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中新網江蘇新聞11月12日電(徐珊珊)建設為城市增綠、給生活添彩、讓市民滿意的遊園綠地,把最好的地方拿出來,打造市民身邊的“微公園”,讓城市綠地更加親民、便民、惠民,營造“文起來、動起來、樂起來”的城市氛圍,這就是南京六合龍津南廣場的建設初衷。
據了解,六合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從點滴事、身邊事着手,积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打造城市綠色“客廳”。
納入六合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我為群眾辦實事”第一批項目清單的龍津南廣場,是在響應城市園林綠化專項規劃的基礎上,在主幹道路和房產開發建成后,“摳”出城區核心地段零星空地打造而成的城市綠地,一經開放便成為市民健身娛樂的好去處。過去的拆遷滯留地成為多彩、活力、便民的“微公園”。
一條綠道、一座“口袋公園”、一個文化廣場、一處濱水長廊……近年來,像龍津南廣場這樣的城市綠地,正在六合遍地“開花”。所有的變化,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關鍵詞:大美六合。一項項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的辦成,就是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從而造就了城市之美、百姓之福。(完)
今年11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3周年。 三年來,長三角發展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一體化制度創新,推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不斷繪就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共治共享 再現綠色水鄉風貌
深秋時節,天高水闊。去年建成的元盪橋,宛如一條隨風飄動的彩緞飛躍在元盪湖面上,連接着滬蘇兩地。站在橋上向兩岸望去,彷彿置身於一幅水鄉畫卷。順着橋的兩端向東西延伸,3萬平方米的水生態修復工程正在有序進行中。吳江汾湖高新區建設局副局長鬍迎東說:“生態修復上傾向於使用自然的方式。我們在整個濕地半島區,包括環元盪的水生涵養區,種植了好多的水杉。”
看碧波蕩漾,賞水鳥起舞…… 如今元盪湖已經成為兩岸居民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點,但就在幾年前這裏還曾經是雜草叢生的濱湖濕地,兩岸拉網圍湖,將原本寬廣的湖面分割成一塊塊相對獨立的水域。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綜合部副部長向娟娟回憶:“為什麼有圍網?因為青浦不願意吳江的水葫蘆漂過來,吳江不願意青浦的水面污染物漂過去,大家還是各自管各自的水面,但事實上水體是無法通過圍網來真正地隔開的,所以還是要通過這樣一種跨域水體的聯保共治。”
在一體化發展戰略指引下,上海青浦與江蘇吳江共同啟動了元盪生態修復和功能提升工程,共謀一個項目、共繪一張藍圖,兩地對元盪湖及其周邊支流進行圍網拆除、水系連通和岸坡整治等等。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速推進,賦予了元盪湖全新的面貌。
山水相依的三省一市,也逐漸建立起環境污染聯保共治的常態化機制。大氣治理上,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持續發揮作用;水環境提升方面,聯合河長定期巡河,跨省流域補償試驗區在安徽浙江兩省間建立運行;四地還共同成立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探索以“一把尺”標準開展生態環境協同監管與聯合執法……在不破行政隸屬的前提下,打破了行政邊界,長三角真正奏響生態保護的“四手聯彈”。
“長三角一體化推出來以後,我們把我們的水質監測數據及時共享給了青浦跟嘉善,主要是一個是我們的出境水質斷面,一個界標,還有一個是進入太浦河的一條支流的水質數據。我們通過一個數據的共享主要是做到提前預警、及時排查,也幫助各地儘快消除隱患。”吳江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宋雄英介紹。
生態驅動 推動長三角綠色發展
空氣無邊,流水無界。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显示,三年來各方共保聯治取得了积極進展:今年1-9月長三角4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6.0%,PM2.5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相比較2018年,優良天氣數比例上升15.9個百分點,pm2.5濃度下降33%。在區域內594個水質國考斷面中, III類以上斷面佔比達84.5%,劣V類斷面基本消失。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長三角各地真正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照進現實。
