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1-2月,江蘇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回暖向好態勢逐步鞏固,全省綜合貨運生產主要指標加快恢復,累計完成綜合貨運量3.6億噸、貨物周轉量1701億噸公里。
眼下,京杭大運河、長江等水運主通道船舶穿梭,一片繁忙景象。1-2月,蘇北運河貨物通過量23529萬噸,同比增長 2.3%,其中,集裝箱運量59676標箱,同比增長38.2%。全省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4.9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360萬標箱,同比增長2.1%。外貿運輸方面,全省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9649.7萬噸、外貿集裝箱吞吐量181.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1.5%、11.9%。
物流是經濟發展的動脈,今年以來,江蘇對外運輸通道保持暢通,多式聯運加快推進。1月起,蘇南碩放機場已恢復至香港、澳門、東京等城市的國際或地區客運航線;南京祿口機場開通飛往亞洲、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條國際客運航線。鐵路方面,1-2月,全省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366列,同比增長11.3%。海運方面,1-2月,全省累計完成遠洋貨運量633.4萬噸、貨物周轉量415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13.1%、50.0%。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陳曉風 趙凌翔 編輯/張萌)
冬季水鳥哪一種最多?江蘇首次全省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成果出爐
記者今天(3月24日)從省林業局獲悉,江蘇首次全省範圍的大規模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結果出爐。本次同步調查共記錄到水鳥82種,420855隻。
2023年1月,江蘇省林業局組織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省林科院、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了江蘇省2023年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本次同步調查在全省14個濕地區域布設調查位點80個,覆蓋了全省沿江、沿海、重要內陸湖泊等濕地區域,各高校、院所、保護區共18支調查隊伍在同一時間段開展調查,共歷時5天。
經統計,記錄的40餘萬隻水鳥中,有丹頂鶴、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1種2304隻,花臉鴨、鴻雁、斑頭秋沙鴨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14種3.54萬隻,數量最多的水鳥是翹鼻麻鴨8.5萬隻。有8個調查區域記錄到超過20種水鳥,6個調查區域記錄到水鳥數量超過2萬隻,8個調查區域記錄到水鳥數量1萬-2萬隻。越冬水鳥的熱點區域包括連雲港青口河口、鹽城濕地珍禽保護區、大豐麋鹿保護區、東台條子泥、如東東凌、洪澤湖濕地保護區和南京新濟洲濕地。
此次調查結果显示,我省冬季水鳥以雁鴨類為主,佔全部鳥類數量的49.18%。超過1萬隻的依次為翹鼻麻鴨、普通鸕鶿、白骨頂、綠頭鴨、斑嘴鴨、黑腹濱鷸、花臉鴨、反嘴鷸、紅嘴鷗、灰�和蠣鷸。本次調查中還記錄到白鵜鶘、疣鼻天鵝、鵲鴨等罕見越冬水鳥,並在洪澤湖記錄到較為罕見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江蘇新聞廣播/姜奇卉 編輯/汪澤)
江蘇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以“高能級”平台激發創新“裂變”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系列報道之二
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突破科學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實力擔當”,也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
“着力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激勵江蘇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繼續向“高能級”挺進。省實驗室、重大科研設施、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我省科技創新平台體系正在形成多點開花的全方位戰略布局,各平台着力提升其引領性、開放性和不可替代性,充分“聚能”“釋能”“賦能”,激發創新“裂變”。
平台“聚能”,點燃創新“強引擎”
3月18日記者聯繫到紫金山實驗室普適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黃永明時,他正馬不停蹄地籌備即將召開的2023全球6G技術大會。從2G、3G追趕,4G並跑,5G領跑,到如今6G力爭引領創新,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的迭代史,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創新史。作為我省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的“領頭羊”,紫金山實驗室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前,全球正處於6G技術遴選的窗口期,通信技術強國、國際組織與領先企業正积極布局6G研究。值此節點,由紫金山實驗室參与主辦的全球6G技術大會即將在南京召開,意義非凡。
