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江蘇重點水利工程全面加快建設 一季度完成投資45.32億元
今年以來,江蘇省水利系統搶抓汛前建設黃金期,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努力形成更多投資量、實物量,一季度共完成投資45.32億元,發揮了水利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江蘇省投資額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今年國家重點推進的55項重點水利項目之一,建成后流域內2000多萬人口、3000多萬畝耕地的防洪安全將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今年一季度,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累計完成18.59億元,完成土方開挖472.3萬方。在鹽城濱海,先導工程之一的張家河閘站已經完成站身水泵層、電機層、自排孔涵洞的澆築,閘站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
鹽城市濱海縣張家河閘站工程項目經理楊軍表示:“現在正在進行內外河附屬設施、土方回填及主廠房施工,機電及電氣設備加工製造已具備出廠驗收條件。工程計劃在4月底全部完成水下工程施工,5月底具備應急排澇條件。”
洪澤湖周邊滯洪區近期建設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項目建成后,將恢復洪澤湖8.55平方公里水面,庫容增加1160萬立方米,對區域經濟發展、生態建設及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淮安市淮陰區Ⅱ標段的施工現場,上百台套大型机械開足馬力,200多名工人正在對洪澤湖的堤防和配套建築物進行作業。今年當地成立了工程領導小組,從制度、資金、安全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保障,確保項目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截至目前,淮陰區境內的項目進度達到了65%。
淮安市淮陰區水利重點工程建設處主任周建華說:“我們今年的投資目標任務大概是1.3個億,工程預計2024年開春以後基本收尾,明年5月份的時候主體工程基本全部完成,開展各項工程的驗收。”
今年,江蘇省將錨定重點水利工程投資180億元以上、農村水利投資80億元以上的建設任務目標,突出抓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吳淞江(江蘇段)整治等國家水網骨幹工程建設,統籌河流治理項目,加快江蘇現代水網建設。截至3月底,已累計完成建設任務45.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2%。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鵬 編輯/徐瑋琪)
我省已培育省級名特優食品小作坊1006家
美食小作坊,撐起民生大產業
南京鹽水鴨、鹽城藕粉圓、如皋肉渣、蔣壩魚圓、揚州鹽水鵝、泗陽膘雞……4月10日,2023年江蘇省名特優食品小作坊美食展銷活動在南京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開幕,全省13個設區市140多家食品小作坊及數百種特色食品參展。該活動也是省市場監管局為進一步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打造地方特色食品品牌的年度“重頭戲”之一。
小作坊登上“大舞台”
從南京桂花鴨到鎮江大京果,從連雲港醉蟹到宿遷劉大燒鵝,從無錫包子到揚州鹽水鵝……展銷會現場,極具各地特色的美食琳琅滿目、香氣四溢,吸引大量市民遊客駐足選購。
來自興化市的上池酒坊老闆胡可天笑盈盈地告訴記者,今年他第一次走出泰州參加展銷會,真是收穫滿滿。“我們酒坊的酒都是小窖釀造,比較原生態,不少人喜歡原汁原味的傳統方法釀造的酒。他們不僅現場買酒,還紛紛添加微信,希望以後線上再聯繫。”
藕粉圓、藕粉、黑芝麻粉……位於鹽城市亭湖區的錢青蘭食品店老闆錢青蘭帶來不少特色美食。她現場煮起藕粉圓,不少市民駐足品嘗。據她介紹,該店的產品已經走進鹽城當地不少酒店和超市。為了讓大家現場品嘗到正宗的鹽城藕粉圓,她還特地帶了冰箱為食材保鮮。
“以前小作坊給人的印象是環境‘髒亂差’,產品品質一般,沒想到現在的小作坊產品這麼好,形式豐富、創意十足。”現場一位南京市民告訴記者。
