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PM2.5濃度實現“八連降”!2021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在GDP增量全國第一的情況下,江蘇省PM2.5年均濃度實現2013年以來‘八連降’,江蘇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今天(4月28日)上午,江蘇省政府正式發布了《2021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显示:2021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為“良”。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由“中等”水平提升至“良好”水平。
記者了解到,2021年江蘇實現了“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良好開局。在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GDP增量全國第一的情況下,2021年江蘇省PM2.5年均濃度實現2013年以來“八連降”,首次降至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限值以下;地表水達到或好於III類比例持續提升,升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太湖總磷、總氮濃度分別下降22.7%和13.4%,達到近十年來最好水平,太湖治理連續14年實現“兩個確保”。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為“良”。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由“中等”水平提升至“良好”水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錢江表示,在環境空氣質量方面。江蘇省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為82.4%,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優良天數比率和PM2.5濃度均達到國家年度考核目標要求,O3、PM10、SO2、CO等主要污染物濃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NO2濃度同比持平。
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方面。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的210個斷面中,水質達到或好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的斷面比例為87.1%,無劣Ⅴ類斷面。省“十四五”水環境質量目標考核的655個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的比例為92.7%,達到2021年省級考核目標要求。
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總體為Ⅱ類,穩定達到優級水平;長江主要支流水質總體為優,年均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斷面佔98.3%,無劣Ⅴ類斷面。淮河幹流年均水質為Ⅲ類。太湖湖體總體水質為Ⅳ類,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Ⅱ類和Ⅰ類,總磷和總氮平均濃度均為Ⅳ類,處於輕度富營養狀態。京杭大運河江蘇段總體水質為優,沿線37個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好於Ⅲ類。
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達到或好於Ⅲ類標準)水量為71.77億噸,佔取水總量的99.7%。
近岸海域95個國控水質監測點位中,達到或好於《海水水質標準》二類標準的面積比例為87.4%,三類為8.1%,四類為2.8%,劣四類為1.7%。32個入海河流國考斷面,年均水質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為87.5%,同比提高15.6個百分點,無Ⅴ類及劣Ⅴ類斷面。
在土壤環境質量方面,165個國家網太湖流域基礎監測點中,157個監測點位(佔95.2%)污染物含量未超過《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風險篩選值;8個點位(佔4.8%)超過風險篩選值,但未超過風險管制值。
在聲環境質量方面,全省設區市晝間區域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5.2分貝,同比上升0.5分貝。13個設區市中,7個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二級,屬於較好水平,6個市為一般水平。全省設區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夜間平均達標率分別為96.9%和85.4%,同比分別下降0.6個百分點、上升3.1個百分點。
在自然生態方面,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66.6,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良”。13個設區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分佈範圍在61.4~70.7之間,生態環境狀況等級均為“良”。
