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數說十年】江蘇:科技自立自強 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
創新江蘇,十年跨越!江蘇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年來,江蘇的創新引擎強勁驅動,高質量發展動力澎湃!
過去的十年,是江蘇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
看科技投入,力度十足。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3300億元,是2012年的2.6倍,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2.38%上升到2.95%,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每年組織實施100多項前沿領域和前瞻技術攻關項目、80項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累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約4萬項,支持35位頂尖科學家領銜實施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重大項目。
看科技產出,量質齊升。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5.7件提高到41.2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居全國各省(自治區)之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7.5%,年均增幅均超過一個百分點;納米、超算、物聯網、生物醫藥等產業和創新水平均居全國前列;我國15.1%的領跑技術分佈在江蘇,1/5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製造”。
看科技潛力,未來可期。布局建設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形成一批重大原創成果;鍛造“奮鬥者”號載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等一批“國之重器”;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實現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零”的突破。
在如今江蘇的創新版圖上,科技進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高新技術企業從5100多家增加到3.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7.2萬家,成為全國首個突破7萬家的地區;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56.5%提升到66.1%,全省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
(黃蒙 報道)
堅持改革賦能 完善“四梁八柱”
我省打造高效規範便利政務環境
依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年底前全部納入清單管理,杜絕擴大審批範圍、增設許可條件、設置變相許可等行為;数字政府政務中台10月底上線試運行,8個試點地區同步推進27個高頻應用場景化開發;加快“一網通辦”,年底前實現200項高頻事項“省內通辦”、140項“跨省通辦”、150項長三角“一網通辦”……近日召開的全省政務服務系統工作會議,提出一系列任務,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推進数字政府高質量建設。
政務服務能力保持全國領先
2015年以來,歷次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年度調查評估,我省保持全國領先。在2021年度調查評估中,我省“蘇企通”“拿地即開工”“寧企通”入選典型示範案例。
各設區市都將政務服務作為營商環境的“先手棋”,积極創新,不斷優化。2018年起,在32個重點城市政務服務能力評估中,南京一直名列前茅。以市場准入為例,南京不僅將企業開辦縮減至“1個環節、0成本、最快0.5日”,而且通過“电子印章+一體機自助打印”方式,讓市場主體能夠全城通取營業執照。
蘇州精心培育3大数字化品牌:惠民品牌“蘇周到”,接入510項應用,用戶近2000萬,有力服務疫情防控、15分鐘便民服務圈建設等重點工作;興業品牌“蘇商通”,聚焦法人全生命周期服務,接入170多項應用,提供“機會、投資、成長、獎補、創新”5個維度37類服務;優政品牌“蘇政優”,“幕後”是数字城市運營管理中心的一網統管、綜合行政執法、大數據輔助決策三大應用平台。
我省一方面以創新為引擎,優化政務環境;另一方面大力完善基層政務服務體系,堅持政務服務的普惠均等。宿遷市行政審批局局長錢向輝介紹,宿遷為補齊政務服務城鄉均衡發展短板,將全市便民服務中心提升工程列入民生實事項目,投資近億元新建、擴建、改造66個政務服務場所;97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沉到鄉鎮(街道)、42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沉到村(社區),初步建成集公共、便民、志願於一體的基層“政務綜合體”;全市95個鄉鎮(街道)設置“全科服務”和“幫辦代辦”綜合窗口,1404個村(社區)幫辦代辦全覆蓋。
堅持“高效規範便利”目標導向
“一流政務服務,支撐和保障一流營商環境。我們要聚焦政策實施的全過程、產業發展的全鏈條、企業生命的全周期、人才成長的全維度,穩中求進、靠前發力,打造高效、規範、便利的政務環境。”省政務辦主任徐光輝表示。
記者發現,為使政務服務更高效,我省堅持改革賦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然是下階段工作重點。具體而言,全省政務服務系統將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審批等“一件事”改革,聯動“線上專窗”“線下專區”和“熱線專席”,開展“店小二”式幫代辦服務,助推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達效。在嚴格落實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的同時,省政務辦將調研評估《江蘇省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條例》實施情況、行政權力取消和下放落實等情況,保障改革措施落實到位。