全球6G技術大會是目前6G領域覆蓋最為廣泛、內容最為全面的國際會議。首屆會議於2020年9月啟動,2022年3月成功舉辦第二屆,吸引我國從事6G研究的頂尖專家學者及10多個國家的權威專家參會,為全球科技合作與協同創新“架橋鋪路”。本屆大會將為南京乃至江蘇在6G賽道上開足馬力“點燃”強引擎。
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支撐,也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優化其布局、提升其“能級”,對於提高科技創新整體效能至關重要。
“我們將構建6G開放性綜合實驗平台,在此平台上培育戰略科技力量。”黃永明分析,我國6G要延續5G優勢,一方面要在6G無線傳輸和網絡候選關鍵技術研發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還要解決關鍵核心器件芯片問題,補短板同時還要鍛長板。“2023年,6G網絡架構的研究仍然是重中之重,我們已聯合華為、中興、移動、電信、清華、北郵等20家科研單位系統性開展6G研究,力爭為我國乃至全球網絡通信提供創新引領。”
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為充分發揮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的“聚能”作用,紫金山實驗室將繼續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重點突破包括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前沿基礎科學問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充分“釋能”,讓創新成果“百花滿園”
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到引領未來前沿技術,以紫金山實驗室為代表的我省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正在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貢獻。
近日,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二期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總驗收,這意味着我國初步建成國際先進的真空互聯綜合實驗裝置。
記者在現場看到,長達203米的真空互聯管道交錯編織成“納米世界”,近40台大型工藝設備已實現互聯,配套的材料製備與工藝、跨尺度性能測試等五大模塊平台全部建成。研究樣品正以每分鐘3.2米的運行速度在真空管道中穿梭前行,到達一個個設備節點進行實驗。
面向重要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須進行前瞻性布局。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所務委員、實驗站主任張�研究員介紹,始建於2014年的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是集材料生長、器件加工、測試分析為一體的材料領域重大綜合科研裝置,由於開創了變革性的技術路線,目前跑在國內同領域的最前端。實驗站聚集200多名納米領域的高端人才,在半導體材料、量子材料、高溫超導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及新型納米材料等領域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讓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充分‘釋能’,有助於創新成果‘百花滿園’。”張�介紹,實驗站開通共享服務,向全球的高校、研究機構和高科技企業開放,至去年底累計開展合作課題651個,服務用戶220多家,並逐步建立立足江蘇省、輻射長三角、延伸海內外的用戶科研服務體系。
“對於總書記提出的‘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的要求,我們信心十足。”張�說,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應該具有引領性、開放性和不可替代性。實驗站將加強多功能性和不可替代性,提供從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核心技術突破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支撐,繼續向“建設成國際上最先進的納米器件與材料綜合研究系統和公共實驗平台”這一目標邁進,為江蘇省、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納米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加強“賦能”,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省建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510家,其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91家。”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积極培育戰略科技力量的部署,加快推進“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資源共享與服務”3類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如何進一步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积極對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整合資源、優化布局,省地聯動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力爭有更多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融入新時代國家創新體系。
