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新寶6

2022
11-06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11月3日,2022第六屆中國•江蘇蔬菜種業博覽會在南京江寧區谷里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1518個品種的“奇瓜異果”集中亮相。為貫徹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此次開幕式首次採取線上直播形式,邀請廣大觀眾相聚“雲端”,共襄盛典。

  本屆種博會以“蘇菜產業興 種業芯擔當”為主題,展示面積200畝,分為露地展示區和設施展示區,共有國內外130家科研單位、高校、種業企業的1518個新優品種參展,其中瓜類233個、茄果類474個、恭弘=叶 恭弘菜類798個、其他13個。值得一提的是,會場展示區內還設立了新品種測試區、登記品種測評與展示區、示範推廣品種展示區、觀光採摘體驗區,對新徵集的適合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型的新品種、國內各地種博會往屆推介品種、成熟推廣品種進行系統性展示評價。

  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除了有新優品種,也離不開先進技術的保障。“本屆種博會深度挖掘良種良法相結合內涵,集中展示設施蔬菜生產棚室構型標準體系,‘SAS’輕簡自控無土栽培系統、漂浮式育苗技術等技術,以及江蘇省蔬菜全產業鏈‘四減四增’提質增效主導生產技術體系三大系列技術。”谷里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相關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其中“四減四增”提質增效主導生產技術體系包括蔬菜全產業鏈產前、產中、產後共十五大技術,聚焦蔬菜保供能力提升、全產業鏈建設進一步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開幕式上,江寧區谷里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正式被授牌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記者了解到,以恭弘=叶 恭弘菜為主的綠色蔬菜作為農業主導產業的谷里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現建有20萬�O智能溫室大棚,擁有國內領先的有機基質無土栽培系統、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和農業物聯網智能化系統,已成為南京近郊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和保供基地,同時也是中國蔬菜協會命名的全國首批十三個“優秀蔬菜生產商”之一。

  2017年以來,園區已連續五年舉辦中國・江蘇蔬菜種業博覽會,累計展示蔬菜新品種近7000個,推出新模式、新技術、新裝備、新資材500多項,接納参觀學習5萬多人次,為江蘇篩選出適宜新品種、新技術近百項,展示篩選的一些新品種已在園區及省內外大面積應用,有力促進了江蘇省蔬菜種業的發展壯大,推動“蘇菜”品牌影響力加快提升。

  如今的種博會作為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新資材等“五新”技術展示與推廣平台,有效搭建起蔬菜育種科研與生產應用之間的通道,已成為展示江蘇蔬菜種業科技水平的新名片,江蘇綠色蔬菜種業建設以及長三角地區蔬菜產業交流提升的重要載體和平台。種博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作為展示江蘇省蔬菜最新科研和最高生產水平的窗口、對外合作交流的平台、江蘇蔬菜發展成果的名片,為打好蔬菜種業翻身仗和全省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本屆種博會期間,除了新品種、新技術、新發展,也為市民帶來多種新驚喜。在這其中,陽台蔬菜品種展示棚,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近年來陽台蔬菜作為一種新型蔬菜種植方式走進大眾視野,成為不少人“家庭農場”的新寵。走進展示棚,辣椒、薄荷、小番茄、蘑菇……一盆盆色彩鮮艷的陽台蔬菜整齊排列在陽台、書房、庭院等不同模擬場景中,創意十足。

  “本屆種博會通過與全國首個由科研院所發起的陽台蔬菜專業研發團隊聯合攻關,對適合長三角地區都市圈種植的陽台盆栽蔬菜栽培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進行了引進與集成,集中展示了鮮食蔬菜、觀賞蔬菜、葯食同源蔬菜、香料蔬菜等多種類型盆栽蔬菜,供大家参觀選擇。”谷里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為了幫助市民在家“傻瓜式”科學種菜,陽台多層種菜盆、缺水提示儀、智能自動澆水器等智能種植設備已投入市場,可以免去繁瑣農事的後顧之憂。

