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jpostdoctor.com 的 站内主页

2023
07-09

  古琴,源於自然,融於琴者

  七弦和音,聲聲入耳

  雅集會友,繪古傳今

  Guqin comes from nature and connects the player with nature。

  Its 7 strings harmonize with each other, the sound is pleasant to the ear; it brings together people in a common devotion to music, playing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 斫琴 //

  MAKING GUQIN

  在鎮江西津渡的元同齋,

  斫琴師蔡偉正專心地給古琴髹漆

  再有月余,就能出琴

  At Yuantong Room in Xijindu, Zhenjiang, guqin maker Cai Wei is focusing on painting the guqin。

  In more than a month, the guqin will be finished。

  古法斫制古琴,工藝複雜,製作周期漫長

  需要斫琴師的美術基礎、木工基礎

  一張良琴至少需要七百多個日夜

  The ancient method of making guqin is complicated, resulting in a long production cycle, a guqin maker needs to master the basics of art and carpentry。

  It takes at least seven hundred days and nights to make a fine guqin。

  用自然和神話命名琴身,

  讓琴成為天地萬物的縮影

  Name zhe body of guqin after nature and mythology, let guqin bacome a microcosm of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 音律 //

  TEMPERAMENT

  五音十二律

  古琴,用屬於自己的七根弦

  彈奏出世界上最神奇的聲音

  Pentatonic scale and twelve pitches。

  Guqin, with its own seven strings, plays the most amazing sound in the world。

  因為古琴獨有的減字譜,

  同一首曲子,不同人演奏,

  產生的藝術效果也千差萬別

  Because of guqin’s unique shorthand tablature, the same piece of music played by different people, thus producing diverse artistic effects。

  彈奏好古琴,

  需要技巧,更需要悟性

  這考驗着琴人對琴道的理解

  Playing the guqin well, requires skill, and more importantly, perception。

  This sets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guqin player’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playing skills。

  // 意境 //

  ARTISTIC CONCEPTION

  古琴是會說話的,

  說時節,說自然,說心境

  每當琴者與琴相融,

  每一聲琴音,都能蘊含萬千意味

  Guqin can speak, feature seasons, nature, and mind。

  When the guqin player and guqin are united as one, any qin sound, can contain thousands of meanings。

  對於琴者來說,

  古琴的彈奏一直以來都大有講究

  而有些經典的古琴曲目,

  將自己身處於琴曲描繪的背景中,

  韻味才能彈奏出來

  For guqin players, performing the instrument has always been very elaborate。

  Some classic guqin songs, need playe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scenes portrayed by the music, in this way, the essence of the song can be expressed。

  古琴是文人雅士的標配

  定期舉辦雅集,琴友之間共尋琴音之美

  Guqin has been the standard for literati。

  Holding the literati gatherings regularly, to find the beauty of qin sound。

  以琴會友,舉辦雅集,

  這是知音間的默契

  Guqin has been the standard for literati, guqin exchange at the gathering, is a tacit understanding between bosom friends。

  穿越三千多年,

  古琴依然鮮活在當下,

  從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流向世界,生生不息

  Through three thousand years, guqin is still alive and shines, from the ancient land of China, its music flows to the world, and lasts forever。

  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江蘇中心聯合製作的《江蘇文化名片》系列微紀錄片推出第九個篇章:古琴。作為中國獨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古琴與書畫、詩歌及文學一起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悠悠3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訴說著中華文化的輝煌與傳奇。本片通過斫琴、音律、意境三個章節“奏響”弦音序曲,讓人們置身鎮江、南通等古琴傳承基地,認識曲調優雅動聽、演奏技法複雜精妙、有着獨特譜法的古琴藝術,循着琴音,覓得藏於喧囂都市中的雅趣生活。

2023
07-09

發布會現場。江北新區供圖

  7月7日下午,2023世界半導體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南京江北新區召開。本次大會以“芯紐帶,新未來”為主題,將於7月19―21日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聚焦行業新市場、新產品、新技術。

  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吳健在發布會上表示,半導體行業作為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對於推動社會進步和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面對行業市場收縮、新興領域爆發新需求等多重因素影響,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會同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南京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等單位聯合召開2023世界半導體大會,是對江蘇省半導體行業的認可和鼓勵,也是江蘇省展示成果、交流經驗的重要平台。