根據全省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記錄到物種數6046種,其中動物界3390種,植物界2656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珍稀瀕危物種89種。
我省境內長江、太湖和淮河三大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分別處於“良好”、“中等”、“中等”水平,共監測到淡水水生生物939種,其中着生藻類多樣性級別為“豐富”,底棲動物和浮遊動物為“較豐富”,浮遊植物為“一般”。長江幹流江蘇段魚類多樣性呈逐步恢復的良好態勢。
在農村環境狀況方面,全省開展空氣質量監測的136個村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5.3%。開展監測的18個“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或好於Ⅲ類標準。
在輻射環境狀況方面,2021年全省輻射環境66個國控點和223個省控點監測結果表明:空氣吸收劑量率、大氣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濃度處於本底水平;長江、太湖、淮河等重點流域及近岸海域海水、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核素濃度處於本底水平;重點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指標低於《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限值;電磁環境監測點監測結果低於《電磁環境控制限值》中公眾曝露控制限值。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全面落實省黨代會部署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之年。特殊之年,須負特殊之責。2022年江蘇環境保護主要目標是,PM2.5濃度降至32.5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不低於82.4%,國考斷面優Ⅲ比例達到88%,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不低於63.8%,生態質量指數達到48,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VOCs排放量下降比例達到國家考核要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江蘇正以切實行動讓“綠色”成為最美麗的標識。(記者/楊藝)
我省交通部門守牢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線
讓高速公路成病毒“斷頭路”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高速公路和服務區車來人往,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關口。今年2月至4月26日,有219例陽性駕乘人員在江蘇高速路網內收費站、服務區有經停史。交通部門採取有力措施應急響應,有效阻斷了病毒傳播。
外防輸入,
嚴把“查驗關”
“您好,您行程碼帶‘*’,麻煩出示核酸檢測證明。”3月23日4時55分,旅客胡某一行三人來到滬渝高速平望服務區,身穿防護服的服務區工作人員認真核對“兩碼”,發現其行程碼帶“*”且出示的核酸檢測報告不符合進入服務區主樓規定,故進行勸阻。次日,平望服務區接到相關部門協助排查通知,得知胡某一行人於23日17時30分在安徽蕪湖市繁昌區高速口核酸單采呈弱陽性,隨後進行核酸檢測複核確認為陽性。
“我們在做好日常防控的基礎上,通過調配其他崗位人員組成防疫突擊隊,安排專人值守,嚴格落實測溫、‘兩碼’查驗、佩戴口罩、‘一米線’等防疫措施,最大程度‘擋住風險’。”平望服務區主任張彬彬說。
“體溫正常,請戴好口罩。”“請出示‘兩碼一報告’。”4月26日,在寧杭高速荷恭弘=叶 恭弘山服務區,一輛輛車經過測溫、驗碼、登記等程序后,依次有序通行。荷恭弘=叶 恭弘山服務區首席管理員房琦表示,如遇有異常情況的司乘人員,會引導至臨時留觀點進行管控,並設置中高風險地區車輛專用道和停車區,嚴格落實人員和車輛的監管工作,守住外防輸入的第一道關口。
為了提高收費站和服務區查驗效率,交通部門還研发上線“江蘇高速中高風險地區車輛預警系統”“服務區入口重點車輛查驗系統”“服務區防疫綜合監測平台”等信息化防疫系統。江蘇交控總經理助理、安全總監、營運事業部部長徐海北介紹,其中,“江蘇高速中高風險地區車輛預警系統”已在全省434個收費站3000多個收費車道上線應用,可精準識別重點疫區車輛,及時發出預警攔截。“服務區入口重點車輛查驗系統”已在開通的所有服務區全面上線,有效協助服務區入口值守人員精準查驗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車輛和人員。“服務區防疫綜合監測平台”,可以通過入口智能檢測閘機,實現健康碼、體溫、身份信息等“一體化”核驗監測,查驗效能提升60%。
高效聯動,
把好涉疫“處置關”
“這裡是南通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經核實,4月16日,車牌號為皖AXXXXX(駕駛員彭某某疑似陽性病例)的貨車有蘇通大橋服務區東區(南通方向)經停史。請你單位迅速處置,做好環境消殺。”蘇通大橋服務區主任夏海燕向記者出示最近的一份記錄介紹說,“這是蘇通大橋服務區接到的第16個來自防疫指揮部的緊急電話指令。”
