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寶6代理 > 新寶6_“藍色引擎”加足馬力,江蘇飛躍“星辰大海”
2023
01-17

新寶6_“藍色引擎”加足馬力,江蘇飛躍“星辰大海”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實施一年以來成果滿滿 ――

  “藍色引擎”加足馬力,江蘇飛躍“星辰大海”

  燈火璀璨,恍如白晝,是科幻電影里需要穿越星空才能抵達的不夜城。近日,連雲港徐圩新區的夜景“出圈”了――深夜,矗立海邊的石化基地,塔架林立,燈火通明,來自全球的油氣在這裏催化、生產,各類化工產品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國內外市場。

  風從海上來,揚帆正當時。2021年年底,國務院批准實施《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陸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規劃》為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擘畫了新藍圖,如今一年過去,落地成果如何?數據是最好的答案:2022年前三季度,江蘇沿海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49.8億元,同比增長2.3%,增速與全省持平,佔全省比重18.6%,較上年底提高0.2個百分點,實現了“十四五”平穩開局。隨着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江蘇沿海地區正加快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並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拓展新空間、展現新作為,從而為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增後勁,沿海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2022年8月,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在連雲港市正式揭牌成立,成為全省首家獲批的省海洋領域技術創新中心,中心圍繞海洋生物等領域,為行業提供相關服務。創新中心,“新”在哪裡?中心堅持科學家、企業家雙輪驅動模式,每個平台的團隊均由頂級科學家+骨幹科學家+項目經理(企業家)組成,一起構築我省海洋保護與利用的“最強大腦”。

  “《規劃》實施一年多來,江蘇沿海地區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連雲港中心、省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載體加速落地。”省發改委沿海發展處處長劉旭東介紹,前三季度,沿海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8.7%,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8.6%,高於全省7.3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當前我省沿海地區發展的強力引擎。以船舶工業為例,《規劃》提出,江蘇沿海要發展新型海洋工程裝備,加快培育新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集群。在《規劃》引領作用下,去年11月,由南通牽頭的“通泰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集群。“近期,省市共建的江蘇省船舶與海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南通,標志著南通形成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為骨幹,專業研發機構為支撐的產業創新體系。”南通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面朝大海,新能源產業在沿海地區有着獨特區位優勢,《規劃》提出要在江蘇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冬日明媚,記者近日在位於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天合光能智能車間內,看到一片忙碌場景。“這裏主要生產光伏組件和光伏電池片,是天合光能在全球的最大生產基地。”天合光能鹽城製造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

  憑藉獨有的“風光”資源稟賦,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落戶鹽城,為產業下一步發展提供強勁支撐。目前,鹽城正吸引全國新能源產業企業紛紛搶灘。放眼鹽城沿海灘涂,成百上千的巨大“風車”林立,銀白色的恭弘=叶 恭弘片隨風轉動,與一座座輸電鐵塔、一條條輸電線勾勒出雄偉的“沿海風光”圖。

  重大項目是產業發展“基石”。2022年,共有70個(南通31個、連雲港16個、鹽城23個)沿海重大項目納入江蘇省2022年重大項目清單,年度計劃投資835億元。其中實施項目60個(產業項目41個、基礎設施項目16個、生態環保項目3個)、儲備項目10個。截至當年12月底,60個實施項目全年完成投資935億元,投資完成率112%。南通澳斯康生物製品、鹽城比亞迪動力電池等14個項目已實現竣工投產或試生產。

  “目前,我們部分設備已進場安裝調試,部分產線已投用。”南通海門澳斯康生物製品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一期建設年產2億劑生物製品合同研發和生產CDMO平台,二期將建設全球領先的蛋白製品原液生產中心。

  補短板,基礎設施建設當好“開路先鋒”

  沿海地區跑出發展“加速度”,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賦能”。不可否認,我省沿海地區基礎設施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規劃》因此提出,到2025年,江蘇沿海地區要基本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基本建成“海港領航、陸海統籌、江海聯動、雙向開放、生態綠色”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國際樞紐海港、一出海口、一門戶”海港體系基本建成。

  “加快提升港口樞紐功能,全省首條30萬噸級深水航道全面建成,連雲港港主港區和徐圩港區航道均達到30萬噸級深水航道等級。”連雲港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四季度,連雲港市港口重點基建項目接二連三取得新進展――徐圩港區四港池48至49號液體散貨泊位工程、贛榆港區4號至6號散貨泊位工程、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新型建材配送中心一期工程完成交工驗收……一批“補短板”項目正築港提速,夯實國際樞紐港“底座”。

  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資源配置能力的海港群,去年12月16日,國內規模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通過管道正式對外供氣,每年可供氣超26億立方米。就在正式供氣前幾天,12月12日,滿載13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的巴哈馬籍船舶“弗瑞特”號從卡塔爾的拉斯拉凡港抵達鹽城港濱海港區,停泊到“綠能港”的LNG接卸碼頭。這是“綠能港”繼去年9月26日正式投產後,接卸的第二船液化天然氣。“‘綠能港’現已具備槽車和管道兩種運輸方式,將進一步提升華東地區天然氣資源保供能力。”中國海油氣電集團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林鋼介紹。

