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推窗見綠、開門有景。如今,在家門口,小巧精緻的城市公園不斷湧現,既方便了群眾就近休閑、健身,還提升了城市的顏值形象。《祖國頌 共享美好生活》一起去看看,江蘇是如何用“繡花功夫”精心打造“家門口的公園”,來不斷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的。
江蘇台記者畢然介紹,金秋時節來到淮安勺湖公園,會看見一片五彩斑斕的景象。除了有超高的顏值之外,這裏還新增了不少運動健身設施,每天清晨、傍晚都有不少市民來這鍛煉、散步休閑,享受恬靜的城市慢生活。
一位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感覺周圍的環境相當好,自己就住在這邊,每天不出來轉幾圈,都感覺渾身不舒服。
淮安勺湖公園緊鄰着淮安里運河,因“水面彎曲如勺”而得名。為了更好地滿足周邊居民運動休閑的需求,今年三月,淮安市淮安區啟動新建勺湖公園西北角遊園項目,在原有地形地貌基礎上,開展生態護坡、綠化建設和造景,增設環形跑道、休閑運動配套場地,打造出具有區域特色、富有活力的多功能公共運動空間,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一位淮安市民告訴記者,晚上有時候帶着孫女會到這裏來玩,這裡有滑梯,小孩子還可以玩沙子。這裏景色很漂亮,人到這裏來心情比較舒暢。
這幾年,江蘇加大城市綠地建設,在道路節點、小區周邊、市區街角等地,因地制宜建設、改造便民型公園綠地210個。南京江北的丁解水庫,充分利用原有水庫水源以及山體,打造出別緻景觀,昔日的“龍鬚溝”一下子變成了如今的“桃花源”。南通崇川區今年新增兩處“口袋公園”,利用城市較小空地、閑置空間,見縫插針建設方便群眾休閑娛樂的微型空間,讓原本雜草叢生的閑置地塊實現華麗轉身,市民們在家門口也能欣賞到好景緻,提升幸福感。
一位南通市民告訴記者,這邊的步道規劃挺好,老人的散步範圍明顯就擴大了,環境非常好,覺得挺棒!
出門見綠、移步見景,家門口“遊園”正成為市民休閑娛樂新體驗。據了解,2021年江蘇計劃新建、改建便民型公園綠地90個。截至目前,全省擁有國家生態園林城市9個,數量全國第一,佔全國總數的47%。擁有國家園林城市(縣城)44個,率先實現國家園林城市設區市全覆蓋。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畢然 楊帆 南通中心站 淮安台 句容台 編輯/胡超)
婁勤儉在南京檢查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情況時強調
堅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 把高質量發展的步子邁得更穩更快
9月17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南京深入企業、機場、應急隔離“首站公寓”項目建設現場和鄉村進行調研,檢查常態化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情況。他希望南京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紮實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以更加积極有效的舉措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更富創造性的實踐落實好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部署,努力完成全年既定目標任務,不斷鞏固良好發展態勢。
婁勤儉首先來到菲尼克斯(中國)有限公司新一代智能工廠考察。這家德國公司1993年進入中國、紮根南京,目前已發展壯大為擁有6家獨資公司和1家合資公司的全價值鏈跨國公司國家級地區總部。婁勤儉察看了最新投產的智能製造車間,詳細詢問疫情防控日常舉措、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產業鏈配套以及生產銷售等情況。得知在政府部門幫助下,企業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保持了正常生產狀態,發展勢頭良好,婁勤儉十分高興。他說,江蘇對外開放的大門將會越開越大,我們會一視同仁為各類企業提供優質政務服務、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希望你們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婁勤儉肯定了南京市及時出台政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的做法和成效,要求繼續圍繞產業鏈,更加系統地梳理企業需求,進一步採取服務舉措,為企業發展賦能助力。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經全面消毒后,8月26日起恢復國內航班運行。婁勤儉來到機場航站樓大廳和指揮中心,檢查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措施落實情況,了解客貨運航班恢復進展以及中秋、國慶期間各項應急準備。目前機場國內航班已恢復50%左右,旅客量恢復接近50%,“兩節”期間有望進一步提升。在聽取機場入境航班專用航站樓及相關人員閉環宿舍建設進展情況彙報后,婁勤儉說,當前國外疫情形勢嚴峻複雜,一定要着眼打持久戰來推進這項工作。要提高思想認識,深刻汲取教訓,堅決守住“外防輸入”的第一道防線,堅決守住機場安全生產的底線,對各領域各環節防控措施再靠實再過細,從本質上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儘快恢復正常運行。“寧歸來”應急隔離“首站公寓”項目位於南京臨空經濟示範區溧水片區,距離祿口機場僅3公里,建成后將具備住宿、隔離觀察和後勤服務等多種功能,既可滿足疫情防控需要,又可用於入境航班的國內外乘客和工作人員短期健康管理服務。婁勤儉聽取規劃建設情況介紹,並察看了樣板間。他強調,要积極探索“內外分開、完全獨立、封閉運行”的防輸入新機制,嚴格落實防疫標準,加快流程設施建設和改造,系統謀划建成后的運行模式,為實現“可知可控、精準防控”探索更多路徑。
