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近年來,江蘇把補齊高鐵短板作為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最迫切的任務加以推進。尤其是蘇北地區多條鐵路密集建成,創下了高鐵建設史上的江蘇速度。逐步完善的高鐵網絡極大方便了百姓出行,也給全省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帶來全新機遇和強勁動力。
“旅客們請注意,動車5669次列車即將到達本站。”對於宿遷的老百姓來說,記憶最深刻的就是2019年12月16號開通運營的徐宿淮鹽鐵路。高鐵開通后,每天開行旅客列車80趟,從宿遷坐高鐵可通達全國18個省、60多個大中城市。
今年6月,江蘇首趟“高鐵便民車”在宿遷開通。高鐵便民車發班時間和間隔與高鐵時刻表無縫銜接,旅客可在高鐵站“落客”平台直接下車進站,不用為周轉費神。下高鐵后前往泗洪、沭陽等地的旅客,出站后直接到綜合客運樞紐站乘高鐵便民車便可直達目的地。
旅客王鑫說:“以前回家要轉好幾趟車。現在都挺好,我就覺得對老百姓來講最直接的就是方便。”
毗鄰宿遷的淮安,曾經“地無寸鐵”。如今,徐宿淮鹽鐵路與連淮揚鎮鐵路在這裏交匯,淮安東站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坐標。在這裏,不僅實現了高鐵、長途汽車與公交車、出租車等各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還依託高鐵樞紐推進用地綜合開發,與城市商業商貿互動融合發展,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旅客唐先生說:“家鄉變化太大了。當年總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現在發現自己的家鄉也很精彩。”
5年前,江蘇的高鐵線路還主要集中在南京以南。“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鐵路發展工作,作出了“以我為主、系統謀划”“蘇北突破、蘇中提升、蘇南優化”等重大部署,把鐵路作為綜合交通建設的主戰場,加快打造“軌道上的江蘇”,全省鐵路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5年間,先後建成了青鹽鐵路、徐宿淮鹽、滬蘇通一期、連淮揚鎮、鹽通、連徐等一批高鐵項目。蘇北蘇中蘇南幹線鐵路通道全面打通,省內高鐵初步實現成環成網。
截至去年底,江蘇鐵路建成里程達到4204公里,其中高鐵2215公里。“十三五”期間,江蘇新增鐵路里程1449公里,其中高鐵1356公里,完成投資2237億元,分別是“十二五”的2.51倍和3.15倍,創歷史新高。高鐵里程從2015年的全國第十四位躍升至第三位。5年間,江蘇綜合客運樞紐分佈逐步均衡,建成綜合客運樞紐32個,較2015年增加17個,設區市實現全覆蓋。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說:“過去的五年,是江蘇鐵路高質量建設、跨越式發展、歷史性巨變的五年。‘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初步形成,基本實現省會南京與各設區市之間2小時通達、與長三角中心城市間1小時通達,人民群眾美好出行的獲得感顯著提升。‘一網覆蓋江蘇、一票走遍全省、一站發向全國’已成為江蘇的生動現實。”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陳曉風 趙凌翔 楊國 供片台/宿遷台 淮安台 南通台 連雲港台 編輯/張萌)
本屆殘特奧會我省健兒勇奪120枚獎牌
拼搏給人生添彩,體育為康復助力
10月22日至10月29日,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在陝西西安舉行。我省271人蔘賽,在競體項目上取得53.5枚金牌、35枚銀牌、31.5枚銅牌,共120枚獎牌的優良成績。本屆殘特奧會上,我省運動員拼搏奮進、追逐夢想,以精彩的表現、精湛的技藝賽出了水平,交出了令人矚目的答卷。
摘金奪銀,交出優異答卷
受疫情影響,本屆殘特奧會和東京殘奧會“無縫銜接”,同年舉辦。本屆殘特奧會,我省運動員中有25人剛剛參加完殘奧會。“鐵姑娘”姚娟,在東京殘奧會田徑女子鐵餅F64級比賽中斬獲金牌。剛從東京結束比賽回來,她有些疲憊。由於隔離房間的訓練條件有限,隔離期間,姚娟體重下降了14斤,力量也下降了25%。儘管如此,她仍努力自我調整,“無論是克服身體上的困難,還是精神上的困難,都是一名專業運動員應該做到的。”本屆殘運會中,姚娟在田徑項目女子F44級標槍、女子F44級鉛球、女子F64級鐵餅3個項目中奪金。
本屆殘運會上,一對雙雙奪金的雙胞胎兄弟火了――我省选手陸文凱、陸文旋爭得4枚金牌、2枚銀牌。在田徑項目男子1500米T11級決賽中,哥哥陸文凱勇奪冠軍,弟弟陸文旋獲得亞軍。“能和弟弟一起站上領獎台,我非常興奮!”陸文凱說。在田徑項目男子10000米T11級比賽中,弟弟陸文旋以33分24秒57打破全國紀錄,順利奪冠。這對來自常州的兄弟,很小就檢測出患有“先天性視力障礙”。然而,視力缺陷並未影響兄弟倆樂觀生活的信心。“我們一起練習跑步,在訓練中既相互較勁,又相互鼓勵,一起在跑步中尋找自信,超越自我!”
