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中新網江蘇新聞10月19日電(記者 孫權)2021中國陶都(宜興)金秋經貿洽談會暨鄉賢人才發展大會開幕式18日在江蘇省宜興市舉行。記者從開幕式上獲悉,本次大會期間共有204個項目簽約,總投資1523.6億元人民幣(下同)。
創新平台合作項目簽約。宜興市委宣傳部供圖
開幕式上,集中籤約項目共計74個,總投資821.6億元,其中,科技創新項目16個,總投資32.9億元;生命健康產業項目15個,總投資93.5億元;重大外資項目12個,總投資22.1億美元,協議註冊外資6.4億美元;重點工業內資項目16個,總投資320.6億元;重點服務業項目15個,總投資231.2億元。
一年一度的金秋經貿洽談會(下簡稱“秋洽會”),是宜興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開展招商引資的首要平台、促進交流合作的關鍵紐帶,至今已連續舉辦了28年。
28年的秋洽會,伴隨了宜興改革開放的恢宏歷程,見證了宜興闊步奮進的輝煌征程,為宜興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插上了騰飛翅膀、激發了澎湃動力。
“我們將致力打造‘永不落幕的秋洽會’,為廣大鄉賢、客商在宜興發展、創新創業,提供最貼心的服務、最暖心的政策、最溫馨的環境,讓大家在這片朝氣蓬勃、充滿生機的熱土上,盡情創新創業、成就美好未來。”宜興市委書記封曉春希望“以會為媒”,與廣大鄉賢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增進鄉情友誼,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展合作、互利共贏。
封曉春表示,未來一個時期,宜興將圍繞“聚力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奮力走在率先實現現代化最前列”的目標定位,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大力推進新一輪產業化進程,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挺進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高端,推動集成電路、新能源、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崛起成勢,讓更多創新要素在陶都大地噴薄涌動、更多科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拔節生長。同時,堅持以擴大開放為核心,大力推進全方位國際化進程,融入蘇錫常、對接寧杭線、接軌大上海,打造寧杭生態經濟帶新興中心城市、蘇浙皖交界區域性中心城市,進一步加快城市、產業、人才、文化的國際化。
宜興鄉賢遍布全球各地,情系桑梓、心繫家鄉,為宜興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為進一步做優鄉賢服務、凝聚鄉賢力量,宜興通過搭建信息平台,對在外鄉賢進行系統梳理,並精心製作了宜興鄉賢地圖,更好了解鄉賢動態、服務鄉賢需求。18日的開幕式上,宜興鄉賢地圖正式點亮發布。
依託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及眾多鄉賢資源,宜興此番還啟動了“宜興院士之家”和“�鸌喲蔥陸蔡謾薄F渲校�“宜興院士之家”旨在為廣大院士提供科研、交流、展示的一站式服務;“�鸌喲蔥陸蔡謾貝罱ㄆ教ǎ�讓專家教授們更順暢、高效地向宜興傳遞前沿理念、傳播先進技術、傳授專業知識。(完)
中新社南京10月7日電 題:假期“行大運”成江蘇人旅遊新時尚
作者 徐珊珊
體驗蘇州“楓橋夜泊”沉浸式夜遊,乘坐畫舫龍船“穿越”淮安里運河、在中洲島戲曲館欣賞戲曲……今年國慶假期,江蘇小伙陳東着實過了一把運河“文化癮”。
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大運河江蘇段作為大運河的核心地段,江蘇省正持續加大對運河沿線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和利用,千年運河重煥生機。這個假期,在“行大運”中遇見“詩和遠方”,已成為江蘇民眾的旅遊新時尚。
在中國大運河的發軔地揚州,假期期間,“網紅景點”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熱度持續升溫。民眾漫步館內,“穿梭時空”看運河的“前世今生”,感受運河沿線水利工程、漕運鹽利、市井生活的自然生態。位於揚州郊縣的江都邵伯古鎮與高郵盂城驛景區、運河西堤公園等運河景區也成了熱門“打卡地”。
江蘇60%的人口沿運河而居,運河滋養了兩岸居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遺存。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當年張繼的小船匆匆飄過之處,已是舉世聞名的蘇州楓橋風景名勝區,以“楓橋夜泊”之名,和滸墅關、橫塘驛站等景點合稱蘇州“運河十景”,成為“天堂”蘇州的新興旅遊亮點。
常州依託青果巷、常州紅館等紅色文化資源,發揚運河紅色文化;淮安施行江蘇首部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多部門聯合推動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主打漢文化的徐州推出大運河漢文化旅遊節;在無錫運河畔探訪中國民族工商業的榮辱興衰……江蘇運河沿線城市在保護傳承運河文化上各展所長、各有特色,也令沿河“行大運”的遊客們在實際遊覽中體會“一部運河史,即是半部中華文明史”的意義之所在。
