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預計達到4000億元 奏響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時代先聲
2022年,江蘇教育戰疫情、克難關,促公平、提質量,推改革、抓落實,推動教育事業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新氣象,奏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時代先聲,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貢獻江蘇力量。
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江蘇始終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022年,全省教育系統深入實施《江蘇省“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全面落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超前規劃、優先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在疫情防控、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優先保障教育經費支出,教育資源供給持續增加。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預計達到4000億元。
堅持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
2022年,全省教育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向而行,堅持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豐富的科教資源正持續轉化為人才優勢、創新優勢、發展優勢。
江蘇有16所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48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打造出具有江蘇特色的一流大學群體。江蘇积極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組建,深入實施“江蘇高校協同創新計劃”,貫徹落實“江蘇科技改革30條”,全省高校獲批認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9個,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27項。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一年來,全省義務教育學校緊抓“雙減”契機,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打好減負提質“組合拳”,答好教育惠民“雙減”卷。
數據显示,全省學生和家長對課後服務滿意率均超過90%;課後服務實現了所有義務教育和有需求的學生100%全覆蓋,教師參与率和學生參加率佔比分別為92%、94.15%,13個案例入選教育部”雙減”工作優秀案例。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達97.36%、預收費監管覆蓋率達100%。
除100%義務教育學校提供課後服務之外,還按時保質完成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50所、新增學位4.4萬個和改造提升700所義務教育學校教室照明任務。
全省新認定省優質幼兒園134所,省市優質幼兒園覆蓋率超過9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1.8%;全省90%以上的義務教育學校基本達到省定辦學標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江蘇做實做細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省級聯席會議機制,推動“百校聯動””舉辦各類招聘活動2300餘場,全力以赴開拓市場,多措並舉開闢崗位,目前2022屆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94.43%,實現了更充分更有質量的就業目標。
江蘇省教育廳表示,2023年,將在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多樣特色發展上開闢新賽道,在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上開拓新領域,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省建設,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徐華峰 編輯/高若婷)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會場內外共同探討――
開放大省,如何深耕“下一個十年”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帶一路”迎來新的契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更大力度推動改革開放”,並作出了“支持徐州與連雲港聯合建設‘一帶一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標杆示範項目”等具體部署。
放眼“下一個十年”,開放大省江蘇如何緊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以高層次對外開放推動開放型經濟更高質量發展,成為會場內的代表委員和會場外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的話題。
匹配升級“軟硬件”,提升“交匯點”全域能級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賦予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重大戰略定位。“十四五”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規劃明確指出,交匯點不限於一地一域,而是江蘇省域全境,集全省之力來推動建設。
走進依山而建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千個各色集裝箱整齊排放,大型橋吊裝卸作業井然有序。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首個落地的實體項目,中哈物流基地是“一帶一路”建設不斷走深走實的最好見證者,而“陸海聯運”則是連雲港中歐班列的金字招牌。
省人大代表,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連雲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龍說,連雲港港口的各類航線已通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港口。“下一個十年,我們將积極順應更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新形勢新要求,致力提升‘深水大港、海向航線、陸上班列、物流場站’的銜接水平,打造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開放門戶、合作平台的‘港口樣板’。”
省政協委員、江蘇海洋大學电子工程學院院長龔成龍調研發現,作為我省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重要支撐,連雲港目前仍存在鐵路處於末梢,航道、航空等級低,樞紐規模較小等問題,導致其戰略地位與實際功能不相匹配,“小馬拉大車”難以發揮其帶動性、引領性作用。
“瞄準‘發力點’,聚焦薄弱環節和帶動效應明顯的領域,‘一個拳頭伸出去’,從省級層面打通瓶頸,是我省高質量推進交匯點全域建設的現實需要和當務之急。”龔成龍建議,建設從全省各地至連雲港的“三縱一橫”骨幹通道網絡,支持提升連雲港整體能級,充分發揮其“催化劑”效應,加速提升我省“交匯點”全域能級,進而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高質量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南京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於津平教授正在牽頭“一帶一路”相關重大課題研究。在他看來,江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亟須進一步提高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航運、海運、鐵路、信息網絡等方面的互聯互通水平,具體而言:提高省內交通與國際交通的通達便利性,提高陸海聯運效率,加強與沿線各國的海關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強中歐班列在沿線國家的海外倉建設,提高中歐班列的運輸能力和貨源集聚能力。
