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新寶6娛樂代理

2021
10-15
2021
10-12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各地黨代會報告高頻詞

  “十四五”,江蘇製造這樣攀“高”

  連日來,全省各設區市黨代會陸續召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各地黨代會報告中出現的高頻詞彙。

  前不久,《江蘇省“十四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印發實施,明確要以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培育為總抓手,聚焦自主創新、融合賦能、綠色集約、提質增效,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爭當表率,到2025年,率先建成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隨着江蘇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綠色發展、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等數個規劃相繼印發,我省“十四五”期間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已徐徐展開。

  “兩個建成”,

  “高質量”具象化為可感參數

  “十四五”時期,江蘇製造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的路上,外遇新挑戰、內對新需求,形勢錯綜複雜。

  國際方面,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加速調整,發達國家紛紛推動“再工業化”等因素,對我省鞏固製造大省和開放大省地位、深度參与國際合作競爭帶來新的挑戰。從江蘇自身而言,製造業“大而不強”的特徵依然明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舊突出,自主創新水平亟待提高,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現象突出,製造業質態亟待提升。

  “江蘇經濟發展已進入創新引領加速、質量全面提升的新階段,必須堅持製造強省建設不動搖。”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周毅彪表示,《規劃》緊扣“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強調厚植江蘇製造業基礎優勢,以先進製造業集群和產業鏈培育為引領,推動江蘇製造加快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

  那麼,究竟什麼是“高質量”的製造業?

  《規劃》明確提出“兩個建成”――到2025年,製造業在全省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和全國的領先地位鞏固提升,實現創新高水平、製造高效率、供給高品質、結構更優化、區域更協調、環境更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高,重點先進製造業集群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率先建成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一系列具體指標,將“質量效益、創新引領、数字轉型、綠色發展”等“高質量”坐標,具象為可感可追的參數――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48.5%、42%;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2%以上;数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7%;營收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達16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000家……

  周毅彪指出,敢於提出“兩個建成”,源自江蘇有攀“高”的底氣――“十三五”期間,江蘇製造業增加值達3.5萬億元、規模約佔全國1/8,貢獻全省34.5%的地區生產總值、39.1%的稅收。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分別達37.8%、46.5%,較“十二五”末分別提高8.0、6.4個百分點。

  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丁宏認為,製造業是江蘇的優勢,也是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江蘇製造必須在“十四五”期間,加強自主創新,實現自主可控,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參与《規劃》制定的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柳認為,明確目標的提出,既符合江蘇製造業發展的實際,也彰顯出江蘇志向更“高”更“強”發展的決心。“對照中央要求,《規劃》中對穩定製造業比重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等重大問題着墨較多。特別是立足江蘇製造業在全國基礎較好的特點,圍繞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作出全面部署。”

  集群聚鏈,

  “產業航母”加速駛向“國際領先”

  先進製造業集群和現代化產業鏈,正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重塑競爭優勢的新引擎所在。

  早在2018年,我省就提出重點培育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新型產業航母。目前已有6個集群在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決賽中勝出、數量全國第一。“經過兩年‘試航’,產業集群已成為‘十四五’期間江蘇製造業發展的總抓手。”陳柳說。

  根據《規劃》的最新部署,我省提出“十四五”時期,圍繞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64個細分產業領域,全力打造1個綜合實力國際領先、5個綜合實力國際先進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10個綜合實力國內領先的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名單中,既有新型電力和新能源裝備、工程机械和農業机械、高端紡織等我省傳統強勢產業,也有物聯網、核心軟件、新興数字產業等近年來崛起的“後起新秀”。以新興產業為導向,“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發展目標層次分明成為最大特色。

  以新型電力和新能源裝備集群為例,這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集群,也是最有可能和最迫切需要實現綜合實力“國際領先”的集群。《規劃》提出“以高端化、智能化、清潔化為方向,大力發展特高壓設備、智能安全電網設備、綠色高效新能源裝備等,支持建設光伏、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基地”等總體要求。

  在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集聚了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相關支持機構等成員單位超過1000家,去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施新春坦言,電力及工業控制裝備核心芯片過度依賴進口仍舊困擾着全國智能電網產業。“必須繼續以‘集團作戰’代替‘單打獨斗’,推動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6大環節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一同闖世界。”

  圍繞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鏈,今年初,省領導掛鈎聯繫30條產業鏈制度已實質性啟動,目標是到2025年,形成10條以上綜合實力國際一流的卓越產業鏈;同時,我省還啟動重點產業煥新工程,推動鋼鐵、石化、輕工、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拉升產業鏈的關鍵同樣清晰明確――通過強企壯企,有的放矢強鏈補鏈。

  彎道超車,

  製造業“長個子”也要“長腦子”

  未來,江蘇製造的國際競爭力又在哪裡呢?

