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中新網江蘇新聞11月18日電(顧鋒明)“沿海風電彙集送出主要由沿海二通道承擔,鹽城境內的500千伏射陽、豐海輸變電工程均已進入收尾階段,將於12月中旬前全部投運。”18日,國網鹽城供電公司發展部副主任邵林介紹。
鹽城,作為江蘇唯一的地市級高比例新能源運行示範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已突破1000萬千瓦,“十四五”期間將突破2000萬千瓦。由於獨特的海上資源優勢,海上風力發電尤為突出,國網鹽城供電公司主要從服務海上風電接入、送出、消納三個層面打造“海上三峽”風電接網消納示範。
邵林表示:“‘江蘇東部過江通道加強工程規劃’中鹽城境內2座±50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站址、廊道,我們正全力對接推動政府在‘十四五’國土空間規劃里落實。屬地內220千伏海上風電配套送出工程已逐步進入投運期,射陽海上南區H1、龍源大豐H4、H6,以及國能大豐H5風電送出工程均將於11月底與沿海二通道工程同步投運。”
據國網鹽城供電公司相關人員介紹,沿海第二通道作為沿海新能源消納和輸送的咽喉要道,將為江蘇新能源消納和負荷調配提供“綠色通道”,成為長三角地區“北電南送”和西北部清潔能源入蘇、入滬的另一條主要通道。該通道的建成可提高海上風電送出能力約640萬千瓦,預計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76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31.8萬噸。預計每年輸送綠色清潔能源達173億千瓦時,拉動上下游產業產值累計達200億元,支撐地區國民生產總值2750億元。該通道投運后,將與前期投運的江蘇電網東二通道、西三通道形成合力,打通新能源輸送新路徑,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綠色動能,更好地助力江蘇綠色低碳發展。
據了解,國網鹽城供電公司還從技術研究、實踐推廣兩方面着手,探索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構建包含短期、超短期與實時的多時間尺度省地協調優化控制系統。建設支撐新能源高效消納的協調優化控制系統,編製完成《儲能應用場景及效益評價研究》報告,對新型儲能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開展探索研究。同時,完成射陽港20MW/100MWh全釩液流儲能電站選址工作。(完)
中新網江蘇新聞11月18日電 (馬夢希)為進一步推進全民閱讀工作,滿足和方便居民多樣化的閱讀需求,今年以來,無錫市新吳區新安街道凈湖社區搭建“閱讀空間”文化服務平台,通過打造新型閱讀空間,開啟“全民閱讀”新模式,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凈湖“閱讀空間”位於新安街道凈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佔地面積達500平方米,涵蓋圖書閱覽區、休閑體驗區、电子信息共享區以及有聲圖書區4個區域。“閱讀空間”內收錄實體書籍4000餘冊,開通線上閱讀專欄16個,包含“文化國學”“歷史人文”“榜樣故事”“親子兒童”“健康養生”等10個有聲圖書欄目,開闢“百姓故事匯”“凈湖好榜樣”“多彩凈湖人”等6大具有區域特色的有聲板塊,為廣大居民群眾構建了一個“高品質、有溫度、有深度”的“閱讀空間”。
凈湖“閱讀空間”的建立,在給居民提供免費看書閱讀場所、滿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激發居民閱讀积極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極作用。今年,“閱讀空間”根據社區居民群眾需求,引入2家專業的社會組織開展親子繪本閱讀、傳統文化培訓等項目,並通過社區黨總支引領,培育出喜悅讀書會、國學文化誦讀、湖韻women+女性成長力課堂3個閱讀項目,累計開展閱讀活動30餘場,服務居民800餘人次。
多元化合作是凈湖“閱讀空間”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方面,“閱讀空間”與凈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協同共建,积極鏈接凈湖“益心”公益聯盟資源,開展圖書公益捐贈、讀書沙龍、紅色電影展播等活動;另一方面,“閱讀空間”依託凈湖“HUI”客廳黨建創優實踐項目成果,引導社區“能人達人”承接室內站室運營,先後在“閱讀空間”內打造了由社區“能人”管理運營的公益文化站室,為“閱讀空間”持續注入活力。(完)
江蘇發布首批10個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
“老樹”何以綻“新藤”?