除了硬件方面的提升,還需打造匹配深度開放的軟環境。“要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目標,大力推進制度型開放。”於津平建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政策、規劃、規則和標準上的對接,加快落實RCEP條款,減少制約江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品與要素流動的制度性障礙。同時,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以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等為平台,大膽探索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創新,打造江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示範區。
探索境外園區新模式,找到合作新支點
境外園區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近年來,我省發揮園區經濟優勢,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探索出境外園區“重資產投資運營”和“輕資產管理輸出”兩種模式,已在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有7個國家級和省級境外園區。繼續探索境外園區新模式,把更多境外園區打造為對接國際規則、深化產能合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平台和空間載體,成為未來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的關鍵。
作為全國首家“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示範園,由中江國際集團牽頭打造的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園建設迎來新進展――定製化廠房一期和生活服務區一期已竣工交付,首家入園企業超景工業去年10月正式投產,第二家擬投產企業正在組裝設備。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國企是主力軍。省政協委員,中江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勤波告訴記者,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十年,也是集團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十年。目前,集團的國際工程業務已遍布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去年國際工程承包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161%,國際貿易進出口總額和實現利潤均創歷史最佳。
“展望下一個十年,集團將在鞏固拓展非洲傳統市場的同時,加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點,爭取在高端房建、大型綜合體等領域擴大市場份額,积極拓展交通、水利、市政工程等領域的業務,着力構建投融資、建設開發、運營服務專業化國際化的新體系。” 宋勤波說。
經過十年深耕,紅豆集團把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建設成為擁有170多家各國企業、創造近3萬個就業崗位的國際工業園區。省政協委員,紅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集團將落實 “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目標要求,緊抓RCEP和中柬自貿協定機遇,持續發力中柬“絲路電商”,“把西港特區建成產業鏈較為完善,入駐企業達300家、帶動8萬至10萬人就業、配套功能齊全的國際化樣板園區,打造西港特區‘2.0’升級版。”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成立由省商務廳牽頭的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工作專班。省商務廳與省銀保監會研究推進化解境外企業融資難問題,省發改委統籌安排重點領域項目投建,省統計局、省外管局印發調整《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制度》,為企業“走出去”、在境外紮根創造更好條件。
省商務廳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處相關負責人透露,為增強江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鏈關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我省將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銜接,支持企業投資併購境外優質資源,穩妥開展產能合作。同時,進一步培優育強本土跨國企業,打造具有江蘇特色的民營跨國企業集群,進一步壯大境外經貿合作區產業集群,支持我省企業入區發展。
為共建“保駕護航”,讓雙向交流更安全互惠
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泛濫,加之新冠疫情的衝擊,拖累了全球經濟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既面臨着更大的需求空間,也面臨着新的風險和挑戰,安全發展的需求更加強烈。
省發改委“一帶一路”發展處處長成海燕在調研中發現,江蘇企業在“闖世界”時還有兩個不足――應對國際化的能力還不足,大部分貿易企業參与國際談判的話語權不夠;企業風險防範能力也不足,很多“走出去”的企業甚至沒有將安全風險納入發展規劃。
“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終究離不開法治的保駕護航。在全國率先出台服務保障RCEP實施的16條司法舉措,精心審理涉“一帶一路”案件,完善海事糾紛多元解決機制,半數以上涉“一帶一路”海事案件通過調解或和解結案……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唯一新設立的海事法院、我省唯一新設立的專門法院,南京海事法院自2019年12月履職以來依法審理涉“一帶一路”海事海商案件129件,涉及簽約國家20個,在服務保障共建“一帶一路”、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作出了貢獻。
省政協委員,南京海事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花玉軍說,今年該院將緊扣建設海洋強國、共建“一帶一路”等謀划海事司法措施,加大對港口經營、航運商貿、船舶修造、海工裝備等產業服務力度,防範化解“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隱患,推動具有海事特色的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提檔升級,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打造國際海事糾紛解決優選地。
守好“安全關”、加強風險防範,於津平建議,一方面,拓展貿易投資新業態新方式,促進数字貿易、跨境電商、離岸貿易、綠色環保、金融、運輸等多領域的貿易投資合作,分散風險,提高“一帶一路”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服務支撐體系,增進政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發揮貿促會、商會、行業協會和研究智庫的作用,促進金融服務和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培養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國際商務人才,讓雙向交流更安全互惠。(記者 付奇 顧敏)