  據悉,大會將邀請半導體領域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企業代表緊扣前沿熱點,剖析市場趨勢,探索前沿技術,帶來最新研究成果和觀點,為半導體行業發展獻計獻策。大會採用“3+N+1”模式,舉辦主論壇、平行論壇、專項活動、專業展會等活動,整體活動數量預計超20場。其中,舉辦高峰論壇、高質量發展企業家峰會、創新與應用峰會三場主論壇;舉辦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論壇、第六屆中國IC獨角獸論壇、2023IC設計開發者大會、第二屆先進封裝創新技術論壇、第四屆國際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高峰論壇、EDA/IP核產業發展論壇、电子氣體安全研討會、“芯”趨勢論壇、半導體投融資論壇、“江北之夜”交流會等多場平行論壇和專項活動。

  大會將首次發布《2023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與市場自由度國別排名研究報告》;集結長三角三省一市半導體行業協會,聯合發布《長三角集成電路融合創新發展(南京)宣言》,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本鏈協同發展。此外,大會已經完成“2022―2023集成電路高質量發展優秀園區、市場與應用領先企業、優秀產品與解決方案”“2022―2023第六屆IC獨角獸企業”等系列評選活動,各項評選結果將於大會期間進行揭曉和頒獎。

  大會還將同期舉辦大型專業展覽,展覽面積達20000平方米,設立IC設計、封裝測試、製造、設備與材料4大重點展區以及人才專區,參展企業將為觀眾展示半導體行業先進技術、高端產品。展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按照“全網絡、寬渠道”的思路,促進科技產品與商業模式有效結合。

  南京江北新區研創園黨工委委員周榮表示,自2019年首次舉辦以來,世界半導體大會已經成長為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會議。本次大會統籌策劃、提早謀划、按時推進,在組織策劃、活動內容、嘉賓邀請、研究成果、展覽展示等方面的籌備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江北新區將按照大會總體方案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繼續落實重要嘉賓邀請工作,全力做好大會召開準備工作。

2023
07-08
2023
07-08

  揚州人,“好勝”一下又何妨

  □ 金沙人

  拙文《讓揚州既“好看”又“好勝”》刊出后,有人對“好勝”一詞頗有微詞。對此,我心悅誠服接受批評,但囿於才疏學淺,實在找不出一個能替代的詞彙,只能勉為其難、差強人意,用“好勝”表達對揚州人的急切期盼。

  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揚州人溫文爾雅,揚州生活逸當悠閑,這些既是千年修成的城市習性,也是外地遊客羡慕的生活方式,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整天沉迷於此,把居家“慢生活”與工作“快節奏”簡單地對立起來,就與時代脫節、與社會違和了。毋庸置疑,揚州這麼多年發展很快,有目共睹。但走出去看看,會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發展、人家也在發展,過去“看不上”的兄弟城市,正在以後來者居上的姿態不斷超越,其發展的質量、外在的觀感,都會讓你坐立難安。

  市委提出破除“居中思維”為什麼會引起強烈反響?坊間議論熱火朝天,媒體討論不亦樂乎,表明揚州從上到下都有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危機感和緊迫感。特別是《揚州日報》的《堅決摒棄“居中思維”》《“嗷嗷叫的小老虎”》《領導幹部既要“挂帥”又要“出征”》系列評論,把破除“居中思維”的大討論引向深入。《揚州晚報》“大家說”專版也順勢而為,發表了很多引發熱議的文章。《“小逸當”精神狀態不可取》《不爭一流,居中也難》《“打開”景區正是當務之急》等文章,表達了揚州人應該換種活法、力爭上游的強烈情感。王正宇的《標兵、追兵及其他》,懷着愛之深、議之切的熾熱情感,對“居中思維”進行了剖析,提出要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敢於彎道超車、逆勢上揚,跨越追趕、後來居上。

