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汽車增加八百萬,交通事故降兩成
―― “一增一降”凸顯百姓出行獲得感
12月2日是第十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題是“守法規知禮讓 安全文明出行”。
馬路是現代文明的鏡子。10年間,伴隨着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我省車駕管便民服務和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也發生着新的變化。
嚴格管理,實現“硬增長”和“軟環境”相對平衡
“10年前,很多家庭只有一輛車,現在有兩三輛也很普遍了。”前不久,29歲的吳天潤成為南京第300萬輛上牌機動車車主。
“這10年,江蘇機動車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副總隊長朱傳彪介紹,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機動車保有量達2348.2萬餘輛,其中蘇州超460萬輛,南京超300萬輛,新能源汽車達44萬餘輛,全省駕駛人已有3208.8萬餘名。相比2012年,江蘇機動車保有量增長800多萬輛,駕駛人增加近1倍。
讓更多人開上汽車,這是發展,但有更多人遵守規則,才是文明。人、車、路之間的矛盾加劇,各類道路交通風險以及安全隱患交織,怎麼辦?
嚴格管理成為社會共識。近年來,江蘇交警部門圍繞重點車輛源頭隱患,幹線公路疲勞、超速行駛,酒駕醉駕,農村公路“雙違”等方面不斷加大整治力度,嚴厲打擊各類交通違法犯罪行為。與此同時,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應用,也讓交通違法行為越來越無處遁形。在很多城市,人臉識別系統、高清电子警察、區間測速系統、“鷹眼戰車”比比皆是,成為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
“全力整治,多管齊下,江蘇逐漸實現汽車數量‘硬增長’和安全交通‘軟環境’的相對平衡。”朱傳彪說。10年來,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降低,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總體平穩。2020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數與2012年相比下降20.3%,醉駕違法犯罪比例逐年遞減,每萬車查獲酒、醉駕率下降70%。此外,從2018年以來,我省各城市交通高峰擁堵延時指數普遍下降,道路高峰出行平均速度普遍上升,13個設區市交通暢通主要指標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均處於領先水平。
持續宣傳,文明安全交通理念深入人心
斑馬線是行人過街的安全線,也是體現交通文明的“考核線”。12月1日下午4點到5點間,記者在南京興隆大街和江東中路路口看到,馬路一側的大屏正實時抓拍行人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斑馬線前紅燈亮起,路人大多自覺停住腳步,直到綠燈時,才加快腳步通過。在附近未設置信號燈的路段,絕大多數機動車也都在斑馬線前主動減速,讓行人先行。
據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統計,今年三季度,全省機動車禮讓率已達92.6%,行人守法率達99%。“安全源於守法,文明始於腳下。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習慣的養成,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續宣傳的結果。”朱傳彪說。
去年7月,全國第一部專門針對電動自行車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施行,對電動車駕乘人員佩戴頭盔做出強制性規定。今年8月1日起,我省交管部門對大客車、出租車、網約車等乘坐人員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的依法進行處罰。11月1日起,所有車輛後排乘車人員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也將吃“罰單”。這一系列舉措,倒逼人們為出行系牢“生命帶”。
交通出行行為與個人社會信用掛鈎,一旦存在較重或嚴重交通失信行為,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招考招聘等都會被限制。“但處罰不是目的,再精細的管理也無法取代交通參与者的自律自覺。”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宣傳室民警曾策力說,“這10年,我們在重複做一件事,通過不斷變化的形式,提醒大家不要交通違法,安全出行。”只有大家把關愛生命、文明出行的意識植根心底,才能共同守護交通出行的“平安大道”。
