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新寶6平台

2022
05-24

  省生態環境廳18日發布1―4月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

  63個納入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的縣(市、區)中,地表水環境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靖江市、太倉市、張家港市、浦口區、常熟市、溧陽市、揚中市、六合區、高淳區、江陰市;相對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漣水縣、灌南縣、射陽縣、海安市、銅山區、阜寧縣、泗洪縣、豐縣、淮安區、東海縣。

  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相對較快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吳江區、句容市、宜興市、靖江市、銅山區、崑山市、儀征市、沭陽縣、泰興市、泗陽縣;改善幅度相對較慢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豐縣、海安市、洪澤區、淮安區、江都區、江寧區、如東縣、射陽縣、泗洪縣、淮陰區。

  省生態環境廳將結合排名情況,進一步加大對上述排名靠後縣(市、區)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確保全省水環境質量的穩定、持續改善。(記者 吳瓊)

2022
05-23

  文旅賦能,“春牛首”變“金牛首”――牛首山文旅融合產業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5月21日,“人文牛首 格調江寧”牛首山文旅融合產業發展大會在牛首山成功舉辦。省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長傅浩、市文旅局副局長黃琴,江寧區領導曹明、張玉力、張志勝,以及各界專家學者、合作單位代表齊聚本次產業發展大會,共謀發展之舉。

  文化賦能,助力江寧城市氣質提升

  江寧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玉力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的舉辦,是一次助推江寧區文旅融合和文化創新的新嘗試。我們期望與會各界嘉賓深度交流,智匯八方,深入探討當前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為江寧城市氣質提升貢獻智慧和力量。”

  如何實現文旅賦能,進一步提升江寧城市氣質?這場會議的“大咖”們帶來了“金點子”。百家講壇主講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潘知常圍繞牛首山如何從文旅融合創新、文化科技產業發展、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助力江寧城市氣質提升,作了主題分享;《中國室內設計年鑒》主編陳衛新,國家一級美術師趙彥國,江蘇省青年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何方,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曉愚等4位嘉賓,結合目前文旅行業現狀,分別就城市氣質提升的措施,進行探討交流,通過碰撞智慧,為江寧發展獻計獻策。

  城市氣質不僅是整體形象的提升,核心是文化內涵的彰顯。從人文高地、生態福地的牛首山景區到彰顯六朝文化、金陵古韻的金陵小城,都是在深度挖掘獨特的歷史文化根脈基礎上,以旅遊為載體體現金陵文化和江寧氣息。特別是此次會上發布了“心靈之旅、智慧之旅、悅動之旅、緣定之旅和祈福之旅”五大特色主題產品游線,推出了“藝術匠心、禪意家居、傳承非遺、創造體驗、生活美學”五大主題文創產品體系,充分體現了牛首山近年來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方面的成果。

  落子布局,加速“文旅+”多元產業融合

  近年來,牛首山在深耕文旅融合發展的同時,也在加速推進金陵小城、金牛谷等重點項目,加快布局文化科技和数字文旅產業。會上,牛首山文化旅遊區主要負責人就園區投資環境、招商政策、企服體系、旅遊及文創產品等作專題推介,重磅發布牛首山推動文化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的12條政策:對落戶園區的功能性總部、區域總部和創意研發中心項目,最高給予150萬元補貼;對落戶企業最高給予50% 的辦公房租補貼;在企業上市培育方面將分階段給予最高200萬元的上市補貼……在一系列“硬核”政策之外,牛首山還將啟動“牛首園丁”計劃,以“文化空間+眾創空間”運營新模式,通過打造文化產業交流、数字技術共享、信息集成服務三大公共平台和沉浸式體驗空間,积極營造資源要素集聚、服務機制健全、創業環境友好的“牛首生態圈”。

  “下一步,我們將积極搶抓数字經濟發展機遇,聚焦文化科技產業和数字文旅產業,重點打造牛首山文化科技產業園和琵琶井数字文旅產業園兩大特色專業園區,走出一條特色化、產業化、集群化產業融合發展之路。”牛首山相關負責人表示。

