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新寶6代理

2021
09-08

  幹事熱情高,秋日勝春朝。連日來,江蘇的一批重大項目完成了關鍵性工程建設,為整個項目的儘早竣工奠定了基礎。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南泉段主體完工】

  9月5日,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南泉段最後一節頂板順利澆築完成,標志著太湖隧道南泉段主體工程施工全部完成。

  中鐵四局二公司副總經理、太湖隧道項目部項目經理費曉春說:“下一步,項目部將轉入底板的調平層施工和相關的附屬施工,以及機電安裝和裝飾裝修工程施工。”

  作為國內最長的水下隧道,太湖隧道是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無錫段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10.79公里,分為南泉段和馬山段兩個標段。另一邊的馬山段仍在建設中,計劃9月底施工完成。整條公路預計今年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將在滬寧間新增一條高速公路通道,對促進沿線蘇錫常城市發展、加快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常州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黃山河地涵首根管道實現貫通】

  在常州,黃山河地涵首根管道也在5日實現了貫通。這是常州市水利工程有史以來內徑最大,距離最長的頂管項目。

  常州台記者汝雲說:“我現在就來到了黃山河地涵1號管道的裏面。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管道的高度高達4米,這樣的一個管道長度達到413米,有一根根的管節。像這樣的一根管節長度是2.5米,由160多根管節結合在一塊,最終形成了這樣的一根管道。”

  黃山河地涵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配套項目,由兩根水底管道組成。首根管道貫通之後,施工單位將立即開啟2號管道的施工,全部工程預計於10月底完工並投入使用。

  常州新美水務有限公司工程中心總監楊唯一說:“工程使用以後,將提高孟河片區的防洪排澇能力,加快片區的水體流動,促進水流的循環。同時還可以配合流域其他的引水工程,滿足枯水年的水資源的配置要求。”(周楊楊 常州台 無錫台)

2021
09-03

  夜間經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體現。近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一批22個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22顆“夜明珠”,展現了夜江蘇的“炫彩生活”,成為激發內需、提振經濟的強勁動能。

  去年4月,蘇州提出打造“姑蘇八點半”文旅夜經濟品牌,拉開了夜經濟蓬勃發展大幕。尤其是去年7月,擁有150多年的蘇州觀前主街重新開街,帶來了夜遊、夜食、夜購等諸多新玩法。

  如今,作為蘇州第一商圈,觀前商圈雲集了眾多傳承百年的老字號和深受年輕人追捧的“網紅”品牌,成為蘇州商業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久前,蘇州觀前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與金雞湖景區、夜周庄入選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觀前地區綜合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邵勇介紹,接下來,觀前商圈將繼續豐富優化夜遊線路,重點引進旗艦店、首開店,吸引更多時尚潮流品牌入駐,進一步增加商圈的消費動力和時尚活力。

  每到夏夜,宿遷項王故里便燈火璀璨,吸引不少夜遊遊客。目前,景區集納了5D影院、西楚古玩城、真如禪寺、八角樓書店、大食坊美食街、項王故里夜市街區等文旅業態,形成了獨特的夜間消費集聚區,入選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數據显示,集聚區共有各類業態商戶152家,其中夜間營業的商戶68家,佔比44.7%,夜間開放的遊覽區域面積260畝,佔比45.6%。項王故里景區市場部副部長楊雪介紹,今年,項王故里景區在西楚大街打造了項王故里夜市,將傳統文化元素與雕塑小品、景觀亮化、夜間演藝相結合,以燈籠為媒串聯文化節點,營造文化商業氛圍,打造具有西楚文化風情的歷史商業街區和藝術空間,讓夜晚的景區煥發無限活力。

  此外,南京長江路文化和旅遊集聚區、夫子廟步行街,無錫拈花灣禪意小鎮、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徐州戶部山―回龍窩月光經濟街區,常州青果巷文旅消費集聚區,鹽城荷蘭花海旅遊風情小鎮等,也入選了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成為點亮江蘇的22顆“夜明珠”。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開始,江蘇各地夜經濟品牌持續發力,成為激發內需、提振經濟的強勁動能。截至目前,江蘇已經湧現南京“夜之金陵”、蘇州“姑蘇八點半”、常州 “龍城夜未央”、無錫“今夜‘梁’宵”、徐州“國潮漢風•夜彭城” 等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在省內乃至全國叫得響的品牌項目。

  此外,江蘇省出台的《省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2年,建設30個以上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10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孫西嬌)

2021
09-03

  全省1.6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完成健康體檢――

  送體檢,“八大群體”健康多了“保護傘”

  “這次工會送來免費健康體檢卡,讓我覺得特別暖心。”淮安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快遞員高二軍說,他從事快遞行業3年了,平時因為忙,很少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7月27日,淮安為980名像高二軍這樣的“八大群體”職工,送上“工會免費體檢服務卡”。

