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破解融資難題 推進企業上市
江蘇:金融賦能 助力資本與實體經濟高質量循環
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支持引導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近年來,江蘇全省金融系統主動作為、創新服務,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江蘇台記者張賀說:“這裡是位於南京建鄴區的宇天智雲仿真技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雖然只成立了短短兩年多的時間,但是已經從一個只有二三十人的小公司發展成了目前130多人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圍繞模擬仿真和虛擬現實技術,公司開發的多款虛擬仿真平台軟件正逐步應用到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数字孿生等領域,今年合同銷售額將達1億元。受疫情影響,公司從年初開始頻頻遇到項目交付、資金流轉等困難。在公司一籌莫展之際,省綜合金融服務平台伸出了援助之手。從今年3月份至今,公司通過平台成功從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獲批近1200萬元貸款。
南京宇天智雲仿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震宇說:“解決了我們項目交付的一些重要的資金上的支持,也為我們下一步的項目運營提供了一個鋪墊,只有研發在不斷地投入,才能保證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生命力。”
作為實體經濟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中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往往面臨抵押物不足、擔保費高等多重“門檻”。如何破解這些難題?2018年開始,由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建設、省聯合徵信公司負責運營管理的的省綜合金融服務平台正式上線。這一平台就像一條紐帶,把小微企業提出的融資需求精準對接給金融機構。平台運行3年多以來,已經匯聚了全省380家金融機構,發布金融產品2737項,累計幫助企業獲得融資授信1.78萬億元,支持企業18萬戶。
江蘇省聯合徵信有限公司金融服務部總經理陳康說:“以省黨代會報告為指引,我們將對小微企業進行一個全面的畫像,推動我們平台能夠提供給金融機構大量的數據信息,通過數據獲取信用,通過信用換取貸款,為他們的下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方面幫助成長型企業“輸血”“造血”,另一方面,江蘇全省金融系統還在大力幫助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上市,讓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前不久,《江蘇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正式發布,提出到2025年底,要加快形成以先進製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徵的資本市場“江蘇板塊”。全省各地金融機構從政策解讀到專題培育,不斷充實上市後備企業庫。11月中旬,江蘇首批12家企業登陸北交所,數量位居全國之首。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蔣昭乙說:“省黨代會提出要引導支持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為我省金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方向。首先從總體上講,要突出對中小微企業、製造業、綠色發展這些科技型創新企業重點進行金融支持,對於發展好的中小微企業推動它進行上市,帶來更多的融資渠道。它們的發展壯大將帶動我省的產業轉型,從而促進我省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張賀、亓晨 蘇州台、徐州台報道)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受不利氣象條件及污染輸送影響,截至12月10日9時,我省徐州、常州、蘇州、連雲港、淮安和鹽城6市空氣質量為中度污染,其他7市為輕度污染。經會商,預計我省大氣擴散條件將進一步轉差,空氣污染持續並加重,達到《江蘇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黃色預警的啟動條件。自12月10日12時起,我省13市啟動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
省環境監測中心將密切關注空氣質量變化,及時更新預警信息。請各有關設區市提前做好準備,啟動相應管控措施,減輕污染過程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記者 許海燕)
12月10日,全省職業教育大會召開。省委書記吳政隆,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許昆林作出批示。副省長馬欣出席會議並講話。
