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寶6娛樂 > 新寶6娛樂代理_乘風破浪向未來 江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2021
11-07

新寶6娛樂代理_乘風破浪向未來 江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乘風破浪向未來

  ――江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紀實

  首張跨區域“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首張冠名“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營業執照、首筆長三角綠色生態貸……近日,蘇州市吳江區不斷呈現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好風景”。跨域、破界、攜手的背後,是江蘇积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戰略思想,深刻領會和把握“一體化”和“高質量”的生動實踐。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這片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熱土,從此承擔起非同尋常的國家使命。3年來,江蘇牢固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积極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浙皖戰略協同,努力在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彰顯江蘇擔當、展現江蘇作為。

  同一個“長三角”,同一個夢。江蘇,正與長三角兄弟省市攜手共進,乘風破浪邁向更高質量的一體化。

  借東風,

  力推國家戰略落地落實

  “什麼是TOD?”今年以來,在蘇州,這個“熱詞”引發了當地市民的極大好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進行開發,依託高鐵、地鐵等交通優勢,發展出一座產城新城,作為長三角一體化重大項目,蘇州南站TOD站城一體項目正為蘇州在新一輪競爭中開闢出全新賽道。

  途經蘇州南站的滬蘇湖高鐵已於去年6月5日開工,目前正處於如火如荼的建設階段。今年8月17日,滬蘇湖鐵路江蘇段首榀箱梁在吳江梁場成功架設,標志著滬蘇湖鐵路江蘇段建設進入橋樑上部結構施工新階段。

  “滬蘇湖高鐵連通上海、江蘇和浙江三地,沿線共經過三市八縣區。”蘇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高鐵線路由上海市閔行區出發,過蘇州市吳江區後轉入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最後到達終點湖州市吳興區。建成后,滬蘇湖高鐵不僅將成為連通多個長三角重點城市的重要鐵路運輸通道,還將與滬杭高鐵、寧杭高鐵等相連,共同構築起長三角核心區城際快速鐵路客運網絡。

  高質量一體化,重大項目先行。據省發改委長三角處有關負責人介紹,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江蘇突出項目引領,構建了支撐有力的重大項目庫。圍繞產業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江蘇篩選一批重大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並积極爭取將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

  重大項目遍地開花,源自江蘇圍繞長三角一體化持續強化頂層設計,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規劃實施體系。目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江蘇承擔的8個方面138項重點任務事項正有序推進;研究制定《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提出江蘇需要落地落實的重點任務、重點事項、重點政策共8個方面60條;印發實施江蘇重點工作任務、重大平台項目和重要改革舉措清單,提出80項重點事項;研究制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任務,明確6個方面30項重點任務;細化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和重點項目推進計劃,2020年推進實施50項具體任務和80個重點項目,2021年推進實施70項具體任務和100個重點項目。江蘇已完善形成“實施方案+重點任務+年度要點+三重清單”的國家戰略實施體系。

  為將頂層設計更務實落地,江蘇還加強統籌協調,建立了務實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聚焦交通、信息、科技、環保、信用等一體化發展重點領域,設立13個專題工作組,分別明確牽頭部門和配合單位,落實工作職責,確定工作重點。以環保領域為例,據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一直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創新體制機制,為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提供借鑒。目前,圍繞加強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江蘇進一步完善系列機制建設,並推進建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環保專題工作組,與兄弟省市生態環境部門一起,圍繞共建綠色美麗長三角,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打好污染防治的主動仗。

  起長風,

  跨域一體化縱深推進

  上海青浦金澤鎮與蘇州吳江汾湖高新區交界處,有個美麗的湖泊――雪落漾。作為滬蘇界湖,雪落漾曾是“兩不管”地帶,1200多米圍網,將雪落漾“切割”成了片片池塘。去年,兩地聯手將圍網清理一空。如今,水面連綿不絕,岸邊綠樹成蔭。

  雪落漾的蝶變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寫照。從“一網通辦”更便利,到污染整治齊攜手,再到跨省就醫更便捷……從“有界”到“無界”,跨域一體化加速推進。江蘇积極主動協同兄弟省市齊發力,將長三角民生“幸福圈”越做越大。

  在這裏,綠色更彰顯――

  太浦河,流經蘇浙滬三省市,從東太湖延伸至黃浦江,是通往上海的關鍵水域。由於行政邊界的存在,太浦河治理曾陷入“三不管”怪圈。“我們主動作為,自我革命。”吳江區平望鎮黨委委員劉森說,平望鎮近幾年將太浦河流域的散亂污治理作為重點,截至目前,累計整治210家散亂污企業,投入各類資金3.8億元。