同心同德 �哿ζ床� 以新作為開創新局面
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 張義珍參加
1月17日下午,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委員們圍繞着力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戰略支撐、深化法治江蘇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建設美麗江蘇、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等進行專題協商討論,积極建言獻策、廣泛凝聚共識。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着力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戰略支撐
在科協組、科技一組、科技二組、教育一組、教育二組委員參加的聯組會議上,鞏在武、匡華、王煒、朱焱、成賓等15位委員圍繞“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着力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戰略支撐”积極建言獻策。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張義珍,副省長鬍廣傑到會聽取意見建議。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胡剛主持會議。
張義珍在發言時表示,信長星書記在會議開幕時的講話,站位高遠,催人奮進,高舉旗幟,緊跟核心,動員號召全省上下以鬥爭精神迎接挑戰,以奮進拼搏開創未來,必將有力推動江蘇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幾天來,政協委員圍繞信長星書記講話深入學習討論,政治站位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深化,責任感使命感進一步增強。委員們的意見建議有分量有質量有見地,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與委員积極互動交流,取得了深化學習提高認識、群策群力共謀思路、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的良好效果。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中共中央提出的需要長期堅持的國家重大戰略,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舉措。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教育質量顯著提升,科技攻關成果豐碩,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邁出堅實步伐、開創新的局面。要深刻認識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戰略支撐的重要意義,着力研究推動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着力破解影響和制約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着力調動各級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积極性創造性,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更加堅實的科技人才支撐。
胡廣傑說,委員們針對性地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我們將認真梳理、逐條研究,在工作中积極採納。未來,江蘇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質量教育涵養源頭活水,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激發動能活力,以高素質人才增創發展優勢,三位一體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發揮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
堅持文化自信自強,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在民革組、民盟組、民建組、民進組委員參加的聯組會議上,12位委員圍繞“堅持文化自信自強,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主題积極建言獻策。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到會聽取意見建議。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姚曉東主持會議,常務主席馬余強出席會議。
張愛軍認真聽取委員意見建議后表示,各位委員的發言抓住關鍵,很有價值,將認真研究、积極採納。在全面介紹文化強省建設有關情況后,張愛軍說,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線,大力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文化事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提供強大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希望政協委員积極獻計出力,為共同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智慧和力量。
堅持全面依法治省,深化法治江蘇建設
在中共組、特邀二組委員參加的聯組會議上,馮岩等12位委員圍繞“堅持全面依法治省,深化法治江蘇建設”主題积極建言獻策。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劉建洋到會聽取意見建議。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楊岳主持會議。
劉建洋在認真聽取委員意見建議后表示,將認真梳理研究、充分吸收採納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決貫徹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省,法治江蘇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取得明顯成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進行專章論述、專門部署,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學篤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把法治建設置於黨和國家事業大局中審視,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划、整體性推進,全力推動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努力使法治成為江蘇現代化建設的顯著優勢、核心競爭力和堅強保障,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僑聯台聯對外友好組、經濟一組、經濟二組、新聞出版體育福利保障組、醫衛組、特邀一組、特邀三組委員參加的聯組會議上,委員們圍繞“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主題暢所欲言、建言獻策。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馬欣到會聽取意見建議。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洪慧民主持會議。
