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 Archives: 新宝6平台
中新网江苏新闻4月27日电(记者 孙权)今年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围绕“女性和知识产权:加速创新创造”主题,江苏省内首家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才标网举办“温情筑梦 与爱同行”才标公益基金发布暨妇联成立大会,探索知识产权公益新路径。
才标公益基金发布。才标网供图
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蠡园开发区的才标网主要从事国内国际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版权登记、中国驰名商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项目申报等。自上线以来,才标网在持续深耕知识产权领域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发起贫困助学、癌症帮扶、同心抗疫、关爱老人、公益培训等多项公益行动,多年捐赠物资折合金额达500万元。
据悉,新发布的才标公益基金以关爱妇女儿童为主题,每年将才标网净利润的10%-25%投入其中,帮助困境妇女儿童,提供助学、就业援助和创业指导等,实现“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完)
中新网江苏新闻3月6日电(曹志成)3月4日,宿迁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约。宿迁学院党委书记徐德、华为企业BG服务MKT与解决方案全球培训部部长孟小力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签约现场。宿迁学院供图
徐德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宿迁学院与华为的合作,指出要在更高的站位与目标上打造标杆,树立典范,并对后续合作提出三点倡议:一是举措要落得实,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责任打造成果;二是规划要谋得深,抓重点、快行动,不断磨合持续突破;三是合作要扣得紧,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建立例行沟通与协调机制,紧密合作,共商共赢。
孟小力在致辞中表示,宿迁学院一直以来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致用”校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为国家和产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与华为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鸿蒙、�N腾、鲲鹏等技术高度契合。以本次合作为新的起点,双方将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协议签署前,双方就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座谈,介绍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以及后续合作的方向。根据协议,双方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以“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为导向,在专业能力建设、产业能力建设、产教融合基地、产教融合生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助力宿迁学院建设地方性、有特色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
宿迁学院教务处处长陆海霞、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岩、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林,华为江苏政企苏北业务部总经理谭小虎等参加活动。(完)
苏州市“留创贷”金融产品服务启动仪式。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中新网江苏新闻2月21日电(周建琳)21日,苏州市“留创贷”金融产品服务启动仪式在太仓举行。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各分(支)行与11家留创企业达成授信意向,首批授信额度合计达1亿元,其中单笔授信纯信用最高额度达5000万元。
为加强留学回国人员和留创企业金融服务保障,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苏州市委人才办的支持指导下,优选商业银行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针对留学回国人员和留创企业的“留创贷”金融产品服务,助力解决留创人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留学回国人员正成为苏州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2022年,苏州留学回国人员累计超过5.9万人,近三年新增留学回国人员人数年平均增幅达到8.75%。目前,28家市级留创园共集聚在孵留创企业超千家,已立项资助的姑苏领军人才中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的占比超过六成,境内上市留创企业约占全市十分之一。
