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未來3年新建40家國家級載體!江蘇啟動新一輪技能人才重點項目建設工作
記者今天(9月30日)獲悉,近日,江蘇省人社廳、財政廳聯合印發《關於組織2022年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推薦申報工作的通知》,明確江蘇省將按照人社部、財政部有關要求,開展新一輪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工作。
《通知》明確,2022-2025年,圍繞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民生重點領域,按照“工學一體、產訓結合、引領示範、高質量發展”原則,江蘇省將布局建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各20家以上,着力打造集技能培訓、技能評價、技能競賽、技能交流、工匠精神傳播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服務載體,更好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勞動者高質量就業的需要。
其中,各設區市推薦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限報1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限報1家。省屬企事業單位、在蘇有省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國家駐蘇企事業單位,由省級業務主管部門申報推薦,可推薦不超過1個候選單位;在蘇無省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國家駐蘇企事業單位,納入所在設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統籌申報推薦。
推薦申報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候選單位原則上從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專項公共實訓基地中產生,推薦單位屬前期已支持建設項目申請再次建設的,需提交近年來原建設項目綜合情況評估報告。推薦申報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候選單位原則上從江蘇省技能大師工作室中產生,已確定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領辦人不得以相同單位再次申報。
《通知》要求,經評審確定的培訓基地項目必須在兩年建設期內完成建設目標,建設單位落實屬地管理原則,由設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督促指導其嚴格按照申報表中明確的培訓體系、投入資金、效益產出推進建設工作,並落實中期評估和考核驗收工作,建設期滿需提交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不符合建設條件或未達到項目績效目標的限期整改,一年內整改后仍不能滿足要求的,取消項目稱號。
據了解,“十二五” “十三五”期間,按照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有關要求,江蘇圍繞十大振興產業、新興戰略性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行業(領域)布局,依託技工院校、公共實訓基地、行業企業等機構建設了43家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45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廣泛組織開展高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培訓、培訓課程研發、成果交流和技能人才評價、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充分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江蘇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浦沫瀚 編輯/高若婷)
《2021年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與漁業水域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
母子江豚頻現,喜報長江向好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捕一年多,水生生物資源有哪些變化?如何摸清長江幹流及重點禁捕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家底?9月27日,省農業農村廳發布《2021年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與漁業水域環境狀況公報》,這是長江流域首份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公報。
監測“江河湖海”,
科學精準“號脈”
“江蘇統籌布局全省‘江河湖海’一體化監測體系,成立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專家委員會,建立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江蘇站牽頭的監測體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建軍介紹,我省制定了統一實施方案,在我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及長江口毗鄰海域等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工作。為科學、精準、權威做好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工作,江蘇省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增設了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的“資源監測專項工作組”。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監測江蘇站站長潘建林說,在2021年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我省設監測站位61個、斷面43個、點位609個。長江幹流江蘇段設置8個監測站位,重要支流和通江湖泊設置4個站位,40個國家、省級水生生物保護區各設置1個站位,五大湖泊各設置1個站位,近海重要漁業水域、潮間帶、長江口毗鄰海域、限額捕撈重點海域各設置1個站位,實現我省長江幹流江蘇段及水生生物保護區、重點水域全覆蓋。
“跟2020年相比,江蘇水生生物資源呈現向好趨勢,但不同的類型有所差異,資源長期會有一些變化。”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監測中心研究員劉凱解釋,長江禁捕對水生生物魚類、江豚以及其他水生生物都有影響,“禁捕前,水生生物在人類捕撈脅迫下有一種平衡。為適應禁捕帶來的變化,水生生物需要時間達到新的平衡。”劉凱認為,對水生生物資源的監測,一方面需要完善監測體系,讓監測更能代表水生生物,另一方面需要根據禁捕進程逐步觀察。
漁業資源生境趨好,
生物多樣性指數提高