  與此同時,為推動全省陽台蔬菜產業發展,今年8月江蘇省發起了全國首個官方主辦的陽台蔬菜評比活動――江蘇省2022陽台蔬菜進萬家評比活動。種博會期間,隨着“十佳蒔蔬藝景能手”“十佳生產企業”“精美作品”“最佳組織獎”四個獎項評選結果的正式揭曉,參賽企業和选手用創意和專業技術助力陽台蔬菜裝備研發生產能力和栽培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進一步豐富了陽台蔬菜產品種類和栽培模式,為擴大陽台蔬菜產業影響力、促進產業發展貢獻他們的力量。

  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種博會在開展全流程線上直播的同時,還設置5個“谷里特色直播間”,在線推介當地鄉村產品。

  “這個季節來到谷里,跟着我們的推介線路,帶娃遊玩、農科趣享兩不誤。”“公塘頭民宿正如山水畫般的新中式庭院,一步一景,十分寧靜清幽,適合家庭、情侶、親子入住。”“這款產自當地的土雞蛋,哪怕就是白水煮蛋,都是很好吃的哦!”……谷里特色直播間內,主播達人們紛紛化身“推廣大使”,在線推薦南京農業嘉年華・鄉村休閑旅遊谷里熱門路線,為公塘頭、拾穗Home、灰牆四季等谷里特色民宿產品打“CALL”,助力小番茄、鮮食玉米、藍莓果醬等20餘款優質農產品“出圈”,通過產品從線下銷售轉為線上帶貨的嘗試和突破,打造區域品牌影響力,帶動產品銷售。

  在這其中,南京農業嘉年華・鄉村休閑旅遊谷里熱門路線圍繞當季不同玩法,精選出農科趣享、遊樂暢玩、唯美鄉野、文化漫遊四條線路,包含了谷里的美麗鄉村、特色民宿、採摘農場以及景區景點,展示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風光風貌,其中特色民宿產品還正式上線南京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服務平台“萊斯鄉村”,一鍵下單即可暢遊秋韻谷里。(編輯/陳進 )

2022
11-06

  2023年江蘇省考公告和職位表出爐:不限專業崗位增加 考生有更多崗位可選

  今天(11月4日),2023年江蘇省公務員招錄公告和職位表新鮮出爐,本次招錄有哪些新變化?哪些內容值得考生特別關注呢?

  2023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計劃招錄9272人,比去年增加了1113人。其中,不限專業的崗位明顯多於往年,南京還特別減少了基層工作經驗人員的招錄比例。南京某公考培訓機構教師吳婷婷:“不限專業的崗位有1500多個,相比較去年增加了300多個,從這個信息可以看到,有些同學的專業比較特殊報考選擇小,今年他們會有更多崗位可以選擇和報考,也會減少一些相對的競爭壓力,南京市級機關對有基層工作經驗的招錄人數相比較去年而言有所降低,由2022年的36%降低至2023年的23%,考生有更多崗位可以選擇。”

  公告中明確,本次省考考生只能在江蘇省範圍內選擇一個職位報名,並在報考職位所在的考區參加筆試。而公安專業科目考試不再指定考區。吳婷婷:“過去公安專業科目考試,是在江蘇省規定的四個考區進行考試,本次考生可以選擇設區市進行考試,這樣可以減少人員流動,更好地方便考生就近選擇考區。”

  此外,記者看到,職位表中一些崗位會明確要求報考者為“江蘇生源”,在這裏,只要本人高考地或高考時戶籍所在地在江蘇的考生,都屬於“江蘇生源”。也有一些崗位要求,考生要有“2年基層工作經歷”,專家介紹,這裏的“基層工作經歷”涵蓋的範圍比較寬泛。吳婷婷:“這裏的工作經驗是指縣級及以下的黨政機關,各類企業、事業單位、村組織、社區組織以及其他的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工作經歷都可以算作基層工作經歷,而且基層工作經歷是從報到之日起,也可以累積進行計算的。”

  【2023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相關信息】

  報名時間:2022年11月8日9:00-14日16:00

  資格初審時間:2022年11月8日9:00-16日16:00

  繳費時間:2022年11月8日9:00-17日16:00

  筆試時間:2022年12月17日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呂瑩瑩 編輯/徐瑋琪)