据悉,“留创贷”金融产品服务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首批与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开展试点合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市县联动、留创特色、综合最优,实现多主体参与、多产品供应、多渠道对接、精准化服务,分层分类解决留创企业和留学回国人员金融需求。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其它人才科创类金融产品相比,苏州市“留创贷”具有低门槛、低利率、高额度、高效率等综合优势,尤其将着重加大对初创企业的融资服务供给,提高获贷率、首贷率及信用贷占比,为留创人才企业“贷”来金融“及时雨”。
留创园是集聚和服务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的主阵地,苏州全市共建有市级及以上留创园28家。“留创贷”对入驻市级及以上留创园内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实行“入园即贷”。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苏州十个县级市、区建设银行分(支)行与首批11家留创园结对合作,将为园内人才企业提供专员对接、绿色通道、定期走访等服务。
为方便更多人才企业了解和申请“留创贷”,苏州市“留创贷”金融产品服务咨询热线在今天启用。未来,苏州全市人社部门将协同合作银行、留创园等各方,不断建立健全“留创贷”专项服务和“投贷保”联动机制,完善线上线下申请流程方式,开发更多“留创贷”金融产品,服务留学回国人员和留创企业。(完)
欢欢喜喜过大年
――全省各地多彩活动庆新年扫描
古韵又新潮,江南小镇热气蒸腾;传统民俗巡街,文化大餐年味浓;老地标新面貌,带来乡愁记忆……癸卯春节的浓浓年味,在游人如织的景区里,在市民游客的笑脸上。全省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庆新年活动,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新图景。
古镇喜迎八方客
记者 张� 苏州报道
火红的装饰点亮素朴的白墙黛瓦;沿河老街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福字拓印、庙桥大戏、特产美食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流连……1月24日,大年初三,寒风凛冽,而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却是热闹不减,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
“想不到小镇上年味这么浓!我们从上海开车过来,一小时就到了。”来自上海市虹口区的房先生一边举着手机拍照,一边告诉记者。
“今天‘全家总动员’,一起来古镇转转。”袁正带着一家老小六口人,从浙江嘉兴开车到黎里,仅花了40分钟时间。他们手中拎着各种小镇特产,而老人最喜爱的莫过于麦芽塌饼。“这饼又软糯又清甜,很适合老人吃,在城里还买不到呢!”袁正说。
除了麦芽塌饼,海棠糕、油墩、定胜糕、辣鸡脚……老街两旁店铺里,特色年货琳琅满目,各个美食摊位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在模具中刷上油,注入面浆,翻面烘烤,撒上白糖……张记海棠糕老板张炳金的这一套动作可谓“行云流水”。60多岁的他,从古镇对外开放到现在,一直在老街上做海棠糕。“今年游客要比往年多,我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也没怎么停手!卖了快有500个海棠糕了!”张炳金乐呵呵地说。
穿过小弄,越过古桥,来到黎里展示中心。一场“前兔似锦”迎新画展正在展出,71幅花鸟作品精彩呈现。这些画作来自苏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名家和古镇上的书画家,一幅幅惟妙惟肖、生动趣致的玉兔,让观众们感受到新年的跃动之喜。
春节逛古镇,市民游客不仅能体验到传统年味,还能感受数字科技带来的新潮玩法。走进由阿里云和黎里古镇共同打造的黎里云驿站,Vlog机、VR互动设备、景区自助查询系统等,一应俱全。驿站工作人员介绍说,云驿站还保有提供休憩,雨伞、充电宝租借,文创产品售卖等“原生态”功能,让大家在“智”享新年的同时,拥有更温馨、更便捷的旅游体验。
既古韵又新潮的江南小镇热气蒸腾,而这只是苏州文旅市场加速回暖的一个生动缩影。春节期间,苏州全市共有73家国有景区免票,大大刺激了苏州文旅消费市场。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综合各类信息后研判,春节假期全市接待游客量可达650万人次,日均客流约9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0%,熟悉的“烟火气”正在回归。
民俗大餐年味浓
记者 赵芳 连云港报道