挑戰自我,樹立陽光形象
曾經的健全人,身受重傷而左腿截肢,有沒有逐夢賽場的可能?江蘇坐式排球健兒唐雪梅給出回答:只要敢拼,一樣能出彩!
10月28日下午,本屆殘運會坐式排球決賽中,江蘇坐排女隊奪得銀牌。隊員唐雪梅2008年在汶川地震中受傷,左腿截肢。這以後,唐雪梅經歷過一段絕望的日子,直到遇到坐式排球:“我看到一幫殘疾人把球在空中打來打去,還能為國爭光,當時就覺得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坐式排球比賽中,除了防守,其他時間運動員的臀部都不可以離開地面。省坐式排球隊教練盛玉紅告訴記者,訓練量大時,隊員們常常一個星期就磨壞一條褲子。儘管如此,唐雪梅依然堅持刻苦訓練,並作為國家隊成員征戰2012年倫敦殘奧會和2021年東京殘奧會。“排球給我帶來很多快樂,使我有了新的開始、新的人生。”唐雪梅說。
雙目失明的“足球迷”,能否像常人一樣享受在綠茵場上縱橫馳騁的樂趣?省盲人足球隊用行動作答:完全可以!10月26日,盲人足球男子組江蘇隊對戰廣東隊的比賽激烈進行。江蘇隊以0:3惜敗廣東隊,但我省運動員頑強拼搏的表現,贏得了觀眾的歡呼和掌聲。
盲人運動員看不見,如何完成運球、傳球、射門等動作?省盲人足球隊領隊周順東告訴記者,球員在場上需不時發出“喂、喂、喂”的聲音發送自己的位置信息,同時要在與隊友、引導員的口頭交流中及時掌握賽況,做出下一步動作,可以說是“用耳踢球”。
1994年出生的球員陳凱華說:“我是個足球愛好者,平時英超、德甲、西甲、中超我都會‘看’,但當我第一次站到球場上,因為看不清前方,我根本邁不開步。”後來,在教練的鼓勵和指導下,陳凱華逐漸熟悉了場地,克服了心理難關,在一次次歷練中成長為一名主力隊員。
訓練康復相融合,
殘疾人體育不斷髮展
10月27日,女子S4級50米仰泳決賽中,我省选手沈鈺獲得第7名。很難想象,泳池裡這個遊動自如的身影,是一名腦癱患兒。兩年前,她的四肢還基本不能動,需要母親形影不離的照顧。
3年前,經人推薦,沈鈺到省殘疾人游泳隊接受系統康復訓練。現在,沈鈺每天能游三四千米,上肢功能有極大好轉,下肢功能也在康復,生活基本能自理了。“最重要的是,孩子自信心上來了,臉上笑容也越來越多了。”沈鈺的母親劉燕說。
沈鈺的教練應斌認為,沈鈺這樣的腦癱患兒,能站上殘運會的賽場,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很多像沈鈺這樣的小朋友,一輩子只能在方寸大的輪椅上活動,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殘疾人小朋友積极參加游泳等康復訓練,在體育運動中找回自信,突破自我,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應斌所供職的省殘疾人游泳隊,落戶常熟市。常熟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市积極開展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依託殘疾人游泳訓練基地,為腦癱兒童提供游泳、水療康復服務。經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科專家評估,接受游泳訓練的腦癱兒童肢體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主動平衡協調能力可明顯提高,恢復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目前,常熟市已有3名腦癱兒童入選我省殘疾人游泳隊,並參加本屆殘運會。
本屆特奧會16―21歲男子50米蛙泳銀牌得主馮金��說:“男子漢不怕吃苦,我會繼續奮鬥。”他的教練、常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王強介紹,18歲的馮金��是一位自閉症患者,智力只有正常人的1/3。在父母和老師的引導下,小馮積极參加體育鍛煉,不僅發掘了自己在游泳方面的潛力,也更好地融入了社會。如今,他已經具備基本的交流傾聽能力,還學會了薩克斯、太極拳。
健兒們的拼搏精神,鼓舞更多殘疾人投入到體育活動中。省殘聯理事長萬力介紹,近年來,我省聚焦殘疾人群眾性體育工作,在全省建設211個社區康復體育示範點;搭建殘疾人參與文化體育活動的平台,打造殘疾人排舞、垂釣、电子競技公開賽等特色賽事,發揮大型賽事活動的帶動作用,鼓勵更多殘疾人群眾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尋找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記者 金亦煒)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各地黨代會報告高頻詞
“十四五”,江蘇製造這樣攀“高”
連日來,全省各設區市黨代會陸續召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各地黨代會報告中出現的高頻詞彙。
前不久,《江蘇省“十四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印發實施,明確要以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培育為總抓手,聚焦自主創新、融合賦能、綠色集約、提質增效,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爭當表率,到2025年,率先建成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隨着江蘇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綠色發展、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等數個規劃相繼印發,我省“十四五”期間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已徐徐展開。