在鹽城東台市現代農業產業園10萬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溫室內,紅彤彤的番茄苗正沐浴着溫暖的陽光,享受着無土栽培、水肥一體的優質待遇。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全部有機無公害,依託東台在長三角大中城市開設的300多個農產品直銷窗口,能夠及時送達居民手中。鹽城東台市三倉鎮副鎮長常亮透露:“我們深化和百果園、上海高校後勤集團的合作,還和一些知名電商合作,积極打造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根據《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到2025年, PM2.5平均濃度總體達標,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0%,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網絡基本形成,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
前進的目標已經錨定。一體化的長三角必將勇於擔當,善於作為,探索出更多共建共治的生態路徑,演繹出更加精彩紛呈的綠色故事。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查多 編輯/李時)
11月5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和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我省周維忠、糜林、邱海波等3人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馬善民等7人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全國道德模範分為“助人為樂模範”“見義勇為模範”“誠實守信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孝老愛親模範”五類。榮獲全國助人為樂模範的周維忠,是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儀征市供電分公司濱江業務所運維採集班副班長,他以一句“可以享受國家用電減免政策”的愛心“謊言”,23年來堅持以微薄工資扶貧濟困,溫暖家家戶戶;榮獲全國誠實守信模範的糜林,生前系鎮江市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他33年如一日紮根“三農”一線,踐行“為农民服務一輩子”的諾言,燃盡生命之光,照亮富民路;榮獲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的邱海波,是東南大學副校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他長期堅守在重症臨床一線,精心救治患者、傾情培育人才、推動我國重症醫學學科創新發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始終戰鬥在抗疫前線,以精湛醫術、無畏擔當生動踐行了偉大抗疫精神。
我省獲得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的7人分別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連雲港市分公司錦屏支局支局長兼投遞員馬善民、蘇州藍天救援隊隊員許鵬、無錫市梁溪區山北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中隊隊員楊曉君、淮安市淮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退休職工李愛雲、常州市公安局金壇分局交通警察大隊西城中隊二級警長陸旭東、沛縣魏廟鎮衛生院退休職工張景宏、如東縣城中街道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局副局長沈亞秋。
截至今年11月,江蘇共有20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61人(組)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帶動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為加快構築道德風尚高地建設、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現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記者 顧星欣 吳雨陽)
我省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十五分鐘”健康服務圈
把醫療資源送到农民家門口
“李爺爺,您今天血壓控製得還可以。如果哪裡感覺不舒服,及時給我打電話。”近日,在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河南村衛生室,村醫王娥囑咐88歲的村民李華祥。
湟里鎮河南村是武進區最偏遠的一個村,離市區有35公里。位於村頭的衛生室,不僅是村民們頭痛腦熱就診的地方,還是大夥們碰頭、嘮家常的場所。幾年前王娥大學畢業后,成了這裏的村醫。她說,到村衛生室上班頭一天,心裏就涼了半截,“由村小學教室改造而成的衛生室,只有些破桌子破椅子,缺少藥品,幾乎看不了什麼病……”
2017年武進區開始實施“村衛生室提檔升級工程”,王娥工作的村衛生室也迎來了新生。如今鄉鎮和村裡共同出資興建的二層樓村衛生室,寬敞明亮,輸液椅、理療床、換藥室樣樣齊全,“條件變好了,村民們有個感冒發燒、腰腿疼等小毛小病,在這裏治療就行了。”王娥說,這幾年她的收入也增長了不少,當年她的年收入只有6萬元左右,現在超過了12萬元。