  “八大群體”是指貨車司機、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商場信息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中介員、保安員。為“八大群體”職工贈送免費健康體檢服務,是今年全省工會“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之一。截至6月底,已有1.6萬名“八大群體”職工完成了健康體檢,5892名女職工通過江蘇工會App報名參加“兩癌”篩查。

  健康風險成為行業隱疾

  38歲的蜂鳥眾包網約送餐員趙亮(化名)送外賣5年多,每天騎着電動自行車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提着餐盒在居民樓里爬上爬下,從上午10點工作到晚上8點,有時候忙起來,一整天都沒時間吃飯。

  近年來,依託互聯網平台就業的快遞員、網約送餐員、家政服務員、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大量湧現,因為工作模式、工作場景、工作壓力等,會導致一些常見疾病,雖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職業病,但也成為行業隱疾。省總工會曾對省內2166名快遞從業人員進行權益保障狀況調查,結果显示,超長的工作時間導致很多從業人員無法準點作息、按時就餐,胃腸道疾病高發,長時間的騎行、走路、爬樓等,又導致一部分人出現腰椎疾病和關節炎。

  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2021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86.5%的貨車司機患有胃病、頸椎病、高血壓等疾病,而體檢情況並不樂觀,53.3%的貨車司機未參加體檢,44%的貨車司機自費進行體檢,僅有2.7%的貨車司機參加所在單位組織的員工體檢。

  4月9日,省總工會印發通知,決定向“八大群體”贈送健康體檢服務,同時帶動全省各級工會給其他靈活就業群體贈送健康體檢,要求全省享受健康體檢服務的“八大群體”職工不少於3萬名。定製設計“工會免費體檢服務卡”,參与健康體檢的“八大群體”可憑工會發放的健康體檢卡和本人身份證,到定點體檢機構享受免費體檢服務。

  體檢項目結合職業特點

  “一年300多天都是在貨車上度過的,這次免費體檢讓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了更多了解。”徐州貨車司機趙西林說,看到體檢中增加了泌尿系統超聲檢查等項目,他感受到了工會的貼心。

  省總工會提出,除常規體檢項目外,各地各系統工會可根據“八大群體”的職業特點,增加特殊檢查項目。如針對快遞員、網約送餐員派件時頻繁上下樓的情況,可增加膝關節正側位X光片檢查;針對護工護理員長時間站立和行走的情況,可增加雙下肢靜脈彩超檢查;針對貨車司機久坐、飲水不足等情況,可增加泌尿系統超聲檢查等。此外,對女性“八大群體”加贈乳腺癌和宮頸癌“兩癌”篩查。

  各級工會根據自身實際,爭取配套資金,與當地衛健委和醫院积極溝通,採用招標模式,確保公平公正公開,努力為“八大群體”爭取更多福利。

  鎮江集聚各方資源,不僅使用省、市總工會配套資金,還爭取到中國互助保障會鎮江辦事處相關資金,使市區“八大群體”職工體檢標準達到每人500元。

  宿遷在6月底第一期完成1000人次體檢后,緊接着安排第二期1萬人次的體檢。市總工會拿出配套資金20萬元,給每位參加體檢的會員補貼20元,另外180元由參加體檢的個人或所在企業承擔。經過前期嚴格篩選,市區範圍內選定兩家定點機構,給予5折體檢優惠服務。

  “入會與服務”同步推進

  8月3日,海安市澍澤配送服務有限公司開發區分站網約送餐員李國榮在市中醫院體檢中心參加工會組織的健康體檢。“這次我們有60名員工參加免費健康體檢。”他說,公司工會6月28日成立,員工們有了溫馨的“家”。

  快遞員、網約送餐員等群體流動性大,人員分散,工會組織的成立為開展健康體檢提供了更便捷的組織途徑。為職工解決健康等“急難愁盼”,也成為擴大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有效覆蓋的方式之一。

  揚州利用贈送體檢契機,進一步摸清快遞員送餐員等新業態勞動者的基本情況,為下一步“八大群體”全覆蓋建會打下基礎。他們還聯合郵政、人社等部門開展調研,在贈送體檢的同時,了解該類群體的訴求、用工情況等,努力讓今後開展的服務更受歡迎,吸引更多的“八大群體”職工入會。

  6月24日,在南京市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成立大會暨首屆職工代表大會上,該市新興產業工會聯合會與市快遞協會簽訂《南京市快遞服務行業工資集體合同》,根據合同內容,行業協會下現有15個品牌64家快遞企業需確保全日制員工基本工資每月不少於3500元,高於現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

  目前江蘇新發展“八大群體”工會會員57.8萬人,已有9個設區市建立了市級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省總工會正积極探索建立健全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資源和優勢,把更多的“八大群體”吸引到工會中來,滿足職工群眾多樣化需求,切實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記者 王 靜)