接到指令,蘇通大橋服務區第一時間向江蘇交控、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報告,並配合對疑似陽性病例在服務區活動軌跡、接觸人員進行排查,對廣場區域及駕乘人員活動區域進行全面消殺,進行全區環境採樣檢測。不到12小時,服務區恢復運營。
聞令而動、高效處置,得益於一套有效的疫情防控機制。先鋒服務區處於瀋海高速江蘇段與上海高速連接線上,今年以來先後處置2起陽性人員和1起陽性密接人員停留服務區的涉疫事件,無一名員工和其他旅客受到感染。先鋒服務區主任張何為說:“除了嚴格落實查驗等措施外,我們還有完善的應急預案,以及高效聯動的密切協作機制,與屬地衛健、公安、疾控等部門建立起響應迅速、處置高效的防疫機制。”
“為高效處置涉疫事件,我們啟動‘指揮部每周一調度,防疫辦每周一會商,工作專班每日一商討、一路三方每事一研判’的應急響應機制,形成專人跟蹤、應急響應半小時的處置機制。”徐海北介紹,在接到地方防疫部門協查通知后,會第一時間對涉疫車輛近期在路網內的行駛軌跡進行排查,了解人員流動、相關員工以及單位管控情況,確保風險摸得清、措施落得實、人員管到位。
“近期,蘇通大橋公司所屬服務區接連發生多例陽性病例入區,我們按照應急處置預案,及時配合衛健、公安等部門開展精準流調,加大協調力度,已先後妥善處置35起突發涉疫事件,確保涉疫服務區第一時間內恢復加油、停車、如廁等功能。”江蘇蘇通大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東浩說。
加強防護,
守住員工“安全關”
“高速公路一線員工健康狀況極其重要,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接觸的千千萬萬旅客負責。”徐海北表示,針對收費站、服務區等重點場所,他們制定防疫指南、員工防護流程、現場處置防疫手冊、防疫知識要點等,提升全員防疫意識,增強員工防疫技巧,要求防疫知識人人都懂、人人都會。
“為減少員工流動,服務區、收費站全部實行駐站管理,動態調整員工排班,服務區人員1天1次核酸檢測,收費站員工1周3次核酸檢測。”徐海北說,服務區廁所、廣場、加油站、收費道口等重點區域全面實行定人定時重點消殺,CPC卡等通行介質實現“一用一消殺”。
滬寧高速是上海連接南京的黃金通道,也是全國車流量最多的高速公路之一。“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寧滬高速公司所轄13個服務區共經停陽性病例77人,占江蘇高速陽性病例經停總數的三分之一,造成密接33人,隔離員工274人次,未發生一起員工感染事件。”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峰介紹。
在地方疾控部門的指導下,滬寧高速上服務區所有崗位劃分為高、中、低三個風險等級,分類制定防護標準。“仙人山服務區駐區人員105人,按崗位、特長、職責分為查驗、消殺、疏導、培訓、物資、施工、現場督導等9個小組,形成完備的檢控網絡,分層分組開展防控工作,建立起雙重保護屏障。”仙人山服務區主任李艷介紹,各崗位按等級標準規範穿戴防護用品,落實員工防護服“洗、脫、摘、消”流程。每天4小時一次全面消毒消殺,便民應急廁所“一人一用一消殺”,加油站引導顧客“不下車,線上付”,減少人員接觸,中高風險車輛採用“地方防疫專業消殺+‘小坦克’遙控机械消殺+人工定時消殺”,多模式、多頻次消殺,築牢服務區環境安全屏障。(記者 梅劍飛)
眼看着五一小長假就要來了,隨着疫情逐漸好轉,符合條件的商業體、門店都在积極復產復工,大家在逛街、用餐、露營相關消費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一起來看看江蘇省消保委的消費提示。
今天(4月25日),江蘇省消保委提醒,購買食品時要保留好購物憑證,切勿貪小便宜選擇無證經營的店鋪或攤點。消費者盡量按需購買,如果確有需要可購買保質期長、速食冷凍類食品,適當儲備一定生活必需物資,但不必大量囤積。此外,對於年輕人較為青睞的預製菜購買時也要仔細查明標籤。
江蘇省消保委投訴部工作人員易志鑫說,“預製菜本身屬於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預包裝產品,商家在製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相應的標籤,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商等相應的說明,否則就可能構成三無產品。”
小長假期間,不少線下商超或者線上網購平台會推出促銷活動,消費者在理性消費的同時,不要輕易選擇來路不明的網絡彈窗、低價促銷的各類廣告,要仔細甄別促銷活動是真的實惠,還是可能存在“低價套路”。
易志鑫表示,在特殊的消費領域,比如預付費這些領域,因為五一也會有促銷活動,也要注意這些消費領域風險。要對返券、贈送、充卡等活動保持必要的謹慎。
近幾年,露營消費也成了小長假來臨前的消費熱點,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帳篷、裝備等商品時,做好貨比三家,仔細查驗問詢產品質量,同時對部分商家推出的預售活動做到詳細了解,以免對方發貨不及時。
易志鑫說,“消費者要注意自己下單購買了以後能不能及時拿到設備,以免錯過了自己的假期。一定要保存好購買的一些記錄,付款的憑證和商家的一些承諾,這些維權資料日後可能會用得到。”
(來源:《零距離》記者/秦禾東 編輯/高若婷)
我省多措並舉穩住“菜籃子”
暢通省內產銷 全力馳援上海
近期,我省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新情況,加強跨部門、跨地區聯動,着力化解交通運輸不暢等導致的農產品和農資用品購銷困難,確保農產品特別是“菜籃子”供應平穩,同時,堅持全國“一盤棋”,重點加強援滬農副產品保供力度,為上海抗疫貢獻我省農業農村部門力量。