“村醫是群眾健康的一線‘守護人’。”武進區衛健局局長王洪新說,實施村衛生室提檔升級工程后,該區新改擴建村級衛生室78家,建成省級示範村衛生室36家,極大改善了群眾的就醫環境和條件。最近幾年武進還實施了“大學生村醫”工程、“駐村護士”制度等,並將赤腳醫生轉為“備案制鄉村醫生”,大學生“落戶”最基層當村醫的有230多位,村民們小病不用出村就能解決,大大提升了百姓就醫的舒適度和獲得感,也提高了村醫的職業榮譽感。
武進農村基層就醫情況的變化,是近年來我省加快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方便农民家門口看病,提升農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的一個縮影。
據省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近五年來,全省新建成386個省示範衛生院、3019個省示範村衛生室。截至去年底,全省有公辦鄉鎮衛生院1028個、村衛生室1516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6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143個,全省每千人擁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1.22張,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十五分鐘”健康服務圈。2017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社區醫院建設,相關做法獲得有關部門充分肯定。我省將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最低補助標準,從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19年的75元,服務內容從2015年的12項增加到2019年的31項。全省基層衛生人員數量從2015年的20.43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27.32萬人,佔全省衛生人員比例也提高到34.75%,每萬人擁有全科醫生3.66人,超過40%的鄉村醫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證書。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省衛健委將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健康江蘇建設為統領,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大力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邁上新台階。(記者 仲崇山)
“兩大行動”助力江蘇“十四五”農機化發展
“基本實現農業机械化”有了路線圖
近期,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江蘇省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机械化推進行動實施方案》和《江蘇省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兩大行動”是“十四五”農機化發展的重中之重,為全省“基本實現農業机械化”勾畫了時間表和路線圖。10月26日,省農業農村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兩個方案進行解讀。
農機化“兩大行動”中的全程全面机械化推進行動,即在基本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机械化基礎上,通過協調解決農機裝備供給和高效能應用難題,不斷推進机械化由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向全過程延伸,由糧食作物向油菜、花生、大豆等其他主要農作物,由種植業向設施農業、果菜茶、漁業、畜牧、農產品初加工等農業產業全面拓展,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機化在穩產保供、助農增收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基礎支撐保障作用。
“兩大行動”中的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即圍繞農機裝備綠色發展、技術升級、智能應用、質量效益等方面,加快新型智能化綠色化農機裝備推廣和傳統農機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動先進農機智能化綠色化技術嵌入到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構建智能高效、綠色低碳農業生產和推廣應用體系,進一步提升我省農機化發展質量和行業競爭力。
“2020年,全省糧食耕種收綜合机械化率93%,居全國前列;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机械化率8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特色農業机械化總體水平54%,雖然高於全國總體水平,但相對主要農作物短板突出;部分地區種植業有的品種、特色農業產業,机械化率還不到60%、50%。”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沈毅坦言,目前全省農機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充分,區域間、行業間、品種間、環節間差異還比較大。