2021
09-01

  全省低保標準平均增長4.2%,應對疫情發放臨時補助1699萬元

  聚焦“急難愁盼”,提升民生保障

  8月30日,記者從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視頻會議上獲悉,今年以來,全省民政系統緊扣“六項民生實事”“八大行動”“七項改革”,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一批事關低收入人群和“一老一小”等群體的惠民舉措落地。

  低保平均標準每人每月803元,同比增長4.2%

  省民政廳廳長呂德明介紹,上半年全省民政系統主要圍繞推進省政府六項民生實事推進各項保障。目前,11個設區市已經完成低保、特困供養標準提標。預計全面調整后,全省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將達到每人每月803元,同比增長4.2%。省定城鎮和農村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已按要求完成提標任務,今年以來已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30.09億元,共惠及132萬人,有力地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截至7月底,3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已完成入戶評估21493戶,正在推進實地施工。100個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提升項目已開工86家,完成改造33家。100個省級兒童“關愛之家”示範項目和300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已全部開工。100個農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設施改擴建項目已開工90個。全省共辦理結婚登記“跨省通辦”1212對,省內跨區域婚姻登記8702對。全省建有121個婚姻家庭輔導室。

  接下來,民政部門將採取“清單化”管理、“項目式”推進、“責任化”落實的方法,按時保質完成各項任務,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新添家庭照護床位7000餘張、護理床位9000餘張

  上半年,全省新設置家庭照護床位7000餘張,新增護理型床位9000餘張,累計為300萬老年人提供專業化居家上門服務,建成城市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118家。困境兒童主動發現機制在全省全面推廣,63.5萬名困境兒童納入保障範圍。全省集中、分散供養孤兒的平均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2623元和1980元。

  下半年,適老化改造將堅持“一戶一案一檔”,不搞“一刀切”,確保改造工程真正呼應老年人實際需求,真正提升老年人獲得感、滿意度。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要突出標準化,提升農村特困人員集中照護能力,拓展居家上門、社會托養、技能培訓等功能,發揮農村養老服務的陣地支撐作用。省級兒童“關愛之家”示範項目將建立可持續的運營模式,確保11月底前全面完工。

  福利機構封閉管理,萬名護理員1個月未換班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全省民政系統從嚴從緊、爭分奪秒抓好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省16萬多名在院老人和5萬多名在院養老服務人員“零感染”。全省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自7月21日起實施封閉管理,其他各類民政服務機構也實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南京和揚州養老機構內,有1萬多名養老機構護理、醫療和管理人員封閉管理,1個月未換班。

  為扎牢社區安全網,全省動員16.43萬名社區工作者直接參与社區防控,大批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志願者自覺參与,夜以繼日堅守基層防線,併為居家健康監測等有需要的群眾提供細緻服務。南京市民政局牽頭負責社區防控,排查核實33.13萬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並做好生活服務保障。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在疫情期間得到保障。一個多月里,全省民政部門巡訪排查困難群眾87.67萬人次,因疫情開展臨時救助1.87萬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313.71萬元,對5.5萬人(戶)困難群眾發放臨時生活補助1699.88萬元。揚州市民政局還擔負起滯留外地人員服務保障工作,累計安置433人,保障食品供應2751人次,發放愛心禮包361個。

  社會組織新增崗位1.4萬個,全面推開社工站建設

  今年以來,全省新增註冊登記社會組織2037家,新提供就業崗位1.4萬個。各級民政部門引導853家行業協會商會減免會費、服務性收費約1.3億元,惠及企業4.7萬家。全省已落實慈善捐贈稅收優惠政策,463家社會組織獲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全省已有4951家與原業務主管單位脫鈎,脫鈎率99.9%。全省新增5A級社會組織70家、4A級社會組織130家、3A級社會組織423家。全省累計依法曝光147家非法社會組織。

  從今年開始,全省大力推進鄉鎮(街道)設立社工站,充實基層力量,確保一線民生服務有人干。目前,各地共建成社工站247個,已覆蓋19.8%的鄉鎮(街道)。

  為助力鄉村振興,下一步,各級民政部門將針對農村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區服務等相對薄弱的實際狀況,加大投入力度,補齊發展短板,打造貼近農業、農村、农民實際需求的鄉村民政服務體系,讓城鄉居民共享高品質生活。(記者 唐 悅)

2021
08-30

  江蘇籍选手連奪四金迎來“殘奧豐收日”――

  “國歌響起,感覺幸福而神聖!”