小作坊大多散落於大街小巷,入行門檻低,此前作坊主食品安全意識普遍薄弱,生產條件簡陋,風險隱患較多,一直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難點。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處處長宋傳榮介紹,2020年,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啟動為期三年的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優工程,全面優化食品小作坊監管體系,全面提升食品小作坊產業水平。2021年,“推進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工作被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三年來,全省各級財政投入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超2億元,因地制宜建成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48個,共培育名特優食品小作坊1006家。
時光沉澱,“江蘇味道”歷久彌新。全省現有“非遺”食品小作坊83家,國家級1家、省級15家;“老字號”食品小作坊31家,國家級6家、省級5家;一批省級名特優食品小作坊綻放出新的光芒,“黃天源”“仁昌”“老萬和”等小作坊文化名片熠熠生輝。
小作坊蘊含“新變化”
除了傳統地方美食,一些小作坊還推出設計新潮的花茶、果酒和綠豆湯、燒烤蘸料等“輔助”類食品。
“我曾在一家500強餐飲公司幹了15年,主要負責技術和管理。2021年我們開始創業,主營烤肉蘸料,目前在蘇浙地區有3家直營門店,從食品加工廠到直營門店,用工約60人。”爐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娟直言,自己創業也算“專業對口”,小作坊可謂是小微個體經營戶創業起步的“首選”。雖然前兩年比較艱難,但從今年春節起,無論是門店的營業額還是加盟商的反饋,都有比較快速的增長,前景非常好。
現場,“江蘇省名特優直播間”熱鬧非凡,“打頭陣”的產品是徐州的“樊響”扦子。直播間負責人告訴記者,“展銷會一共3天,每天安排19家作坊直播,主辦方還為其配備專業主持人。通過直播進行線上推廣,讓未能到場的觀眾感受名特優食品小作坊食品的誘人美味並在線上下單購買。”
“扦子,又名卷煎,是徐州傳統菜肴,其製作技藝入選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我曾祖父開始,這個手藝一直傳承至今,後來我自己註冊商標、成立品牌。”“樊響”品牌創始人樊繼向告訴記者,通過此次展銷活動,他進行直播帶貨“初嘗試”,未來打算尋找靠譜合作對象,增設線上渠道,通過網絡將扦子賣向全國。
“小作坊”關乎“大民生”,“小食品”孕育“大產業”。記者在現場遇到兩年前曾採訪過的小作坊“八珍米家”。“我們去年下半年升級了,已經成企業啦!”南京八珍米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劉躍說,僅僅3年左右的時間,“八珍米家”從一家小作坊發展成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升級后,產品銷售渠道更加廣闊,不再局限於門店和“朋友圈”,目前已入駐南京、泰州、滁州等地的連鎖超市,訂單量是以前的10倍,共吸納近30名35―50歲的工人就業。
小作坊也有“大夢想”
來自泰州的久鹵滷菜加工店的攤位上,麻辣鵝、鹽水鵝、蜜汁帶魚等一字排開。“快來嘗嘗,今天帶來的都是‘招牌菜’。”老闆陳蘇琴熱情地招呼。陳蘇琴目前在泰州地區有十幾家店,包括多家加盟店。“小滷菜也有大夢想。”在陳蘇琴看來,做小作坊很有奔頭。“經過多年打拚,我有了自己的品牌,還帶動30多人就業。希望政府部門更大力度幫我們多多推廣,把品牌推出去。”
胡可天的上池酒坊位於興化兩大旅遊景區之間,去年受疫情影響,銷售額僅50萬元。雖然是小作坊,但是胡可天的品牌意識很強。他告訴記者,除了已經註冊的“千垛人家”商標,最近又註冊“老闆橋”商標。“現在消費復蘇了,到處都是機遇,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
江蘇共有食品小作坊7000餘家,主要生產滷肉製品、糕點、豆製品等,這些作坊主大多數是個體工商戶。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促進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用18條具體措施鼓勵、支持、引導個體經濟健康發展。
目前,全省構建起“省名特優食品小作坊”“金陵名食坊”“錫食名坊”等品牌矩陣,推動我省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對食品小作坊的支持、幫扶將一直在路上。今年計劃對食品小作坊進行全省巡展,同時也將通過持續的幫扶指導,讓更多的名特優食品小作坊成為江蘇美食的‘金字招牌’。”宋傳榮說。(記者 許海燕 洪恭弘=叶 恭弘)
科創板上市公司每5家就有1家來自江蘇 ――
里程碑!江蘇科創板上市企業達百家
4月4日,華海誠科登陸資本市場,江蘇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100家的省份。在目前512家科創板公司中,江蘇公司佔比約19.5%。這些企業有着怎樣的成長和感悟?科創板的快速發展,為江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帶來怎樣的啟示?