2022
10-29

  雖然10月26日下了一場秋雨,但是從10月28日開始,晴好天氣又將回歸。從目前江蘇省氣候中心的預測來看,今年秋冬季江蘇氣溫偏高,降水偏少。

  在冷空氣和南支槽的共同影響下,10月26日一場秋雨緩解了連日的乾燥。不過10月27日雨水收尾,到11月3日之前,江蘇都將持續晴好模式,氣溫穩中有升。

  江蘇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靜說:“未來因為沒有明顯的冷空氣影響我省,所以氣溫相對來說非常平穩,最高氣溫基本維持在18℃到23℃之間,最低氣溫在9℃到15℃之間。”

  根據江蘇省氣候中心統計,9月1日至今,江蘇省平均氣溫20.1攝氏度,較常年同期偏低0.7攝氏度。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29.2毫米,較常年同期持平,但是區域分佈不均。

  江蘇省氣候中心工程師許琪說:“其中淮北地區的降水量較常年偏少約3.5成左右,江淮之間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4成左右,蘇南地區的降水量和常年基本持平。從目前的預測結果來看,11月份的降水量全省較常年偏少0到2成左右,在冬季也就是今年12月份到明年的2月份,全省降水量也是較常年同期偏少0到2成左右。”

  今年是拉尼娜年,通常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容易導致氣溫偏低、降水偏少,但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出現暖冬的頻率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冬季偏冷和偏暖的比例各佔一半。根據目前的預測,今年冬季有可能前暖后冷,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到1攝氏度。

  許琪說:“從目前預測結果來看,今年冬季的氣溫可能較常年略偏高,但是在2023年1月以後,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強冷空氣的天氣過程,導致氣溫可能出現階段性的偏低,這主要取決於拉尼娜未來發展的強度和結束時間,所以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李璇、潘越 編輯/孫櫻)

2022
10-29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連日來,江蘇各地多措並舉,做優人才工作,搭建才企對接橋樑,努力開啟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日前,鎮江高校秋季聯動雙選會舉辦。活動通過人才環境推介、重點企業宣講、線上線下招聘等形式,對青年人才發出邀約。

  江蘇大學學生琚震江說:“我更看重的是企業對我們本科畢業生的人才培養制度,還有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為促進產才精準對接,鎮江人社部門精心遴選與學校優質專業緊密契合的53家重點企事業單位。用人單位拿出309個高薪優崗,崗位平均年薪超過10萬元,最高年薪超過40萬元。當天的招聘會共接收簡歷1426份,達成初步就業意向528人次。

  鎮江市人力資源市場管理辦公室黨總支書記江華說:“市縣兩級人社部門將全面走進在鎮高校進行校園招聘,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高密度、精準化、組團式地引才。”

  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以“兩湖”創新區規劃展示館為依託建設的青年中心近日正式啟用。青年中心以創新、共享為核心理念,集政策諮詢、交流互動、創客服務、創業輔導等服務內容於一體。作為“服務前哨”,由園區聯合市公共交通集團公司共同推出的青年巴士供“兩湖”創新區青年人才免費乘坐。

  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規劃建設局局長顧宏亮介紹,青年中心可以舉辦一些沙龍,利於大家進行思想的交流,也可以進行一些信息的發布。

  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就業創業,蘇州不斷做優人才安居工作。走進高新區青年人才驛站,撲面而來的便是青春的氣息。蘇州高新區還為來蘇參加求職面試、招聘會以及創新創業賽事的青年提供免費入住的驛站。

  蘇州高新區青年人才驛站管理員李佳雯說:“讓他們感受到蘇州這座城市的溫情。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

  從今年6月1日至今,蘇州高新區青年人才驛站累計入住1337人次。目前,蘇州在全市建設人才驛站100家,提供人才客房1000間。

  (丁峰 柳放 李明洋 鎮江中心站 鎮江台 常州台 蘇州台 報道)