線上,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還聯合江蘇運河沿線城市文博場館,開啟沉浸式直播,吸引了眾多網友“雲遊”運河。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認為:“更多的公眾開始願意接觸大運河,了解這些文化遺產,這對於大運河的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是有好處的。我們也希望和鼓勵更多的人去感受大運河的美,去深入了解運河給人們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
“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產資源豐富,蘊含了多種元素,運河旅遊大有文章可做。比如‘舌尖上的運河’美食之旅、結合古詩詞的運河文學之旅。”鄭晶建議,遊客可以從不同角度把運河沿線的文化遺產點串聯起來,帶着不同的視角去“行大運”。(完)
中新網江蘇新聞10月7日電(記者 申冉)江蘇省內首個專業足球場、集崑曲藝術之大成的立體戲曲博物館……一個個標杆項目的成型,標志著中建八局這支建築行業的“鐵軍”正在向著“拉得出、打得響、打得贏”目標前進。
日前,中建八局貫徹落實全國國企黨建工作會議精神主題論壇暨華東片區第12次黨建聯席會議在中建八局三公司蘇南分公司崑山專業足球場項目舉辦。
蘇州市住建局副局長肖軍,蘇州市住建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紀委書記、四級調研員高建光,中建八局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於金偉,中建八局黨委工作部部長南亮軍,中建八局三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述堅等出席會議。
據悉,目前中建八局在崑山主推的項目有兩個,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江蘇省內首個專業足球場建設項目。該場館建成后將成為目前江蘇唯一一座滿足國際足聯比賽要求的專業足球場。總建築面積約13.5萬平方米,設4.5萬個觀眾坐席,預計2022年12月竣工驗收,將作為承辦2023年亞足聯中國亞洲杯蘇州賽區的重要場館。
這座專業足球場的設計單位為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以“摺扇”為核心理念進行設計。建築最大的特色是“扇面”與“扇骨”。每個“K”型柱都是一個“扇子骨”,而兩個柱子之間,則是一張從底部一直延伸到頂部的“膜”。虛實結合、剛柔並濟,使得建築與眾不同。
根據球場室內效果圖,該建築在綠色環保方面採用國內最先進的設計理念――雨水收集可以澆花草,路燈用太陽能。現場道路採用太陽能路燈,可以降低能耗;現場整個排水系統聯通,對雨水及基坑降水進行收集,通過三級沉澱后,用於現場消防、灌溉、混凝土養護等。
場地內還有一條河道穿行其中,設計師也最大化地保持了河道的形態,並將水的主題延伸到體育場周圍,形成一灣人工水環。體育公園沿水系展開,市民或漫步於林間步道上,或遊戲於健身公園中,體會“水體環抱,朝陽活力”的氛圍。
今年9月10日,由中建八局負責的崑山戲曲博物館正式動工,這也是全國唯一集齊348個劇種資料的戲曲博物館。項目依託“百戲之祖”崑曲這一文化IP,以江南文化底蘊為承載,旨在打造高辨識度、高知名度、高美譽度的高品質文化項目,讓傳統戲曲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絢麗光芒。項目預計於2023年9月完工。
戲曲博物館位於崑山正儀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位置,匠心營造空間布局,豐富全國各類戲曲的展品陳列形式,樂器、服飾、道具、音像資料等近千件典藏文物將從庫房“走”進展櫃。
“戲曲回家・橋連古今”為項目亮點,設計靈感來源於屋頂、雙橋、木構等江南水鄉意蘊與戲曲文化元素,展現古鎮靈動之美,助力打造中國戲曲朝聖地。屋頂突出“家”的感覺,寓意“崑曲故里,戲曲回家”;雙橋串聯“古今文化”,也寓意“連接崑山與世界”;木構演繹“工尺譜”,展現曲譜古典韻律。
項目南北兩側呈現東西向的高低摺疊,與周邊古鎮起伏的黛瓦屋頂相得益彰。通透玻璃立面的疏密變化形成豐富光影,突出博物館“雅”這一主題文化線索。
整個博物館共有四層,上下各兩層。各展廳通過中庭聯繫起來,分區合理,流線清晰,內外可分可合,便於参觀、管理。此外,光影美學也是項目亮點之一,體現了戲曲古韻。博物館天窗頂的玻璃採用溫控遮陽變色技術,在達到夏季遮陽清涼,冬季採光補能效果的同時,還突顯現代建築的個性化與科技感。隨着環境溫度和輻照強度的變化,屋頂在全透明與不透明中切換,徜徉其中,感受戲曲千百年來的歷史煙雲。
肖軍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中建八局為蘇州經濟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他指出,中建八局紮根蘇州,匠心築就了奧體中心、圓融星座、崑山專業足球場等一大批標誌性工程,打造了一支“拉得出、打得響、打得贏”的鐵軍。
於金偉表示,下一步將积極辦實事、開新局;要對標檢視、全面提升;要正視問題、規範整改;要抓推進、抓提升;要完善體系、落實制度;要崇尚實幹、艱苦奮鬥。
張述堅指出,未來,中建八局三公司黨委將進一步結合中建集團“建證”品牌,與地方主管部門、局屬各兄弟單位持續加強溝通交流,不斷升華品牌內涵,持續拓展品牌價值。
會上,中建八局三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蔣黎明,中建八局三公司蘇南分公司黨總支書記謝彬,崑山足球場項目聯合黨支部書記張國慶分別從公司、分公司和項目層面作經驗交流。
南亮軍在會議小結強調,要加強區域聯動,突出工作重點,堅持“一盤棋”思維,為中建八局“十四五”發展貢獻華東力量。(完)