第四个中國农民豐收節即將到來,江寧谷里徐家院村洋溢着豐收在望的喜慶。這個村是我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和“耕讀傳家”的文化傳承,在疫情中鄉村旅遊受到較大影響。婁勤儉察看村容村貌,走進由返鄉大學生創辦的特色民宿,與社區幹部和創業青年交流交談,了解鄉村產業發展情況,聽說鄉村旅遊已經全面恢復,周末餐飲住宿預訂爆滿,婁勤儉非常高興。他強調,在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上,江蘇也要走在前列,要把鄉村全面振興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加快實現共同富裕。
調研中,婁勤儉充分肯定了南京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付出的艱苦努力、取得的工作成效。他強調,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中秋、國慶“雙節”即將到來,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必須切實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安全穩定。今年的疫情雖然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南京良好的發展基本面和態勢都沒有改變,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決心,咬定目標不放鬆,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暢通經濟循環,確保高質量發展的步子邁得更穩更快更堅定,為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南京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高校科研院所眾多,發展資源要素密集,在全省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奮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南京市要登高望遠、不斷超越,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發揚疫情防控鍛造的優良作風,在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努力創造更具系統性、示範性、引領性的現代化建設成果,為全省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領導樊金龍、韓立明、趙世勇參加調研。 (記者 耿聯)
生態、智慧、数字高速公路路網日趨完善
低碳江蘇高速,助力綠色出行
8月25日是全國低碳日,圍繞“低碳生活,綠建未來”主題,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與國家電投江蘇電力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圍繞海上風電、陸上風電、光伏、儲能等,進一步推動清潔能源領域發展。
“江蘇交控目前運營管理全省88%的高速公路,管轄里程4280公里,擔負着踐行綠色、環保、低碳發展理念,助力‘美麗江蘇’建設的使命。”江蘇交控黨委書記、董事長蔡任傑表示,目前,江蘇交控在生態高速、智慧高速、数字交通等方面积極試點,已將綠色發展融入道路規劃、建設、養護和運營管理全過程,提升高速公路運行效率、低碳水平和生態環境,助力公眾綠色出行。
其中,寧杭高速公路江蘇段通過“借景、引景、造景、遮景”等措施,使高速公路與周圍環境有機結合;全國首批綠色循環低碳公路主題性試點項目――寧宣高速公路完成改建后,建成了綠色循環低碳公路科普展示館;鎮丹高速作為交通運輸部“綠色循環低碳主題性示範項目”創建工程,成為江蘇首條新建高速公路綠色循環低碳示範創建項目;被稱為高顏值生態景觀高速公路的宜長高速江蘇段、落地實施20多項智慧綠色應用場景的我國首條“未來高速”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今年相繼建成通車。
在建設生態高速公路的同時,ETC等技術的推廣使用也為節能減排發揮着重要作用。目前,江蘇已發展ETC用戶1900多萬,省內汽車ETC普及率超過80%,根據2020年江蘇高速路網相關數據測算,通過使用ETC,2020年全年減少交通擁堵時間約300萬小時,減少燃料消耗約2300萬升,減少碳排放量4000餘噸。