“兩個建成”,
“高質量”具象化為可感參數
“十四五”時期,江蘇製造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的路上,外遇新挑戰、內對新需求,形勢錯綜複雜。
國際方面,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加速調整,發達國家紛紛推動“再工業化”等因素,對我省鞏固製造大省和開放大省地位、深度參与國際合作競爭帶來新的挑戰。從江蘇自身而言,製造業“大而不強”的特徵依然明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舊突出,自主創新水平亟待提高,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現象突出,製造業質態亟待提升。
“江蘇經濟發展已進入創新引領加速、質量全面提升的新階段,必須堅持製造強省建設不動搖。”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周毅彪表示,《規劃》緊扣“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強調厚植江蘇製造業基礎優勢,以先進製造業集群和產業鏈培育為引領,推動江蘇製造加快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
那麼,究竟什麼是“高質量”的製造業?
《規劃》明確提出“兩個建成”――到2025年,製造業在全省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和全國的領先地位鞏固提升,實現創新高水平、製造高效率、供給高品質、結構更優化、區域更協調、環境更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高,重點先進製造業集群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率先建成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一系列具體指標,將“質量效益、創新引領、数字轉型、綠色發展”等“高質量”坐標,具象為可感可追的參數――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48.5%、42%;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2%以上;数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7%;營收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達16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000家……
周毅彪指出,敢於提出“兩個建成”,源自江蘇有攀“高”的底氣――“十三五”期間,江蘇製造業增加值達3.5萬億元、規模約佔全國1/8,貢獻全省34.5%的地區生產總值、39.1%的稅收。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分別達37.8%、46.5%,較“十二五”末分別提高8.0、6.4個百分點。
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丁宏認為,製造業是江蘇的優勢,也是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江蘇製造必須在“十四五”期間,加強自主創新,實現自主可控,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參与《規劃》制定的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柳認為,明確目標的提出,既符合江蘇製造業發展的實際,也彰顯出江蘇志向更“高”更“強”發展的決心。“對照中央要求,《規劃》中對穩定製造業比重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等重大問題着墨較多。特別是立足江蘇製造業在全國基礎較好的特點,圍繞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作出全面部署。”
集群聚鏈,
“產業航母”加速駛向“國際領先”
先進製造業集群和現代化產業鏈,正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重塑競爭優勢的新引擎所在。
早在2018年,我省就提出重點培育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新型產業航母。目前已有6個集群在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決賽中勝出、數量全國第一。“經過兩年‘試航’,產業集群已成為‘十四五’期間江蘇製造業發展的總抓手。”陳柳說。
根據《規劃》的最新部署,我省提出“十四五”時期,圍繞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64個細分產業領域,全力打造1個綜合實力國際領先、5個綜合實力國際先進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10個綜合實力國內領先的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名單中,既有新型電力和新能源裝備、工程机械和農業机械、高端紡織等我省傳統強勢產業,也有物聯網、核心軟件、新興数字產業等近年來崛起的“後起新秀”。以新興產業為導向,“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發展目標層次分明成為最大特色。