“十四五”金融發展規劃明確路徑圖 ――
建設金融強省,江蘇準備這麼干
日前,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銀保監局、江蘇證監局召開新聞通氣會,解讀《江蘇省“十四五”金融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規劃》確立未來5年江蘇金融發展目標:金融服務支撐強、金融協調發展好、金融改革勢能足、金融生態環境優。展望2035年,《規劃》提出,基本形成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基本實現地方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與江蘇社會主義現代化水平相適應的金融強省。
金融量變到質變,關鍵在“四個新”
“十四五”時期,是江蘇力爭從金融大省邁向金融強省的關鍵時期,更是江蘇金融業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的高質量發展時期。
過去的5年,江蘇金融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金融支撐能力明顯提升,金融改革創新成效突出,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數據显示,“十三五”時期,江蘇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11%,去年金融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和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較2015年提高0.11個、0.74個百分點。去年末,地方法人金融資產總量達8.5萬億元,較2015年末增長68.65%。去年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和貸款餘額分別是2015年末的1.57倍和1.93倍。“十三五”期間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18家、首發融資額超過1500億元。
“十四五”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外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前,江蘇從金融大省邁向金融強省,靠什麼?
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查斌儀說,關鍵是全力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四個新”上: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促進金融服務全面構建新發展格局上開展新實踐,在引領地方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上探索新路徑,着力打造創新開放、協調有序、普惠綠色、安全穩定的產融結合新高地。
體現“四個新”,對江蘇金融工作有什麼要求?查斌儀認為,要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堅持融入大局、促進協調發展,堅持深化改革、補足發展短板,堅持防控風險、提升治理能力。
十大任務,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規劃》共12章,其中10章37節的篇幅,詳細部署“十四五”時期江蘇金融改革發展監管穩定十大任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聚焦產融結合發展,強化現代產業體系金融支撐;暢通經濟金融循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區域城鄉金融協同發展,加快省域金融一體化;健全普惠金融體系,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美麗江蘇建設;积極發展直接融資,優化金融體繫結構;增強地方金融綜合實力,推動金融體係數字化轉型;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提升地方金融治理效能;實施金融安全戰略,守住金融穩定底線。
江蘇銀保監局二級巡視員周盛武說:“‘十四五’期間,江蘇銀行保險業將以‘四保障六提升’行動為抓手,提高金融服務質效,優化完善金融組織體系,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規劃》還重點強化對需求側管理的支撐。比如聚焦“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建立適應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加強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加大對產業鏈創新鏈前端的金融支持;在產融結合發展方面,重點提出要強化現代產業體系金融支撐,包括優化配置製造業金融服務,也包括對接現代服務業的金融需求;在暢通經濟金融循環方面,《規劃》提出要提高金融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能力,強化金融對擴大內需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保障,同時要擴大金融雙向開放。
