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寶6娛樂 > 新寶6_“有備而開”,博物館越夜越精彩
2022
09-01

新寶6_“有備而開”,博物館越夜越精彩

  政策加持,夜遊升溫,晚上遊客甚至比白天還多 ――

  “有備而開”,博物館越夜越精彩

  即將過去的暑假,伴隨“夜經濟”的升溫,省內十多家博物館相繼推出豐富多彩的“奇妙夜”活動。博物館夜場人氣如何?公眾需要什麼樣的博物館夜遊?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館如何在“夜經濟”中有所作為?

  多地開啟博物館夜遊,“夜經濟”更多樣

  在甘熙故居的水池假山間欣賞扇形水秀,到津逮樓內感受5D沉浸式體驗,在茶館里聽非遺傳承人彈唱南京白局,再逛逛夜色下的熙南里歷史文化休閑街區,品嘗南京傳統小吃。8月20日晚,記者在南京熙南里感受了一迴文化夜市。

  博物館在節假日延時開放、舉辦夜間活動在我省已不算新鮮事物。335家備案博物館中,近半都曾在特定節日、活動期間舉辦“奇妙夜”活動,如“南博奇妙夜”已連續舉辦7屆,每年的預約名額都是“手慢無”。伴隨市民文化素養和鑒賞水平的提高,一些博物館開始嘗試有規律地夜間開放。如鹽城市博物館自2021年9月以來,閉館時間從原來的傍晚5點延長至晚9點;宿遷市博物館、常州博物館、無錫博物院等十多家博物館也在小長假、暑假期間相對常態化地延長開放時間。

  一些博物館還會舉辦夜場演藝活動,讓博物館之夜“活起來”。大報恩寺遺址景區與遊戲《江南百景圖》聯動推出主題牆打卡,在景區北側的掃帚巷打造後備箱集市,吸引多元受眾;鹽城市博物館推出漢服文化月、七夕乞巧民俗互動、宋代點茶、淮劇藍調等活動,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體驗。還有一些博物館則結合自身特色,策劃推出研學課程。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開展“博物館奇妙夜――在恐龍腳下入眠”夜晚探秘博物館活動,讓孩子們館內尋寶並夜宿博物館;南京六朝博物館組織“六朝風雅・夜”系列社教活動,選取六朝文物圖案和六朝歷史中的故事,輔以互動體驗,帶小朋友們走進1700年前的六朝生活。

  “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我們館一年25萬人次客流量。2021年,客流量19萬人次,僅僅下降了6萬人次,算南京文博場館里情況較好的。”南京民俗博物館副館長劉媛之介紹,截至今年6月,民俗博物館已經完成了全年参觀人數和門票收入計劃雙過半任務。統計發現,該館本地客流達到了總客流量的85%。40歲以下則佔總客流量的30%,其中,30―39歲年齡段佔比23%,而這部分人群恰好是目前夜間消費市場的主力軍。

  宿遷市博物館館長高小亮也發現,晚上館里的遊客甚至比白天還多,如7月8日至8月20日,在該館延長開放的12天中,夜間遊客數超過白天的達10天。

  博物館開放夜場,為大眾提供了新的休閑場所和娛樂方式,豐富了城市的夜生活,也優化了文化消費產業鏈。記者發現,大多常態化夜間開放的博物館都處在“夜經濟”聚集地,實現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如宿遷市博物館緊靠項王故里景區,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瞻園)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甘熙故居)位於熙南里文化街區,六朝博物館位於長江路街區。2021年10月,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長江路街區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2022年7月,南京熙南里歷史文化休閑街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沒有文化消費場景的加入,‘夜遊生態’是不完整的。”南京旅遊集團熙南里公司經營管理部部長周軼告訴記者,熙南里街區布局“新夜態”,致力打造年輕化、精緻化、休閑化的文旅消費項目,如聯合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共同打造《甘宅雅韻》夜遊項目,在街區舉辦六朝雅集、漢服節、讀書節、咖啡節等。

  除了延長開放時間,更要“有備而開”

  工作日白天,大人要工作、小孩要學習,於是,博物館在工作日里經常冷冷清清,到了周末則人頭攢動,常常需要提前預約、現場排隊,觀展體驗大打折扣。這也催生了博物館的夜遊需求。