馬欣對委員們的發言給予肯定和积極回應,表示將認真梳理、逐條研究,在今後工作中予以採納。在全面介紹我省有關情況后,他說,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守正創新、精準發力,着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起步之年,省委、省政府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論述,按照信長星書記在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提出的“要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立省之基、強省之要”和許昆林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着力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着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着力加快数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着力構建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着力培育壯大“專精特新”方陣,為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在農工黨組、致公黨組、九三學社組、工商聯組、無黨派人士組委員參加的聯組會議上,委員們圍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主題暢所欲言、建言獻策。副省長夏心�F到會聽取意見建議。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張樂夫出席會議,常務主席周嵐主持會議。
夏心�F在認真聽取委員們的發言后說,過去五年,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批突出民生問題得到解決,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根本性轉折,人民群眾安全屏障進一步築牢,交出了高水平、有溫度的民生答卷。下一步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共同富裕經濟基礎,以持續促進增收擴大共同富裕共富範圍,以改善公共服務提升共同富裕內在品質,以保障基本民生織密共同富裕堅固底線,努力把“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成為全體人民的幸福家園。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建設美麗江蘇
在工青婦組、文藝組、社科組、農業和農村組、民族宗教組、環境資源組委員參加的聯組會議上,保海燕、居小秋等15位委員圍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建設美麗江蘇”建言獻策。副省長方偉到會聽取意見建議。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王昊主持會議。
方偉在認真聽取發言后說,委員們結合自身工作,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見,要認真研究,將好的建議和思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措施。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科學系統推進自然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生動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江蘇新圖景。
記者 方思偉 徐睿翔 張宣 沈佳暄 胡蘭蘭 顏穎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實施一年以來成果滿滿 ――
“藍色引擎”加足馬力,江蘇飛躍“星辰大海”
燈火璀璨,恍如白晝,是科幻電影里需要穿越星空才能抵達的不夜城。近日,連雲港徐圩新區的夜景“出圈”了――深夜,矗立海邊的石化基地,塔架林立,燈火通明,來自全球的油氣在這裏催化、生產,各類化工產品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國內外市場。
風從海上來,揚帆正當時。2021年年底,國務院批准實施《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陸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規劃》為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擘畫了新藍圖,如今一年過去,落地成果如何?數據是最好的答案:2022年前三季度,江蘇沿海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49.8億元,同比增長2.3%,增速與全省持平,佔全省比重18.6%,較上年底提高0.2個百分點,實現了“十四五”平穩開局。隨着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江蘇沿海地區正加快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並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拓展新空間、展現新作為,從而為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增後勁,沿海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2022年8月,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在連雲港市正式揭牌成立,成為全省首家獲批的省海洋領域技術創新中心,中心圍繞海洋生物等領域,為行業提供相關服務。創新中心,“新”在哪裡?中心堅持科學家、企業家雙輪驅動模式,每個平台的團隊均由頂級科學家+骨幹科學家+項目經理(企業家)組成,一起構築我省海洋保護與利用的“最強大腦”。
“《規劃》實施一年多來,江蘇沿海地區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連雲港中心、省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載體加速落地。”省發改委沿海發展處處長劉旭東介紹,前三季度,沿海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8.7%,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8.6%,高於全省7.3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當前我省沿海地區發展的強力引擎。以船舶工業為例,《規劃》提出,江蘇沿海要發展新型海洋工程裝備,加快培育新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集群。在《規劃》引領作用下,去年11月,由南通牽頭的“通泰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集群。“近期,省市共建的江蘇省船舶與海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南通,標志著南通形成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為骨幹,專業研發機構為支撐的產業創新體系。”南通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面朝大海,新能源產業在沿海地區有着獨特區位優勢,《規劃》提出要在江蘇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冬日明媚,記者近日在位於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天合光能智能車間內,看到一片忙碌場景。“這裏主要生產光伏組件和光伏電池片,是天合光能在全球的最大生產基地。”天合光能鹽城製造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
憑藉獨有的“風光”資源稟賦,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落戶鹽城,為產業下一步發展提供強勁支撐。目前,鹽城正吸引全國新能源產業企業紛紛搶灘。放眼鹽城沿海灘涂,成百上千的巨大“風車”林立,銀白色的恭弘=叶 恭弘片隨風轉動,與一座座輸電鐵塔、一條條輸電線勾勒出雄偉的“沿海風光”圖。
重大項目是產業發展“基石”。2022年,共有70個(南通31個、連雲港16個、鹽城23個)沿海重大項目納入江蘇省2022年重大項目清單,年度計劃投資835億元。其中實施項目60個(產業項目41個、基礎設施項目16個、生態環保項目3個)、儲備項目10個。截至當年12月底,60個實施項目全年完成投資935億元,投資完成率112%。南通澳斯康生物製品、鹽城比亞迪動力電池等14個項目已實現竣工投產或試生產。
“目前,我們部分設備已進場安裝調試,部分產線已投用。”南通海門澳斯康生物製品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一期建設年產2億劑生物製品合同研發和生產CDMO平台,二期將建設全球領先的蛋白製品原液生產中心。