人行南京分行副行長王海龍說,“十四五”時期,江蘇將進一步加強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集成,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田”功能,推動更多金融改革創新政策在江蘇自貿試驗區先行落地、集成試點。同時深化外匯管理改革,開展新一輪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國企業集團設立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支持自貿試驗區推動跨境金融區塊鏈平台擴容,提高銀行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的精準性和融資業務辦理效率。
綠色、科技與創新,成為高頻詞
在《規劃》中,科技、綠色、創新,成為高頻詞彙。
“打造物聯網金融發展品牌”作為一項重點創新舉措,以專欄形式出現在《規劃》中。《規劃》提出,要支持無錫圍繞打造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發展物聯網金融,在全省範圍內更大力度推動物聯網金融產品和模式,重點探索運用物聯網技術創新產業金融服務模式。同時,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與物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協同建設,通過數據匯聚、共享、開放和利用,緩解缺乏重資產和信用記錄的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
《規劃》提出要推進数字人民幣試點,要緊扣“驗證、優化、提升、探索”的試點目標,找准試點和助推地方数字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治理能力提升的契合點,以及在服務民生、發展普惠金融、促進基層治理等方面的應用。
在《規劃》所列明的16個專欄中,實施農業保險、上市公司、地方金融組織等一系列高質量發展行動備受關注。
其中,實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主要包括企業上市培育專項行動、產業鏈供應鏈“鏈主”上市提升專項行動、上市公司規範發展行動、中介機構優質服務專項行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創先專項行動等5大行動,力爭到2025年底,全省境內、境外上市公司總數達800家以上,股份制改制企業突破1萬家,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突破1.5萬家,形成一批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江蘇證監局副局長錢宗保說,在對資本市場服務江蘇實體經濟的經驗和特點進行總結后,針對《規劃》中提出的要求,將落實“資本、科技和產業高水平循環”主題,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中小企業和鄉村振興力度。同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進一步優化江蘇資本市場生態,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記者 趙偉莉 儲楚)
承製量佔全國七成,江蘇動畫組團亮相中國國際動漫節――
拓展動畫產業鏈,融合創新展魅力
9月29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市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江蘇動畫展館組織10家動畫相關機構攜28個作品參加,展現江蘇動畫品牌形象和“動畫大省”整體實力。
江蘇每年承製動畫產量約為5萬至8萬分鐘,約佔全國產量的70%,擁有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動畫產業集群。從2006年起,江蘇每年組織動畫產業基地、企業和學校、播出發行機構等組團參展,廣泛對接行業和市場。
傳承紅色基因
講述時代故事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全國各地紛紛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開展紅色主題教育,致敬黨的光輝歷程和革命歷史。繼《可愛的中國》《在那遙遠的地方》等主旋律題材佳作后,江蘇廣電總台優漫卡通頻道又策劃推出動畫片《你好!辮子姑娘》。
該片目前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21年度重點動畫項目,以渡江戰役平民英雄顏紅英、馬毛姐為人物原型,以“辮子姑娘”的經歷和視角,穿越“渡江戰役”“南京長江大橋建設”“港珠澳大橋建設”等重要歷史時期。“本劇採用‘輕奇幻’表現手法,用時光穿梭、珍稀江豚等元素增添趣味,通過清新、溫暖的美術風格展現動畫魅力。”編劇王笑瑞說,這一創新性表達更易於激發青少年觀影興趣。
蘇州海豚有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帶來講述沙家浜革命往事的動畫片《蘆盪奇遇記》。南京第七區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動畫項目《丁香花》,以雨花巾幗英雄丁香烈士的生平為主線,講述丁香被捕之後歷經磨難、發現自己懷胎三月卻仍然堅守機密不懼犧牲的感人故事。
近年來,江蘇在動畫創作發展方面堅持“扶優扶強”,對於全省動畫重大主題項目規劃,主動給予項目創作指導、策劃和服務,同時抓好脫貧攻堅、小康、環保等題材精品創作。
打造原創IP
多維提升創新能力