近日,省商務廳公布了首批10個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名單。這些集聚區為何能上榜?轉型的“訣竅”是什麼?記者進行了調查。
嵌進產業鏈,生命力更旺盛
“雲想衣裳花想容”,常熟雲裳小鎮電商產業集聚區以“雲”為媒,促“裳”發展,依託雲計算、工業互聯網、AI等技術,促進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為何能入選首批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這離不開產業基礎的雄厚。”常熟市莫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負責雲裳小鎮日常運營的公司黨支部書記龔良說。
江蘇衫數科技集團是入駐企業之一,通過SaaS系統切入、數據中台賦能,為服裝產業零售端和生產供應端提供数字化協同與数字化決策服務。“目前衫數科技已聚合服裝上下游企業超1萬家,平台上企業年成交額約600億元。”公司創始人向清華說,以往供應商不知道零售商需要多少貨,零售商也不清楚供應商備了多少貨、有哪些款式,通過提供一個信息化的平台,可以清楚看到零售商賣什麼、賣多少,供應商生產什麼產品、庫存如何,最終雙方在線完成交易和履約。
南京高淳固城湖螃蟹產業集聚區,2021年全區螃蟹電商實現銷售額超6億元。“嵌進產業鏈,生命力更旺盛。”高淳螃蟹城電商運營負責人張明龍介紹,他們通過“產地碼、追溯碼、流通碼”三碼合一技術完成了固城湖螃蟹全產業鏈品質控制,為全區電商主體提供了產品差異化通道。
記者發現,首批10個縣域的產業其實都是發展多年的老產業。沭陽縣新河電商產業集聚區是全國最大的家庭園藝“淘寶村”集群,全鎮現已發展網店1.1萬家。“新河有400多年的花木種植歷史,是宿遷花木發源地和主要集散地,在鎮內外發展花木20餘萬畝,其中乾花、月季、稻草工藝、園藝資材等產業基地全國最大。”宿遷市沭陽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河現已建成千萬元以上投資高效農業項目18個、百畝以上高效花木基地56個,這些市場全面對接全國各大花木產品生產基地,形成了完整的產品供應體系。
睢寧縣電商轉型示範區,2021年產業銷售額達到232億元,網店2.7萬餘家,帶動就業近6萬人。“我們通過整合當地傢具生產企業,實行統一代管,實現產銷分離,讓網商專註自身的銷售能力拓展及產品推廣。”江蘇萬沙家居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潘波說,截至目前,萬沙已完成13家工廠26條產線整合工作,形成月供6500萬元產能資源。
和簡單網店說“no”,線上線下兩手抓
2021年,揚州維揚經濟開發區電商產業集聚區累計實現電商交易額超過120億元。揚州利達玩具有限公司的主要經營產品由傳統手工玩具轉變為具有一定自主設計的家居用品。“以前公司只負責款式打樣,是一個生產的角色,客戶每次都要貨比三家,從打樣到最後生產出來需要3個多月,不僅浪費時間,利潤空間也較小。自從與新產業電商相融合,通過各類電商平台拓展銷售渠道、各類線下活動認識國外設計師等,大大提升了效率。”公司總經理劉旭冬說。
“今年桃花季,陽山出於疫情防控的考慮安排線上觀花,鼓勵線上交易,桃農通過電商和直播目前已訂出部分。”無錫惠山區陽山鎮電商產業集聚區相關人士說。“如今做電商尤其是縣域電商,不是簡單地開個網店,而是大平台下的組團銷售,線上線下融合的交易模式。”“蜜桃匠”品牌創始人陸鈺琳說,在線銷售目前佔了大部分,曾經他們利用公眾號進行了桃樹認養的推廣,短短一天時間就有100棵水蜜桃樹被認養。
南京高淳固城湖螃蟹產業集聚區,入駐規模電商企業超過50家,通過載體為全區近5000個螃蟹電商從業者提供品牌及電商服務。“以線上引流、線下跟進、全渠道運作的模式,助推本地產品走出去,外地產品引進來。”南京大可有物新零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芮萍說。
東海水晶電商產業集聚區,匯聚了一大批優秀水晶電商商家、電商主播和跨境主播。江蘇東海水晶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正強介紹,公司僅用短短4個小時的跨境電商直播,就向英國客戶賣出上千美金的水晶產品。
“過去大部分水晶工藝品都是通過經銷商或者展會等線下形式銷往海外,很多村民基本不會有接觸外貿的機會。近兩年,隨着跨境電商,特別是跨境直播的興起,水晶的出口生意逐漸由線下轉向線上,不僅沒有因疫情而停滯,生意反而更加紅火。”江蘇捷晶水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麗娜告訴記者,為幫助跨境主播解決沒貨源、沒直播場地等問題,捷晶公司投資建設了東海水晶跨境電商交易中心,為東海水晶跨境電商中小創業者賦能。
直面瓶頸,轉型有高招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縣域產業電商需要着力打通電商支撐服務領域的堵點,盤活優質服務資源,通暢產業關鍵節點,解決在資金、技術、運營、規範等環節的各類困難和瓶頸問題。
