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托醫療,一手托養老
“蘇適”養老添彩“夕陽紅”
《江蘇省“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指出,未來5年,將全面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如何構建居家社區“蘇適”養老服務體系?目前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近日,記者探訪了省內多家醫養、康養結合的社區養老機構。
創新服務模式――
居家養老與社區機構協調發展
“這裏可以打牌、下棋、唱歌、健身,器材樣樣都有,還可以和鄰居們聊聊天,有時不想回家燒午飯,也在這裏解決。”在南京市大石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記者見到家住丹鳳街的張本仁大爺,今年67歲的張大爺退休前是江南水泥廠的工程師。如今,他和老伴天天到中心“報到”,雷打不動。
大石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面積1100多平方米,由政府無償提供場地,悅心養老產業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公司負責人高慶玲告訴記者,中心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生活照料和健康管理,中心內的健身器材、娛樂設施全部向周邊居民免費開放,聘請的十幾位護理員還可以為失能、半失能老人上門提供送餐、助浴、聊天、讀報、購物、打掃衛生等服務。不僅如此,大石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與南京同仁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合作關係,邀請醫生免費為老人測血壓、血糖,開展健康諮詢。
在江蘇,八成以上老年人更願意居家養老,而健康是老年人最關心的問題。近年來,江蘇积極探索醫養結合“最優養老路徑”,大力推進老年健康促進行動,通過建設老年醫院、護理院,加強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等一系列舉措,落實“老有所醫”,讓更多老年人更長壽、更健康。
省衛健委老年健康處處長趙恆松表示,目前,我省已經組建1.3萬個家庭醫生團隊,開設家庭病床超過1萬張,建成1302個家庭醫生工作室,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獲得健康指導、慢病管理、用藥諮詢等綜合服務,並推動醫療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支持醫療機構與社區服務平台結合,建立社區嵌入式醫養結合服務機構。
南京江北新區普斯康健養老服務中心,正在着力打造一種新型的居家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普斯康健養老服務中心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護理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於一體,擁有全科診室、治療室和藥房。“現在醫保已經接入,老年人在家門口就可以為慢病開藥。”普斯康健居家養老負責人戴玉玲說,養老服務中心還與在泰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體化管理下的橋蔭路社區衛生服務站密切合作,建立家庭醫生工作室,為社區內居民提供建檔、體檢、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務,將醫養結合的各類服務對接到民政、衛生、社保公共平台上,把社區醫院“搬進”養老服務中心。
家庭病床,為失能老人帶來溫暖。普斯康健養老服務中心護士張靜告訴記者,她長期為一位88歲的失能老人定期更換鼻飼管。而此前的幾年裡,每個月需要更換鼻飼管時,家屬就打120用救護車把老人送到醫院,費錢費力又費時。如今,社區有了這樣的居家養老服務,解決了困擾這個家庭多年的問題。
戴玉玲告訴記者,普斯康健養老服務中心自2016年2月成立以來,已經累計服務11855位老人。這個亮眼的數據背後,是居家養老和社區機構協調發展、醫養康養相結合的新型服務模式在發力。
細節服務到位――
貼心用心讓老人放心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醫療機構,對醫養結合型社區養老模式的醫療資源供給作用不容忽視,且有着巨大優勢。當前,省內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着手探索“醫養一體化”社區養老新模式。早在2019年,南京市雨花台區賽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探索‘醫養一體化’社區養老新模式”的工作經驗就已入選全國醫養結合典型。
記者從南京地鐵10號線小行站出站走不到10分鐘,便來到賽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通往衛生服務中心的路上,公益廣告牌上的一句話表明了這個社區醫院的服務目標――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有溫度的醫療照護服務。
賽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目前省內社區醫院中規模體量較大、養老功能齊全、涵蓋安寧療護病房、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慢病4S小屋、養老病床等較多養老業態的社區醫院。在這裏,有一個單獨的院子和一幢6層小樓,是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的和怡老年照顧中心。
