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資源壁壘,江蘇農村敬老院轉型升級讓養老更“享老”
江蘇有950多家農村敬老院,10萬多張床位,但因為發展水平不一、大多隻接受”五保”老人等多種原因,入住率並不高。為了利用好這些養老資源,為住養老人提供更好的供養服務,同時滿足區域內其他社會老人的供養需求,江蘇省民政廳近日印發了《江蘇省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設置指導規範(試行)》。新規範試行下,農村養老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問診現場:南京市瑞芝康健祿口頤養院診療室
周爺爺今年73歲,是當地的”五保”老人,在政府資助下入住這家敬老院多年,因為有些感冒頭疼,便來到敬老院自設的醫務室診斷,隔壁還有一間中醫理療室,為老人提供相應的理療項目。
南京市瑞芝康健祿口頤養院內科醫師劉軍介紹:“給他們看一些簡單的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比如說腦梗塞是經過上級醫院檢查以後,我們根據上級醫院醫生的醫囑給予治療,超過我們治療範圍的就把他送到上級醫院。”
提高服務水平 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有了新規範
這家敬老院佔地1萬7000多平方米,2019年底開始由第三方託管,配備有3名醫生、5名護士,逐漸增設內科門診、中醫診療室、康復訓練室等,滿足老人的醫療、康復需求,對標今年10月底印發的《江蘇省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設置指導規範(試行)》。”新規範”中,對敬老院的醫養職責、醫護人員資質、配置名額、護理型養老床位佔比都有明確要求。
”新規範”同時要求敬老院要設置能力評估室、公共活動室等涉及醫療、娛樂的保障用房。同時對老人居室面積、設施配備標準提出明確要求。在”住養服務內容與規範”一章,要求護理員態度溫和、親切,對”欺老”行為堅決說”不”。
擴大服務範圍 農村敬老院轉型升級同時向社會開放
從2020年開始,江蘇便開始了為期3年的農村養老服務提升工作。除了提高服務水平,服務範圍也需擴大。在過去,農村敬老院主要兜底保障”五保”老人,不對社會老人開放,一方面造成資源大量浪費,一方面大批農村空巢高齡、失能失智老人缺少專業照護。《江蘇省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設置指導規範(試行)》指出,具備綜合養老服務能力的敬老院,在為區域內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的基礎上,同時為周邊老年人提供社會化養老服務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周爺爺今年81歲,因為老伴摔倒骨折需要長期照護,在一個月前選擇入住這家敬老院,兩個人每月支付8000多元。“我家女兒和我兩個一直是照顧她的,照顧七八個月以後,她(女兒)也感覺精疲力盡,我也感到累了。因為晚上還要起來三次,給她(老伴)翻過來翻過去(防止壓瘡)。我現在就感覺到輕鬆多了,本來我準備住15天就要走了,來了以後我們覺着這個情況不錯,所以後來就決定住下來了。”
目前,這家敬老院220名住養老人中,”五保”老人佔到85%,15%的老人是社會寄養。但370多張床位仍有40%未飽和。
高效調動資源 社區聯動保障老人生活、醫療、文娛
按照新規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同時應拓展延伸日間照料項目,或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合作設立服務站點,具備為周邊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等居家上門服務的能力。應向周邊老年人開放機構公共活動場所和設施,為社區養老服務組織或老年人家屬提供護理技能培訓支持。
南京市瑞芝康健祿口頤養院院長南甫小燕告訴記者:“輻射到祿口整個街道有居家上門服務,60歲以上的老人都是由政府委託我們進行上門服務。院內機構的醫療開展也是可以向社會化進行運營的。平常我們會搞一些大型活動的時候,會跟社區或者街道對接。這個機構不單是服務於我們的機構內部人員,要輻射到周邊的一個居民的需求。因為整個祿口街道的規模比較大,讓所有的居民到敬老院來參与活動不太現實,所以我們在各個社區都有居家站點的布設。”
江蘇目標在2022年底,每個縣(市、涉農區)至少要有3所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並提出到”十四五”末,所有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對照《江蘇省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評分細則(第一版)》,達到三級以上標準。
在”新規範”的指導下,農村敬老院也有了建設、改造的標準,不僅硬件有保障,養老服務也不再局限於助餐、助浴等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醫療康養、文化娛樂也一樣不落。通過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農村老人也可以實現居家養老、社區享老。然而要實現從”過日子”到”享生活”的轉變,僅僅有標準還不夠,需要基層護理員和第三方機構、相關部門的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雪彤 編輯/梁�u)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4501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1年11月08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