受到土地、勞動力、能源供給緊缺且生產要素價格較高的影響,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着產業轉移壓力。生鮮、苗木等產品的包裝和運輸需求更高,對倉儲運輸成本更加敏感,部分對本土貨源依賴性不強的生鮮電商開始轉向物流成本更低的地區。此外,部分農產品標準化、規範化程度不高,食品質量安全管控難,以及電商運營人才缺失等,這些問題成為制約江蘇縣域產業電商發展的重要障礙。
例如,隨着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揚州傳統的毛絨玩具產業正面臨產業梯度轉移。當前揚州毛絨玩具產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生產企業技術層次低、體量偏小,缺乏創新人才、主題產品不多,生產環節成本不斷攀升、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園區引導生產加工企業升級傳統生產模式,開發細分市場、開展個性化產品設計、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供應鏈敏捷性,向小批量、多品種、快捷交付的柔性生產模式轉變,增強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價值鏈掌控能力。”維揚經濟開發區經發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下一步,將引導並支持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應用电子商務擴大銷售,推進“實體經濟+电子商務+現代流通”的產業發展模式。
“近兩年來,由於疫情的影響,公司也面臨外貿交易交貨期長,付款期長,資金回籠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劉旭冬告訴記者,公司努力保證外貿銷售的同時加大對內銷市場的開發力度,通過各類電商平台拓展銷售渠道,增加海外跨境電商平台的投入,將產品直接銷售到海外客戶手中。
“說到轉型,集聚區直面新市場環境下的消費者,通過数字智能工廠對獨立品牌以及新銳服裝設計師的產業支持,形成從個性批發到小眾品牌的商業模式轉變。此外,阿里巴巴(速賣通)常熟跨境電商園、金剪刀華服產業園等項目持續推進中,聚集了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龔良說。
在向清華看來,疫情加速了服裝行業的数字化轉型和升級。以前服裝銷售周期是幾個月,現在已經縮短到15-20天,短期內很難做高庫存,需要根據市場的銷售情況來反向定製生產,此外消費者更注重款式、品質,而不是單純考慮品牌。常熟有產業集聚的優勢,工藝水平、生產能力高,可以依託行業大數據,精準制定出不同地區需要的款式。
江蘇省商務廳認為,各地要進一步提高對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將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建設與推進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圍繞做大、做強、做優縣域电子商務產業,推動產業鏈各類資源集聚和線上線下融合,促進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农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雙提升。(記者 田墨池 丁茜茜 宋曉華)
我省多地出台新規明確要求佩戴口罩、使用場所碼
織密法治之網,讓防疫成為自覺
4月14日,南京市公安局通報兩起違反疫情防控規定典型案例。近日,我省多地接連作出決定、發布典型案例,對戴口罩、使用場所碼等提出明確要求。
疫情防控是總體戰,法律不能缺席。早在2020年2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就審議通過了《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隨後多地市級人大也通過相關決定、決議,為形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強大合力提供了法律依據。
今春我省新一輪疫情發生后,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多地人大常委會及時作出新的細化決定。4月7日,常州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佩戴口罩和使用場所碼的決定》。次日,連雲港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和使用場所碼(大聖碼)的決定》,進一步明確個人、單位相關防控義務和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等。無錫市人大常委會最新作出的決定中,對戴口罩、使用場所碼作了明確要求。
