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各地黨代會報告高頻詞
“十四五”,江蘇製造這樣攀“高”
連日來,全省各設區市黨代會陸續召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各地黨代會報告中出現的高頻詞彙。
前不久,《江蘇省“十四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印發實施,明確要以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培育為總抓手,聚焦自主創新、融合賦能、綠色集約、提質增效,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爭當表率,到2025年,率先建成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隨着江蘇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綠色發展、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等數個規劃相繼印發,我省“十四五”期間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已徐徐展開。
“兩個建成”,
“高質量”具象化為可感參數
“十四五”時期,江蘇製造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的路上,外遇新挑戰、內對新需求,形勢錯綜複雜。
國際方面,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加速調整,發達國家紛紛推動“再工業化”等因素,對我省鞏固製造大省和開放大省地位、深度參与國際合作競爭帶來新的挑戰。從江蘇自身而言,製造業“大而不強”的特徵依然明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舊突出,自主創新水平亟待提高,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現象突出,製造業質態亟待提升。
“江蘇經濟發展已進入創新引領加速、質量全面提升的新階段,必須堅持製造強省建設不動搖。”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周毅彪表示,《規劃》緊扣“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強調厚植江蘇製造業基礎優勢,以先進製造業集群和產業鏈培育為引領,推動江蘇製造加快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
那麼,究竟什麼是“高質量”的製造業?
《規劃》明確提出“兩個建成”――到2025年,製造業在全省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和全國的領先地位鞏固提升,實現創新高水平、製造高效率、供給高品質、結構更優化、區域更協調、環境更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高,重點先進製造業集群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率先建成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一系列具體指標,將“質量效益、創新引領、数字轉型、綠色發展”等“高質量”坐標,具象為可感可追的參數――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48.5%、42%;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2%以上;数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7%;營收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達16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000家……
周毅彪指出,敢於提出“兩個建成”,源自江蘇有攀“高”的底氣――“十三五”期間,江蘇製造業增加值達3.5萬億元、規模約佔全國1/8,貢獻全省34.5%的地區生產總值、39.1%的稅收。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分別達37.8%、46.5%,較“十二五”末分別提高8.0、6.4個百分點。
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丁宏認為,製造業是江蘇的優勢,也是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江蘇製造必須在“十四五”期間,加強自主創新,實現自主可控,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參与《規劃》制定的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柳認為,明確目標的提出,既符合江蘇製造業發展的實際,也彰顯出江蘇志向更“高”更“強”發展的決心。“對照中央要求,《規劃》中對穩定製造業比重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等重大問題着墨較多。特別是立足江蘇製造業在全國基礎較好的特點,圍繞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作出全面部署。”
集群聚鏈,
“產業航母”加速駛向“國際領先”
先進製造業集群和現代化產業鏈,正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重塑競爭優勢的新引擎所在。
早在2018年,我省就提出重點培育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新型產業航母。目前已有6個集群在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決賽中勝出、數量全國第一。“經過兩年‘試航’,產業集群已成為‘十四五’期間江蘇製造業發展的總抓手。”陳柳說。
根據《規劃》的最新部署,我省提出“十四五”時期,圍繞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64個細分產業領域,全力打造1個綜合實力國際領先、5個綜合實力國際先進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10個綜合實力國內領先的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名單中,既有新型電力和新能源裝備、工程机械和農業机械、高端紡織等我省傳統強勢產業,也有物聯網、核心軟件、新興数字產業等近年來崛起的“後起新秀”。以新興產業為導向,“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發展目標層次分明成為最大特色。
以新型電力和新能源裝備集群為例,這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集群,也是最有可能和最迫切需要實現綜合實力“國際領先”的集群。《規劃》提出“以高端化、智能化、清潔化為方向,大力發展特高壓設備、智能安全電網設備、綠色高效新能源裝備等,支持建設光伏、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基地”等總體要求。
在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集聚了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相關支持機構等成員單位超過1000家,去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施新春坦言,電力及工業控制裝備核心芯片過度依賴進口仍舊困擾着全國智能電網產業。“必須繼續以‘集團作戰’代替‘單打獨斗’,推動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6大環節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一同闖世界。”
圍繞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鏈,今年初,省領導掛鈎聯繫30條產業鏈制度已實質性啟動,目標是到2025年,形成10條以上綜合實力國際一流的卓越產業鏈;同時,我省還啟動重點產業煥新工程,推動鋼鐵、石化、輕工、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拉升產業鏈的關鍵同樣清晰明確――通過強企壯企,有的放矢強鏈補鏈。
彎道超車,
製造業“長個子”也要“長腦子”
未來,江蘇製造的國際競爭力又在哪裡呢?
專家提醒,一段時間以來,江蘇製造走的是“跟隨、模仿”的發展模式,容易陷入路徑依賴的“追趕陷阱”。同時,江蘇企業在“闖世界”時也會遇到類似“修昔底德陷阱”,受到發達國家及其企業的排斥和打壓。以經濟大市蘇州為例,儘管製造業體量很大,但一直以來並沒有形成“蘇州製造”品牌。
“製造業由大轉強,不僅要‘長個子’,也要‘長腦子’,這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義。”蘇州大學教授段進軍認為,打響“蘇州製造”品牌,要從戰略層面上從過去的“后發優勢”戰略轉向“先發優勢”戰略,從技術上的“拿來主義”轉向依靠自主創新。
不少江蘇企業已經捕捉到“彎道超車”的機會。9月27日,盛虹集團旗下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與冰島碳循環利用公司就“15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與綜合利用項目”在北京簽約,標志著全球首條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綠色甲醇―新能源材料產業鏈項目正式啟動。“公司不少自主技術工藝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穩定量產,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江蘇製造在新材料領域大有可為。”斯爾邦石化總經理白瑋說。
“‘十四五’期間迫切需要推動產業集群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丁宏認為,我省應更大力度推動数字技術、綠色技術在製造業領域的深度應用,促進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的全面變革,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創新體系,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具有江蘇特色的現代製造業體系。(記者 付 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4353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1年10月12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