  專家提醒,一段時間以來,江蘇製造走的是“跟隨、模仿”的發展模式,容易陷入路徑依賴的“追趕陷阱”。同時,江蘇企業在“闖世界”時也會遇到類似“修昔底德陷阱”,受到發達國家及其企業的排斥和打壓。以經濟大市蘇州為例,儘管製造業體量很大,但一直以來並沒有形成“蘇州製造”品牌。

  “製造業由大轉強,不僅要‘長個子’,也要‘長腦子’,這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義。”蘇州大學教授段進軍認為,打響“蘇州製造”品牌,要從戰略層面上從過去的“后發優勢”戰略轉向“先發優勢”戰略,從技術上的“拿來主義”轉向依靠自主創新。

  不少江蘇企業已經捕捉到“彎道超車”的機會。9月27日,盛虹集團旗下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與冰島碳循環利用公司就“15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與綜合利用項目”在北京簽約,標志著全球首條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綠色甲醇―新能源材料產業鏈項目正式啟動。“公司不少自主技術工藝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穩定量產,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江蘇製造在新材料領域大有可為。”斯爾邦石化總經理白瑋說。

  “‘十四五’期間迫切需要推動產業集群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丁宏認為,我省應更大力度推動数字技術、綠色技術在製造業領域的深度應用,促進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的全面變革,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創新體系,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具有江蘇特色的現代製造業體系。(記者 付 奇)

2021
10-11

  近日,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印發《江蘇省機關事務工作“十四五”規劃》。規劃显示,“十三五”時期我省機關事務工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果明顯,省級機關2019年運行經費總額比2015年下降23.44%。未來5年不低於85%的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全省公共機構運行成本將繼續進行有效控制。

  “十三五”時期,我省機關事務工作進入改革發展全面加快、質量水平全面提升的新階段。全面完成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在全國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考核評估中排名第一。各級公共機構特別是黨政機關帶頭落實反食品浪費措施,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較“十二五”末下降36.91%,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下降19.00%,人均用水量下降38.04%。以資產管理為基礎的集中統一管理體系建設正紮實推進,機關事務管理體制機製得到進一步健全,制定實施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兩個辦法”以及省級地方標準12項,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全省“一張網”也建成並投入運行。

  根據規劃,我省力爭到2025年初步建立集中統一、資源統籌、服務共享、管理規範、運行高效、監管到位的機關事務現代化治理格局,推動全省機關事務治理水平走在全國機關事務系統前列。為此,未來5年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將進一步深入,省域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服務保障在公務用車等方面初步實現;機關運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完善黨政機關反食品浪費工作監管評價機制,全省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人均用水量與2020年相比分別下降7%、6%和7%,單位建築面積碳排放下降7%。(記者 陳月飛)

2021
10-09

《尋找家人》演出現場。 新時代集團供圖

  中新網蘇州10月7日電 (周建琳)“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當崑曲悠揚軟糯的唱腔回蕩在蘇州園林獅子林時,來自上海的沈靜倍感驚喜,稱太有意境了。在今年國慶期間,獅子林首次推出實景版崑曲,引得遊客紛紛駐足觀賞。

  獅子林素有“假山王國”之譽,步入其中,和實景版的崑曲《牡丹亭》不期而遇,給遊客帶來不一樣的藝術享受。正如獅子林管理處工作人員孫漸所言,在園林里聽一曲崑曲,讓遊客動態地感受到蘇州園林和蘇州歷史文化的魅力。

  國慶假期,除了獅子林,蘇州另一處園林――留園也是精彩不斷,“盛世留音”吳文化演出活動正在舉行。演藝廳內,梨園吐芬芳,除卻崑曲,原創蘇劇《花會記》《宣懷回鄉》等,說的是戲中詞,道的卻是人間情,讓遊客們在園林中移步換景間,也飽覽了江南風韻。

  今年的“十一”長假,蘇州的夜更有“戲”。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為觀眾開啟“沉浸式”賞畫體驗、“詩化越劇”經典之作《陸遊與唐琬》唯美上演、第四屆江南青年戲劇節帶來了《尋找家人》……正在此間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為市民、遊客帶來一個愜意的文化假日。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10月1日至3日連續3天在蘇州灣大劇院演出。該劇用舞蹈重繪千年古畫“千里江山圖”,以“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等篇章為綱目,以肢體的詩性表達營造“無聲勝有聲”的境界,引領觀眾跟隨現代故宮研究員――展卷人的視角,徜徉在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傳統美學意趣之中。

  作為第三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重要文化活動之一,10月1日至3日,音樂劇《尋找家人》在蘇藝中心大劇院開演,兩個性格迥異的奶奶,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一段尋找家人的旅程。溫馨質樸的故事,卻流淌着最真誠的感動與溫情。

