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江南小劇場”圓桌會議舉行。倪黎祥 攝
中新網江蘇新聞9月7日電 題:城市為什麼需要小劇場?專家蘇州解惑
作者 周建琳
作為第四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的重要內容,江南採薇――第二屆“江南小劇場”圓桌會議日前在蘇州舉行,來自全國的9位專家就“江南小劇場”文化場景與新動能、数字時代消費新場景以及曲藝小劇場的轉型創新之路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照亮許多人的夢想
從1982年到今天,中國小劇場戲劇已經走過了40年,可以說也有風雨也有晴。作為業內公認的“中國小劇場話劇之父”傅維伯是親歷者更是推動者。
“小劇場,為一批年輕的創作者提供了鍛煉的平台,讓他們離夢想和成功更近了一步。那方天地,是夢想的發源地。”北京青年戲劇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傅維伯希望年輕戲劇人,通過小劇場戲劇的這種形式來鍛煉自己、認識美好生活,再把自己的認識通過小劇場戲劇的形式表現出來,與更多觀眾共享。
傳統文化適應時代審美、不斷創新探索沒有標準答案,更不會是“完成式”。相比於大劇場的大製作,小劇場的小製作試錯成本較小,這是小劇場演藝內容創新的優勢所在。
正如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梧桐所言,創新的過程一定伴隨着失敗,但不經歷失敗就不可能成功,大劇場因為大製作而無法容忍創作者失敗,但小劇場恰恰可以滿足創作者試錯的過程。
“希望更多的中國孩子,能夠看到全世界最優質的兒童劇作品,讓他們在最棒的藝術作品當中浸潤着成長,更希望中國的原創作品能夠走到世界的舞台上。”小不點大視界創始人陳忌譖稱,小劇場也有大夢想。
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小劇場是一個地方的戲劇乃至藝術文化生態的衡量標準,小劇場繁榮,這個地區的劇場藝術、戲劇文化等也就有了發展根基。”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楊乾武認為,小劇場的建設不應只看錶面,蘇州需要明確小劇場建設的定位以及小劇場建設的優勢。
中國曲協《曲藝》雜誌社社長、主編宋洪發認為,小劇場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城市最有符號學意義的場景。怎樣使小劇場成為助推城市經濟增長、賦能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型藝術業態模式?宋洪發表示,蘇州“江南小劇場”可以進行有益的探索。
“‘江南小劇場’是江南文化藝術節的重要組成單元。”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楊芳表示,小劇場的形態非常契合蘇州的城市形象和氣質定位,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會注重發揮小劇場的作用,堅持用小劇場涵養戲劇大情懷,推動蘇州文化高質量發展。
浪潮下的“新思考”
對於如何營造“江南小劇場”發展的良好生態,與會專家們也积極進行了討論。硬件的打造可以很快解決,但是軟件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蘇州小劇場的演出,比較缺乏本土演藝人才,大多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外來人才。我認為如果未來要大力發展小劇場市場,必須得有本土的機構跟力量配備,有本土的人才跟上。我們從全國招募了20名左右的演員入駐蘇州,天天進行排練,希望在蘇州搶先打造成一支本土演出隊伍。”“80后”傅若岩現任哲騰(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監,這是他的蘇州願景。
“蘇州的小劇場呈現出多樣發展的態勢,如今年輕人對於劇場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這也推動着‘江南小劇場’在場景的豐富上、內容的供給上進行更多的思考。”蘇州文化藝術中心總經理張亮說,作為蘇州本土企業,也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在小劇場領域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做出有城市標誌性的、有文化代表性的小劇場品牌。
“我認為中國的小劇場發展的第三次浪潮可能就在蘇州。小劇場藝術並不只是話劇,蘇州有着非常好的曲藝資源,評彈、崑曲、滑稽戲等就是蘇州最早的‘江南小劇場’,只要把藝術的土壤鋪好,文化根基培好,‘江南小劇場’總會迎來開花結果的那一天。”對於前景,楊乾武持樂觀態度。(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5964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2年09月08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