“十三五”全省農機化快速發展,為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机械化水平從69%提高到82%,高效植保和產地烘乾能力分別達到70%和63%,分別提升了25和42個百分點,居全國前列。
“兩大行動”瞄準全國先進水平,提出了全國率先領先的目標定位,力爭“十四五”江蘇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机械化走在全國前列,農機化發展主要指標全國領先。同時,緊盯高質量發展,強調在打造糧食生產全程机械化“升級版”的基礎上,着力推進農機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斷提升我省農業机械化發展的綜合競爭力。
方案提出了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25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机械化水平達90%以上,特色農業机械化水平達70%以上,全省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智能農機裝備佔比大幅提升,智能農機實際應用場景覆蓋所有農業縣,農機信息化管理實現“一圖統攬”“一網統管”,低碳減量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全省基本建成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支撐的農業綠色化生產技術體系。到2025年,全省示範推廣智能農機裝備5萬台(套),清潔熱源烘乾、水稻側深施肥、犁耕深翻等部分綠色環保農機裝備技術推廣佔比達到60%以上。
沈毅表示,將對照“兩大行動”提出的目標任務,“攻難點,通堵點,抓亮點,創新點”,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排出急需發展的農機裝備與技術清單,集中攻關,力爭儘快實現農業生產關鍵環節、重點領域机械化突破。通過農機農藝融合、“宜機化”改造、政策扶持等,打通制約農業机械應用的“堵點”;指導各地選擇優勢主導產業、關鍵薄弱環節等,集中建設一批智能農機示範基地、特色農機化標準園(基地)等示範點,通過點上的實際建設效果,示範帶動生產經營主體和农民积極跟進,不斷擴大“兩大行動”覆蓋面;引導各地在裝備與技術創新、政策創新、機制創新等多維度、多層次下功夫,通過技術創新推動農機裝備發展,通過政策創新引導农民主動投入發展,通過機制創新更好整合資源、提升效率和效益。
為順利推進農機化“兩大行動”,省農業農村廳給出政策“大禮包”:“十四五”期間,每年省級以上支持農機化“兩大行動”的資金總量將超過20億元,其中省財政預算安排5億元資金,計劃支持76個縣(市、區)開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机械化建設。今年省財政已經預撥了1億元,支持首批25個縣(市、區)先行試點。(記者 吳 瓊)
實現“限電不拉閘”“限電不限民用”
國網江蘇電力多措並舉保障電力供應
近期,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全省多地面臨電力供需緊張帶來的挑戰。國網江蘇電力堅持政府主導、政企協同、依法合規,採取多項舉措保供電,提升優質供電服務水平,堅決守住大電網安全和民生用電底線,有力維護了全省供用電秩序穩定,實現“限電不拉閘”“限電不限民用”。
護航大電網安全,提升保供能力
據預測,今冬明春江蘇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將達1.17億千瓦,保障電力供應將成為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國網江蘇電力充分依託雲平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精細化開展全網電力平衡預測分析,預先感知未來電力供需平衡形勢,保障全省電力供應。“目前,江蘇電網負荷管理系統實現50千伏安以上容量客戶全覆蓋,可監測、可控制負荷分別達最高用電負荷87%、51%。”國網江蘇電力營銷部副主任甘海慶介紹。
保障電力持續供應,對大電網安全運行提出更多挑戰。實施有序用電期間,國網江蘇電力加強重要輸電通道運維保障,運用“立體巡檢+集中監控”運維新模式,發揮無人機的立體巡檢優勢,提升運維精度。目前,江蘇電網輸電線路上小尺寸金具類缺陷識別準確率達到95.32%。
提升清潔能源佔比,是緩解當前煤電供應緊張局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出力因天氣變化導致的缺口,無法通過其他渠道補充,給用電調度帶來了極大困難,電網安全面臨考驗。”甘海慶說,國網江蘇電力多措並舉,提升新能源併網消納能力。今年1-9月,江蘇新增風電併網容量185.44萬千瓦,新增光伏併網容量128.32萬千瓦。
由驥能、射陽、豐海3座500千伏變電站及3條500千伏雙回輸電線路構成的江蘇沿海二通道工程,是輸送和消納江蘇沿海風電的“大動脈”。9月29日,該工程重要樞紐站――500千伏驥能變電站投運,將提高海上風電送出能力約200萬千瓦。
常州市金壇區是江蘇整縣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到“十四五”末,金壇全區將新增裝機量約455.76兆瓦,年發電量約5.93億千瓦時。8月31日,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範工程投運,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將電能轉換效率提升至60%以上,全年有望節約標準煤消耗3萬噸。