我省將加快建設省、市、縣三級“一網統管”體系,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突出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食品安全、金融債務等重點領域協同監管,深化“互聯網+監管”,做到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便利度直接影響企業群眾獲得感,我省在去年推行13項“一件事”的基礎上,今年再重點推進13項“一件事”;繼續優化政策直達機制,通過“蘇企通”平台推動減稅降費“免申即享”、助企紓困“直達快享”和擴大內需“高效可享”;公共資源交易開展市場化改革、法治化運行和数字化轉型,深化“不見面”交易,促進長三角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發展;全省12345政務熱線優化功能、提高質效,強化訴求分析研判,做好“一企來”企業服務熱線、“尚賢”人才服務熱線和“熱線百科”品牌建設。
完善数字政府“四梁八柱”
今年是我省数字政府建設的全面推進年。省政府出台的《關於加快統籌推進数字政府高質量建設的實施意見》,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江蘇省数字政府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数字政府“蘇服辦”總門戶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為我省数字政府建設勾畫了藍圖。2月1日起施行的《江蘇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為規範全省公共數據管理、保障公共數據安全、推動数字政府建設提供法律保障。
徐州市大數據管理中心8月轉隸,由徐州市政務辦代管。徐州市大數據管理中心主任陳煒介紹,《徐州市數據條例》列入5年立法規劃,《徐州市公共數據分類分級指南》列入地方標準制定計劃,數據歸集共享應用已取得一定成效,為當地政務服務、淮海經濟區“跨省通辦”提供數據支撐。
全省数字政府建設是“一盤大棋”,當前要着力完善“四梁八柱”,包括加快各地城市生活服務總入口與“蘇服辦”總門戶的對接貫通,做到“一入口、好辦事、管全程”;全面推廣應用“蘇服碼”,實行“一人一碼”“一企一碼”“一碼通辦”;加快建成数字政府政務中台,為各地各部門快速、集約構建業務場景,最終便利企業群眾辦事;完善全省政務“一朵雲”“一張網”管理規範,年內實現設區市現有雲節點統一納管,推動省級部門所有非涉密業務專網整合至政務外網。
此外,我省將按照“年內政務數據按需共享率達到95%、應開放公共數據開放率達到85%”的目標,健全省市一體化數據目錄體系,暢通數據傳輸通道,提升數據共享質效,進而為優化政務環境賦能。(記者 徐冠英)
我省調整2022年度工傷保險定期待遇
一級傷殘津貼月增289元
省人社廳、省財政廳近日發布通知,從今年1月1日起調整工傷保險定期待遇。
具體標準為:傷殘等級為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的調整,在原享受傷殘津貼標準基礎上根據傷殘等級每人每月分別增加:一級289元,二級257元,三級240元,四級235元。
五級至六級並已按月享受傷殘津貼的工傷職工,由用人單位按工傷職工調整前月傷殘津貼的6.13%增加傷殘津貼,調整標準不高於四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月調整額。
各市生活完全、大部分、部分不能自理的護理費在原護理費基礎上,每人每月增長4.58%。調增後生活完全、大部分、部分不能自理的護理費低於3745元/月、2996元/月、2247元/月的調整至此標準。
工亡人員供養親屬撫恤金的調整,工亡職工供養親屬的撫恤金在原標準基礎上每人每月增加70元。
資金來源具體為:工傷待遇已納入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此次調整所增加的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列支;尚未納入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由原渠道列支。
一至四級已退休並由工傷保險基金補差的工傷人員,2022年基本養老金增加額低於同級別傷殘津貼增加額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五級至六級工傷職工調整后的傷殘津貼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按照規定,2021年12月31日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中已享受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待遇的工傷職工,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工亡人員供養親屬,以及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其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傷殘津貼差額的人員,從2022年1月1日起調整工傷保險定期待遇。
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經審批享受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待遇的工傷職工,以及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工亡人員供養親屬,從2022年7月1日起,參照本通知相關規定調整工傷保險定期待遇。(記者 黃紅芳)
走進金湖縣行政審批局大廳,崔曉明特別高興。與他同樣開心的,還有大廳里的辦證人員小趙。
