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在舉國歡慶的日子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百姓生活的喜人變化。
江蘇台記者浦沫瀚說:“從9月中旬開始,今年紫金文化藝術節新創舞台劇目會演就在無錫、淮安、連雲港以及部分縣市區陸續展開了,涉及到了崑曲、蘇劇、淮劇、錫劇、話劇等10個劇種的22台劇目。讓更多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近距離感受到這些優秀文藝作品的獨特魅力。”
在剛剛建成的金湖縣文化中心大劇院里,蘇劇《太湖人家》正在上演。這部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太湖邊一家三口掩護新四軍母子的故事。尤其細膩地刻畫了女主人公從閉塞、順從的舊式賢妻良母到堅強獨立、主動嚮往革命的心靈成長過程。演員優美的唱腔、加上沉浸式的舞美燈光配合,帶觀眾重溫那段魚水情深的崢嶸歲月。
國家一級演員、女主人公淑芳扮演者王芳說:“這個劇目是為了今年建黨百年我們創作排練的故事,它是一個以小見大的題材。我們希望從一個小老百姓的點去講述我們國家和人民之間的一種情感。既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也是一個精神層面的再學習。”
為百姓與藝術間架起溝通的橋樑,已經連續舉辦3年的紫金文化藝術節今年將持續3個月、推出活動近百場,均實行惠民低票價,涵蓋各類優秀劇目展演、藝術電影展映、雕塑攝影展覽、群眾文藝活動等等。近年來,江蘇還通過建立完善財政投入、院團激勵、人才培育“三項機制”,推動文藝精品創作不斷湧現,豐富了百姓文化生活供給。
淮安市金湖縣市民沈英姿說:“經常來送戲下鄉到我們這些三線城市。在現在這個物質這麼豐富的年代,大家生活無憂。一部好的作品更多的是能讓每個人的精神境界、思想品位提升。”
通過不斷深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如今江蘇的文化惠民活動不僅注重全覆蓋,而且實現了高品質、高效能,越來越多好作品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1-8月,江蘇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場”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巡演巡展活動達105場、送戲下鄉完成1717場,文化惠民正營造出直抵百姓內心的幸福感。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浦沫瀚 康健 劉康亮 徐愷言 路明傑 無錫中心站 供片台/宜興台 連雲港台 編輯/張萌)
2000萬元體育消費券啟動發放
為促進群眾在國慶長假期間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省體育局於10月1日啟動發放2021年第三輪江蘇省體育消費券,金額為2000萬元。
體育主管部門審定了全省663個體育場館作為今年江蘇省體育消費券使用定點場館,盡可能方便大家健身。健身群眾辦理“江蘇全民健身卡”后,通過“中銀運動”微信小程序或“中國銀行”“繽紛生活”手機APP領取消費券,即可在各大定點場館使用。
你運動、我買單,自2017年以來,江蘇省體育局連續5年從省級體彩公益金中安排資金專項用於發放體育消費券,深受健身愛好者好評。今年江蘇省體育消費券發放總額為6000萬元。(記者 恭弘=叶 恭弘勇)
突出規範紅十字會監督制度建設
省紅十字會條例明年元旦施行
9月29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蘇省紅十字會條例》。這部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規,突出對加強紅十字會監督制度建設作出規範,將提高紅十字會公信力作為規範的重點內容。
本次立法以廢舊立新的方式,對頒布實施17年的《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辦法》進行了全面修改。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在會議閉幕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紅十字會條例共八章58條,是全國紅十字會立法中結構較合理、條文最多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在加強監督制度建設方面,我省條例將提高紅十字會公信力作為規範的重點內容,對各相關單位和組織提出要求。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加強對紅十字會活動的監督,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審計等部門應當對紅十字會財產的收入和使用情況依法開展監督,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紅十字會接受社會捐贈財產使用等情況的監督。