积極穩妥化解產銷對接堵點
省農業農村廳迅速建立疫情期間農產品產銷對接和農資保障工作小組,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因地施策,配備應急保障物資和隊伍,完善應急處置預案,確保遇有突發情況能夠及時啟動、有效應對。
針對基層、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等生產經營主體反映的困難問題,省農業農村廳工作小組第一時間會同相關單位逐一核查,協調解決。同時督促各地仔細摸排不同區域不同品種農產品滯銷程度和原因,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採取积極穩妥措施予以化解。
在鞏固原有產銷對接關係的前提下,立足於把困難消化在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強與當地發改、商務、供銷等部門溝通聯繫,協調生產方和需求方構建良好對接關係,幫助拓寬渠道,助力農產品地產地銷。前期草莓、春筍等應季農產品集中上市時,南京市部分採摘基地因客流銳減、經紀人無法上門收購等原因出現階段性滯銷。經多方努力,在服從防疫要求情況下,臨時設立多個田頭收購點,保證滯銷農產品及時銷出。
創新農產品營銷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農超對接、農批對接、線上團購、網絡銷售。發動農業生產企業和電商經營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商平台、自建商城、網上市場和手機APP等渠道,開展直采直供、訂單配送、社區團購等,加大農產品網絡營銷力度,促進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快速流動。發動省內生產經營主體利用農技耘APP“蘇菜直通”平台、無錫市“錫菜通”平台等發布供需信息,開展產銷對接。
加強部門協調,落實“通行證”發放。省農業農村廳工作小組落實專人幫助解決農產品產銷銜接和農資供應中的堵點與難點,4月以來累計發送商請函5件、交辦單近30件,協調發放蔬菜、肉類等農產品運輸“通行證”,助力農產品及農用物資正常流通。疫情原因,上海容邦企業集團位於泰州市高港區的上膳源農場,車輛無法往返蘇滬兩地運送農產品。工作小組會同泰州市農業農村局主動對接,赴企業實地了解問題堵點,保障農產品順利入滬。
全力組織農副產品馳援上海
接到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指定保供單位及上海市楊浦區商務委員會的保供需求后,江蘇省蘇合農副產品展示展銷中心迅速研究確定援滬保供方案,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供銷、衛健等部門主動協助省農展中心與上海市衛健、商委進行對接。上海市商委為省農展中心緊急開闢援滬農產品綠色通道,併發放了上海生活物資保障通行證。
作為上海最主要的“菜籃子”供應地之一,江蘇全力支持上海抗疫保供。切實落實長三角蔬菜協會產業聯盟框架協議,督促指導在蘇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提高產能、增加供應量。
南通市發揮地域優勢,全力建設如皋市農副產品集中中轉中心,項目總佔地面積105畝,由如皋市農副產品集中中轉中心、城東農產品臨時批發市場、隔離汽車臨時停放點三部分組成。項目建成后,最多可同時容納50輛外地車輛和40輛本地車輛進行接駁。目前硬件設施已基本建設完成,即將正式投入使用。
連雲港市依託到上海港的“天天班”航線,採用冷藏集裝箱方式運送“愛心蔬菜”,仔細分揀打包,採用箱式分裝,保證菜品新鮮。每個愛心箱內有西紅柿、海鮮菇、杏鮑菇等20多斤蔬菜,基本滿足三口之家一周的需求。
鹽城市從4月3日起開通農產品運輸上海專列,每天一個車次,用冷藏集裝箱保鮮,每個集裝箱容積為30立方米,凡上海有明確收貨單位並能及時接走的農產品,都可以搭乘專列運輸。
據全省農業農村部門不完全統計,4月4日-24日,江蘇累計支援上海市各類農副產品66639噸,其中蔬菜水果23024噸、肉類5495噸、禽蛋10699噸、米面26415噸。
春季農業生產平穩有序
在春耕生產關鍵時期,我省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服務,確保不松防控、不誤農時,實現貯菜於棚於地、存肉於欄於塘。
省農業農村廳派出省級指導組和科技服務分隊適時下沉指導,市縣農業農村局成立技術指導服務工作組實行分片包干,掌握進展動態,幫助各類主體解決困難問題,抓好春季蔬菜生產,保障市場持續穩定供應,同步推進80萬畝“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規劃與建設工作。分級建立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引導養殖場戶合理調節產能。開展農產品加工收儲,實行錯時銷售,提高農產品上市彈性。指導企業做好通行證(碼)申報、司乘人員核酸檢測、車輛人員信息報備等工作,加強餘缺調劑,儘力促進農業生產物資運輸暢通。
繃緊農業防災減災這根弦。氣象部門發揮好第一道防線作用,加強監測預報。水利部門加強雨情、水情、汛情分析研判,科學精準調度水利工程,加強湖庫蓄水保水,提前調配、儲備水源,有效保障春灌和農業大生產用水需求。據統計,一季度蔬菜收穫量1177.5萬噸,同比增3.9%,當前全省在田蔬菜面積664萬畝,同比增2.8%。(記者 吳 瓊)
省生態環境廳23日發布對納入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的63個縣(市、區)前3月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情況。