提升服務,網上辦就近辦讓開車不再“累”
一起交通事故的處理,讓駕駛人陳曉新對交警的印象由“怕”到“贊”。今年10月1日,她開車在鹽城高鐵站口不慎追尾,想到可能要面對一系列繁瑣、漫長的處理過程,驚慌不已。但一個報警電話后,她使用“雲車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服務平台1分鐘就完成取證,5分鐘手機上就收到事故責任認定書。“這就結束了?”她不禁感到意外。
交通出行向著安全文明演進,辦理車駕管業務也越來越方便快捷。伴隨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通過推行異地車檢、異地考證、快速處理交通違法、推行智能交通停車系統等,一證辦、異地辦、網上辦、就近辦、快速辦成為現實。目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駕駛人考試領證和審驗換證、交通違法處理等交管業務實現跨省通辦,18類交管業務只需一張身份證就能搞定。很多人感嘆:“原來去車管所辦事需要排長隊,現在簡單透明高效,跑腿少了甚至不用跑。”
去年10月,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托車駕駛證,70周歲的年齡上限取消。揚州78歲的臧權同,成為全省首批70周歲以上申請駕駛證的老人之一。“終於圓了開車夢,拿到駕照后就買了車。”老人開心道。
今年以來,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鹽城、鎮江、泰州、宿遷10個城市駕駛人還可通過“交管12123”APP申領电子駕駛證。年底前,連雲港、淮安、揚州3市也將實現網上申領电子駕駛證。更快更近的智能化業務辦理流程,正成為人們便捷出行的新支撐。(記者 胡蘭蘭 通訊員 蘇交軒)
重大項目基地里,長假“不打烊”工作不鬆勁 ――
用我們的奮鬥,獻禮祖國的奮進
國慶長假,在很多人享受休閑時光、陪伴家人出遊時,在“不打烊”的重大項目基地,許許多多建設者、科研工作者放棄休假,默默堅守在崗位上,幹勁不減、節奏不變。他們用堅守和奮鬥,向奮進中的祖國獻禮。
連雲港園博園建設項目負責人:
越是過節,我們越需要堅守崗位
早上7點開早會,7點半到工地協調處理問題,忙到夜裡12點休息……這是國慶長假期間,中建八局連雲港園博園項目總包部土建經理高瑞峰每天的作息。在如火如荼建設的連雲港園博園項目上,500多名工人、150餘名管理人員如他一樣,保持着正常工作節奏。
第十二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將於2022年9月26日在連雲港市舉行。園博會新建博覽園選址於連雲港高新區雲台農場內,規劃總面積235公頃。園博園要打造集園藝博覽、生態休閑、互動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生態園林和區域宜游空間。中建八局是項目總承包單位。
今年6月初進場施工,明年6月底竣工,園博園建設工期很緊張。“我們進場不久,雨季來了。7月、8月總共只幹了半個月的活。其間,國內不少地方又出現疫情,外地的工人、材料、机械難以進入連雲港,雨季疊加疫情影響,讓工期更緊張了。”高瑞峰說。
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需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國慶期間,該項目幾乎全員在崗。高瑞峰主要負責園博園主展館、秦東閣等建築的現場施工管理,“目前主展館工程量完成35%左右,正在進行地下框架結構施工。每天要到現場協調各勞務隊交叉施工關係,給工人們交底,檢查進度,隨時處理施工遇到的各種問題。”
時間緊、任務重,工程品質要求高,讓從事工程建設16年的趙德志直言深感壓力。作為項目負責人,他提出了“施工兩班倒、搶晴天、戰雨天”等舉措。“園博園項目包含房建、市政、園林三大工程,一期工程總建設面積約104萬平方米。目前這三大工程10多個專業的隊伍在同步推進建設,交叉施工的協調工作任務繁重。”趙德志說。
除了搶工,園博園這個大項目還有不少難點。比如,園區地質條件差,淤泥層厚度達13米,地基承載力差,為呈現園博園“山海連雲”景觀,山體均以土體堆填的方式打造。為保證山體的穩定性,施工單位經過多次專家論證,通過深層水泥攪拌樁軟基處理和淤泥質土固化等技術攻克了難關。此外,連雲港多鹽鹼地,在園區種好綠植需要攻堅,最終通過檢測、治理土壤,選擇適生綠植苗木,優化栽培技術等解決難題。
眼下,正是園博園項目全力攻堅的階段。趙德志介紹,按照開園時間倒排工程,今年年底必須完成所有建築的主體封頂、市政道路的配套建設和綠化景觀硬質鋪裝。
趙德志家在南京,從連雲港到南京,高鐵只需兩個多小時,但自園博園項目施工起,趙德志只在到南京開會時順路回過一次家,呆了3個小時。他感慨,“選擇了這個行業,就不可能‘朝九晚五’,越是過節,我們越需要堅守崗位。希望用我們的堅守、幹勁,將園博園精心打造成凸顯山海港城特色的‘美麗花園’”。