  8月28日,東京殘奧會第4個比賽日,也是江蘇籍选手閃耀東京賽場的一天。在輪椅擊劍、輪椅乒乓球項目中,我省选手發揮出色,連奪四金,成就東京殘奧會“金牌之夜”。

  “站上賽場,已經贏了”

  28日晚,來自徐州的馮彥可和來自宿遷的胡道亮在輪椅擊劍男子花劍個人B級決賽中勝利會師,提前鎖定金牌。兩人知己知彼,賽程十分激烈。最終,馮彥可技高一籌,摘得他在本次東京殘奧會上的第二金,胡道亮遺憾摘銀。

  今年已41歲的胡道亮堪稱中國輪椅擊劍隊的一個傳奇人物。用他自己的話說:“對於殘疾人運動員而言,站上賽場,已經贏了!”

  這位來自宿遷的輪椅劍客曾養過鴿子、開過雜貨店,遇到擊劍運動后,他的人生才出現重大轉折。2002年,胡道亮跟隨國家高級教練庄杏娣練習擊劍。2003年全國六殘會上,他奪得花劍團體金牌、重劍B級個人金牌。

  2004年,雅典殘奧會,輪椅擊劍首次列入競賽項目。胡道亮出征雅典,與隊友攜手在男子花劍團體賽中為我國拿下輪椅擊劍首枚金牌。2008北京殘奧會上,他獲得男子重劍、花劍B級個人2枚金牌,成為中國輪椅擊劍史上首位殘奧會“雙冠王”。載譽歸來的胡道亮不僅找到了就業單位,還成立了小家庭。

  但榮譽和幸福沒有沖昏胡道亮的頭腦,他說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作更多貢獻。2012年倫敦殘奧會上,胡道亮不辱使命,獲得男子B級花劍個人、花劍團體兩項冠軍。2016年,他再次出征里約殘奧會,獲得花劍團體金牌。胡道亮在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也在我國殘疾人體育史上書寫了傳奇一筆。

  “擊劍,讓我成為幸運兒”

  28日,徐州小伙孫剛勇奪輪椅擊劍男子花劍個人A級決賽冠軍。28歲的孫剛來自徐州龐庄一個煤礦職工家庭。雖自幼因患病單下肢致殘,但他自小就喜歡體育運動,特別是乒乓球和籃球。2009年,經過國家輪椅擊劍隊運動員榮靜的推薦,孫剛來到省輪椅擊劍隊試訓,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由於從未接觸過擊劍項目,孫剛對固定坐在輪椅上刺擊、劈殺非常不適應。下肢動不了,他總感覺有力使不出,也不如球類項目好玩。但在教練和隊友的幫助下,他慢慢愛上了擊劍運動,並沉下心來專心訓練。

  汗水換來佳績。2014年,在韓國亞殘會上,他第一次品嘗到冠軍的滋味。“小時候,我特別頑皮,因為腿不好,家人十分擔心我的未來。是擊劍改變了我的人生。也是擊劍讓我從一個殘疾兒童變成一個幸運兒!” 2016年,孫剛第一次參加殘奧會,就奪得兩枚金牌、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東京殘奧會,孫剛繼續發揚自己敢拼敢殺的風格,再登最高領獎台。

  輪椅上的“夢之隊”再攀高峰

  很多人都知道,從“邳州希望之家”走出過一支輪椅上的乒乓球“夢之隊”。28日晚,這支“夢之隊”的成員之一――馮攀峰再攀高峰,以3:2戰勝德國隊选手,奪得男子TT3級單打金牌。這也是馮攀峰摘下的第四枚殘奧會乒乓球男單金牌,實現衛冕,成為殘奧會乒乓球男單項目“四冠王”。

  馮攀峰1989年出生於邳州市的一個农民家庭。因小時候患病導致他雙下肢癱瘓,不僅給這位濃眉大眼、長相英俊的帥小伙帶來生活上的很多不便,也形成了他內向、低調、好靜的性格。1995年,他進入“邳州希望之家”讀書後,乒乓球讓他逐漸樂觀、開朗、剛強起來。

  馮攀峰是江蘇殘疾人乒乓球隊中殘疾程度最重的一位男隊員。教練說,在訓練中,他曾多次從輪椅上翻倒在地,手掌和膝蓋無數次被擦破。但他從來沒想過放棄熱愛的乒乓球運動,尤其到比賽時,常常與平日判若兩人――韌勁十足,反應敏捷,遇到再強對手也不輕易服輸。

  同樣蟬聯四屆殘奧會女子乒乓球單打冠軍的還有一位江蘇选手――劉靜。28日晚,劉靜摘下東京殘奧會乒乓球女子單打W1-2金牌。

  今年33歲的劉靜10個月大時就被病魔擊倒,獨立行走、上學都成問題。6歲時,萬般無奈的父母只能將她背到“邳州希望之家”,盼望孩子在得到照看的同時,學點文化。令家人意外的是,劉靜入學后不僅學習很用功,課餘時間還痴迷上學校的乒乓球桌,一有空就霸着檯子打球。她這股勁頭被學校乒乓球教練衡新看中,毫不猶豫將其收入隊中。

