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8月12日傍晚,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一支緊急組建的核酸採樣隊從南京祿口機場集結出發,趕赴海南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據悉,本次江蘇省從無錫、常州、揚州、鎮江抽選了1000名核酸採樣人員,加上領隊、院感專家等組成了1015人的抗疫醫療隊,支援海南規模核酸採樣能力提升。這批隊員中,無錫和常州隊員從無錫碩放機場出發,揚州和鎮江隊員從南京祿口機場出發,隊員們到達海南后將分別趕赴樂東、屯昌、瓊中、文昌和定安5個市縣支持當地核酸採樣工作。
據了解,此前分批抵達海南支援的流調、社區防控和核酸檢測隊員已經迅速展開工作,流調隊員與當地流調人員混編5個組開展感染來源、傳播代際、擴散風險等情況分析研判;社區防控隊員聯合當地有關部門組成3個小組,對中、高風險地區社區、隔離點和臨時核酸採樣點等重點部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現場督導;核酸檢測隊的氣膜和方艙實驗室以及相關設備安裝調試完畢,已接收檢測14萬管核酸樣本。(記者/李森穎)
第五屆“創響江蘇”創業創新大賽決賽收官 22個項目入圍全國選拔賽
8月3日下午,第五屆“創響江蘇”創業創新大賽決賽在南京收官,共決出5個一等獎,還有22個項目將代表江蘇參加“中國創翼”全國選拔賽。
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由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等10家單位聯合主辦。本屆大賽以“創響新時代 共圓中國夢”為主題,大賽分為主體賽(製造業項目組和服務業項目組)、青年創意專項賽、鄉村振興專項賽和勞務品牌專項賽5個賽道。數據显示,本屆大賽自3月啟動以來,全省共徵集3343個參賽項目,經資質審核,共計3140個項目符合參賽條件,同比增長113.9%,創歷史新高。此次大賽參賽人群涉及面廣,有高校學生、科研人員、退役軍人等,參賽項目涵蓋範圍廣,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文化創意居多,同時覆蓋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眾多新興領域。
本次主體賽省級決賽採用“6+5+1”的模式,即項目路演6分鐘,評委提問5分鐘,評委評分1分鐘,以“雙線路演+雲互動+圖文雲直播”方式展開,在江蘇南京設置線下主會場,同場設置市級線上路演分會場,參賽項目“雙線路演”,評委选手“雙線對話”,主分會場“雲互動”,比賽全程“圖文雲直播”,及時跟蹤報道賽事動態。各參賽选手积極“迎戰”,全方位展示自身創業項目的先進技術、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專家評審從參賽項目的創新性、示範性、引領性及帶動就業等角度犀利點評並提出意見。此次大賽以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縱深推進“創響江蘇”賽事品牌的發展新里程。
大賽共產生一等獎5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11名,優秀獎若干。“高性能OCA光學壓敏膠的研發和生產”、“沸氏香鋪”、“顱內動脈瘤智能管家――自動化檢測與破裂預測全球一體化平台先行者”、“黑斑側褶蛙養殖及產業化項目”和“寶應亂針綉”等參賽項目順利晉級全國賽。
據悉,人社部門將對選拔出的優秀項目提供創業扶持、創業服務、人才鼓勵等政策支持,並在創業擔保貸款、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积極搭建創業創新項目與社會資源有效對接平台,全方位、多層次打造以賽促培,以賽引才,以賽助創的創新創業新體系。下一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繼續以“中國創翼”賽事品牌為引領,持續優化創業扶持政策、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努力構建“邇安遠至”的創業創新人才生態,以“築巢引鳳”的底層思維激勵千千萬萬想創業、敢創新、能創造的創業者在我省紮根,幫扶千千萬萬有創意、可示範、能創優的創業項目在我省落地,助推我省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
(來源:江蘇公共新聞頻道/元國璋 編輯/汪澤)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既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一項關係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重大政治任務。記者從江蘇省國資委獲悉,今年以來,省市兩級國資國企加大力度挖掘崗位資源、組織夏季招聘,創新就業服務,紮實做好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相關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深挖崗位潛力,擴大國有企業就業規模