  記者採訪發現,公眾對博物館夜場的期待,並不只是單純延長開放時間和看展覽,還要看“有趣”、看“特色”,要讓人從走進去的一刻起就融入到場景中去,最好在放鬆休閑之餘能有所得。

  “夜晚的博物館比白天多了一些神秘感,在古典園林內用現代光影秀還原歷史人物,沉浸感十足。”家住南京市鼓樓區的趙媛近日在小紅書和微博上分享自己参觀瞻園的經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7月23日,南師附小鐵北新城分校三年級的陳博謙和謝澄希慕名到南京民俗博物館欣賞南京白局,並上台現場學習和表演了白局《靜夜思》和《遊子吟》。“小朋友和我們都收穫了獨特的夜遊體驗,遺憾的是室內展廳夜場不開放。”也有遊客對夜間不開放館藏展廳的博物館提出建議。

  “充分挖掘博物館主題文化元素,通過創意給予現代時尚的包裝,帶給遊客新奇體驗,這樣的夜遊項目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館長楊英說,該館正考慮進一步豐富夜遊體驗,引入社會資源,對夜瞻園現有的遊覽路線、遊覽方式、表演內容、遊客互動等規劃進行提檔升級,增強遊客的沉浸式觀感,為遊客呈現一場更有品質、內涵、趣味的實景演繹。

  “夜間旅遊市場以年輕人為主,他們的主要訴求是休閑放鬆。未來,我們館準備攜手街區,打造‘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劉媛之告訴記者,所謂“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就是在保護傳承非遺資源的基礎上,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景區內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植入形式多樣的非遺展陳、體驗活動,讓遊客走到哪裡都可以感受到非遺。

  “博物館的夜晚要亮起來,更要留得住人。如果缺乏高質量展覽和活動,即使24小時敞開大門,也難有人來。”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處處長車寧認為,博物館夜場不能簡單打開大門,應“有備而開”,要開發符合休閑、體驗、教育需求的多業態產品,為公眾提供更具文化、創意、互動的休閑場所和方式。

  政策加持,助力博物館為夜色添彩

  雖然備受關注和期待,但博物館夜間延長開放實施起來並不簡單。

  “博物館承擔保管文物的職責,需要時刻保證文物安全。”楊英說,增加照明設施、大量鋪設電線會增加安全隱患,木質結構的古建築擔不起這個風險。因此,瞻園夜間只開放園林區域,且全部使用冷光源。為了減少人體特別是兒童直接接觸燈具可能導致的危險,燈具還要進行隱蔽處理,做到“見光不見燈”。

  與此同時,不少博物館受限於國家一類公益的屬性,開放夜遊不能為員工帶來收益,增加的客流對他們的收入沒有任何影響,反而“多了擔子”。

  可喜的是,2021年5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印發的《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錯峰延時開放,服務十五分鐘城市生活圈。我省《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則提出“三權分置”、政府投入+慈善公益(基金會)、“大館帶小館”等新發展模式,探索博物館公益單位與市場機制相融合的務實舉措,以社會力量的“活水”為博物館發展帶來活力,並明確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一館一策”方式,制定獎勵辦法,激發創新活力。

  省內多地在關於促進“夜經濟”發展的相關文件中,都有支持文博場所夜間延長開放的內容。南京《關於激發文博場所活力繁榮夜間經濟的意見》明確,根據夜間文博場所開放效益,增加不超過單位年度績效工資總量的15%作為夜間開放加班人員獎勵性績效。

  目前省內常態化夜間開放的博物館主要有三種類型:南京市多家公益二類博物館,有政策支撐,夜間開放的收益可用於加班人員的績效獎勵;宿遷市博物館,公益一類,按照屬地政府要求延長開放,通過調休等內部管理方式維持運營;鹽城市博物館是我省首家嘗試“三權分置”改革的公益一類博物館,在不改變藏品權屬、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將運營權交給外部公司市場化運作,為國有博物館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運營管理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視角。

  政策活水入渠來,多家博物館先行先試。期待更多博物館延時開放、夜間開放,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服務,用新“夜態”喚醒多彩城市活力。(記者 楊� 見習記者 程曉琳 實習生 黃麒霖 餘慶玲)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