  “智匯牛首”,搶佔發展“智”高點

  在“智匯牛首”品牌創新發布環節,江寧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曹明為牛首山創新發展智庫首批入選的10名專家頒發證書。據了解,牛首山創新發展智庫成員“咖位”十足,不僅有哲學、藝術、旅遊、經濟等方面的專家,也有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業經濟、数字信息領域的領軍人物。同時,整個大會結尾放出特別的“彩蛋”,精彩的“牛首十二講堂”預熱片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圍繞打造公益性文化客廳定位,牛首山將邀請各領域“出圈”人物主講,全力打造江寧乃至南京特色文化品牌課堂,助力江寧人文氣質提升和南京美麗古都建設。

  牛首山創新發展智庫專家代表,江蘇省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表示:“牛首山通過搭建創新發展智庫平台,匯聚各方資源,為牛首山發展提供思想引領、決策建議和智力支持,相信一定可以更好助推園區高質量發展。”(通訊員 盛乃超 徐晨晨)

2022
05-20

  全省高速因疫情防控臨時封閉的收費站全部開通

  貨車司機:高速公路“由通向暢”

  公路交通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也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關口。4月底,省交通運輸廳發布關愛貨車司機便民措施,要求加快暢通運輸主通道,設立物流保通保暢專班,24小時受理司機訴求,隨時為貨車司機提供暖心服務。當前,貨車司機出行體驗如何?

  300公里路程比前幾次順暢

  5月16日下午3點,陽光灑在南京龍潭港的江面上,龍潭基地天宇碼頭招商物流倉庫門前已排起長龍。

  浩宇物流的貨車司機周世彬駕駛着紅色解放牌貨車,出示“兩碼”和核酸檢測報告、領取配貨單、核驗單子、等待配貨……一整套嚴格的流程下來,周世彬將車穩穩地停靠在2號倉庫的裝卸貨平台。在工作人員指揮下,一輛滿載貨物的叉車便駛入貨車車廂,不一會兒,車廂就被塞得滿滿噹噹。

  南京到杭州,先從312國道棲霞段上高速,再順着長深高速一路向南,最後到新市西出口下高速,300公里路程的每一段,周世彬幾乎都能倒着背出來。

  “對於常年跨省的貨車司機來說,48小時的核酸檢測報告就是‘通行證’,尤其是像我這樣两天就要往返一趟的,核酸檢測基本上要天天做。”周世彬說,前兩個月,貨車司機每天除了送貨,不是在做核酸檢測,就是在做核酸檢測的路上。

  改變正在悄然發生。從5月上旬開始,周世彬發現以往高速口排着的長龍逐漸變短了,前两天到湖州新市西收費站時,前面只排了兩輛車。“現在每個服務區都能做核酸檢測,再不用擔心沒地方檢測,也不用全擠到收費站檢測,下高速時間減少一大半!”周世彬說,前兩個月下高速車流量多時曾排過2個小時的隊,現在平均最多等半小時。

  從南京出發近3個小時后,正好到了晚飯時間,周世彬和往常一樣將貨車駛入宜興太湖服務區。這是到目的地前的最後一個服務區,他總習慣在這裏休整一番:打壺開水,洗把臉,吃碗泡麵,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路。這一次,他又多了一個“選項”――就地做核酸檢測,不到10分鐘。

  晚上10點,歷經5個多小時的奔波,周世彬的大貨車穩穩地停在廠家門口。

  最快一次15分鐘出了收費站

  4月27日夜,張建駕駛着一輛載重15噸的貨車到南京祿口裝貨,車廂裝滿食品,連夜運往鹽城。

  “高速公路很好走。”張建介紹,疫情期間,要把一車貨分別送到東台、大豐、建湖,用時肯定要比過去長。

  4月28日上午,張建抵達東台,卸完貨后趕往大豐,又一次卸完貨后,他到鹽洛高速郭猛服務區稍作休息,然後直奔建湖,“每去一個地方,要提前一天申報,每到一個地方,要現場做核酸和抗原檢測。做完檢查后在車裡等待‘雙檢’結果,等‘陰性’報告出來、貨主前來帶路才能前往卸貨地點。”