  “是一部讓人又哭又笑,又發人深省的音樂劇。”這是常州觀眾陸宇給出的評價。他說,家人的含義或許與血緣無關,只要心在一起,就是一家人。這個長假來蘇州度假的他,與戲有約,更覺精彩。

  10月5日晚上,第三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參演劇目之一,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經典作品《陸遊與唐琬》在保利大劇院上演,現場座無虛席。

  國家一級演員、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蔡浙飛表示,藝術節各個劇種都有,這是一場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互相了解的盛典,蘇州營造的氛圍很好,觀眾的反饋也特別熱烈。

  為打造豐富多彩的夜間消費形態,今年國慶期間,蘇州相城區望亭鎮持續推出“稻香小夜曲、望亭yue精彩”系列活動。望亭運河公園,燈火璀璨的市集點亮了大運河的夜,在運河畔走一走、逛一逛,感覺相當悠閑。如果漫步到望亭驛,還能感受一下“江南小劇場”的魅力。

  據介紹,近年來,“江南小劇場”作為展示蘇州“戲劇生態”和“江南文化”的“最美窗口”,是蘇州重點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動。望亭江南小劇場以惠民形式推出常態化演出,既豐富望亭人民夜間文化生活,也是展示望亭的運河文化與江南文化的窗口。(完)

2021
10-09

  重大項目基地里,長假“不打烊”工作不鬆勁 ――

  用我們的奮鬥,獻禮祖國的奮進

  國慶長假,在很多人享受休閑時光、陪伴家人出遊時,在“不打烊”的重大項目基地,許許多多建設者、科研工作者放棄休假,默默堅守在崗位上,幹勁不減、節奏不變。他們用堅守和奮鬥,向奮進中的祖國獻禮。

  連雲港園博園建設項目負責人:

  越是過節,我們越需要堅守崗位

  早上7點開早會,7點半到工地協調處理問題,忙到夜裡12點休息……這是國慶長假期間,中建八局連雲港園博園項目總包部土建經理高瑞峰每天的作息。在如火如荼建設的連雲港園博園項目上,500多名工人、150餘名管理人員如他一樣,保持着正常工作節奏。

  第十二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將於2022年9月26日在連雲港市舉行。園博會新建博覽園選址於連雲港高新區雲台農場內,規劃總面積235公頃。園博園要打造集園藝博覽、生態休閑、互動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生態園林和區域宜游空間。中建八局是項目總承包單位。

  今年6月初進場施工,明年6月底竣工,園博園建設工期很緊張。“我們進場不久,雨季來了。7月、8月總共只幹了半個月的活。其間,國內不少地方又出現疫情,外地的工人、材料、机械難以進入連雲港,雨季疊加疫情影響,讓工期更緊張了。”高瑞峰說。

  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需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國慶期間,該項目幾乎全員在崗。高瑞峰主要負責園博園主展館、秦東閣等建築的現場施工管理,“目前主展館工程量完成35%左右,正在進行地下框架結構施工。每天要到現場協調各勞務隊交叉施工關係,給工人們交底,檢查進度,隨時處理施工遇到的各種問題。”

  時間緊、任務重,工程品質要求高,讓從事工程建設16年的趙德志直言深感壓力。作為項目負責人,他提出了“施工兩班倒、搶晴天、戰雨天”等舉措。“園博園項目包含房建、市政、園林三大工程,一期工程總建設面積約104萬平方米。目前這三大工程10多個專業的隊伍在同步推進建設,交叉施工的協調工作任務繁重。”趙德志說。

  除了搶工,園博園這個大項目還有不少難點。比如,園區地質條件差,淤泥層厚度達13米,地基承載力差,為呈現園博園“山海連雲”景觀,山體均以土體堆填的方式打造。為保證山體的穩定性,施工單位經過多次專家論證,通過深層水泥攪拌樁軟基處理和淤泥質土固化等技術攻克了難關。此外,連雲港多鹽鹼地,在園區種好綠植需要攻堅,最終通過檢測、治理土壤,選擇適生綠植苗木,優化栽培技術等解決難題。

  眼下,正是園博園項目全力攻堅的階段。趙德志介紹,按照開園時間倒排工程,今年年底必須完成所有建築的主體封頂、市政道路的配套建設和綠化景觀硬質鋪裝。

  趙德志家在南京,從連雲港到南京,高鐵只需兩個多小時,但自園博園項目施工起,趙德志只在到南京開會時順路回過一次家,呆了3個小時。他感慨,“選擇了這個行業,就不可能‘朝九晚五’,越是過節,我們越需要堅守崗位。希望用我們的堅守、幹勁,將園博園精心打造成凸顯山海港城特色的‘美麗花園’”。

