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靠譜嗎

2022
11-17

  助力穩定經濟 保障改善民生

  江蘇出台18項舉措促進汽車消費

  為認真貫徹落實《商務部等17部門關於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日前,江蘇多部門聯合出台相關舉措,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

  在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上,江蘇將繼續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進縣鄉、進園區、進機關“三走進”,推進車輛銷售、充電設施、金融服務、維修保養、優惠政策、直播電商“六下鄉”。同時,補齊縣城、鄉鎮充電設施建設短板,加快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布局和建設,緩解節假日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問題。

  在促進二手車流通方面,取消對開展二手車經銷的不合理限制,全面落實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等便民措施。此外,江蘇還將积極促進二手車出口,推動獲批城市優化二手車出口服務監管,穩步擴大二手車出口規模。

  在鼓勵汽車更新消費方面,江蘇鼓勵各地出台推動老舊車輛退出獎補措施,加大對報廢機動車回收企業建設項目用地支持力度。

  此外,江蘇還要求豐富汽車金融服務供給,支持擴大縣域地區汽車消費市場,推動消費金融服務下沉,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 亓晨 編輯/胡超)

2022
11-04
2022
10-10

  江蘇交出教育信息化十年答卷――

  数字化賦能,讓城鄉教育更優質均衡

  近日,省教育廳在南京舉行“砥礪十年譜新篇 奮楫揚帆建新功”之“江蘇教育信息化這十年”新聞發布會。省教育廳副廳長楊樹兵介紹:“江蘇基礎教育信息化綜合發展指數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二,在教育部首次開展的網絡安全責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國第一,有效支撐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省近千萬師生‘停課不停學’,初步探索出一條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兩翼齊飛的發展之路。”

  13個設區市教育城域網全接入

  聚力互聯互通,這十年,我省教育数字基礎支撐能力顯著提升,為廣大師生提供高速、便捷、綠色、安全的信息化服務。

  十年來,江蘇各級各類學校網絡接入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特別是近五年,全省中小學(含教學點)出口帶寬100M以上的比例由33%增長至100%,出口帶寬1000M以上的比例由4%增長至92%。90%的中小學建有無線網絡,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30個百分點。高校5G網絡覆蓋率達100%,門戶網站首頁IPv6支持率達95%。

  學校網絡教學環境明顯改善。目前,全省中小學交互式多媒體教室配備率由33%增長至91%。98%的中小學配備學生用終端,99%的中小學配備教師用終端,每百名學生擁有終端數13.9台,每10名教師擁有終端數10.9台,優質資源班班通覆蓋率達100%。十年來,全省教師網絡學習空間開通率由32%上升至89%,學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率由20%上升至87%,師生網絡學習空間全面普及。省教育網出口帶寬由5G擴容至200G,實現全省高校及13個設區市教育城域網全接入。

  一朵“智慧雲”服務全省近千萬師生

  “我省堅持以数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核心,持續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数字教育資源供給能力顯著提升。”楊樹兵介紹。

  我省建成江蘇智慧教育雲平台,接入30餘個應用系統,服務全省近千萬中小學師生。今年以來,江蘇积極落實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試點工作,全新上線江蘇智慧教育平台,並實現與國家平台的雙向互通訪問、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運行監測,初步構建上下聯動的智慧教育平台體系。

  以資源供給為例,立足師生實際需求,我省推進各級各類教育資源迭代更新。基礎教育階段,省名師空中課堂現有覆蓋中小學全學段全學科的課程資源2.3萬餘節,綜合訪問量超20億人次。職業教育階段,匯聚近1000門國家、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及51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高等教育階段,匯聚1800餘門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和586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累計服務師生超3000萬人次。

  為打造城鄉結對互動課堂,省級建設450個互動教室、62個結對幫扶組合,實現鄉村小規模學校全覆蓋,當前正积極推進以縣域為主的結對互動課堂規模推廣與應用。我省推進網絡名師工作室建設,打造345個工作室,吸引1.7萬名教師參与,生成資源9萬餘條。“蘇e直播”公益課堂,為經濟薄弱地區和農村地區學生提供音體美勞等非學科類課程,助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省級中小學智慧校園覆蓋率達86%