地表水環境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太倉市、靖江市、張家港市、浦口區、常熟市、六合區、溧陽市、江陰市、揚中市、通州區;相對較差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漣水縣、灌南縣、射陽縣、泗洪縣、銅山區、豐縣、東海縣、淮安區、洪澤區、儀征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相對較快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句容市、宜興市、銅山區、宿豫區、靖江市、張家港市、泗陽縣、崑山市、儀征市、武進區;改善幅度相對較慢的后10位(倒1-10名)依次是:豐縣、洪澤區、淮安區、江寧區、高淳區、射陽縣、江都區、漣水縣、常熟市、泗洪縣。
省生態環境廳將結合排名情況,進一步加大對排名靠後縣(市、區)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確保全省水環境質量穩定、持續改善。(記者 吳瓊)
中新網南京11月18日電 (記者 鍾升)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18日正式揭曉,選舉產生了6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5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8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20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新網記者梳理髮現,本次江蘇共16人當選。目前江蘇共擁有兩院院士118人,領先全國。
有着“蘇大強”之稱的江蘇省自古崇文重教、文化底蘊深厚。本次院士增選,江蘇共16人當選,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
江蘇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有:南京大學馬余強(軟物質物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天體物理)、蘇州大學遲力峰(女)(物理化學)、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滕皋軍(介入放射學)、南京大學談哲敏(氣象學)、南京理工大學陳光(金屬材料加工工程)、東南大學顧寧(納米醫學材料);江蘇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南京理工大學付夢印、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王明洋、中國电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藍羽石、南京工業大學應漢傑、東南大學劉加平、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胡亞安、河海大學唐洪武、南京農業大學沈其榮、江蘇康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肖偉。(完)
未來3年江蘇沿海地區交通發展路徑明晰――
東西聯動南北暢通,引領沿海現代化發展
通過3年努力,連雲港港國際樞紐海港功能顯著提升,通州灣新出海口實現起步運營,鹽城港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功能進一步提升。到2024年,開工建設高鐵約120公里,新增普速鐵路85公里,鐵路幹線運營里程接近126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400公里――近日發布的《江蘇沿海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明確未來3年江蘇沿海地區交通發展路徑,緊扣“港”和“路”兩個重點,到2024年沿海地區要初步建成“海港領航、陸海統籌、江海聯動、雙向開放、生態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形成“一國際樞紐海港、一出海口、一門戶”海港格局體系,為促進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沿海港口服務能級正在提升
4月起,沿海開發重大工程――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建設進入衝刺階段。“按計劃,二期主體工程6月完工。”該航道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蔡輝介紹,屆時30萬噸級的原油海輪就可以抵達徐圩港區,助力服務保障臨港產業發展,進一步促進沿海產業集聚。
4月17日,鹽城濱海港區主港池北區通用碼頭三期工程項目現場,成排的挖掘機緊張施工。
去年底開工的通州灣新出海口主體港區三港池1#―3#碼頭工程,可滿足沿江、沿海產業對大型碼頭中轉的迫切需求。南通港集團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尹進軍表示,到2025年,以服務長江經濟帶集裝箱等貨物中轉運輸和臨港工業並重的新出海口初步建成,港口設施能力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完善。