發揮戰略科技力量骨幹引領作用,支撐重大原始創新突破。高層次保障國家和省實驗室建設。支持蘇州實驗室加快建設,凝練開展首批戰略科研任務;支持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和鐘山實驗室等創新體制機制、更多承擔國家任務,成為代表國家水平的核心戰略科技力量;整合資源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優化我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打造一批支撐有力、前沿領先、根基深厚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重大科研設施預研建設,积極培育創建國家重大科研設施(平台)。
優化創新平台運行管理,提升整體創新效能。謀划省重點實驗室重組,優化完善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將省重點實驗室打造成為我省前沿引領和原始創新的中堅力量;優化整合省科技公共服務平台,提昇平台基礎資源開放服務能力、技術創新服務能力,以及區域產業創新發展服務能力。
強化產業戰略支撐平台能力,賦能產業技術自主可控。持續發揮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樞作用,深入實施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轉化,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聚焦我省優勢特色領域,培育建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积極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撐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提升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水平,打造更多鏈接國際國內優勢創新資源、突破產業安全關鍵技術、催生創新型產業的重要節點。
提升科技公共服務支撐能級,促進創新生態持續完善。突出基礎性、公益性和技術性,新建一批跨學科交叉、跨領域融合科技公共服務平台。持續推進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和技術交易市場融合發展,常態化、體系化、專業化開展“成果拍賣季”“創新挑戰季”等“揭榜挂帥”服務活動,力爭2023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4000億元。(記者 蔡姝雯 張宣 程曉琳)
“智能工廠”里看“数字”活力 江蘇:數實融合 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
作為製造業大省,江蘇牢牢把握数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趨勢,正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轉型為關鍵,搶佔数字經濟新賽道,深入推進產業数字化、数字產業化,推進製造業由“大”到“強”。
聽不到人聲鼎沸、看不見火花四濺,南京中興通訊智能製造基地里卻是在熱火朝天地趕生產:以往流水線上密密麻麻的工人,大部分換成了一隻只精準高效的机械手臂;搬運工變成一輛輛自動找人找貨的無人搬運小車。
中興全球物流部南京負責人盧雨生告訴記者,訂單還是很飽滿的,在這裏還建設了服務器智能工廠以擴大產能,公司對今年充滿信心。
不久前,江蘇公布了2023年江蘇省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名單,入選這份名單的工廠,智能化数字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領先、行業產業發展引領帶動作用強,可以說是推動製造業向智造轉型的排頭兵。南京中興通訊智能製造基地就是其中一家上榜企業,隨着輸送線、機器人、AI、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工廠正逐步向“黑燈工廠”演進。通過實施智能化、数字化車間建設,企業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企業的信心就是來自這裏。
中興通訊智能製造專家關鍵介紹,智能運營中心就像是大腦,可以在黑燈下實現自主生產,產出提升113%,交貨周期縮短42%,產品上市周期縮短17%。
龍頭製造企業的数字化實踐,往往能帶動整個行業實現“整體升級”。2022年,江蘇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66.4,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超3萬家企業實施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轉型工作。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唯有加快数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步伐,才能在未來發展中贏得競爭優勢。在常州,今年以來就有不少中小企業依託数字技術,主動尋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診促改、以改促轉,當地政府也积極幫助企業邁出数字化轉型“關鍵一步”。
常州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信息部項目經理陳永波說,公司申請了智改數轉診斷,後期形成了報告,也給了公司遠景規劃,包括實地現狀的分析、整體路線的導向。
常州鐘樓區工信局信息化科科長高匯超說,針對工作中發現企業存在的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問題,也研究制定了包括診斷分析、標杆引領等六大重點任務,提升企業的智能化水平和数字化集成管控水平。
數據显示,截至2022年底,江蘇企業数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88.1%、61.6%,各關鍵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有了“有為政府”和“給力企業”的雙向奔赴,今年起,江蘇將力爭用3年時間,推動全省5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轉型全覆蓋。