  蘇州市以大數據為支撐開展教育評價,入圍全省唯一國家級“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區域;泰州市“泰微課”創建基於微視頻助推優質資源共享的應用典範;南通開發區實驗小學推行“智慧作業”管理和“小先生”網上熱線,賦能“雙減”提質增效……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大大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截至去年底,省級中小學智慧校園覆蓋率達86%,高校智慧校園覆蓋率達85.8%,153所中小學、31所高校被認定為省級智慧校園示範校。智慧校園建設有效提升各地各校教育信息化整體應用水平,全省中小學教師常態化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的比例達92%,中小學智慧校園開展創新教學活動的比例達72%。

  教育數據整合共享,支撐了我省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比如,江蘇教育綜合服務網上旗艦店,為社會公眾提供中小學生學籍、教師資格認定等“一站式”便民服務;陽光食堂平台監管全省1.2萬餘所學校校內用餐、入駐食堂供應商4.4萬餘家,監管學生伙食資金每年超300億元;智慧就業平台覆蓋全省所有高校,累計註冊大學生500餘萬名,用人單位近12萬家,年服務畢業生50餘萬名,年提供招聘崗位200餘萬個,年訪問量近10億次。今年以來,按照國家智慧教育平台試點工作部署,平台率先與國家平台實現數據貫通,並向國家平台報送在招用人單位1.4萬家,提供有效需求81.9萬個。(記者 鄭焱)

2022
10-09

  民生無小事,枝恭弘=叶 恭弘總關情。《江海奔涌 非凡十年》,一起來看江蘇持之以恆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盡享高品質生活的生動實踐。

  生活更智能、出行更便捷、環境更宜居、保障更完善……這樣的“高品質生活”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關切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民生的“大責任”扛在肩上,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為百姓創造高品質生活。十年來,江蘇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今的江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人均預期壽命從76.6歲提高到79.7歲;2018年至2021年,蘇北地區30餘萬戶农民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一幅“高品質生活”的新圖景,在江蘇大地徐徐展開。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感受江蘇人的高品質生活。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日子“將就過”到生活“講究過”。十年來,改革發展的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江蘇百姓的生活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90后青年楊雨晨說:“十年前,我們購物主要就是去一些商場或者超市。現在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我們可以在一些電商平台上面下單,快遞物流十分方便,可以直接把快遞送到家裡面,現在出門都不用帶錢包了,直接掃碼就可以支付了。”

  新能源汽車車主葛華婷說,十年前買了第一輛車,是一輛燃油車。去年換了電車,發現路上的電車越來越多,大概是因為它價格實惠,又低碳環保。

  南京市鼓樓區下關街道新民門社區居民魏蘇寧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住在這兒,過去這裏環境差、管理混亂,小區出新后,這裡有了很大的變化,環境更美麗、道路更暢通、住得更舒心。

  咖啡店主理人李兵說,十年前開第一家店的時候,辦營業執照要來回跑、還要等。這幾年,幾家分店開業,都能足不出戶輕鬆辦手續,這在過去簡直難以想象。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過去希望碗里有肉有魚,現在更青睞綠色食品;曾經有房子遮風擋雨便覺得幸福,現在推開窗就有賞心悅目的風景,出門就有遛彎消遣的公園……十年間,與經濟飛速發展相伴的,正是這些涵蓋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改變。

  十年來,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2012年的1.65萬元增加至去年的3.15萬元,累計增長90.6%;92.5%的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讓“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承諾,在“致廣大而盡精微”中落地見效。

  確實,真金白銀的投入、真心實意的付出,換來的是百姓幸福感不斷增強的“好日子”。這十年,江蘇堅持民生領域“建體系”與“優質量”同步推進,“強投入”與“創特色”同時發力。

  十年間,江蘇人的消費結構更“優”了,消費模式轉向”“發展型”“享受型”,綠色低碳逐漸融入百姓生活。十年間,江蘇人的家門口更“綠”了,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十年間,江蘇人的生活更“智慧”,地鐵、公交、醫院、生活繳費等均可一“碼”支付。十年間,與這些巨大變化相伴的,是城鄉居民對於養老、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對於老百姓最關心的這些問題,江蘇又是如何做的?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如何讓老人快樂地生活、健康地長壽、優雅地老去?十年來,江蘇老年人養老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今天,我就帶您到鎮江的一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來一探究竟。