“非常热闹,超乎我们的想象,尝到很多地方的小吃。”1月22日上午,在连云港市花果山老山门广场的庙会上,市民卞媛媛和闺蜜卞绍红开心地说。逛庙会、品美食、赏民俗、看表演……春节期间,连云港推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大餐”,让市民游客尽享浓浓年味。
“看!舞龙舞狮队伍要过来了。”大年初一上午,东海县温泉旅游度假区九龙汇夜肆北广场,一场非遗民俗巡演在行进中表演,李百玲连忙叫丈夫拍照。只见一名表演者手持红色绣球,忽而上扬,忽而下旋,身披锦被的两只“狮子”紧盯着绣球时而跳跃,时而下蹲;紧跟其后由十人组成的黄色“长龙”上下左右摆动,引得群众一片叫好。
当日的“2023・东海乡愁民俗会”中,舞龙舞狮、划旱船、箍儿挑等23个本地传统民俗踩街巡演火热上演。“这些项目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东海文旅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赵淳说,“我们把它们集聚起来进行巡演,让观众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民俗的魅力,留存下乡愁记忆。”
南辰跑马灯舞演绎的是北宋杨门女将抗击辽兵的故事。巡演现场,在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陈德叶的指挥下,25名表演者被分成两组,一组敲锣打鼓弄钹,一组身着五彩戏服,左手拎马头,右手握马鞭,骑着布马,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不断变换队形和步伐,用艺术手段再现激烈的战斗场景。“太震撼了,没想到东海有这么多非遗项目,真是长见识了。”陪丈夫回东海过年的湖南人刘依依惊叹道。
在海州古城,400多位民俗文化表演者组成踩街队伍,他们身着喜庆的中国红,以饱满的姿态从朐阳门出发,舞龙舞狮、敲腰鼓、游花船,各类民俗表演让人目不暇接。“今年春节又看到这样的演出,发自内心高兴。”土生土长的海州人陈红霞说。
民俗踩街是老海州极具代表性的节日活动。今年春节期间,“春满海州”民俗踩街闹新春活动在海州区鼓楼广场和各个商业街区举行,上演西游记人物秀、花船、花挑、锣鼓、秧歌等民俗表演。
走进海州商业街区现场,近200人组成的踩街队伍从民主路老街新浦广场出发一路巡演,近3公里的路程满是欢声笑语,除了传统的腰鼓队、旱船队、毛驴队,还加入了西游师徒和蚌精、花仙子等人物秀,并与现场市民互动送福。
“连续开展了15年,糅合了连云港西游文化、海滨文化、盐运文化、民俗文化,这是市区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民俗踩街闹新春活动。”海州区商业街区发展中心营销部副部长钱凡雪介绍。
凤城河畔闹新春
通讯员 沈杰 陈雯
记者 顾介铸 泰州报道
兔年春节,泰州凤城河景区的老街、望海楼、桃园等景点游人如织,成为欢乐的海洋。腾飞的巨龙、舞动的雄狮、传统的戏曲、飘逸的汉服……众多民俗表演项目轮番登场,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为了让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在泰州欢度春节,泰州文旅集团下辖的望海楼、桃园、乔园、梅园、学政试院等十大景点在节日期间免费开放。同时,在春节期间还举办“瑞兔登高喜乐会”“潮兔闹春奇趣行”“潮话生肖贺新春”“古风角色扮演秀”“国潮桃淘游园会”等民俗活动30多项。
大年初一的泰州老街,游人将老街广场围得水泄不通。民间舞龙队一上场,就掀起一阵阵高潮,金龙追逐宝珠,时而飞入云端,时而入海破浪。舞狮队在锣鼓音乐下,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各种形态动作,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
在凤城河畔的桃园石舫上,戏曲、花船、花担、板桥道情等传统文化民俗演出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凤城河景色实在美,民俗表演来助兴,各路游客齐声夸,泰州旅游大发展。”划旱船和挑花担的农民,一边表演,一边用“杨柳青”小调歌唱泰州旅游事业蒸蒸日上。
登上望海楼四楼,由泰州文旅集团古乐坊艺人演奏的泰州古乐,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泰州古乐历史悠久、曲风别致,既有北方音乐的刚烈,又有南方音乐的柔美,形成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已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老街内街,糖画、面塑等非遗文化摊点前挤满了小朋友,非遗面塑传人黄宝富用红、绿、黄等颜色的陶瓷面粉在手中搓搓捏捏,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宝宝”就捏好了,很快被一位游客买走。
来自南京的游客朱海霞说,他们是自驾来泰州旅游过年的,发现这里年味十足,民俗活动很有特色,很开心能沉浸在泰州新春民俗的浓厚氛围中。
老城地标焕新颜
记者 周晶 扬州报道
正月初五上午,仪征扬子公园里龙腾狮舞、锣鼓喧天。新城踩高跷、新集跑驴舞等非遗民俗表演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春节假日期间,仪征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而对于市民来说,最惊喜的莫过于地标鼓楼阔别20多年重新开放。