  省殘聯為幫助劉靜解決後續保障問題,聯合鎮江市殘聯為她落實了工作單位,還幫她請了家裝工程隊。如今,這位殘奧冠軍在鎮江的小家十分溫馨,還是無障礙的。國家和社會的認可,成為劉靜運動征途上的不竭動力。(記者 唐 悅)

2021
08-29

  我省255名鄉土人才獲評高級職稱

  種桃子、做二胡都能成“教授”

  省人社廳8月27日發布消息,2021年度江蘇鄉土人才高級職稱評審日前結束。255名鄉土人才通過評審,其中正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72人、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183人。

  據了解,今年江蘇鄉土人才高級職稱共收到申報材料459份。經審核,414人符合條件,其中申報正高級職稱109人、申報副高級職稱305人。

  “我大學畢業后回鄉種了13年桃子,有了不錯的經濟收入,但高級職稱是對我紮根農村最好的回報。”無錫市陽山鎮果多多水蜜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曉波說。今年40歲的吳曉波本科畢業后回鄉推廣水蜜桃生態種植,帶動周邊桃農種出健康、安全、口味好的水蜜桃,曾獲得陽山鎮桃王獎。

  評上正高職稱,讓學歷不高的60后沈春雷帶徒的底氣更足。來自江蘇廣興集團的沈春雷17歲開始學做瓦工,深耕建築行業40年,其獨到的斜坡屋面結構防水技術,讓竣工工程屋面滲漏返修率一直保持為零。憑着執着、專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沈春雷實現了從普通瓦工到省企業首席技師的人生跨越,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三帶”名人等多項榮譽。以沈春雷名字命名的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吸引了20多名技術工人。

  “沒想到做二胡也能做成教授!”得知自己獲評高級職稱,無錫市聚弦堂樂器有限公司的二胡製作師卜廣軍難掩喜悅之情。卜廣軍成功製作出合成纖維仿生皮二胡,同時解決了樂隊演奏時的音樂統一度問題,出口多個國家。卜廣軍先後被評為省“三帶”名人和無錫市優秀鄉土人才。

  江蘇兩年前在全國率先建立鄉土人才職稱評價制度,暢通鄉土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江蘇對鄉土人才職稱評審資格條件進行修訂,着力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唯帽子”限制,重點圍繞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技術水平、帶動能力等維度展開評價。通過條件審核的人員中,既有海歸碩士,也有高中學歷人員;既有行業大師,也有後起之秀;既有種糧大戶,也有民間藝人,包括技藝技能、技術應用推廣以及經營管理等領域的20餘個細分類別。(記者 黃紅芳)

2021
08-20

  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促進农民共同富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全省農村集體經濟增長多元路徑基本形成、集體經濟組織體系建立健全、內部治理優化完善、發展動能持續有力、經營機制規範高效、服務成員和聯農帶農能力明顯提升。

  《意見》指出要积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四條”新路徑、“三個”新動能和“四項”新機制。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大力發展融合經濟,鼓勵有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組建混合所有制經營實體,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积極發展綠色經濟,立足實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工業等項目。加快發展服務經濟,建設村域綜合性服務平台,支持集體經濟組織提供生產、工程項目、物業等服務。創新發展“飛地”經濟,打破地域界限實現飛地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雙贏。

  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釋放改革發展動能,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农民變股東。激活閑置資產增收潛能,推廣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經驗,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探索在村級資金存放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創新人才引領動能,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幹事創業,參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機制。鼓勵村村“抱團”,發揮集聚效應,實現“強強聯合”或者“強弱聯合”。深化村企合作,在“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基礎上,持續深化村企合作,實現利益共享。探索村社融合,鼓勵村集體領辦創辦生產類、服務類、資源類等各類合作社,帶動新型經營主體、小農戶共同發展。規範法人治理,指導集體經濟組織規範內部管理,建立健全集體收益分配製度。

  《意見》鼓勵各地加強政策創設,尤其是在探索返鄉入鄉人員在一定條件內享受集體成員待遇、建立集體經濟發展與管理人員報酬待遇增長掛鈎機制等方面要作出重點突破。下半年,全省還將結合《意見》實施,組織開展“共同富裕 百村實踐”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推介活動,選樹一批改革有成效、發展有路子的典型鄉村開展集中推介,營造爭先創優、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記者 吳瓊)

2021
08-17
2021
08-14

  第八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日前在新疆召開,為今後一個時期做好援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越天山,育人才,補短板,謀發展,播撒產業之火,共唱文化之歌。多年來,江蘇一批又一批幹部人才以“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豪情壯志,踏上新疆這片幹事創業的熱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堅持真情幫扶、科學援建,不斷提升對口援疆綜合效益,助力繪就亮麗新疆畫卷。如今,從揚子江畔,到昆崙山下,兩地人才、項目、產業、文化同頻共振,攜手向前。行走在天山南北,江蘇對口支援的伊犁與克州處處煥發著新的生機。

