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近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正式實施。《方案》旨在為探索一體協同落實碳達峰目標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和雙碳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方案》明確了總體要求,以“一體協同,系統推進,增存並舉,示範引領,業界共治”為主要原則,提出到2025年,在兩區一縣(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分別完成上級下達目標的基礎上,力爭示範區能耗強度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下降20%以上;到2030年前,整體率先實現碳達峰並穩步下降,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方案》明確,實施重點片區集中引領行動。將水鄉客廳、青浦西岑科創中心、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嘉善祥符盪創新中心列為碳達峰工作重點片區,把綠色低碳理念和技術融入重點片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大力探索減源、增匯、替代的近零碳路徑,一體打造長三角低碳零碳引領區和樣板間。
《方案》明確,實施重點領域分類示範行動。聚焦產業、能源、建築、交通和生態等重點領域和行業落實碳減排措施,開展綠色低碳產業一體化行動、清潔低碳能源一體化行動、綠色宜居低碳建築行動等,培育發展一批一體化綠色低碳創新的示範標杆和樣板。(記者 許海燕)
閉營儀式在無錫市惠山區舉行。惠山區僑辦供圖
中新網江蘇新聞8月9日電(記者 孫權)8日下午,2022海外華裔菁英青少年大運河文化線上體驗活動閉營儀式在無錫市惠山區舉行。儀式現場,無錫部分學校的小學生代表被授予“海外華裔菁英青少年江蘇大運河文化夏令營華文教育交流使者”稱號。
大運河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大運河江蘇段是中國大運河全線開鑿時間最早、溝通水系最多、覆蓋地域最廣、通航里程最長、文化積澱最深的河段。
為傳承、保護和建設大運河文化,2019年起,江蘇省着力打造“海外華裔菁英青少年大運河文化體驗活動”這一華文教育品牌活動,以弘揚運河文化為主線,帶領海外華裔青少年遊覽江蘇、學習中華傳統文化。2020年,線下大運河文化體驗活動搬到“雲端”。
2022海外華裔菁英青少年大運河文化線上體驗活動於7月20日在鎮江市啟動。8月7日下午4時,隨着最後一節課程播放完畢,線上體驗活動圓滿結束。
無錫的《“五色土”的精彩藝術》、宿遷的《國粹京劇之龍馬精神》、揚州的《探索郵城古迹 共賞運河明珠》……7月20日至8月7日期間,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華文學校的師生“雲遊”江蘇,了解運河故事、江蘇故事、中國故事,共同開啟了一段美妙的大運河文化體驗之旅。
據悉,2022海外華裔菁英青少年大運河文化線上體驗活動精選了大運河流域江蘇境內無錫、鎮江、揚州、泰州、南通、鹽城等9個城市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風光,通過製作精美課件,供廣大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参觀。活動主辦方還配套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技藝講解和展示教學,以此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傳承。(完)
《江蘇省婚姻家庭幸福護航三年行動計劃》倡導――
簡辦婚禮,恩愛有加
8月4日,七夕佳節,省民政廳在張家港市發布《江蘇省婚姻家庭幸福護航三年行動計劃》。我省將廣泛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倡導簡約適度的婚俗禮儀,培育文明向上的婚姻家庭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家教。
自民政部2020年啟動全國婚俗改革試點以來,南京市建鄴區、東台市、無錫市濱湖區先後入選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我省也確定24家省級婚俗改革實驗區。我省婚俗改革有哪些好做法?記者在七夕節當日進行了採訪。
“婚禮簡辦,讓愛加倍”
“堅持文明婚慶,拒絕鋪張浪費……讓我們行動起來,做文明新人,建和諧家庭。”4日,在張家港市暨陽湖生態園內,6對新人參加了一場集體婚禮。現場宣讀文明婚俗倡議書,把活動氣氛推向高潮。“集體婚禮別具特色。”新人孫凱和周雨薇告訴記者,他們不喜歡繁文縟節,想用清新的方式迎接人生新階段,“婚禮簡辦,讓愛加倍。”