  努力守護長三角這塊“綠寶石”,近年來,美麗江蘇建設加快推進,江蘇堅持“共抓大保護”,累計騰退長江岸線60.3公里;聯合開展太湖等河湖綜合治理,太湖連續13年實現“兩個確保”,生態底色進一步彰顯。

  在這裏,資源更暢通――

  在吳江區汾湖為民服務中心,長三角示範區內的全部民生事項已實現“一網通辦”,醫保報銷、公積金辦件、稅務跨省報銷……受益於跨省通辦綜合受理服務機制,青吳嘉三地共用一個辦事系統後台,實現“進一扇門,辦三地事”。

  推進資源要素暢通流動,目前,江蘇已建成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完成長三角“一網通辦”專欄上線和132個專窗設置,區縣覆蓋率達100%,116個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制定實施《建設G42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行動方案》,加快構建區域人才創新共同體。

  在這裏,人民更幸福――

  5月15日,在浙江省嘉善縣第二人民醫院,家住吳江、工作在嘉善的錢潔直接刷醫保卡看病。“以前在嘉善看病,要提前在吳江備案,還要自行繳費后回吳江報銷。現在在嘉善看病就和在吳江一樣方便。”錢潔說。

  發力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江蘇率先推進跨省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實現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全覆蓋;跨省公交地鐵實現“一碼通行”,“異地同城”效應持續放大。

  如今,一體化帶來的紅利,正在讓越來越多的長三角人暢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讓長三角的空間距離不斷被“壓縮”;公共服務的便利共享,讓人們辦事從“跑斷腿”到“跑一次”;生態環境的共保聯治,也讓長三角的“顏值”越來越“驚艷”……

  “區域合作,重在把握好‘自留地’和‘責任田’的關係。”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發改委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主任華源說,“在方法上,注意‘求大同’和‘存小異’,大家在部分問題上也有分歧,但大家把達成一致的問題先解決,分歧之處先擱置研究再不斷推進,以此實現從0到1的跨越。”

  沐春風,

  在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

  10月28日,在常州市武進區理想汽車生產基地,理想品牌第十萬輛整車正式下線,以總歷時708天,刷新造車新勢力十萬輛整車下線速度紀錄。截至今年10月底,理想ONE已連續5個月蟬聯國內大中型SUV車型的銷量冠軍。

  而就在武進區的“隔壁”,總部設在常州市金壇區的中航鋰電也是全國動力電池領域的“明星企業”。作為目前江蘇唯一集研發、智能製造為一體的動力電池企業,今年1-5月中航鋰電裝機量2.92GWh,在中國品牌中位列第三。

  理想汽車、中航鋰電是江蘇新能源產業鏈的“名片”,更是江蘇發動科創“引擎”,加速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體現。“全國30%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在長三角落地開花,其中江蘇擁有832家,位列長三角之首。”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徐寧說。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加快建設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共建現代化國際化科技創新共同體;大力實施“531”產業鏈遞進培育工程,加快建設省級和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開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培育一批新型示範載體和標杆企業,培育一批“鏈主”領軍企業、行業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江蘇着眼重點領域,從基礎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到產業化的“最後一公里”,從“點狀突破”到“鏈式創新”,正為長三角科創一體化不斷注入“江蘇力量”。

  今年3月公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江蘇連雲港港被列為全國沿海27個主要港口之一,並被確定為國際樞紐海港。前三季度,連雲港港口共完成貨物吞吐量2.11億噸,同比增長11.4%。

  “為推進更高水平的開放,江蘇持續推進以連雲港國際樞紐海港、徐州淮海國際陸港、淮安空港為支撐的‘物流金三角’和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省發改委長三角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拓展雙向開放新空間,陸海聯動、東西互濟、各展所長的開放新格局正加快構建。

  物暢其流、人暢其行,“軌道上的長三角”呼嘯而來,“同城化”效應也愈加擴大。“十三五”是長三角歷史上鐵路投資規模最大、新線投運最多、高鐵發展最快的時期,高鐵里程由3250公里增加到6008公里。其中江蘇的數據尤為亮眼:新增鐵路總里程1356公里,全省鐵路建成總里程達到4204公里,其中高鐵2215公里,從“十二五”末的全國第14位躍升至第2位。鐵路互聯互通,縮短了長三角的時空距離,放大了長三角的輻射範圍,彌合了資源要素融通的斷點,推動區域一體化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江蘇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积極倡導者、有力推動者、堅決執行者。省發改委長三角處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江蘇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更加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浙皖協同聯動,發揮江蘇優勢,講好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故事”。(記者 許海燕 陳澄 沈佳暄)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