地方人大可依法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將戴口罩、使用場所碼等作為“重大事項”,連雲港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姜健道出背後考量:當前全球仍處於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出台相關決定有助於以最小代價來實現最大防控效果。
疫情防控實際也呼喚更嚴舉措。“本輪疫情發生后,我們發現基層防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風險隱患和問題53個,絕大部分問題及時得到解決,但部分居民的配合意識和防護意識仍有待提高,一些場所查驗健康碼、場所碼形同虛設。”常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許玲說。常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城建工委主任朱柏松也認為,戴口罩已成為共識,但還需進一步規範使之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和自覺行動。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高度重視,要求加入使用場所碼,促成常州市人大常委會起草出台疫情期間佩戴口罩和使用場所碼的決定。
此外,相關決定有利於樹立全民防控鮮明導向。許玲表示,戴口罩、刷場所碼是常態化防控中最經濟有效便於操作的措施。以小切口、“小快靈”的方式作出決定,既能適應新形勢新情況需要快速出台,也有利於直達公眾,便於公眾了解執行,很快達成社會共識,使決定更有實效。
常州警方4月10日通報,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依法查處15起未按照規定使用場所碼的案件,包括場所未設置場所碼2起,場所經營者未督促顧客掃碼12起,市民不聽勸阻拒不履行場所碼應用義務1起。其中,李某在常州市三井街道秦嶺社區與工作人員因場所碼使用問題發生口角,採取拉拽、手持剪刀等方式,威脅社區工作人員人身安全,常州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依法對李某予以治安處罰。
“我們公開通報妨害疫情防控秩序的案例,就是希望廣大群眾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對疫情防控措施有正確的理解,服從國家疫情防控大局,群策群力,嚴格守法,服從管理,攜手戰勝疫情。”常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隊教導員陸天鵬說。
4月12日,建湖縣公安局視頻巡邏人員通過監控發現,有兩人在鹽洛高速建湖九龍口出口附近匝道上行走,當即聯繫巡邏特警將兩人攔下。經查,兩人從涉疫風險地區返回,因不想配合疫情防控隔離,準備逃避卡口檢查、瞞報行程信息。兩人被送往集中隔離點隔離,等待法律處罰。
“在當前嚴峻的防控形勢下,依然有極少數人明知防疫要求,仍我行我素,違反防控措施,造成疫情傳播嚴重後果或傳播嚴重風險,對疫情防控秩序造成破壞、構成犯罪的,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省公安廳法制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警方查處的違法防疫行為主要包括:故意隱瞞出行軌跡、拒不配合封控管理、編造虛假疫情信息散布謠言等。“對惡意、蓄意、故意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我們將重點從嚴從快查處,堅決防止疫情蔓延。”
各地不斷出台防疫新舉措,如何獲得公眾理解配合,是當前一項重要課題。
常州、連雲港等地充分考慮特殊人群使用場所碼有困難的實際情況。常州市4月11日出台通知,明確對無法使用場所碼的特殊群體,可由親屬或社區工作人員為其申領流動追溯(核酸採樣)碼,下載打印后讓其隨身攜帶,以供查驗;有親屬陪同出行的也可由親屬出示,同時對乘坐公共交通也規定相應方便舉措。連雲港市針對無法使用場所碼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特別規定明確替代措施。
防疫政策既有溫度也有力度。4月12日至22日,常州市人大常委會將開展“四不兩直”專項檢查,在6個轄市(區)隨機暗查暗訪農貿市場、超市、娛樂場所、中小餐飲店、公共交通、景區公園等公共場所,重點檢查是否規範佩戴口罩、是否依法規範使用場所碼,並將對檢查中發現的情況和問題進行整理匯總,轉交相關部門。(記者 胡蘭蘭 陳月飛)
我省發布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典型案例
無底線銷售低俗食品被查處