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建設者:
聽說南京的秋天很美,等不忙了,想去看看……
在南京棲霞區的長江邊上,沿着小灕江路一直向前,可以看到江北、江南兩座不斷長高的巨大水泥塔,如今已高聳入雲。最近幾天,南塔身上多了一個巨大的平台,它就是剛剛澆築完成第一層的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南塔下橫樑。
10月3日上午,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南塔施工工地上一片忙碌。中交路建南京仙新路過江通道A1標項目總工程師陳昭安一大早就來到工地查看施工情況,當日輪值帶班施工的安全總監謝鵬雷凌晨5點多便到了工地上,10點半時他已完成第一輪安全巡查。
國慶節當天,這裏經歷21小時日夜奮戰,完成一個對南塔來說至關重要的施工項目:下橫樑第一層混凝土澆築。南塔下橫樑的混凝土澆築共有兩層,在對第一層混凝土養護后,緊接着就要進行第二層混凝土的澆築。面對這樣一個重要的工程節點,大橋的建設者們嚴陣以待, 260位施工人員全部放棄國慶假期的休息,全員堅守在工地上。
仙新路長江大橋,位於南京二橋和四橋之間,是連接江南仙林、新堯片區與江北化工園、六合龍袍新城的一條雙向六車道過江通道。它擁有一條主跨1760米的雙塔單跨懸索橋,建成后其跨徑長度將是國內第一,世界第二。
這座中國第一跨徑大橋,南主塔高達264米,施工難度非常大。陳昭安作為項目總工,這幾天神經一直緊繃著,不敢有一絲鬆懈。“如果把橋面比做扁擔,那麼主塔下橫樑便是大橋的‘肩膀’,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給大橋建一個結實的‘肩膀’,保證它在日後能‘扛得住’橋面上川流不息的車流。”澆築這個巨大的“肩膀”一共需要1780立方米混凝土,在澆築的20多個小時中,需要源源不斷地向50多米的高空中輸送混凝土。
談起項目來,陳昭安神采奕奕,可是一談到家庭,他臉上便掠過一絲愧疚。雖然家在上海,回去一趟很方便,可由於工期緊張、工作忙碌,他往往要三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11歲的兒子對總是缺席的爸爸常有抱怨,他說:“兒子國慶節打電話給我,說看電影了。我說,看的什麼電影啊?兒子說,人家是‘我和我的父輩’,可我是‘我和我的母輩’”。
節假日不休息,堅守在項目工地上,對陳昭安這樣的“路橋人”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來南京近兩年了,陳昭安和同事們還沒有來得及去好好看看這座城市,只去過夫子廟。陳昭安說:“聽說南京的秋天很美,等不忙了,一定要把南京的景點全都逛一遍!我想去看看中山陵、總統府、明城牆……想帶兒子一起去,也陪陪孩子。”
南沿江城際鐵路建設工人:
用實際行動為新中國慶生,感到非常驕傲和滿足
國慶節期間,由中鐵四局建設的南沿江城際鐵路南京段1400多名建設者堅守崗位,揮灑着汗水。
南沿江城際鐵路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江蘇省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城鄉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正線長度278.33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由中鐵四局施工的南沿江城際鐵路站前Ⅰ標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江寧區境內,線路自南京樞紐南京南站引出,并行仙寧線南側向東延伸,標段全長24.51公里。
“今天天氣炎熱,兄弟們在進行焊接作業時要注意防中暑,感覺不對勁要立刻上來。”10月2日上午11時許,記者在南沿江城際鐵路南京段建設現場實探時,安全員曹瑞瑞正向在秦淮河水中墩上進行掛籃焊接作業的工人們囑咐道。該項目跨秦淮河特大橋70號水中主墩位於秦淮河道內,屬於水中及深基坑作業,採用鎖口鋼管樁圍堰防護,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今年春節期間工人不停歇作業,搶抓工期,終於在秦淮河汛期前完成水中封底任務。國慶期間,項目部抓住晴好天氣,緊張有序繼續進行連續樑上部結構施工,以確保關鍵工程施工按期完成。”中鐵四局南沿江城際鐵路項目經理劉承良說。
在南沿江鐵路江寧上行聯絡線特大橋門式墩施工現場,隊部休息室內掛滿五星紅旗。“國慶節期間,雖然沒能和家人團聚,也沒有出去遊玩,但我堅守在崗位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新中國慶生,感到非常驕傲和滿足!”來自河南的模板工人朱有全說。
“鋼橫樑吊裝及營業線上跨施工方案審查已經通過了,國慶節后就開始鋼橫樑吊裝,這幾天晚上大家再辛苦辛苦。”中鐵四局南沿江城際鐵路二分部書記張麗營為工人們送來了慰問品,感謝大家節日期間堅守崗位。