吳政隆在批示中強調,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性工程。邁上新征程,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各地各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辦學方向,樹立科學職業教育理念,紮實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堅實的人才和技能支撐,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許昆林在批示中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要求,深刻把握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聚焦適應性、聚力高質量,加快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堅持服務發展、面向市場、促進就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優化職業教育布局,重點建設一批全國領先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要加大制度創新和政策供給力度,強化師資隊伍和辦學條件建設,不斷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奮力開創全省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馬欣在講話中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上來,充分認識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加快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努力推動全省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記者 王拓)
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有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12月8日,首列“江蘇號”中老鐵路(南京-萬象)國際貨運列車滿載76個標準集裝箱貨物經海關放行后,從南京貨運中心堯化門鐵路貨場始發,將經雲南磨憨鐵路口岸出境,最終抵達老撾首都萬象。此趟列車是長三角地區首列開行老撾的國際貨運列車。
據悉,此趟列車主要裝載了由江蘇及周邊地區企業生產的我國援助老撾的遠程教育工程配套物資,以及建材、電纜、電器、汽車配件等支持老撾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物資,總計貨值近300萬美元,貨重超600噸,預計6天左右抵達萬象南站。
此次順利開行得到了中鐵上海局集團、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南京海關、南京市商務局、南京貨運中心等單位的關心和支持,特別在計劃申報、通關模式、跨關區協調等方面給予了积極幫助,確保了首趟列車順利發運。
後續,作為統籌江蘇全省班列運營的省國際貨運班列有限公司將以此次列車開行為契機,圍繞把中老鐵路維護好、運營好的要求,着力推動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常態化開行,為繪好共建“一帶一路”的“工筆畫”增添江蘇色彩。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施憶 通訊員/施鵬 編輯/梁�u)
1-10月江蘇進出口增長16.7%
總額首超四萬億 創歷史同期最高
儘管受到疫情和海運運力緊張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江蘇外貿發展態勢依然良好。前十個月進出口總額首超四萬億,再創歷史同期最高。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持續推進“六穩六保”工作,效果顯著。南京海關統計显示,前10個月江蘇進出口4.2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7%,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3.3%,兩年平均增幅8.5%,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其中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23.2%,占江蘇外貿總值的56.6%,較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一般貿易主導地位持續鞏固,显示出江蘇“雙循環”產業鏈供應鏈不斷穩固的良好態勢。
總體來看,江蘇外貿的“朋友圈”不斷多元,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前10個月,江蘇對歐盟、東盟、美國、韓國、日本進出口增速穩定,五者合計佔全省外貿總值的61.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06萬億元,增長21.7%,佔比較去年同期提升1個百分點至25.2%。
民營企業活力繼續增強,前10個月江蘇民營企業進出口1.6萬億元,增長28.8%,較全江蘇省整體增速高12.1個百分點,占外貿總值的38.1%,佔比繼續提高,我省民營企業外貿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毛俊 周雷 編輯/張萌)
以機場為核心,打造綜合交通樞紐
補齊短板,江蘇加速“飛”向世界
花果山機場正式通航,進一步提升了東部機場集團保障能力和運行品質。“十四五”時期,江蘇民航將進入航線網絡加速拓展期、要素瓶頸攻堅突破期、智慧民航發展機遇期、發展方式關鍵轉型期。
東部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錢凱法說,東部機場集團將持續優化航線網絡布局,积極推進花果山機場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以更高標準運營連接“一帶一路”的空中門戶。
連雲港花果山機場通航后深受旅客歡迎,今後,旅客選擇航空出行的體驗感將日漸提升,同時,航空驅動臨空經濟發展將打開新局面。
“五年內,江蘇將構建以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輻射都市圈的機場外圍‘快’系統,機場與都市圈和城市群核心城市形成2小時出行圈,與主樞紐形成1小時出行圈,與主城區0.5小時通達。”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汪祝君介紹,同時要建設覆蓋空港地區的機場區域“暢”系統,實現區域內機動車10分鐘內上快速路和地區幹線公路,15分鐘內通達國省幹線公路,旅客步行5分鐘內可達公交車站;建設涵蓋本場全域的機場內部“便”系統,打造機場核心區一體化樞紐換乘體系,高鐵站、地鐵站10分鐘到航站樓,實現“快、暢、便”的綜合交通建設目標。