崔曉明是江蘇盛龍機電製造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去年4月,公司在淮安市金湖縣購置了40畝工業用地建設新廠區,今年6月項目竣工驗收。考慮到涉及部門多、流程繁,而設備的搬遷和預訂也時間緊迫,金湖縣行政審批局及時為項目啟動了“建成即投產”程序,在一天內就成功完成了“五證聯辦”。
小趙把五個證件依次遞交給崔曉明: “你看,這個是用地規劃許可證,這個是工程規劃許可證,這個是圖審合格證,然後這個是施工許可證,這個是土地的不動產權證,這幾個證都好了。”
崔曉明開心地告訴記者: “我沒想到這麼快,代辦中心把所有的手續、證件都辦下來,這直接減少了時間成本,我們就可以集中精力搞生產。”
“拿地即開工”“建成即投產”是金湖縣在江蘇開展“不見面審批”改革后的一項新探索。通過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對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鏈條所涉及的55個事項實行統一劃轉,使原來的“多部門跑”變成如今的“一門辦”,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金湖縣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侯先標介紹:“我們金湖目前實行的‘拿地即開工’‘建成即投產’的審批模式,在全省都是有位置的。我們對項目實行‘定製式’全程代辦,在廣大客商中真正樹立起金湖‘金服務’的營商品牌口碑。”
對於進口生物材料來說,查驗交貨越快,其活性受損率越低。因此,相關進口企業都熱切盼着快速通關。江蘇省以“將心比心”的態度、“馬上就辦”的速度、“辦就辦好”的力度,讓“軟實力”拼出了“硬支撐”。在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的進出境特殊物品海關集中查驗監管點,南京馴鹿醫療技術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生物材料,順利通過金陵海關的後續監管予以放行。
“在過去,要申報排隊等海關上門來做檢測,時間會比較長一些。現在的話,我們有一個集中查驗的平台,做了查驗以後,當天就得到了放行,進出口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公司高級副總裁叢征宇說。
從最初的“請假辦業務”到“只跑一次”再到“不出門動動手指”,辦事方便的背後,凸顯着江蘇省行政審批制度的不斷革新。一照多證、簡政放權、不見面審批……一條條“江蘇經驗”推向全國。
截至目前,江蘇省累計取消、下放、調整行政權力事項1344項,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精簡76%,92.5%的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可辦。在江蘇,投資創業如沐春風,良好的營商環境,讓發展“軟實力”有目共睹,令人信服。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駱祖春表示:“改變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作用,就在於降低資金成本、時間成本和制度性的成本。我們江蘇的營商環境在近10年來,進步是非常大的,有的方面都走到了全球的前列。江蘇探索出的經驗已在全國得到推廣,而且我們省不同縣市的試點,也產生了非常多、非常好的實踐案例。”
(江蘇新聞廣播/孫茂強 編輯/趙川)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民之所願。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十年來,全省經濟總量翻了一倍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卻持續下降,能耗強度降低了近一半。這一升一降背後,凝聚着什麼樣的發展定力,又有哪些非常之舉?打開美麗江蘇新畫卷,一起去尋找答案。
江蘇台記者鄭偉報道,一江清水,兩岸蔥蘢,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憑藉親山近水的高顏值,成了市民們喜愛的打卡地。可是,這裏曾是南京的“化工基地”,生態環境遭到嚴重威脅。為了破解“化工圍江”困局,十年來,燕子磯關停拆除110家砂場碼頭、78家工企單位,恢復植被160萬平方米,生產岸線全部變為生態岸線,昔日的污染重災區蛻變成了風光旖旎的濱江明珠。
極目長江兩岸,船廠變森林、魚塘變濕地、工廠變公園,曾經因無序開發留下的“傷疤”已被越來越多的綠色“治癒”。近年來,在新時代長江之歌的激昂樂章中,江蘇堅持問題導向,着力破解“重化圍江”,堅決落實“十年禁漁”,系統開展岸線修復――先後關閉沿江化工企業3505家,清退沿江生產岸線72.6公里,20個特色示範段串點成線、連片成帶,帶動了沿江整體環境提升,一個個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重新回歸百姓生活。
南京天妃宮小學學生唐昊天告訴記者,自己經常和同學來江邊公園玩,有時會看到江豚,非常高興。南通市民張萍說,現在開窗就能看到狼山、長江,而且身邊還多了綠地、公園,晚上可以帶着孩子出來散步玩耍。
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污染退之間,長江江蘇段生態環境質量發生了轉折性變化――長江幹流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水質優Ⅲ比例達98.3%。放眼全省,千年運河盡展時代新姿,全線水質達到Ⅲ類;太湖治理連續14年實現“兩個確保”,湖體總磷、總氮濃度達到近十年來最優。
環境質量改善的不只水,還有大氣。在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每天都會雷打不動,在固定時間、固定方位拍攝天空照片。從2013年至今,團隊累計拍攝照片超過6萬張,其中的變化讓人欣喜。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大氣部部長鐘聲說,與2013年相比,江蘇的“灰霾天”越來越少,“水晶藍”越來越多。監測點位的平均能見度水平也從原來的11公里左右,大幅增長到了20公里左右。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在排名倒逼機制、“點位長”創新機制以及專家幫扶模式等加持下,藍天白雲不負所期,如約而至。2021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實現2013年以來“八連降”,首次以省域為單位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提高22.1個百分點,一年的藍天數增加了近81天。