“該工點上跨寧杭鐵路,只能在夜間0點到凌晨4點進行施工,需要爭分奪秒。”張麗營介紹,當前26個墩身已經完成22個,計劃於10月完成吊裝施工,國慶假期正是衝刺階段。目前,該項目南京地區有跨秦淮河特大橋、跨西氣東輸連續梁、跨中心河連續梁等23個工點在同時施工,你追我趕,只爭朝夕,氛圍熱烈。
加緊調試中科院太陽望遠鏡的科技工作者:
和太陽“賽跑”,打造中國觀日“巨眼”
國慶期間,在中科院南京天文儀器有限公司位於玄武區花園路的大型机械車間里,技術團隊和鉗工隊伍正在對通光口徑2米的環形太陽望遠鏡進行最後的調試。“節后,望遠鏡將被分解為多個部件,運輸到雲南天文台撫仙湖太陽觀測基地安裝,預計於今年內實現首次觀測。”中科天儀科技處處長朱慶生說。
據介紹,2米口徑環形太陽望遠鏡(中國巨型太陽望遠鏡實驗平台)項目,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項目“8米中國巨型太陽望遠鏡(8m CGST)”的中間試驗項目,通過研製一台口徑2米的實驗平台,開展直徑8米太陽望遠鏡的總體結構、光學系統、自動控制、探測器與數據處理、熱控制等關鍵技術攻關和驗證,培養技術團隊。該望遠鏡將通過對太陽微小尺度活動及其精細結構的觀測,為建立“精確預報太陽活動”的物理模型提供觀測和試驗平台;推動人類對“太陽基本磁場”“日冕加熱”“太陽發電機”等太陽物理基本問題的認識,為“8m CGST”項目的立項做好充分準備。
“項目的主要難點是光機電系統的熱控設計、副鏡主動調節系統設計和技術驗證、環形主鏡的精密支撐系統設計等。”項目研發中心副主任畢勇研究員告訴記者,3年多來,團隊攻堅克難,突破多個關鍵核心技術,已完成機械系統的設計、裝配、調試,以及機電聯調,目前正在開展主副鏡光機系統聯調,預計12月完成現場安裝,開始試觀測。
之所以國慶假期仍抓緊時間進行最後的總體調試,是為了讓望遠鏡在本次太陽活動周期的峰年之前就“上崗”開展觀測。朱慶生科普道,太陽活動周期約11年,2021年到2022年正處於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的開始階段,今後太陽黑子將越來越多,太陽磁場會越來越強,太陽爆發將逐漸達到一個峰值,這個峰值可能在2024年到2026年之間,“今年年底開始觀測,就可以覆蓋這個太陽周期從開始到峰值的階段,從而獲得盡可能多的觀測樣本。”
與此同時,在中科天儀的高淳工廠,畢勇研究員負責的另一個項目――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子午工程二期”項目的1米口徑高層大氣激光雷達正處於研製任務的關鍵階段,技術人員們緊鑼密鼓,開展激光雷達的總體裝配和裝調。“子午工程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它的建成將極大提高我國對地面高層和地球臨近空間的大氣環境探測能力,對於大氣科學研究、開展地球載人航天、衛星發射等空間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畢勇說。
紫金山實驗室科學家:
多出數據多得結果,把這個大項目做好
當大家在享受國慶長假時,即將步入耄耋之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劉韻潔心中仍惦記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的進展情況,每天他都與負責項目的同事溝通了解CENI的建設和運行情況。“這些事情對我來說已經像吃飯一樣稀鬆平常了。項目還在大力推進,近期的成果也激勵着我和團隊,只想每天做一點是一點,實在算不上什麼堅守或者奉獻。”
劉韻潔帶領實驗室團隊正在全力建設一個開放、易使用、可持續發展的大規模通用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順應5G、VR等新興業務應用的發展需求,一方面能夠支撐國家新一代互聯網、網絡空間安全、工業互聯網等重大試驗驗證;另一方面,這也是全球首次採用白盒交換機代替核心路由器構建廣域骨幹網的案例,具有極大的前瞻性和示範意義。
“平時工作中也會出現加班加點、甚至通宵達旦的時候,但團隊的成員們都沒有怨言。因為我們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實驗室上上下下千把人,大家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都想着要多出一份數據、多得到一點結果,把這個大項目做好。”劉韻潔說,辦公室里、實驗室里、值班室里,隨時可見團隊成員心無旁騖、埋頭工作的身影。
目前,CENI已成功孕育出一大批世界領先的科研成果,包括全球首個大網級網絡操作系統“司絡”、全球首個端到端確定性骨幹網絡等,助力我國搶佔未來網絡制高點。今年6月,劉韻潔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中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運營商、設備商、科研單位共19家單位代表共同啟動了未來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合作,成為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正式對外提供試驗服務的標誌。劉韻潔介紹,CENI顯著的多雲交換能力也讓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多雲對接互通成為了現實。目前,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等7個節點將率先部署,依託CENI開展DDoS安全防護、流量清洗等創新試驗。