“總的來看,長江江蘇段漁業資源恢復得比較好,數量、規格以及魚汛期都有所好轉,江豚數量也恢復了一些,水生生物資源狀況有所恢復,主要水體水質指標有所改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家壽表示,與2020年相比,2021年長江幹流江蘇段、省管五大湖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水域的水生生物資源呈現逐步恢復的良好態勢,近岸海域的水生生物資源總體保持穩定。
“水質和底泥監測結果显示,長江江蘇段、五大湖趨勢總體向好,漁業資源生境趨好,生物多樣性指數提高。”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張朝暉分析,長江幹流江蘇段魚類資源密度增加明顯,指示性物種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增加,代表性洄遊物種長江刀鱭呈現出魚汛期提前、規格增大、數量增多等特徵。
公報显示,與2020年相比,常規監測採集鑒定魚類72種,增加15種;魚類體重均值為140.2克/尾,增加297.17%;區域代表物種刀鱭體重均值為77.6克,增加8.38%;資源密度分別增加114.09%和125.00%。五大湖泊採集鑒定浮遊植物121屬種,浮遊動物123屬種,底棲動物41種,魚類65種,平均體重41.4克/尾,比2020年增加了19.9%,資源密度增加21.7%。2021年,我省34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魚類的平均體重同比增加78.2%,魚類多樣性指數同比增加33.3%。
在近岸海域,我省首次開展長江口毗鄰海域漁業資源監測,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研究員仲霞銘認為,長江江蘇段洄遊水生生物眾多,這樣的監測結果更全面。海洋所採集並鑒定漁業資源種類136種,其中魚類94種,蝦類24種,蟹類12種,頭足類6種。與2020年相比,漁業資源量增幅9.62%。
江豚目擊點位增加,
多處喜見“母子豚”
“長江江蘇段水域生態環境向好,水生生物監測中的長江江豚適宜棲息生境擴大。”江蘇省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段斌全程參加了2022年長江江蘇段幹流江豚科考,他介紹,此次科學考察江豚目擊點位增加,每天均有發現,“在南京發現次數最多,鎮江也較多,在揚州、蘇州、南通、泰州等沿江市水域均有發現,江豚種群繁衍趨勢向好,在揚中雷公島、揚州三江營、鎮江保護區、南京潛洲等水域有發現‘母子豚’。”
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徐跑對此次江豚考察體會尤深:“長江十年禁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精心策劃組織。江豚的增加,證明整個水域的總體環境良好。”他解釋,江豚懷胎十到十一個月,哺乳還需六個月,所以哺乳期小江豚一定和母親在一起,如果環境惡劣,小江豚一旦受到驚嚇就會和母親分開。禁捕后,水生環境得到改善,江豚繁育後代的能力增強,小江豚的存活率也有所增加。“在船上看江面看江豚,水質清澈是直觀感覺,總體感覺整個長江江蘇段水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徐跑說。(記者 丁蔚文)
攜手共繪同心圓――南京師範大學與省社會主義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9月23日,在江蘇省委統戰工作會議召開后的第二天,南京師範大學與省社會主義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推進雙方在統戰理論研究、學科建設、智庫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領域戰略合作。
今年是南京師範大學建校120周年,也是省社會主義學院建院66周年、新址辦學30周年。兩所學校都肩負着新時代新征程賦予的光榮使命,在發展特色化學科、共建專業化智庫、培養高水平人才隊伍和形成高質量成果等方面緊密聯繫、互有補充。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對做好新時代統一戰線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更好發揮統一戰線人才教育培養主陣地作用、推動雙方共享機遇、共謀合作、共促發展的重要途徑。省政協副主席、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朱曉進表示,雙方以此次簽約為新的起點,不忘為黨育人初心,牢記為國育才使命,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事業發展中來,早日把合作文本變為發展現實,深入開展交流對接,充分發揮合作效能,加快推動雙方合作發展邁上新台階,為江蘇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健康發展、為“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9月10日,南京師範大學迎來了120周年校慶。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王成斌介紹,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6個學科獲得A類,位居全國第34位,全國地方高校第一。學校注重加強新型一流智庫建設,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入選“中國高校百強智庫”,研究成果《法治現代化藍皮書》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江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此次戰略合作,既是兩校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統戰工作會議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更是兩校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將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提高辦學能力,實現優勢互補,推動高質量發展,共同為“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劉步健在致辭中說,新時代新征程,省社會主義學院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書記吳政隆批示精神,努力借鑒南京師範大學先進辦學治校經驗,更好提升教學科研和各項工作水平,奮力在新起點上開創工作新局面,希望雙方以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為新起點,主動溝通、积極謀划,不斷加強教學與學科發展、科研與智庫建設、中華優秀文化研究與傳播等方面務實合作,努力以過硬成果開創院校合作成功範例,協同推進中央和省委統戰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加強統一戰線人才教育培養,為助力全省統戰工作高質量發展畫出最大同心圓,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後,王成斌作了題為《正確認識和處理一致性與多樣性的辯證關係》的專題報告。報告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三個角度,圍繞哲學、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經驗、中國歷史和國情、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四個方面對一致性和多樣性的辯證關係作了深入闡釋,提出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要以最大的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對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啟發性。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劉海琴/文 韓軍/視頻 蔡煒/圖片 通訊員 楊�S