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目可及的背後,是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千秋大計”的真實寫照。在生態環境從嚴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歷史性轉變徵途上,凝聚了無數江蘇先行先試的鏗鏘足跡。
作為全國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江蘇“天地空一體”全省整體監測監控能力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創新建設的“綠島”共享治污項目,讓近3萬个中小企業直接受益,全國率先推出的“環保貸”,共投放貸款60.52億元,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說,十年來,江蘇以空前的決心和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的環境問題。正是江蘇對生態文明建設有着清醒的認識、果敢的行動和系統性的謀划,才推動江蘇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整體躍升。
這十年,江蘇以佔全國1.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的人口,產出了超過全國10%的經濟總量。如何在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中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江蘇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十年來,江蘇堅持為生態“留白”、為發展“添綠”,以空前的決心和力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記者來到鹽城東台條子泥濕地,這裏可以說是鳥類的“國際機場”,每年有超百萬隻候鳥在此過境停歇。隨着當地濕地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近三年,來到這裏的鳥兒增加了22種,其中不乏勺嘴鷸、小青腳鷸這些珍稀鳥類。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特聘研究員楊洪燕告訴記者,除了利用這塊棲息地的鳥類的種類和數量之外,其實可以通過鳥類AI系統識別這種先進的技術來獲得更多的數據。因為濕地的保護做得越來越好,每年鳥類數量都屢創新高。
在全球自然濕地喪失和退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條子泥濕地的候鳥種群數量不降反升,這是江蘇為生態“留白”的定力所致,也為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保護自然生態提供了創新典範。十年來,江蘇始終以“先行者”姿態大膽探索,努力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走在前列。作為全國生態環保制度綜合改革試點省,江蘇率先出台《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率先在全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率先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補償制度改革。
既為生態“留白”,更為發展“添綠”,走進位於徐州的江蘇華美熱電有限公司,7000多塊單晶硅高效光伏組件映入眼帘。光伏板下,有菜園、魚塘;路燈兩側,藍色的光伏板和白色的風機“保駕護航”,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和風光互補都在這裏得以實現。這座在煤礦原址上拔地而起的電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只有2012年的六分之一。
江蘇華美熱電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唐甜說,以前大家在煤礦工作都不敢穿白襯衫,因為出趟門就會一身黑。現在從事電力生產崗位,工作環境清潔低碳,大家基本都是穿白襯衫、淺藍色的工作服。
由“黑”到“白”再到“綠”,曾以煤城聞名的徐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推動煤電、鋼鐵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十年來,徐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兩番,智能製造、工程机械分別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先進製造業集群。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像徐州這樣的改革、破題在江蘇不勝枚舉。這十年,江蘇全面邁入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快車道”,累計壓減煤電落後產能738.75萬千瓦、水泥產能2766萬噸。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39.8%和47.5%,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室主任楊春平說,江蘇在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方面非常堅定,大膽探索,取得了一些非常大的成效,為全國走綠色發展這條路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借鑒。江蘇的實踐說明,走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這條路,是工業化加速發展條件下的國家和地區,實現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雙贏的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