“軌道上的機場群”建設也取得突破,軌道S1號線接入南京祿口機場;揚鎮寧馬鐵路、寧宣鐵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徐宿淮鹽、連淮高鐵分別在徐州觀音機場、淮安漣水機場周邊設站;無錫軌道3號線已接入蘇南碩放機場。其他機場也都加快集疏運體系的規劃與建設,擴大機場的輻射範圍。
“各地都對發展臨空經濟充滿期待。”汪祝君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建設國家級南京臨空經濟示範區,構建“航空核心產業+臨空先導產業+臨空未來產業”現代臨空產業體系,重點推進南京國際貨郵綜合核心口岸建設。加快推進無錫、徐州、淮安、南通等臨空經濟區發展,依託蘇南碩放機場深化全國快遞產業集聚發展示範園區建設,強化產業臨空指向性;支持徐州打造省級空港經濟開發區,加快港產城融合發展;支持淮安發揮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打造臨空產業集群;支持南通同步啟動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有序推動通航產業園區建設,因地制宜集聚培育通航相關產業。
《江蘇省“十四五”民航發展規劃》提出,五年內,江蘇將着重打造南京國際航空樞紐;構建通達通暢、結構優化的空中航線網絡和保障有力、協同高效的機場地面交通網絡;補齊洲際航線、航空貨運、通用航空、空域保障等突出短板。
華設設計集團綜合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裴劍平說,當前,我省民航在基礎保障、服務能力等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整體競爭力不強,與經濟大省地位不匹配。
業內人士坦言,江蘇對國際航空貨運依賴度較高,多年來空運進出口商品貿易額佔全省外貿總額的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但長期以來,我省空運進出口商品主要依託上海浦東機場等省外機場的國際航班,省內機場僅承擔全省空運需求的4%左右。
“放眼國內國際發展形勢與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對航空運輸產業供給端與需求端產生多方面挑戰,從目前情況看,預計國內客運市場需要1年、國際客運市場需要2-3年才能逐步恢復,江蘇民航必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航空運輸發展,加快促進航空運輸平穩向好。”江蘇緯信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空港樞紐與民航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大剛表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多種交通運輸方式融合發展,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縱深推進等多種因素要求江蘇必須補齊航空短板。
“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民航體系,支撐江蘇在全國率先建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汪祝君表示,“我們已列出了重點任務。”未來,我省將優化運輸機場功能布局,加快南京都市圈多層次機場群發展、加強鞏固環滬機場群發展、加快推進南通新機場及綜合樞紐規劃建設、持續推動省內其他機場協調分工特色發展。(記者 梅劍飛 朱璇)
徐州交警支隊車管所服務大廳恢復現場業務。 王兆斌 攝
徐州無新增確診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 逐步恢復窗口現場業務
中新網徐州12月1日電 (記者 朱志庚)12月1日上午,江蘇省徐州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通報,11月30日0時―24時,徐州無新增確診病例,無新增無癥狀感染者。截至目前,徐州市已進行核酸檢測的相關人員,結果均為陰性。所有密切接觸者和次密切接觸者均已進行管控,對重點人群嚴格按規範頻次核酸檢測,已出結果均為陰性。
11月30日晚上,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發布通告稱,根據上級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自2021年12月1日起,逐步恢復徐州車駕管業務線下辦理,實行預約辦理車駕管業務,預約成功後方可前往辦理。為避免人員聚集,申領機動車免檢標誌、臨時號牌、補(換)領駕駛證、補(換)機動車號牌等交管業務,可通過“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台”(www.122.gov.cn)或“交管12123”手機APP直接在網上辦理,證件通過郵寄方式送達。
12月1日上午起,徐州市政務服務中心人社分中心恢復工作日現場業務經辦服務。徐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提醒,為避免人群聚集,辦事民眾可提前進行業務諮詢,網上預約(“徐州人社公共服務”微信公眾號預約取號),減少在窗口大廳停留時間。建議民眾使用“江蘇智慧人社”“掌上12333”以及國家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上辦事服務大廳等渠道進行線上辦理。(完)
徐州市興東實驗學校門口,兩名小學生在門外朝里張望,希望疫情儘快散去,他們能早點回到學校上課。 朱志庚 攝
中新網徐州11月30日電 (記者 朱志庚)11月30日下午,江蘇省徐州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學校防控組通報,經徐州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綜合研判,徐州各級各類學校(含幼兒園、托幼機構)從12月1日起依次恢複線下教學。