  人才援疆,“帶不走”的種子留在天山腳下

  克州的布阿吉爾沒有想到,自己隨時可能失明的雙眼,在江蘇醫生到來后恢復了正常。

  2019年年底,援疆“接力棒”交到了江蘇省人民醫院援疆醫生宋寧宏等新一批援疆幹部手中。宋寧宏是江蘇省第三批“組團式”醫療援疆隊領隊,到克州后被任命為克州人民醫院院長。不久前,宋寧宏通過一場遠程眼科“雲手術”為4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施行了激光治療。“江蘇醫生‘亞克西’!”術后的布阿吉爾大嬸激動不已。

  援疆以來,宋寧宏帶領援疆專家開展義診20餘期,已為611名患者送去健康。在多方推動下,江蘇後方9家省屬醫院、克州人民醫院利用5G技術建立互聯互通的遠程醫療體系,如今,克州各地患者都能就近享受到江蘇優質醫療資源。

  伊寧縣第二中學學生西爾艾力・亞力坤在家門口接受“蘇式教育”后,成績大幅提高,人也自信了。“江蘇來的老師會教書!”當地村民馬志梅道出農牧區家長的心聲。

  江陰市水利局主任科員徐志華第二次以柔性引進人才身份入疆后,終日奔波在霍城多個水利工程現場勘察。後來,他發現倒須溝水庫改建過程中地下水水位較高等情況,創造性提出解決方案,成功降低了地下水水位,確保工程順利施工。

  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帕米爾高原、伊犁河谷上演,故事的主角有一個相同的名字――江蘇“援疆人”。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江蘇省援疆幹部從單一的幹部援助向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綜合性援助轉變以來,全省教育、醫療、管理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不斷走進新疆,把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帶到天山腳下。

  去年,江蘇援疆醫療人才累計接診50996人次,指導和直接參与各類手術4684台,引進新技術、新項目113項,其中29項醫療技術填補伊犁州空白、4項醫療技術填補自治區空白;江蘇援疆資金投往伊犁教育領域達4.3億元,並探索“以校包系”“名校長+管理層+骨幹教師”教育“組團式”援疆模式。在“組團式”援疆支持下,霍城江蘇中學“江陰班”、伊寧縣二中“南通班”、尼勒克縣武進中學“武進班”、鞏留縣高級中學“張家港班”連續多年本科上線率100%。

  “在江蘇醫療援疆專家的指導下,我完成了從爬到跑的蛻變。”克州人民醫院心血管二科主任許天寶說,原來自己只能做3種心臟手術,現在可以獨立做20多種手術。過去,當地群眾一生病都去喀什或烏魯木齊。如今,包括做冠脈造影、放心臟支架等有難度的手術,他們會首選克州人民醫院。

  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團隊。着眼關鍵領域、重點行業、支柱產業和重要崗位幹部人才需求,江蘇援疆人在“傳幫帶”中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切實讓錦上添花式的“盆景”變成了遍地開花的“風景”。

  產業扶疆,“單向輸血”變成“自我造血”

  察布查爾縣是伊犁河谷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天山腳下養大閘蟹,在過去是天方夜譚。

  2017年起,鹽城對口支援察布查爾縣援疆工作組通過給予資金、人才、技術等全方位支持,幫助該地成功引進稻蟹養殖技術,讓大閘蟹在察布查爾縣“安家”。隨着“長江一號”蟹苗在伊犁培育成功,當地百姓致富門路更寬。

  “現在,螃蟹的品質和規格都上來了。”察布查爾縣水產養殖戶管小平說。當地螃蟹養殖面積已發展到1000多畝,到秋天螃蟹供不應求,農牧民養殖月收入最高能達到4500元。

  拔窮根,靠產業。江蘇援疆工作堅守這一理念,發揮江蘇產業優勢,借鑒園區發展的成功經驗,在伊犁和克州興建起一個個現代產業園區,成為當地工業經濟的核心載體。

  眼下,江陰援疆產業園建設已接近尾聲,3.78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拔地而起,已入駐企業8家,解決500多人就業。依託霍城縣中小企業創業園新榮園區進行“升級”,產業園發揮“技術密集+就業密集”優勢,重點發展互聯網集成服務等数字產業經濟和以防護工裝為主的紡織服裝產業。“未來將培育兩至三家重點骨幹規模企業,力爭通過3年時間打造一個實現就業超1000人、產值超10億元的特色園區。”江陰市援疆幹部、霍城縣商務工信局副局長王生虎說。

  “員工對收入很滿意,工作积極性非常高。”新疆眾網数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艾孜買提・吐爾汗說,目前該企業員工約70人,今年底預計將達到500人規模。這一由江蘇眾網科技投資的產業項目,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500萬元。