“儲能項目的投運,能保證光伏發電量最大限度就地消納,改善當地能源結構,滿足當地能源消費需求。”中鹽華能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國華表示。
細化需求側管理,做好有序用電
為確保有序用電順利執行,國網江蘇電力提請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今冬明春做好有序用電工作若干規定的通知》,有效壓實屬地政府有序用電管理責任。
“精細計劃,剛性執行。”國網江蘇電力營銷部市場智電處副處長阮文駿表示,在政府主導下,國網江蘇電力分級分類編製了有序用電及需求響應年度方案。為更加有序有效應對持續性較大電力缺口,補充編製了“保五錯二”“保四錯三”輪休方案,根據缺口情況,精細安排錯峰、避峰、輪休、負荷控制等有序用電措施,優先限制高耗能企業用電,力保民生及重要用戶用電。
國網江蘇電力還建立了特殊時期政企聯合辦公和日例會機制,與政府部門常態化合署辦公、聯動處置,及時聯合督導,精準高效將用電負荷控制在可用電力資源內。截至目前,在全省累計出動3.2萬人次駐企督導。
據介紹,10月份以來,國網江蘇電力配合政府累計實施全省範圍有序用電20天,單次最大錯峰1417萬千瓦。
缺電不缺服務,限電不限真情
“面對常態化的電力供應緊張,我們堅持‘缺電不缺服務、限電不限真情’,主動了解企業訴求,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努力將有序用電對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國網江蘇電力調控中心總工程師周挺說。
10月22日,國網江蘇電力啟動大客戶走訪活動,积極主動走訪“兩高”企業,有序用電方案“快上快下”分組企業及輪休等有序用電企業,公共服務、糧油生產等重點保障類企業,爭取社會各界對電力保供和有序用電工作的支持,指導企業錯峰生產。
中煙集團南京捲煙廠是南京市一家規模及以上工業企業。“9月以來,該企業連續多日积極配合政府採取措施削峰降荷。”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欒寧說,10月22日,該公司大客戶走訪團赴該廠,主動了解企業生產及用電和有序用電實施情況,就負荷壓降、能耗控制、用電安全等問題聽取該企業意見,爭取了理解和支持。
10月20日,江蘇神王集團鋼纜有限公司向國網泰州姜堰區供電公司反映由於近期訂單飛速增長,擔心電力供應緊張會對生產造成影響。供電公司大客戶經理李向榮立即趕赴現場,指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產班次,錯峰生產,同時優化該企業用電實施方案,對利用率不高的電氣、照明、空調等設備進行停用。
推動全社會節能提效,也是國網江蘇電力做好電力保供的有力支撐。
10月起,國網江蘇電力組織13個地市供電公司深入社區和企業,宣傳節約用電知識,引導用戶選用節能設備,並通過“網上國網”APP,持續為企業和居民提供能效分析診斷報告。
江蘇省共有公共機構3.2萬餘家。截至目前,國網江蘇電力已累計投入公共機構節能改造資金1.56億元,實施公共機構能效提升項目67個。據了解,國網江蘇電力建設的全部在運項目平均綜合節能率超過12%,累計節約用能相當於減少標準煤消耗9377噸。
“節能成效好不好,電力數據來說話。”國網江蘇電力營銷部市場處副處長任禹丞介紹,10月底,江蘇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平台試點上線運行,依託多方能源數據採集渠道和物聯采控技術,開發實時監控功能和多種用能數據分析功能。今年年底,該平台計劃接入全部3.2萬戶公共機構電、水、冷、熱、氣等數據,形成公共機構“能耗一張網”,為用戶提供能耗監測、診斷、分析和預警服務。(記者 梅劍飛 通訊員 周瑾)
探索民主協商新路子,助推解決12萬餘個老百姓身邊問題 ――
“有事好商量”激發基層治理新效能
9月14日,在連雲港市連雲區高公島國家一級漁港停泊的“蘇連漁04188號”漁船甲板上,一場圍繞“解決高公島國家一級漁港海水污染源問題”的“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正在召開。
“港區和附近海域停泊漁船帶來的大量生產生活垃圾,隨着潮汐變化向附近海域擴散,很大程度影響了周邊海水生態和海水養殖,居民反映強烈。”會議召集人,高公島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協工作委員會主任仲清說,街道經過研究,決定將這一問題列為“民生專題協商議事月”議題。 近兩小時的協商議事會,14位周邊行政村(社區)負責人以及下沉聯繫街道的區政協委員,黨員、漁民代表,高公島街道環保所、漁業辦公室、碼頭管理站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圍坐一圈,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通過充分協商達成相關共識。
“會議結束后,協商成果報街道黨工委研究同意,我們組建了常態化綜合管理小組對漁船進行動態監管,同時組建進港漁船垃圾回收接管、上岸清運、巡查隊伍,由相關部門、單位具體落實。”仲清說,目前海水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漁船生產生活垃圾轉運上岸已成為廣大漁民的行動自覺。
