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畔首次種植的新型水稻顆粒飽滿,彎彎的稻穗預示着大豐收。 朱志庚 攝
中新網徐州10月14日電 題:科技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豐縣大沙河畔荒地變良田
中新網記者 朱志庚
國慶節過後,秋高氣爽,行走在江蘇省豐縣華山鎮的鄉間田野,一陣陣稻香沁人心脾。藍天白雲下,一望無垠的稻田裡,微微泛黃的稻穗隨着微風輕輕搖動,沉甸甸的穗子發出沙沙的聲響,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亞夫科技服務工作站為我們提供了榮獲全省優質稻金獎的徐稻9號種子,把我們舊庄體復墾地、荒灘地、河溝地都變成了稻田。稻穗飽滿,估計畝產都要過1200斤了!大沙河畔的沙土地奇迹般地獲得了水稻大豐收!”華山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張先志興奮地說。
10月中旬,江蘇農科院農業專家來到華山鎮亞夫科技服務專項地塊查看水稻長勢。 朱志庚 攝
科技服務“下沉”到大沙河畔田間地頭
10月10日,寒露剛過,在華山鎮小史樓村舊庄體復墾稻田裡,幾名來自徐州市農科院的水稻專家正在查看水稻的長勢,地頭上一塊寫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亞夫科技服務”字樣的綠色牌子格外醒目。“這邊的水稻是7月2日機插秧種植,目前長勢較好,雖然稻穗有些短,但是顆粒飽滿,一周內可以收割,預計畝產1200斤左右。”徐州農科院王健康調研員分析說,這片水稻是綠色種植,沒有使用除草劑,公司收購保底價為4.5元/斤,平均畝收入可望超過4500元。
華山鎮小史樓村老舊庄體地復墾后,首次種植水稻獲得豐收。 朱志庚 攝
華山鎮位於豐縣東南部,大沙河南北貫通鎮區達10公里。這裏的土地為黃泛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沙性土壤疏鬆深厚。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特性,讓大沙河畔的土地“飽經風霜”。常年雨水沖刷,河水漲落更迭,疏鬆的偏沙性土壤肥力很低,低洼的土地經常積水。村民在此種的莊稼種了淹,淹了種,一茬又一茬,遇到雨水多的年份經常顆粒無收,正常年景的莊稼產量也比周邊要低。
張庄村的田地位於大沙河東岸,距離河道僅僅隔了一片防護林,每年下大雨,這裏的田地都要淹上幾回。“有時候田裡的積水能漫到人的胸部,這片地以前種的大豆、玉米,雨水過後,基本上只能剩下枯萎的秸稈。”村民楊會東說,自從這裏成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亞夫科技服務”地塊后,省農科院的農業專家因地制宜,給提供了優質水稻種子。朱站長三天兩頭來地里,對於怎樣查看苗情,什麼時候該上水、施肥,他都跟着指導,可以說是手把手地教。
江蘇農科院的農業專家在華山鎮小史樓村復墾地塊查看水稻長勢。 朱志庚 攝
這個朱站長名字叫朱偉,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亞夫科技特派員。今年5月27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亞夫科技服務豐縣華山工作站”正式揭牌,朱偉任站長。實際早在3月中旬,58歲的朱偉已經來到華山鎮,並立即進入工作狀態。4、5月份,朱偉在付廟村推廣種植了部分鮮食甜糯玉米以及優質甘薯。目前這些作物已經收穫並出售,由於品質好又是綠色生產,市場行情不錯,村民反應較好。能讓老百姓實際增收,朱偉認為,這得益於亞夫工作站的良好的科技服務機制。
科技特派員成為农民種地的“主心骨”
大沙河東岸張庄村,首次種植的水稻田與還未開發的荒地形成鮮明對比。 朱志庚 攝
張庄村在大沙河畔的荒地由於地勢低洼,一到雨季就變成一片“澤國”,不長莊稼只長草,當地农民年年辛苦年年苦。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新上任的村支部書記張強多次組織召開村民大會商討良策,最後商定由村裡集中把低洼地帶的土地流轉過來統一打理,既保證了村民的收入,也可以用來發展村集體經濟。
