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人足不出戶享受專業服務
物業+養老,“蘇適”新探索
天剛蒙蒙亮,南京市鼓樓區江東街道銀城花園小區的物業養老護理員宋春秀從一戶居民家陽台的摺疊床上醒來,她邊整理衣服邊麻溜地起床,還不時往卧室里探頭,看到88歲的胡英老人安穩地躺着,均勻地吸着氧,頓時踏實許多。銀城花園小區是南京先行探索“物業+養老”服務的試點社區之一,首批老人足不出戶可享受專業養老服務。
提供“夜間陪護”,居家養老升級
“我不僅是護理員,也是小區的老居民,街坊鄰里都很熟悉。”據不完全統計,宋春秀先後上門服務過60位周邊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陪伴等。每次離開老人家時,宋春秀都會仔細檢查氧氣導管、鼻塞、氧氣瓶,確認無異樣后才離開。“老人患有嚴重的慢性呼吸衰竭,需要長期低流量吸氧,氧氣流量每分鐘1升至2升,需要專業人員進行調試。”宋春秀說,老人子女有時去外地出差,漫漫長夜誰來“盯着”氧氣瓶呢?與小區物業簽約的護理員宋春秀便承接了這項服務。自去年4月以來,她時不時到老人家提供“夜間陪護”,讓老人子女十分安心。
記者採訪獲悉,南京市秦淮區五老村街道也在嘗試與明商集團、江蘇瑞芝康健老年產業集團進行戰略合作,探索以紅花地片區為試點,推進老舊小區“物業+養老”服務模式,發展助餐、家政、代購、老年大學、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破解老舊小區養老配套緊缺、服務供應不足等難題,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運營成本和老人購買服務的支出成本。
養老是關係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积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我省目前建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8萬個,老年人助餐點4000餘個,290餘萬老年人接受居家上門服務。作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南京在“家庭養老床位”創新探索基礎上,對部分老舊小區試點引入物業資源,探索“物業+養老”服務,讓社區居家養老資源更均衡,讓服務更可及。
鏈接物業資源,激發市場活力
“平時,我們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打牌、唱歌,需要時有物業養老機構的修腳師、助浴師上門服務。”銀城花園小區老居民張華說,沒想到住在老小區有這麼多好處。
“社區讓出辦公樓、整理閑置空地,將300平方米場地設為居家養老服務站點,輻射周邊小區。”銀城花園社區黨委書記梁英告訴記者,社區以“1+0.5”模式開展“物業+養老”服務,即一位護理員負責照料老人,物業經理在做好物業本職工作的同時,輔佐護理員照看老人。
“打造‘蘇適養老’品牌,我們正在探索具有江蘇特色的人口老齡化應對之路。”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老年人口規模大、比例高、增速快。面對“銀髮浪潮”,民政部門正在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与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價格合理、方便可及的普惠養老服務,不斷髮揮市場在養老服務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社會養老力量正在其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省各地正在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的市場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圍繞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醫等需要,豐富老年產品體系。全省社會力量開辦或經營的養老床位佔比達到70%,約有2.6萬家與養老相關的企業,佔全國總量的9%。
以“物業+養老”試點為例,去年,銀城集團的銀城物業和銀城康養兩大板塊合資成立銀城怡家,在南京市鼓樓區率先探索以機構為支撐、物業為依託、居家為基礎的“物業+養老”協同化服務新模式。南京銀城怡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居家事業部經理蘆啟新介紹,該項目已率先在江東街道4個小區先行先試,32名養老護理員經過專業崗前培訓,為轄區居民提供“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
向“標準化”轉變,服務更加規範
試點前期,銀城物業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轄區60周歲以上老人進行全覆蓋評估,以樓棟房號為單元,建立老年人聯繫卡、健康檔案、評估檔案、需求檔案等,為“物業+養老”對象匹配服務提供便利條件。
“具有養老服務資質的物業公司參与社區居家養老,好處很多――距離更近、人手更多、覆蓋面更廣。相對於普通家政服務,我們提供的服務更精細、護理更專業。”蘆啟新說,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為江東街道2100位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等地紛紛聯合專業養老服務組織,建立了一批物業服務小站,物業的熟絡感讓服務得以快速推進。但採訪中記者也發現,有很多老人對居家上門養老服務的質量不太放心,怕服務不標準不規範。對此,我省已成立省級養老服務標準化委員會,制定《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細則》《江蘇省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建設和服務基本規範》《城市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及運營規範》等一批省級養老服務行業標準,助力養老服務從“經驗型”向“標準化”轉變。
省民政廳等12部門還聯合出台《江蘇省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2-2024)》,方案指出,相對其他企業或機構而言,物業服務企業具有居家養老服務突出優勢:鄰近性、常駐社區、居民信任度高、在小區有場地等,要求推動“物業+”“家政+”養老服務融合發展,使更多社區老人居家享受到“物業+養老”服務。(記者 唐 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6274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2年11月10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