張家港市民政局局長范一明介紹,去年底該市進入第二批江蘇省婚俗改革實驗區名單后,召開婚俗改革動員大會,探索“一鎮一村一社區”的示範引領路徑,目前婚事簡辦在當地蔚然成風。
5月20日,我省發布全國首份省級層面支持婚俗改革的集成式“政策包”。省民政廳、省委宣傳部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婚俗改革試點工作政策措施清單》,遏制天價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正之風,共同推動文明節儉的婚俗新風。最新發布的行動計劃提出,未來3年,江蘇各地將開展婚嫁陋習專項整治,治理高額彩禮、減輕人情負擔、推進移風易俗。
留住傳統,登記環境更富詩情畫意
走進張家港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記者看到,中(西)式頒證大廳、婚姻家庭輔導室、婚俗文化體驗室溫馨莊重。張家港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周蓉介紹,新婚姻登記處參照國家5A級婚姻登記機關標準建設,讓結婚更具儀式感。
傳統婚俗禮儀頗受新人青睞。4日7:30,南京江北新區多對新人早早地來到集體婚禮現場,由化妝師量身打造明制或宋制妝造。隨後,在紅色燈籠、紅雙喜等物品營造的古韻中,新人們完成香薰靜心、簽署婚書、落章為信、宣讀婚書等流程。截至4日17:00,全省各地民政部門婚姻登記處共辦理結婚登記5002對。
4日起,蘇州市姑蘇區婚姻登記處耦園登記點正式迎接新人。耦園內,以沈秉成夫婦“耦園住佳偶”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設置日月花窗、筠廊樨廊、詩詞歌賦等環節,園內處處藏着驚喜和浪漫。蘇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李忠軍介紹,蘇州一直在推動傳統文化與婚俗改革的結合,實現婚姻登記環境從“辦公程序化”到“江南美學化”的蝶變。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夫妻恩愛、家庭和睦、長幼有序等家庭美德值得提倡。”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何正標說,“保留並傳承經過時間沉澱的中國傳統婚俗,有利於形成獨屬於江蘇的特色婚俗文化。”行動計劃也提出,我省將以倡導簡約適度的婚俗禮儀為主要任務,推動傳統婚俗禮儀和現代禮儀創新融合發展,打造室外頒證基地、婚俗文化展廳、婚俗文化示範基地和婚姻文化博物館等平台,做好婚俗改革的示範引領。
關口前移,普及婚姻輔導
4日,南京市溧水區,一場溫馨浪漫的金婚銀婚紀念活動舉行。頭髮花白的金婚、銀婚夫妻穿上火紅色的傳統服飾走上紅毯,重溫中式婚禮儀式。“哪有什麼愛情秘訣,一輩子要多為對方想想。”1982年,在溧水首屆2000人的集體婚禮上,汪志龍、王芹結為夫妻。“當年,我家沒要一分錢彩禮,他騎着自行車就來迎娶我,我們就這樣邁入婚姻殿堂,一晃眼已經相濡以沫40年。”
“溧水區被納入第一批省級婚俗改革實驗區,金婚銀婚紀念活動已成為溧水婚俗改革的品牌。”南京市溧水區民政局副局長張紅梅說,“爺爺奶奶級別的模範夫妻用長久的相守,在年輕人心中樹起模範婚姻的榜樣,也引導更多年輕人形成正確的婚戀觀、家庭觀,讓婚姻回歸‘愛與責任’的本質。”
依據行動計劃,我省將推選第三屆江蘇省文明家庭,示範帶動更多家庭樹立正確婚育觀。結合春節、元宵節、七夕等傳統節日,各地還將組織家庭文明創建活動,弘揚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風尚。
記者了解到,我省多地已建成婚姻輔導中心。李忠軍介紹,蘇州組建了一支由心理諮詢師、法律顧問、教育專家等121名專業人士參与的婚姻家庭輔導隊伍,提供婚前輔導、婚姻家庭關係輔導和離婚疏導服務。今年,該市開展線上線下輔導兩萬多人次,其中婚前輔導10270人次,離婚疏導13019人次。
未來3年,我省還將線上線下聯動,推進全省各地婚前輔導、離婚調解和婚姻家庭關係調適常態化、專業化,為有需求的當事人提供情感溝通、關係修復、糾紛調解等服務。此外,各地民政部門將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力量,組建專業團隊,為適齡青年進行戀愛擇偶、婚姻家庭專業化輔導服務。(記者 劉春 實習生 楊雨彤)
據江蘇省氣象台,8月1日,受第5號颱風“桑達”外圍雲系影響,全省多分散性陣雨,2-3日沿江和蘇南地區有高溫天氣。
颱風前腳走,高溫後腳就來。從8月1日開始,隨着副熱帶高壓增強北抬,江蘇將出現長達一周的高溫天氣,8月4日到5日是新一輪高溫最強盛的時段。8月1日到2日,江蘇省內沿江蘇南地區的高溫能達到35℃到37℃。3日淮河以南地區能達到36℃到37℃。4日到5日高溫範圍進一步擴大,全省都有高溫,蘇南地區是37℃到38℃,淮北地區能達到35℃到36℃。6日、7日可能受高空弱冷空氣的影響,所以高溫強度有所減弱。