促進江蘇從動畫大省向動畫強省發展,提升創新能力是關鍵。江蘇多家優秀動漫企業融合動畫藝術和傳統文化,打造原創IP,並通過IP授權、品牌運營和衍生品銷售等多種途徑凸顯傳播效應。
本屆動漫節,南通妙吧影視動漫有限公司主推歷史題材動畫片《張謇之江海驕子》,這是“張謇系列”動畫的第二部,講述了青年時期的張謇懷抱一腔愛國熱情、不斷奮進學習的勵志故事。“動畫之外,我們以‘少年張謇’卡通形象設計製作了一批文創用品,包括布袋、筆袋、二十四節氣明信片、移動電源、U盤、冰箱貼、手賬膠帶等,很受青少年歡迎。”該公司市場部負責人戴曉芳說。
江蘇薔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原創主題動畫《么么俠和十二生肖健康戰隊》,把中醫文化融入生動有趣的故事;旗下熱門IP“么么俠”“十二生肖”“五行豆”“仙草精靈”多達10餘種,它們的形象塑造糅合東方哲理和中醫氣韻,激發孩子們對中醫藥的興趣。該公司總經理郭曉薔說,公司主打中醫藥主題健康產品及文創周邊,線下門店提供中醫藥實景體驗和互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展會現場,一組精巧的家庭場景麵塑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它展示的是01造坊團隊打造的繪本故事,講述一對貪多求全的夫妻每種東西都要百樣、天天不勝其累。如今,團隊負責人朱寧將其改編為動畫《飲食男女》,讓動畫藝術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麵塑結合,帶來傳統技藝與現代題材的奇妙碰撞。朱寧說,接下來的動畫故事將推出懸疑推理系列,加入劇本殺、三國殺等熱門遊戲元素,讓讀者充分參与進來。
高科技融入
開闢新產業發展鏈
Storyboard Pro分鏡效果展示、VR體驗大屏在線教育、智能蹦床互動遊戲……今年動漫節江蘇展館比往年更富有科技感。
萬童來吧文化創意(蘇州)有限公司帶來《魔法衣世界》《唐唐和球球》兩部新作,還在現場展示國外最新動畫製作軟件和分鏡繪製軟件。該公司藝術總監朱一峰說,希望為國內動畫行業從業者打開一扇了解國外動畫專業技術發展的窗戶,助力國內動畫製作品質提升。
觀眾來到南京炫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展區,還可以體驗極致VR帶來的動態效果。負責人趙建港告訴記者,公司用科技鏈接童心,以動畫形式承載運營方式和技術支撐,研發並運營少兒新媒體,目前已有學霸寶盒、學播播、易啟開學等多款在線教育終端產品,以多屏互動、智能交互、視頻輪播等特色,為大屏在線教育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當下,融合創新新模式已成主流,動畫機構正在開闢全產業發展鏈條,與文旅產業、教育產業等和諧共生。”江蘇省廣播電視局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9月29日上午,江蘇省影視動漫協會在展館舉辦蘇州奧拉動漫科技有限公司新動畫項目發布會暨《蘆盪奇遇記》項目發行簽約儀式。鎮江市京口區政府與蘇州奧拉原創製作中心舉行簽約儀式,蘇州奧拉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將在鎮江智匯科技中心建立“原創製作中心”,共同打造該市首個原創IP全產業鏈開發與製作基地。(記者 吳雨陽)
一些項目落地運用積累了經驗與數據
“由實到熟”,我省5G應用加速跑
9月24日-25日,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徵集大賽江蘇區優秀項目終選活動中,74個5G應用項目一展所長。工信部一年一度主辦“綻放杯”大賽,目的是選拔並培育一批5G應用。江蘇區終選活動,無疑是江蘇優秀5G應用項目的集中展示,也是觀察5G應用發展變化的重要窗口。
記者發現,今年多數項目都介紹落地應用情況。業內專家認為,5G應用經歷從概念到具體項目的“由虛向實”過程后,今年呈現“由實到熟”的新面貌。
本屆“綻放杯”江蘇區共徵集到388個參賽項目,較上屆的247個增加不少,所涉領域也更加豐富。入圍江蘇區終選的74個項目,除了立足工業製造、車聯網、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讓人“耳熟”的行業,還涉及媒體政務、智慧軍營、光伏製造等。
中國移動紫金研究院無線雲網研發部總監鄭康介紹,南鋼集團、南京移動、紫金研究院聯合開展的5G項目,最初只在一個工廠車間,目前已擴大到一個園區。項目團隊為南鋼集團設計近20項5G應用,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例如,激光+機器視覺質檢,將傳統人工質檢的準確度提升200%,效率提升500%。
常州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有限公司等聯合打造的5G智慧園區項目,將5G在園區物業、安保等方面的運用,進一步落到園區內企業上。該公司董事長張超介紹,企業從5G強大的數據傳輸能力中獲益,例如一家电子產品回收企業,原來接了兩根百兆寬帶,還不能滿足檢測報告傳到雲端的需求。換成5G專網后,不僅輕鬆傳輸1萬份/日的檢測報告,還開始使用“5G+人工智能”的質檢方案,檢測效率大大提升,而用於數據傳輸的成本降低。
南京市5G+“碳中和”油煙監控管理項目,由成立僅3年的小微民營企業與南京電信聯合打造。項目核心是5G+餐飲油煙在線監測系統――對餐飲企業油煙排放濃度、凈化器系統運行狀態、風機運行狀態等指標進行全方位在線監測,從而對餐飲油煙進行數據化評估,避免排放不達標。該系統基於5G網絡,集合物聯網、人工智能視頻分析、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數據穩定傳輸、快速處理和存儲。項目負責人介紹,2020年8月,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採購這套系統,對區域內58家餐飲商戶進行監管,幫助商戶有針對性地整改。最直觀的效果是,餐飲油煙引起的糾紛大大減少。這套系統,目前用於江蘇、湖北、浙江等地的5000多家餐飲商戶。