在建設美麗江蘇的道路上,仔細品味記者還會發現,美的形態不斷拓展、美的內涵更加完善、美的空間逐漸延伸、美的體驗更加豐富。如今的江蘇大地上,繡花功夫繪就城鄉新畫卷,生活處處可見精緻美;綠色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品;綠色生活蔚然成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自覺和廣泛共識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人用實際行動守護着美麗家園。
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回望十年來一個個閃爍的發展坐標,8500萬江蘇兒女將更加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千年大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奮力繪就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江蘇畫卷!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鄭偉 郭鍇峰 陳超 朱曉瑩 顧嘯雲 鄭凌 楊國 趙殿君 馬英 徐州台 宿遷台 常州台 靖江台 啟東台 東台台 南通中心站 無錫中心站 徐州中心站 編輯/胡超)
日前,為期2個月的2022無錫“太湖購物節”夏日消費季圓滿落幕。29日,無錫市商務局公布本次消費季成績單――覆蓋全市8大板塊的100多場大型促消費活動,線上線下超過15億元的消費補貼與優惠,豐富的消費產品供給及多形式、多渠道的惠民活動,持續激發消費潛力。在夏日消費季熱潮的帶動下,無錫線下門店客流達4757.8 萬人次,同比增長26.7%,其中夜間消費客流1835萬人次,同比增長37.4%。8月全月,無錫實現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3億元,同比增長16%,增速創年內新高。這是今年疫情反覆以來,無錫消費市場的高光時刻,有力提振了消費信心。
1.34億元
7月23日“2022無錫太湖購物節”夏日消費季揭幕當晚,無錫發放了總額1000萬元的百貨餐飲消費券。消費券上線1個小時里50多萬人參與搶券,12萬張消費券在短短5分鐘內被搶光,最快的20秒“秒光”。“你搶到券了嗎?”隨即成為無錫市民的熱門話題。本輪消費券覆蓋無錫地區主要的百貨、商超、家電、餐飲等品牌連鎖商戶,還納入了朝陽到家、華澤微福、食行生鮮等本地線上商戶,共帶動關聯消費1.34億元。
2.51億元
此次夏日消費季期間還上線了3000萬元無錫市新能源汽車消費券。夏季本是傳統的汽車銷售淡季,但在新能源汽車消費券的撬動下,市民購車熱情迅速得到激發,到店看車諮詢、試乘試駕、洽談訂車人數明顯增多,汽車銷量穩步增長。汽車消費券採用線上申領、後台審核、後台發券、到店核銷模式。據市商務局、中國銀聯統計,截至8月31日,累計報名4439人,審核通過2633張,發券總額729萬,實際交1237筆,核銷消費券348.3萬元,核銷訂單金額2.51億元,槓桿率達到72.06倍。
1.2億元
發放惠民消費券的同時,無錫市积極落實省綠色節能家電階段性補貼政策,支持蘇寧易購、五星電器、大潤發推出綠色節能家電促消費活動,超3000種綠色節能家電商品可享受成交金額10%的補貼。7月15日至8月31日,蘇寧易購、五星電器、大潤發3家企業無錫地區線下門店共銷售納入補貼範圍的綠色節能家電2.6萬餘件,銷售額1.2億元。
消費季活動不僅是把客群帶到實體店,還將流量輸到互聯網平台。結合消費季活動,抖音生活服務8月在無錫落地“燥浪一夏,熱力全開”暑期檔活動,活動期間通過上線抖音官方活動話題、27場達人抖音直播、發布500條以上相關抖音短視頻等形式推廣全市商戶,抖音生活服務全市支付環比增長 59%,總計銷售達1.2 億元,其中通過抖音直播完成 3000 萬元增量銷售。與此同時,美團―大眾點評全市交易額環比增長30%。
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明顯增強 1-8月江蘇經濟運行情況出爐
記者今天(9月22日)從省統計局獲悉,8月份以來,隨着穩住經濟大盤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全省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明顯增強。和上月相比,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等指標增速均呈回升態勢,穩中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
工業方面,1―8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比1―7月加快0.9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同比增長9.9%,增速比7月份加快3.6個百分點。1―8月,按累計增加值排名前十的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电子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7.8%,電氣机械和器材製造業同比增長11.2%,汽車製造業同比增長10.2%。
服務業方面,1―7月,全省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1%,與1―6月持平。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1.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0.1%。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1―8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比1―7月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8%。高技術產業投資貢獻作用持續增強,1―8月同比增長15.7%,增速比1―7月加快2.6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15.4%,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6.9%。