補短板,基礎設施建設當好“開路先鋒”
沿海地區跑出發展“加速度”,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賦能”。不可否認,我省沿海地區基礎設施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規劃》因此提出,到2025年,江蘇沿海地區要基本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基本建成“海港領航、陸海統籌、江海聯動、雙向開放、生態綠色”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國際樞紐海港、一出海口、一門戶”海港體系基本建成。
“加快提升港口樞紐功能,全省首條30萬噸級深水航道全面建成,連雲港港主港區和徐圩港區航道均達到30萬噸級深水航道等級。”連雲港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四季度,連雲港市港口重點基建項目接二連三取得新進展――徐圩港區四港池48至49號液體散貨泊位工程、贛榆港區4號至6號散貨泊位工程、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新型建材配送中心一期工程完成交工驗收……一批“補短板”項目正築港提速,夯實國際樞紐港“底座”。
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資源配置能力的海港群,去年12月16日,國內規模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通過管道正式對外供氣,每年可供氣超26億立方米。就在正式供氣前幾天,12月12日,滿載13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的巴哈馬籍船舶“弗瑞特”號從卡塔爾的拉斯拉凡港抵達鹽城港濱海港區,停泊到“綠能港”的LNG接卸碼頭。這是“綠能港”繼去年9月26日正式投產後,接卸的第二船液化天然氣。“‘綠能港’現已具備槽車和管道兩種運輸方式,將進一步提升華東地區天然氣資源保供能力。”中國海油氣電集團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林鋼介紹。
通江達海,鐵路有着無可取代的重要聯動作用。《規劃》提出,要着力構建公鐵水、江海河聯運的多式聯運體系。去年12月15日清晨,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里,一個個滿載各種商品的集裝箱被吊裝上中歐班列。幾小時后,它們將搭乘班列駛向中亞各國。連雲港中歐班列全年累計開行728列,同比增長17.6%。
目前,連雲港中歐班列周開行量達到14趟,已布局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5個出境口岸,開行至中亞五國等6條班列線路,並形成海鐵聯運、鐵空聯運、鐵公水聯運等國際多式聯運模式。“哈薩克斯坦過境中國進口的日用消費品,出口的礦產品、糧食等優勢貿易商品,80%以上都是通過連雲港口岸集散分撥,連雲港,就是哈薩克斯坦的大海。”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公司副總經理阿茲感慨。
“公司每月有20多個集裝箱發往東盟班列,每個貨櫃減少運輸成本6000元,時間還要比海運快一倍。”南通樂薈文具的兒童益智類創意產品遠銷北美、東南亞地區,公司物流主管周宏霞介紹,自南通海安至東盟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開行以來,公司擁有了一條更加高效、穩定的物流通道,企業發展也邁上一個新台階。
架橋樑,高水平雙向開放步穩蹄疾
1.4萬平方米的展會規模,500個展位依次排開,南通家紡家居、服裝服飾、醫療电子器械等產品琳琅滿目……去年8月11日開幕的中國南通跨境電商選品博覽會,為南通特色產業與亞馬遜、eBay等全球跨境電商頭部賣家搭建起高效對接平台,促進產業供需協同,助推南通優勢產業加速“出海”。
這是我省沿海城市培育雙向開放新優勢的一幀生動縮影。《規劃》提出,要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高能級開放合作平台,深入推動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通、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優渥的營商環境土壤,疊加沿海的優勢區位條件,我省沿海三市塑造雙向開放新優勢、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並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南通推出“萬事好通”營商環境品牌,發布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舉措66條;鹽城打造出一支千餘人的專兼職幫辦代辦隊伍,對全市5000萬元以上項目、為民辦實事項目等全面實施重大項目審批幫辦代辦制;連雲港先後出台《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穩定全市外貿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穩外貿舉措,優化政策供給……一年來,我省沿海地區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進一步拓展雙向開放新空間。
憑藉一系列強有力的“組合拳”,過去一年沿海三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開放“成績單”。2022年,南通建成全省首家跨境電商選品中心,累計建成海外倉8個、佔全省1/4,RCEP原產地證書籤發量全省第一;鹽城吸引RCEP成員國投資項目23個,合同外資5.4億美元,投資領域覆蓋汽車製造、电子信息等產業;連雲港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30019萬噸,同比增長8.34%;滾裝車輛出口達到22.61萬台,連續12個月刷新出口紀錄。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江蘇沿海發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步伐也正在加快。2022年,南通高標準規劃建設沿江科創帶,主動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進一步完善南通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方案;鹽城編製形成《鹽城市高水平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規劃》,基地簽約落戶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36個,總投資1635.7億元;連雲港與上海港通力合作開通的首條直航航線錦江航運越泰線順利首航,與無錫開行全省首个中歐(亞)接續班列。
優生態,民生福祉水平穩步提高
在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支持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的意見》背景下,去年底,射陽發布《江蘇射陽港經濟開發區低(零)碳產業園區規劃》,旨在引導當地產業集群加速向低碳、綠色方向發展轉型,也為全國開展低(零)碳產業園區建設提供一定先行先試經驗。“我們將圍繞工業節能降碳、綠色能源供給、碳匯能力提升等重點領域,全力以赴搶機遇、塑優勢,培產業、壯實力,確保高質量建成低(零)碳產業園區試點,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者淼說。
低(零)碳產業園的先行先試,彰顯出我省發力“雙碳”目標的堅定決心。《規劃》提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系統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展現“生態綠+海洋藍”,持續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一方面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快推動低碳轉型,另一方面還要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並加強污染防治。
在南通,去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966.2萬千瓦,占裝機總量的57.2%、高出全省25個百分點;在鹽城,新增省級綠色發展領軍企業7家,鹽城環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成國家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在連雲港,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0個,創成省首批綠色發展領軍企業8家,均居蘇北第一。