“這裏蠻好的,好多老人在一起,彷彿又回到了年輕時的集體生活,很熱鬧。”記者到訪時,92歲的老人王新義正在和怡老年照顧中心的院子里和兒子、兒媳聊天。老人神采奕奕,看不出來她是一位帶癌生存的高齡老人。王新義的兒子告訴記者,2020年下半年,父親去世后,母親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水時了解到和怡老年照顧中心,後來便來到這裏。“冬夏全天都有空調,每天老人們一起吃飯、下棋,過年過節還會為我們老年人舉辦活動,社區醫院的醫生就在隔壁,比以前在家裡請保姆照顧方便很多。”王新義連連稱讚。
賽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周明飛告訴記者,中心自2016年12月拿到養老許可證后,便正式進入醫養結合的養老行業。疫情發生之前,住在這裏行動方便的老人可以隨時回家或者外出散步,子女也可以隨時來探望。實惠的價格也讓不少老人願意放棄請住家保姆,融入這個大家庭當中。目前,共有21名家庭醫生、50名護士和近40名護工組成專業的護理團隊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救助和普通的醫療服務,老人不需要離開床位就可以直接看病問診,可以滿足高齡多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
賽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是省內較早開設安寧療護的社區醫院。“生命有始有終。我們用一生去守護這份安寧,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周明飛表示,安寧療護並不是放棄對患者的治療,而是通過語言和人文關懷,讓老年人更加舒適、體面地走過人生的最後一程。“當一個生命逝去時,他們的親人特別是老伴可能很長一段時間無法適應,影響身心健康,我們會為他們提供身心健康指導。”
2020年,賽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標南京市雨花台區社會福利院的建設改造工作,未來,將為更多老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醫養、康養服務。
籌資難人才缺――
行業堵點亟待疏通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高水平專業人才短缺、醫養結合籌資難等問題,是醫養、康養結合養老行業普遍面臨的難題。
數據显示,江蘇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834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3.3%,比全國高5.2個百分點。但與老齡人口快速增長不匹配的是,江蘇的養老護理人才缺口較大。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通用評估標準和民政部門的相關標準,目前江蘇共有失能失智老年人64.2萬人,部分失能老年人69.7萬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分別按照3∶1和6∶1配備養老護理員,全省共需要養老照護員33萬人,但目前僅有6.13萬人,缺口近27萬人。這6.13萬一線養老護理人員中,具備高級護理員以上職稱的僅1700多人。
醫養結合難,難在專業人才短缺。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執行院長田侃注意到,一直以來,養老專業人才缺乏、以“小老人養老老人”是常態。“事實上,讓年輕一點的老人去照顧更老一點的老人,是各個國家應對老齡化的重要舉措之一,這也是由於年輕人進入養老行業的‘低意願’所導致。”
2020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成立全國首個具有本碩博招生資質的國民教育體系內的養老學院;去年,第一批學生走進校園。田侃表示,在招生過程中,就發現不少家長和學生對這一工作有偏見,一些家長和學生明確表示不願意服務老人。
隨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更需要養老服務人員具備綜合性、專業性的知識儲備。如何打破這個僵局?“想要讓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進入養老行業,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田侃認為,一是增加經濟補貼提高報酬,二是加快職稱改革,以職稱管理做人才工作。“從我們學校自身來說,把課程設計好,切合實際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提供更多養老人才任重道遠。”
“事實上,醫養結合的本質就是一種深度融合,主體包括醫療主管部門、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社區、家庭,乃至每一個人,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与。”南京郵電大學人口研究院副院長周建芳表示,總體來看,醫養結合更大的需求在社區,但如何把需求變為市場,需要培養和引導,多點發力。一方面,可繼續探索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多元化運營模式。管理機構可以對“醫養結合”機構從資質審定、市場准入、土地供應、建設運營、床位補助、保險補助和相關稅費減免等方面提供更加細緻、更加優惠的政策支持,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參与醫養結合機構建設運營,以及扶持醫療機構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可以發揮“互聯網+醫療”的優勢,讓更多老年人轉變觀念,更願意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幫助下醫養康養,並在家人幫助下了解到權威、有效的健康養生信息,有效進行自我保健。(記者 恭弘=叶 恭弘真 蔣明睿 仲崇山)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5069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2年03月05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