為穩定就業大局,全省國有企業深入挖掘崗位潛力,持續擴大招聘規模。省國資委逐戶和省屬企業對接,指導企業科學謀划人才布局,在編製年度人才招聘計劃時最大限度增加高校畢業生招聘佔比,安排58%以上的就業崗位,專門用於招聘高校畢業生。7月份,再次調增2022年高校畢業生招聘計劃,全省國有企業計劃招收26160人,較去年增加33%,比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增長23%的工作任務高出10個百分點。同時,在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提高省屬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的积極性。省屬企業和地市國資國企迅速行動,把當前用人需求與超前人才儲備結合起來,進一步擴大就業容量。
省高投集團建立名校優生招聘“直通車”,對本碩均為雙一流A類或全球排名前100強高校的畢業生,優先選拔進入集團實習,提高起薪待遇。應屆高校畢業生入職后前三年按月發放住房租賃補貼,應屆博士畢業生按年發放人才補貼。省國信集團积極適應疫情防控形勢,探索“互聯網+”招聘模式,今年招錄應屆生200餘人;南京市國資委及時調整招聘計劃,47戶市屬企業新增夏季招聘崗位300餘人。
拓寬招聘渠道,營造促進就業良好氛圍
7月25日至29日,省國資委會同省財政廳、省委宣傳部、省人社廳、省教育廳,舉辦“國聘助力 職為等你”全省國有企業夏季高校畢業生招聘周活動,全省13個市設分會場同步展開。活動期間,全省國有企業採取線上線下兩種方式,計劃招聘高校畢業生近5000人,投遞簡歷的高校畢業生9000多人。
為提高應屆生就業質量,省國資委指導省屬企業立足長遠發展,統籌主業和新興業務發展需要,將夏季招聘人才需求和高端人才梯隊建設結合起來,努力挖掘更多技術類、管理類、創新類等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高質量崗位,進一步提升就業質量。據統計,本次夏季集中招聘,近20%的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學歷。
各地國資國企也不斷拓寬招聘渠道:江蘇交控在全國46個重點高校發布招聘信息,與相關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共建科研、實訓、實習基地,部分實習生通過實習成功應聘;連雲港市國資委採取網絡直播方式,舉辦國有企業專場招聘,提供314個就業崗位。
創新工作舉措,建立引才育才長效機制
在持續擴大就業規模的同時,省國資委結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省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評估,將企業落實公開招聘制度、落實全員簽訂勞動合同制度等要求納入省屬企業高質量考核,有力保障高校畢業生公平公正地享有就業權利。會同省人社廳等十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的通知》,組織省屬企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見習崗位,幫助高校畢業生積累工作經驗、增強實踐能力、促進實現就業。省國資委與南京大學簽署就業實習合作框架協議,組織省國信集團、江蘇交控等12家省屬企業與南京大學簽署就業實習基地合作協議。持續深化校企合作,與金陵科技學院共建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探索校企雙導師制度,將校園招聘前置“一公里”,幫助企業吸引人才、助力高校人才就業。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郭藝 編輯/國正)
江水更清澈 航道更安全
“水運江蘇”打開發展新畫卷
長江江蘇段承擔超過長江全線70%的貨物運量,約佔全國水上貨運總量的15%。綠色,是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安全,是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底線。近日,記者了解到,隨着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省交通運輸部門守護“一江碧水”的同時,持續推進長江水上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和應急能力提升。
“鑽石航段”水越來越清
長江南京段約98公里,承載着繁重的運輸任務,每天船舶往來不息,被稱為長江航道“鑽石航段”。
“長江水越來越清了,我們船民感受最深。”7月27日,停泊在南京新生圩港碼頭的貨輪“創源機88888”上,船民馬榮海說,“跟以前不一樣的是,現在沒有船民再往江里傾倒垃圾。”
江蘇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到港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污染物全接收、航行中排放全達標,水上免費交通、免費錨泊、生活垃圾免費接收、生活污水免費接收――“一零兩全四免費”治理機制在長江江蘇段推行以來,各地嚴格執行。
“2020年7月起,蘇港航務承擔起長江南京段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接收服務。”江蘇蘇港航務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斐介紹,“我們聯同南京海事局建立‘船e行’水上服務信息中心,投入4艘生活污水接收船、3艘交通船,基本實現長江南京段轄區船舶污染物接收全覆蓋。”