“以國際一流海港標準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連雲港港國際樞紐海港、南通通州灣新出海口、鹽城港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的沿海港口發展格局。”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年行動計劃列出的項目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沿海港口資源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正在強化,對重大戰略及經濟運行重要物資支撐保障能力逐步提升,能源石化、精品鋼材、海洋工程、高端船舶製造、高端裝備等臨港產業加速發展。
到2024年,連雲港港國際樞紐海港功能服務本省產業發展能力持續增強,南通通州灣新出海口、鹽城港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實現5萬噸級及以上進港航道通達沿海所有港區,實現連雲港區、徐圩港區30萬噸級、通州灣港區主港池10萬噸級航道進港,沿海港口力爭新增通過能力9000萬噸、新增集裝箱通過能力165萬標箱。逐步形成30萬―40萬噸級為引領、10萬―15萬噸級碼頭為主力的沿海碼頭集群,連雲港港40萬噸級鐵礦石碼頭建設取得實質進展。通州灣港區呂四作業區西港池碼頭建成投產,通州灣新出海口實現運營起步。濱海港液體散貨碼頭、LNG碼頭建成投用。
推動形成沿海地區鐵路“主骨架”
一批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春耕化肥搭乘“塔什干―連雲港”專列,日前抵達連雲港中哈物流基地,隨後,它們通過“連雲港―烏蘭巴托”班列運往蒙古。
連雲港中哈物流基地班列輻射了中亞五國、西亞、東歐等國家和地區。省鐵路辦相關負責人說,“國際鐵海聯運、鐵空聯運、全鐵聯運等多種貨運方式在這裏彙集,有助於吸引更多的過境貨物取道連雲港。”
近日,鹽泰錫常宜鐵路前期工作推進會舉行,通蘇嘉甬鐵路初步設計預評審會召開,標志著這兩條鐵路開工日期越來越近。
鹽泰錫常宜鐵路北起鹽城,終至宜興,由北向南依次溝通青鹽鐵路、徐鹽鐵路、北沿江高鐵、南沿江城際鐵路、滬寧城際鐵路和寧杭高鐵並實現互聯互通。通蘇嘉甬鐵路連接南通、蘇州與浙江嘉興、寧波,是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圍繞服務沿海地區產業發展壯大、城鎮能級提升,統籌鐵路、公路、過江通道、幹線航道和機場建設,提升沿海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省鐵路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要重點提升沿海地區南北向、東西向高鐵貫通水平,因地制宜、有序推動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發展,推動新長鐵路擴能改造,建設一批通達港區的鐵路專用線。
高鐵――圍繞支撐形成沿海地區“三縱三橫”總體布局,發揮高鐵主骨架作用,打造沿海地區面向全國範圍的快速聯繫,推進一批高速鐵路項目建設,構建完善南北縱向及沿江橫向高鐵大通道。今年開建鹽泰錫常宜鐵路、通蘇嘉甬鐵路、北沿江高鐵。
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圍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一批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項目建設,推動跨江融合發展,吸引要素資源跨江北上。力爭2023年開工南通西站經海門至新機場線、如東經南通、蘇州至湖州城際鐵路。
鐵路專支線――圍繞“一國際樞紐海港、一出海口、一門戶”發展目標,推動一批鐵路專用線建設,打通港口園區後方“最後一公里”,以鐵水聯運支撐沿海港口及臨港產業發展。
“到2024年,開工建設高鐵約120公里,新增普速鐵路85公里,鐵路幹線運營里程接近1260公里,新建成疏港鐵路專(支)線5條左右,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2條。”省鐵路辦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還將適時開展新長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南通東站經新機場至通州灣線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儲備。開展青島至鹽城高鐵、寧啟鐵路二期擴能改造、海洋鐵路擴能改造、連雲港至臨沂鐵路、沿淮鐵路、滬崇啟城際、連雲港至臨沂高鐵、臨海普速鐵路、連雲港至宿遷至蚌埠鐵路、南通至上海城際鐵路,以及徐圩、響水、如皋、射陽、通州灣等港區鐵路專用線規劃研究工作。
綜合交通網“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華設設計集團綜合規劃研究院副總規劃師王瑩瑩表示,當前,江蘇沿海綜合交通網絡吸引產業和產業布局對交通基礎設施的需求,已進入雙向發力、互為支撐的新階段。要加快隴海、沿淮、沿江輻射蘇中、蘇北及中西部地區綜合通道建設,補齊東西橫向交通基礎設施短板,增強東西向海交通功能。強化南北縱向交通設施配置,提升南北通道功能。
“突出構建以公鐵水、海江河聯運為特色的沿海港口集疏運體系。”省交通運輸廳相關人士表示,除了港口航道和鐵路,還重點加強沿海地區高速公路通道擴容和內外銜接,強化與港口、工業園區、大型鐵路貨場、物流園區、機場、臨海新城等銜接的集疏運道路建設,推進縣道改造提升。到2024年沿海基本實現市縣、縣縣幹線公路直接連通,主要港區、省級園區、4A級以上景區和重點鄉鎮通達一級公路的目標。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400公里;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完成新改建250公里。