  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評論,吐露了大家共同的心聲,揚州必須破除“居中思維”,敢於向高處攀,勇於與強者比,在高質量發展的比拼中擺脫中游,力爭上游,為城市積蓄後勁,為人民造福;傳遞了明確的信號,人民群眾對“居中思維”不滿意,必須動起來、跑起來、衝出來,凡事不再慢慢來,遇事不再等等看,拿出敢拼的狼性勁頭,像只“嗷嗷叫的小老虎”,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見困難就上、遇矛盾就解,不退縮、不推諉、不扯皮、不自滿,把力爭上游的勁鼓得足足的。

  有“愛拼才會贏”的勁頭,勢必會有跨越發展的美好前景。在這過程中,可能會有衝破“舒適區”的陣痛,也可能會有打破“慢慢來”的不解,更有可能會有對“溫吞水”沉悶工作局面的衝擊,甚至還會有“樹大招風”的冷嘲熱諷。讓揚州既“好看”又“好勝”,只是一個願望,真的爭先好勝還要靠堅持不懈的拼搏。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不說大話,不放空炮,實在做事,是優良的品德,但不敢超越,不會爭先,循規蹈矩,則是幹事的大忌。對爭先進位想都不敢想的人,還能指望他迎着困難上、頂着風雨走?還能指望他打破僵局、開創新局?還能指望他走在先、走在前?這本身就是“居中思維”的具體體現。

  好勝是外界對一個人處處都想勝過他人的評價,根子深處,還是一種爭先進位的精神。可以講,沒有好勝心就不可能有爭先的念頭、超越的勁頭,就不可能有擺脫後勁、衝出中游、力爭上游的生動局面。百舸爭流、千帆競發,我們正在破除“居中思維”,“好勝”一下又何妨?在這關鍵時刻,應拿出拼搏的勇氣,從中游中拼殺出來,向黨和人民交出高質量發展的滿意答卷。

2023
07-08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造雙向開放樞紐

  江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拓展更大空間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的重大任務。牢記總書記囑託,江蘇堅守實體經濟,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拓展更大空間。

  江蘇台記者楊爾希:在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半導體材料企業――中環領先,記者看到企業的半導體硅片尺寸和門類非常得齊全,從四英寸到十二英寸一應俱全。

  作為國內領先的半導體硅片製造商,中環領先目前正全力推進智能製造升級。在生產車間,AGV智能車來回穿梭,而智控中心則實現了各類生產要素的高度可控,生產運營效率不斷提升。

  中環領先12英寸工廠廠長郝小輝告訴記者,在關鍵技術產品性能質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為全球主要的数字邏輯芯片、存儲芯片生產商供應產品,高鐵列車的大心臟,IGBT芯片就用到了中環領先生產的大硅片。

  以像中環領先這樣取得技術突破的企業為鏈主,無錫不斷拓展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深度和廣度,目前已經匯聚鏈上企業超過400家,打造了完整覆蓋集成電路產業各環節的產業集群。2022年,無錫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兩千億元,產值佔全國的八分之一。

  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左保春說,對鏈主企業實施一企一策,通過鏈主企業的壯大發展,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同時圍繞鏈主企業,打造生態圈的活動,來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形成上下游協同發展的格局。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江蘇高標準推進10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和16個省重點集群建設;出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實施方案;聚焦“1650”現代化產業體系,积極實施集群築峰等八個行動計劃……一系列“強支撐”的舉措,正不斷提升江蘇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築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

  另一方面,從鼓勵外資發展研發中心、總部經濟,到醞釀出台《江蘇省外商投資條例》,江蘇錨定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不斷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今年1-5月,江蘇實際使用外資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在蘇州,總投資3億美元的舍弗勒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作為當地最大的德資企業,自1995年落戶太倉以來,企業累計在太倉投資超110億元,年產值突破200億元。

  舍弗勒大中華區企業傳播與市場部總監李佑美介紹,公司在太倉的布局從單一的零部件到現在新能源汽車整體的子系統,圍繞着中國市場的發展,完善自己的布局。長三角這些非常好的、完善的供應鏈資源,這為公司整體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態。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江蘇以更實舉措把握主動。舉辦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促消費活動,着力恢復擴大消費、增強發展內生動能。1-5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06.5億元,總量位居全國第二。

  以大視野謀篇布局,統籌推進區域重大戰略。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南京都市圈規劃成為首個國家批複的都市圈規劃;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走深走實;“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高質量推進;高標準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楊爾希 馮水清 尹美又 劉康亮 耿昊東 郭� 周雷 無錫台 太倉台 編輯/胡超)