  張建常年跑南京―上海專線,3月底,他主動在“運滿滿”平台接單從南京運送蔬菜到上海。“我每天都會做好核酸檢測和車輛消殺工作。”張建坦言,“運輸是我們貨車司機的本職工作,給上海送去急需的蔬菜,還能幫助菜農解決銷路問題,特殊時期很有意義。”

  跑了幾次上海,回南京隔離14天後,張建的運輸業務主要集中在省內。“這一段時間,全省幾乎跑遍了。”張建表示,前一陣路上很難走,耗時長。現在便捷多了,最快的一次,是前幾天送貨到江陰,只用15分鐘就出了收費站。

  5月17日下午,記者再次聯繫張建,他正送貨抵達蘇州,“還是點對點運輸,路上已經越來越好走了。”

  全省路網暢通率保持在99%左右

  5月17日下午,滬寧高速南京收費站出入口,來往車輛有序通行。

  “到南京24小時前,我就在網絡平台‘寧暢運’進行預約申報,填報信息后,1小時不到通行碼自動生成。”蘇H貨車司機杜文說,使用通行碼通過綠色專用通道,運輸貨物進出南京十分便捷。

  南京市交通綜合執法局二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孟龍說,一掃通行碼,所有提前填報的信息就會出現在設備上,在核對無誤、車上人員進行核酸採樣后便可快速通行,大大提高了來南京貨車的通行效率。

  “有重點涉疫地區行程史的貨車,填報信息校核后4小時內生成通行碼,‘寧暢運’優化了疫情管控措施,對重點涉疫地區抵寧貨運車輛所採取的預約通行服務,實現貨車抵寧時快速查驗、採樣及檢測,點對點‘閉環’引導直達目的地。”南京市交通綜合執法局二支隊支隊長陳兆棟介紹。

  切實保障貨運暢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省交通運輸廳推動高速公路出入口和服務區“應開盡開”。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因疫情防控臨時封閉的收費站、服務區已全部開通。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通過專班調度、查驗關口前移等方式,我省公路擁堵狀況明顯緩解,目前路網暢通率保持在99%左右。

  “隨着公路運輸通道更加暢通,路上貨車明顯增多。”江蘇省高速公路調度指揮中心主任湯海學介紹,5月9日至16日,全省高速路網出口日均流量為81.67萬輛(貨車46.59萬輛),較4月1日至11日期間增長104.64%(貨車增長80.37%)。

  全省高速正處於“由通到暢”過程中。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任傑表示,為更好服務廣大司機,目前,江蘇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廣場上,共設有515個防疫應急移動廁所、183處應急便民點、40個應急核酸檢測點、25個快速抗原檢測點。正常營業的服務區中,154個服務區提供平價暖心餐,16個服務區為集裝箱卡車專用服務區和中高風險地區車輛專用臨時停車點,為貨車司機提供生活保障。(記者 梅劍飛 沈佳暄)

2022
05-16

  2017年12月,黨的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到地方視察就來到江蘇徐州,他深入當地企業鄉村,就“掌握核心技術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生態修復促進城市轉型、抓好精神文明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江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產業、生態、城市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近年來江蘇牢牢穩住實體經濟“壓艙石”,积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在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蹄疾步穩、昂揚奮進。

  日前,全球最大噸位后驅剛性礦車在徐工正式下線,礦車載重400噸,研製中攻克了大扭矩輪轂驅動、駕駛室滾翻保護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拿下了6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也讓徐工擁有的有效授權專利一舉突破了8400件。近年來,正是牢記總書記視察徐工時的指示要求,堅持創新引領,徐工在世界工程机械行業排名從2017年的第七位,成功躋身全球前三。

  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正得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工考察時特別指出,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我們也是堅持科技創新,聚焦核心領域,在核心技術突破上,將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遵循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製造業規模約佔全國1/8的江蘇,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為目標,加快構建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再造實體經濟發展新優勢。如今,在總書記視察過的徐工漢雲工業互聯網平台上,實時更新的“徐工指數”不僅能反映徐工設備在全球運轉和工程建設情況,更能為工業發展、宏觀經濟決策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撐。