以新型電力和新能源裝備集群為例,這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集群,也是最有可能和最迫切需要實現綜合實力“國際領先”的集群。《規劃》提出“以高端化、智能化、清潔化為方向,大力發展特高壓設備、智能安全電網設備、綠色高效新能源裝備等,支持建設光伏、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基地”等總體要求。
在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集聚了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相關支持機構等成員單位超過1000家,去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施新春坦言,電力及工業控制裝備核心芯片過度依賴進口仍舊困擾着全國智能電網產業。“必須繼續以‘集團作戰’代替‘單打獨斗’,推動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6大環節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一同闖世界。”
圍繞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鏈,今年初,省領導掛鈎聯繫30條產業鏈制度已實質性啟動,目標是到2025年,形成10條以上綜合實力國際一流的卓越產業鏈;同時,我省還啟動重點產業煥新工程,推動鋼鐵、石化、輕工、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拉升產業鏈的關鍵同樣清晰明確――通過強企壯企,有的放矢強鏈補鏈。
彎道超車,
製造業“長個子”也要“長腦子”
未來,江蘇製造的國際競爭力又在哪裡呢?
專家提醒,一段時間以來,江蘇製造走的是“跟隨、模仿”的發展模式,容易陷入路徑依賴的“追趕陷阱”。同時,江蘇企業在“闖世界”時也會遇到類似“修昔底德陷阱”,受到發達國家及其企業的排斥和打壓。以經濟大市蘇州為例,儘管製造業體量很大,但一直以來並沒有形成“蘇州製造”品牌。
“製造業由大轉強,不僅要‘長個子’,也要‘長腦子’,這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義。”蘇州大學教授段進軍認為,打響“蘇州製造”品牌,要從戰略層面上從過去的“后發優勢”戰略轉向“先發優勢”戰略,從技術上的“拿來主義”轉向依靠自主創新。
不少江蘇企業已經捕捉到“彎道超車”的機會。9月27日,盛虹集團旗下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與冰島碳循環利用公司就“15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與綜合利用項目”在北京簽約,標志著全球首條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綠色甲醇―新能源材料產業鏈項目正式啟動。“公司不少自主技術工藝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穩定量產,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江蘇製造在新材料領域大有可為。”斯爾邦石化總經理白瑋說。
“‘十四五’期間迫切需要推動產業集群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丁宏認為,我省應更大力度推動数字技術、綠色技術在製造業領域的深度應用,促進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的全面變革,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創新體系,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具有江蘇特色的現代製造業體系。(記者 付 奇)
8月21日起,南京市各區相繼啟動12-17歲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8月24日,記者來到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疫苗接種點,現場探訪疫苗接種工作進展情況。
查驗健康碼、測溫后,學生在一名監護人的陪同下進入學校。記者注意到,現場用隔離帶設置了接種通道,接種者在引導下依次通過信息登記區、接種區、留觀區,無需走“回頭路”。
“平時過敏嗎?有沒有什麼病史?”在信息登記台,醫護人員正仔細詢問青少年有無疾病史和用藥史。這位醫護人員告訴記者,為青少年接種在病史問詢時會更加細緻,需要監護人簽字后才能打印接種信息單。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德育處主任苑中原告訴記者,第十三中學接種點負責本校學生及南京市科利華中學、南京市外國語學校部分學生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將為4000多名學生提供接種服務。為了減少聚集、高效接種,學校早在幾天前根據各年級的情況做好計劃,分時段、分班級接種。“我們還安排20名青年老師作為志願者,在現場引導。”
玄武區衛健委副主任田秀梅介紹,12-17歲人群接種疫苗從劑量到接種程序與成人一致,注意事項以及禁忌症也是相同的。“考慮到青少年群體特殊性,我們在各個集中接種點專門增設了有兒科工作經歷的醫護人員,併為所有的醫護人員提供專門的培訓。同時也和附近醫院聯繫,打通救治綠色通道,以應對緊急情況,請廣大家長放心。”玄武區12-17歲人群接種需求約2.5萬人,此次全區共設置6處集中接種點,計劃用4天時間完成首針接種,後續還將根據具體情況安排第二針次接種的學生專場。(蔣明睿 王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