成果頻出的背後,是團隊日積月累的努力與沉澱。“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從2007年開始,多次聯繫北京郵電大學、中科院計算所、清華大學,並聯合潘雲鶴、鄔賀銓、李國傑等院士向國家建議布局,2013年國務院首次將‘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列入國家規劃。”劉韻潔感慨,通過近10年堅持不懈的布局,科研團隊幾百人孜孜不倦的辛勤努力,這才鑄就了如今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工程的多項進展,“我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被辜負,未來網絡試驗設施作為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大工程,我們所期望得到的成果離不開現在一步一個腳印的灌溉。”
接下來,劉韻潔將繼續帶領團隊大力推進CENI工程項目,預計到明年年底基本實現CENI覆蓋國內40個主要城市、88個主幹網絡節點、133個邊緣網絡試驗節點。(記者 白雪 劉霞 梅劍飛 蔡姝雯 張宣)
今天,我們這樣開學
――“不一樣的開學季”之一
今天,開學啦!
9月1日,江蘇省中小學迎來新學期。由於疫情防控,今年9月,對於孩子和學校來說,註定是一個不同於往常的開學季。這两天,記者實地走訪省內相關中小學,了解開學情況。
“雲”上相約,老師領着逛校園
受疫情影響,南京、揚州、宿遷等地中小學和幼兒園學生暫緩返校。
“校園裡是什麼樣?”“我的教室在哪裡?”“教我的老師長什麼樣?”8月29日,南京市小營小學德育處盧婧老師通過直播方式帶領同學們“雲逛校園”。在“沉浸式”雲逛校園后,一年級的李鈞老師、王歡老師、沈紫硯老師分別向家長和學生介紹小學的學習生活及注意事項。“看了老師的介紹,我迫不及待想開學了!”一位一年級的“小萌新”這樣說。
“打開有驚喜哦,生活處處有美好!”“秋天來了,我在校園等着你。”“叮――新學期開始了,你準備好了嗎?”開學不能如期入校,南京江北新區高新實小的老師們特意繪製了一張張特別的心意卡片,提前與同學們“相遇”――新學期的領書環節中,每位家長在領書時都可以抽取一張“專屬心意卡”。
“這張卡片上落款的我,將成為你未來一整年的專屬守護老師。在這一學年裡,你可以隨時向我分享快樂、訴說煩惱,我會用心傾聽、真誠陪伴,關心你、幫助你。與此同時,我也很期待你能成為我的守護小天使哦,用你溫暖的行動和優秀的表現,讓我感受到來自你的珍貴而特別的愛。”學校還給小朋友們寫了一封信,拉近“萌新”們與學校的距離,讓他們對即將到來的校園生活充滿了期待。
錄取通知書、校徽、拼圖、繪本……8月31日下午,南京市琅琊路小學一年級學生的父母們除了拿到新書本之外,還拿到了這份開學“大禮包”。“新生對校園不了解,我們就設計了校園景色的拼圖和印有學校標誌性景點的校徽,讓孩子們能通過這種方式提前認識校園。”琅小一年級部主任趙薇說,開學前學校重新編輯了新生入學手冊和《親親琅小園》繪本,用圖畫的形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對課程作了生動介紹,讓“雲”開學的新生也能快速融入校園。
消毒洗手戴口罩,防疫不留死角
雖然9月1日學生暫緩返校,但南京各學校的防疫工作一直在進行中。入校晨檢、課間活動、午間用餐……8月30日,南京市長江路小學舉行疫情防控一日流程模擬演練。
校門口,10名教師分成兩組在兩個測溫點進行晨檢,兩名保安負責維持秩序,確保入校人員佩戴口罩,一米線有序排隊。晨檢教師以及護導教師檢查“一卡一碼一表格”,無表格者不得入校;同時,兩名測溫教師進行測溫,體溫正常方可入校。
在一(2)班教室里,上課過程中,由顧子睿老師扮演的學生發生嘔吐,班主任立即拿出防疫物資箱,用消毒紙巾對嘔吐物進行掩蓋,同時電話相關負責人員,穿戴好防護服前來,帶學生去隔離室,並提供書籍、熱水。午餐期間,值班教師需先組織學生餐前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學生分組打飯打湯,間隔一米有序排隊。用餐期間不交流,用餐結束分組有序歸還餐盒,洗手消毒。
蘇州市的中小學、幼兒園9月1日正常開學。8月28日,蘇州金閶實驗小學舉行了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活動。副校長張麗介紹:“當日的演練主要模擬了每日晨檢、用餐與午間測溫、課間排隊洗手、應急處理、每日離校、教室消殺等不同場景下的防疫工作情況。”