村裡經過調查摸底,經常絕收的100餘畝低洼土地牽涉到100多戶农民,每家擁有土地少的二分、多則幾畝。“把這些收成不好的土地,調配到一起方便種植管理,我們統一耕、統一種。”張強說,在省農科院亞夫科技服務站的指導下,村集體在這裏統一栽種了早熟高產抗病強的“徐稻9號”。
在大沙河東岸的徐稻9號綠色優質高效百畝核心方,亞夫工作站特派員農業專家朱偉幾乎每天都到水稻田查看。 朱志庚 攝
華山鎮王屯村田地大部分位於大沙河的支河子沙調度河兩岸,以前基本上種小麥和玉米。近年來,多次出現連續陰雨天,莊稼受災嚴重。考慮到種水稻效益要比種玉米高,王屯村黨支部書記王學軍在省農科院亞夫科技服務站的幫助下,今年夏天全力動員村民們改種了30多畝水稻。
華山鎮張庄村大沙河邊水稻田裡,亞夫工作站特派員朱偉正在為當地农民介紹水稻倒伏補救措施。 朱志庚 攝
“朱站長是水稻專家。從育秧、插秧,一直到灌水、植保、施肥,朱站長几乎每天都會來田裡全程指導。有了專家指導,我們第一年種植水稻就有了底氣,有了主心骨。”王學軍說,自己以前也是村裡的農業技術員,現在更要跟朱站長學習,爭取一年學會水稻種植技術。目前,鎮里已為農戶搭好橋,水稻收割后,有專業人員來打捆秸稈回收。
亞夫工作站“融入鄉村,貼近农民”
農科院農業專家在王屯村水稻地塊考察。 朱志庚 攝
自2020年起,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啟動亞夫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以“融入鄉村,貼近农民”為目標,以“重心下沉,注重實效”為原則,在全省各地組建亞夫科技服務工作站,遴選亞夫科技特派員,實施亞夫科技服務項目。工作站积極探索“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相統一,專職推廣與兼職服務相結合,科技院所與推广部門相協同”的推廣服務新機制,統籌全院系統科技資源,精準服務地方特色產業。
每天,特派員朱偉開着自己的一輛二手汽車,輾轉在相距數十公里的三處“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亞夫科技服務”地塊間。田間地頭泥濘的土路,坑坑窪窪,汽車上甚至他自己身上經常濺滿了泥巴。“我是第一批亞夫科技特派員之一,組織上派我們下來就是要我們深入田間地頭,和农民交朋友。”朱偉笑着說,亞夫精神的宗旨就是要“做給农民看,帶着农民干,幫助农民銷,實現农民富。”
華山鎮王屯村在亞夫工作站專家指導下首次種植的30多畝水稻長勢良好,預計10月20日就可以收割。 朱志庚 攝
4月份,朱偉幫助村民種植鮮食玉米,5月份又種植優質甘薯,6、7月份栽插“徐稻9號”水稻。玉米、甘薯收穫后,朱偉通過省農科院以及自己的人脈,幫着村民銷售。朱偉說,將江蘇省農科院的優新品種和實用技術服務華山鎮農業生產,因地制宜調整種植業結構,實現農產品既優質高效生產又符合市場需求,讓種植戶真正實現增收。“目前,我正在與幾個行政村的村支書一起探索電商銷售渠道,爭取把水稻的銷路再拓寬。”
據悉,2021年,江蘇省農科院將在全省主要涉農縣區打造亞夫科技服務工作站30個,打造一支100人左右紮根基層服務產業的科技特派員隊伍。同時,工作站構建“亞夫在線”等服務平台,結對幫扶农民1000戶以上,開展亞夫科技服務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形成10個左右示範樣板。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亞夫科技服務工作站也將成為資源整合平台,為幫扶地區農業發展打造帶不走的專家和力量。科技服務特派員將“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繼續助力江蘇省農業生產再上新台階,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帶領农民朋友們闊步前行。(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4372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1年10月16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