  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建設者:

  聽說南京的秋天很美,等不忙了,想去看看……

  在南京棲霞區的長江邊上,沿着小灕江路一直向前,可以看到江北、江南兩座不斷長高的巨大水泥塔,如今已高聳入雲。最近幾天,南塔身上多了一個巨大的平台,它就是剛剛澆築完成第一層的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南塔下橫樑。

  10月3日上午,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南塔施工工地上一片忙碌。中交路建南京仙新路過江通道A1標項目總工程師陳昭安一大早就來到工地查看施工情況,當日輪值帶班施工的安全總監謝鵬雷凌晨5點多便到了工地上,10點半時他已完成第一輪安全巡查。

  國慶節當天,這裏經歷21小時日夜奮戰,完成一個對南塔來說至關重要的施工項目:下橫樑第一層混凝土澆築。南塔下橫樑的混凝土澆築共有兩層,在對第一層混凝土養護后,緊接着就要進行第二層混凝土的澆築。面對這樣一個重要的工程節點,大橋的建設者們嚴陣以待, 260位施工人員全部放棄國慶假期的休息,全員堅守在工地上。

  仙新路長江大橋,位於南京二橋和四橋之間,是連接江南仙林、新堯片區與江北化工園、六合龍袍新城的一條雙向六車道過江通道。它擁有一條主跨1760米的雙塔單跨懸索橋,建成后其跨徑長度將是國內第一,世界第二。

  這座中國第一跨徑大橋,南主塔高達264米,施工難度非常大。陳昭安作為項目總工,這幾天神經一直緊繃著,不敢有一絲鬆懈。“如果把橋面比做扁擔,那麼主塔下橫樑便是大橋的‘肩膀’,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給大橋建一個結實的‘肩膀’,保證它在日後能‘扛得住’橋面上川流不息的車流。”澆築這個巨大的“肩膀”一共需要1780立方米混凝土,在澆築的20多個小時中,需要源源不斷地向50多米的高空中輸送混凝土。

  談起項目來,陳昭安神采奕奕,可是一談到家庭,他臉上便掠過一絲愧疚。雖然家在上海,回去一趟很方便,可由於工期緊張、工作忙碌,他往往要三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11歲的兒子對總是缺席的爸爸常有抱怨,他說:“兒子國慶節打電話給我,說看電影了。我說,看的什麼電影啊?兒子說,人家是‘我和我的父輩’,可我是‘我和我的母輩’”。

  節假日不休息,堅守在項目工地上,對陳昭安這樣的“路橋人”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來南京近兩年了,陳昭安和同事們還沒有來得及去好好看看這座城市,只去過夫子廟。陳昭安說:“聽說南京的秋天很美,等不忙了,一定要把南京的景點全都逛一遍!我想去看看中山陵、總統府、明城牆……想帶兒子一起去,也陪陪孩子。”

  南沿江城際鐵路建設工人:

  用實際行動為新中國慶生,感到非常驕傲和滿足

  國慶節期間,由中鐵四局建設的南沿江城際鐵路南京段1400多名建設者堅守崗位,揮灑着汗水。

  南沿江城際鐵路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江蘇省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城鄉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正線長度278.33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由中鐵四局施工的南沿江城際鐵路站前Ⅰ標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江寧區境內,線路自南京樞紐南京南站引出,并行仙寧線南側向東延伸,標段全長24.51公里。

  “今天天氣炎熱,兄弟們在進行焊接作業時要注意防中暑,感覺不對勁要立刻上來。”10月2日上午11時許,記者在南沿江城際鐵路南京段建設現場實探時,安全員曹瑞瑞正向在秦淮河水中墩上進行掛籃焊接作業的工人們囑咐道。該項目跨秦淮河特大橋70號水中主墩位於秦淮河道內,屬於水中及深基坑作業,採用鎖口鋼管樁圍堰防護,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今年春節期間工人不停歇作業,搶抓工期,終於在秦淮河汛期前完成水中封底任務。國慶期間,項目部抓住晴好天氣,緊張有序繼續進行連續樑上部結構施工,以確保關鍵工程施工按期完成。”中鐵四局南沿江城際鐵路項目經理劉承良說。

  在南沿江鐵路江寧上行聯絡線特大橋門式墩施工現場,隊部休息室內掛滿五星紅旗。“國慶節期間,雖然沒能和家人團聚,也沒有出去遊玩,但我堅守在崗位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新中國慶生,感到非常驕傲和滿足!”來自河南的模板工人朱有全說。

  “鋼橫樑吊裝及營業線上跨施工方案審查已經通過了,國慶節后就開始鋼橫樑吊裝,這幾天晚上大家再辛苦辛苦。”中鐵四局南沿江城際鐵路二分部書記張麗營為工人們送來了慰問品,感謝大家節日期間堅守崗位。