7月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根據江蘇省氣候中心預測,8月仍將以高溫熱浪為主,預計8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到2攝氏度,月極端最高氣溫35到39攝氏度。全省範圍內有3次高溫過程,發生時段為:8月上旬前中期、8月上旬後期至中旬初期,以及8月中旬後期至下旬初期。
(來源:江蘇氣象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李璇)
7月23日至24日,江蘇省2022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無錫考區、徐州考區面試舉行,因新冠肺炎疫情延考的其他考區招考職位面試同期集中在南京舉行。至此,江蘇省2022年公務員錄用考試面試工作順利完成。
記者了解到,本次面試3個考區共設168個考場,涉及108個招考職位,3800多名考生參考,全省600多名考官、600多名考務工作人員參与面試評分、服務保障等工作。南京市、無錫市、徐州市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分別研究制定面試考生疫情防控告知書,周密做好防疫應急預案。各地及時與入圍面試考生溝通聯繫,通過電話短信通知、建立工作群等方式做好考務提醒、政策答疑等工作,及時回應考生關切。徐州市針對考生因疫情無法提前到現場熟悉場地的問題,在網上發布面試考點VR實景地圖,採取無人機空中拍攝考點取景,多角度展示考點情況,詳細標註考生入場路線,方便考生提前熟悉面試考點。針對高溫酷暑天氣,徐州市啟用新的面試考點,確保每間教室配備空調及相應的消暑物資,安排專業醫務人員全程待命。南京市協調交管和無線電監測力量,確保面試內外場安全有序;在考生入場時,使用考務一體機,優化查驗“蘇康碼”、核酸檢測證明等環節,確保考試安全順利進行。(記者 林元沁)
江蘇“三夏”接近尾聲:收購價格保持高位 科技助力優糧優儲
“三夏”農忙正當時,風吹麥浪滿目金。
進入七月下旬,江都各地夏收夏種進入尾聲。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今年江蘇省夏糧播種面積3706.2萬畝,單位面積產量377.8公斤,總產量280.1億斤,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增幅均高於全國水平。其中總產較上年增加3.9億斤,佔全國增產總量的13.6%。
同時,江蘇省夏糧收購也穩步進行。我蘇網記者了解到,今年江蘇省夏糧收購整體呈現進度快、質量好、價格高的特點。
多舉措保證顆粒歸倉 糧食收購價格保持高位
最新統計显示,截至目前,江蘇省累計入庫小麥169.41億斤,同比增加3.92億斤,夏糧收購進度超八成。
記者從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江蘇“三夏”机械化生產圓滿收官,全省累計調度聯合收割機近12萬台、水稻插秧機11萬台、大中型拖拉機14.5萬台、烘乾機3.2萬台,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8%以上,水稻机械化種植水平90%以上,確保了夏糧顆粒歸倉、豐收到手,秋糧種在適播期。
今天(7月20日)上午,宿遷市在宿豫區大興糧食儲備庫門前不時有滿載着小麥的車輛前來售糧。
宿豫區大興糧食儲備庫主任季宏斌介紹:“我們大興糧庫於6月10號開始夏糧收購工作,現在庫存已達4.5萬噸。”
記者從宿豫區發改局了解到,今年小麥平均收購價格在1.52元/斤,同比高出0.27元/斤,最高收購價格達到1.55元/斤,為歷年最高收購價格。
江蘇興化市5月底全面啟動夏糧收購工作,目前全市夏糧收購工作已經進入掃尾階段,已入庫小麥42.5萬噸。
在江蘇興糧北郊糧食儲備庫有限公司糧庫,通過爬梯到達倉庫頂端,踏着腳下厚密緊實的小麥,“喜看金浪涌滿倉”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負責人介紹,像這樣一個倉庫能儲存小麥3120噸左右。今年北郊庫總共收購了三個這樣倉庫的小麥,小麥入庫數量是9300噸左右。
興化市發改委統計數據显示,截至7月4日,全市35家糧食收購企業共入庫小麥42.5萬噸,90%的小麥達到一等品質,平均收購價格每斤1.5元到1.52元。
江蘇靖江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糧食集散地,目前當地夏糧收購工作也已接近尾聲。在靖江馬洲島,隨着最後1500噸小麥烘曬完畢,靖江全面完成今年本地14萬噸夏糧收儲工作。確保顆粒歸倉的同時,當地還通過推廣糧食烘乾煤改電項目,幫助種植戶們降本增效;糧食烘乾設備的投入,有效減少了糧食因發霉變質導致的損失。
據江蘇省價格部門檢測,目前江蘇省紅麥收購均價1.49元/斤,白麥1.50元/斤,價格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平穩。
夏糧產量穩步提升,有賴於江蘇省持續改善生產條件、精準精細指導服務等有力舉措。