  通江達海,鐵路有着無可取代的重要聯動作用。《規劃》提出,要着力構建公鐵水、江海河聯運的多式聯運體系。去年12月15日清晨,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里,一個個滿載各種商品的集裝箱被吊裝上中歐班列。幾小時后,它們將搭乘班列駛向中亞各國。連雲港中歐班列全年累計開行728列,同比增長17.6%。

  目前,連雲港中歐班列周開行量達到14趟,已布局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5個出境口岸,開行至中亞五國等6條班列線路,並形成海鐵聯運、鐵空聯運、鐵公水聯運等國際多式聯運模式。“哈薩克斯坦過境中國進口的日用消費品,出口的礦產品、糧食等優勢貿易商品,80%以上都是通過連雲港口岸集散分撥,連雲港,就是哈薩克斯坦的大海。”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公司副總經理阿茲感慨。

  “公司每月有20多個集裝箱發往東盟班列,每個貨櫃減少運輸成本6000元,時間還要比海運快一倍。”南通樂薈文具的兒童益智類創意產品遠銷北美、東南亞地區,公司物流主管周宏霞介紹,自南通海安至東盟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開行以來,公司擁有了一條更加高效、穩定的物流通道,企業發展也邁上一個新台階。

  架橋樑,高水平雙向開放步穩蹄疾

  1.4萬平方米的展會規模,500個展位依次排開,南通家紡家居、服裝服飾、醫療电子器械等產品琳琅滿目……去年8月11日開幕的中國南通跨境電商選品博覽會,為南通特色產業與亞馬遜、eBay等全球跨境電商頭部賣家搭建起高效對接平台,促進產業供需協同,助推南通優勢產業加速“出海”。

  這是我省沿海城市培育雙向開放新優勢的一幀生動縮影。《規劃》提出,要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高能級開放合作平台,深入推動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通、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優渥的營商環境土壤,疊加沿海的優勢區位條件,我省沿海三市塑造雙向開放新優勢、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並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南通推出“萬事好通”營商環境品牌,發布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舉措66條;鹽城打造出一支千餘人的專兼職幫辦代辦隊伍,對全市5000萬元以上項目、為民辦實事項目等全面實施重大項目審批幫辦代辦制;連雲港先後出台《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穩定全市外貿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穩外貿舉措,優化政策供給……一年來,我省沿海地區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進一步拓展雙向開放新空間。

  憑藉一系列強有力的“組合拳”,過去一年沿海三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開放“成績單”。2022年,南通建成全省首家跨境電商選品中心,累計建成海外倉8個、佔全省1/4,RCEP原產地證書籤發量全省第一;鹽城吸引RCEP成員國投資項目23個,合同外資5.4億美元,投資領域覆蓋汽車製造、电子信息等產業;連雲港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30019萬噸,同比增長8.34%;滾裝車輛出口達到22.61萬台,連續12個月刷新出口紀錄。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江蘇沿海發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步伐也正在加快。2022年,南通高標準規劃建設沿江科創帶,主動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進一步完善南通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方案;鹽城編製形成《鹽城市高水平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規劃》,基地簽約落戶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36個,總投資1635.7億元;連雲港與上海港通力合作開通的首條直航航線錦江航運越泰線順利首航,與無錫開行全省首个中歐(亞)接續班列。

  優生態,民生福祉水平穩步提高

  在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支持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的意見》背景下,去年底,射陽發布《江蘇射陽港經濟開發區低(零)碳產業園區規劃》,旨在引導當地產業集群加速向低碳、綠色方向發展轉型,也為全國開展低(零)碳產業園區建設提供一定先行先試經驗。“我們將圍繞工業節能降碳、綠色能源供給、碳匯能力提升等重點領域,全力以赴搶機遇、塑優勢,培產業、壯實力,確保高質量建成低(零)碳產業園區試點,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者淼說。

  低(零)碳產業園的先行先試,彰顯出我省發力“雙碳”目標的堅定決心。《規劃》提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系統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展現“生態綠+海洋藍”,持續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一方面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快推動低碳轉型,另一方面還要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並加強污染防治。

  在南通,去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966.2萬千瓦,占裝機總量的57.2%、高出全省25個百分點;在鹽城,新增省級綠色發展領軍企業7家,鹽城環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成國家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在連雲港,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0個,創成省首批綠色發展領軍企業8家,均居蘇北第一。

  《規劃》批複以來,沿海三市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幅度優於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沿海三市實施187項生態環境重點項目,總投資約197億元,近岸海域污染物削減和水質提升三年行動、“美麗海灣”試點深入推進。同期,中央財政支持的連雲港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加快實施,各子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超80%。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加快塑造濱海特色風貌,我省構建完善省、市、縣三級沿海地區特色風貌管理體系,推進“繽紛百里”“生態百里”“藍灣百里”中重點段落詳細設計方案的編製。為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去年7月,我省印發《關於推進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廊道建設實施方案》,打造富有人文魅力的文化海岸帶、具有世界影響的濱海生態旅遊景觀帶。

  着力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去年以來,我省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沿海地區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促進跨區域合作共享,保護傳承弘揚海洋文化,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人們對海洋的眷戀和嚮往。向海圖強、依海而興,是新時代賦予江蘇的使命擔當。展望未來,築夢深藍,國家規劃描繪的“新畫卷”一定能從“大寫意”一筆一筆繪製成“工筆畫”。(記者 陳澄 沈佳暄)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