23日,江蘇省工商聯在南京舉辦2022江蘇民營企業百強發布會。 江蘇省工商聯供圖
中新網南京9月23日電 (記者 朱曉穎)23日,江蘇省工商聯在南京舉辦2022江蘇民營企業百強發布會。從“2022江蘇民營企業200強”榜單來看,今年上榜企業“單體”體量更大,製造業仍佔主導。
江蘇民營企業百強入圍門檻進一步提高。
據江蘇省工商聯統計,2022江蘇民營企業200強入圍門檻達到67.43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加8.83億元;民營企業製造業100強入圍門檻達96.2億元,比上年增加20.2億元。民營企業創新100強中,規模超百億元的有16家,50億元以上的有32家,分別比上年增加1家和2家。
江蘇民營企業200強名單上,製造業仍佔主導地位。
民營企業200強的第二產業入圍企業有165家,其中,製造業企業131家,比去年增加16家,佔據主導地位。民營企業創新100強中,电子信息、先進製造與自動化、新材料、生物與醫藥4個行業入選企業數較多,分別達26家、25家、15家和15家。綠色發展領軍企業中,机械製造、化工、電力3個行業入選企業數較多,分別達24家、17家、11家。
江蘇民營企業百強經營效益整體保持穩定。
民營企業200強的2021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達7.3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97%,13家企業營業收入突破千億元;資產總額5.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56%;利潤總額2466.76億元,比上年下降2.93%;稅後凈利潤2019.12億元,比上年下降0.3%。(完)
省生態環境廳19日發布納入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的63個縣(市、區)1―8月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地表水環境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靖江市、張家港市、太倉市、江都區、揚中市、江陰市、常熟市、泰興市、六合區、高淳區。相對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銅山區、漣水縣、灌南縣、豐縣、泗洪縣、東海縣、射陽縣、灌雲縣、沭陽縣、贛榆區。
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相對較快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句容市、吳江區、丹陽市、儀征市、靖江市、江陰市、如東縣、宜興市、丹徒區、灌雲縣。改善幅度相對較慢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豐縣、寶應縣、洪澤區、金湖縣、高郵市、泗洪縣、贛榆區、灌南縣、淮陰區、漣水縣。
省生態環境廳將加大對上述排名靠後縣(市、區)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確保全省水環境質量穩定、持續改善。(記者 吳瓊)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外貿發展環境,江蘇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密集施策,推動外貿穩大盤、擴優勢、增活力。南京海關統計显示,今年前8個月江蘇省外貿保持兩位數增長。
1–8月,江蘇省進出口總值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6%,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3.3%。其中,出口2.31萬億元,增長13.6%;進口1.32萬億元,增長5.7%。
前8個月,江蘇省一般貿易進出口2.09萬億元,增長11.4%,占江蘇省進出口總值的57.4%,表明江蘇省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值得注意的是,內資企業在各類穩外貿舉措的支持下,憑藉不斷自主創新,正展現出越來越強的生命力:1–8月,江蘇省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分別進出口1.43萬億元和3423.7億元,分別增長16.1%和16.2%,占江蘇省進出口總值的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至48.7%。內資企業穩外貿作用越發突出。
產品方面,政企合力下,江蘇傳統優勢產業進一步擦亮品牌。前8個月,機電產品出口1.51萬億元,增長13%,占出口總值的65.5%。其中,集成電路、手機、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高速增長。
市場方面,得益於江蘇中歐(亞)班列的穩定運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江蘇省對歐盟、東盟等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同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明顯,显示出江蘇外貿“朋友圈”的多元、健康發展。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奉銘、周雷報道)
9月9日,江蘇省漁業協會在宿遷成立大水面生態漁業分會,這標志著江蘇大量水面將誕生新型漁業經濟。江蘇省漁業協會大水面生態漁業分會將按照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嚴格禁捕、增殖漁業、科學回捕”的工作目標,做好“會員、標準、品牌、回捕、服務”5個方面工作。
我省豐富的內陸水域,為漁業提供了優越的發展條件。江蘇省漁業協會會長張朝暉介紹,省內及周邊地區有良好的消費水產品習慣及市場前景,水產品需求量大,尤其是特色、優質水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因此,合理開發大水面生態漁業資源,形成環境優美、產品優質、產業融合、生產生態生活相得益彰的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記者了解到,我省將在湖泊保護區以外水域發展“人放天養”大水面生態漁業,通過學習千島湖模式,劃定生態漁業功能區,組建新型漁業生產經營主體,探索實施“配額捕撈、定點上岸”制度、實行市場化運作等。同時,加快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試點,進一步發揮漁業對水域生態修復的促進作用,在確保湖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禁得住、禁得牢的前提下,通過科學評價湖泊水體環境承載力,合理確定不同水域增殖放流品種、規格、數量和時間等,在保護區以外水域科學開展漁業增殖放流,適時對放流漁業資源合理開展回捕,打造漁業文旅融合等新業態,探索禁捕退捕后符合江蘇實際的大水面生態漁業建設新路。(記者 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