  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揮部謀划推動採用“飛地經濟”模式建設克州江蘇產業園,在阿圖什市劃撥兩塊土地,供偏遠的阿合奇縣、烏恰縣建設飛地工業園區,為無錫支援阿合奇縣、常州支援烏恰縣發展釋放活力。目前,已完成園區管委會、平台運營公司組建及先導區規劃編製,實施克州產業合作及產業引導項目,組織開展招商活動50餘場,整合崑山、無錫、常州共同建設集約型、生態型、文化型園區工業,引進落地企業4家,總投資額7.1億元。

  今年,援克前指將拓寬融資渠道,設立園區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完成30萬平方米園區產業載體及配套設施建設,落實招商引資年度目標。建成10個“江蘇情・集體幫扶農場”、2個柯爾克孜羊繁育基地並投入使用。

  產業是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的引擎,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10年以來,江蘇省投入援克州資金9.74億元,實施就業與產業發展項目68個,把克州的資源、區位優勢與江蘇各地的產業優勢相結合,积極探索多渠道、多方位、多元化產業援疆路徑,积極開展與省內企業新的勞務合作,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勞務輸出。

  江蘇對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伊犁州黨委副書記朱斌介紹,今年,還與伊犁州產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江蘇援疆產業園區建設的意見》,明確通過2至3年努力,圍繞紡織、电子信息、文化旅遊、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等重點領域,建成一批十億級園區、打造一批百億級園區,把各類援疆產業園建設成為蘇伊兩地產業轉移的重要平台、合作共贏的標杆示範。今年計劃安排援建353個項目中,產業發展促進就業類項目達80個,援助資金4.88億元。

  文化潤疆,跨越萬里心手相牽

  民族團結一家親。江蘇與伊犁和克州积極開展結對交流,持續開展各類民族團結活動,促進蘇伊兩地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江蘇文化援疆項目――由民族史詩濃縮成的舞台劇《瑪納斯》,去年在南京首演引起轟動,許多人從中打開了柯爾克孜族的生活圖景和精神世界,加深了江蘇和克州兩地人民的情感交流。

  今年5月,又一部文化潤疆藝術精品劇目――大型原創歌舞劇《解憂公主》在伊犁首演,唱響了民族團結的頌歌。“解憂公主來到邊疆后,把文化和技術帶到這裏,給這片土地帶來了深刻變化。”伊寧市觀眾陳建軍說,歷史與現實一脈相承,只有各民族大團結,才能帶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文藝精品,打動了人心,帶來了人氣。這兩年,位於伊犁州新源縣的那拉提因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和大型歷史劇《大秦賦》走紅。援伊前方指揮部緊抓時機,協同伊犁州對那拉提風景區進行提升改造。今年,那拉提風景區接待遊客量呈井噴式增長,進入5月以來,每天接待遊客五六萬人次。

  伊寧喀贊其民俗旅遊區是知名網紅“打卡地”。幾年前,這裡是一個環境差的老舊街區。讓其搖身一變的是南京的援疆資金和先進理念。這個有着濃郁“新疆味道”的景區如今年平均接待遊客超30萬人次。“我們的傳統技藝受到了保護,還得到了收益。”喀贊其旅遊公司總經理海力曼・阿吾提說。

  推介多彩克州,今年5月,蘇克杯“世界的帕米爾 永遠的瑪納斯”全國攝影大展啟動后,吸引大量攝影人和遊客走進克州,直觀可感的影像展示克州的風光人文、民俗文化、發展成就、江蘇對口支援克州10年來的豐碩成果,有力促進克州文化和旅遊事業的發展與繁榮。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形式各異的交往交流交融,讓更多江蘇人認識了伊犁和克州。援疆幹部人才與當地少數民族家庭結成“親戚”,發動調動後方資源,日積月累幫扶一個個小家庭生活發生大變化。

  “我們實施‘蘇克一家親石榴計劃’,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和‘鎮村結對共建’行動,解決了大量實際問題,克州各族群眾深切感受到江蘇人民的深情厚誼。”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克州黨委副書記周偉文表示,去年以來,45名援疆幹部人才與當地81戶各族群眾結成“親戚”,每月與結親戶交流一次。此外,協調崑山慈善總會“瑾暉基金”、常州美德基金會等單位資助受援地貧困學生,推進36個蘇南地區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結對幫扶克州30個鄉鎮,做到江蘇對口支援克州所有鄉鎮全覆蓋。今年還將通過舉辦蘇南克州鄉鎮交流合作論壇,進一步促進江蘇幹部人才與對口支援地區幹部群眾結對認親、聯絡互動。(記者 沈佳暄 梅劍飛)

  原標題:關山咫尺,“蘇”寫萬里一家親―― 江蘇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2021
08-11