4月14日,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2022年首批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典型案例,共計12個。其中涉及銷售有毒有害減肥產品、使用“黑氣瓶”違法違規充裝、宣稱能讓人恢復視力摘掉眼鏡等等,而儀征市新集鎮龍琴禮品商店“無底線”營銷商品案,成為揚州市查處的首例涉及面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食品案件。
今年3月8日,揚州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儀征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對新集小學周邊商店進行檢查時發現,新集鎮龍琴禮品商店的貨架上待售一批標有“復方腦殘片”“節操片”“二貨救心丸”“賤男消失片”等低俗名稱的薄荷糖。執法人員當場責令當事人停止銷售,並對相關商品實施了扣押。經查,當事人於2021年底共進貨24盒名稱低俗薄荷糖,已銷售3盒。儀征市市場監管局將違法線索向食品生產地和供貨單位屬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了移送,並已立案調查,對當事人擬依法作出警告、沒收涉案薄荷糖21盒、沒收違法所得0.9元、罰款0.3萬元的行政處罰,同時將會同教育等部門繼續加大學生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宣傳力度,依法查處校園及周邊、網絡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低俗食品的違法行為。
3月4日,省市場監管局聚焦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場監管風險和壓力最大的重點領域,在全省部署開展2022“鐵拳”行動。(記者 許海燕 洪恭弘=叶 恭弘)
讓农民群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我省擬5年改善農房超50萬戶
記者從我省15日召開的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專項行動工作部署會上獲悉,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專項行動方案》,明確農房改善目標和“六着力、兩同步”八項重點工作,提出從今年開始到2026年,用5年時間完成全省50萬戶以上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基本完成1980年及以前建的且農戶有意願的農房改造改善。我省今年計劃改善10萬戶左右農房,將於近期下達任務。
全省行政村集體土地上建於1980年及以前的農房有54.5萬戶。省住建廳廳長周嵐介紹,“六着力、兩同步”八項重點工作,即着力推動農村危房整治、着力改造困難群體危房、着力推進老舊農房改善、着力強化農房設計引導、着力加強農房建造管理、着力彰顯鄉村特色風貌、同步提升規劃發展村莊公共基礎設施水平、同步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對於農房,重點是鑒定為C、D級的農村危房和1980年及以前建的老舊農房;對於村莊,重點是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水平,發展適宜產業,加強社會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
通過農房改善,讓农民群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是本輪農房改善工作的亮點。我省要求重點把好設計源頭關、建造程序關和風貌特色關。各地在農房建設中凸顯地域文化特色,推動形成具有地域特點、鄉土特色、時代特徵的新蘇式民居,讓今天建設的農房有可能成為明天致力保護的經典民居,讓當下的村莊有可能變成未來的歷史文化名村。
我省將選擇一批有代表性的村莊開展省級示範創建,同步指導地方探索開展示範創建,要求市縣兩級在4月底前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迅速開展农民意願和鄉村現狀摸底調查,並據此制定本地區五年行動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周嵐表示,農房改善工作將繼續堅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积極穩妥推進,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無錫市副市長張立軍介紹,2017年―2020年,無錫相繼建成107個與田園風光相融、與江南風貌相映的“新江南人家”村落。根據專項行動方案要求,結合無錫實際,將制定出台無錫市農村住房改善實施方案,今年完成6個示範點建設,啟動一批規劃發展村莊農房建設。
過去3年,鹽城累計改善农民住房8.8萬戶。鹽城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本輝說,鹽城將重點推進1980年及以前建的農房改造改善,5年全市改善9萬戶以上。鹽城將把農房改善與農業產業發展融合起來,統籌謀划农民的生活就業,圍繞村莊打造產業鏈,培育一批鄉村旅遊、電商物流等新產業新業態。