  臨近中午,鎮江市潤州區迎江路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裏熱熱鬧鬧,十來位老人有的在聊天、看書,有的在看病、取葯。而最熱鬧的地方當屬餐廳,10元左右就能吃上新鮮可口的飯菜,每天都有200多位老人來此就餐。

  鎮江市潤州區迎江路中心社區居民陳秋平說:“一頓最多吃11塊5毛錢,四菜一湯,9塊5三菜一湯,社區助餐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

  位於鎮江老城區的迎江路中心社區是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近六成。2012年,社區應居民需求開辦了針對老年人的“小飯桌”。隨着老年人養老需求的不斷增長,十年來,社區陸續開展了助浴、就醫、健身、娛樂等一系列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一站式解決生活所需。

  鎮江市潤州區迎江路中心社區居民王漱蓉說,到這裏來以後吃飯的地方有了,打麻將的、打牌的,認識的人也多了,生活比老早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感到特別滿意。

  鎮江市潤州區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區黨委書記宋國琴表示,近些年政府對居家養老服務投入非常多,老年人對他們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也需要一個娛樂的場所、一個聚會的平台,更需要看病不用跑太遠。所以根據老年人的需要打造一體化的服務模式,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

  幸福養老繪就“最美夕陽紅”。 十年來,江蘇聚焦百姓養老需求,通過“原居享老、社區安老、機構托老”三向發力,系統構建“蘇適養老”服務體系,先後出台了全國首部養老服務綜合性地方法規《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等60餘部惠老政策文件,促進養老服務由“保基本”向“高質量”轉變。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在業養老機構2240家,養老床位74.3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近40張。

  每一個普通人的幸福,都是時代最好的記錄。十年來,江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改革力度換取民生溫度,在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宜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十年來,江蘇教育資源優質供給不斷擴容。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47%提高到65%、進入普及化階段。十年來,江蘇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2021年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313萬人,比2012年增長43.5%;全省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8063.8萬人,參保率保持在98%以上。十年來,江蘇的醫療服務體系更趨完善。全省每萬人擁有醫師數由2012年的19.5人增加到2021年末的32.1人,增長64.6%。十年來,“居者優其屋”在江蘇成為現實圖景。全省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292.7萬套,735.72萬困難群眾入住新居。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王向明說,人民群眾的幸福也不是抽象的,江蘇這十年在發展當中是非常重視老百姓的民生,比如說醫療、住房、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等方面,拿出更多的錢來惠及民生。抓住社會生活的最細微末節的、也是最重要不可或缺的方面。比如說社區的醫療服務站、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等各種公共設施的建設,讓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恆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回望十年,江蘇人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獲得感越來越足;放眼未來,城鄉居民正迎來高品質生活,中國式現代化也必將在江蘇這片土地上展露溫暖人心的現實模樣。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朱曉瑩 顧嘯雲 編輯/劉琳)

2022
09-29

  9月27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省公安廳、江蘇交通控股公司發布國慶假期公路網出行服務指南,為公眾出行提供更加優質的出行服務和安全保障。

  今年國慶假期為10月1日-7日,收費公路繼續對7座及7座以下小型客車免收車輛通行費。國慶假期,江蘇公路網總體將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全省高速公路網日均出口流量預計為285萬-302萬輛次,較2021年同期下降17.5%左右。過江通道流量、省界通道流量均有所下降,貨車流量佔比也有所下降,國慶期間繼續實施跨江大橋黃牌貨車限時錯峰出行政策,同時高速公路對危化品運輸車全路網全時段禁行。

  在疫情防控方面,倡導非必要不出行,盡量減少跨省市出行。如需出行,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要求,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出行前應按要求提前進行核酸檢測,準備好口罩、手消毒液、消毒濕巾等個人防護用品。乘坐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交通工具,進出汽車站、火車站、機場等交通場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所時,要遵守疫情防控要求,配合做好體溫檢測和健康碼、行程卡核驗等,尤其是要按規定配合進行核酸“落地檢”。交通部門將繼續做好“保安全、保暢通、強服務”各項工作。

  (陳曉風 趙凌翔 大丰台 常州台 報道)

2022
09-28

  9月26日,由香港貿發局、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江蘇省商務廳、江蘇省港澳辦共同主辦的蘇港綠色產融對接交流會在南京舉行。