2022
10-27

  平均每個項目支持1374萬元!江蘇加大投入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記者今天(10月25日)獲悉,近日江蘇省財政下達2022年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8.68億元,共支持項目87個,平均每個項目支持強度約1374萬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6%。今年立項項目緊扣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為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這批資金在使用上,首先以研發重大產品為牽引,着力突破 “卡脖子”難題。聚焦数字經濟、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瞄準20項科技安全風險清單技術難題,以數模混合製造工藝、高品質大直徑硅片等重大戰略產品培育為抓手,集成支持一批高水平創新型企業和團隊揭榜攻關。其中,“實時成像技術的手術導航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採用“賽馬制”攻關,加快填補國內高端醫療器械行業的空白。

  其次以實現成果轉化為目標,重點支撐產業鏈強鏈補鏈。圍繞制約先進製造業發展的突出短板和關鍵瓶頸,加快成果轉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項目佔比達95%以上。截至2021年底,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已累計支持實施2157個項目,帶動社會投入1880億元,完成項目新增銷售12175億元,新增利稅851億元,開發新產品17281個,獲授權專利38208件,制定技術標準6077件,取得了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成效。

  同時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加強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牽頭整合創新資源,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重大創新成果轉化。2022年由高企牽頭承擔的項目75項、佔86%;由企業聯合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61項、佔69%。採用省地聯動方式培育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節能環保、安全應急裝備等4個產業集群,更大力度促進創新資源向高新區集聚,力爭在第三代半導體製造、芯片封裝測試等細分領域,加快形成碳化硅外延設備、氮化鎵功率器件控制與驅動芯片等一批重點創新產品。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郭藝 編輯/徐瑋琪)

2022
10-27

  中新網南京10月25日電 (徐珊珊)中新網記者25日從江蘇省醫療保障局了解到,為更好滿足參保患者心理治療的臨床需求,江蘇將“心理治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自11月1日起在江蘇全省統一執行。

  據統計,精神疾病負擔在中國疾病總負擔排名居首位,佔比約為20%。2018年中華醫學會發布的《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显示,中國73.6%的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16.1%的城鎮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鎮居民僅為10.3%。

  江蘇明確了“心理治療”項目內涵,是指“接受規範化心理治療培訓的精神科醫師或取得心理治療專業技術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在適宜的獨立治療空間,針對符合心理治療條件的精神障礙患者,應用規範化的心理治療技術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進行心理治療,消除或緩解患者心理障礙表現。每次不少於60分鐘”。

  “心理治療”項目醫保支付類別調整為“乙類”,醫保支付標準為:江蘇執行三類、二類和一類收費政策的定點醫療機構“心理治療”項目醫保支付標準分別為200元/次、180元/次和160元/次。參保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心理治療,實際收費低(等)於醫保支付標準的,由醫保基金按規定予以支付,其中,個人先行支付比例為20%;實際收費超過醫保支付標準以上的部分由患者負擔。

  據了解,目前江蘇103家精神專科醫療機構已全部被納入醫保定點範圍,253家綜合性醫療機構設立的精神科,隨同醫院一起納入醫保定點範圍。與此同時,江蘇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也在积極推進中。江蘇13個設區市及84個縣(市、區)已開通心理援助熱線194條。(完)

2022
10-26

  “霜降見霜,穀米滿倉”。霜降節氣過後,江蘇進入秋收秋種的高峰期。這两天,各地田間地頭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在鹽城市大豐區的28萬畝耐鹽水稻田裡,金色的稻浪隨風翻滾,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作業。眼前的豐收田,在以前卻是無人問津的鹽鹼荒灘。近年來,當地通過與國內知名院校、農科院所合作,採用引淡灌溉和秸稈還田的方法,去鹽鹼化,改善土壤。加上新的耐鹽水稻品種的推廣使用,讓這片不毛之地變成千里沃野。

  鹽城市大豐區豐華糧食種植基地負責人吳俊生說:“據我們測產,今年我們‘中科研3號’平均產量可以達到700公斤,今年全年糧食生產豐收已成定局。”