“為更好地進行疫情防控,我們在午餐時由教師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按序給學生分發午餐。學生午餐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酒精濕巾進行消毒,由值班教師統一測量體溫並上報。”金閶實驗小學總務處負責老師竺瑩操坦言,“課間是相對難控制的階段,為保證學生課間安全有序,我們組織演練了如何保持安全距離排隊出入洗手間和排隊洗手。根據疫情防疫要求,正式開學以後,學校將實行分批錯峰放學,學生有序排隊離校,家長在校外指定區域等候。未能及時接走的學生在臨時等候區等候。”
有序接種疫苗,網課同樣精彩
8月21日起,南京市秦淮區啟動12-17歲學生疫苗免費接種工作,學生們到各自學校接種點,分時段分批次現場接種。其他各區也陸續開始接種工作。據初步統計,南京市12-17歲學生總數大約為38萬人。
在中華中學初中部接種點,記者看到,每名學生在一名家長的陪同下從學校南門進入校園,根據校內設置的路標指示,家長學生到達指定班級等待。為了保障能有一米的安全距離,每個班內學生和家長的總人數控制在20多人。等待期間,家長、學生掃碼登記信息,每10人一組排隊進入大階梯教室,現場確認登記信息之後,學生拿着打印的接種單接種疫苗。完成后,再到食堂留觀30分鐘。
9月1日開始,南京、揚州各中小學開啟“網課模式”。“網課主體課程跟隨南京市鼓樓區整體安排,此外學校利用‘微校家’資源平台、微信公眾號上線諸多微課、名師精品課、朗讀課,供學生自主選擇。”南京市琅琊路小學副校長張冬梅介紹,課程搬上“雲端”,但勞動教育、體育教育、綜合實踐一個都沒落下。琅小暑期實踐活動“閱讀南京・親近我的城”被納入新學期課堂,讓學生線上交流對家鄉的感悟;體育老師原創設計的運動視頻,為學生的運動增添趣味;每周一個勞動本領,讓學生們變成“生活家”……
“今天我們預習一下‘簡單的机械運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8月29日上午9點,揚州市文津中學初三(1)班學生朱旭準時坐在了電腦前,開啟“在線學習”。朱旭說,正式的線上授課將於9月1日開始,此次是正式上課前的一次“演習”。在揚州市教育局推出的“揚州智慧學堂”標配模式下,各校還針對中高考學子推出校本化網課平台“加餐”。白天集體備課,夜晚錄課,這是揚州市文津中學初三備課組組長朱燕近半個月來的生活日常。網課開始后,她每天都要在班級群里推送兩節課,其中包括30分鐘新知識和10分鐘作業講評課。朱老師表示,“雲課堂”教學節奏要慢一些,內容淺一些,語言更通俗一些。(記者 鄭焱 葛靈丹 蔣明睿 謝詩涵)
高溫、暴雨、局部疫情散發……疊加挑戰之下,下半年開局首月,我省經濟運行狀況如何?記者16日從省統計局獲悉,7月份全省主要經濟指標增勢平穩,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趨於回落,企業盈利狀況持續改善,經濟穩定恢復的態勢得以延續,穩中趨優、穩中提質的特徵日益明顯。
消費信心持續恢復,經濟彰顯強大韌性
來自統計部門的最新數據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漲1.9%,漲幅較6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一舉扭轉了此前的“四連升”勢頭。此外,1―7月CPI同比上漲1.3%,與1―6月基本持平。物價漲幅穩中趨緩的態勢愈發明顯,這意味着,居民消費購買力有所提升,消費信心持續恢復。
7月份,全省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財政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延續上半年較快增長態勢――
從供給指標看,7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1―7月增長19.7%;1―6月,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6%,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較快增長。
從需求指標看,7月份,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增長8.7%,1―7月增長27.7%;1―7月,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長19.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3%,內外需求同步回暖的態勢繼續鞏固。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衡量地區經濟發展質量的“硬指標”。數據显示,7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9.5%,1―7月增長17.6%。“總體而言,7月份全省經濟運行穩定向好、持續恢復的態勢沒有改變。”省統計局負責人分析指出,雖然7月下旬以來省內部分地區疫情散發影響可能在8月份有所體現,但得益於全省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對經濟運行的影響總體可控。