  “該工點上跨寧杭鐵路,只能在夜間0點到凌晨4點進行施工,需要爭分奪秒。”張麗營介紹,當前26個墩身已經完成22個,計劃於10月完成吊裝施工,國慶假期正是衝刺階段。目前,該項目南京地區有跨秦淮河特大橋、跨西氣東輸連續梁、跨中心河連續梁等23個工點在同時施工,你追我趕,只爭朝夕,氛圍熱烈。

  加緊調試中科院太陽望遠鏡的科技工作者:

  和太陽“賽跑”,打造中國觀日“巨眼”

  國慶期間,在中科院南京天文儀器有限公司位於玄武區花園路的大型机械車間里,技術團隊和鉗工隊伍正在對通光口徑2米的環形太陽望遠鏡進行最後的調試。“節后,望遠鏡將被分解為多個部件,運輸到雲南天文台撫仙湖太陽觀測基地安裝,預計於今年內實現首次觀測。”中科天儀科技處處長朱慶生說。

  據介紹,2米口徑環形太陽望遠鏡(中國巨型太陽望遠鏡實驗平台)項目,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項目“8米中國巨型太陽望遠鏡(8m CGST)”的中間試驗項目,通過研製一台口徑2米的實驗平台,開展直徑8米太陽望遠鏡的總體結構、光學系統、自動控制、探測器與數據處理、熱控制等關鍵技術攻關和驗證,培養技術團隊。該望遠鏡將通過對太陽微小尺度活動及其精細結構的觀測,為建立“精確預報太陽活動”的物理模型提供觀測和試驗平台;推動人類對“太陽基本磁場”“日冕加熱”“太陽發電機”等太陽物理基本問題的認識,為“8m CGST”項目的立項做好充分準備。

  “項目的主要難點是光機電系統的熱控設計、副鏡主動調節系統設計和技術驗證、環形主鏡的精密支撐系統設計等。”項目研發中心副主任畢勇研究員告訴記者,3年多來,團隊攻堅克難,突破多個關鍵核心技術,已完成機械系統的設計、裝配、調試,以及機電聯調,目前正在開展主副鏡光機系統聯調,預計12月完成現場安裝,開始試觀測。

  之所以國慶假期仍抓緊時間進行最後的總體調試,是為了讓望遠鏡在本次太陽活動周期的峰年之前就“上崗”開展觀測。朱慶生科普道,太陽活動周期約11年,2021年到2022年正處於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的開始階段,今後太陽黑子將越來越多,太陽磁場會越來越強,太陽爆發將逐漸達到一個峰值,這個峰值可能在2024年到2026年之間,“今年年底開始觀測,就可以覆蓋這個太陽周期從開始到峰值的階段,從而獲得盡可能多的觀測樣本。”

  與此同時,在中科天儀的高淳工廠,畢勇研究員負責的另一個項目――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子午工程二期”項目的1米口徑高層大氣激光雷達正處於研製任務的關鍵階段,技術人員們緊鑼密鼓,開展激光雷達的總體裝配和裝調。“子午工程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它的建成將極大提高我國對地面高層和地球臨近空間的大氣環境探測能力,對於大氣科學研究、開展地球載人航天、衛星發射等空間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畢勇說。

  紫金山實驗室科學家:

  多出數據多得結果,把這個大項目做好

  當大家在享受國慶長假時,即將步入耄耋之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劉韻潔心中仍惦記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的進展情況,每天他都與負責項目的同事溝通了解CENI的建設和運行情況。“這些事情對我來說已經像吃飯一樣稀鬆平常了。項目還在大力推進,近期的成果也激勵着我和團隊,只想每天做一點是一點,實在算不上什麼堅守或者奉獻。”

  劉韻潔帶領實驗室團隊正在全力建設一個開放、易使用、可持續發展的大規模通用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順應5G、VR等新興業務應用的發展需求,一方面能夠支撐國家新一代互聯網、網絡空間安全、工業互聯網等重大試驗驗證;另一方面,這也是全球首次採用白盒交換機代替核心路由器構建廣域骨幹網的案例,具有極大的前瞻性和示範意義。

  “平時工作中也會出現加班加點、甚至通宵達旦的時候,但團隊的成員們都沒有怨言。因為我們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實驗室上上下下千把人,大家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都想着要多出一份數據、多得到一點結果,把這個大項目做好。”劉韻潔說,辦公室里、實驗室里、值班室里,隨時可見團隊成員心無旁騖、埋頭工作的身影。