“除了國有大企業和領頭民企繼續承擔5G應用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重任,今年出現一些‘小而美’的5G行業應用,且兩者分類趨於明確,‘小而美’項目更多立足民生領域,在社會治理和惠民方面體現價值。”終選活動評委、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5G行業應用總工恭弘=叶 恭弘郁文說。
聯通(江蘇)產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周斌點贊:“今年江蘇區域徵集到的5G應用項目,數量、質量都有大幅度提升。從項目我們可以看出,前三年5G應用主要賦能支撐系統,現在逐漸融入生產系統,直接為生產服務。”
5G應用的發展,離不開5G網絡建設的支撐。2020年以來全省累計投入660億元,大力推動5G、千兆光網、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至8月底,全省5G基站總數達到9.3萬個,全國排名第二,今年新建5G基站2.2萬個。
我省具有5G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包括5G網絡在內的“雙千兆”建設目標已經明確,多部門協同推動5G設施與道路、橋樑及建築物等傳統基礎設施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審批、同步驗收,探索5G設施跨行業共建共享。省工信廳、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門大力推動5G與千行百業的融合,截至8月底,全省累計實施5G行業應用項目1823個,打造示範應用標杆441個,形成行業解決方案219個。新增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項目10個,累計達61個。
“前幾年還是工信部和運營商力推5G應用,而企業大多處於觀望中。現在很多企業認識到,用了5G能切切實實提質增效降本,有了加快5G融合、积極發展5G應用的內在動力。”江蘇電信政企部副總經理居彬認為,“5G網絡逐步成熟,運營商具備為企業量身定製5G專網的能力,5G應用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越來越多、成本逐步降低,都在推動5G應用從綻放走向盛開,逐步走上規模化高速發展階段。”
周斌認為,4年來5G應用項目走過了一個“概念―示範―標杆―規模應用”的過程。恭弘=叶 恭弘郁文則用“由實到熟”描述一年來的明顯變化:“與去年相比,今年多數項目都是經過實踐和使用,有了具體的經驗和數據,進入行業業主、運營商、設備商、應用提供方等多方協同完善應用的階段,如5G+工業應用已可以行業複製了。”
5G應用正處於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期。7月,工信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我國5G應用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記者獲悉,省工信廳、省通信管理局將對照該行動計劃拿出江蘇方案,創建江蘇5G融合創新應用體系。(記者 徐冠英)
9月24日,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第四場“我為群眾辦實事”新聞發布會,圍繞“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便民利民”進行政策解讀和介紹。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省各部門持續優化審批服務流程,讓企業群眾辦事更便利。圍繞“一件事”改革,實施開辦企業、企業註銷、不動產登記等5個精品“一件事”和新生兒出生、就業登記、結婚、退休等8個省定標準“一件事”,解決群眾辦事多頭跑、往返跑、重複提交材料等問題;圍繞“一網通辦”,市縣政務服務大廳開通“跨省通辦”專窗132個,實現省域全覆蓋;長三角地區11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就近辦理”。
江蘇省政務辦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曉雷介紹,力爭2021年底前,基本實現高頻“一件事”“省內通辦”,依託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聚焦人才申報、科技融資和貿易通關等高頻事項重構業務流程,簡化程序,着力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加快政務服務数字化轉型是江蘇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推進的又一項重點舉措。目前,全省电子政務外網已經努力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69個省級部門477個業務系統在政務雲上部署,為數據共享掃除了物理障礙。依託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已有92.5%的審批事項可在網上辦理,大大方便了廣大企業和群眾。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張賀 周雷 嚴為 李洋 張心宇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