多數行業利潤增長,新興動能快速成長
作為製造業服務業大省的江蘇,二三產業持續回暖帶動多數行業利潤增長――
從規模以上工業看,1―6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9.5%,兩年平均增長23.1%,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列統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5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增長面達87.5%。
從規模以上服務業看,1―6月,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7.2%,兩年平均增長6.2%,其中營業利潤同比增長92%,繼續保持較高增幅。
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同樣為新興動能快速成長提供了底氣與保障。放眼全省,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引領經濟穩定向好的主要動力,新興動能的增長已經成為江蘇進一步融入價值鏈中高端、帶動重大項目同步推進的關鍵。
數據显示,7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5個百分點。工業新產品中,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充電樁當月產量分別增長65.1%、52.4%、4倍。而在高技術產業投資方面,1―7月,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7.3%,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3.7%,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44.3%。14個高技術行業中有11個行業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
高新技術服務業也快速升溫,社會需求與企業效益進一步加速釋放。數據显示,1―6月,全省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1%,其中互聯網平台、互聯網數據服務分別增長49.8%和2倍,集成電路設計增長54.3%,技術推廣服務增長63.3%。
市場需求快速復蘇,民營經濟活力迸發
眼下,連雲港高新區新浦工業園國家級區域醫療物資儲備調撥中心項目建設已至下半場,現場施工人員正加班加點趕進度。據了解,該項目在8月底9月初將進入到設備安裝階段,預計下半年有望投入使用。連雲港市重大項目辦主任許彬山介紹,1至7月,連雲港市456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49.4億元。
多項經濟指標均已恢復甚至超過疫情前水平,為我省加大投資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和增長預期。今年以來,各地重大項目開工進度明顯加快。省統計局最新數據显示,1―7月,全省10億元以上項目個數同比增長22.2%,完成投資增長12.1%;其中10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個數同比增加55個,完成投資增長18.9%,比上月加快7.6個百分點。
拉動經濟穩定恢復的態勢得以延續,消費同樣功不可沒――從消費品市場看,多數重點商品零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數據显示,7月份,全省10大商品零售類別中有9類商品零售額實現增長,7類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石油製品、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建築裝潢材料等商品零售額增速均超20%。
得益於減稅降費等利好政策刺激,民營經濟發展活力迸發――
7月份,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年內增速始終高於全部規上工業,是全省工業穩定恢復的主要動力。
另一方面,民間投資強勢崛起。1―7月,全省民間投資增長13.5%,年內增速始終高於全部投資;其中製造業民間投資增長18.7%,高技術產業民間投資增長37.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民間投資增長27.5%,民間投入結構不斷優化。(記者 王建朋 李�)
原標題:7月份全省主要經濟指標增勢平穩 ―― 回暖態勢延續,“質效”雙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