紅十字會內部也應加強監督制約機制建設。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紅十字會應當健全監督制度,加強對下級地方紅十字會、紅十字會基層組織的財務監督和工作監督;縣級以上地方紅十字會應當建立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和監督檢查等制度,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縣級以上地方紅十字會還應當建立救災救助財產接受發放管理制度和境外捐贈財產的專項審查監督制度,對接受和使用捐贈財產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保障捐贈財產的安全和合理使用。縣級以上地方紅十字會監事會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中國紅十字會章程履行監督職責,加強對捐贈財產的接受、管理、使用等情況的監督。
圍繞加強外部監督,條例明確縣級以上地方紅十字會應當聘請依法設立的獨立第三方機構,對捐贈財產的收入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審計結果應當向理事會和監事會報告,並向社會公布。此外,條例還規定了信息公開、投訴舉報制度等。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委員顧建軍評價說,這些規定形成了涵蓋政府及有關部門監督、紅十字會系統內監督、紅十字會內部監督、監事會監督、第三方審計監督、捐贈人監督、社會監督的全方位監督體系,着力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我省紅十字事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 陳月飛)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大會舉行
吳政隆出席並講話
9月23日,2021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大會在蘇州市吳江區舉行。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出席會議並講話。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樊金龍主持會議,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陳金彪,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在會上致辭。
吳政隆在講話時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書記婁勤儉對蒞臨大會的各位來賓表示歡迎,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江蘇發展、參与推動示範區建設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謝。他說,在全黨全國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意氣風發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時刻,我們相聚在美麗長三角的蘇州吳江,圍繞“跨域一體 創新共進”主題,展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發展成果,共商示範區發展大計,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在簡要介紹我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新情況后,吳政隆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親自謀划、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牢固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認真落實國家《規劃綱要》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會議部署,按照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議定事項,大力推進一批重大平台、重大項目、重大改革任務落地落實,不斷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提升合作水平,努力在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彰顯江蘇擔當、展現江蘇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吳江是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嚴格按照示範區規劃加快吳江片區建設,努力探索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着力打造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杆、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範,為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擔負“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現代化篇章作出更大貢獻。示範區是廣大開發者創新探索、交流合作的大舞台。我們誠摯邀請廣大企業家、海內外人才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加入開發者隊伍、投身示範區建設,各展所長、各施其能,為示範區發展牽線搭橋、對接資源、建言獻策,在這裏投資興業、創新創業。我們將着力提供審批事項最少、服務質量最優、辦事效率最高的發展環境,讓創新要素充分集聚、創新資源充分涌流、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共同把示範區和長三角建設得更加美好。