江蘇省重點圍繞“年均畝產1000公斤糧食產能”的核心標準,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着力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
今年起,江蘇將全省高標準農田投資標準提高到3000元,促進糧食綜合產能穩步提高。各地組織開展全力以赴打贏夏糧豐收百日會戰行動,組織各級農業幹部、農技人員、農業專家下沉一線開展技術培訓和跟蹤服務,小麥赤霉病發病程度和發病面積均低於去年同期,為近10年最低。
科技賦能 實現高溫天氣優糧優儲
優質的小麥入庫后,該怎麼保存呢?
蘇州張家港沙洲中心糧庫的一間糧倉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害蟲在線監測傳感器的安裝和調試,有了這套新設備,他們不僅可以監測到糧堆表層的害蟲,而且還能對糧堆內部的害蟲進行實時監測。
6米高的糧堆可以布設兩層,每3-5米可以布設一個點位。新設備充分利用了害蟲喜歡鑽孔的特點,通過埋設布滿小孔的器皿引誘害蟲鑽入;經設備下方的紅外裝置計數、辨別後,相關數據會第一時間傳到電腦後台供工作人員決策參考。相比於以往人工取樣觀察,新設備不僅調查全面,而且監控更實時。
蘇州張家港市糧食購銷總公司辦公室副主任潘俊介紹:“通過這些机械的、智能的、数字的技術,可以確保糧食的數量安全、質量安全,把糧食保管得更優質。”
除了精準防蟲,各地糧庫還探索了一批綠色儲糧的黑科技。
在中央儲備糧徐州直屬庫,今年剛剛改造升級的氮氣氣調儲糧裝備正式投入使用,新工藝可以通過制氮機組將空氣中的氮氣和其他氣體進行分離,再將高濃度的氮氣充入糧倉,置換和降低糧倉內氧氣濃度,從而殺死儲糧害蟲,抑制微生物生長。
中央儲備糧徐州直屬庫有限公司淺圓倉保管員陳碩告訴記者:“與傳統的化學藥劑熏蒸殺蟲相比,這種方式避免了糧食藥劑的殘留和藥劑對環境的污染,每年可節約化學藥劑等相關成本十餘萬元,從而實現了科技儲糧,綠色儲糧和減損降耗的目標。”
今日,連雲港持續高溫,室外溫度接近40℃,而連雲港晶谷糧食儲備有限公司的糧庫內始終保持在15℃以下。
“這裏面埋着35個測溫點,每個點有四層測溫線。如果出現蟲害、濕度過高等問題,測溫點就會報警。”公司負責人高衛東說,通過糧庫互聯網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糧堆內部情況及倉內空間環境變化,藉助新型儲糧技術,高大平房倉糧庫可以實現机械通風、穀物冷卻、環流熏蒸、糧情測控四位一體,儲備糧食儲藏周期綜合損失率明顯降低。
“我們积極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在糧食收儲企業推廣應用低溫儲糧、生態儲糧等多項技術,推進糧庫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實現收好糧更管好糧。”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郝蒙 江蘇新聞廣播/孫昕 編輯/玉潔 綜合經濟日報 澎湃新聞)
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貢獻率近三分之一
数字經濟打開就業創業新空間
飛速發展的数字經濟推動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造就了數以億計的就業崗位,為人們打開了就業創業新空間。省人社廳的數據显示,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的69.67萬人中,近1/3來自数字經濟及其關聯領域。
人才是数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江蘇正在深入推進產業数字化和数字產業化,全力打造全國数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在此過程中,急需一大批適應数字經濟發展、具備数字化知識結構和数字化動手能力的人才。
数字經濟人才需求爆髮式增長
今年6月,省人社廳聯合智聯招聘、上海外服、中智江蘇、同道獵聘等社會機構舉辦了江蘇首場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数字經濟網絡招聘會。在為期一個月的招聘中,先後有5412家用人單位提供了近17萬個就業崗位,接收簡歷超過15萬份。“企業提供的崗位不少,能與之匹配的高校畢業生還不夠多。”省人社廳副廳長張宏偉說。
此次招聘中,上海外服江蘇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500強”企業專區吸引了629家民營獨角獸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大型國有企業參与。公司總經理蔚樹峰表示,隨着数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世界各國對数字經濟人才的需求猛增。“以我們公司長期服務的企業為例,一家美資汽車製造企業研發中心近三年的数字經濟人才需求量依次為98人、173人和234人;一家外資IT企業近三年的数字經濟人才需求量43人、75人和116人,人才需求三年增加了兩倍多!”