  連日來,省衛生健康委迅速統籌全省醫療資源,助力揚州市開展疫情防控,匯聚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截至8月8日24時,省衛生健康委已從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鎮江、泰州10個市,抽調核酸採樣、核酸檢測、流調、消殺等人員共4050人支援揚州疫情處置工作,另外支援核酸檢測設備40台、核酸檢測移動方艙10個。

  把武漢光谷經驗搬到揚州

  無錫市人民醫院婦產科護士長毛芸,曾是去年無錫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防控組組長,在她隨身攜帶的電腦中,仍有在武漢工作期間的全部質控表。“當時我們建立的質控表和流程成為無錫隊的特色,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得到點名表揚。這次我們想把相關經驗帶到揚州,助力一線防控。”毛芸說,武漢戰“疫”中積累的經驗給大家增加了信心。

  8月8日上午10點,接到支援揚州的任務后,無錫多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在微信群里踴躍報名。不到一個半小時,12名隊員就從無錫市民中心出發奔赴揚州。繼前期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中醫醫療救治等專業隊伍先後抵達揚州后,這支隊伍將開展院感防控等工作。

  這批隊員中不少是經驗豐富的“老將”,4人有援鄂經歷,6人持有國家級或省級院感崗位培訓證書。“手衛生、醫療廢物管理、消毒隔離、職業防護等,都是院感防控工作的重要內容。這次去揚州,我們的任務就是保證醫護人員安全,確保‘零感染’。”來自江陰市人民醫院院感科的朱亞紅說。不久前,她留學海外的兒子好不容易才從英國返回無錫,母子剛相聚沒幾天,可她接到任務后沒有一絲猶豫,毅然衝上一線。

  8日當天,出發馳援揚州的還有常州、蘇州、南通、徐州、連雲港、鎮江等地的多支隊伍。另外,還有一批預備隊。

  迅速集結下車直赴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一聲動員,應者雲集。8月5日,鹽城市7所市區醫院和8個縣(市、區)105家基層醫衛機構的403名白衣戰士,雷霆出擊,組建鹽城支援揚州寶應核酸檢測採樣醫療隊,奔赴寶應協助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8月6日凌晨,我們這組32人從寶應駐地集中出發,兵分四路奔赴羅巷等4個社區。”鹽城支援寶應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支委、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長鄧璐說,8月4日晚在醫院護士長微信群收到組建該醫療隊消息后,她第一時間報名,並連晚趕回醫院準備物資、開展培訓,一直忙到次日2點。

  8月5日中午11時30分,鄧璐和組長吳玲玲顧不上吃飯,帶領市一院30名隊友趕到鹽城市衛健委參加集中培訓。次日4點,大家不顧疲憊,緊急奔赴寶應各核酸檢測採樣點開展工作。

  阜寧縣人民醫院護士周強強說,當天早上5點就來到盛世嘉園核酸檢測採樣點,手頭工作一直沒停下來。一名叫祁麒凱的小朋友,一大早就和奶奶、姐姐來到採樣點排隊、登記,同行醫療隊小夥伴的貼心細緻服務也深深打動了他。令隊員們感到溫暖的是,經常有居民對他們的工作表達感謝和敬意。

  輪班連軸轉人歇機不歇

  核酸樣本採集到了,關鍵是快速出檢測報告,為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決策提供參考,併為制定下一步防控方案提供依據。這段時間以來,揚州各檢測中心開足馬力,工作人員們夜以繼日忙碌着。

  在揚州市疾控中心實驗室,來自徐州、連雲港、鎮江的100多位檢測人員以每天檢測30萬人次樣本的速度加班加點幹活。“來自四市十幾家單位的同行們分成4個小組,6小時一班,人歇機器不歇,每半小時向指揮部提供一次報告數據。”援揚州疾控中心核酸檢測隊總領隊、徐州市第一醫院檢驗中心副主任余漢忠告訴記者,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不少同志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下班后還在實驗室幫助整理樣本和數據。

  流調、溯源工作也都在緊鑼密鼓進行中。省衛生健康委已調集省疾控中心、9個設區市的專業流調人員支援揚州,加上揚州本地流調人員,總數超300人。另外召集省級醫療救治專家22人、院感防控專家101人、消殺專家10人增援揚州,目前也全部到位。

  省衛健委還組建了14人的省級中醫團隊(其中來自省中醫院5人、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1人、無錫市4人、蘇州市4人),會同揚州市級16人中醫醫療隊,赴定點醫院開展個性化辨證施治工作。對有發熱、腹瀉等癥狀的患者,及時採用中西醫結合手段,防止輕型患者轉重,發揮中醫藥抗疫的重要作用。(記者 仲崇山 王甜)

  原標題:四面八方力量凝聚戰疫必勝信心――全省4000白衣戰士馳援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