“策應跨江融合、沿江沿海產業轉移和長三角一體化等區域發展要求,要構建公路、鐵路等多方式複合過江通道,暢通上海向北輻射帶動作用,強化長三角北翼功能,推動江蘇沿海地區加快融入環滬大都市區,高效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省交通運輸廳相關人士表示,其中包括建設張靖皋長江大橋、通滬過江通道、海太過江通道。適時開展蘇通第二、崇海過江通道等項目前期工作。
圍繞提升沿海地區航空服務能力,省交通運輸廳航空處相關人士介紹,連雲港機場要加快擴容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支點;鹽城機場要提升打造為全省對韓的主力機場,支撐鹽城以韓資、台資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發展;並加快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到2024年連雲港、鹽城和南通機場客貨運輸保障能力分別達到250萬人次、2.4萬噸,280萬人次、2萬噸和400萬人次、14萬噸。服務範圍覆蓋沿海、蘇北和魯南地區,航線覆蓋國內樞紐機場、區域樞紐機場,並逐步向東北亞、東南亞拓展。
推動形成沿海地區廣泛覆蓋、高度可達的綜合客運樞紐布局,支撐內外出行順暢銜接。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相關負責人說,連雲港、鹽城和南通的綜合客貨運樞紐建設也將加快,包括建設連雲港鐵路綜合客運樞紐、濱海站綜合客運樞紐、南通站綜合客運樞紐、如皋西站綜合客運樞紐。依託沿海主要港區、大型鐵路貨場,建設數個多式聯運型綜合貨運樞紐。
“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沿海地區形成人享其行、物優其流的新格局。”在省社科院研究員黎峰看來,沿海綜合交通網絡支撐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還要着重提升貨運服務功能,拓展海運航線覆蓋密度,加快公鐵水、海江河多式聯運發展,助推口岸服務能力提升,推動沿海港口群創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全面提升港航對外開放服務能力,提升航空口岸貨運服務能力。(記者 梅劍飛)
4月13日夜,為了全力保障民生物資、重要生產物資、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通暢,此前因疫情防控需要臨時關閉的部分高速公路收費站出入口開始陸續放開。4月14日,記者到數個交通卡口探訪,剛開通的出入口在確保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保障交通物流暢通。
4月14日下午,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的繞城高速開城路收費站出入口,10多輛貨車駕乘人員在進行信息登記、核酸檢測,未見車輛擁堵現象。“開城路收費站開放后,到14日12時,已通行車輛150餘輛。”江寧區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薛萬強介紹,目前,該查驗點工作有序開展,40餘名來自交通、公安交警、城管、衛健工作人員經過業務培訓后,在此輪班進行24小時值守。
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士介紹,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統籌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4月14日起,取消寧宣高速公路溧水開發區收費站及繞城高速公路開城路收費站、馬鞍收費站等3處高速公路出口臨時關閉管控措施,恢復正常交通,並按照防控要求布設相應查驗服務點。貨車仍通過“寧暢運”預約高速出口通行。其間,南京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及時評估、動態調整高速公路查驗點位及收費站出入口交通管控措施。
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等多部門關於保障供應鏈穩定通暢工作視頻會議精神,滬武高速青陽收費站、滬渝高速黎里收費站於4月14日凌晨開通。
“站區人員與地方防疫部門並肩作戰,常態查驗,奮力保暢。截至14日17時,保障了千餘輛車輛通行。”江蘇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物資運輸通道暢通,我們還將貨車流量較大的七都收費站和北厙收費站ETC客車通道臨時改為貨車通道,提升貨運車輛的通行能力。通過合理調配人員、班次,加強與地方協調溝通,不斷完善‘蘇貨碼’查驗流程,確保車輛通行順暢。”七都站站長郁小青說,“看到好多司機路上下不來,車裡沒吃的,收費站準備了餅乾、麵包和礦泉水。”
江蘇揚子江高速公司滬通大橋管理處營運科科長劉紅偉告訴記者,目前,無錫新區收費站充分利用分類標籤,讓出口貨車有序進入貨車查驗場地,實現貨車集中安全檢測。同時,S19通錫高速無錫路段增加5輛防撞車,加強高速主線下匝道處積壓車隊尾部防護,構建物理防護區,通過警燈警報提醒、撞擊緩衝,防止發生追尾事故,保障道路安全暢通。
“鎮江西收費站優化了出入口渠化管理,在入口提前布設擴音器和提示板提醒過往司乘人員,併為救援物資和人員設置專門的綠色通道,對持通行證車輛優先快速免費放行,為防疫物資運送做好暢通保障,提高通行效率。”鎮江西收費站站長王茜介紹,收費站指揮調度中心及時關注開通后收費站道口通行情況,強化交通誘導、高地聯動和疏堵保通措施,緩解因疫情查驗導致交通擁堵現象,確保通行平穩。