作為数字經濟的重要支撐,平台經濟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直播間購物、等快遞送貨上門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日常。成熟的網購體驗背後,是平台經濟拉動就業的加速釋放。數據显示,今年6月末,江蘇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平台主播、網店店主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51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萬人。
平台經濟巨大就業吸納力仍在繼續。“急招快遞員,介紹一人獎勵1000元”“常年招聘快遞員、跑腿工,月薪8000元以上”,這樣的招聘廣告在南京街頭的快遞員外賣箱上隨處可見。南京市秦淮區秦虹街道片區申通快遞員曾師傅表示,與在工廠當操作工相比,快遞員收入要高得多,稍微勤快一點每月掙七八千元基本沒問題,但因為全年無休,快遞人員流動很大,南京大一點的快遞站點基本上都是常年招工。
人才培養跟不上飛速發展的需求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数字經濟就業影響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萬,而且伴隨着全行業数字化的快速推進,数字人才需求缺口還會持續加大。緊缺的数字人才不僅包括数字產業化創造的数字技術、数字研發崗位,也包括產業数字化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数字技能人才。
今年教育部新增的1961個高校本科專業中,包括智能製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機器人工程、網絡與新媒體等,大多數都與数字經濟領域相關。2019年4月至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先後發布了5批74個新職業,與数字經濟相關的新職業超過30個。
新專業新職業的發布,無疑促進了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但人才成長需要一個周期,從目前來看,数字技術的日新月異遠遠超過了人才培養的速度。為緊跟数字產業步伐,許多企業目前只能通過公司內訓或者訂單培養等方式獲取所需人才。
中國電信江蘇分公司去年7月成立了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聚焦数字家庭、智慧社區、数字鄉村、視聯網、数字健康、数字資產等重點業務場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智能数字生活服務。天翼数字江蘇公司總經理張大海表示,公司目前最缺的是数字生活技術研發、AI、大數據等方面的高層次專業人才,主要通過全球招聘、與重點高校合作等方式來引進或培養人才。
南京雲創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計劃招聘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雲存儲系統工程師、雲視頻監控系統工程師等7人。公司副總經理沈大為坦言,由於這些專業在高校很難招到人,公司不得不從相關專業領域尋找人才,入職后再根據業務需求重新培養。“目前,國內對於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特別大,我們除了內部培訓,還承擔了外面一些数字化軟件企業新入職人員的實訓,幫助畢業生們快速適應就業市場。”
南京優瑪軟件科技公司主要從事的是数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和開發。公司負責人張可彥也表示,因為招聘市場很少有相關人才,公司目前的数字孿生開發工程師都是企業自己培訓的。
為適應企業的数字化改造,一些人力資源公司乾脆直接與地方職技院校合作,訂製適應現代数字車間的新型工人。據了解,賽沃集團就先後在貴州、連雲港和廣西等地與四家職技院校合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智能製造企業訂單培養数字技能人才。
人力資源專家建議,飛速發展的数字產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無論是國家有關部門還是人才培養機構都應對此高度重視,加速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特別是在頂層設計層面,對新興行業高新技能人才的培養,應及早布局、及早謀划、及早行動。
全力構築数字人才“強磁場”