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丁宏說,江蘇整個製造業集群發展的優勢非常突出,核心競爭力已經走到了全國前列,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了製造業發展非常關鍵的因素,形成了一個包括科技、產業、金融全面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體系。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 楊帆 常州台 編輯/胡超)
人勤春早,實幹為先。江蘇一批重點工程項目緊緊圍繞2002億元年度投資目標,搶開局、抓工期、提進度。今年1-2月,江蘇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250億元,處於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世界最大跨度懸索橋――張靖皋長江大橋連接蘇州、南通、泰州,是國家“十四五”期間重點推動建設的過江通道。經過連續2個月大幹,日前,張靖皋長江大橋北航道橋北主塔最後一根樁基順利灌注,大橋46根樁基施工歷時4個月提前完成。
中國鐵建大橋局張靖皋長江大橋A6標項目副經理李良說:“就目前監測情況,46根樁基最大垂直度是3.5‰,設計要求是6.7‰,全部滿足要求,為下一步的承台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月10日,隨着最後一塊鋼殼在張靖皋長江大橋A5標錨碇沉井施工現場起吊、精準定位,標志著國內公路橋樑最大沉井鋼殼拼裝順利完成。該沉井鋼殼由36個井孔、79個鋼殼節段組成,總面積約為5308平方米,相當於13個籃球場大小。從高處俯瞰,如巨大的鋼鐵“華夫餅”穩穩坐落在堅實大地。
中交一公局副總經濟師,張靖皋大橋項目黨總支書記、總經理胡風明說:“在全方面智能化、數智化手段的加持下,圓滿完成了鋼殼拼裝施工任務,最大誤差控制在6個毫米以內,實現了新的精度突破。 ”
經過前2個月的努力,3月1日,龍潭長江大橋先導索順利過江,大橋上部結構貓道施工正式展開;3月10日,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完成全橋主纜338根索股架設任務,比原計劃提前了11天。當前,江蘇在建9座過江通道都在穩步推進中。
江蘇鐵路項目建設也在爭分奪秒。洋呂鐵路是通州灣新出海口集疏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串聯起洋口、通州灣、東灶和呂四等沿海港區,將在9月建成通車。
中鐵上海設計院洋呂鐵路1標EPC項目負責人吳文軍說:“洋呂鐵路是江蘇省第一條百億級投資的地方鐵路,我們錨定工期目標、提升管理效能、嚴把安全質量關,同步推進呂四站至呂四港站支線建設,為早日打通鐵路進港‘最後一公里’、助力江蘇新出海口高質量建設作出貢獻。”
此外,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寧淮城際鐵路等項目正有序推進。目前,江蘇鐵路在建規模超過1000公里,今年鐵路建設計劃完成投資超500億元。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陳曉風 趙凌翔 編輯/張萌)
中新社南京3月14日電 (記者 谷華 朱曉穎)第5000列連雲港中歐班列14日從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駛出。這支“鋼鐵駝隊”將開啟西行中亞之旅。
作為“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首個落地的實體平台項目,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已累計到發中歐班列5000列,完成運量超44萬標箱,其中西行過境完成15.7萬標箱,居於全國領先行列。班列線路從中亞五國逐步拓展到土耳其、德國等國家和地區,覆蓋了104個國際貨運站點。
連雲港中歐班列運輸貨物品類從最初的汽車零配件、电子元器件等,擴大到建材、家居、機電、糧食、礦產等各類貨物,培育形成了鐵合金、棉紗、卷鋼、鉀肥等特色專列,基本實現班列“重去重回”,滿載率、重箱率接近100%。
據統計,江蘇中歐(亞)班列2022年共開行1973列、搭載標箱14.21萬箱,同比分別增長9.6%、11.5%,兩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南京海關的數據显示,今年1月至2月,南京海關關區23條中歐班列共開行366列、搭載標箱3.02萬個,同比分別增長11.3%、11.5%。
“鋼鐵駝隊”奔跑不停歇。除了“走出去”,回程班列的穩定開行也進一步擴大了江蘇對外經貿合作的品類和規模。其中,中歐班列的南京回程班列,平均每周不少於1列。
作為回程班列的客戶之一,博西華家用電器(中國)有限公司通關部部長劉先達向中新社記者介紹,鐵路運輸的物流成本介於空運和海運之間,受外界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小,穩定性、時效性能夠得到保障。(完)
記者3月11日獲悉,截至2023年2月末,蘇州存貸款餘額合計10.02萬億元,五年邁過五個萬億級台階,成為全國首個存貸款總額超十萬億的地市級城市。
數據显示,蘇州全市本外幣存款餘額5.08萬億元,同比增長17.72%,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94萬億元,同比增長15.99%,存貸款增量創同期歷史新高、居於全省首位。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直接反映了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不僅是金融業發展的核心指標,更是衡量城市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依據。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耿昊東 郭�� 李明洋 蘇州中心站 編輯/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