宿遷西收費站站長康宏介紹,寧宿徐高速宿遷西收費站開通前進一步梳理車輛疫情防控操作流程,要求全員提高思想認識,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現已合理調整人員排班,安排備勤人員協助地方防疫人員疏導道口車輛,為司機提供諮詢、問路等便民服務,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蘇通大橋公司海啟通洋路段,先後開啟了馬塘收費站和海門港收費站。“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我們制定應急預案,明確事前、事中、事後處置方案和消毒流程,切實提升員工的個人防護、規範操作及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相關車輛經過時不掉鏈子,力爭現場能夠快速暢行。”馬塘收費站負責人姜禮表示,本着快速通行、零接觸的要求,已聯合如東縣交通局明確處置流程,從信息對接、軌跡跟蹤、安全指導等多方面明確了10個環節處置流程,確保車輛在通行過程中與本單位人員無直接接觸。針對高風險高隱患等因素,站區制定切實有效的“零接觸”收費服務措施,在專用通道內設置大功率消毒噴霧機。
“按照要求,江蘇高速‘一路三方’開展高速公路收費站復通推進工作以來,細化實施步驟,建立健全收費站管控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收費站復通工作有序開展。”江蘇高速公路聯網營運管理有限公司調度(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張浩說。(記者 梅劍飛)
江蘇多地探索春季樹木飄絮治理辦法 ――
陽春不“飛雪”,讓呼吸更順暢
4月,一年一度的飛絮季如約而至。為讓市民呼吸更順暢,江蘇多地探索春季植物飄絮治理辦法,有飄絮前防範的,也有飄絮后抑制的,還有長期、短期辦法結合使用的。各地“治絮”效果如何,還有哪些未解難題,記者進行了探訪。
4月11日中午,走在泗洪縣城北體育公園西側的一處公園綠地上,泗洪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主任霍建軍感覺神清氣爽、呼吸順暢。“改種不飄絮品種楊樹五六年,泗洪春天飄絮肉眼可見地少了。”霍建軍介紹。
“自20世紀70年代起,江蘇北部地區廣泛引種楊樹,10至15年的大徑材楊樹有市場、經濟效益高。”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俞小平主攻林業投融資方向,他告訴記者,10年以上的楊樹飄絮較為嚴重。
“過去,泗洪四月‘飄雪’,最嚴重時,居民外出時連眼睛都睜不開,飄絮也容易引發火災、導致居民皮膚過敏。”霍建軍說,隨着園林景觀樹種多元化,縣裡的田間地頭出現椴樹、櫸樹、朴樹等不飄絮樹種,同為經濟作物的山核桃也逐漸被接納,目前種植有10.4萬畝。但有着“綠色銀行”之稱的楊樹還是主力,依然保持近20萬畝的種植量。“好在老的飄絮楊樹正在逐步被替換,無絮品種既給村民帶來經濟收益,又保持呼吸順暢的環境。”
除了楊樹,飄絮的還有法桐,南京是其中較為典型的城市。南京主城法桐行道樹共有8萬餘株,集中在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央路等多條主幹道上。每年4―6月,南京法桐球果成熟開裂,果絮隨風飄散。
“南京法桐很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種下的,已成為南京城市名片之一。”南京市綠化園林局城市綠化管理處處長臧延亮坦言,大規模替換法桐的做法不可行,為減輕飄絮影響,南京長期、短期措施并行。
冬季試點修剪枝條,減少春季飄絮量。2020年冬季開始到去年2月底,南京對太平南路、長樂路、中山北路等5條道路、1238株法桐進行冬季修剪。4月7日,記者在秦淮區長樂路看到,路旁地面幾乎沒有飄絮,一改往年法桐果絮堆積的情況,法桐本身也長勢良好。秦淮區市政設施綜合養護管理所副所長魏昕告訴記者,修剪已結果枝條,可減少飄絮,降低樹枝斷落、樹木倒伏風險。
南京已連續5年在飄絮季上線“法桐飄絮預報系統”,今年預報道路有寧夏路、西康路、月苑西路等75條,基本覆蓋主城區主要道路和大規格法桐較多道路。市民可查看實時飄絮情況和未來3天的飄絮預報,避免飄絮影響。
江蘇不少地區沿河、近河區域種植柳樹,柳絮也是春季飄絮種類之一。“市級綠地中,產生飛絮的樹種佔比4.5%,柳樹佔比1.3%。”無錫市綠化管理中心工程師李傑告訴記者,樹木替換成本高且破壞生態。近三年,無錫市級綠地使用飛絮抑製劑,控制果實發芽分化,能減少八成柳絮。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已種樹木飄絮問題短期內難以根治,但新種樹木不能重走飄絮老路。
在新修道路旁,南京鼓勵種植櫸樹、朴樹、無患子等不飄絮、遮陰性較好的鄉土適用樹種。“以揚子江大道為例,行道樹採用春季開花小喬木,搭配秋色恭弘=叶 恭弘樹種,這種‘春花秋色’的組合正在成為南京道路綠化的標準模式。”南京市綠化園林局規劃建設處副處長杜佩劍介紹。
2014年,南京市綠化園林局與南京林業大學聯合編製《南京市行道樹樹種規劃(2014-2026)》,該規劃篩選出超100種適合南京種植的行道樹。“這些品種基本都是耐修剪、易養護、病蟲害少的品種,能較好適應南京氣候。”杜佩劍說,其中落恭弘=叶 恭弘、色恭弘=叶 恭弘、無飄絮樹種是近年來城市綠化主選品種。
從2003年起,蘇州就走上本土樹種栽種之路。蘇州市林業站站長姚新華介紹,蘇州對鄉土樹種有濃厚的情懷,居民家有着“前門櫸樹、後門朴樹”的傳統。本土樹種不僅能減輕飄絮問題,其生態適應性也更強,美觀、病蟲害少。
“治理飄絮並非一日之功,更不是單一問題,關乎生態系統穩定性。”江蘇省林科院景觀樹種與花卉研究所所長黃利斌建議,區域內單一樹種數量不應超過10%。近年來,江蘇新建區域普遍重視樹種多樣性,一定程度上緩解飄絮問題,同時提升了生物多樣性,區域生態系統對抗乾旱、洪澇等極端惡劣天氣的能力也得以提升。(記者 劉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