  包括大豐在內,江蘇各地通過良種、良法、良田相結合的方式,讓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在泰州靖江,首個本土水稻品種“泰香粳1402”近日開鐮收割。這種稻米是專門為蘇中及寧鎮揚丘陵地區培育的,出米率高、口感好,還自帶香味。像這樣的優質食味稻米在靖江的覆蓋率已經超過了92%。在連雲港灌雲縣,省農科院示範種植的甬優系列水稻,經測產畝均產量超過1600斤,創下了崗嶺地水稻種植的高產紀錄,為當地集體增收、农民致富提供新路徑。

  目前,江蘇已在全國率先整省實現了糧食生產全程机械化。為確保秋收不誤農時,各地農機部門統籌調度大型收割機保障收割,一些地方引入智能化的無人收割機,讓秋收效率更高。各地還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尤其面對今年夏季持續的高溫乾旱天氣,高標準農田充分發揮灌溉、施肥作用,將影響降到了最低,秋糧生產有望再奪豐收。

  淮安市洪澤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劉�D說:“高標準農田達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網、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便於農業机械下田作業,又完備了農田灌溉設施,交通也便利了。通過項目建設,我區水稻畝產從去年的624公斤,預計增加到今年的640公斤。”

  截至10月23日,全省秋糧收穫接近4成。其中,水稻收穫605萬畝,進度為18%。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周楊楊 郝朦 供片台/揚州台 泰州台 淮安台 大丰台 靖江台 灌雲台 洪澤台 泗洪台 吳江台 武進台 阜寧台 編輯/張萌)

2022
10-24

  衛生間缺少扶手、日常起居沒有輔具、關鍵時刻無法求助報警器……如何讓老年人在家中安全養老,已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話題。為了讓老人居家養老更安全,今年江蘇將為3萬戶困難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這項暖心工程已連續第三年被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目前,這項工作完成情況如何?來看記者的探訪。

  93歲的陸思義家住鹽城市大豐區幸福小區。最近,陸大爺的家裡有了不少新變化。今年,陸大爺家被列入適老化改造計劃,工作人員上門了解了他的居家需求后,為他“量身定製”了改造方案。歷時一個星期,陸大爺家裡有了不少新變化,不僅整個衛生間煥然一新,還有了移動坐便椅、牆面扶手、床邊扶手等。

  “經過家屬的同意,浴缸都拆除掉了,防水整個重做,給他配備了浴霸,通過改造,讓陸大爺的生活更舒適一些。”適老化項目經理許佳霓介紹說。

  提高居家養老服務便利度,開展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是破解居家養老難題的重要舉措之一。江蘇優先將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城鄉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支出型困難家庭等經濟困難人群中的高齡、失能、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作為居家適老化改造重點對象。在完成重點對象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基礎上,各地結合實際,逐步將改造對象範圍擴大至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已納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居家老年人中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半失能以及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對經濟困難的重點對象,採取政府補貼方式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按照“一戶一檔”原則,合理制定補貼標準。全省平均改造標準每戶3000元,計劃投入改造資金約1個億。

  同時,引導社會上更多老年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據了解,蘇州市計劃完成不少於1萬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60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均可自願申請改造。

  此外,江蘇各地還把解決房屋老舊、設施不合適給居家老年人帶來的生活不便和安全風險問題作為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統籌協同合力推進。南京市將家庭適老化改造與城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相結合,對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老年人家庭優先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居家套內空間和小區公共空間的適老化改造協同推進。

  據了解,今年江蘇各地在更好地滿足每戶老年人家庭的日常生活需求、充分保護老年人生活隱私的前提下,推廣安裝智能化安防設備,暢通預警信息與老年人子女親屬、上門服務組織的傳輸提醒,防範老年人突發意外風險。

  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施工改造2.2萬戶,計劃於11月份全面完成目標任務。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敏 編輯/李時)

2022
10-23

  窗口服務連接着千萬家,窗口服務的質量直接影響大家對行政管理部門的評價。想跑一次腿就辦結所有業務,這是不少市民的願望。如何才能方便市民辦事,目前全省政務服務功能進一步擴大,10916項事項全部可以上網辦理了。

  今天(10月21日)上午,記者在江蘇政務服務辦事大廳內看到,現場辦理相關事項的市民人數並不多,窗口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很多事項都已經實現了零跑腿,他們也會對辦事市民進行現場指導。