《規劃》批複以來,沿海三市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幅度優於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沿海三市實施187項生態環境重點項目,總投資約197億元,近岸海域污染物削減和水質提升三年行動、“美麗海灣”試點深入推進。同期,中央財政支持的連雲港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加快實施,各子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超80%。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加快塑造濱海特色風貌,我省構建完善省、市、縣三級沿海地區特色風貌管理體系,推進“繽紛百里”“生態百里”“藍灣百里”中重點段落詳細設計方案的編製。為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去年7月,我省印發《關於推進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廊道建設實施方案》,打造富有人文魅力的文化海岸帶、具有世界影響的濱海生態旅遊景觀帶。
着力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去年以來,我省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沿海地區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促進跨區域合作共享,保護傳承弘揚海洋文化,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人們對海洋的眷戀和嚮往。向海圖強、依海而興,是新時代賦予江蘇的使命擔當。展望未來,築夢深藍,國家規劃描繪的“新畫卷”一定能從“大寫意”一筆一筆繪製成“工筆畫”。(記者 陳澄 沈佳暄)
江蘇:守護“大後方” 多地為醫務人員子女提供“愛心託管”
當前,江蘇各地醫務人員堅守崗位,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就醫需求,但家中的孩子成了他們最大的牽挂。為解決醫務人員的後顧之憂,各地各部門聯動,為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提供暖心服務。
早上9點,蘇州市的青年志願者來到楊詩晗家中送上前期徵集的心愿禮。楊詩晗的父母都是一線醫務工作者,一直奮戰在崗位一線,孩子的成長成為了他們的牽挂。最近,蘇州團市委帶來的雲托班課程讓楊詩晗的父母定了心。愛心雲托班以公益課程的形式,發動傳統手工藝人、高校教師及大學生志願者等青年力量,為孩子們帶來趣味科普、少兒成長等豐富新穎的課程資源。
楊詩晗母親、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管護師丁慧敏說:“有講網絡安全、校園防欺凌詐騙這種的,對小孩子以後的成長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我覺得非常地好,而且這樣子也沒有後顧之憂。”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團委書記凌靚說:“每堂課大概有100個小朋友參与我們線上的課程。不僅為我們醫務人員的子女的寒假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更加是體現了我們共青團對奮戰在臨床一線青年的醫務人員的關心和關愛。”
鎮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為一線醫護人員子女提供臨時託管服務,就設立在醫院的兒童康復中心,軟硬件設施都十分優良。
鎮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童康復中心負責人胡楠楠說:“目前,春節快到了,我們會提供給孩子剪紙、軟陶、軟泥土、畫畫這一類的活動。”
連雲港海州區各個學校全面摸排了解醫護人員子女的學習和生活近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關愛服務。對於家中無人照顧的醫護人員子女,學校結合實際情況開展託管服務,幫助孩子們完成假期作業,搭配豐富的興趣體驗活動,解決寒假期間醫務人員子女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困難。截至目前,已有近500名學生報名參加,420名教師自願參加幫扶活動。
連雲港海州區孔望山小學副校長王欣說:“開設了包括作業輔導、藝術欣賞、體育運動等豐富多彩的託管服務課程,讓我們的孩子在校園裡能夠度過一個充實愉快安全的假期生活,也為了我們的醫護工作人員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更加的放心安心。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攜起手來共克時艱,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周楊楊 蘇州中心站/施志鵠 郭�� 供片台/蘇州台 連雲港台 鎮江台)
培育“三農”發展生力軍 江蘇啟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今天(1月12日)上午,江蘇正式啟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來自全省各地的首批581名新型經營主體優秀代表將通過培訓學習、走訪調研、導師幫扶、政策扶持等方式提升產業發展的綜合技能。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是我省首次啟動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和往常的高素質农民等培育項目明顯不同,此次培育扶持補助標準高,後續跟蹤服務和政策扶持精準細緻,參与培訓的對象優中選優,主要囊括了各地從事主導、優勢或特色產業3年以上,有一定發展基礎、熱心上進的經營主體,尤其看重經營主體帶動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礎。
對此,培育項目將豐富完善實用的課程體系,按照一個月集中授課、一學期線上學習、一系列考察互訪、一名導師幫扶指導的”四個一”模式,對各位學員開展定製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指導其做大做強產業,並引領和帶動當地產業提質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南京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董維春告訴記者,針對該項目,學校組織的導師既有大學老師,也有來自產業界的老師,還包括農業管理方面的老師,這樣就便於老師跟學員一起互動,共同來找到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再來提煉經驗。
除了限期的課程培訓,”頭雁”項目還有全方位、系統長期的指導服務和綜合支持,涉及農業農村項目傾斜,金融保險等政策扶持,職稱評審、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優先等多個方面。在此基礎上,項目還將探索建立全鏈條的服務機制,從技術指導到成果轉化、創業支持,實行持續服務、定期回訪制度,進一步提升生產經營能力。省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副處長佘義斌表示,項目旨在通過系統、綜合支持的培育,打造一批“頭雁”隊伍,輻射帶動經營主體形成“雁陣”,提高我省農業農村經營主體隊伍整體素質,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持和保障。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郝朦 編輯/汪澤)
“小而美”的口袋公園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記者8日從省住建廳獲悉,江蘇持續加大口袋公園建設力度,2022年全省新改建口袋公園505個,累計建成口袋公園2000餘個,公園綠地十分鐘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0%。
據介紹,13個設區市的口袋公園建設各有特色、頗具亮點。各地因地制宜、“見縫插針”建設口袋公園。比如,無錫推行“公園+”策略,開展公園綠地體育健身、直飲水、無障礙和兒童遊樂等全齡友好設施建設,去年新改建口袋公園數量超100個。常州去年建設28個口袋公園,新建8個“社區鄰里月季園”,建成7個“市民園藝中心”,實現轄市區市民園藝中心全覆蓋。鎮江則通過“公園+體育”等方式,為周邊居民提供健身休閑、交流娛樂的好場所。