2023
07-08

  根據省委統一部署,十四屆省委第三輪巡視採取壓茬推進方式,分兩個批次進行。日前,11個巡視組已完成向第二批被巡視的26個縣(市、區)和3個國家級開發區進駐。

  被巡視地區分別召開省委巡視進駐動員會。會上,省委各巡視組組長作動員講話,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巡視工作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對巡視工作最新部署提出要求,通報了十四屆省委第三輪巡視的工作重點及任務。

  本批巡視對26個縣(市、區)開展常規巡視,對3個國家級開發區開展提級巡視。省委各巡視組將圍繞政治巡視“四個落實”要求,重點聚焦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聚焦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聚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聚焦巡視、審計等反饋問題整改,深入開展政治監督,着力查找政治偏差。

  省委巡視組將在被巡視地區現場工作兩個月左右。巡視期間,設專門值班電話、接收短信手機、專門郵政信箱、电子信箱等,主要受理涉及被巡視地區領導班子及其成員、下一級主要負責人、相關重點崗位幹部(含已離退休、已調離)的問題反映。巡視組在第二批被巡視地區受理信訪時間截止到2023年8月28日,每天電話受理時間為8:00―18:00。其他不屬於巡視受理範圍的信訪問題,將按規定轉交被巡視地區或有關部門處理。(記者 顧敏) 

2023
07-07
2023
07-07

  中新网江苏新闻7月6日电(甘静芸)7月5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3年江苏省舞台艺术优秀青年人才(舞蹈、杂技)研修班在南京正式开班。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江苏省舞台艺术优秀青年人才研修班以三年为一周期,分门类、分阶段举办人才遴选和研修活动。本次研修班针对舞蹈和杂技两个艺术门类,面向江苏专业文艺院团、艺术院校和民营文艺团体开展选拔工作,共遴选出45名舞蹈、杂技专业优秀青年编导,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特点。

  该研修班设有专业课、公共课、实践课、观摩课,师资配置均衡。今年11月,该研修班将开展学员汇报展演活动,全面展示研修成果。(完)

2023
07-07

  奏響新時代的“弦歌之治”

  ―― 江蘇人文經濟學新實踐

  □ 新華社記者 劉亢 蔣芳

  蘇州網師園內有一處“殿春�m”,三扇後窗外分別栽種芭蕉、竹子和臘梅,透過一扇門宇,三種截然不同的畫面盡收眼底,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小園極則,巧於因借。在江蘇,由有限空間創無限可能,不止園林。虎踞龍盤之南京、人間天堂之蘇州、淮左名都之揚州、中國近代第一城之南通……大江大河大海吐納交匯,孕育出13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更以佔全國1%的陸域面積、6%的人口,創造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人文鼎盛、經濟領跑、山川俊秀,構成一組回望歷史、理解當下、眺望未來的長鏡頭,在縱貫5000年華夏文明的尺度上熠熠生輝。

  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以古之規矩,開今之生面。進入新時代,江蘇以文化賦能經濟,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以經濟活化文化,塑造文化時代生命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走上了一條物質富足、精神富有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堅持“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人文與經濟交融共生,相得益彰,匯聚成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磅礴力量。

  雙向奔赴,城以文“名”

  今年5月,勝科納米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大樓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封頂,當日就與日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等8家國際頂尖儀器設備商簽約,聯合共建勝科納米總部實驗室,展現其紮根中國、深化合作的決心。作為江蘇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蘇州工業園區現已匯聚外資研發中心200多家、跨國公司總部118家。

  作為中國的“對外開放窗口”,蘇州工業園區肇始於1994年。那年,中國與新加坡兩國代表就園區合作事宜,在始建於南宋的網師園內反覆談判。激烈討論后雙方下樓散步,觀一池碧水、聽一曲評彈,蘇州獨有的文雅讓博弈頓時變得柔和。換景也換心境,最終打開了這扇江蘇擁抱全球的門窗。