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台、各方參与、服務群眾的總體思路,把建好用好“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作為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政協協商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機融合的重要渠道。近年來,省政協积極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落到基層,把協商送到群眾家門口,着力打造黨委政府“好幫手”、人民群眾“連心橋”、委員履職“新平台”。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21315個,其中鄉鎮、街道和省級以上園區覆蓋率達100%,行政村、社區覆蓋率為85%;在企事業單位建立協商議事室911個;建立界別協商議事室1021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老百姓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常態化開展協商議事活動,省政協把“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兩在兩同’建新功”主題活動的重要載體,助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各級政協委員通過“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走進群眾,直接參与、指導協商議事活動,將協商議事與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緊密結合,聯繫服務群眾接地氣、更深入。
據統計,去年以來,全省各級各類“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累計開展協商議事活動12.26萬場次,累計184.06萬人次參与,其中,各級政協委員16.87萬人次,助推解決12.88萬個老百姓身邊的問題,同時也廣泛凝聚了共識。
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省政協堅持以創新為突破,推動工作提質增效。在創新協商形式、持續打響“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品牌的同時,設立發展民生專題協商座談會、政企協商座談會等,完善協商格局;創新方式方法,省市縣一體化建設一流智慧政協,大力開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增強工作效能;創新制度建設,十二屆省政協制定出台制度文件100多個,強化履職保障;創新聯動機制,做到中央、全國政協和省委部署要求全省政協系統一貫到底,重點專題調研和民主監督省市縣三級政協一體推進,增進整體合力。
“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應社會治理之需,聚各界群眾之力,揚人民政協之長,推動問題在協商中解決、人心在協商中凝聚。”省政協研究室理論處負責人周興年介紹,省政協將聚焦常態長效、雙向發力,持續推進思想認識、提質拓面、平台功能、制度建設、協商成效、協商能力六方面鞏固提升,更好助發展、惠民生、聚共識、促和諧,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方思偉)
碰撞新理念 牽手新技術 培育新品種
江蘇台企聚力“三新”融合發展
10月11日至15日,省台辦組織開展“融合發展看江蘇”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兩岸記者共同進廠區、看生產,下基地、觀變化……與台資企業負責人及部分台青深入交流,座談研討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新做法、新體會、新經驗。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在融合發展的道路上,江蘇台企的腳步堅實有力,台企在江蘇的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碰撞新理念,
提升融合發展新水準
“江蘇始終秉持‘台商就是蘇商、台企就是蘇企’的理念,以務實的工作舉措,率先與台胞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機遇,持之以恆推動同等待遇政策在江蘇落地落實落細。”省台辦主任練月琴在與兩岸媒體見面會上說。
新理念為江蘇台企帶來新思路、新發展。創立於1982年的台灣三能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在無錫成立三能器具(無錫)有限公司,生產食品烘焙机械器具及其零配件,產品式樣多達2000餘種,其中“土司盒系列”產品一經推出,深受客戶追捧。三能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行銷中心總監張志豪告訴記者,近年來,三能器具(無錫)有限公司以“玩轉烘焙文化”為理念,聚焦食品器具安全環保與節能減碳,採用場景式營銷,推動公司營業收入不斷攀高,去年達到3.4億元。疫情期間,無錫三能融合線下和線上銷售,在淘寶上進行網上直播銷售,去年共計播出500多場,吸引粉絲30多萬,直播銷售額也達到500多萬元。
台灣金仁寶集團參股的江陰通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在“速度就是商機,速度就是轉機,速度就是先機”的新型經營理念引領下,融合發展的成就也可圈可點。“作為中國精密塗布功能性新材料和高分子薄膜材料行業的探路者,通利科技聚焦物聯網、智能城市、消費电子、柔性显示、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醫療健康、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和這些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已成長為國內領先的精密塗布功能性新材料和高分子薄膜材料的設計及解決方案提供商。”通利科技董事長周永南說,通利科技近期在連雲港市投資建設又一家工廠,進一步拉長上下游產業鏈,今年7月,連雲港工厂部分試產,目前正加快建設速度,達產後,江陰、連雲港兩地工廠的年產值將超過100億元。