  徐工漢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EO張啟亮說:“當時在徐工漢雲平台的大屏幕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的漢雲工業互聯網平台不僅要連接國內,還要連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漢雲平台的海外連接設備超4萬台、覆蓋‘一帶一路’沿線80個國家和地區。平台設備的入網數量也從總書記視察徐工時的42萬台增長到了120萬台。”

  從徐工放眼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鏗鏘有力,2021年,江蘇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國的13.3%,製造業集群規模全國最大。今年,江蘇將進一步啟動製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力爭3年內讓全省所有規上工業企業均實現升級改造,讓創新血脈充盈製造業的肌理。

  毗鄰潘安湖的徐州馬庄村,积極打造休閑旅遊,豐富鄉村文化,把村裡的“小香包”做成了“大產業”,帶來3000多個就業崗位,實現年銷售收入800餘萬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香包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英說:“香包工作室讓我們有穩定的收入,還能讓那麼多人傳承傳統文化、共同勞動致富。”

  徐州市賈汪區馬庄村黨委書記毛飛說:“對香包品牌的管理,‘國潮’文創的款式,商業運營模式等方面,我們進行了全面提升,同時我們還籌備成立了馬庄村鄉村振興學堂,全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旅遊村莊。”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如今的江蘇,正按照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持續加快。2021年,全省糧食總產量749.2億斤、創歷史新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三年累計改善蘇北30多萬戶农民住房條件,城鄉收入比縮小至2.16:1。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蒙、王堯、張正 徐州台報道)

2022
05-15

  省交通運輸廳日前印發《2022年推行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各地統籌推進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出租車等領域適老化服務提升、車輛更新、設施改造。10月15日前,各設區市全面完成本地適老化城市交通出行任務目標。

  我省將持續提升巡遊出租汽車電召服務能力,優化網約車“一鍵叫車”;新增、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電車800輛,打造敬老愛老城市公交線路22條;地鐵上下車無障礙渡板實現全配備,方便老年人上下車。

  方案要求,6月30日前各設區市至少打造1條敬老愛老服務城市公共汽電車線路,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至少選取1條地鐵線路配備上下車無障礙渡板;8月15日前完成80%的敬老愛老服務城市公共汽電車線路、新增、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公共汽電車站台適老化改造等目標任務。

  方案明確,敬老愛老服務城市公共汽電車線路原則上應全部使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電車車輛,配置老幼病殘孕優先座位,落實老年人優先優惠乘車政策,配備經驗豐富的司乘人員,在車輛內開展敬老愛老宣傳,車廂內配備便民箱等。(記者 梅劍飛 田墨池)

2022
05-14

  記者獲悉,今年以來省國資委和省屬企業面對多重風險挑戰,迎難而上,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全面加快項目各項前期工作,加快在建工程實施進度,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引領帶動作用,积極推動完成重大項目建設。

  江蘇沿海輸氣管道淮安-建湖-鹽城段工程項目獲核准批複

  4月29日,經過兩年多不懈努力,江蘇沿海輸氣管道淮安-建湖-鹽城段工程項目獲江蘇省發改委核准批複。該項目是江蘇省沿海輸氣管道專項規劃(2018-2022年)中沿海管網支幹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沿海LNG氣源向鹽城、淮安、宿遷及徐州等地區輸送的重要通道,可以實現與國家管網中俄東線及青寧管道江蘇段的互聯互通。本項目輻射阜寧縣、射陽縣等目前尚未接入長輸管道天然氣的地區,是實現江蘇全省管道天然氣”縣縣通”目標的重點工程。線路總長112公里,設計輸氣規模48億立方米/年,總投資約14.93億元。此外,江蘇沿海輸氣管道如東-常熟-太倉段工程已開工建設五個標段、江蘇省液化天然氣儲運調峰工程項目樁基工程已全部完成,江蘇省煤炭物流靖江基地項目二期工程水域、陸域工程都已順利完成對應關鍵節點,一季度卸船碼頭進入“水水轉運”試運行階段,預計今年完工投運。