  長江萬里,支流數百,僅110公里長的秦淮河因“文”著名,因“文人”興盛。秦淮河畔的江南貢院自建成到科舉廢止,共走出80多名狀元、1萬餘名進士。

  江左英才,斯文在茲。秦淮河畔依舊綠窗朱戶,1210家科技型企業落戶“秦淮硅巷”,涉及物聯網、通用航空、智能製造、电子信息等產業。朱自清筆下的那些“古董鋪子”里,收藏最活躍的創意,也集聚最前沿的創新。

  歲月流轉,唯美江蘇與富庶江蘇始終雙向奔赴、共生共榮,交融激蕩生生不息的城市脈動。

  “所謂名城,既要歷史悠久更要保有獨特韻味,江蘇可謂得天獨厚。”江蘇省文旅廳廳長楊志純說,長江自西向東流經江蘇8個城市,大運河自南向北貫穿江蘇8個城市,兩大中華文化標識在此交匯,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楚漢文化在此交融,財富、知識、技術、人才在這裏流動,孕育出座座錦繡名城,建城史超過2500年的就有五座。

  華夏九州,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著名作家恭弘=叶 恭弘兆言感慨,江蘇不僅有五個名字裡帶“州”的地級市,而且揚州、徐州還與古代九州之名一致,足見傳承有脈。

  文有脈,行必遠。瀕臨太湖,北依長江,京杭運河南北縱貫;擁有兩萬餘條河道、401個湖泊的蘇州緣水而興:春秋時期造船勃興,航運起步;漢代以來興修水利,農業興盛;隋朝開鑿運河,發展漕運,樞紐初成;唐宋以降,港口雲集,市集密布,躋身江南雄州,財賦甲於天下。

  一架綉綳,十指春風。如今,自寒山寺出姑蘇城西行20多公里,太湖之畔有全國最大的蘇綉生產和銷售中心鎮湖街道,其頂級技藝雙面綉形象詮釋蘇州魅力:一面江南氣韻濃厚、人文鼎盛,一面產業地標聳立、經濟繁榮。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開啟了揚州因“運”而生、因“運”而盛的歷程。自春秋築城,漢置郡國,隋通運河,唐開港埠,至宋元烽火,明清興衰,揚州幾度富庶繁華,歷盡廢池喬木。僅在唐代就有150多位詩人寫下吟詠揚州的詩篇超過400首,從張祜筆下的“十里長街市井連”到杜牧吟誦的“春風十里揚州路”,盡顯當時中國東南第一大城市、國際貿易港口的開放繁榮。

  望運河帆影、枕長江濤聲,詩畫揚州光彩依舊:瓜洲古渡、運河三灣、瘦西湖等“運河十二景”串珠成鏈;始建於明代的文昌閣重檐攢尖,仍是城市地標;古籍修復、園林修造、古琴製作等傳統非遺不僅保存在博物館,也“活”在皮市街、仁豐里等街巷間。

  經濟是城市的體格,人文是城市的靈魂。夫子廟文化街區矗立着一塊“天下文樞”牌匾,不僅是當下網紅打卡地,更是這座城人文底蘊的象徵。六朝時期的南京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與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

  今天的南京依舊因英才薈萃而名。全市共有53所高校,包括1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寧兩院院士96人,每10萬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3.52萬人,均位居全國前列。“人才第一資源”上的獨特優勢,為創新第一動力提供了豐沛的內勁。2021年,南京獲批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全域創新、協同聯動、產城融合,加速構建科創新格局。

  江蘇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全國百強城市;在歷年百強縣和百強區的榜單上,江蘇有近一半的區縣入列,為小城掙足了“面子”;而真正走進當地博物館、紀念館,方能讀懂這些城市的“裡子”。太湖西岸的宜興風景秀麗,先後走出32位兩院院士、100多位大學校長、上萬名教授學者,“一邑三魁”“一門九侯”等佳話流傳至今。在江南特有的人文精神熏染下,一批又一批大家引領中國藝術走向世界,徐悲鴻在國畫中融入西畫技法,吳冠中在“油畫民族化”和“國畫現代化”兩個方面均有突破,錢松�牆�時代精神灌注於筆墨意境之中。而在運河之畔的高郵,作家汪曾祺則滿懷摯愛之情,用文字向人們述說故鄉風物的美好,感慨“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千百年來,南北交融、古今熔鑄、人文經濟相生相融的淬鍊,造就了江蘇獨特的氣質。一面看,是古典精巧、韻味無窮;另一面看,是追求極致、探索無限。一面看,是勤勉務實、靜穩從容;另一面看,是開放包容、敢為人先。“這正是江蘇在不同發展階段都能快人一拍搶佔先機、贏得優勢的精神密碼和文化自信。”江蘇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說。