各地在建設口袋公園過程中,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精細化開展建設。比如,連雲港採取“項目過堂會”形式,對項目設計逐一把關。徐州突出以人為本、親民便民,去年新建、改建口袋公園12個。淮安去年新建、改建口袋公園20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過程中注重廣泛徵求意見,增加為民服務設施,取得良好社會反響。
各地對口袋公園的管理也十分重視。泰州出台《“口袋公園”綠化工程項目考核評比辦法》等,將在建及已完成的口袋公園項目納入泰州市智慧園林管理系統平台,實現定時、定量、定人、定位数字化管理。
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力爭用5年時間,建成400處以上“樂享園林”活力空間,重點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增強其體系性,建成一批實用口袋、活力口袋和友好口袋。(記者 白雪)
我省廣大民警全力服務保障群眾健康安全
藏藍守護“不打烊”,雲上服務“不掉線”
歲末年初,在鹽城市公安局內,110報警服務台的接警員們忙得“團團轉”。民警郜存德算了算,近一個月,他值班一天要接打400多個電話,人均接警量是原來的兩倍多,“不能讓老百姓找不到警察求助。”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全省廣大民警輔警藏藍作甲、堅守崗位,正全力服務保障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
有需要的地方就有“警察藍”
“慢點慢點,注意老人的腳”“馬上到一樓了,最後三級台階堅持住”……狹窄的樓道里,抬擔架的幾人聲音沙啞、滿頭大汗。
去年12月27日晚上9點多,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奎山派出所接到報警:一位住在21樓的老人急需送醫,但電梯正在維修無法使用。派出所教導員石富榮和民警張勇等6人迅速趕往現場,爬了748級階梯,將老人送上救護車。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警察藍”。在艱苦和危險面前,江蘇公安機關集全警之力、傾一切資源,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去年12月28日晚,揚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三江營水上派出所民警張慶接到一起老人在家中暈倒的警情,趕往現場發現,老人倒在地上幾乎感覺不到呼吸,便立即開始人工呼吸和心肺復蘇。15分鐘后,120救護車到達現場,一腦門汗的張慶又隨車將老人送到醫院救治。
近一個月來,24小時閉環值班運轉,一周接處警50餘起……高強度工作讓張慶腰疼不已,還有一嘴潰瘍,可他笑着說:“我還能再堅持一下。”
盡責守護保障安寧
去年12月29日凌晨1點多,常熟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民警陸添成在警車裡看到一家沿街店鋪旁兩個人形跡可疑,於是立刻上前盤查。原來兩人正在“踩點”,企圖盜竊車內和沿街店鋪財物。
“剛‘陽康’3天,這段時間警力很缺,早點回到崗位就能多分擔點工作。”將那兩人帶回警隊后,陸添成在咳嗽間隙說道。隨後,他又開車前往下一個巡邏點。在返崗的3天里,他每天在街面巡邏超過10小時,現場處置警情16次。
去年12月中旬以來,社會面陽性病例不斷增加。在阜寧縣,多個微信群內一個自稱有藥品貨源的神秘網友異常活躍,高價售賣“泰諾林”“布洛芬”等退燒葯、鎮痛葯。當地公安迅速出擊,將涉案人員季某某抓獲。經查,季某某在無藥品銷售資質的情況下,購買大量退燒葯,在微信群、朋友圈以200―240元一盒不等的價格加價銷售,非法獲取利潤。
始終對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保持高壓嚴打態勢、保障群眾安寧,是江蘇警方的初心使命。經多日研判,灌雲縣公安局發現9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現身家中的線索后,立即組織精幹警力前往福建開展抓捕。去年12月18日,抓捕小組陸續抓獲詐騙團伙重要成員潘某等7人,審訊后又馬不停蹄奔赴廣東,將另外2名團伙成員帶回。
雲上服務助解難題
為應對疫情形勢變化,常州市公安局鐘樓分局五星派出所推出“警心服務站”線上微服務,在線了解群眾急難愁盼,並設置便民藥箱免費提供防疫藥品,目前已發放藥品1500餘份。
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全省公安機關開展雲上服務,及時受理、解決企業和群眾遇到的各類問題。
去年12月27日,江蘇公安交管部門推行6項車駕管便民利企措施,其中包括統一延長學習駕駛證明有效期、實行駕駛證期滿換證業務“容缺辦”等。
宿遷警方利用“警企會客廳”“警企微信群”“企業信息庫”雲上三大載體,推行“365天警務幫辦”機制,為企業解難題。
鹽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青墩派出所青洋警務室民警唐錦生近日返崗后,立即帶領輔警開闢服務“綠色通道”,推廣網上辦、視頻辦、預約辦。他們每天奔波在各大廠區,巡邏防控、化解矛盾,一忙就是十幾個小時。“工友們工作順利、平安,就是我們的心愿。”唐錦生說。(記者 胡蘭蘭 通訊員 蘇宮新)
中新網南京1月5日電 (徐珊珊)新建南京至淮安城際鐵路(以下簡稱“寧淮城際鐵路”)近日在南京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召開站前工程啟動會,標志著寧淮城際鐵路江蘇段開工建設。
寧淮城際鐵路跨越蘇皖兩省,線路自北向南由江蘇省淮安市淮安東站引出,跨過京杭大運河,經江蘇省金湖縣、安徽省天長市、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引入在建的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南京北站,新建線路長約179公里,其中江蘇段長約134公里,安徽段長約45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
全線設淮安東、洪澤、金湖、天長、六合西、南京北6座車站,其中洪澤、金湖、天長、六合西、南京北5座車站為新建車站。項目總投資約334億元,工期預計為4年。
寧淮城際鐵路在省會城市南京與淮安、連雲港、鹽城間搭建起一條快速通道,南京、淮安兩地間可實現1小時內直達,連雲港、鹽城至南京間也將實現“最短路徑”直達。
該項目建成運營后,將進一步完善江蘇省內城際軌道交通網布局,對於方便沿線民眾出行,促進南京都市圈和沿線蘇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完)
在2022年全國職校技能大賽中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賽課融通 看江蘇如何打造大國工匠
一等獎135項、二等獎46項、三等獎22項!這份榮耀屬於參加202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江蘇省代表隊。在本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江蘇省代表隊的獲獎總數、一等獎獲獎數、一等獎中職獲獎數、一等獎高職獲獎數均位居全國第一。獲獎數量、獲獎質量、獲獎比例和參賽覆蓋面均創歷史新高。
大賽是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我省職業院校的辦學理念、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近年來,江蘇職業教育聚焦國家戰略,緊跟產業變革和市場需求,創新培養高技能人才模式,旨在打造更多“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勤學苦練 未來工匠斬獲佳績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覆蓋的專業面廣泛。在獲得金牌的选手中,既有新能源車檢測高手、智能家居安裝工程師能手,也有飛機發動機拆裝調試與維修操作手、工業產品数字化設計與製造師,還有珠寶玉石鑒定師、模特……