蘇港航務公司調度員張志峰介紹,自2020年7月起,兩年來已在南京港水域進行船舶污染物作業13295艘次,共接收生活污水10742立方米、船舶垃圾67203公斤,免費接送船員7648人次。
“避風港”讓船民更安心
不久前,在長江揚州段,一艘滿載貨船發生碰撞導致船艙破損,隨時有沉沒危險。一艘應急保障工程船歷經5個小時,對破損船進行貨物減載1000噸,險情得以解除。
“2019至2021年,我們參与南京、鎮江、張家港、常熟、太倉等水域搶險搜救近400艘次,成功救援遇險船舶367艘次、護航警戒6萬餘艘次,參与應急駐守近3000個小時、人員搜救7人次,減載貨物1.4萬噸,挽救財產損失約2.62億元。”江蘇蘇港航務工程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副總經理李斌介紹。
“為了讓廣大船民通航更安心,受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委託,我們聯合相關部門編製了《長江江蘇段水上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方案》。”李斌說,根據方案,在江蘇沿江共設置10處應急保障點,由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南通等沿江沿海9個分中心和調度指揮中心組成,並在每個應急保障點配備1至2艘應急保障工程船。打造覆蓋全域的應急保障拖輪隊伍、應急保障工程船隊,統籌調配水上打撈船隊伍,在江蘇沿海設置應急保障點1處。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沿江應急保障點5處,共配備應急保障拖輪40艘、應急保障工程船7艘。2023年底前,將完成剩餘5個沿江應急保障點建設目標。
系統構建水上應急保障力量
保障全省水上安全形勢持續穩定,正從長江向沿海拓展。
江蘇蘇港航務工程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執行董事金志忠表示,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沿海水上水下活動漸趨頻繁,每日有海上施工運維船舶310餘艘、漁業船舶2200餘艘,這對沿海水上應急綜合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去年底,船長78米的“蘇海01”輪正式投用,填補了江蘇省自有大馬力多用途拖輪應急救援空白。這艘1.2萬匹馬力的多用途應急救援拖輪,可在12級風力以下對長江入海口和海上風電設施、船舶等施工人員實施安全轉移,救助落水人員。近日,在南通呂四漁場,兩艘漁船發生碰撞,“蘇海01”輪歷時19個小時、航程200多海里,成功將兩艘漁船護送至南通大洋港。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統籌謀划、整體推進,多層次協同江蘇水上應急救援工作,在“蘇海01”輪基礎上,交通部門計劃再配置1艘大馬力拖輪和若干艘全迴轉拖輪,全面提升江蘇沿江沿海水上應急救援力量。在江蘇沿江沿海範圍內,不斷完善各應急保障點不同類型船舶的布點和資源配備,充分保障應急救援服務及時到位。
“系統化構建江蘇水上應急保障力量,突出沿江沿海全水域、全天候、全功能的社會應急救援作用,形成‘全面覆蓋、統一指揮、快速響應、救援高效’的應急救援工作格局,目前,蘇港航務正积極推進納入國家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體系。”金志忠說。(記者 梅劍飛 田墨池)
“梅花獎”“牡丹獎”得主聯袂獻演
我省“文化進萬家”好戲連台
7月27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省文藝志願服務中心、省戲劇家協會、省曲藝家協會、蘇州市文聯承辦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優秀文藝成果共享工程“國色添香”梅花獎牡丹獎藝術家專場演出在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劇院舉行。多名梅花獎、牡丹獎獲得者傾情演出,給廣大居民送來一場文化盛宴。
當晚,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劇院內熱鬧非凡。演出以季靜娟的蘇州彈詞《大餅嫂嫂》拉開序幕,黃靜慧的錫劇《江姐》演繹出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金麗生的彈詞開篇《不怕難》盡顯蘇州評彈的優雅,孔愛萍婉轉優美的著名崑曲選段展現出非遺崑曲的迷人魅力,袁小良、王瑾伉儷通過戲歌聯唱《愛的力量》和評彈秀《最美吳音》,與台下觀眾熱情互動。現場藝術家的精彩表演伴隨着觀眾的笑聲、掌聲、歡呼聲,演出活動獲得圓滿成功。
“這次在蘇州場表演,我帶來了揚劇《鴻雁傳書》,希望將蘇武不屈的精神傳遞給大家;在之後其他場的演出中,我還準備了代表作《新春觀燈》,與大家共享喜悅氣氛。”梅花獎獲得者徐秀芳告訴記者。
“評彈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牡丹獎得主、評彈名家袁小良表示,“這次我採用了跨界演出的形式,用脫口秀的方式來介紹蘇州話、介紹評彈。”演出結束,觀眾金敏爾仔細回味:“能現場聽到這麼地道的戲曲,真是太難得了!”