會上,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江蘇分院揭牌。三峽集團等開發者聯盟單位發布示範區綠色低碳發展倡議。會議還舉行了示範區合作項目簽約。同濟大學教授伍江作主旨演講,示範區執委會主任、兩區一縣主要負責同志以及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英諾賽科(蘇州)半導體公司負責人發言。滬蘇浙有關部門負責人,蘇州市、嘉興市及示範區兩區一縣負責人,聯盟全體成員單位代表,相關行業領域龍頭企業、機構、智庫代表,長三角部分毗鄰區域代表等參加會議。 (記者 黃偉)
我省中秋消費市場累計銷售額約59億元
消費券添活力 分餐製成風尚
今年中秋小長假,全省消費品市場價格平穩,生活必需品貨源充足。據省商務廳對全省重點商貿流通企業的監測和初步統計,中秋小長假期間,全省消費品市場累計實現銷售額約59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15.6%。
作為促消費、擴內需、保增長的重要手段,消費券在今年中秋節期間又“閃亮登場”。9月16日,2021南京國際消費節(秋季)正式啟動,在支付寶、微信、銀聯、美團、抖音五大平台向南京和南京都市圈市民發放5000萬元的商超和餐飲消費券。常州依託中吳網聯合全市多家知名大型家電、傢具銷售企業和商場發放“第二屆6・6龍城嗨購節”傢具、家電消費券,共計發放300萬元,依託常州全域旅遊智慧平台――“常享游”,面向全國發放500萬元文旅惠民消費券。
各地飯店酒樓抓住中秋節消費機遇,紛紛推出平價餐、大眾餐,中秋特色家宴受到百姓歡迎。小長假3天,南京重點監測的60家餐飲住宿企業共實現營業額4688萬元。徐州重點監測的12家餐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08萬元,較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4.5%和8.5%。南通重點監測的13家餐飲企業營業額達到567萬元,同比增長6.7%。揚州全面開放堂食,市民餐飲消費熱情高漲,其中東關街的各色美食吸引人們紛至沓來,3天客流量達到9000人次。
分餐制、公筷制等,成為餐飲消費的新時尚。全省50%以上的消費者主動提出分餐或者积極配合分餐;60%以上的消費者在點餐、用餐等環節,有反對浪費的自覺意識或者能夠做到积極配合。
城市周邊的短途休閒遊成為遊客的主要選擇。南京長江傳奇游輪首次在夜間對外開放,小長假3天,共計登船遊客1385人,總營收260餘萬元。徐州潘安湖風景區節日期間接待遊客近1萬人次。鹽城鹽鎮水街開展中秋廟會,安豐古鎮步行街開展越劇、情景劇等民俗活動,中秋節期間吸引近80萬人。(記者 宋曉華 丁茜茜 田墨池)
我省全域低風險后迎來首個小長假
消費活力旺,佳節“玩法”多
中秋將至,我省全域低風險后的首個小長假開啟,出行、消費、旅遊等市場是否會迎來“井噴”?各方面保障準備好了么?記者兵分多路探訪調查。
“惠游組合拳”拉動市場復蘇
中秋小長假前,多家在線旅遊平台的旅遊報名人次平穩上升。但業內人士預測,在疫情的影響下,今年中秋旅遊市場整體可能會“溫而不火”。因為3天小長假時間短,加上近期國內本土病例零星散發,整體來看,儘管旅遊市場產品供給充足,大多數地區也開放了團隊跨省游,但中秋假期遊客出遊還是將以自駕游、近距離和短時游為主,這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形成新的“出遊慣性”。
9月15日,“健康江山動起來”江山文旅(南京)推介會開啟了江山長三角系列推介會活動的第一站。在疫情對文旅業態的衝擊和重構中,從南京都市圈到整個長三角兄弟城市之間,紛紛加強市場雙向流動,相互推出誠意十足的“惠游組合拳”。
除了景區,文博場館和室內休閑場所也已做好準備。9月17日-21日在南京中山陵音樂台舉辦的南京森林音樂會,邀請了上海愛樂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上海歌劇院和上海芭蕾舞團四大名團,採用“線上+線下”多平台展播的方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售票,每場觀眾人數不超過1000人。
交通出行將迎來高峰
9月19日-21日,中秋假期全省高速公路客貨車通行不免費,但不影響群眾旺盛的出行需求,或將迎來“補償式客流”。
“受此輪疫情影響,很久沒有外出了,中秋一定回老家走走。”南京市民卞清波說,雖說中秋高速不免費,感覺路上的車子不會少。
據省交通運輸廳大數據分析,中秋期間全省高速公路日均出口流量預計達到239萬-248萬輛,較平日增長15%,較2019年中秋增長5%-9%。