  此次活動以線上線下圓桌研討會、一對一商貿諮詢為主要活動形式,邀請香港交易所、香港綠色金融協會、香港品質保證局及11家香港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與江蘇的綠色、低碳、環保企業及項目進行對接。24家江蘇企業攜30餘個綠色項目,與香港資本進行一對一融資洽談,融資總需求額超200億元人民幣。

  作為江蘇第一外資來源地和對外投資第一目的地,香港逐漸成為全球綠色債券的募集、交易和認證中心。僅去年,在香港安排及發行的綠色債務融資就達570億美元,其中綠色債券總額達313億美元,居亞洲第一。蘇港深化綠色低碳領域產融合作,將促進港資融入江蘇企業發展,使得江蘇企業利用香港資本平台開拓國際市場,還將推動蘇港兩地雙向投資向新層面拓寬。(記者 陳�B璐)

2022
09-11

  本周六就要開啟中秋小長假,出行高峰就要來了。開車出行,什麼時間會堵,哪些堵點要避開?江蘇交警發布了中秋出行提醒。

  【注意!江蘇省內10個路段或出現階段性車多緩行】

  在滬蓉高速南京收費站,相較於前些天出城方向的車流量有了小幅度增加,不過總體通行情況良好。

  南京市公安局交警高速一大隊民警楊海表示:“預計9月9日下午將會出現車流高峰,中秋節假期的第一天將迎來峰值,最後一天下午4點到6點鐘也會出現一波返程高峰。”

  交警預計,中秋假期,江蘇高速公路路網日均出口流量約為232萬輛到243萬輛。高峰時期,全省有10個路段可能出現階段性車多緩行情況,包括G15瀋海高速太倉段、G40滬陝高速寧合段、G36寧洛高速江蘇段等。同時,梅村、陽澄湖、芳茂山等9個高速沿線服務區,在高峰時期也容易發生擁堵緩行。另外,江陰大橋、蘇通大橋、八卦洲大橋等過江通道,車流量也將有所上升。

  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宣傳室民警郎偉超表示:“其中八卦洲長江大橋以及長江五橋(江心洲長江大橋)還有兩條過江隧道的流量增長會比較明顯,在江心洲、魚嘴公園還有鐘山體育公園等各大戶外的景點將會在節假日期間迎來大客流,同時由於上述景點的停車位和道路資源相對緊張,我們也提倡廣大市民盡量採取公共交通前往。”

  【假日期間 查處酒駕醉駕等違法行為不放鬆】

  假日期間,交警部門將全天候查處酒駕醉駕、機動車改裝、轟鳴疾駛等交通違法行為:“將會將酒醉駕查處延伸到廣大農村地區,並且對橫穿農村地區的國省道、人口密集的村鎮進行集中整治行動。”

  交警提醒,假期期間,車流量上升導致的追尾、碰擦事故多發,因此開車上路,一定要注意和前車保持安全車距,不要隨意變更車道,非緊急情況下不可佔用應急車道。

  還要提醒一句,出行前,要提前了解 所到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嚴格落實相關防控要求。公共場合,戴好口罩,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范潔萍、王教群報道)

2022
09-10

  省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專項抽檢

  我省兩節食品總體合格率較高

  中秋、國慶假期臨近,省市場監管局近日組織開展中秋、國慶節日食品安全專項抽檢工作。9月8日,省市場監管局公布抽檢結果:我省中秋、國慶節日食品安全總體良好,專項抽檢312批次,抽檢發現,1個批次糕點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總體合格率為99.68%。

  本次專項抽檢,抽樣地點為南京、常州、淮安、鹽城、泰州5個設區市,重點抽檢大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小食雜店等不同業態,還有食品集中交易市場、食品問題多發區域及酒店和蛋糕糕點店。專項抽檢312批次,涉及糕點、肉製品、酒類、食用農產品等4個食品大類,涵蓋糕點、月餅、醬滷肉製品、熟肉乾製品、白酒、黃酒、海水蟹、淡水蟹、柑、橘、雞蛋等17個食品細類。檢驗項目包括微生物、農獸葯殘留及其他理化指標等。