據悉,“國色添香”梅花獎牡丹獎藝術家專場演出還於7月28日晚在常州上演。两天時間內,共有十餘位我省牡丹獎、梅花獎獲得者為基層奉獻精彩演出。這幾天,蘇州、常州兩地還將舉行“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收藏作品展”以及多場惠民演出、攝影講座等活動。 (顧星欣 陳昊)
全省公益暑托班已開班2400多個班次
專業服務,給孩子一個多彩假期
今年省財政下撥省級福彩公益金1300萬元,高質量打造鄉鎮兒童“關愛之家”,並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這個暑假,全省各地民政部門依託749個兒童“關愛之家”陸續開設公益暑托班,目前已開班2400多個班次,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等3.1萬人。
暑托班“飛”到家門口
7月23日,大暑,記者來到南京江北新區長蘆街道蘆韻新風黨群服務中心,孩子們正在暑托班上課。下午第一節課是創意美術課,孩子們耐心地用顏料在草帽上作畫。美術課結束,緊接着安排了特色非遺課程,嗩吶老師周國湖和“灣北小馬燈”非遺傳承人朱立海已早早在場外等候。
10歲的沈然說,在暑托班他交到了不少新朋友,暑假一開班他就一天不落地來“打卡”。11歲的時子惜是暑托班的“忠實粉絲”,“這裡有老師帶我們做手工、做遊戲、學樂器,還有志願者輔導作業,比在家有趣多啦!”
由於拆遷,江北新區長蘆街道有3萬多人跨區域安置到六合區,但居民戶籍並未遷走。“長蘆街道正處於農村向城市社區轉型的進程中,地域廣、居住分散,像暑托班這樣的集中服務如何開展?我們創新‘飛地管理’,把暑托班開到居民安置小區門口。”長蘆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姚曉燕告訴記者,街道面積90平方公里,下轄5個社區和5個行政村,戶籍人口6萬人,其中兒童6420人。人戶雖然分離,但服務不能分離,街道創新設立兩個“模擬社區”――蘆韻新風和蘆韻棠風黨群服務中心。群眾不用跑腿,社區服務就“飛”到幾十公裡外的安置小區里。
“未成年人保護項目,一直是江蘇福彩公益金重點支持領域,每年都在加大投入。”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副處長季靜介紹,監護有專人、課程有特色、暑假有去處、關愛可持續,是我省公益暑托班正在探索的模式,8月份全省還將有新的暑托班陸續開班。
特色非遺課程留住鄉愁
“這裏地處城鄉接合部,留守兒童很多,‘暑托班’每期課程一發布,群里很快就接龍報滿。家長們說,把孩子送到公益暑托班,他們也能安心上班。”承接長蘆街道暑托班項目的南京市樂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庄涵宇告訴記者,專業社會組織的介入讓暑托班更有吸引力,社工根據前期需求摸底,科學設置課程,科學實驗、美術、音樂、朗誦、非遺文化傳承等都是孩子們喜歡的內容。
姚曉燕介紹,長蘆被稱作“非遺文化之鄉”,擁有7個省市級非遺項目,讓孩子們從小觸摸“留左大鼓”“灣北小馬燈”等非遺文化,能夠增強文化自信,幫助他們留住鄉愁。
在相隔10多公里的長蘆街道蘆韻棠風黨群服務中心,“蘆小苗”兒童“關愛之家”也在開展暑期夏令營。“蘆小苗關愛之家”是去年江蘇福彩公益金重點扶持項目,由南京市會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運營,統籌服務全街道困境兒童。二樓場地十分寬敞溫馨,牆面掛滿孩子們的畫作、手工和科技小發明,心理諮詢室、繪本閱讀區、書法教室等公共空間有500多平方米,輻射周邊500多名兒童。
社工楊敏告訴記者,為了方便就近服務,各個村居還有自己的兒童關愛室,織起轄區未成年人保護網。“關愛之家”還鏈接“小渡媽媽”等社會組織服務,讓孩子們的假期豐富多彩。
“為了讓異地拆遷群眾有歸屬感,留住長蘆的鄉愁,我們還專門為兒童‘關愛之家’設計了吉祥物,叫‘蘆小苗’,寓意我們每個人都是護苗者。”姚曉燕說。
福彩公益金打造“關愛之家”
省級福彩公益金去年在兒童福利類項目上投入達1000萬元,重點打造功能布局合理、設施齊全、服務完善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引入專業社會組織運營。2021年,全省建成100個兒童“關愛之家”,服務覆蓋100個鄉鎮(街道)。今年,省財政繼續下撥省級福彩公益金1300萬元,高質量打造120個省級鄉鎮兒童“關愛之家”,該工程被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讓兒童關愛服務可持續化。
“暑托班”就是依託兒童“關愛之家”開展的特需項目。豐富多彩的場景式、體驗式、探究式“愛心暑托班”體現了公益性、安全性和專業性,讓困境留守兒童的父母安心放心。