  “施工承包+股權投資”創新模式助力張靖皋長江大橋建設

  設計效果圖

  張靖皋長江大橋位於長江下游澄通河段如皋沙群段,於張家港、如皋和靖江內跨越長江。其跨江段南航道橋作為控制性工程,採用主跨2300+717米兩跨吊鋼箱梁懸索橋,建成后將創下世界最大跨度懸索橋、世界最高懸索橋橋塔、世界最長高強度主纜、世界最大地連牆錨碇基礎、世界最大連續長度鋼箱梁、世界最大位移量伸縮裝置等6項世界之最,系“中國橋”首次突破2000米跨徑大關的開篇之作。為儘快形成建設資金保障能力,確保張靖皋大橋按省政府計劃如期開工,江蘇交控創新試點“施工承包+股權投資”,省、市兩方資本金出資可減少超過40億元,目前項目第一階段招標工作已完成,江蘇交控正在牽頭組建項目公司。

  南沿江城際鐵路路基工程已完成98%

  近日,南沿江城際鐵路金壇車站首片站台梁順利澆築完成,標志著南沿江鐵路金壇車站施工進入新階段。金壇站台梁的成功澆築,為接下來的順利收官打下堅實基礎,該項目部共28跨站台梁預計在6月份全部施工完成並移交給站房單位。

  為加快鐵路建設,早日讓沿線居民高鐵夢圓,省鐵路集團堅持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當前,南沿江城際鐵路路基工程已完成98%,橋樑工程已經完成96%,全線1.3萬施工人員正奮戰在各個施工現場。南沿江城際鐵路全長278.53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滬寧間第二條城際鐵路,該鐵路建成后,將助力沿線的句容、金壇、江陰、張家港、常熟等地融入滬寧一小時高鐵圈,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太倉港四期工程一季度完成箱量276552.5TEU

  一季度,太倉港四期工程完成箱量276552.5TEU。後期自動化設備現場調試方案優化已同步開展,計劃本年度10月形成200萬TEU生產能力。太倉四期碼頭於2018年4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40.27億元,規劃建設4個5萬噸級集裝箱碼頭泊位,泊位總長1292米,年設計通過能力200萬TEU,是江蘇省重點工程,是江蘇省港口集團成立以來投資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項目。項目於2021年6月進入聯調聯試適應性生產,2021年實現集裝箱吞吐量50萬TEU。建成后的太倉四期碼頭以“綠色、智能、高效”為引領,進一步拓寬物流通道,優化全省港口功能布局,助力港產城融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擴大有效社會就業,有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郭藝 編輯/玉潔)

2022
05-14

  江蘇從5月1日起正式入汛,根據水文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江蘇降水量較常年持平或略偏多;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汛情,全省各地紛紛行動起來,提前排除隱患,落實好各項應急措施。

  根據預測,今年汛期江蘇氣候狀況一般到偏差,極端天氣事件影響突出,汛期降水量較常年持平或略偏多;入梅正常略早,出梅接近常年,梅雨量接近常年,局部地區可能偏多,影響南京的颱風大約在1到2個。

  南京市防汛部門開展拉網式汛前檢查,確定市級重點險工隱患42處,包括12處水務工程和30處城市易積淹點,完成長江19個重點岸段131公里水下地形監測,確定長江大勝關等4個防汛重點岸段,落實防禦方案。

  南京30處城市易積淹水點

  1.江北大道(陸雲加油站附近)

  2.龍山南路

  3.新馬路69號

  4.華飛路恆嘉路路口

  5.中央路洞庭路路口

  6.環陵路岔路口

  7.富貴山小區

  8.王家灣地鐵站

  9.匯景北路周邊

  10.應天大街賽虹橋段

  11.運糧河西路住建大廈門前

  12.飲虹園積淹水片區

  13.燕山路萬達廣場

  14.奧體大街與雲龍山路口

  15.黃山路嘉陵江東街路口

  16.揚子江大道(由南向北綠博園地鐵站3號口處)

  17.熱南片區(姜家園120巷)