興化市156萬總人口中,農村人口佔40.4%。興化市副市長王曉秋說,興化將注重分類推進,暢通“進城入鎮購房、加固改造、原址翻建、選址新建”多種改善模式,引導有意願的村民向省、市級特色田園鄉村,泰州鄉村振興示範村等規劃發展村集聚,重點做好“空關房”“遺產房”等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置。
全省開展農房改善,面廣量大,錢從哪裡來?據了解,省級明確設立專項獎補資金,用於提升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省財政廳介紹,按照各地1980年前農村房屋分佈及權重和獎補標準測算,省級財政每年擬預算安排35億元,5年總計安排175億元。
我省要求各地以農房改善為契機,統籌資源要素,動員各方力量,省級層面已建立由31個部門、單位參加的聯席會議,《行動方案》明確了省政策指導、設區市負責、縣(市、區)落實主體責任、鄉鎮具體實施的原則。各地每年年初對農房改善用地計劃需求進行摸底並上報,省里將統籌整合後上報國家爭取用地計劃保障。各地要积極開展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推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
我省還要求各地积極組織規劃師、設計師等專業技術人員下鄉,提供互動式設計、跟蹤式服務,更好地尊重農房和村莊的歷史文化,留住鄉愁記憶。(記者 白 雪)
15日,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專項行動部署會在寧召開,加快推動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工作,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副省長儲永宏出席會議並講話。
儲永宏指出,改善農村住房條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實踐,是深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的重要任務,也是擴大內需促進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責任擔當,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积極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儲永宏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統籌謀划,科學組織實施,用情用心保障農村住房安全,精準發力提升农民居住品質,統籌兼顧促進鄉村全面發展。要動員各方力量,強化政策支持,細化工作舉措,嚴格規範實施,全力確保農房改善取得實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 白雪)
我省10個典型率先破題工業用地提質增效 ――
盤活低效地,算好“畝均賬”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要載體,土地是工業發展的基本要素,然而,用地低效、形態破舊、產業低端、畝均效益低,一度成為制約工業用地高質量發展的“攔路虎”。去年末,我省《關於進一步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的意見》及其實施細則接連出台,以8項新舉措升級工業用地供給方式,為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拓出新空間。
“空中”+“地下”立體式開發利用,將原本平鋪式開發廠區集中上樓,騰退低效用地遷入高新項目……近日,我省10個節地效果好、示範性強、體現特色的節約集約典型做法脫穎而出,被評為全省工業用地節地模式(技術)先進典型案例。盤活存量、做優增量,各地各出實招破解發展的空間瓶頸,积極探索提升工業用地“含金量”的高效路徑。
量體裁衣,
產業空間的立體“擴容術”
有限的產業空間,面對擴張的產業規模,是“寸土寸金”的江蘇長期以來面臨的現實。統計數據显示,全省市場主體總數近1360萬戶,平均每千人擁有企業48戶,對產業空間的需求十分旺盛。
“土地開發向空中、地下要空間,由‘二維’轉向‘三維’,同時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提高新增建設用地標準,變小而散為大而優,實現項目用地的精細化、專業化。”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認為,一方面要在用地模式上“上天入地”,另一方面還要考慮產業發展與生活形態的有機融合。
“上天”,即“工業上樓”,用全新的產業載體模式盤活存量土地、溢出更多產業發展空間,讓企業生產、設計、研發等多個環節不再受制於空間局限。