  記者登錄江蘇政務服務網,在“切換區域”處可以選擇省內各個城市,立即進入相應城市的政務服務旗艦店。江蘇政務服務網囊括了省市縣三級的161個綜合服務旗艦店、1311個鎮級站點、20963個村級站點。

  南京市民卞先生表示,以前辦理相關事項要跑好幾個地方,有些事項甚至還需要異地辦理,現在就方便多了。

  記者了解到,全省政務服務基本目錄里的10916項事項全部上網,移動端上線蘇康碼、公積金提取等3428個應用,集納居民身份證、婚姻登記證等26種电子證照。這個平台“網”住65個省級部門,“網線”從設區市、縣(市、區)一直延伸到鄉鎮(街道)、村(社區)。

  以購房市民提取公積金這一高頻事項為例,長三角地區已經實現了一網通辦,實現了零材料,零跑動,市民網頁填報信息就可以提交提取申請,在家就能辦,同時在申請時無需提供材料,操作更便捷,在審核環節也實現了實時信息交互獲取。除此之外,市民在省直公積金提取審批也更加便捷。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七月末公積金提取審批平台正式上線,審批流程和效率進一步提高。”智能化審批運行了三個月以來,最快的一筆審批13分鐘,平均用時1.5天,以前規定是15個工作日,以前整個申請到審批通過銀行的環節,沒有半個月辦不下來。”

  目前,江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註冊用戶數達1.29億,總訪問量達172.29億次,移動端的月均活躍用戶數達4903.5萬。”近兩年我們主要圍繞改革推進了省內通辦,一網通辦的網上辦理,相關事項都可以在網上辦理,比如說長三角一網通辦,已經實現了135個事項的一網通辦,比如公積金提取,醫療保險的接續。”江蘇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劉廠說。

  記者了解到,此前,江蘇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大力推進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加快建設現代政務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2024年底前,政務服務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零距離》記者/何畔 編輯/汪澤)

2022
10-22

  堅持普惠公益導向!2023年“江蘇醫惠保1號”即將上線

  目前已賠付超13.6萬人次金額達4.5億元

  今天(10月20日)記者獲悉,江蘇省醫保局指導推出面向全省所有參保人員,打破既往病史投保限制,首個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江蘇醫惠保1號”,自去年12月1日上線以來,在推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滿足群眾多元化醫療保障需求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受益人群覆蓋各個年齡段,賠付總金額達4.5億元

  數據显示,到今年9月30日,“江蘇醫惠保1號”投保人數已達322.1萬人,享受到賠付的受益人群達4.2萬人,賠付超過13.6萬人次,賠付總金額達4.5億元,已經達到保費收入的88%。人均賠付超過1萬元,最高賠付105.5萬元。受益人群覆蓋各個年齡段,理賠大數據發現,有1800多名30歲以下年輕人受益,人均賠付最高達2.3萬元,30至60歲受益人群有1.6萬人,人均賠付1.1萬元,60歲以上受益人群2.4萬人,人均賠付9200元,切實減輕了患者醫療費用負擔。

  實現快速理賠,2-3個工作日理賠到賬

  “江蘇醫惠保1號”運營服務平台通過與全省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以及“江蘇醫惠保1號管理平台”有效數據對接,實現快速理賠,投保患者醫保結算出院后,在“江蘇醫惠保1號”運營服務平台只需填寫個人信息,一般無需上傳住院醫療單據,實現當天受理審核,平均2-3個工作日理賠就可到賬,減少了投保人員墊資跑腿負擔,提供良好的理賠服務體驗。

  2023年“江蘇醫惠保1號”發行方案正在優化

  據悉,省醫保局堅持普惠公益導向,指導商業保險公司對“江蘇醫惠保1號”的2023年發行方案進行優化完善,大力支持商業醫療保險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元醫療保障需求,為人民群眾持續提供更高品質醫療保障。據了解,2023年“江蘇醫惠保1號”投保通道將於近期開通,產品價格仍將保持158元不變,面向全省所有參保人員,不限年齡、不限既往病史,提供多重保障。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浦沫瀚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