中秋期間,預計出省高速公路流量約為88萬輛/日,較平日增長5%,周邊相鄰省市中,與上海交流會最頻繁,日均流量約為30.7萬輛。預計南京、蘇州、常州等地的熱門景區附近收費站高峰時段車流量較大,可能出現階段性車多緩行情況。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中秋小長假客流最高峰日出現在9月19日,預計當天發送旅客230萬人次左右。長三角鐵路將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運力保障工作,打造安全、有序、溫馨、放心的出行環境。
“中秋假期,不少人選擇外出,到桂林、長沙、昆明等地的機票相對暢銷。”吉祥航空江蘇分公司市場銷售部經理浦玉磊說。
交通部門表示,中秋期間,仍不能放鬆疫情防控,出門務必戴上口罩,避免人員聚集和多人聚餐,進入各類交通運輸場站、交通卡口、服務區等場所,使用“蘇康碼”展示健康狀況。根據境外疫情形勢,盡量避免出國旅行。
月餅熱銷“吃購娛”回暖
在節日氛圍和網紅營銷的加持下,月餅這一傳統點心的消費熱度持續升高。“流心蛋黃的月餅已經賣完了,河西店、江寧店也都沒有貨。”15日,金鷹超市南京新街口店美心月餅專櫃銷售員周女士向顧客解釋。該專櫃盒裝月餅價格每盒200元到600元不等,大多數顧客購買用於商務送禮。
南京各大商家紛紛推出各類促銷活動。金鷹商場新街口店的地下入口處兩旁,打折、減價、贈送月餅禮盒等信息一目瞭然。新百商場內掛起了營造中秋氛圍的橫幅,男裝樓層地面貼着長條海報。南京中央商場的化妝品、珠寶首飾櫃檯前也放有滿減、打折等促銷立牌。
9月16日20時起,南京市首輪电子消費券通過支付寶、微信、銀聯雲閃付、美團、抖音5家互聯網平台發放。中秋、國慶期間,南京市將對全體在寧人員(含外地來寧人員)及南京都市圈城市市民,分3輪發放5000萬元电子消費券。
掃碼、測溫、戴口罩、上座率不高於75%、不得飲食……9月9日南京影院恢復營業。走進位於南京新街口的大華大戲院,一樓進門處、售票窗口的显示屏上、自助取票機旁,都有“影廳內禁止飲食”“觀影全程須佩戴口罩”“今日已消毒”等提示。售票員身後的爆米花製作機器已被清空,櫃檯只售賣飲品,且不允許觀眾將其帶入影廳。9月17日有5部新片上映,9月19日(中秋假期第一天)有8部。南京大華大戲院營運主管張峻預計假日觀眾會增多,影院客流有回暖趨勢,“我們會合理安排場次來滿足不同類型觀眾的需求,同時嚴格落實各項消殺防疫工作。”
下鄉感受“詩和遠方”
9月15日,天高雲淡,南京市浦口區不老村微風徐徐,白牆烏瓦的院子錯落有致,一條石板路曲曲折折通向村莊深處,一隻高22米的白色巨型玉兔背靠月亮造型的“燈球”坐在草坪上。“村裡15家民宿的178個床位,9月19日-20日两天已經全部預訂滿了。”不老村管理方――南京時代一德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王佳介紹,假期3天村裡將會舉辦古風中秋遊園會,遊客可以自帶漢服或者租賃村裡的漢服,逛古風市集購買文創,學習製作冰皮月餅和花燈,欣賞古琴演奏和民謠展演,猜燈謎,參加拜月祭。
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石塘村9月17日組織了一場“情濃中秋、歡樂家園”主題分享詩會直播。石塘村網格員李翔告訴記者,村子8月26日恢復對外開放,遊客量慢慢恢復,村裡一方面重點加強安全檢查,另一方面提醒商戶做好疫情防控。
這幾天,位於揚州市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的望湖樓農家樂正拾掇着重新開張。老闆劉德芳告訴記者,餐廳有十多個包間,可同時容納100多人用餐,9月16日正式恢復堂食。“前段時間的疫情對我們影響很大,至少有六七萬元損失,希望通過這個假期好好彌補之前的損失。現在已經接到中秋假期的預訂,我們準備了蓮子、芡實等食材,還有應季的螃蟹。客人的健康碼、行程碼都要挨個看,並且要電話預訂才可以來用餐。”(記者 付奇 梅劍飛 王靜 顏穎 吳瓊)
稅收數據更智慧 辦稅繳費更便捷
江蘇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
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江蘇省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實施方案》,集成推出一系列稅收執法服務和監管改革舉措。
《方案》提出,2025年,江蘇建成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現代化稅收新征管體系,對全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形成強大支撐。圍繞目標,《方案》將重點實施智慧稅務建設、稅務執法新體系建設、稅費服務新體系建設等六大類32項任務。
在智慧稅務建設方面,將統籌推進全省大數據中心稅收分中心建設;穩步實施發票电子化改革;逐步建立稅務數據為主體、其他部門及互聯網數據共享聯通的江蘇稅收大數據資源庫;打造稅收數據服務經濟建設江蘇樣板。在稅費服務新體系建設方面,提高“一件事、一次辦”水平;進一步壓減納稅繳費次數和時間,加強部門間數據共享,着力減少納稅人繳費人重複報送;全面提升線上辦稅質效,完善申報表在線自動預填、信息服務個性定製等功能。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藝 周雷 編輯/張萌)
滬寧高速、蘇通大橋和溧馬高速三路段實行單向封閉
江蘇首創高速公路集中養護
8月底起,滬寧高速蘇州段、蘇通大橋和溧馬高速這3條路陸續進行單向封閉集中養護。如此大規模採用高速路段全封閉施工模式,在全國尚屬首創,標志著江蘇高速公路養護施工開啟数字化、智能化轉型。
高速公路進入規模化養護期
自1996年全省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建成通車以來,經過20多年發展,目前江蘇高速公路路網密度位居全國前列。
