人的幸福,都是時代最好的記錄。十年來,江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改革力度換取民生溫度,在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宜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十年來,江蘇教育資源優質供給不斷擴容。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47%提高到65%、進入普及化階段。十年來,江蘇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2021年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313萬人,比2012年增長43.5%;全省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8063.8萬人,參保率保持在98%以上。十年來,江蘇的醫療服務體系更趨完善。全省每萬人擁有醫師數由2012年的19.5人增加到2021年末的32.1人,增長64.6%。十年來,“居者優其屋”在江蘇成為現實圖景。全省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292.7萬套,735.72萬困難群眾入住新居。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王向明說,人民群眾的幸福也不是抽象的,江蘇這十年在發展當中是非常重視老百姓的民生,比如說醫療、住房、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等方面,拿出更多的錢來惠及民生。抓住社會生活的最細微末節的、也是最重要不可或缺的方面。比如說社區的醫療服務站、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等各種公共設施的建設,讓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恆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回望十年,江蘇人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獲得感越來越足;放眼未來,城鄉居民正迎來高品質生活,中國式現代化也必將在江蘇這片土地上展露溫暖人心的現實模樣。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朱曉瑩 顧嘯雲 編輯/劉琳)
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這两天不少市民感覺大衣、薄外套都有些滿足不了防寒需求了,有些怕冷的市民甚至穿上了薄款羽絨服。而今明两天伴隨着降水,濕冷會持續,就在國慶假期后,還將會迎來一股冷空氣。
根據省氣象台預報,10月7號、8號两天天氣逐漸轉好,溫度緩慢回升。今天20時至明天20 時,淮河以南地區陰有陣雨,其中沿江和蘇南地區雨量中等,其他地區陰。最高溫度蘇南地區 16―17 ℃,其他地區 19 ℃左右。江蘇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靜說,10月7號到8號考慮降水主要是在我省蘇南地區,會有多雲到陰小雨的天氣,其它地區是以多雲天氣為主,溫度方面受前期冷空氣的影響,加之還有降水,考慮今明后三天溫度相對來說比較低,但是比較平穩,最高溫度在15到22度之間,最低溫度是10到15度之間。
假期結束后,氣溫回暖的進程也會很快被新一輪冷空氣打斷,最低氣溫還要繼續下降,下周省內大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可能都要降至 10 ℃以下。預計這輪冷空氣將在 10月9號至10號影響江蘇,主要帶來大風和降溫天氣,降水不是很明顯。張靜說,風力全省會有5到7級偏北大風,江河湖海面7到9級,這次降溫幅度大體在5到8度之間,因為前期溫度比較低,會造成11號12號早晨全省最低溫度基本在10度以下,尤其是淮北地區最低溫度在5到7度,要關注我省初霜凍天氣現象出現。
值得關注的是,10月8號將迎來 ” 寒露 “節氣,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寒露后,氣溫逐漸下降,市民要適時增添衣物。
(《零距離》記者/秦禾東 編輯/玉潔)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江蘇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十年來,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群眾勤勞之手同向發力,劃出了一條昂揚向上的民生幸福曲線。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達到47498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370元,位列全國各省(區)第二;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37:1縮小至2.16: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数字無言,卻印證了十年的非凡實踐。跟隨記者的鏡頭,去感知“百姓富”幸福十年的溫暖畫卷!
機器人工程技術員振宇參与研發了機器狗“小白”,它可以幫助人取快遞、也可以陪孩子、看家護院,在工業上可以巡邏巡檢,也可以作為導盲犬,幫助殘障人士……作為一名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振宇的工作就是用算法、机械結構、电子電路等技術,讓機器狗“活”起來。
姜井賢,農業数字化技術員,靠種田為生。不過,姜井賢種的田有點多,足足有540畝田,種田的秘密都在倉庫里:一整支自動化部隊。姜井賢說,以前都叫農機手,現在這個職業有了準確的稱呼――農業数字化技術員。
小店数字規劃師振龍告訴記者,很多小店都是夫妻店或者一兩個員工,一般這種情況會給門店註冊一個小程序,只要一張小小的二維碼,就能解放小店的收銀員,並幫助商家開通會員系統。振龍的團隊一年可以為超過3000家的小店實現多賺30%的目的。
網絡購物、移動支付、智能家居、智慧醫療、遠程教育……数字化浪潮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在極大程度上重塑着社會分工。外賣員、網約車等一大批新職業形態隨之而生、競相湧現,分佈在社會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的各個環節,覆蓋了一二三產業,為高品質生活提供支撐,也以其就業容量大、包容性強的特點,成為就業的“蓄水池”。
截至2022年9月,江蘇靈活就業人口約2000萬人,平台經濟從業人員超過500萬人,数字經濟規模超過5萬億元,数字經濟正成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
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培訓指導中心主任浦彬說,聚焦数字技能領域,採用項目制培訓方式,讓產業工人能始終跟上時代的步伐。
江蘇省崑山第二中等專業學校交通工程系學生占文軒說,技術向前推進一步,課程與實踐也會隨之更新一步,有些企業還會來學校進行定點培養,這樣就不會擔心畢業就會失業的問題。