先進的養護水平在高速公路可持續發展中不可或缺。江蘇交控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已獲得養護技術創新國家專利近40項。比如,相比於傳統的銑刨重鋪技術,已研發“就地冷再生技術”,每實施1車道公里,可節省石料約800噸,節約柴油消耗約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噸,是名副其實的“碳減排”環保新技術。“我們還在全國首創‘集中養護’施工組織模式,在滬寧、江陰大橋-廣靖錫澄、汾灌、蘇通大橋、徐州東繞城等多條大流量高速公路成功實施,累計里程達到170餘公里,節約有效工期超600天,大幅減少車輛擁堵,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8萬噸,相當於3萬畝森林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與此同時,清潔能源格局已在江蘇高速公路沿線逐漸形成。據介紹,目前,全省已有96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共設置電動汽車充電站181座,LNG加氣站10座,換電站4座,基本實現新能源全覆蓋。7月,啟揚高速白米服務區啟動全省首個“零碳”服務區示範項目建設,將通過建設分佈式能源、儲能、全電廚房、智慧路燈等,應用多項節能技術,達到相對“零排放”。(記者 梅劍飛)
全面小康,是物質的殷實,也是精神的富足。歷來崇文重教的江蘇,在小康建設的道路上,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文明新風、豐富文化生活、完善社會治理……以成風化人、潤物無聲的精神滋養,讓“社會文明程度高”成為“強富美高”錦繡畫卷上的嶄新氣象。
江蘇台記者王堯說:“我現在就在張家港的雙山島,這裡是當年渡江戰線的最東端,打響了蘇州解放的第一槍。如今的雙山島,不僅是張家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態地標,更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實境課堂。”
從上世紀90年代的上街拍蒼蠅、掃馬路,到現在融入生活的志願服務、紅色基地,從獲評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到成為唯一連續六屆高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的縣級市……小康路上,張家港堅持以文明創建為抓手,不斷豐富“張家港精神”內涵,讓文明成為這座城市最亮麗的名片。
張家港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錢曉東說:“社會文明程度高,高的是理想信念,高的是思想道德,高的是文明風尚,我們的創建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具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張家港的奮鬥歷程,是江蘇持續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生動寫照。作為經濟發展走在前列的地區,江蘇屢開思想風氣之先,“四千四萬”精神、張家港精神、華西精神、“開山島”精神,一代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構成了江蘇人的精神大廈。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努力構築思想文化引領高地。一場場理論講座解疑釋惑、一檔檔理論節目深入人心,一件件新聞作品鎮版刷屏,媒體融合堅持守正創新向縱深挺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服務群眾成風化俗……一支激越高昂的新時代進行曲在江蘇吹響。
從不斷湧現的“好人”到各行各業的“最美”,從受到表彰的“奮鬥者”到規模宏大的“志願者”,從推廣張家港、馬庄等精神文明建設經驗到打響道德講堂、“八禮四儀”未成年人養成教育等工作品牌,從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典型示範群體,到建設用好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片以道德為基的文明高地在江蘇崛起。
同時,江蘇在全國率先建立法治江蘇、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指標體系,率先推行“黨建+社會治理”模式,使黨的領導覆蓋社會治理每一個領域、每一個環節。各地积極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3.6萬個群防群治組織、390萬名平安志願者活躍在巡邏防護、矛盾糾紛化解、安全隱患排查一線。人人出力、多元共治,全省群眾安全感從2011年的91.8%提高至2020年的98.74%。更高水平”平安江蘇”建設,正成為”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堅強保障。
道德發展智庫負責人、東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王珏說:“在全面建設小康的過程中,江蘇的社會文明建設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體現出一種高遠的江蘇氣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着重建立健全文化服務均等化制度、誠實守信制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製度等。同時,要加強協同治理,強化科技支撐,構建共建共治新格局,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讓‘強富美高’成為江蘇發展新征程上最美的風景。”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堯、何斐、楊爾希、張正、龔俊傑、耿昊東、郭��、顧嘯雲 張家港台、徐州台、泰州台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