為擁抱数字生活,江蘇緊緊抓住数字人才這個關鍵“因子”。人社部門拓展集成教育、工信、商務等12個部門及各地數據,建好用好就業運行監測分析系統,推進與人才、職業技能培訓、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等應用場景的開發融合,動態跟蹤就業和市場供求變化。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台支持服務数字經濟發展20條政策措施,全力構築数字人才“強磁場”。
聚焦数字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江蘇授權紫金山實驗室“自主引才、自主設崗、自主聘任、自主評價、自主定薪”;會同編製部門建立事業編製人才“周轉池”,完善人才流動調配機制,為数字經濟創新平台建設提供高層次人才集聚“綠色通道”;建立緊缺急需数字經濟人才引進“發榜應徵”機制,每年遴選培養1000名数字經濟卓越工程師。在2022年度卓越博士後計划中,新型数字產業集群107人。
聚焦“智改數轉”,建立全省“数字工匠”培育庫,聯合龍頭企業和院校推動打造一批區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實訓基地。與京東、科大訊飛等頭部企業簽訂聯合培養数字技能人才協議,支持36所技工院校新增数字技能類專業62個,推進数字經濟產才融合。
一些技工院校先行先試。常州技師學院新開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工業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等專業。學院副院長陳立群介紹,為適應企業数字化改造,學校主動將数字化內容貫穿於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比如智能製造專業,原來側重於數控車、數控加工,現在融入可視化生產管理技術。
聚焦数字經濟龍頭企業、重點單位,江蘇积極打造“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動人才培養模式,啟動数字技能人才評價技術資源快速響應機制,創建省数字經濟人才市場,促進数字經濟人力資源要素合理流動。打通部門信息孤島,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数字化服務。(記者 黃紅芳)
江蘇今年發行新增債券1807億元 支持1600多個項目建設
記者今天(7月15日)獲悉,近日江蘇省財政廳代表江蘇省政府,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總部,採用公開招標方式,成功發行2022年第七批江蘇省政府債券297.63億元,全部為新增債券。其中,一般債券3年期12億元中標利率2.69%、10年期124億元中標利率2.93%;城鎮建設專項債券10年期161.63億元中標利率2.93%。至此,江蘇省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全部以最低招標利率成功發行完畢,共發行新增債券1807億元,其中:一般債券262億元,專項債券1545億元。債券平均期限13.2年,平均利率3.08%。新增債券資金支持了全省1600多個公益性項目建設,拉動有效投資超過1.1萬億元。
本批發行的3年期一般債券中,有6億元通過商業銀行櫃檯市場向個人和中小機構投資者銷售。工行、農行、建行、平安、興業等11家銀行在江蘇的分支機構承擔了本次櫃檯債銷售任務,初步統計個人認購佔比超過80%。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郭藝 編輯/國正)
江蘇淮河以南地區“沒雨季”出梅遇上 “燒烤天”無縫對接
中新社南京7月11日電 (記者 楊顏慈)記者11日從江蘇省氣象台獲悉,江蘇淮河以南地區即日起出梅。在今年的“沒雨型”梅雨後,接近40℃的“燒烤天”已無縫對接。
通常來說,出梅又稱為“斷梅”,是指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天氣的終止日期。梅雨季節以持續陰雨為主要特徵。但近些年來,梅雨的特徵逐漸虛化,梅雨“沒雨”成為常態。
氣象部門介紹,今年梅雨季的非典型性特徵明顯,梅雨期間多晴熱高溫天氣,降雨量明顯偏少,以對流性降水為主。
今年江蘇的梅雨季儘管雨量偏少,但“南北有別”,為防汛抗旱积極“出力”。淮河以南地區平均梅雨量81.8毫米,比常年偏少六成八,減少了南方的汛情;淮北地區平均雨量208.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四成三,前期旱情解除。
本該陰涼潮濕的江南梅雨季,今年卻因烈日炙烤,格外炎熱。江蘇氣象部門統計,今年梅雨期該省平均氣溫為29.7℃,比常年同期偏高3.5℃,為1961年以來第三高值;全省大部分地區高溫日為5天至13天。
據氣象部門消息,未來一周江蘇大部分地區的晴熱高溫天氣仍會持續,並將進入三伏中的初伏。同時,出梅后強對流天氣仍然多發,7月至9月也是颱風活躍期,當地有可能出現“燒烤+蒸籠”的雙重體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