  對於不合格食品,省市場監管局已責成相關市立即組織開展處置工作,查清產品流向,查處違法行為,並督促企業採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許海燕 洪恭弘=叶 恭弘)

2022
09-09

  實施“設計師”負責制 江蘇首批城市更新試點項目出爐

  實施城市更新是今年江蘇省委深改委一項重點工作,也是江蘇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務百項重點工作之一。城市更新行動正通過一個個項目的落地在推進。記者今天(9月7日)從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南京市浦口火車站地區保護更新等48個項目,進入省級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名單。

  西關小區是徐州城市更新試點項目之一,經過精心修繕,原本“老破舊”的小區沿街門面變得古韻十足,和“一人巷”小遊園相對呼應,成為一處獨特的新景緻。商鋪業主王智達說:“原來這個地方是趴趴屋,很破爛,現在改造好以後,經營各方面提升一個檔次,生意比以前好了。”

  “升級換代”的不只是沿街商鋪,還有建成於1975年的西關小區本身。該小區共有6棟樓,外加28座平房,總共182家住戶。作為一處”高齡”小區,西關小區也出現了沒有物業服務、樓體外立面老舊等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的問題。相關負責人陳勝軍介紹:“西關小區改造我們已先行改造了商業用房,正進行小區整體修繕,道路、綠化、配套設施進行全面整治,讓改造更宜居、更接地氣。”

  今年5月,江蘇印發開展城市更新試點相關通知,在各地积極響應下,共收到232個試點申報項目,最終確定了48個選題針對性強、解決問題方向正確、有較好實施性的項目為首批省級試點。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城市更新規劃設計院總設計師劉志超分析說,此次遴選試點中,根據國家、省關於“一老一小”工作要求,增加了全齡友好建設類型,同時要求在保護和延續城市文脈的基礎上保留更多的城市記憶,實現”有溫度的城市更新”。“此次試點項目中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突出在城市建設中的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這一類型的項目更新,要控制增量,不大拆大改,更注重‘微更新’‘微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更新體檢評估已成各地實施更新前的“標配”。 劉志超說:“在當下城市發展進程中,我們不再只關心城市的規模大不大,更關心目前面臨的一些‘城市病’該如何解決,比如城市發展建設的能耗、城市安全韌性如何提升等等,要想解決好這些問題,就需要給城市做個城市體檢,緊接着就是‘診斷’,通過城市更新的手段加以治療,體現了存量發展時代城鄉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總體思路。”

  記者還了解到,在下一步實施中,江蘇要求各試點項目需樹立精品意識,推動策劃、規劃、設計、建造、運營一體化聯動,精細化開展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管理,實施“設計師”負責制。“一方面體現了城市更新需要‘設計’,通過設計提高效率、改善環境;另一方面體現了城市更新的長期性,需要通過‘負責’,加強行業約束,提高工作質量。”劉志超說。

  此外,江蘇還將积極引導公眾參与,調動市場力量踴躍投入,推動城市更新項目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動實踐。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姜奇卉 編輯/玉潔)

2022
09-02

  《江蘇省內地居民離婚登記“省內通辦”實施方案》於9月1日起實施,在內地居民結婚登記“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內地居民離婚登記“省內通辦”服務,省內各婚姻登記機關在受理內地居民離婚登記時,管轄範圍由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擴大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

  去年6月1日起,江蘇省結婚登記實現“省內通辦”,同時開展結婚登記“跨省通辦”試點。截至今年8月30日,全省各地婚姻登記機關共辦理跨省結婚登記13432對、省內跨區域結婚登記50770對,跨省及省內跨區域登記佔比達12.4%。此次在全省實施內地居民離婚登記“省內通辦”,進一步滿足婚姻當事人就近就便辦理離婚登記的需求。9月1日起,男女一方或雙方常住戶口所在地在江蘇的內地居民,可以在常住戶口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離婚登記。在經常居住地申請辦理的,須提交一方當事人經常居住地的有效居住證。

  實施方案要求,各級民政部門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依法辦理婚姻登記,及時修改、完善政務公開有關內容,確保跨區域婚姻登記檔案歸檔材料齊全、規範統一;進一步開展婚姻登記歷史數據的查漏補缺、去重糾錯、校核清洗等工作,並採取多種方式做好婚姻登記歷史缺失數據的補充完善。(記者 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