  相互生髮,業以文興

  一塊長44米、高10米、直徑23米的LED弧形巨幕開啟,營造出令人驚嘆的視覺奇觀。6月底,由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和無錫國家数字電影產業園共同打造的“電影級巨幕拍攝屏”投入使用,標志著國內首個5G智慧虛擬拍攝聯合實驗室成立。

  十餘年前,這裏還是無錫最大的軋鋼廠――雪浪初軋廠。“高耗能產業的‘退’換來電影工業產業鏈的‘進’。”無錫國家数字電影產業園黨委書記施娟說,園區已集聚了博納影業、星皓影業、墨境天合等800餘家國內外知名数字文化企業,形成年拍攝80至100部、後期製作200至300部影片的能力。

  科技一往無前,文化則要瞻前顧后,在江蘇,二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蘇州擦亮“最江南”的文化IP,駛入城市文化競爭的快車道。目前,滸墅關古鎮蠶里街區、“平江古巷”中張家巷老宅、“虎丘夜遊”項目已投入運營,“吳門望亭”大運河文體館、盤門城牆夜景提升、石湖景觀改造提升等項目已建成,以“江南文化”重寫江南故事。

  從“伏羊夜市”到“國潮漢風”,“兩漢文化發源地”徐州圍繞“漢文化”布局,將文旅發展重點放在賡續文脈上。近年來,創作大型實景劇《大風歌》,舉辦全國漢服設計大賽、模特大賽,創辦漢文化旅遊節,突出“漢文化、徐州味、煙火氣、時尚潮”元素,推動漢服、漢禮、漢樂、漢舞等漢文化符號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迭代、人才創新……2021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5907億元,佔GDP比重達5.03%,增加值總量穩居全國第二位,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江蘇省促進文化產業競爭力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6%,並把“兩中心三高地”列為新願景,即积極打造文化科技融合中心和文化創意設計中心,建設有競爭力的內容生產高地、文化裝備製造高地、文旅融合發展高地。

  在江蘇,經濟活化文化,文化也能賦能經濟。

  ――厚文之“道”與精工之“技”融為一體。“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而雅之。”古人如此形容蘇州時尚。不久前,以“有巢”為主題的宋錦成衣亮相2023中國國際時裝周,悠久文化融入現代服飾,韻味格調驚艷全場。“文化之絲”盛而不衰,“科技之絲”亦名揚天下。亨通集團從鄉鎮電纜廠起步,以光纖發力,搶位產業新賽道,成長為全球光纖通信三強,已建立12個海外產業基地,自主研發的超大尺寸光棒,拉絲長度全球第一。

  無獨有偶,化金條、拍恭弘=叶 恭弘、做捻子、沾捻子、打開子、裝開子、出具、切箔……國家級非遺“南京金箔鍛制技藝”代代相傳,除了廣泛應用於雕塑、工藝品、書畫等方面的貼金裝飾,其核心技術在國防、航天等領域也能一展風采。

  一部蘇作流光史,半部中國製造史。“蘇工、蘇作就是當年的專精特新。”蘇州市市長吳慶文一語道破經濟發展里的人文傳承。目前,蘇州已累計培育17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到2025年,全省計劃累計培育製造業單項冠軍3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

  ――經世致用的人文傳統與務實惟新的實踐思維一以貫之。17世紀後半期,以崑山人顧炎武為首的實學派反對明末空談心性的空疏學風,提出經世致用的見解主張、身體力行的實踐態度,領風氣之先。這一樸素的唯物論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民族危難之際,南通人張謇選擇實業救國路線,作為民族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至今影響當代企業家實幹創新,實業報國;改革開放年代,無錫人胡福明作為主要作者撰寫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在全國掀起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江蘇堅持先行先試、在實踐中創新;進入新時代,江蘇更加註重鍛造實體經濟看家本領,重視科技創新創造,已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40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國13.7%、全球近4%……