用足用好資源,企業全方位“加速”
凈利潤9248.84萬元,即將“摘U”――近日,普源精電披露2022年財務數據。一年前,普源精電通過科創板創新制度得以登陸資本市場,因為上市時凈利潤為負數,其股票代碼后一直加“U”。
談及上市一年來的感受,普源精電首席戰略官程建川用“跨越式”來形容企業發展。一個是技術層面的“跨越式”升級。普源精電所處电子測量儀器行業是兼具戰略性和基礎性的科學儀器賽道,上市這一年來,公司整合集成電路設計能力、複合材料工藝能力、高端先進製造能力,形成了集硬件、算法、軟件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和封裝測試、薄膜工藝等相關外延技術相結合的綜合研發實力。
另外一個則是整體戰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程建川告訴記者,上市以後,公司在人才招聘、合作開拓及融資授信等方面都收穫了更好的成果。“普源精電先後啟動了上海臨港區和西安高新區的全新基地建設,逐漸形成多地立體協同研發能力。”
山石網科一直在布局邊界安全領域的細分場景應用,研究用戶需求並在技術和產品上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前瞻性的布局和研發投入為公司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上市以來公司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和市場認可,產品服務能力加速提升。”山石網科董事會秘書唐琰說。
企業利用和整合市場資源,以贏得發展先機。梳理這100家企業情況可以發現,向前沿、高端突破是其共性。“美埃科技首發募集資金中有1.53億元用於研發平台項目,公司研發費用逐年上升,上市后參与投標的機會增加了,招聘時對人才吸引力也大大提高。”美埃科技中國區COO顏文禮說,公司深耕高等級空氣凈化領域20餘年,聚焦於半導體、生物製藥、商用人居、公共醫療衛生、工業除塵及VOCs治理等細分市場,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目前,美埃科技已獲得122項專利技術,其中包含24項發明專利,主編或參編國家、行業、團體標準27項。
發展動能強勁,“反哺”行業與區域
100家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中,蘇州企業有49家,它們成為科創產業發展的“火車頭”,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行業分佈看,大多集中在生物醫藥、电子、机械裝備、新材料產業,與蘇州四大先導產業方向高度吻合。半導體產業領域的納芯微、思瑞浦、東微半導體等上市公司高速成長態勢明顯,在各自細分領域打破外資垄斷佔據一席之地。
“短期看,科創板上市企業在融資、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多方面都能夠切實促進地方經濟增長。長期看,本地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科創板上市企業,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促進產業園區等產業基建、吸引更多科技類優秀人才落戶、促使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優化提高地方科技產業鏈生態和科技競爭力,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原說。
記者調研中發現,越來越多的科創板企業正向行業和區域“反哺”,為市場帶來示範集聚效應。
南京市江寧區上市企業數和總市值,一直位居全省縣域前列、南京第一。上市前美埃科技就經常接待行業夥伴和上下游企業走訪調研,上市后與擬上市公司的交流逐漸頻繁,還從中尋找新的商機。
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是無錫的地標產業,孵化出了芯朋微和卓易信息兩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卓易信息是中國大陸唯一、全球四家之一的Intel授權X86架構BIOS獨立供應商,也能為所有國產主流CPU龍芯、兆芯、飛騰、海光、海思、申威等提供適配服務。2021年,卓易信息開設雲課堂,並和生態夥伴共同探索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此外像華潤微自主研發的系列智能傳感器核心芯片,已成功打破國外垄斷;碩世生物、博瑞醫藥等生物醫藥類科創板上市公司參与設立產業基金,進一步完善產業鏈生態。
科創持續發力,發揮示範效應
對一個區域來說,“硬科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0家,意味着什麼?
“上市公司數量是一個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反映,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培育上市企業就是培育具有整合和帶動能力的產業龍頭,通過發揮上市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地區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特別是加大力度培育科創板企業上市,能夠形成良好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快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說。
100家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犹如一艘艘快速行駛的大船,帶動上下游與之關聯的行業企業,發揮着產業鏈強鏈補鏈的重要作用。張新原也認為,科創板上市公司脫穎而出,是地方創新發展的實力呈現,上市公司影響力加速向產業集群擴散,有助於暢通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循環機制。
資本正朝着富有“科創屬性”的行業和區域傾斜。“在加強對上市及擬上市科創板企業金融服務的同時,不斷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創新發展、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科創金融中心負責人霍炎焱說。