  目前,CENI已成功孕育出一大批世界領先的科研成果,包括全球首個大網級網絡操作系統“司絡”、全球首個端到端確定性骨幹網絡等,助力我國搶佔未來網絡制高點。今年6月,劉韻潔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中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運營商、設備商、科研單位共19家單位代表共同啟動了未來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合作,成為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正式對外提供試驗服務的標誌。劉韻潔介紹,CENI顯著的多雲交換能力也讓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多雲對接互通成為了現實。目前,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等7個節點將率先部署,依託CENI開展DDoS安全防護、流量清洗等創新試驗。

  成果頻出的背後,是團隊日積月累的努力與沉澱。“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從2007年開始,多次聯繫北京郵電大學、中科院計算所、清華大學,並聯合潘雲鶴、鄔賀銓、李國傑等院士向國家建議布局,2013年國務院首次將‘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列入國家規劃。”劉韻潔感慨,通過近10年堅持不懈的布局,科研團隊幾百人孜孜不倦的辛勤努力,這才鑄就了如今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工程的多項進展,“我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被辜負,未來網絡試驗設施作為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大工程,我們所期望得到的成果離不開現在一步一個腳印的灌溉。”

  接下來,劉韻潔將繼續帶領團隊大力推進CENI工程項目,預計到明年年底基本實現CENI覆蓋國內40個主要城市、88個主幹網絡節點、133個邊緣網絡試驗節點。(記者 白雪 劉霞 梅劍飛 蔡姝雯 張宣)

2021
10-06

  江蘇:大力推進幼小科學銜接攻堅行動

  開展違規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 堅持零起點教學

  江蘇省教育廳日前發布實施方案,要求大力推進我省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工作,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減緩銜接坡度,化解家長焦慮,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

  實施方案要求,到2022年8月底,全省“小學化”“超前教學”“違規培訓”等行為得到有效遏止。大班下學期要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建立對小學生活的积極期待和嚮往。小學應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從身心、生活、社會和學習四個方面幫助兒童做好入學適應。

  實施方案明確,各地要成立由1名小學教研員和1名學前教研員共同牽頭負責的聯合教研小組,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結合我省“雙減”工作部署,集中開展對各類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學科類培訓機構進行專項治理。

  實施方案明確強調,小學嚴格執行免試就近入學,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等作為招生依據,堅持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對辦學行為嚴重違規的幼兒園和小學,追究校長、園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堯、章峰報道)

2021
10-05

  推窗見綠、開門有景。如今,在家門口,小巧精緻的城市公園不斷湧現,既方便了群眾就近休閑、健身,還提升了城市的顏值形象。《祖國頌 共享美好生活》一起去看看,江蘇是如何用“繡花功夫”精心打造“家門口的公園”,來不斷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的。

  江蘇台記者畢然介紹,金秋時節來到淮安勺湖公園,會看見一片五彩斑斕的景象。除了有超高的顏值之外,這裏還新增了不少運動健身設施,每天清晨、傍晚都有不少市民來這鍛煉、散步休閑,享受恬靜的城市慢生活。

  一位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感覺周圍的環境相當好,自己就住在這邊,每天不出來轉幾圈,都感覺渾身不舒服。

  淮安勺湖公園緊鄰着淮安里運河,因“水面彎曲如勺”而得名。為了更好地滿足周邊居民運動休閑的需求,今年三月,淮安市淮安區啟動新建勺湖公園西北角遊園項目,在原有地形地貌基礎上,開展生態護坡、綠化建設和造景,增設環形跑道、休閑運動配套場地,打造出具有區域特色、富有活力的多功能公共運動空間,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一位淮安市民告訴記者,晚上有時候帶着孫女會到這裏來玩,這裡有滑梯,小孩子還可以玩沙子。這裏景色很漂亮,人到這裏來心情比較舒暢。

  這幾年,江蘇加大城市綠地建設,在道路節點、小區周邊、市區街角等地,因地制宜建設、改造便民型公園綠地210個。南京江北的丁解水庫,充分利用原有水庫水源以及山體,打造出別緻景觀,昔日的“龍鬚溝”一下子變成了如今的“桃花源”。南通崇川區今年新增兩處“口袋公園”,利用城市較小空地、閑置空間,見縫插針建設方便群眾休閑娛樂的微型空間,讓原本雜草叢生的閑置地塊實現華麗轉身,市民們在家門口也能欣賞到好景緻,提升幸福感。

  一位南通市民告訴記者,這邊的步道規劃挺好,老人的散步範圍明顯就擴大了,環境非常好,覺得挺棒!