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只要走到車前就目光炯炯。南京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高職三年級學生劉嘉瑜和搭檔陳劭文獲得了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項目金牌。從高職二年級參加校賽到最終在國賽中獲獎,劉嘉瑜和搭檔一路披荊斬棘,克服了重重困難。劉嘉瑜告訴記者:“國賽前4個月,每天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9點半,除了吃飯,我和搭檔大部分時間都在訓練。”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項目比賽分故障診斷、拆裝電機、整車維護等多個小項,全部完賽需要2天,共7個小時。“比賽中最有挑戰的是故障診斷項目,在2小時內,憑藉對車的了解,借用診斷儀、測量工具等,我和搭檔需要找出8個故障並且進行排除,最終車輛正常運行才算完成任務。”劉嘉瑜說,“這非常考驗我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現場的靈活應變能力。”
老人不配合吃藥如何應對?如何照顧失智老人日常起居……這些養老服務中頻頻出現的棘手問題,也是養老服務技能大賽的重要考核內容。獲得該賽項一等獎的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王雪瑩,早在一年前就進入備賽狀態。“要準備的內容特別多,練得越多把握也會越大。”王雪瑩告訴記者,在學校實訓室里,她模擬過無數種社區居家及養老機構中可能出現的情形。“一線護理員培訓往往強調實操和用心用情的細心服務。而我們的學生是從護理基礎知識、代謝機制、藥理等學習開始,基於人的需求來進行整體化、系統化的培訓。”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健康學院教師裘雲說。
“通過嫁接可以讓農作物‘揚長避短’。”蔬菜嫁接技能賽的金牌被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植物工程系園藝高職1901班學生陳祉穎摘得。陳祉穎的指導老師吳文麗告訴記者,初選時學校報名該項目的學生有十幾個,但最終只有陳祉穎堅持了下來。為了在大賽中取得好成績,她每天早上6點鐘就起床,一直訓練到晚上11點才休息,基本上以實驗室為家,“壓力太大的時候,小姑娘也會哭鼻子、耍個小性子,但擦乾眼淚她還是選擇堅持。”
以賽促教 精準對接崗位需求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取得好成績,彰顯出江蘇持續推進“以賽促教”、強化實踐育人的成效。“此次取得的良好成績,反映出了我省以技能大賽為抓手,塑造了良好的職業教育發展新生態。”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處處長徐慶表示。
白鹿酥點、水晶石榴、清湯素翅、隨園小景藝術冷盤……在烹飪比賽中,南京旅遊職業學院的隊員們以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為基礎,設計出一桌“隨園風味宴”征服了評委們,獲得一等獎。南京旅遊職業學院烹飪與營養學院院長呂新河告訴記者,在平時的課堂中,同學們就會學習到宴席設計、菜品設計、成本控制、菜品推廣等技能大賽可能會“考”到的知識點。“我們鼓勵人人參與,從中‘選尖選優’,並將競賽項目融入專業課堂教學。從大一開始,我們就會向學生們介紹職業技能大賽,最終挑選成績優異和願意吃苦訓練、有志參与比賽的同學集中培訓‘開小灶’。”
重視實踐,貼近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崗位需求,將“教、學、賽”融為一體,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在去年8月的建築裝飾技術應用賽項上,南通職業大學的魏同玉和柳曉瑜獲得全國一等獎。“在比賽中,有一個指令深化設計考察的項目,堪稱‘盲盒’環節,這就要求學生有充分的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且在生產一線真正實幹實操過。”南通職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指導老師張蓓表示。
職業技能競賽,不僅是“考學生”也是“考老師”,越來越多來自企業一線的技術骨幹走進職業院校。張蓓告訴記者,學校着重提高老師“雙師型”素質,與省內龍頭建築設計公司合作。“學校一方面要求新進校的老師必須進入企業輪崗半年後才能夠走上教學崗位,所有老師每年也會有2―3個月的時間在企業工作學習。另一方面也會從企業一線引進技術骨幹擔任老師,並帶着學生前往建築工地、裝修設計公司實習鍛煉。”
“產學研融合既是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銜接的發展方向,也是科研成果不斷契合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我們鼓勵老師將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的發展方向融入日常教學,帶着學生在研究中學、實踐中學,一起鑽研新技術。”揚州市職業大學黨委書記馬順聖表示。近年來,揚州市職業大學與西門子、騰訊、吉利等頭部企業共建了智能製造、大數據、新能源汽車、智能光電4個重點產業學院。在這樣的氛圍下,揚州市職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倪靜雯、閔熙昊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建築工程識圖”賽項中獲得佳績。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對於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在質和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健康學院院長楊愛萍表示,老齡產業是需求導向型產業,為培育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學校除了與養老機構產教深度融合外,還在校內打造智慧康養實訓基地,融入智能化可穿戴及監測設備。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學生可以“親身感受”患有偏癱、中風等疾病老人的日常生活,更好地理解他們的需求。
“冠軍”回家 幫學生向社會人轉變
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根據江蘇中職職教高考和高職專轉本獎勵政策,獲得省賽一等獎及國賽二等獎以上的同學,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都可以按照相關程序直接錄取本科。同時,對於國賽獲獎选手,還會根據獲獎等級提供一定的物質獎勵。數以千計的職校學生正通過技能大賽升入本科,成為“知識+技能”型人才,為促進江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
去年9月初,從南通職業大學畢業的魏同玉已經前往南京工程學院開始了本科大三的課程學習。“高強度訓練,為了目標拼搏是我高職三年學習的縮影。我想,無論一年後我是就業還是考研,這種刻苦拼搏已經鐫刻在我的心裏。”魏同玉說。
近年來,中國工業自動化高速發展,對高技能工人的需求旺盛。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已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剛性需求。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也正是為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藝的平台,持續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土建大類專家組組長陸惠民表示,職業教育雖以就業為導向,但更重要的是為學生長遠的職業生涯考慮,為他們的就業、擇業、終身發展打好綜合素質基礎。把學習綜合知識、提升技能與培養職業精神融合起來,“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向社會人的轉變,吸引更多人走技能成才之路,還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共同創造圓夢舞台。”
南京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周樂山認為,職業教育要時刻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動機、助推器。
徐慶表示,今後,我省將進一步完善技能大賽制度,為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技術技能型人才,並優化我省職業教育成才的“立交橋”,建立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通從基礎教育到中職、高職再到本科、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推動職普融通、職本融合,推動職業教育社會化發展。(記者 張琳 恭弘=叶 恭弘真 葛靈丹 謝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