毅達資本合伙人周�說,龍頭企業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有很多獨特優勢,上市公司發揮創新驅動示範效應,能更好帶領產業向高端化發展。
根據《江蘇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到2025年底,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加快形成以先進製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色的資本市場“江蘇板塊”。業內人士建議,除了建立梯次結構培育的長效機制培育上市企業,對上市後備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予以協同解決,把併購重組作為重要的推進手段,同時進一步發揮現有上市公司產業引領和孵化帶動作用。(記者 陳 嫻)
更好推動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實現“雙向奔赴”
多方合力,就業服務“做到家”
“金三銀四”招聘季,既是大學生就業的黃金期,也是企業攬才招賢的關鍵期。江蘇各大高校的線下大型招聘會正密集舉行,如何更好推動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實現“雙向奔赴”?招聘會場內外各方主體正在牽線搭橋、聯手破題。
線下薦才,教師比學生更忙
在各大招聘會現場,記者發現很多高校就業老師忙碌的身影,他們與用人單位溝通,有的還拿着學生簡歷親自薦才。
3月24日,在江蘇第二師範學院2023屆畢業生春季招聘會上,95家招聘單位3000多個崗位“虛位以待”。在太倉市華頓外國語學校攤位前,江蘇第二師範學院體育學院院長助理倪嘉丹一邊提問一邊用小本記錄。“學校招的體育老師不少啊,大概有什麼要求?待遇如何?”根據招聘方需求,倪嘉丹重點推介幾名大學生。
“今天有不少學院的老師在現場,遇到匹配度較高的單位,他們會及時對接,帶回學院再進行針對性宣講。”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李佶蓮告訴記者,當天到場的企業中,近40家為民辦學校及大型培訓機構等教育類單位,薪酬可觀,還有租房等補貼,但學生反應平淡,“受各種因素影響,畢業生‘考編’意識強烈,‘慢就業’現象增多,我們希望通過更多接觸和引導,讓大學生以更加积極、靈活的狀態投身就業市場。”
藉助招聘會,高校爭取與企業更多的溝通互動。在江南大學3月25日舉辦的2023屆畢業生春季大型招聘會上,記者發現一間由會議室改造而成的“訪企拓崗專區”,在這裏,前來諮詢的是各個學院負責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老師們。
江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老師戴雲告訴記者,當天,來自全國的334家企事業單位帶來2萬餘個工作崗位,這也是學校首次設立“訪企拓崗專區”,加強高校與用人單位的聯繫,推薦優質畢業生;從長遠來說,也是為了促進高校與企業深度融合,了解相互需求,解決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結構性供需矛盾。
一人一策,打破就業“孤島”
一場場招聘會,吸引諸多求賢若渴的企事業單位。但記者也發現,處在同一就業市場中,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方卻各有各的考量。
3月18日,中國藥科大學校園招聘會上,山東一家生物育種企業一個上午只收到6份簡歷。該企業人力資源專員表示,公司是一家中小企業,正籌備上市,研發崗位的人員缺口較大。“我們希望更多新鮮血液加入,希望新進員工早日上手,但符合我們需要的畢業生往往更願意去科研院所或大型國企。”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00后畢業生求職希望“一步到位”,在選擇企業投遞簡歷時,用人單位的性質、地域、規模、工作崗位是否專業對口、薪資、上升通道都是他們的關注點,逛完整場招聘會一份簡歷都沒投的畢業生也並不鮮見。高校就業部門相關指導老師表示,在這種背景下,更要關注畢業生心態,做細做實就業工作,幫助學生調整就業策略。
今年年初,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数字媒體專業應屆畢業生童佳萌還糾結着想考研,但最近一個月她開始向一些對口單位投遞簡歷。“在崗位上把技術給磨紮實了,慢慢來。”童佳萌說。“小童的求職態度很积極,這也是我們努力倡導的。”李佶蓮告訴記者,學校對畢業生建立“一人一導師”幫扶機制,學院領導、專業教師、輔導員等定期與學生開展一對一談話,全程了解學生就業動態,“除了與學生溝通外,我們在必要時還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學校和家庭攜手為孩子未來做規劃。”
在求職者中,往屆生的心理壓力更大。比起師弟師妹們,鹽城師範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專業2022屆畢業生李菁芸感覺“適合自己的崗位更少”。在2022屆未就業畢業生微信群中,班主任、輔導員等3人組成就業指導小組,定時發送各種就業信息,定點了解學生求職狀態,針對不同專業不同方向的學生髮布就業信息和筆試面試技巧。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李菁芸成功通過南京市雨花台區教育局教師招聘,3月底已順利退群。
校地合作,實現精準對接
在今年的招聘行動中,校地合作比往年更加全面、深入。江蘇各地為吸引更多畢業生就業創業,紛紛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
2月22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辦的“就在蘇州・留在蘇州”校園引才專項活動上,全省首家“蘇州人才驛站”正式落戶南信大,學校與蘇州市人才服務中心等四方共同簽署“開展高質量就業戰略合作意向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工處副處長蔡惠華介紹,“人才驛站的建立將使學校與蘇州在‘就業政策大講堂’‘實習見習微平台’‘人才落戶直通車’等方面的校地合作進一步實體化。”