“我们赶紧去拍个照。”正月初三一早,73岁的市民张爷爷就坐不住了,拉起老伴说走就走。鼓楼雄浑的鼓声不绝于耳,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看着城楼上人来人往,张爷爷满是喜悦,“如今的仪征变化太大了,交通四通八达,桥梁、建筑都很漂亮,环境美空气好,幸福感满满。”
作为我省现存三大鼓楼之一的仪征鼓楼建于明代。去年8月,仪征提出要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让文物修缮成果惠及于民。去年底鼓楼完成保护修缮,今年春节正式开门迎客。“太激动了,在仪征生活了一辈子还是第一次登上鼓楼。”50岁的李先生和妻子在“鼓楼印象”照片墙前仔细端详,不同时期的鼓楼样貌让二人感慨万分。“这20年来,住房、生活条件都改善了,小孩也已上了大学。”李先生说,“生活好了,人的心态也变了,以前过年大多是走亲访友,现在精神上追求会更多。”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春节假日期间,仪征捧出丰盛文化大餐。国有景区免费开放,逛五山祈五福、体验非遗看展览……30多项文化惠民活动让游客的行程满满当当。“仪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要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仪征市委书记孙建年说。
“江水河水湖水,水水润春城,风调雨顺;龙山捺山铜山,山山迎玉兔,国泰民安。”“江潮如鼓涌明楼,唤起一城春色;海日似金照宝塔,引来万道霞光。”仪扬河一湾碧水穿城过,鼓楼南北墙上的春联字里行间写满憧憬。向春而行,仪征以文化为魂凝聚起强大精神合力,锚定“一个先行区、三个新高地”目标击鼓催征又出发。
中新网江苏新闻1月23日电(李小珍)1月23日,宿迁市泗洪县公安局上塘派出所教导员王艳携带大包小包的礼物来到辖区垫湖村,她走走停停,亲切地和每一位村民打招呼。
王艳为孩子送上新衣服。泗洪县公安局供图
刚走进村民王家伦家的巷口,69岁的王家伦和老伴刘彩华远远地迎了上来。“大爷大妈,新年好!最近身体如何?这是给你们带的年货,这是给大宝和小宝的新年新衣。”王家伦夫妇将王艳让进家门,两个孩子笑哈哈地上前向王艳问好。
王家伦夫妇育有两儿一女,儿女都成家了,家里生活一直不错。7年前,小儿子出了车祸,小儿媳远走他乡,留下孙女大宝、孙子小宝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小宝因为听力障碍,只能依靠助听器才能听到别人讲话。在上塘派出所的协调下,小宝已经在县城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了。
在王家伦家待了近1个小时,面对祖孙四人的热情留饭,王艳婉言谢绝,她还要去看望同村93岁老人任楼甫。
“任老,新年好!这是我包的饺子、包子,各种馅料都有,给您放在冰箱里。”看到王艳,任老满是惊讶,因为他知道王艳家在县城,也知道她是江苏赣榆人。面对任老的疑惑,王艳笑着说:“今天是大年初二,我回咱村来给你们拜年,也算是回了‘娘家’。”
时间过得很快,看着王艳要离开了,独自一人生活的任老叮嘱她:“好好工作,常回‘娘家’看看。”
多年来,王艳一直关爱辖区的“一老一小”。为村里的67名留守老人乐享舒心晚年、91名留守儿童逐梦飞扬贡献一点力量,是她的新年愿望,也是她将为之努力的目标。(完)
中新社南京12月17日电 (记者 钟升)两岸企业家峰会永久会址启用仪式17日在江苏南京举行。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在仪式上表示,永久会址的正式启用,将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注入新的信心,为峰会双方交流交往提供更好的条件,也将为两岸企业家在江苏创新创业搭建新的平台。
两岸企业家峰会发端于南京市的紫金山峰会。2013年7月,两岸分别在北京和台北成立了两岸企业家峰会理事会。
郭金龙在致辞中说,峰会的成立是顺应民心潮流、扩大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极富远见的制度性安排。自成立以来,峰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不忘初心、克难前行,在增强台商在大陆发展信心、共建民族经济产业链、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郭金龙强调,峰会大陆方面将持续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走深走实,为在陆台企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拉紧两岸情感纽带和利益联结,铸牢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认为,峰会永久会址的正式启用,彰显了大陆方面对两岸企业家峰会和大陆台商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支持,期待永久会址未来能成为两岸企业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新据点。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邓修明表示,江苏省将以峰会永久会址的启用为契机,全面贯彻《江苏省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持续优化涉台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贡献江苏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