和南京江北新區一樣,我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實際需求的暑托班運營方式。崑山將重點服務對象由困境留守兒童延展至新市民子女,線上+線下,集中在暑期開展安全教育、抗逆力情緒管理、職業體驗、人際交往、社區融入等特色服務。鹽城市亭湖區為期30天的“愛心暑托班”大受雙職工家庭、留守兒童和確有照顧困難的家庭歡迎,2600多名兒童報名參加。泰州市“青仔公益暑托班”依託兒童“關愛之家”,科學設置131個辦班點,確保每個鄉鎮(街道)至少開辦一個公益暑托班。 “青仔公益暑托班”以在讀小學的困境留守兒童為重點服務對象,兼顧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職業群體家庭子女,提供4641個名額。距離較遠、家長接送有困難的困境兒童,當地還採取“送課上門+線上助學”的方式開展服務。(記者 唐悅 實習生 石月)
7月20日上午,江蘇省蘇北地區普降中到大雨,宿遷、淮安、鹽城、連雲港部分地區發生8―10級左右的強對流天氣,其中沭陽縣開發區、灌雲縣小伊鎮和龍苴鎮、響水縣小尖鎮發生龍捲風。截至21日11時,此次災害造成4031人受災,1人死亡,37人受傷(響水15人、灌雲2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36.43公頃,嚴重損害房屋140間,一般損壞房屋3307間,5家企業受損,直接經濟損失6896.86萬元。
災害發生后,江蘇省應急管理廳立刻派出工作組前往災情較為嚴重的響水、灌雲等地開展遇難家屬撫慰、查災核災等工作,指導當地做好災情核查、救災救助、恢復重建工作。受災地區應急管理部門和當地政府第一時間前往現場排查,開展救災救援工作,受傷人員均及時就醫,組織受災群眾開展災後生產生活自救,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目前,傷者救治、搶險救援、受災群眾救助工作正在穩步開展。應急管理部門將組織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全力保障受災人員基本生活,對分散安置人員,跟蹤掌握其基本生活情況,及時救助,並密切關注災情變化,全面掌握人員、房屋、農作物、基礎設施損失及直接經濟損失情況。
記者了解到,目前省應急管理廳在連雲港、鹽城、宿遷、淮安均設置有應急物資前置儲備點,儲備的帳篷、摺疊床、棉衣被等應急物資種類和數量可迅速滿足周邊地區物資保障需求。目前已通知各前置點做好應急準備,可根據受災地區需要第一時間調撥到位。
同時有序開展災后恢復重建,省應急管理廳將督促屬地政府推進民房受損排查,迅速啟動受損房屋修繕工作,儘快使受災群眾重返家園。組織及時開展保險理賠服務,協調保險公司儘快理賠到位,開展遇難家屬撫慰工作,妥善做好死亡人員善後處置工作。應急管理部門還將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災后復工復產,協調農業農村部門指導農業復產工作,加固修復損毀蔬菜大棚等,組織受損企業有序組織維修,進行復產,交通、電力等部門及時完成基礎設施搶修。儘快恢復受災地區生產生活秩序。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孫茂強)
7月16日,江蘇城市更新服務聯盟在寧成立。該聯盟將聚力促進交流協作,為政府、企業、科研設計機構參与城市更新搭建多元化、綜合性合作服務平台,助力形成特色城市更新“江蘇方案”。
現場,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建安裝集團有限公司等14家聯盟創始成員單位簽訂盟約,涉及城市更新中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投融資、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管理等相關單位。省住建廳廳長周嵐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東南大學教授繆昌文共同為聯盟揭牌。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為聯盟第一屆輪值理事長單位。
江蘇城市更新服務聯盟將集聚整合相關資源,推進城市更新實踐;推動我省城市更新市場機制完善、實施運營管理等工作;創新實施模式,形成綜合服務平台,共建、共享城市更新信息庫;開展技術培訓,組織行業交流等。聯盟成立后發布倡議書,提出“共商新思路、共建大平台、共探新模式、共創新格局、共啟新未來”,隨後舉辦了江蘇城市更新研討會。(記者 白雪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