3月11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电子信息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王志建,通過蘇州人才驛站發布的招聘信息,聯繫到蘇州一家科技公司,通過驛站,他向蘇州人社部門申請面試交通補貼。蔡惠華說,學校將通過人才驛站為有意向前往當地就業的學生提供“點對點”就業政策諮詢、服務檔案定製、見習崗位匹配、實習企業推薦,推動畢業生“實習+就業”聯動機制建設。目前,學校陸續建立了南京人才驛站、蘇州人才驛站、無錫人才驛站3家實體工作站,結合當地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為大學生與地方、企業“牽線搭橋”。
“與往年相比,今年春招用人單位入校較早,學生求職行動也比較早。”東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顧青瑤告訴記者,各地來校招聘的企業數不少,學校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就業質量。“以校地合作為例,很多地區制定出台各項優惠政策,我們要引領學生了解國家在哪些領域需要人才,不同地區發展需要哪種類型的人才,進而精準對接。”顧青瑤表示。(記者 楊頻萍 恭弘=叶 恭弘真 鄭焱 謝詩涵)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根據《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經省委、省政府批准,第二輪第二批省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全面啟動。省委、省政府組建4個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分別對泰州、常州、徐州和鹽城市開展督察進駐工作。具體如下:
第一組:泰州市,組長莫宗通、副組長孫立新;
第二組:常州市,組長焦建俊、副組長王玉華;
第三組:徐州市,組長潘正勤、副組長俞波濤;
第四組:鹽城市,組長劉大旺、副組長張雷。
督察將重點關注被督察地區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新發展理念情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情況;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規劃標準執行情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進落實情況和長效機制建設情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點任務推進實施情況;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清潔生產推行情況;重大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生態環境風險及處理情況;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立行立改情況等。
督察組將始終堅持嚴的基調,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精準督察、科學督察、依法督察,深入查找問題,有力推動解決,助推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督察組將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具體辦法,嚴格遵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紀律規定》和《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紀律規定(試行)》,嚴格按照程序規範開展督察工作。督察進駐期間,各督察組分別設立專門值班電話和郵政信箱,受理被督察設區市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來信來電舉報,受理舉報電話時間為每天8:00至20:00。
(記者 許海燕)
近年來,江蘇各地紛紛推行花壇葬、樹葬、江葬、晶玉葬等節地殯葬方式,這種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正在成為清明新風尚。
今天(3月31日)上午,揚州市舉行第六屆集體生態葬啟動儀式。現場,在哀婉的小提琴聲中,選擇生態葬的逝者家屬敬獻菊花,一一鞠躬,表達哀思之情。
揚州墓園辦公室經理田勁禾介紹:“2018年開始舉行第一屆節地生態葬活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年了。節地生態葬是全免費的,累計為192位逝者完成了生態葬服務。選擇生態節地產品和傳統墓的比例是1:5。”
隨着綠色生態殯葬觀念的深入人心,草坪葬、花壇、樹葬、竹林葬、江葬等生態葬,已經為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目前,淮安全市已經陸續有700多位逝者進行了花壇葬。
市民杜先生說:“首先它是節約了土地,改善環境,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它不僅表現了我們對逝者的尊重,而且可以極大的緩解我們的經濟壓力,減少土地的使用,一段時間后逝者也能夠更好的回歸自然,就是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傳統。”
南京市雨花功德園工作人員姜舟告訴記者,目前三分之二的逝者家屬,會選擇綠色環保的生態葬式。將逝者骨灰做成晶玉晶石,也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新推出的生命精華葬、生命晶玉葬式,更加節約空間,節約土地,也踐行了綠色殯葬的新理念。” 姜舟表示。
除了推動各類生態葬式,江蘇各地紛紛對墓園統一規劃、提升節地建設。記者從省民政部門了解到,《江蘇省殯葬管理條例》出台兩年來,全省可用墓位從281.4萬個增長到915萬個。宿城區追思園公司副總經理劉茂凱介紹:“不斷強化墓穴管理,單穴是不超過0.5平方,雙穴不超過0.8平方。”
4月1號起施行的新版《江蘇省公墓管理辦法》,也對我省殯葬服務作出一系列規定,例如新建公墓生態安葬區域占公墓建設用地面積不低於30%。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何正標表示:“近年來我們通過推行減免基本喪葬費用等惠民殯葬政策,积極引導市民轉變觀念,移風易俗。同時不斷完善基地生態安裝設施建設,對存量公墓進行生態化改造,真正實現墓景一體。”
(江蘇新聞廣播/徐仁飛 宿遷台 淮安台 編輯/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