具體安排為:12月1日,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初中恢複線下教學和實習實訓活動。12月6日,小學、幼兒園、托幼機構恢複線下教學。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活動,按照徐州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2021年11月25日《徐州市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中關於公共場所防控措施執行。
徐州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學校防控組強調,徐州各地、各學校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確保師生健康和校園安全穩定。師生員工中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和時空伴隨者,需在隔離期滿、核酸檢測陰性後方可返校。(完)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續寫新篇章 ――
一個新理念 一張三維圖 一曲“新水令”
中國大運河,是書寫在中國大地上的史詩、回蕩在中華文明裡的交響、輝映在人類歷史中的奇觀。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也是“十四五”時期的重點任務。
國家文化公園是中國首創,江蘇是中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唯一的重點建設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省)建設保護規劃》是全國首個編製完成的此類規劃,對國家文化公園的基本屬性、研究方法和建設理念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並被國家級規劃整體採用。那麼,我省的規劃新在哪裡、高在何處,為未來勾勒出一幅怎樣的運河圖景?記者進行了深入探訪。
一個新理念,讓國家文化公園概念綱舉目張
在世界各國,國家公園並不鮮見,但國家文化公園卻是一個全新課題。2018年4月,我省啟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省)建設保護規劃》,首先面臨的是如何“審題”“破題”。
在大量查閱運河資料、密集召開各領域專家諮詢會的同時,規劃團隊開始了理論框架的研究,仔細研讀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文化的重要論述,同時參考風景名勝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一個理念應運而生,那就是國家文化公園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它要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和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從而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規劃》編製的總負責人,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梅耀林說:“國家文化公園首先要體現‘國家文化’,即通過深度挖掘重大主題、意義和影響的文化資源中蘊藏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其次,國家文化公園要構建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分級管理、分段負責的工作格局,改變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越位、缺位、不到位的現象,修正重視經濟效益,對文化效益、社會效益重視不夠等問題,探索體制機制創新。”
“再次,國家文化公園作為‘特定開放空間的公共文化載體’的功能界定,決定了其‘公共服務’的屬性,在科學保護的前提下營造更有活力的文化、休閑、教育場景,為公眾提供可觀、可感、可體驗的文化服務。”
有了對國家文化公園基本屬性的認識,規劃的目標就清晰起來,那就是:彰顯具有國家代表性的中華文化重要標識的文化意義和精神價值。
基於這樣的理念,規劃的技術路徑同樣清晰起來。省規劃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研究與質管中心副主任、團隊主要成員姚秀利把要做的事形象地歸納為三個詞:演員、舞台、劇本――
演員是大運河故事的“發聲源”,即分佈在運河沿線的文化資源點;
舞台是大運河故事的“空間載體”,即用什麼樣的空間形態展示運河文化;
劇本是如何表現中國大運河的“文化價值”,即包含哪些主題,有哪些情節內容。
江蘇是大運河沿線文化資源、遺產資源最多的省份,世界文化遺產要素佔全線1/3以上;大運河江蘇段溝通長江、淮河、黃河故道三大水系,是全線治理最複雜的地區,以淮安清口樞紐為代表的水利工程代表了農業文明時期水利水運工程技術的最高水平;大運河江蘇段以佔全線8省市12%的面積,貢獻了全線約24%的地區生產總值……江蘇有基礎有責任也有擔當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探路,為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探索。
一張三維圖,讓運河文化資源庫立體可視
作為超大規模的線性文化遺產,大運河文化資源極為豐厚,如何梳理這些資源,如何把它們一個個識別出來,是規劃編製的基礎性工作。
這個“選演員”的過程,編製團隊採用創新性的做法,即採用大數據採集、分類,系統整理世界文化遺產、省級大運河遺產、傳統文化資源、革命文化資源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等,篩選出5000多個文化資源點,它們構成大運河江蘇段國家文化公園最豪華的“演員”陣容。
接下來,團隊使用空間賦值分析和專家打分的方法,通過基於地理信息系統(GIS),依據遺產等級和與運河的時空關聯性,為第一個資源點打分,最後將賦值結果落在1000米×1000米的網格上,最終形成全線和各個市的運河文化資源分布圖,讓各處文化資源的密集度和重要程度一目瞭然。