  18.石頭城南京藝術學院西門

  19.浦江路南段

  20.幕府西路水關橋段

  21.馬高路芝嘉東路

  22.南大和園地鐵站

  23.邁化路與宜春街路口

  24.堯新大道與恆通大道路口

  25.七鄉河大道

  26.丁牆路寧南氣配城段

  27.揚子江大道高鐵橋下

  28.鳳台南路與長虹路路口

  29.八里路(審計大學)

  30.啟迪大街下穿寧蕪鐵路涵

  在揚州頭橋鎮的歸江河道水利風景區,這裏正在對長江防洪堤岸進行加固提升。現場可以看到大型机械和工人們是在搶抓工期,力爭在今年主汛期來臨之前完成工程建設,此次提升工程重點對老堤防加寬、培厚,同時採用新型的六角預製塊鋪設護坡引水面,防洪能力和整體形象得到雙提升。在揚州市防汛物資儲運站,木材、土工布、防汛草包等物資已經存滿倉庫,今年還新增了水上飛翼救援機器人等防汛“神器”。

  洪澤湖大堤是淮河下游重要流域性防洪工程,上承淮河上中游15.8萬平方公里的洪水,下保蘇北里下河地區3000萬畝農田和2600多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近日,洪澤湖水利工程管理處組織開展了洪澤湖大堤防汛搶險演練,提升突發問題應急處置能力。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李璇 編輯/李時)

2022
05-13
2022
05-09

  中新網南京5月7日電 (記者 楊顏慈)江蘇省政府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新近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財政金融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政策措施”)。根據文件,該省推出16條有力舉措為“魚米之鄉”注入金融“活水”。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季輝介紹,“十四五”期間,持續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離不開大量資金支持,既要有效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也要加大力度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入農業農村領域。

  “當前,积極應對新冠疫情對農業農村發展影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全面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迫切需要迅速出台針對農業農村的財政金融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有效投資。”季輝說。

  為此,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相關部門迅速展開調研,摸清當前該省農業農村發展財政金融的支持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幫扶舉措。

  在政策措施的具體內容上,包含優先支持糧食油料生產信貸投放、拓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融資渠道、加快普及小農戶普惠信用貸款、打通農村產權抵質押融資堵點等。

  記者發現,文件提出了許多量化指標。例如,明確提出2022年力爭江蘇省涉農貸款發放餘額突破5萬億元,支持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貸款超過5000億元。

  文件明確要求拓寬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融資渠道,開闢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融資綠色渠道,組織金融機構每年精準對接1000個以上重大項目,力爭投放貸款不低於500億元。

  針對小農戶貸款難的問題,文件特別從農村普惠金融的角度,提出加快普及小農戶普惠信用貸款。

  季輝介紹,本次出台的政策措施緊扣農業農村重點工作任務,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對金融需求為主線,有針對性提出新的支持政策措施。通過財政政策和金融服務,既放大財政政策的撬動作用,又發揮金融市場化手段的優勢,實現財政政策對金融支農的“催化劑”作用。同時,政策措施注重瞄準重點領域環節突破,具有一定的引領性和創新性。(完)

2022
05-04

  我省發布2021年海洋經濟統計公報

  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9248.3億元

  4月29日,我省發布《2021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我省海洋經濟發展復蘇明顯,呈現穩定向好態勢。

  據初步核算,去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9248.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按現價計算),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7.9%。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536.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311.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400.5億元,分別占海洋生產總值的5.8%、46.6%和47.6%。海洋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升。

  去年,江蘇沿海地區(南通、連雲港、鹽城)海洋生產總值為4818.1億元,比上年增長10.6%,佔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1%;沿江地區(南京、無錫、常州、蘇州、揚州、鎮江、泰州)海洋生產總值為4351億元,比上年增長14.8%,佔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7%;非沿海沿江地區(徐州、淮安、宿遷)海洋生產總值為79.2億元,比上年增長8.4%,佔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

  去年,我省主要海洋產業強勁恢復,增加值363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養捕結構進一步優化。海洋電力業加速發展,全省能源結構進一步調“輕”調“綠”,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沿海沿江港口生產增長較快,海洋交通運輸業發展態勢良好。隨着世界航運市場逐步回暖,全球新船需求顯著回升,新承接訂單量大幅增長,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造船指標仍居全國之首。(記者 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