全省高速公路交通量以年均25.3%的速度增長,高速公路路齡長、老化現象較為明顯,目前路面使用時間超過15年設計壽命的高速公路里程佔比約46%,其養護管理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蔡任傑說,江蘇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已在國內率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蘇式養護”品牌,集成一系列先進理念、管理體系、創新成果,實現養護管理由粗放向精細轉變、管理視野由項目級向路網級轉變。
“小修小補,工期長、通行影響大,且難以從本質上一次性解決問題。”江蘇交通控股公司副總經理陳金東介紹,“我們在全國首創實施集中養護,通過科學組織大流量下同一路段內多項目、多工種同步交叉實施,實現‘管制時間最短、交通影響最小、養護效率最高、工程質量最優、安全風險最低、社會反響最好’。”
以9月8日順利完成養護施工的滬寧高速公路蘇州段為例,實施路段長度23.98公里,路面銑刨、罩面、交安、綠化、橋樑5個大項、12個工種同步進行,原本分開進行需200餘天的工期被縮短至15天,降低對路網影響率預計達36%,產生效益超2億元。
科學疏導實現有效分流
此次全省高速公路3個集中養護施工項目總里程104公里,要用1個月時間完成常規養護近3年的作業量。
“實施集中養護,意味着要封路,而同一時間段封閉3段高速公里進行養護,對交通的影響和壓力非常大。”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丁峰說,最終下決心這樣做,一個前提條件是交通疏導方案可行。
截至目前,江蘇省公路總里程達16萬餘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25公里、普通國省道12544公里、農村公路里程14.28萬公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逐漸完善。
滬寧高速蘇州段日均車流量約15萬輛,是中國最繁忙的高速路段之一。該工程項目經理李鑫介紹,該路段南京往上海方向封閉集中養護期間,實現交通管制前已制定詳細分流方案,所有本來要經過此路段的車輛,從其他高速或普通公路繞行,都能滿足出行需求。
蘇通大橋自2008年建成通車,現日均交通量達10萬輛。該項目相關負責人郭啟林介紹,蘇州往南通方向施工需封閉區域近30公里,是自蘇通大橋建成通車以來交通封閉長度最長的一次。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江陰大橋和崇啟大橋以及數個汽渡有效分流了過江需求。
溧馬高速公路起自寧杭、寧常高速公路交匯處的桂庄樞紐,向西與安徽省在建的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南接線相銜接,全線雙向六車道,日均斷面流量為2.04萬輛,9月9日養護工程全面展開,施工路段總長36.5公里。該項目相關負責人李向陽介紹:“溧馬高速溧馬方向集中養護,投資達2.6億元,是全國最大的高速集中養護工程,交通分流方案複雜,首次實現大範圍分流誘導至國省幹線。”
丁峰表示,江蘇交通路網發達,加上公路養護管理不斷加強、養護研發成效顯著,特別是打造了以管理、技術和保障為核心的“蘇式養護”品牌,給高速公路養護模式創新提供了基礎。
首創先進技術大大壓縮工期
“確保3個路段施工在國慶節前全部竣工,最大限度降低對社會公眾出行的影響,我們對施工進度計劃進行精確劃分,各工序施工精確至0.5小時、進度精確到1米。”江蘇交通控股相關人士說,蘇通大橋施工工期由傳統養護168天壓縮到26個有效工作日,滬寧高速蘇州段施工工期由傳統養護200天壓縮到15個有效工作日,溧馬高速施工工期由傳統養護393天壓縮到21個有效工作日。
連日來,記者在各集中養護現場了解到,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逐步與高速公路產業進行有機融合。
在滬寧高速蘇州段,10台壓路機和2台攤鋪機作業時處於無人駕駛狀態,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指揮開展智能化施工。陳金東介紹,此次使用的“無人碾壓”技術還在試驗段,實現厚度指標、壓實度指標、構造深度、摩擦係數等多項指標合格率100%,施工精度提高6%、成本降低20%。這是我國首次在公路養護施工中大規模應用無人技術。
郭啟林介紹,蘇通大橋集中養護項目首次使用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韌冷拌樹脂混凝土取代進口料,固化養護時間由7天縮短至3天;採用抗滑型環氧瀝青鋪裝,抗滑性能較普通環氧瀝青EA10提升50%以上。
“溧馬高速存在早期水損害、橫向裂縫密集、縱向裂縫、車轍、積水五大類問題。”李向陽介紹,此次養護施工中首次採用3D探地雷達技術,精細識別瀝青路面內部病害,並採用非開挖式注漿“微創”手術,將一體化、全方位解決深層次病害。
繼“十一五”“十二五”全國幹線公路養護管理國檢中獲得全國第一名后,今年7月我省在“十三五”國檢中再摘桂冠。丁峰表示,“十四五”要充分發揮養護示範效應和技術溢出效應,加速推進全省公路養護現代化進程,實現数字公路、智慧公路、平安公路、綠色公路、美麗公路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記者 梅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