牽手新技術,
鍛造融合發展新平台
江蘇台企的融合發展、轉型升級離不開新技術的加持。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艾德克斯电子(南京)有限公司(ITECH)在牽手新技術、鍛造融合發展新平台方面,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子。
艾德克斯电子(南京)有限公司CEO張順龍說,牽手新技術、持續創新是ITECH發展戰略的核心,目前公司擁有140多項自主創新技術,全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開發的数字化電源專用的多核心DSP數值運算處理器,超越歐美同級產品。張順龍表示,目前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佔到營業收入的20%左右,400多位員工中有一半以上為研發人員。由於融合發展的新平台不斷得到拓展,公司新產品持續湧現,已出口50多個國家。去年產值4億元,預計今年的產值有50%的增長。
興建於2003年的台宜陶瓷(宜興)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半瓷和全瓷餐具及其配件產品,產品銷售遍及東南亞各國。公司總經理陳建宏介紹,台宜陶瓷在新技術方面的創新主要集中在釉水裝飾效果上。公司申請了釉水裝飾技術專利,使得國內許多大公司對台宜陶瓷更有信心,與台宜陶瓷的融合發展更加順暢。
“近年來,我們又將發展目標轉向隧道窯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現在公司超過80%的產品通過智能化完成。新技術的加持帶來的效益顯而易見,台宜陶瓷每年有60%的產品出口國外,年產值達1000萬美元。”
培育新品種,
放大融合發展新效應
在融合發展的大潮中,如何放大企業的投資效應?南京江寧台灣农民創業園的台商作出了有益探索。
台灣花農郭彥青是南京林語花海花卉有限公司總經理,2018年他從青島來到南京,投資3000多萬元,創辦南京林語花海花卉有限公司,專註於蝴蝶蘭新品種的引進和研發,引進培育的蝴蝶蘭新品種“北極熊”,在日韓歐美市場備受歡迎。“不少蝴蝶蘭新品種,一株售價高達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郭彥青坦言,引進並培育蝴蝶蘭新品種,為公司在融合發展的潮流中找准了方向,放大了農業投資的效應,使公司在激烈的花卉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南京江寧台灣农民創業園管委會副調研員趙錫斌介紹,台創園為前來創業的台灣客商提供“拎包入駐”的極大便利,在設施訂製、租金減免等方面優惠多多。尤其是3年免除租金的優惠,對台商非常有吸引力。
台寧生態農業發展(南京)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6200萬元,佔地面積670餘畝,計劃開發以“十二金釵”“四大美人”為主題的柑橘園。“項目現已種植紅美人柑橘120畝,台灣紅心火龍果、芭樂、獼猴桃、釋迦、楊桃、蓮霧、木瓜等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熱帶水果品種共50畝,陽光玫瑰葡萄、蘇翠一號、深州蜜桃等其他水果200畝。”董事長許金�表示,下一步,將開拓功能多樣的種植基地,建設研學基地區域、兒童遊樂區域、垂釣區域等不同功能區,為中小學生提供更有科技含量的科普教育基地,為遊客提供更加優質的農產品及採摘垂釣、旅遊觀光新體驗。(記者 李宗長)
中新網江蘇新聞10月21日電(劉大偉)今年9月30日,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會同宿遷电子商務產業園區管委會,聯手推出反詐小程序“豫見反詐精英”。這款小程序不僅能答題漲知識,還能順便搶紅包。由於兼具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一經上線就引發大量市民關注、下載、體驗,僅僅20天時間,參与答題搶紅包的用戶規模就突破15萬大關。
“太有意思了,這款小程序里的闖關模式特別好玩,一開始我覺得難度就是小兒科,但是一關一關逐漸加深,知識越來越專業,真是收穫滿滿!”市民劉女士這樣表示。
據了解,“豫見反詐精英”小程序在設計開發之初就特別注重互動性,特別是借鑒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用戶認知學習心理規律。反詐知識由淺入深,關卡設置輕鬆有趣,紅包獎勵更是引得人氣高漲。
據電商園派出所教導員張雪介紹,“豫見反詐精英”小程序上線以來,廣大市民反響熱烈,大家在閑暇之餘刷題搶紅包,自身的反詐意識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反詐知識技巧更加入腦入心,反詐群眾基礎更加鞏固堅實,反詐宣傳成效也邁上了新的台階。
“群眾反響這麼好,這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褒獎,沒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有成就感了。”張雪說,“不過我們不能自滿,還要精益求精,根據用戶反饋,持續打磨好這款小程序,讓它更加貼近群眾的需求,更能勝任好守護群眾‘錢袋子’這個大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