  不僅知識分子有修齊治平、惠民利民思想,企業家亦有居安思危、家國一體的奮鬥精神。古鎮盛澤曾以“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譽滿於世。鎮上的恆力、盛虹,分別從織造和印染小廠起家,沿產業鏈上拓下延,雙雙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生動譜寫了保持“恆心定力”,終見“盛世長虹”的產業傳奇。早已穩坐行業龍頭多年,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卻說“還要不斷突破,以永不止步搏擊全球市場”。

  ――文化交流互鑒與競逐全球的開放基因一脈相承。地理上的“江尾海頭”、經濟上的“天然良港”、人文上的“衣冠南渡”,讓長江江蘇段成為南北方文化、東西方文明交流前沿。千百年間,不同屬性、不同時段、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疊加、碰撞、交融、創新,既孕育了江南、江淮、江海三個基本文化形態,也形成了在吸納中揚棄、在融合中創新、兼收並蓄吐故納新的文化特質,成為今天江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展文明交流互鑒的價值支撐。

  蘇州從2014年主辦國際聲樂藝術節,招錄全球優秀青年歌唱家齊聚蘇州共饗文化盛宴。近十年的耕耘結出碩果,今年1月,來自10個國家的15位歌唱家,在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的伴奏下用漢語演繹《靜夜思》《將進酒》等唐詩,為觀眾奉獻一場東方詩歌與西方音樂交相輝映的視聽盛宴。下半年,費城交響樂團又將回訪蘇州獻上演出,人文上的交流互鑒,在中美兩國藝術家的演繹下化作一場動人“迴響”。

  創造性轉化,賡續文脈;創新性發展,活化傳承。“注重傳承人文精神、激活時代價值,將其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說,新征程上,江蘇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託,以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建設為引領,推動文物和文化遺產在有效保護中活起來,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打造新時代江蘇文化標識,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貢獻江蘇力量。

  人為標尺,弦歌浩蕩

  常熟人言子是孔門七十二賢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弟子,后葬於虞山。這位道啟東南的“南方夫子”倡導以禮樂教化人心,“弦歌之治”後世尊崇千年,使得海拔不到300米的虞山成為江南文化高峰。

  “綿世澤莫如為善,振家聲還是讀書。”小城常熟歷來藏富於民,發軔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千億服裝城,從馬路市場起步,實現了“興一方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地百姓”,如今的常熟人均存款達27萬元。或許是自古富庶殷實,常熟人很少以領跑的經濟指標沾沾自喜,而是把教育上升到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高度,“崇文”刻入基因。

  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文化豐盈程度成為衡量百姓幸福指數的重要尺度。

  江蘇大劇院的原創民族舞劇芭蕾舞劇《紅樓夢》,開票即售罄;南京保利大劇院引進的法語版《羅密歐與朱麗恭弘=叶 恭弘》開票五分鐘就被搶光。今年第一季度,南京市演出數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55.6%。在業內人士看來,南京演出市場在全國位於前三名,是上海、北京之外的演出第三城;如果一部劇沒來南京,那就不能說是成功的。

  “過去,看劇、看展,是‘嘗鮮’高雅藝術,現在藝術成為高品質生活的一部分,給城市的考驗是,要供給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文化產品。”南京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鞏升林滿是自豪。

  為心儀的好戲去搶票,為期待已久的展覽去排隊,收看戲曲名家直播……在江蘇,藝術點亮美好生活,經濟持續反哺,漸成良性循環。據統計,近3年來江蘇省財政累計投入超10億元,支持全省120餘家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去年,全省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2000餘個,接待觀眾超5000萬人次。持續加大對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等重點考古項目支持力度,常州寺墩遺址等地域考古探源工程持續推進,重大成果不斷湧現。

  “我們致力於讓精品展從‘限定’變為‘常態’。”蘇州博物館館長謝曉婷介紹,蘇州博物館西館設置常態化“臨展廳”,注重傳統文脈挖掘、延續的同時,也在嘗試解答“博物館與現當代藝術交融”的新課題。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告訴記者,從零藏品、零展品,到建成並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精品獎,該館已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誌性項目,每天1.8萬張預約門票常常“秒空”。

  發展為了誰,這是發展價值取向的根本問題。進入新時代,江蘇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指向,追求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