原本4000平方米的單層廠房改為5層的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多層廠房,並配套建設了一棟8層人才公寓,淮安市淮安區榮安智創園告別了“攤大餅”式工業用地方式,在盡可能少用新增建設用地的前提下,推動廠房標準升級,完善生產配套。目前,項目一期已建成面積145畝,相比原廠房佔用土地面積節約60%,同時單位面積土地產出效益增長130%,稅收增長40%。“富士佳公司從租用廠房到投入生產,僅用了1個月就全部完成;光巨精密工業在園區配套完成后,立刻投入了生產並實現生產目標。”淮安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副局長張韶駿介紹。
“入地”,則是探索開發利用地下空間,鼓勵對地上地下空間綜合統籌和一體化開發,以此提高城市空間資源利用效率。
位於無錫新吳區的聞泰無錫智能製造產業園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作為本年度全省重點項目,產業園集5G智能終端、SIP封裝產品和功率半導體器件於一體,建成后將成為全球首批以及重要的5G智能製造產業基地之一。“目前園區4號和7號廠房已經封頂,其餘也正在建造主體結構過程中。”無錫新吳區聞泰無錫智能製造產業園土建工程師候聖飛告訴記者,由於廠區內建設員工宿舍等生活配套設施,園區地面車位配比空間嚴重不足,因此採用“地下停車場+5層停車樓”的立體開發模式。“其中開挖建設地下停車場面積約1.7萬平方米,園區總規劃機動車位共1157個,車位配比高於省級標準。”
產業園共建共享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地下停車庫滿足園區停車需求,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促進職住平衡,將產業鄰里概念融入園區建設……不僅實現節約集約用地、避免重複建設,更能為職工提供便利服務和保障、增強“歸屬感”,生產生活有機融合的“集約式、家園式”產業社區更具發展活力和持續生命力。
騰籠換鳥,
村工業園也能飛來“金鳳凰”
興化戴南鎮趙家村工業園的江蘇興達鋼簾線生產車間內,電鍍、濕拉、捻股,一道道工序在智能化流水線上飛速運轉,伴隨着機器的轟鳴聲,細如髮絲的鋼簾線被盤紮成捆,機器人揮動手臂抓取碩大的工字輪,全自動物料車按照電腦設定的軌道穿梭往來。不久的未來,這些鋼簾線將成為汽車輪胎上不可或缺的骨架材料。興達公司副總經理沈愛國告訴記者,去年12月,投資16億元的一期擴建工程在戴南鎮全線投產,待二期項目建成后,公司預計每年能增產35萬噸高性能鋼簾線,新增年銷售收入40億元,新增利稅4.6億元。
村級工業園飛來“金鳳凰”,這在兩年前的趙家村幾乎是天方夜譚。原來,佔地225畝的趙家村工業園是戴南鎮創建較早的村級工業園之一,園區內40戶企業多為本村村民租賃村集體土地創辦的企業,從事不銹鋼冶鍊、澆鑄、粗加工等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環保要求不達標,‘髒亂差’環境問題突出,生產工藝和管理模式落後,土地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低,發展進入瓶頸期。”戴南鎮副鎮長周洪波介紹,恰巧此時與趙家村相鄰的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积極尋找土地,準備實施擴建項目。
一邊是興達的新上項目土地無處着落,另一邊是作坊式的小企業佔據較多土地,而產出卻微乎其微,戴南鎮決定借鑒廣東順德“村改”經驗,在趙家村率先啟動“村改”,對工業園40家企業、225畝廠房實施拆遷,改變“粗放”發展,盤活土地存量,為重點項目騰出發展空間。
騰挪搬遷的小散作坊搬去哪裡?如何生存?為了不讓小微企業“一搬了之”“一拆了之”,戴南鎮投資4.5億元,規劃籌建緊固件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大學生創業園等小微產業園。園區不僅實行專業化管理,統一建設公寓樓、食堂,實現資源共享,更對進園項目實行投資強度准入制,引導“村改”中的優質小微企業入駐,加速孵化發展。
“當前,新增建設用地空間日趨緊張,特別是發展較早、用地供應緊張的城鎮工業發達地區,一些開發區、工業園區範圍內及周邊存在面廣量大的村級工業園,亟需實施二次開發。工業企業整體搬遷、規劃建設高標準園區,‘戴南模式’成為村鎮工業集中區改造提升的典型。”省自然資源廳開發利用處有關負責人說。項目容積率從改造前的0.57提高到1.0以上,畝均稅收達37萬元,拆遷的40戶企業中有12戶企業實現技術升級……通過打破割裂空間,整合分散形態,戴南鎮為產業轉型升級騰出大空間,�出了村級工業園“寸土”生“寸金”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雲上監管,
讓低效用地“無所遁形”
