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11月25日電 題:不能缺席的紀念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爺爺,我帶着老伴、兒子,又來看你了。”站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前,滿頭銀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阮定東將一枝白菊舉高,指向爺爺阮家田的名字。
圖為2022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現場。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25日,2022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這一天,對86歲高齡的阮定東很重要。雖然路途遙遠,但他依然堅持參加。每年能一起參加家祭的倖存者越來越少。“只要我還能動,就不能缺席。”
陽光照射在厚重的名單牆上。上面密密麻麻鐫刻着10665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姓名。灰色的牆面大量留白,名單還在不斷增補。
黃白菊花將“奠”字圍在祭台中央。阮定東等幾位倖存者在家人的攙扶下上前獻花,雙手合十,三鞠躬。
“是爺爺用生命保護了我。”阮定東告訴中新社記者,1937年冬,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城,是爺爺抱着他逃難。途中,爺爺被日軍刺傷大腿、腹部,鮮血直流。
“當時爺爺忍着劇痛,緊抱着我拚命爬上一條小船。過了長江后,他實在支撐不住倒在江邊,不久就去世了,年僅47歲。”老人說,這段經歷,他一輩子刻骨銘心。
帶全家四代共22人參與家祭,多次到南京燕子磯江邊重走逃難之路,派孫子阮傑出席和平集會……已是耄耋之年的阮定東並未停下腳步,他心中認定:史實不容歪曲,正義不會遲到,傳承不會缺席。
“登記在冊在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55位,平均年齡已超過92歲。”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當天公布了倖存者的現狀。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的兒子黃興華作為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參加家祭活動。2014年,艾義英曾赴日本參加證言集會,向日本民眾揭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
“母親的6位親人在大屠殺中被日軍殺害,我和母親生活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在和平年代,作為倖存者後人,肩上的責任更重。我們要讓南京大屠殺這段家族的記憶、民族的記憶、世界的記憶代代傳承下去。”黃興華說。(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6353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2年11月27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