這份超越人工操作極限的三維示意圖,是整個規劃的基礎和起點,規劃的大量工作,都是圍繞這張圖展開的。
通過對三維圖上的資源點進行分類和提煉,規劃團隊提煉出江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價值,即國家治理的中國智慧、經濟運行的國家命脈、多元文化的融合渠道、治水思想的經典表達、革命精神的弘揚基地,它們構成整個規劃的“四梁八柱”,搭建出整體框架。
“運河上的漕運和物資調配使資源得以南北大跨度流通,保障了國家長治久安和國體運轉,這是中國古代治理智慧的重要體現。”姚秀利說。
在這張三維示意圖上,運河文化資源的點、線、面關係歷歷在目,江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展示體系據此被確定為淮海戰役建築紀念群、宿遷龍王廟、清口樞紐、洪澤湖大堤、揚州古城、青果巷、清名橋、盤門等22個核心展示園,灣頭―瓜洲、長江口―諫壁船閘―金港運河大橋、無錫環城古運河、天生橋―石臼湖等26個集中展示帶,淮安龜山御碼頭遺址、鎮江宋元糧倉遺址、常州“三傑”紀念館、南通唐閘歷史工業城鎮等154個特色展示點。這三種空間形態,共同構成江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舞台”。
正是對於國家文化公園空間布局的深入理解,使得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選址變得順理成章。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一項國家工程,曾經在揚州有6處備選地,後來要在三灣和灣頭之間二選一,最終花落三灣主要有三個層面考慮,首先是三灣本身是運河水工遺產,“三灣抵一壩”的理念帶有古人治水的哲學思想;其次這裏由一處城中村變成生態公園,是運河地塊復興的範例,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選址此處,可以使人文與生態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三灣所處的揚州南部是城市未來發展的重點片區,大運河博物館既可作為標誌性重點項目拉動城南板塊,也可以完善經濟區域的文化功能。
如今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矗立在三灣,成為中國大運河的當代地標,也成為八方來客到揚州遊覽的熱門“打卡地”。
一曲“新水令”,讓千年運河上演時代新戲
用“游線”概念為運河編寫現代劇本,是江蘇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作出的新貢獻。姚秀利解釋道:“‘游線’不是單純指旅遊線路,而是社會公眾可以感知千年運河、水韻江蘇的線路,這種感知包括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務、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科學研究等功能,簡而言之就是沿運河線路實現運河在當代的活化,運河不僅是歷史的,更是現代化的。”
以公眾最喜聞樂見的文化旅遊為例,以運河主線為軸心,沿途規劃24條水上支線和17條陸上支線,總里程分別達到1150千米和1200千米,可謂一河閱盡江蘇文化之美。
細細拆分包含5000多個資源點的三維圖,規劃團隊為希望感知運河的旅遊者梳理出5條精品旅遊線路,其中國家治理文化旅遊線路展現古代中國為維持國家統一探索出的充滿智慧的治理方案;水工科技文化旅遊線路展現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通過高超智慧解決一系列水利問題的治水理水成就;城河共生文化旅遊線路展現城河共生格局、古街古巷風貌以及流傳至今的活態運河文化;民族工商業文化旅遊線路體現近代街區風貌與建築空間中的現代產業發展面貌;革命文化旅遊線路傳承與發揚紅色精神,結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當代人民的愛國情懷和奮鬥動力。
不僅如此,《規劃》還為沿線11個設區市編製文旅融合區指引,以帶動當地的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例如在淮安將以“五園、兩帶、九點”主題展示區為核心,串聯優質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規劃形成3條陸上慢行游線與3條水上游線,突出其運河漕運中樞和管理中心的歷史地位,打造“游京杭運河、覽漕運文化、看河工奇觀、訪恩來故里、賞江淮風情”文化高地。
據介紹,除“游線”串聯的文旅融合區和主題展示區外,江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還包括管控保護區和傳統利用區,四大功能區的架構也在全國得到推廣。去年2月,江蘇受命起草全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並在短短2個月內完成初稿,江蘇的理念探索、技術路徑和成功經驗被吸納到全國規劃的定稿中,為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實現“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邁出實實在在的一步,在新時代奏出一曲運河“新水令”。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國家文化戰略的重要一步,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省)建設保護規劃》編製過程中,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領導小組發揮了引領作用,一次次溝通、交流、彙報、修改,最終呈現出一份創新性規劃。2018年6月,《規劃》初稿完成,我省向中宣部彙報時,就得到了“江蘇省委省政府抓大事干大事的態度令人感動”“這是一篇鴻篇巨制,江蘇下了一局大棋”的讚譽。如今,“演員”“舞台”“劇本”早已備齊,一出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運河“大戲”已鳴鑼開場。(記者 王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