十年來,江蘇還大力實施全民創業行動,截至2021年底,全省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各類科創載體超過1800家,在孵企業超過2000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面積及在孵企業數均居全國第一,全省每14人中就有一個創業者,帶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十年來,全省平均每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達到141萬人,佔全國十分之一以上。2017年、2019年、2020年,江蘇就業創業工作3次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張宏偉表示,江蘇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就業大省。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做好穩就業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圍繞就業優先新導向,狠抓促進就業責任落實,圍繞更高質量新要求,完善落實就業政策體系,圍繞最大民生新定位,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始終保持就業局勢的總體穩定,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俗話說“吃飯穿衣看家當”,來看江蘇人的消費實力。十年來,江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4%,連續跨過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三個大台階,居民恩格爾係數由2012年的30%下降至2021年的27.5%,按照聯合國標準,江蘇居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殷實富足階段。
其實,十年來,江蘇不僅是把百姓富的“蛋糕”做大了,也在着力“分好蛋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跟隨記者的鏡頭,去看一看蘇北一個縣城的精彩蝶變。記者行走在宿遷沭陽大地,金秋的花木香沁人心脾,這個曾經全省低收入人口最多的縣,如今換了塊牌子,成為全國首批电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在這裏花卉苗木種植面積已經超過60萬畝,有各類花木盆景網店4.5萬家,曾經外出務工的人們紛紛回來,在家鄉的綠水青山間,以網絡聯通世界,用勤勞雙手耕耘幸福生活。
每次直播,李敏的直播間都是人氣爆棚,訂單源源不斷,這位肢體殘疾的90后姑娘是粉絲們心中的勵志新偶像、“花鄉維納斯”。2012年,學服裝設計專業的李敏大學畢業,正是這一年,中央把“發展農產品电子商務”寫進“一號文件”。江蘇隨之提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農產品电子商務等交易方式,鼓勵建設特色農產品營銷網站。李敏看到機遇,毅然回鄉創業。
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雙盪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敏說,因為自己本身學的是服裝設計,利用這個設計點與花木結合起來拍攝圖片,這樣會比較標新立異一點,慢慢地銷售額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到過了一百萬元以後,覺得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晚上8點開始,周圈村盆景直播基地熱鬧非凡,一場網上拍賣會正在舉行。主播們各展其能、粉絲們競相出價,不一會,交易額就近30萬元。直播拍賣,聚合了各個主播的粉絲,讓盆景在更高人氣、更大聲浪中競價,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周圈村村民周一凡說,相比於父輩線下傳統的銷售方法,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是想為花木銷售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新玩法,讓好盆景賣出好價錢。
以花木為業,用流量創富,如今,越來越多像周一凡這樣的年輕人回來了,成為鄉村振興的“新農人”、家鄉情懷的“代言人”、發展潮流的“解碼人”,引領着鄉村與時代擁抱、向著未來奔赴。
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雙盪村村民鄭艷回憶道,一開始上直播鏡頭也非常緊張,經過村裡面指導和培訓,慢慢地就上手了。
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周圈村村民魏雙月說,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既能照顧老人又能照顧孩子,幸福指數還是蠻高的。
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雙盪村村民胡拉說,只要選准了方向,年輕人在這片創業的熱土上面,還是大有可為的。
宿遷市沭陽縣委農辦副主任魏自洲說,以前农民主要是賺辛苦的種田錢、打工的錢。現在靠搞電商賣花木,家家戶戶忙不停 ,一年四季都有錢賺,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下一步,沭陽將繼續把特色做優做強,讓更多农民在家門口持續增收!
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十年來,江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用“农民富”提升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發展成色。
到2020年底,全省254.9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區)全部摘帽,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8萬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9.2%,快於城鎮居民1.2個百分點。
同時,地區差距也正在縮小,通過大力推進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深入實施南北結對幫扶。蘇南、蘇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差距從2012年的2.48倍收窄到2021年的2倍以內。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王向明說,共同富裕就是要全體人民來共享發展的成果,打破城鄉之間的不平衡,區域之間的不平衡,以及少數人的富裕和大多數人的共富之間的不平衡。江蘇作為一個發達省份,體現了帶好頭領好向的責任和擔當,對全國是有一定的示範效應。
回看十年,“百姓富”無疑是最溫暖的感受之一,江蘇用初心映照民生,用奮鬥創造幸福,以高品質生活詮釋了高質量發展的真諦。緊扣人民群眾新需求、新期盼,鍥而不舍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新時代的江蘇必將繪就更加溫暖祥和的民生畫卷。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尹美又 何斐 蔣麗 顏斌 王苗軍 朱曉瑩 顧嘯雲 馬祺 錢薇 鄭海龍 沭陽台 宿遷台 崑山台 姜堰台 蘇州中心站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