消費品市場方面,1―8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總額同比下降1.2%,比1―7月收窄1.7個百分點。8月份,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5%,比7月份加快10.1個百分點。1―8月,全省限上批發業、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5%、3.2%;限上住宿業、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分別下降6.1%、6.6%。
金融方面,8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11.2%;人民幣貸款餘額19.7萬億元,同比增長14.6%。
居民消費價格方面,8月份,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5.0%,非食品價格上漲1.9%。1―8月,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2.1%。
工業生產者價格方面,8月份,全省工業生產者購進、出廠價格分別同比上漲3.1%、1.9%,漲幅連續9個月收窄。1―8月,全省工業生產者購進、出廠價格分別同比上漲9.1%、5.4%。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陳超 編輯/趙夢琰)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領航中國 來自一線的報道》,一起前往宿遷市宿城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看江蘇是如何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貢獻江蘇力量。
在宿遷市宿城區瑞華種業的培育基地里,江蘇省種業振興“揭榜挂帥”項目――水稻品種篩選試驗已經步入灌漿關鍵期,廣袤的稻田綠中透黃,豐收在望。企業成立十餘年來,已經發展成為集新品種選育、繁殖生產、推廣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種子企業,先後有32個農作物新品種從這家企業誕生。
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夏中華告訴記者,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1000萬,占銷售收入的8%。公司在淮北地區有幾個粳稻品種在生產推廣,新品種培育在糧食增產方面,貢獻率大概是45%左右。
“只有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近年來,江蘇啟動種業振興“揭榜挂帥”項目,鼓勵省內種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對核心種源進行優異功能基因挖掘和生物育種核心技術研究,初步建立了種業產學研合作攻關機制。“十三五”以來,全省共選育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301個,稻麥品種優質率達到95%以上,良種推廣率超過90%,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出了更多更好的農產品。
種子是靈魂,耕地是根基,站在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徐劉高標準農田的地頭,眼前是一派阡陌相通,綠意盎然的景象,一塊20米見方的稻田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農村工作局副局長鄭雄介紹,這是高標準農田的一個耕地質量監測站,採取物聯網的技術,可以實時監測耕地的土地墒情還有肥情,以及病蟲害的情況,通過一小塊的田地可以窺見整個一大片田地。從一個小樣本看到2000畝土地的基本監測,為種糧大戶的科學化種植提供參考依據。
物聯網、大數據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田間管理效率,也讓江蘇的耕地質量明顯提升,截至去年底,全省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面積約4600萬畝,耕地佔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約20個百分點。而在記者蹲點的宿城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今年獲批的5.01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完成后,全區的高標準農田佔比將超過87%。
宿遷市宿城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仲弟說,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主要是灌排實施良好、田間道路暢通,這個將改變以往農田基礎設施短板,道路不通、灌水不暢的問題,解決了农民種糧的痛點和難點,對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產量、提高農田的防災抗災能力大有益處。
倉廩實,天下安。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把“三農”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堅持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近8年以來,江蘇糧食產量穩定在700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總產達到了749.2億斤,創下歷史新高。作為一個擁有8500萬人口的東部沿海省份,江蘇不僅端牢了自己的飯碗,還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江蘇貢獻。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鵬 何斐 郭奉銘 宿遷台 宿城台 編輯/胡超)
螃蟹泥鰍海外俏銷 短途代步車訂單激增
前8個月我省外貿保持兩位數增長