“某公司用地27.01畝,去年銷售1.95億元,納稅2047萬元,土地利用綜合評價99.74分,屬於高效集約型企業。”在宿遷泗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數據中心,技術人員手指輕輕一點,任意地塊上的企業信息和用地情況一目瞭然。足不出戶就能看到企業供地、用地、銷售和畝均稅收等信息,得益於去年底泗陽創新開發的工業項目“用地保”数字化管理系統,目前已覆蓋泗陽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現代農業園和吳泗園的801個工業項目。
“之前,園區常喊沒地可用,對於低效用地的底數不明,每年年底還要走訪多個部門,挨個企業核算畝均產值和稅收。”泗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張連馬告訴記者,通過對接稅務、住建、環保、供電、人社等13個部門,收集企業綜合容積率、畝均稅收、水電、環保等6個方面的數據,建成工業用地調查數據庫,“如今,系統可以動態精準呈現園區批地、供地、用地以及用地質量的數據。2021年,根據系統科學評價,通過篩選低效粗放型企業,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全縣共盤活閑置低效用地7700畝。”
“大數據”代替“兩條腿”,“線上跑”代替“路上跑”,在對工業用地分類監管的同時,也能及時為低效用地拉響“警報”。“系統將採集匯總的企業信息,按照綜合分值情況,把企業划為‘高效集約、一般高效、一般適度、低效粗放’四個區類,對於得分低於56分的,我們將進行預警提醒,低於35分的,列為勸退項目。”泗陽經濟開發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用地報”的動態監測幫助下,開發區內一處佔地132畝低效閑置的廠房,目前正在重新改造裝修,為項目招引做足準備。
記者注意到,日前無錫和連雲港圍繞工業用地提質增效出台的文件均對於存量低效工業用地的盤活提出要求。如連雲港“二十八條”明確,對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年度處置任務完成不理想的縣區,下一年度納入縣區個性指標考核,各地須達到一定比例方可申請新增建設用地計劃。
“工業用地提質增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新上工業項目用地效能,向地上地下要空間;另一方面要大力盤活存量工業用地空間,全面摸清各類產業園區用地‘家底’情況,推進工業用地更新提升。”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將進一步強化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新增建設用地動態監測監管;同時實施“增存掛鈎”機制,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與盤活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總量相掛鈎,向資源存量要發展增量,持續推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記者 沈佳暄)
省政府辦公廳近日轉發省市場監管局等19部門《關於深入推進綠色認證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把質量認證作為推進江蘇綠色產業發展和產業綠色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全面提升綠色發展質量和效益。
《意見》明確,到2025年,綠色認證制度更加完備,標準體系、認證體系、監管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和區域合作互認體系基本完善,綠色認證覆蓋面逐步拓展;各類綠色產業組織(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明顯增強;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消費需求,市場份額和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到2025年,聚焦100家規模優勢明顯、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1000家專業基礎好、創新意識強、發展潛力大的高成長型企業,培育一批綠色認證領跑者企業;全省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力爭突破2000張,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75%以上;全省各類服務認證有效證書達1萬張;全省各類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達5萬張,節能節水低碳產品認證有效證書達7000張,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達1500張。(記者 洪恭弘=叶 恭弘 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