  出門見綠、移步見景,家門口“遊園”正成為市民休閑娛樂新體驗。據了解,2021年江蘇計劃新建、改建便民型公園綠地90個。截至目前,全省擁有國家生態園林城市9個,數量全國第一,佔全國總數的47%。擁有國家園林城市(縣城)44個,率先實現國家園林城市設區市全覆蓋。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畢然 楊帆 南通中心站 淮安台 句容台 編輯/胡超)

2021
10-03

  金風送爽,九州歡歌。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慶祝建黨百年的熱烈氛圍中,10月1日,我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72歲華誕。全省上下張燈結綵喜迎國慶,共同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江蘇台記者郝朦說:“我現在是在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展。在國慶當天,很多國慶相關的歷史題材都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背後這段關於開國大典的視頻資料。”

  72年前的今天,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72年後的展覽上,來自全省各地的参觀者駐足留念,重溫這一歷時性時刻。

  南京審計大學大三學生胡傳旭說:“現在重溫這一段影像,我們內心還是十分激動和震撼的。在國慶節這一天我向祖國獻上最美好的祝福,願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更好地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不僅是影像資料歷久彌新,展覽上的不少檔案材料也都見證着新中國成立的難忘時刻。眼前這張僅有A4紙大小的展品雖然已經紙張泛黃,但卻清楚記錄著1949年金陵關為慶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假三天的通知。

  南京海關辦公室機要檔案室主任楊榕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收回了海關行政管理權,實行獨立自主的關稅政策。“國家大門的鑰匙”終於回到人民的手中。所以我們海關也是精心挑選了這份檔案,也是希望大家能從這份檔案中汲取精神力量。”

  大江南北同歡慶,家和國盛萬事興。國慶當天,全省上下一片歡歌笑語。在鎮江句容的一所幼兒園,小朋友們發揮想象力,捏生日蛋糕、搭積木長城,在心中早早種下熱愛祖國的種子;淮安生態文旅區則精心組織策劃了一場“百米長卷頌祖國”活動,讓孩子們用小小畫筆抒發對祖國的美好祝願。

  淮安生態文旅區富城路辦事處奧體社區黨委書記吳泓說:“我們舉辦這種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增進孩子與他人的交流合作,還能夠讓他們感受節日氛圍,激發愛國情懷。”

  宿遷、鹽城等地的跑步愛好者還身穿統一服裝、手持國旗,以陽光奔跑的姿態向祖國致敬。

  宿遷市民張小利說:“今天我們跑了10.1公里。希望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越來越好。”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郝朦 章斌煒 供片台/宿遷台 常州台 射陽台 句容台 泗洪台 宜興台 編輯/張萌)

2021
10-01

  提升工作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確保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

  省委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榆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有關工作 婁勤儉主持會議

  9月29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榆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有關工作。省委書記婁勤儉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榆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江蘇實際抓好貫徹落實。要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用好用活我省豐富紅色資源,弘揚光榮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黨員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和“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持續用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牽引,統籌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和能源結構優化工作,堅決落實好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的部署安排,把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低碳節能基礎上,切實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路子。國慶假期將至,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舉措,守牢安全生產紅線底線,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營造平安祥和節日氛圍。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好四季度各項工作,不斷提升工作精準度和實效性,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會議聽取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情況彙報。會議指出,全省各級黨委要從“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大局出發,進一步加強對檢察機關的領導,選優配強檢察機關領導班子,旗幟鮮明支持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各級檢察機關要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不斷增強法律監督能力、提高法律監督水平,在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江蘇、法治江蘇中發揮更大作用。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自覺支持檢察機關開展法律監督工作。

  會議聽取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整改落實情況彙報。會議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仍然是我省現代化新征程上的短板,必須以更大力度持續推進。要高質量完成整改任務,切實做到整改不到位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確保所有問題見底清零。要紮實做好新一輪督察準備,聚焦“兩高”項目、太湖治理、長江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等重點方面,系統排查整治。要按照現代化要求謀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建設,以美麗江蘇建設的新成效向黨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滿意答卷。

  會議討論了《關於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會議指出,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把法治宣傳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嚴格落實責任,細化工作舉措,強化指導督察,紮實抓好“八五”普法規劃的貫徹落實,深入推進法治江蘇建設,真正使高水平法治成為江蘇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會議聽取了全省脫貧攻堅暨對口幫扶支援合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評選表彰事項彙報。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記者 耿聯)

2021
09-29

  到“十四五”末,全省化工行業總產值力爭超過1.4萬億元――

  揚優汰劣,江蘇化工奔“高端”

  9月27日,全省化工產業綠色低碳提質增效現場推進會在張家港市召開,會上,相關部門圍繞《江蘇省“十四五”化工產業高端發展規劃》進行了解讀。

  根據規劃,到“十四五”末,全省化工行業總產值力爭超過1.4萬億元,年均增速達6%以上。轉型升級、優化布局、奔向“高端”,成為化工大省江蘇的必由之路。

  高起點謀划,系統性重構現代化工產業體系

  化工是我省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2020年,全省化工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4萬億元,約佔全國石化行業的9.42%。今年1-8月,全省化工行業新增利潤約540億元,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貢獻率約28%。