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外貿企業奮力拓市場,相關方面鼎力支持。南京海關統計显示:今年前8個月,我省進出口總值3.63萬億元,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3.3%,同比增長10.6%,較全國整體增速高0.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31萬億元、增長13.6%,進口1.32萬億元、增長5.7%。
應季產品海外俏銷,綠色機電出口強勁
眼下,宜興大閘蟹“漂洋過海”,成為海外市場搶手貨。“我們首次出口柬埔寨的大閘蟹已通關,客戶非常滿意,又下了1200公斤的訂單!”宜興市生鋒生態河蟹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儲生鋒說,從選苗、餵養、養殖水草到放養螺螄、控制水質,每一個環節嚴格把控,螃蟹各項檢測指標都符合出口國標準,以螃蟹品質提升留住老客戶,並拓展海外新市場。
從夏季鮮嫩肉厚的“六月黃”,到秋季膏脂漸豐的“大閘蟹”,宜興螃蟹得到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的青睞。今年以來,該市已陸續向柬埔寨、韓國等國家出口螃蟹19批超2800公斤。
在連雲港市贛榆區墩尚鎮泥鰍養殖基地,20餘噸鮮活泥鰍打包裝車,經連雲港海關快速驗放後進入國際市場。墩尚鎮養殖泥鰍已20多年,是全國最大的泥鰍產業聚集區和出口基地,年出口量約佔全國七成。目前,泥鰍產業已在當地衍變為鏈條式、綜合性產業經濟,帶動當地2000餘人就業。贛榆區泥鰍養殖行業協會會長張濤介紹,“8月份我們轄區企業出口泥鰍540噸,有效提振了企業信心。”
機電產品佔據我省出口額的“半壁江山”,成為外貿另一個亮點。隨着低碳出行成為全球新風尚,綠色機電企業迎來新機遇。在常州,“小電驢”跑出大市場――作為我國重要的兩輪電動車生產出口基地,這裏聚集了小牛、九號、納恩博等國內外知名電動車生產企業。1―8月,常州海關共監管出口電動滑板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75.1萬輛,同比增長54.8%,其出口目的地遍及30餘個國家和地區。
前8個月,我省機電產品出口1.51萬億元,增長13%,占出口總值的65.5%。其中,手機、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分別出口703億元、695.6億元、435.1億元,分別增長129.6%、75.8%、69%。
制度創新解燃眉之急,助企業降成本避風險
外貿數據的增長,離不開我省對外開放制度性創新的推進。
今年以來,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摩托車、電動滑板車等短途代步車短期內出口訂單激增,給物流經理劉銘帶來“幸福的煩惱”:“訂單激增導致交貨周期較長,特別是電動滑板車倉庫容量已遠遠無法滿足成品堆放的需求。另外,資金回籠慢也對我們財務造成不小壓力。”
常州海關接到求助信息后,指導企業利用綜保區保稅功能優勢開展物流分撥業務;根據企業下一步發展規劃,還給出“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的政策建議。“海關的保稅政策‘一舉兩得’,解決了我們倉儲和資金兩大難題。”劉銘如釋重負。按照海關方案,小牛電動既解了廠區倉儲緊張的燃眉之急,又提前享受到出口退稅紅利,還可實現保稅、非保稅貨物在一個倉庫內存儲,大大提升了通關效率、降低了企業物流運營成本,每月可以為其提前釋放近千萬元的資金壓力。
在江蘇潤石輕紡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熟練地將一件件毛絨玩具進行打包、封裝。作為連雲港最大的玩具出口企業,該企業生產的各種動物、卡通等毛絨玩具深受國外消費者歡迎,但由於玩具適用人群具有特殊性,全球對玩具產品安全要求也非常嚴格,企業出口所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嚴苛。
為給企業紓困解難,連雲港海關持續關注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第一時間收集併發布國內外最新政策法規和風險預警通報,指導企業強化質量安全管理、規避貿易風險。8月底,江蘇潤石2000多箱毛絨玩具成功通過海運裝船銷往國際市場。今年以來,連雲港海關監管玩具出口貨值達3000餘萬美元,同比增加26.1%。
既要開發新產品,也要開拓新市場
連日來,位於揚州的江蘇歐亞立日化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一瓶瓶沐浴露被打包封裝。在公司倉庫內,一箱箱酒店用化妝品碼垛得整整齊齊,在揚州海關監管下即將發往海外。
“前7月外貿銷售額1700萬美元,同比增長120%,今年我們的外貿訂單大幅增加,出口有望創新高,實現全年目標。”該公司外貿部經理徐雪琴說,公司將發揮研發能力和生產工藝方面優勢,加大自主研發投入,開發環保有機新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揚州以杭集產業園為中心,形成規模較大的酒店用化妝品產業基地,集聚化妝品出口生產企業超50家。其出口的化妝品,85%以上是為酒店、航空等旅遊服務設施提供定製的洗護髮、潤膚乳液等洗化用品,出口目的地遍布全球,叫響“中國酒店日用品之都”品牌。
新產品越來越多,新市場不斷開拓。近日,首批貨值29萬美元的“善存”維生素片順利在美國奧克蘭口岸通關,這標志著惠氏製藥(蘇州)有限公司成功承接北美千噸保健產品產能。惠氏製藥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國企業,此前產品出口目的國主要在東南亞地區。疫情以來,該公司成功促使兩款營養保健食品生產線轉移至中國,為持續成長開拓了新天地。“據初步估算,新訂單的兩款產品將帶來每年近千萬美元的出口額。”公司物流部負責人馮潔展望說。
隨着產品核心競爭力提升,我省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前8個月,我省對歐盟、東盟、美國、韓國等主要貿易夥伴分別進出口5556.7億元、5324.4億元、4770億元、3959.5億元,分別增長13.3%、13.2%、8.6%、17.8%,合計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六成。同期,我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9542.1億元,增長14.8%,佔比達26.3%,海外市場不斷擴大。(記者 丁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