  電針儀、艾灸盒、理療床,常州市武進區河南村衛生室的醫療設備不斷增加,大學生村醫王娥有了更大用武之地:從只能看頭疼腦熱小病,升級為監測村民健康、提供康養理療。像王娥這樣的大學生村醫,武進區有200多位。“赤腳醫生”轉為備案制鄉村醫生,村醫收入增加,村民幸福感提升。

  從生存型、保障型向改善型、品質型轉變,百姓生活更加便利、更有保障。在全國率先開展高值醫用耗材聯盟集中帶量採購、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90%、護理院數量佔全國總數近40%……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南京扇骨里鄰里生活中心,居民可以自助辦理身份證、進行簽注;無錫市長安街道,部分核酸小屋改造成匠人便民服務站,理髮、縫補、磨刀等“小修小補”回歸……規模適宜、軟硬兼備、功能完善的“完整社區”,添力“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成為煙火氣十足的美好家園。

  細“治”方能入微,參与度決定滿意度。在宿遷,百姓坐着說,幹部站着聽,一次次“廣場夜談”成為“民聲”直通車;在張家港永聯村,通過代表大會議大事、議事團體議難事、樓道小組議瑣事、媒體平台議醜事,鄉風文明漸入人心;南京泰山街道,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實時調度全部網格,“區塊鏈+人臉識別”助力小區治理便捷高效。

  推窗能見綠,轉角遇到美。隨意走進無錫一條街巷,就可能發現藏在轉角處的文保建築;揚州大大小小的書店、圖書館分佈在城區各處,無論何時都有人在逛;行走江蘇各地,歷史和文化自然而然地融進城市肌理,無時無刻不帶給人豐富的生命體驗。

  講到中華文化,人們想到故宮、長城、天壇等國家象徵之餘,也會嚮往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等生活煙火。而這些與人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元素、最能喚起人內心個體認同的文化資源,大多屬於江南。

  “千年積澱形成的文化腔調,不僅收藏在博物館,更浸潤在蘇式生活中。”在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看來,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最醒目的標識之一,人文經濟相融共生,為的是成果全民共享、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新時代的“弦歌之治”,以人文精神、人文關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彰顯文明成果,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禮記・禮運》有載,孔子與言子關於“大同小康”的討論,傳遞儒家的社會理想和政治主張,寄託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1983年早春,鄧小平同志視察江蘇后,以蘇州為例證,系統闡述了小康目標內涵,再次點燃了小康這個千年夢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赴江蘇,親自擘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宏偉藍圖,賦予“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又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的殷切希望。

  跨越千年的夢想與奮進“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竟如此神奇地在這裏交匯,新時代的“弦歌之治”再度奏響。

  “經濟發展以社會發展為目的,社會發展以人的發展為歸宿,人的發展以精神文化為內核。”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表示,正是幾千年來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靈魂深處的大同理想,讓我們自強不息;正是始於45年前的改革開放,讓我們敢為人先;正是新時代“強富美高”藍圖,引領我們始終走在前列。“今天,我們要努力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書寫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江蘇答卷。”

  (原載7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

2023
07-07

  利用非遺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將建成100個非遺工坊

  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於建設非遺工坊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從廣泛吸納就業、培養優秀人才、提升創新能力、拓寬營銷渠道、加強宣傳推廣等方面對建設非遺工坊提出一系列具體要求,提出到2025年,全省建成各類非遺工坊100個。《江蘇省級非遺工坊申報設立指南》同步印發,明確省級非遺工坊設立條件、標準、程序等內容。

  非遺工坊,是指依託非遺代表性項目或傳統手工藝,開展非遺保護傳承,依法註冊或登記的經營主體和生產加工點。意見提出,充分發揮非遺資源和非遺工坊優勢,將其作為拓寬就業渠道的重要載體;推動非遺保護傳承與地方實際有機結合,大力開發手工製作、加工製造等居家就業、靈活就業崗位;聚焦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群等,優先吸納其到非遺工坊就業;加強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深化產業聯動,推出“非遺+”“+非遺”系列產品;支持鼓勵非遺工坊進旅遊景區、進歷史文化街區搭建製作體驗銷售平台等。(記者 付奇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