  然而,近年來,江蘇化工產業發展形勢較為嚴峻。產業層次尚待優化,園區規範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企業本質安全環保水平還不夠高,“這些都說明了化工整治提升工作依然任重道遠,需要我們高起點謀划推動‘十四五’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系統性重構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綠色安全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省化治辦副主任、省工信廳副廳長李強解讀說。

  此次規劃提出我省化工產業“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思路――以創新驅動、科學布局、綠色低碳、本質安全為發展原則,以優化石化產業、提升傳統化工、發展化工新材料作為主要發展方向,以原料路線多元化、產品結構高端化、產業集聚集約化作為發展路徑,着力提升江蘇化工行業發展質量。

  規劃明確了總體布局方案、產業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產業布局方面,到2025年,化工園區、集中區產值貢獻率提升至70%以上,化工企業入園率提升至50%以上;結構調整方面,高端產品比重(化工新材料、新領域精細化工)由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23%;安全綠色方面,安全生產事故風險防控水平全面提升,廢水、廢氣和固廢全面實現綜合治理、回收利用和達標排放,創建一批綠色園區和綠色工廠。

  省發改委副主任張世祥表示,立足高起點謀划,必須強化政策支撐,明確化工產業發展方向;強化剛性約束,夯實化工產業發展基礎;加強統籌協調,全力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切實推動“十四五”期間全省化工產業綠色低碳提質增效。

  優化布局,有序推動差異化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省根據各地發展條件和化工產業發展特點,將化工產業布局總體劃分為沿江產業區、沿海產業區、蘇北產業區三大部分。以化工園(集中)區為基本發展載體,形成以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和28個化工園(集中)區為主體的“1+N”化工產業發展格局。

  沿江地區要嚴格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優先布局綠色工藝、智能製造、智慧管理類生產項目,進一步提升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的集約化發展水平,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圍繞‘優’字謀划,我市全力推進產業高質量布局,在做好‘無效供給、低端產能’企業減法的同時,做好‘高端產業、綠色產業’的加法,大力支持市場前景好、工藝技術水平高、安全環保先進、補鏈強鏈特點明顯的優質高端項目。”蘇州市副市長查穎冬說。

  沿海地區要發揮臨港優勢,提升多元化原料加工水平和規模,推動重大石化化工項目落地,加快形成以基礎化工原料生產為龍頭,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等多產業聯動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其他地區要加大規範入園集聚發展力度,不斷提高化工企業入園進區比例,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化工特色化發展。

  連雲港既濱海又地處蘇北,是我省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種子选手”。今年以來,總投資677億元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已進入投產準備階段,總投資800億元的衛星石化一期輕烴綜合加工項目一階段已投產,瑞恆碳三產業鏈、瑞兆科电子化學品一期項目計劃10月建成……全市上下一批高端石化項目正快馬加鞭地建設。連雲港市副市長徐家保表示,“將以石化產業為核心,重點發展煉化一體化、多元化原料加工、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基礎化工原料等四大產業集群。同時,協同帶動贛榆、灌雲、灌南發展石化產業鏈下游和價值鏈高端產業,形成綜合競爭力強、資源集約利用率高的現代產業體系。”

  “滾石上山”,推動江蘇化工奔向“高質量”

  眼下,我省化工行業面臨高質量發展的嚴峻挑戰,推動化工產業向高端發展堪稱“滾石上山”,儘管困難重重,但路徑清晰。此次規劃中也進行了細化部署。為實現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推進實施基礎設施配套、生態環境保障、雙碳目標支撐、重點企業培育、技術裝備提升、創新生態優化、人才隊伍壯大、標準體系建設等保障工程,多方合力夯實發展的“基座”。

  “要以嚴格監管維護良好環境秩序。”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陳志鵬表示,既要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強化化工整治后督察,還要出台企業產權保護措施,實施環保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措施等,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高校提供智力支撐。“作為化工學科領域的省屬高校,南京工業大學責無旁貸,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學校將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攜手江蘇乃至全國化工高校、科研院所在培養急需緊缺人才、開展‘急難愁盼’技術攻關、加快高精特新成果轉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大文章。”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說,接下來,將全力建設中化連雲港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百萬噸級高端功能性材料戰略項目,對標全球化工頭部企業,堅持綠色安全發展、信息化賦能,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

  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安全支撐。“十四五”期間,我省將繼續從防範園區安全風險、強化產業源頭管控、加強行業安全監管、嚴格危險廢物監管、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加強安全教育培訓等方面添加一把把“鎖”,加強化工行業安全生產。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任棟表示:“我們將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大科技投入, 持續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淘汰一批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推進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為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保障。”(記者 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